七年级一单元2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一单元第2课《济南的冬天》课件

3. 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大 好河山的情感。(难点)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作者名片
老舍(1899—1966),原名舒 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 家,有“人民艺术家”之称。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 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 子》,短篇小说《赶集》《断魂枪》,话剧 《龙须沟》《茶馆》等。
背景链接
本文节选自《一些印象(四、五、六、七)》 (《老舍全集》第十四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略有改动。1924年, 老舍只身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身居 异国,他饱尝了寄人篱下的孤独之苦。
1930年夏应邀到山东济南齐鲁大学任文学院副教授, 并编辑《齐鲁月刊》。他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 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 情,山东被他称为“第二故乡”。特别是济南这座 城市,与他结下了深厚的情缘。济南很快便成为他 文学创作的一片沃土,创作了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 长篇散文《一些印象》,本文为第五节。
晴”为线索贯串全文。开头通过对比总结出济南冬 天“温晴”的特点;然后分写中都扣住了“温晴” 这一特点;最后总结全文,抒发喜爱、赞美之情。 这样布局使得文章层次清晰,中心突出。
2.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写济南冬天的景物时,处处流露出赞美 之情。如写雪后山景,“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 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 微露出点儿粉色”,将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字里 行间洋溢着作者对雪后小山的喜爱之情。再如,写河 水,因为“绿的精神”河水“不忍得冻上”,表面上 是写河水的多情,其实又何尝不是写作者对济南冬天 的一往情深呢!
不能。这样的结尾点了题,和标题 相比在结构上又有所变化,显示了作者 的匠心。因为上文描写的是冬天里整个 济南鲜亮明丽的色彩,所以文末结句用 “冬天”修饰“济南”,抒发了对“冬 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感受。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济南的冬天课件新人教版

上而下全是那么青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líng
的蓝水晶。
(1)冬冬对语段中的个别字词不是很确定,请你帮他给加点
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贮• ( zhù )蓄 空líng( 灵 ) chéng( 澄 )清 (2)在摘抄时,冬冬由于粗心写错了一个词语“__青__亮__”, 其正确写法是“___清__亮___”。
第一单元 第2课 济南的冬天
1. 冬冬将自己喜欢的片段摘抄了下来,请你阅读后完成练习。
那水呢,(
)不结冰,反倒在绿藻上冒着点
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
•
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
)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
chéng 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
返回
6. 同学们学完《济南的冬天》后,想拟两副对联来表现
文中美景,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从下面选项中选取合
适的句子填在横线上(填选项)。
对联一:_____B___,有山有水美如画。
对联二:白雪山尖白, ____C____ 。
A. 暖风暖阳恰似春
B. 无风无寒暖似春
C. 绿藻水中绿
D. 绿藻映水绿
返回
一、课内探究 7. 文章描写了哪些状态下的济南冬天的山?请分别用 一个词语概括其特点。
见到山坡原有的颜色。
B. 表现了济南冬天的温和,写了有水在山坡上流动;“山 的肌肤”指山坡上的草地。
C. 描写济南冬天的温和,写了水蒸气蒸发升腾的美景,表 明不久雪就会全化了,山坡上有的颜色会比雪色更美。
D. 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山的肌肤”可以想象 成春天来临后满山花草覆盖的景象,即便是雪后也只是 越发显出济南冬日的温和。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课件(45张PPT)》(共45张PPT)

4、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会有什么后果?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 这是奴隶!”
写法: 1、巧妙的构思:假设情景的描绘使人们明白了不去打 仗后那屈辱亡国的后果,从而激发人们的抗日激情。 2、语言特点:多用口语,质朴有力,掷地有声,有一 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强烈地激发了当时国人的生死存亡 的忧患意识,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号召力。 揭示道理:爱好和平,不愿做奴隶,就必须起来战斗, 以革命的暴力反抗侵略者野蛮而惨无人道的暴力。 评论:“一字字打入你的耳中,打在你的心上。”
•
1、从诗下面所标示的“1938年作”,你联想 到了什么? 2、那么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什么? 3、从以往的学习经验看这首诗的写法。
问题探究
1.诗的开头“透过炮火,透过烟雾”, 有何作用?
这两句简明概括地渲染了硝 烟弥漫、炮火纷飞的战斗场 面,为下文展开战士丰富的 内心世界提供了背景。
2.《军帽底下的眼睛》刻画了哪两种人 物形象?他们分别有怎样的特点?
《军帽底下的眼睛》是诗人胡昭1952年12月 写于朝鲜战场的。诗中没有着意渲染硝烟 弥漫、炮火纷飞的场面,也没有从正面歌 颂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志愿者战士形象, 而是以战斗生活为背景,着重展示了另一 个世界——战士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是诗人1952年12月写于朝鲜战场的。诗中 没有着意渲染硝烟弥漫、炮火纷飞的场面,也没有 从正面歌颂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志愿战士的形象, 而是以战斗生活为背景,着重展示了另一个世界— —战士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下午9时54分58秒下午9时54分21:54:5821.7.31
•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济南的冬天》课件

任务三:宣传推销济南冬天的景点
各位负责人,咱们现在确定了几个有价值的旅游景点,景点名也 取好了,接下来要开始宣传景点啦。
我们将采取以声绘景、撰写广告语两种方式来宣传推销济南冬天 的景点。
任务三:宣传推销济南冬天的景点
活动2:撰写广告语,推销济南冬天景点
在《春》这一课里,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好的比喻”,这一节 课,我们继续学习比喻和拟人,重点学习拟人的修辞手法,探讨 一下,什么是“好的拟人”,并用比喻和拟人,撰写广告语,推销 济南冬天的景点。
【技法】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段,可以帮助我们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 也能够让我们的作文结构更加的清楚。
山水的美丽表达 活动3
➢1.去这座有山有水的老城旅游,小孔拍了不 少照片准备发朋友圈。打算选用文中的句①作 为朋友圈文案,好友却觉得改为句②更简洁 。 小孔很纠结,同学们帮他判断一下,哪一句更 好?为什么?
小组合作探究,在黑板上展示本组景点名。
任务二:诗化命名济南冬天的景点
优秀景点命名如: 翠柳拂水 空灵水晶
小山摇篮 柔雪夕照 灵水渡萍
小村卧雪 薄暮映雪
山若摇篮 雪霁晴峦
课堂小结
作为济南市旅游资源开发办公室的负责人,通过阅读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了解到了,济南冬天的风景,最大的看点是温晴 。并且确定开发四个景 点 阳光朗照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 城外的远山 , 城外的河水 , 最后给四个景点命名。 小山
等词要重读,因为
;
之间要停顿/连读,因为
。
朗读所选段落。
任务三:以声绘景,宣传济南冬天景点
示范探究第3段: 第3段描画的阳光朗照下的山,是暖和、安逸、明媚的。我感受 到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是热爱的,一往情深的。 我是这样标重视音和停顿的:
统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济南的冬天》课件

济济南南的的冬冬天天
老老 舍舍
检查预习
比一比,看谁记得牢。
老舍,原名( )字( )。 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著名
作家。是语言大师,被誉为 “人民艺术 家”。著名作品有《 骆驼祥》子 《 龙须沟 》 《 茶馆 》《 四世同堂》 等。话剧《 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 方舞台上的奇迹” 。
❖ 老舍于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 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 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 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 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于 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 写成的。
1.请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济南 的冬天”的气候特点,试分析第1段 说说作者用了什么写法来表现这个特 点的。
2、老舍先生主要通过哪些景物来 描写 “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画卷 ? (温馨提示:请阅读2-5段进行分析)
品读知美之景美
❖ 文章紧紧围绕济南的冬天 “温情” 这一特点,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山”和“ 水”,呈现给读者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 暖的动人图景。你能根据2-5段的描述,给
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服务的,那么作者把济 文古章人紧云紧:围“绕一济切南景的语冬皆天情“语温情””写这景一是特为点表,达描作绘者了济的南某冬种天思的想“感山情”服和务“水的”,,那呈么现作给者读把者济一南幅山冬清天水的秀山、水天写蓝得地如暖此的动之人美图,景是。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呢?
古北人京云人:,“老一 舍切 是景他语 最皆 常情用语 的” 笔写 名景 ,是 著为 名表 作达 家作 。者的某种思想感情服务的,那么作者把济南冬天的山水写得如此之美,是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呢?
老(北可舍京从,人用原词,名或老(修舍辞方是)法他字角最(度分常析用))的。笔名,著名作家。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济南的春天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2 济南的冬天01 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贮.蓄(zhù)澄.清(chéng)镶.边(xiāng)着.落(zhuó) 狭窄.(zhǎi) 看.护(kān)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2)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
响亮:在这里是十分明亮的意思。
与声音的大小无关。
(3)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温晴:阳光和煦,不冷不热,气候温暖宜人。
3.选词填空。
(1)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躺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唤醒吹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2)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宽广宽敞),山坡上卧(卧坐)着些小村庄。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A.老舍纪念馆是坐落于丰富胡同19号的普通的一座四合院。
B.温晴的济南,使济南人民带来了欢乐。
C.雪后的济南即使很寒冷,但绝对让人感到温馨。
D.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用上写景技巧,是能否写好景物的关键。
(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将“一座”放在“普通”之前;B项成分残缺,将“使”改为“给”;C项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但”改为“也”。
)5.文学常识填空。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6.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开展以“寻找冬天的足迹”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古人有很多写冬天的诗文名句,请根据你的积累或查阅相关资料至少写出连续的两句,含作者和篇名。
[示例]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王安石《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2)班级要组织一次户外跳绳比赛,同桌王宁觉得很冷不想参加,你该怎样劝说她参加呢?[示例]王宁,冬天本来就很冷,如果不运动的话会更冷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核心知识点

第2课《济南的冬天》一: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2.品味精妙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学习重点品味精妙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三:学习难点品味精妙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自主预习案】1、文章里面有你不熟悉的字词吧,通过努力,你能掌握吗?赶快动笔吧,亲爱的孩子!水zǎo()chéng()清宽chǎng()水藻()狭窄()宽敞()贮蓄()澄清()济南()镶上()髻()看护妇()2、解释下列词语。
响晴:。
温晴:。
安适:。
空灵:。
3.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原名,字,满族人。
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
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1946年赴美讲学。
1949年应召回国。
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
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等和话剧《》《》是其代表作。
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4.认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5.在文中圈画出你感到难以理解的句子,认真品读,准备课上与同学老师交流【课内探究案】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同学们,一提起冬天,我们脑子里浮现的恰是北风怒号、白雪皑皑、万木萧条的画面。
但济南的冬天却是与众不同的,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更是别有情趣,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别样的美感。
那么济南的冬天到底有什么特别的美感呢?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这种美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吧。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2 济南的冬天 课件(共23张ppt).ppt

走进作者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 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
老舍1924年只身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他身居异国,饱 尝了寄人篱下的孤独之苦。他在另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的话:“假使让 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想北平》)
走进作者
为了结束这“没有家”的寂苦生活,他终于在1929年夏动身回国, 但因路费不足,又在新加坡留了半年,直到1930年春才回到上海,同年 夏应邀到山东济南齐鲁大学任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由 于这样的经历,老舍回到祖国,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便抑制不住强烈 的爱国之情,写下了《济南的冬天》。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雪色和草色相间的样子比作带水纹的 花衣,又将薄雪拟人化了,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雪后小山的姿态。
第五自然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 传神、形象的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 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
卧着的村庄: 小水墨画
细节探究
第一自然段作者用什么样的方法写出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
异地之冬: 北平 伦敦 热带
↓↓ 对比
(多风) (多雾) (日光毒,响亮)
↓↓ 济南冬天:
无风声
响晴
无毒日
特 点 温晴
宝地
第二自然段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 到写冬天的山。 第三自然段济南的山有什么特点?
语言大师——语言具有鲜明的北京特色,多用短句, 简洁明快,朴实少修饰。是“京派”文学代表人物。
(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
拓展知识
京派:赞颂纯朴、原始的人性美、人情美;扬抒情写意小说 的长处,熔写实、记“梦”、象征于一炉;平和、淡远、隽永的 风格;简约、古朴、活泼、明净的语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 小组: 姓名:
第 1 页 共 1 页
导学案
教师寄语: No pains, no gains.
【学习目标】
1. 学习并掌握自我介绍和问候别人。
2. 根据已学音标会拼读生词
3. 主要句型和交际用语
(1)What’s your/his/her name? My/his/her name is …… (2) Nice to meet you. (3)Hello! I’m Mary. Hi,Mar
y! I’m Jim. 4.注意中英文姓名的差别。
【学习重难点】
1.会拼读生词和问姓名的句型。
2.注意中英文姓名的差别。
【学法指导】
通过已学音标拼读生词,然后读熟英文姓名。
对于不懂的句型可查阅教辅去理解。
仔细研究3a 可找出中英文姓名差异。
中英姓名比较──中文姓名是姓在前,名在后;英文姓名是姓在后,名在前。
Mr 用于姓前,如Mr Green 不能说成Mr Jim. 考点:What’s your/his/her name? My/his/her name is …… Nice to meet you.
I’m Mary.=My name is Mary
She is lily = Her name is lily
He is Tom =His name is Tom
You are Alan = Your name is Alan.
评价设计:通过小组对话交流实践了解中西方姓名差异 会使用动词be 【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 根据音标会拼读课后生词。
● 把下列的汉语译成英语
1.你叫什么名字?_______________
2.他叫什么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很高兴见到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姓________________
5.名____________
二对话练习:A :Hello!i ’m ...What ’s your name? B: My name is ……
A:What ’s your first name? B:My first name is … A: What ’s your last name? B: My last name is …
三 拓展练习: 下面介绍一则口诀,帮你熟记“动词be 的构成”:
我(I)用am, 你(you)用are ,is 连着他(he),她(she),它(it)。
单数名词用is ,复数名词全用are 。
1. I _____Kate, He ____ my brother.
2. –What____your name? -I ___Sandy.
3.-You _____Jim, right? -Yes , I _____.
4.-_____you Miss Gao?
5.My name _____ Tang lin. Who _____ she? 6 We ______ classmates. 达标测试:
1— your name, please ?—My name is .
A. What’s, Jim Green
B. Wh o’s, Jim Green
C. What’s, Green Jim
D. Who’s, Green Jim
2You a teacher. I a student. My sister a student, too.
A. am; is; are
B. is; are; am
C. are; am; is
D. are; is; is
3 Miss King :That’s a nice dress. Ann : .
A :Thank you B. No, it is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