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考点学案四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课件

合集下载

近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考点学案二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课时练(

近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考点学案二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课时练(

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考点学案二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课时跟踪练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考点学案二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课时跟踪练)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考点学案二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课时跟踪练的全部内容。

了解并掌握文言断句题组一基础练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兆:地名,古代的二级行政单位,所管辖范围大致相当于陕西西安及其附近所属地区。

B.奉诏:接受皇帝的命令。

奉,这里意为恭敬地献上。

诏,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亦即诏书。

C.御史中丞:官名,汉朝为御史大夫的次官,唐复置御史大夫,亦往往缺位,仍以中丞代行其职.D.仪同三司: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

三司即三公。

唐代称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

解析:B项,“奉,这里意为恭敬地献上"错误;奉,恭敬地用手捧着。

答案:B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祖,是皇帝的谥号.我国封建时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

B.仆射,官名,秦始置,汉以后因之,宋以后废,太平天国曾设仆射一职.位仅次尚书令,职权渐重。

C.丁父忧,是指遭逢父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D.禳厌,禳除邪恶灾祸。

禳原为古代祭祀名,在我国古代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形式多样,且影响深远。

解析:A项,“高祖”是皇帝的庙号。

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考点学案一理解并掌握文言断句课件

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考点学案一理解并掌握文言断句课件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考点学案一 理解并掌握文言断句
断句是文言文考查的传统方式, 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 基本功。从全国各地高考命题来看,断句题有两种形式: 一是客观选择题,二是主观断句题。相对而言,客观选择 题难度低于主观断句题。无论哪种题型均可借助“断句 6 大标志”,轻松完成断句题。
全国卷的考查是客观选择题形式, 因此本学案重点讲 解客观选择题的解题技巧,兼顾主观断句题。
考点突破一 借助 6 大标志断句 (一)凭借名(代)词断句 在文言文中,可以借助名词或代词通常所在的固定 位置来给文言文断句。名词常做主语、宾语等,断句时 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这 些名词如果做主语,那么其前面就可以断句;如果作宾 语,那么其后面就可断句。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 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 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 了。如《鸿门宴》中“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先用全 称,后文“哙曰: ‘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 “哙遂 入”等就不再提姓了。
刘邦笑道: “统帅的士兵越多越好,那为什么你会被 我所捉?”韩信说: “陛下不能统帅士兵,但善于带领将 领,这就是我之所以被陛下您所捉获的原因。 ”
(三)凭借虚词断句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 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 是该断句的地方。在文言文中,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 感情,为此我们借助虚词断句时,要注意以下几类虚词:
虚词类别 句首发语词——常居句 首,其前一般断开 句首时间词——常居句 首,其前一般断开
常见典型虚词及断句方法 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 今、凡、且、窃、请、敬 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 既而、俄而 陈述句末尾——也、矣、焉、耳 疑问句末尾——耶、与(欤)、邪(耶)、 乎 感叹句末尾——哉、夫 何、胡、安、曷、奚、盍、焉、孰、 孰与、何如、奈何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名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 (共447张PPT)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名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 (共447张PPT)

命题分析预测
1.从2015年开始,全国卷新增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考查,同时将对实词的考查蕴
含在翻译之中,更加注重考查考生在语境中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2.体裁仍以历史传记为主,传记人物多为正史中能为国为民谋福利或敢于牺
牲自我的文官武将。
3.内容概括、文言文翻译仍是考查频率最高的考点。文言文翻译中,重点实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命题规律
年份/卷别 选篇出处 体裁
题型 和分值
设问方式
考查内容
3道单选题 ①断句;②古代文化知识; 2017全国 《宋书·谢 历史 ,1道翻译 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 2017全国Ⅰ Ⅰ 弘微传》 传记 题,19分 心意思;④翻译 3道单选题 ①断句;②古代文化知识; 2017全国 《后汉书· 历史 ,1道翻译 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 2017全国Ⅱ Ⅱ 赵憙传》 传记 题,19分 心意思;④翻译 3道单选题 ①断句;②古代文化知识; 2017全国 《宋史·许 历史 ,1道翻译 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 2017全国Ⅲ Ⅲ 将传》 传记 题,19分 心意思;④翻译
命题规律
[续表]
年份/卷别 选篇出处 体裁
题型 和分值
设问方式
考查内容
3道单选题 ①断句;②古代文化知识; 2016全国 《宋史·曾 历史 ,1道翻译 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 2016全国Ⅰ Ⅰ 公亮传》 传记 题,19分 心意思;④翻译 3道单选题 ①断句;②古代文化知识; 2016全国 《明史·陈 历史 ,1道翻译 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 2016全国Ⅱ Ⅱ 登云传》 传记 题,19分 心意思;④翻译 3道单选题 ①断句;②古代文化知识; 2016 全国 《明史·傅 历史 ,1道翻译 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 2016 全国Ⅲ Ⅲ 珪传》 传记 题,19分 心意思;④翻译

2019版高考总复习语文文档: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一课时跟踪练 含解析

2019版高考总复习语文文档: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一课时跟踪练 含解析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时跟踪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白重赞,宪州楼烦人,其先沙陀部族。

重赞少从军,有武勇。

汉初,自散员都虞候三迁护圣都指挥使。

宋初,加检校太师,改镇泾州。

有马步军教练使李玉,本燕人,凶狡,与重赞有隙.。

遂与部下阎承恕谋害重赞,密遣人市马缨,伪造制书云重赞构逆,令夷其族。

乃自持伪制并马缨,以告都校陈延正曰:“使者致.而去矣。

”延正具白.重赞,重赞封其书以闻。

太祖大骇,令验视之,率皆诞谬,遂命六宅使陈思诲驰赴泾州,禽玉及承恕鞫问,伏罪弃市。

延正擢.领刺史以赏之,太祖诏诸州,凡受制书,则详验印文笔迹。

俄.改泰宁军节度。

乾德四年,又为定国军节度。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十二》,有删改)1.解释文中加点实词。

(1)与重赞有隙.隙:________(2)使者致.而去矣致:________(3)延正具白.重赞白:________(4)延正擢.领刺史以赏之擢:________(5)俄.改泰宁军节度俄:________答案:(1)隔阂(2)送达(3)禀告、告诉(4)提拔(5)不久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密遣人市马缨,伪造制书云重赞构逆,令夷其族。

(2)遂命六宅使陈思诲驰赴泾州,禽玉及承恕鞫问,伏罪弃市。

答案:(1)(李玉)暗中派人购买马缨,伪造制书说白重赞谋反,(希望)下令诛杀他的家族。

(关键点:“市”“构逆”“夷”)(2)(太祖)于是命令六宅使陈思诲快马赶往泾州,擒获李玉及阎承恕进行审问,李玉及阎承恕认罪后被处死。

(关键点:“驰”“禽”“鞫问”“弃市”)【参考译文】白重赞,宪州楼烦人,其祖先为沙陀部族。

重赞年少即从军,武艺高强,作战勇猛。

后汉初年,由散员都虞候多次升迁,官至护圣都指挥使。

宋初,白重赞被加授检校太师,改任泾州节度使。

马步军教练使李玉,本是燕州人,性情凶悍狡诈,与重赞有些小矛盾。

便与他的部下阎承恕陷害白重赞。

李玉暗中派人购买马缨,伪造制书说白重赞谋反,(希望)下令诛杀他的家族。

2019届高考语文第二复习文言文考点专题教案.doc

2019届高考语文第二复习文言文考点专题教案.doc

2019 届高考语文第二复习文言文考点专题教学设计XX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专题文言文阅读专项打破近三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考点剖析一览表:年份体裁选材考察角度 XX 人物列传《宋史·朱昭传》理解实词,重点归纳,归纳中情意思,翻译句子。

XX 人物列传《明史·花云传》理解实词,重点归纳,归纳中情意思,翻译句子。

XX 人物列传《宋使·何灌传》理解实词,重点归纳,归纳中情意思,翻译句子。

命题特色 1. 从选文体裁看,选文以人物列传为主。

2.从选文篇目上看,不选作者特别著名的篇目。

它最大限度地防止了猜题、押题。

从选文的体裁特色上看,整体趋势是稳固的。

3.选文的可读性较强,思想内容踊跃健康,内容相对陌生,表现了考试材料的公正性。

4.从考察的形式上看,题型稳固,一般为 3 个单项选择题加一道翻译题。

设题形式比较固定,考点各有重视,试题仍旧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考察内容主要波及实词、虚词、理解和剖析、挑选与归纳、句子翻译等。

5.主观题重点突出,形式多样,翻译题仍旧备受喜爱;重视考察文言文知识的迁徙能力和对文意的理解、剖析、归纳能力。

对“言”的重视本质是考察文言知识的迁徙能力,对“文”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最后一题显然趋势于主观题,主要考察对文言文内容重点的归纳,即考察对文意的理解能力。

基于上述特色, XX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选文仍会以史传文为主,适合关注散文。

题型趋于稳固,分值的变化也不大。

实词的含义、虚词的用法、文意理解和翻译仍将是考察的重点。

第一节文言翻译【备考攻略】一、文言文翻译的四个步骤(一)审。

在翻译以前,第一要审清文言词句中重要的语法现象。

能够先在底稿纸上抄下要注意的重要词句,而后用笔将这些语法现象一一地圈注出来,以惹起自己的注意。

(二)切。

将文言词句以词为单位逐个切分开来,而后逐个地加以解说。

(三)连。

依据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个解说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用“信”“达”“雅”的标准去要求它。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四文言文阅读第四讲文言翻译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四文言文阅读第四讲文言翻译

第四讲文言翻译“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语文高考《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的一个重要考点。

“理解”就是准确把握词句在文段之中的正确意义,“翻译”则是将所提供的文言句子以直译为主翻译为规范的现代汉语。

所谓“直译”就是指将原文的字字句句都在译文中得到具体的对应和落实。

只有在难以直译或者直译不能准确表达原文意思的时候,才依据原文意义进行意译。

理解文言文句子的意义,是将文言文句子准确翻译为现代汉语的重要前提。

众所周知,文章是由段落构成的,段落是由句群构成的,句群是由句子构成的,而句子则是由短语和词语构成的。

我们阅读一篇文章,是由阅读句子开始的,甚至可以说是由一个一个的词语的阅读开始的,但是,正如我们理解一段话的意义就必须从理解全文的整体意义入手一样,要准确理解一个句子的意义,也就必须从理解该句上下文的段落意义入手。

所以说,“宏观把握”“语境着手”是准确理解文言文句子意义的基础。

当我们由文章整体意义的把握而局部理解了文章中具体句子的意义以后,就可以进行文言句子的翻译了。

典题探究【典题】(2018·江苏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伯父墓表苏辙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

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

天圣元年,始就乡试,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

未几,移凤州司法。

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

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

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

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以太夫人忧去官。

起为开封士曹。

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

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

及公往,遂直其冤。

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

通判阆州。

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

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

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

选知祥符。

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分册二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练习(含解析)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分册二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练习(含解析)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一、(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解析:选C 首先,通读选文,了解大意。

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课件

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课件
38
贤士不可以骄恣屈也。昔赵宣孟之绛,见骫①桑之下 有饿人卧不能起者,宣孟止车,为之下食,再咽而后能视。 宣孟问之曰:“女何为而饿若是?”对曰:“臣宦于绛, 归而粮绝,羞行乞而憎自取,故至于此。”宣孟与脯二, 拜受而弗敢食也。问其故,对曰:“臣有老母,将以遗之。” 宣孟曰:“斯食之,吾更与女。”
39
24
(7)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8)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古义: 今义:袒护某一方。 (9)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 今义:程度副词,很,十分。
25
(10)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11)约为婚.姻. 古义: 今义:因结婚形成的夫妻关系。 (12)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古义: 今义:购买。
40
解析:(1)句中的第二个“食”为名词活用作动词, “供养”。注意“乘”“礼”等词的翻译。
(2) 句 中 的 第 二 个 “ 王 ” 为 名 词 活 用 作 动 词 ,“ 称 王”。
(3)句中的“下”为名词活用作动词,“喂下”。 (4)句中的“宦”为名词活用作动词,“做仆隶”。
41
答案:(1)国家即使小,它的粮食也足以供养天下的 贤士,它的车辆也足以乘载天下的贤士,它的钱财也足 以礼遇天下的贤士。
“目”,故“目”活用为动词,译为 愿动词修饰
“使眼色”。(2)“能”是能愿动词,一 的名词活用
般是修饰动词。这里修饰了名词
作动词
“水”,故“水”活用为动词
35
扣舷而歌.之。(《赤壁赋》) 而(表修饰)+名词
分析:“而”表修饰关系时, 当连词“而”表修
说明后面“歌”的行为的状 饰关系时,其后面的 态。故句中“歌”为名词,需 名词表动作行为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如:(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 奴使留在汉者。(《苏武传》)
(2)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苏武传》) (3)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 翻译这三句时,必须注意句中的关键虚词: (1)“乃”(于是)、“以”(凭)等虚词;(2)“之”(这件事)、 “以”(把)等虚词;(3)“之”(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 句子独立性,不译)、“矣”(语气助词,可译为“了”) 等虚词。
十月四日,大兵登城。廷麟督战,久之,力不支,走
西城,投水死。 (《明史·杨廷麟传》)
1.是连坐之法先不行于大臣,欲收保举效,得乎? 解析:“是”,这;“得乎”,怎么做得到呢?“不 行于大臣”介词结构后置句。 答案: 这样的连坐法不先在大臣中实行,想收到保 举的效果,怎么做得到呢?
2.嗣昌大恚,诡荐廷麟知兵。
3.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在翻译题目中是重要的得分点,考生审出 译句中的特殊句式是关键。根据前面“基础学案三 理 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内容的学习,考生要 注重积累,重点掌握容易忽略的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 句和固定句式等。
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杨廷麟,字伯祥,清江人。崇祯四年进士。改庶吉士, 授编修,勤学嗜古,有声馆阁间,与黄道周善。十年冬, 皇太子将出阁,充讲官兼直经筵。廷麟具疏让道周,不许。 明年二月,帝御经筵,问保举考选何者为得人。
廷麟言:“保举当严举主,如唐世济、王维章乃温体 仁、王应熊所荐。今二臣皆败,而举主不问。是连坐之法 先不行于大臣,欲收保举效,得乎?”帝为动色。
其冬,京师戒严。时兵部尚书杨嗣昌意主和议,冀纾 外患,而廷麟痛诋之。嗣昌大恚,诡荐廷麟知兵。帝改廷 麟兵部职方主事,赞画象升军。象升喜,即令廷麟往真定 转饷济师。无何,象升战死贾庄。
5.招峒蛮张安等四营降之,号龙武新军。 解析:“降”,使动用法;“之”指代“峒蛮张安” 和他的四营兵。 答案:(杨廷麟)把峒族人张安等四营兵招降,改称龙 武新军。
【参考译文】 杨廷麟,字伯祥,是清江人。崇祯四年(1631)进士。 改选庶吉士,授职编修,他勤于学习,酷爱古典,在翰林 院中很有名望,跟黄道周友好。十年冬天,皇太子即将外 就藩封,朝廷拟让廷麟充任讲官兼经筵直讲。廷麟撰写了 一篇奏疏推让道周,崇祯皇帝不允许。
1.关键实词
关键实词,从词性上看,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 词和名词。把关键实词翻译到位,就是把句中的通假字、 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语(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 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特殊难解词语准确 理解,并且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
例如:(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 胜,天下皆叛之。(《鸿门宴》)
翻译这两句时,必须注意句中的关键实词: (1)“备”(防备)、“出入”(进入)、“非常”(意外的变故) 等词;(2)“如”(唯恐)、“举”、“胜”(完、尽)等词。
2.关键虚词 关键虚词,主要指文言语句中的副词、连词、介词。 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1)必须译出的:有实词义项的 要译出实义,如作代词的“之”“其”等;现代汉语中 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可以进行互换的,如 “之”“而”“以”“于”等。(2)不必译出的:在句中 起语法作用的“之”、发语词及句末语气助词等。关键 虚词的翻译,要仔细辨明词性及意义,能译则译,不需 要译出的切不可强行译出。
以获取要点分;再运用文言文翻译的 6 字诀,确保翻 译句子更规范,从而取得满分。
考点突破一 翻译从 3 处着手,明确得分点 文言文翻译和很多题目一样,也是按得分点赋分的。 命题人设置文段中的某一句作为翻译题,说明此句有特 殊之处。或考其中的某实词、某虚词,或考其中的某句 式。在做文言文翻译题时,首先要思考所翻译句子的命 题点在哪里,抓住了命题点,也就抓住了基本的得分点。 下面就从三个方面并联系教材相关内容寻求文言文翻译 的解题突破。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考点学案四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 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题的综合性较强,涉及文 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等多方面的知识,是考查考 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在高考中属于必考题,也 是考生常失分的题型。从解题实际来看,首先要采准 3 大赋分点:关键实词、关键虚词和文言句式,
十月,大兵攻吉安,必达战败,赴水死。会广东援兵 至,大兵退屯峡江。已而万元吉至赣。十二月,同升卒。
三年正月,廷麟赴赣,招峒蛮张安等四营降之,号龙 武新军。廷麟闻王将由汀赴赣,将往迎王,而以元吉代守 吉安。无何,吉安复失,元吉退保赣州。八月,水师战败, 援师悉溃。及汀州告变,赣围已半年,守陴者皆懈。
解析:“恚”,愤怒;“诡”,假装;“知兵”,懂 得军事。
答案:嗣昌大为恼火,就假惺惺使在外,则为不怿者久之。 解析:“则”,表顺承;“怿”,高兴。 答案:后来听说他当时出使在外地没死,因此心里很 多天都不痛快。
4.乃偕巡抚李永茂集绅士于明伦堂,劝输兵饷。 解析:“偕”,偕同;“于”,在;“劝”,劝说。 注意补出省略成分。 答案:于是(杨廷麟)又和巡抚李永茂一起,把当地绅 士召集到明伦堂里,劝他们出钱粮充作兵饷。
嗣昌意廷麟亦死,及闻其奉使在外,则为不怿者久之。 顺治二年,南都破,江西诸郡惟赣州存。唐王手书加 廷麟吏部右侍郎,刘同升国子祭酒。同升自雩都至赣,与 廷麟谋大举。乃偕巡抚李永茂集绅士于明伦堂,劝输兵饷。 九月,大兵屯泰和,副将徐必达战败,廷麟、同升乘虚复 吉安、临江。加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赐剑,便宜从事。
第二年二月,崇祯皇帝在经筵上,问保举跟考选哪一 样更能取得理想的人才。廷麟说:“保举应对保举者严格 要求,像唐世济、王维章是由温体仁、王应熊推荐的。现 在他们俩都倒台了,可是对保举他们的人却不加追究。这 样的连坐法不先在大臣中实行,想收到保举的效果,怎么 做得到呢?”崇祯皇帝听了这话脸色都变了。
这年冬天,京师戒严。当时兵部尚书杨嗣昌的意见主 张议和,希望能借机消除外患,可是廷麟狠狠地攻击了他。 嗣昌大为恼火,就假惺惺地推荐说廷麟懂得军事。崇祯皇 帝改用廷麟为兵部职方主事,让他去象升的部队里当参 谋。象升很高兴,就让廷麟到真定去转运粮饷增发兵力。 不久,象升在贾庄战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