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历算法 解读神秘的藏历历算
藏族历算中的一些性质及汉藏文化交流探析

藏族历算中的一些性质及汉藏文化交流探析【摘要】藏族历算是藏族传统数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自然科学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它的存在对于藏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具有深刻意义。
本文初步探讨了藏族历算中的一些性质,其中包含有对数字异名的研究;在汉藏文化交流中详细对纪年中包括对十二宫和二十七星宿之间的关系及汉、藏纪年中的一些推算法的研究。
【关键词】藏族历算;一些性质;汉藏文化交流1.藏族历算中数字的异名藏族历算学中,数字有一部分可以用形象具体的事物来表示,这些具体的事物就是这一部分数字的异名(即藻词)。
据1685年第司·桑结嘉措所著的《白琉璃论》中载述,有异名的数字为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八、二十四、二十五、二十七和三十二共22个。
数字异名如下叙述:用虚空、天空、圆点表示数字零;用自性、色、犀、月、白光、玉兔表示数字1;用眼、双、运行、方便智慧、交配、结合、阎罗、孪生等表示数字2;用世间、热、功德、火、有、尖等表示数字3;用海、大河、魔、明论、部、双双等表示数字4;用欲乐、受用品、蕴、箭、行、根等表示数字5;用味、时、季节等表示数字6;用宝、持地、能仁、洲、仙人、山、曜等表示数字7;用天神、龙、吉祥、蛇、腹行、财神、财物等表示数字8;用罗刹、孔穴、库藏、脉等表示数字9;用入、忿怒明王、声响、方位、圆满、力、手指等表示数字10;用勇武、自在天、致安、安源王、能夺等表示数字11;用太阳、因缘、宫等表示数字12;用伞层、杂、无身、贪欲、致醉等表示数字13;用人类、心意、世间等表示数字14;用太阴日、太阳日等表示数字15;用部分、王、人主等表示数字16;用缺点、缺陷、界等表示数字18;用胜者、境等表示数字24;用自性(古印度外道数论派所说的自性包括眼、耳、鼻、舌、手、足、肛门、皮、阴处、语、义、声、触、色、味、香、空、地、水、火、风、自性、大、傲慢等二十五种)表示数字25;用宿、周期等表示数字27;用牙齿(牙齿有三十二颗)、重生表示数字32。
藏历日历表

藏历日历表“藏历”这个概念有广、狭两层意思,狭义的藏历专指过去拉萨的“曼仔康” (sman-rtsis-khang医药历算院),现在的西藏天文历算研究所编制出版的,每年一册的历本;广义的藏历包括全藏族各个地区、历史上各个时代、各学派、所有的一切有关天文历算、卜筮占算的著作。
藏历有三个来源,一是藏族固有的物候历,二是从印度引进的时轮历,三是从汉族引进的时宪历。
另外还有从汉族引进的“五行算”(vbyung rtsis)和从印度引进的“占音术”(dbyang vchar)。
藏历是阴阳合璧,编年方法仿照农历,但形式上采用了五行与十二生肖搭配的方法。
木代表A和B,火代表C和D,土代表E和J,金代表庚和辛,水代表仁和桂。
二十四节气也被用来指导生产和生活。
藏历以十二年为一小循环,六十年为一大循环,藏历叫“饶琼”,与农历“六十花甲子”相近,第一“饶琼”是从公元一O二七年开始。
二〇〇九年是藏历第十七“饶琼”的第二十三年,为藏历土牛年。
西藏每个月都有一些不平凡的日子,初八、初十、十五、十五、三十,还有神变日、日食、月食。
据经文记载,在平常非常日子,特别是四大节日和日食月食期间,念咒、行善、参拜、供养众僧、斋戒、持戒,也是大功德。
也就是说,念诵一次咒文,就可以得到念诵十亿次的功德,其他一切好的修行都可以类推。
在藏历中,经常会出现缺日或闰日的现象。
对于持戒的人来说,如果遇到缺天,可以把持戒的日子提前一天。
例如,如果一个月没有第15天,他们可以在第14天持戒。
如果遇到闰日,只需要观察第一天。
比如一个月有两个十五天,初一十五要持戒。
藏历查询说明莲师应化事迹表莲花生大师每月初十应化事迹表月份日期事迹正月(神变月)初十日因陀罗王自信度大海将莲花生大师迎至宫中,立为太子,名:莲花生。
二月(苦行月)初十日莲花生大师现种种不可思议神变,舍弃国事。
三月(具香月)初十日莲花生大师出家,拜阿难尊者为师。
名:释迦狮子。
四月(遍见月)初十日莲花生大师调伏印度萨霍尔国土,成就无量寿佛,名:无死莲花生。
藏族历算领域中的一些纪年推算探析

藏族历算领域中的一些纪年推算探析【摘要】历算中的纪年是研究藏族文化和佛教历史的主要数据。
本文拟据《贤劫经》、《广大游戏经》和《时轮经》来研究纪年的运算,并也对藏族历算中十二生肖的运作及纪年形式作了一些探析。
【关键词】藏族历算;纪年;推算1.佛法年代的推算法概述佛法年代是研究藏族历算和佛教历史文化中的的主要内容之一。
拟据《贤劫经》、《广大游戏经》和《时轮经》来探析佛法年代的推算方法,并且也对藏族历算领域中的十二生肖、五行与汉族农历中的天干、地支做了一些对比研究,还给出藏族历算中的纪年推算法及公元与饶迥(胜生年)互换法。
佛法(住世)年代的算法有显宗和密宗两种,其中各自又有多种不同的说法。
本文以《时轮历精要》著书年代公元1827年为基数,普巴派为据探讨佛教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年代。
婆娑世界之主—释迦牟尼在公元前962箕宿月白分十五日夜半鬼宿时乘象入胎,它距本书历元是2788年,它们之间化成公元纪年的方法是:公元前者用2788这个数先加1,、再减1827,计算佛祖入胎即是:2788+1-1827=962 B.C.。
公元后者从1827中减去该数,如:第一个胜生周的丁卯年1827-800=1027A.D.。
九个月零二十三天后,在公元前961年氐宿月白分初七夜间诞生,即2787年。
七日后生母逝世,二十九岁即公元前932年弃王位出家苦行六年,在三十五岁即公元前927年氐宿月望日成正觉,距著书年代2753年。
此后的四十六年中大转法轮,在公元前881年即佛祖八十一岁时说时轮经,同年氐宿月白分十五日夜圆寂,即2707年。
佛曾预言:佛教在世间存在的期限为五千年。
系从佛涅槃算起。
(五百年为一章),在十个五百年里,第一个五百年名为“证阿罗汉果”章。
第二个五百年名为“证不还果”章。
第三个五百年名为“证预流果”章,是为三通达妙智章(亦名三证果章)。
其后的三个五百年,依次为为:般若章、禅定章、戒律章。
是为了表示在这个阶段修此“三学”者多,故称为三修学章。
(完整版)再论藏族天文历算与数学文化

1.选题的目的、意义及国内外对本课题涉及问题的研究现状: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藏历是藏族的传统历法,藏历的形成和流传与周边地区有密切的关系.吐蕃兴盛的
二百多年间,以观测天象测算日、月、年周期的历算学在西藏己经形成,藏族历算家在 积累的观测经验基础上,广泛吸取中原和周边民族先进历算理论、测算方法,创造了当 地的历法体系.并且对月亮的朔望、四季和日月运行等天文现象做了较为科学的解释. 因而,这种历法用于月球运行周期、回归年和日月食的推算,都是比较准确的.西藏天文 学分为四科:“星历算”即印度“时轮”派数理天文学;“音韵占”是印度的一种占法; “黑算”是汉族的阴阳五行占:“汉历算”即汉族的《时宪历》。
评定。
6.2019 年 5 月 9 日—13 日,评阅教师对论文进行成绩评定。 7.2019 年 5 月 14 日—15 日,进行论文答辩。
4.指导教师审核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5.学院学术委员会审查意见
年月日
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签字)
学院(签章) 年月日
说明: 1.本报告必须由承担毕业论文(设计)课程任务的学生在正式开始做论文(设计)前
第一,调查收集与论文相关的第一手资料。第二,整合相关资料,在指导老师的 耐心指导下完成论文写作。
3.工作方案及进度计划:
(一)工作方案 (1)查阅文献,了解课题相关内容; (2)搜集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3)撰写课题大纲; (4)完成论文初稿; (5)修改论文
藏历天文历算

藏历天文历算书藏历天文历算是勤劳智慧的藏族人民与大自然斗争过程中通过日月星辰、万物的生长、河水湖泊的涨落等现象,日观天体太阳,夜观月亮星座,不断总结和实践后形成的独具民族特色和富含科技知识的一门学科。
从藏始王聂赤赞普开始在实践中借鉴各种历法形成了藏历天文历算的雏形。
公元7世纪前后随着藏汉联姻文成公主的入藏,许多唐朝天文历法的经典译成藏文在西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同时莲花生大师和印度翻译大师辈如赞纳等翻译了大量古印度天文历算文籍,使藏历天文历算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公元八世纪玉拓云旦贡布等研究和编著大量天文历算著作,培养了诸多藏医历算人才,使藏历天文历算得到传播和发扬。
1027年翻译大师吉杂、杂米等从古印度把《时轮经》翻译成藏文,这是一本天文历算也是藏医药方面的著作。
此书中详细记载天体日月星辰的规律活动,地球四季气候的规律变化等。
藏历天文历算从此以此书为版本和基础,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公元十三世纪荣巴嘎罗、勇段多吉白瓦等天文历算大师以《时轮经》为版本和基础,结合“本教”历算和西藏环境气候实际,借用汉历黄历历算,创立了藏历天文历算书。
之后巴思巴等许多前辈大师继承和发扬了藏历天文历算。
公元18世纪,山南敏竹林寺医算学院成立,并开始出版《敏竹林历书》。
公元20世纪钦绕罗布等以敏竹林天文历算为蓝本编写了门孜康天文历算书,从此藏历天文历算书一年出版一次。
敏竹林天文历算书对藏历天文历算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藏历天文历算文化得到了保护和进一步的发扬,时至今日很多学者仍对敏竹林天文历算进行研究和发展。
藏历天文历算含有多种学科知识,有医药、文学、人文历史等集藏族文化所有精髓,具有丰富的内涵,极具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藏历天文历算的演变包含着藏族与外界联系和藏民族发展的历程,对藏民族与各族之间的历史渊源考证有着重要的价值。
藏历天文历算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对藏历天文历算的进一步研究和系统地介绍到外界,对了解藏族文化,了解藏历天文历算的真正内涵和科学原理,消除对藏历天文历算的误解有着重要的价值。
藏历新年是根据藏历推算而来据记载

藏历新年是根据藏历推算而来据记载藏历新年是根据藏历推算而来。
据记载,早在公元前100年,藏族就有了自己的历法,当时是根据月亮的圆缺来推算日、月、年。
到了元代,藏族已形成天干、地支、五行合为一体的独特历法,并吸收蒙历的做法把每年的藏历元月一日定为新年。
是藏族人民在一年中最隆重、最具有全民意义的节日。
但是,各地藏历年的过法有所不同,形成了异彩纷呈的年节文化。
对于木雅地区而言,新年是从藏历二十九开始的。
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团聚吃“古突”(面团肉粥)。
各家打扫房舍、做好个人卫生。
在正中的墙上用干面粉绘“八吉祥徽”,以示辞旧迎新。
到了除夕晚上,就开始正式过年。
每户的大门外用石灰粉画上象征吉祥的“八瑞相”符号,在打扫干净的室内铺上新“卡垫”。
在正房的佛龛前叠放各式油炸果子和各种水果以及酥油、茶砖、干果等供物。
家人都到齐后,一家老小团团围坐,到室外抛出烧红的树叶火炬,以示鸣放鞭炮,举行隆重的送鬼仪式,祛除旧年的邪气。
随后,便吃团年饭。
初一这天,与当年属相相符的人第一个起床说一些吉祥的祝词,生起新年的头火。
当启明星升至东方山顶时,说明这时地球刚好转了一圈,新年的头水刚好流至,属相相符的人就去抢头水。
紧接着人们陆续起床,穿上新衣后,首先祭拜神灵,然后手捧五谷斗和青稞酒互相拜年,接下来开始喝头水做的茶、吃麦子稀饭。
当太阳升至东方山顶时,属相相符的男人在房顶挂经幡,以求新年平安。
这一天,一般人们都是不出门的,以示新年第一天团聚及齐心协力之意。
藏历新年真正热闹的活动是从初二开始的,这天亲友开始互相拜年。
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走街串巷,拜亲访友,城乡各地变得歌声阵阵、各种服饰异彩纷呈。
在木雅地区,初三这一天小伙子们会早早起床,祭祀神山。
祭拜神山后,整个村子的男女老少欢聚一堂,举行赛马、跳锅庄等活动。
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宗教活动,会一直持续到藏历十五。
为了弄清藏区各个地方的过年习俗,笔者有意查阅了一些有关藏族过年的史料,其中迎新年的习俗是大同小异的。
2021藏历的纪日法和纪时法浅谈范文3

2021藏历的纪日法和纪时法浅谈范文藏族传统历算学是中华民族传统历算学中的一枚瑰宝 . 它是藏民族祖先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吸收了国内外其他民族的文化而发展起来的 . 其历史悠久、文献丰富,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 . 直到现在还在逐年编制的历书由于对农牧业的生产活动起着重大的指导作用,其形式也符合藏民族的传统习惯,所以深受广大农牧民的欢迎,每年发行数十万册,并发行到喜玛拉雅山南麓的尼泊尔、不丹和印度等国[1]. 为了了解藏族历算,以及历算中纪日纪时的推算法,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纪日法是每天日期的纪录方法,一般以一个月为周期的纪日 . 藏族纪日方法有两种,即藏族传统的纪日法和印度时轮经的时日法 .1 藏历的纪日法.日是最基本的时间计量单位,也是最重要的时间单位 . 只有认识了日,把日子连续不断地记录下来,才可能产生比日大的时间单位月、年,安排了年、月、日,制历才有基础[2].日是最有长度的时段,有起止时刻,或者说,日与日有一个分界 . 初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是把白天当一日,夜晚并不重要 . 有了火的发明,夜以继日,一日一夜合在一起,称为一日 .1. 1 十二生肖的纪日法.藏历中的十二属肖纪日法是把每月初一固定为虎日或猴日,单月为虎日,双月为猴日,以此类推,也就是说,每两个月循环一次,以正月、二月两月为例,具体如表 1.四月再循环一次,以此往下类推 . 这种算法是以太阳日为基础的,每个月固定为 30 天,没有大月、小月之分 . 其实这种算法在藏族民间中至今仍然使用,特别是地处相对偏僻的地方,还根据属相的情况处理有关婚嫁丧等事,是一项重要的民俗事项,这种习俗代代相传 .1. 2 时轮历的纪日法.印度时轮历纪日法是以喜、善、胜、空、满五个轮流纪日 . 这种纪日法一般是黑分在前白分在后的顺序纪日 . 以望日的第二天( 即天亮后) 为初一,朔日这天为十五( 天亮之前) ,这十五日为黑分; 以朔日第二天( 即天亮后) 为初一,望日这天为十五( 天亮之前) ,这十五日为白分; 黑分与白分合在一起,正好一个月 . 这种纪日法非常古老,主要运用在宗教活动中 . 佛教认为,凡出家人开始都无知,就像朔日天一样黑分,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知识的不断积累,就像望日一样圆满无缺,最终到老时什么都能得到 . 所以平时纪日时望日的第二天相当于现在的初一,望日天相当于 30 日,与现在恰好相反 .现在藏族时轮历的纪日方法是以喜[dgav]、善[bzang]、胜[rgyal]、空[stong]、满[rdzogs]五个字轮流,与过去一样,但每月白分在前,黑分在后,也就是现在的初一至初十五是白分,初十六至三十是黑分,见表 2.从表 2 可以看出,每月白分、黑分各三轮,分别是白分的第一轮为初 1、2、3、4、5; 第二轮为初 6、7、8、9、10; 第三轮为初 11、12、13、14、15. 黑分的第一轮为 16、17、18、19、20; 第二轮为 21、22、23、24、25; 第三轮为 26、27、28、29、30 等,共 30 天 . 这种纪日法是目前藏族历算中的主要纪日法,也是世俗的纪日法,认为世俗社会中的人们开始成长,到 20 岁左右青春年华,就像十五的月亮一样圆满无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记忆衰退,走路不便,思路紊乱,便成为像黑分中的月亮一样,暗淡无色 . 这与上述黑分在前、白分在后的方法恰好相反 .1. 3 公元的纪日法.公元即公共的纪元,具体地说,就是许多国家共同使用的纪元 . 公元纪元法就是我国现在使用的纪年法,又称公历 . 新中国成立之前,也有人称它为西元或西历的[3].公元纪年法的前身是基督教纪年,而基督教纪年又是在儒略历的基础上形成的 . 公元前 46 年,罗马最高统治者儒略·恺撒为了使相当混乱的历法趋于一致,就颁布了改革历法的命令 . 命令规定: 每年设 12 个月,共 365 天,并每隔三年置一闰年 . 这种历法以回归年为基本周期,是属于阳历的 . 它具备了现行公元纪年法的主要特征,这在当时是一次成功的改革 . 公元 325 年,欧洲的基督教国家共同召开宗教大会 . 会上一致认为儒略历是很准确的历法,决定信奉基督教的各国共同采用这种历法 . 但是在纪元方面并没有要求一致,各国有自己的纪元时间 .公元 532 年,即狄奥克列颠纪元 248 年,基督教的著名僧侣狄奥西提出: 耶稣诞生在狄奥克列颠纪元 284 年,并说以后基督教的纪年不宜再用别的纪年法,而应以耶稣诞辰那年作为纪元 . 他的这种主张得到了绝大多数教会的支持 . 于是狄奥克列颠纪元248 年一下子变成了公元 532 年 . 信奉基督教的各国都相继使用了这种纪年法 . 由于这些国家多是政教合一,所以先在教皇颁布的文告中使用它,后来在国家发布的政令、文告中也使用它 . 公元纪年的基础就这样奠定了 . 目前在藏区的各种历书中主要除藏族本土的纪年法以外,还运用公元纪年法,并且相互可以转换算法 .2 纪时法.小时、刻都是现代计时所应用的单位名称 . 它们和我国传统的纪时方法都有关系 . 我国传统利用表影的方位来报时,而且自成系统 . 这也是观测太阳位置来确定时辰的一种方法 .2. 1 利用自然物的纪时法.藏族最早利用自然物( 山势、树木) 的影长,进一步发展成为立竿测影 . 古代的“表”,就是竿,直立的竿子 . 古人十分重视“表”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定方位 . 根据太阳高度利用日影测置地理位置. 二是报时辰,这是观测表影角度的变化,从日出到日落定出一天的时间 . 这种“表”发展为后来的日晷 . 古人将地平圈从北向东向南向西按十二支顺次分为十二等分,定出地平方位 . 春分、秋分日出正东而没有正西,即日出卯位没于酉位 . 冬至日出东南而没于西南,即日出辰位而入于申位 . 夏至日出东北而没于西北,即日出寅位而入于戌位,这是利用表影的方位来报时的 . 观测每天正午的日影长度及其变化,测量回归年长度并确定一年二十四个节气. 除此而外,还有十二生肖纪时、漏刻、卫生香等纪时方法.2. 2 十二生肖的纪时法十二生肖纪时法是早7-8 点是兔,9-10 点是龙,11-12 点是蛇,下午13-14 点是马,15-16 点是羊,17-18 点是猴,晚 19-20 点是鸡,21-22 点是狗,23-24 点是猪,凌晨1-2 点是鼠,3-4 点是牛,5-6 点是虎,十二生肖纪时是藏族民间普遍的纪时方法[4].2. 3 漏刻纪时法.漏刻纪时法的主要器具是铜壶 .“漏”即漏水的铜壶,“刻”即壶中的刻箭 . 漏刻是以壶中的滴水的变化而带动刻箭显示出刻的计时器 . 漏刻是沉箭漏,靠漏水水位的沉降在刻箭上显示时刻,这种沉箭漏的明显缺点是: 水位高时压力大,漏的快; 水位低时压力小,漏得慢 . 这就影响计时 . 为此人们又改革为浮箭漏,即在漏壶下放一个接水壶,壶中置一可以浮起的箭,从接水壶的壶盖上露出来 . 接的水越多,箭浮得越高 . 这样,箭上的刻度就可以显示出不同的时刻来 .漏壶箭上的刻度 100 刻 . 一般春、秋分: 昼夜各五十刻; 冬至: 昼则四十刻,夜则六十刻; 夏至: 昼六十刻,夜则四十刻 . 因此,藏语中表示时间叫〔chu tsho〕,就是水时表的意思 .2. 4 更香燃烧的纪时法.它是用燃烧性能均匀的木料屑做成的盘香 . 这种计时法距今也很久了 . 它的特点有的盘香很长,挂起来可以燃烧几天或十几天; 有的还特意制作成吉祥八宝等子样,有的还在香条上划上更次、时次的标志; 还有的在更次处粘上或系上金属珠,待燃烧到粘处或系处时,金属珠下落在铜盘里发出清脆的响声,告诉人们到了几更天 .更香的优点是材料易得,价格便宜,还可以随身携带 . 其缺点是易受空气湿度和空气流动的影响,燃烧起来会有快慢 .2. 5 时轮历的纪时法.印度的时轮历传入藏区,有独特的纪时方法,即“息”纪时,“息”是男子一呼一吸所需的时间,是时轮历法中最小的时间单位 . 一般一昼夜的时间为 21 600 息 . 时轮历特别注重“息”这个时间单位,因为“息”这个时间单位可以将《时轮经》的外时轮和内时轮紧密结合起来,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修炼目的 .比如内时轮说人体 23 次呼吸中有一次“慧风”,而这个 23 次的 300 倍正好是外时轮中所讲的罗目侯周期的 6 900 个太阳日 .“息”与其他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如下:1 息 = 16 次呼吸,6 息 = 1 分( 滴漏单位)60 分 = 1 刻( 滴漏单位) ,60 刻 = 1 昼夜1 分( 滴漏单位) = 24 秒( 钟表上的秒)1 刻 = 24 分( 钟表上的分)2. 6 机械纪时法.机械计时法在我国始于宋朝 . 宋朝苏颂研制的供观测日月星辰位置的水运仪象台,其中已有了机械计时的装置 . 这种仪器的下层设有木阁,木阁有门,每到一定的时刻,门中有木人出来报时 . 原来在木阁的后面放有漏壶和机械系统 . 漏壶引水升降,转动齿轮,使机轮发出机械性的动作,和机轮相连的有好几个机件,组成一个巨大的机械纵擒器 . 这种纵擒器与现代钟表中的纵擒器作用相似,因此可以说水运仪象台中的纵擒器是现代机械钟表的祖先 . 英国专家李约瑟在研究了苏颂制的水运仪象台后,承认中国在 14 世纪欧洲发明钟表装置前,“就已经有了装有另一种纵擒器的水力传动机械时钟”[5].元代的天文学家郭守敬把充分成熟的机械计时器从天文仪器中分离出来,制成了供皇帝用的“宫漏”. 明代初期又有人创造了五轮相互转动的计时器,即五轮沙漏,但在当时没能普及推广 .明代后期,随着海上船运事业的发展,外国有些具有科学知识的传教士来华传教,并向徐光启等著名士大夫讲授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的知识 . 接着西方的机械钟表传人我国,把一昼夜分为 24 个时段,称 24 时 . 我国的计时工具逐渐以这类钟表为主 . 随着藏汉民族文化的不断交流和相互吸收,18 世纪也传人藏区,藏区也开始使用了这种计时方法 . 当今以机械、钟表计时转入电子钟表时期,是计时史上的一大飞跃 .3 结语.综上所述的纪日和计时是天文历算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藏族天文历算中也不例外,没有准确的纪日和计时的科学方法,无法谈起天文历算的主要性及其他的作用 . 因此,任何国家以及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纪日及计时的方法,通过自己独特的纪日与计时的方法,指导一年的生产与生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积极的、主要的作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藏族天文历算中纪日的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十二生肖纪日法、时轮历的纪日法、公元的纪日法.这三种方法有着不同的功能: 十二生肖纪日法主要是传统的纪日法,藏族民间中流传广泛,人们出行、办各类黑白事,都通过十二生肖纪日法的时辰来进行 . 时轮历的纪日法是根据时轮经为理论根据,推算出来的一种藏族历书,至今已有 986 年了,在藏族社会生活中起主流作用,尤其是现在的藏历年以及藏族的各种节日都是以这种历算为根据的,在藏族天文历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公元纪日法的时间不是太长,但也是藏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历算,人们出行、办事都依据这个历算来进行指导 .计时方法主要有: 自然物、十二生肖、漏刻、更香、时轮历、机械计时等方法 . 这些不同的计时方法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地方进行运用,其中自然物计时方法和更香燃烧计时方法及漏刻计时方法在古代普遍运用,目前使用的很少; 而十二生肖和时轮历计时方法目前藏历中仍然运用,其成为藏族历书中看时间的主要依据,人们通过历书中的时间来安排一切,也得到大家的共识 . 机械计时方法目前全人类都使用,藏区也不例外,它使用简单,计时准确,美观大方,受到人们的青睐,是计时史上的一大飞跃 .。
藏历年

公元624年,雪域又有了藏语称为“美、喀、加措” (意即火、空、海)的历法纪元。这种历法以猴、鸡等 十二动物生肖纪年,排列次序与十二地支相同,每12年 为一周期,每年分春、夏、秋、冬四季。到9世纪初期, 由藏族天文学家桑杰益西、坚赞贝桑等人,以内地的夏 历和印度的时轮历法及古老的《噶莫帕玛》历法为基础, 创制出藏族的传统历法。它是采用金、木、水、火、土 五行和十二动物生肖来计算年、月、日的。这种与十天 干相同的推算法就形成了每60年为一周。公元1027年印 度的时轮经被译成藏文传入西藏。这年天上正好是阴火 兔年,藏族历史上遂把这一年定为第一个60年周期纪元 的第一年,也就是说所称藏历新年即从此年开始,藏族 语中对1027年雅称为第一绕迥,意为胜生年。 所谓“胜生”是指时轮经中说的香拔拉的难胜法王 传法的最后一年—1026年,故将次年定为“胜生年”。
Hale Waihona Puke 藏历新年是藏族人民共同的传统节日, 寺僧和俗人一样也欢庆一年一度的新 春佳节。不过藏历年的推算法与农历 春节有些差异。 2010年的藏历年是2月 14日,和农历新年(春节)、情人节 是一天;2009年藏历新年是2009年2月 25日,春节是2009年1月26日,所以时 间上和春节比较晚1个月。2008年藏历 新年和春节是同一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历算法解读神秘的藏历历算
藏历算法解读神秘的藏历历算
藏历唐卡
藏历书,内容涵盖最广的历书藏历书的封面根据年份的不同会有所变化,若是土年,藏历书封面会用黄色,代表的是土的颜色;若是水年,则用蓝色封面;木年用绿色封面;铁年用白色封面;火年用红色封面。
一本藏历书中,不仅可以纪年、纪月、纪日,还涵盖了预报天文现象、天气趋势和自然灾害,有针对性地指导不同地区的农耕牧作,传授不同时令采集数百种中藏药的知识,甚至还总结了一年四季人体的脉相变化规律等几百种信息。
其内容包罗之广,是其它历书难望其项背的。
具体来讲,藏历书的内容一般分为3部分:全年总说、分月概说和逐日细说。
全年总说包含的内容有:礼敬偈,即向历史上传承历算学的先师们致敬的偈颂诗句;教历,即佛教史的重要年代根据佛的预言;值年的(七)曜(二十七)宿;五曜(木、火、水、金、土五大行星)运行的方位,与其他各曜会合的时间,及其与气象气候的关系;藏区各地农事的季节;这是全年总说的重点,是农牧民最注意的部分;日、月食预报等。
分月概说的内容则包括:太阳入宫(开始进入十二宫中的某一宫)的日期和时刻;二十四节的日期时刻;中气那一天的昼长、夜长;本月的重日、缺日;值月曜、宿;
本月王曜(五大行星)的方位及本月的节日等。
逐日细说是藏历书中最厚重的内容,也是藏历书的精华所在。
每日占一格,每页一般有六格。
格内左上角为藏历日期,右下角的小方格里是公历的日期,左下角有定曜(该太阳日内太阴日结束的时刻)、月宿(这个太阴日结束时,月亮位于二十七宿中哪一宿,和在该宿内已行过的弧度,即月亮的黄道经度)、定日(该太阴日结束时,太阴所在之宿,和在该宿内已行过的弧度)、会合(有二十七个,主每日之事,由“月宿”与“定日”相加而得)、过宫(即入宫,太阳在十二宫里走到了哪一宫,和在该宫内已行过的弧度)的各项数值。
格子的上半部在日期后面的许多项目相当于汉文历书里的“历注”。
此外还有物候、即动植物的动态,农牧事活动的安排,这一天的气候所预示的日后近期或中、远期的气候、气象,各种传统的和现代的节日等。
另用特殊标志的有:1、重日、缺日用八思巴文的篆字,双钩或“翻白”标出。
2、入宫和二十四节的具体时刻写在一个门框形的图案里面。
萨雄木,传承千年的历算工具萨雄木,译成汉文是“沙盘”的意思,是藏历历算的专用工具,是一种用核桃木制成的长方形木盘。
沙盘左边一头的暗格里盛放着从草坯根部挖出的浮土,使用的时候把木盘倾斜45度使浮土流到木盘上,再用手抚平浮土,然后用铁签或木签在浮土上进行各种
天文历算的演算。
在沙盘上演算完全是心算的一个过程,复杂的计算公式和结果只会被历算专家们准确地记在心里,从不用纸记录繁多的计算结果。
在纸张昂贵的旧西藏,用沙盘既能练就历算专家们超常的记忆力,又能节约大量的纸张。
延至今日,萨雄木仍被委以重用,西藏天文历算的各种准确时间都是在这种沙盘上写写画画算出来的。
据传说,西藏古时候的一位著名天文历算学家噶玛·让琼多吉在编撰《星算综合论述》时为计算天文数据在沙盘上用坏了七支铁签。
可见藏历演算之复杂。
TIPS:1、七曜——日、月、星均称“曜”,日、月、火、水、木、金、土七个星合称“七曜”,分别用来称一个星期的7天,如“日曜日”是星期日,“月曜日”是星期一,其余依次类推。
2、二十七宿——藏历将星
体分为二十七宿:胃宿、昂宿、毕宿、嘴宿、参宿、井宿、鬼宿、柳宿、娄宿、张宿、翼宿、轸宿、亢宿、氏宿、房宿、心宿、尾宿、箕宿、斗宿、牛宿、角宿、虚宿、危宿、室宿、壁宿,奎宿、星宿等。
3、太阳日与太阴日——太阳日
就是普通所说的一昼夜,太阴日则是时轮历特有一个概念术语。
传统文献中给出的太阴日的定义是“月亮黑白分增损十五分之一的时间长度”,其平均长度为59漏刻、3漏分、4息。
一个太阳日为整整60漏刻,所以1平太阴日=0.9843太阳日。
由于月亮的不均匀运动而产生的太阴日有长有短的变化,因为在每一个太阴日中,月亮所行的弧度是相等的,不过由
于月亮运行的轨道是椭圆的,其运行速度有快有慢,所以在相等的弧长中运行的时间是不相等的,有长、有短。
月行快时太阴日比太阳日短,最短时间为54漏刻=0.90太阳日;月行慢时太阴日比太阳日长,最长时刻为64漏刻=1.066太阳日。
当然也有一样长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