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性质知识点及题型归纳总结

不等式的性质知识点及题型归纳总结知识点精讲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性质是证明和解不等式的主要依据.运用时,对每一条性质要弄清条件和结论,注意条件加强和放宽厚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变化;不仅要记住不等式运算法则的结论形式,还要掌握法则成立的条件,避免由于忽略某些限制条件而造成解题失误.1. 两个不等式的同向合成,一律为“”(充分不必要条件)(1)(传递性,注意找中间量)(2)(同向可加性)(3)(同正可乘性,注意条件为正)注:如,其逆命题不成立,如但是.2. 一个不等式的等价变形,一律为“”(充要条件),这是不等式解法的理论依据(1).(2)(对称性)(3)(乘正保号性)(4)(5)(不等量加等量)(6)(乘方保号性,注意条件为正)(7)(开方保号性,注意条件为正)(8)(同号可倒性);.最为重要的3条不等式性质为:①;②;③,在不等式问题中都有重要的应用,但应注意他们的适用条件,可以用口诀“同.向同正可乘.......”来记忆......;同号取倒需反向题型归纳及思路提示题型1 不等式的性质思路提示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能忽视其性质成立的条件,解题时要做到言必有据,特别提醒的是在解决有关不等式的判断题时,有时可用特殊值验证法,以提高解题的效率.例7.1 对于实数,有以下命题:①若,则;②若,则;③若则;④若,则;⑤若,则.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A. 2个B. 3个C. 4个D. 5个分析:判断命题的真假,要紧扣不等式的性质,应注意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解析:①中值的正负或是否为零未知,因而判断不等关系缺乏依据,故该命题是假命题;②中,由可知,则,故该命题是真命题;③中,不等式两边同乘,可得,若同乘,可得,易知成立,故该命题为真命题;④中,由可知,故有,又因,由“同向同正可乘”性可知成立. 故该命题为真命题;⑤中,由已知,因为,故,又,所以,故该命题为真命题. 综上所述,②③④⑤都是真命题,故选C.评注:准确记忆各性质成立的条件,是正确应用的前提. 在不等式的判断中,特殊值法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如变式3.变式1设,若,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A. B. C. D.变式2设是非零实数,若,则下列不等式中成立的是()A. B. C. D.变式3 若,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 和均不成立B. 和均不成立C. 不等式和均不成立D. 不等式和均不成立变式4若,且,则下列代数式中值最大的是A. B. C. D.题型2 比较数(式)的大小与比较法证明不等式思路提示比较数(式)的大小常用的方法有比较法、直接应用不等式的性质、基本不等式、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比较法又分为作差比较法和作商比较法.作差法比较大小的步骤是:(1)作差;(2)变形;(3)判断差式与0的大小;(4)下结论.作商比较大小(一般用来比较两个正数的大小)的步骤是:(1)作商;(2)变形;(3)判断商式与1的大小;(4)下结论.其中变形是关键,变形的方法主要有通分、因式分解和配方等,变形要彻底,要有利于0或1比较大小. 作差法是比较两数(式)大小最为常用的方法,如果要比较的两数(式)均为正数,且是幂或者因式乘积的形式,也可考虑使用作商法,作商法比较大小的原理是:若,则;;;若,则;;;例7.2若且,试比较与的大小.解析:解法一:,因为且,所以,所以.解法二:,因为且,所以,又,所以.变式1若,试比较与的大小变式2设且,试比较与的大小例7.3 在锐角中,若函数在上单调递减,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 B.C. D.解析:因为在锐角中有,由在上为单调递增函数,所以,且,又函数在上单调递减,所以,故选D.变式1 已知函数是上的偶函数,且在区间上是增函数,令,则()A. B. C. D.变式2已知函数,那么的值()A. 一定大于0B. 一定小于0C. 等于0D. 确定题型3 已知不等式的关系,求目标式的取值范围思路提示在约束条件下求多变量函数式的范围时,不能脱离变量之间的约束关系而独立分析每个变量的范围,否则会导致范围扩大,而只能建立已知与未知的直接关系.例7.4已知,且,则的取值范围是.解析:解法一:令得,,解得.即. 由得,所以. 故的取值范围是.解法二:本题还可以利用“线性规划”的方法求解.如图7-1所示,当直线过点时,取最大值,点的坐标为,所以;当直线过点时,取最小值,当的坐标为,所以,又本题不取边界,因此的取值范围是.评注:不能求出独立的范围内,简单利用不等式性质求解,可结合后面线性规划理解并求解.变式1已知且,,求的范围.变式2设为实数,满足,则的最大值是.最有效训练题1. 如果满足,且,那么下列选项中不一定成立的是()A. B. C. D.2. 设,则下列不等式中成立的是()A. B. C. D.3. 已知,并且,那么一定成立的是()A. B. C. D.4. 若为实数,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 若,则B. 若,则C. 若,则D. 若,则5. 若,则的值是()A. 大于0B. 等于0C. 小于0D. 符号不能确定6. 已知,下列四个条件中,使得成立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是()A. B. C. D.7. 已知四个条件:能推出成立的有个.8. 若,则的取值范围是.9. 已知下列三个不等式:①;②;③,以其中两个作为条件,余下一个作为结论,则可能成个正确命题.10. 已知且,求的取值范围.11. 设,且,求的取值范围.12. 若实数满足,试比较的大小.。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教案第一章:不等式的概念与基本性质1.1 不等式的定义介绍不等式的概念,理解“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等基本不等关系。
举例说明不等式的形式,如a > b、a ≤b 等。
1.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性质1:如果a > b,a + c > b + c(其中c 是任意实数)。
性质2:如果a > b 且c > d,a + c > b + d。
性质3:如果a > b 且c < d,a + c < b + d。
性质4:如果a > b,a c > b c(其中c 是任意实数)。
第二章:不等式的运算2.1 加减法不等式介绍加减法不等式的运算规则,如a > b 且c > 0,a + c > b + c;a > b 且c < 0,a + c < b + c。
举例说明如何解决涉及加减法的不等式问题。
2.2 乘除法不等式介绍乘除法不等式的运算规则,如a > b 且c > 0,ac > bc;a > b 且c < 0,ac < bc。
举例说明如何解决涉及乘除法的不等式问题。
第三章:不等式的解法3.1 简单不等式的解法介绍解简单不等式的方法,如解a > b 的问题,可将b 移至不等式右边,得到a b > 0。
举例说明如何解简单不等式。
3.2 复合不等式的解法介绍解复合不等式的方法,如解a > b 且c > 0 的问题,可将不等式两边乘以c,得到ac > bc。
举例说明如何解复合不等式。
第四章:不等式的应用4.1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不等式问题,如判断身高、体重等是否符合要求。
引导学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4.2 线性不等式组的解法介绍线性不等式组的解法,如解a > b 且c > d 的问题,可先解a > b,再解c > d,求交集。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5<0
∴(2x-5)(x+1)<2x2-3x
亲爱的同学们,下节课见!
第二章 不等式
2.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作差比较法: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可以通过考察它们的差来实现.
对于两个任意的实数a和b,有:a-b>0⇔a>b;
a-b=0⇔a=b;
a-b<0⇔a<b.
2.不等式的性质.
(1)性质1(加法法则):如果a>b,那么a+c>b+c.
(2)性质2(乘法法则):如果a>b,c>0,那么ac>bc;
(
√ )
2.如果a>b,且c>d,那么a+c>b+d.
(
√ )
3.如果a>b,且c>d,那么ac>bd.
(
× )
三、选择题
1.已知a>b,且ac>bc,那么(
A. c>0
B. c=0
A ).
C. c<0
2.若m>3,则下列不等式中必定成立的是(
A. m>0
B. m-3<0
3.如果a>b,那么(
A. ac<bc
(4)设a>b,则-2a< -2b,
(5)设x<y,则1-2x>1-2y,
1 1
(6)设x>y>0,则 < .
2.根据条件,写出x的取值范围:
(1)x+4>7, x>3
(2)2x-1<3,x<2
(3)3-2x>5, x<-1
(4)2-x<x-4, x>3
二、判断题
1.如果a<b,且b<c,那么a<c.
(
三、解答题
比较大小.
1.x2+1与(x+1)2,其中x>0.
解:∵(x2+1)-(x+1)2
=x2+1-(x2+2x+1)
初中不等式的性质教案

初中不等式的性质教案篇一:不等式的性质教案课题: 9.1.2不等式的性质(1)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张跃进篇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课题1.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探索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 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将不等式变形。
方法与过程:通过对比不等式的性质和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大家对不等式性质的探索,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同时还加强了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教学重点: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正确运用将不等式变形教学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3的运用教学方法:类推探究法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Ⅰ.复习回顾,导入新课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不等式与等式只有一字之差,那么它们的性质是否也有相似之处呢?本节课我们将加以验证.Ⅱ.新课讲授1.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推导(1)提问1:如果在不等式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会怎么样?举例说明3<53+2<5+2 3-2<5-23+5<5+5 3-5<5-53+a<5+a 3-a<5-a3+ a+b <5+ a+b 3-(a+b) <5-( a+b)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很好,不等式的这一条性质和等式的性质相似。
下面继续进行探究。
(2)提问2如果在不等式的两边都乘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会怎么样?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小组互相讨论总结23;2÷=2×53×5=3÷;2÷2=2×3×=3÷2;121215152÷(-1)=2×(-1)3×(-1)=3÷(-1);2÷(?)=2×(-5)2×(-5)=3÷(?);1122(3)如果在不等式的两边都除以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会怎么样?(乘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除以这个数的倒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

成立.
(不等号方向改变)
我来 尝试
例1:已知a<0,试比较2a与a的大小.
例2:若 x y ,且 (a 3)x (a 3) y 求 a 的取值范围。
一、用适当的不等号填空,并说明 是根据不等式的哪一条性质:
比一比 谁更聪明
(1)∵ 0 ﹤ 1, ∴ a ﹤a+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___)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A.4a ﹤ -4 B. -4a ﹤-4 C. a+2 ﹤ 1 D .2-a ﹥ 3
3、下列变形正确的是( D )
A.由a ﹥ b,得b ﹤ -a
B. 由-a ﹥ - b,得a ﹥ b
C. D.
由-2x 由- 12x
﹥ ﹤
a,得x y,得x
﹥ ﹥
1
- 2a -2y
三、选择适当的不等号填空:
(1)已知a>b,则-3a+2 ﹤ -3b+2
1不以等若若、所不等)式a同a(请(不的<得或﹥不等式仍一说等理不不b减的b等(式的成,个,明式由等等去不号传两两立b正b下的:式式)<等﹥方 递边边.同(数列正基性性c式c向 性同都一,,,等数本质质仍不 )时乘个则所则式不性21成变加以数a得a成变质立<)上﹥(,的或立向不除)
(不1等)式若的a两=b边,b都=乘c,以(或
我来 推测
2、上述式子中,“=”改成“<” 或“> ”号还成立吗? (1) 如果a<b,而b<c,
除以)同则一a个=负c数,必须把不 那么 a__<__c 。
等号的方向改变,所得的
(不等2)式若成a立=.b(,负数要变向)
如果a>b,而b>c,
那么 a__>__c 。 (2) 如果a<b, 则a+1__<__b+1。
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

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一、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的定义: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用“>”、“<”、“≥”、“≤”等符号表示。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传递性:如果a>b且b>c,那么a>c。
(2)同向相加:如果a>b且c>d,那么a+c>b+d。
(3)同向相减:如果a>b,那么a-c>b-c。
(4)乘除性质:如果a>b且c>0,那么ac>bc;如果a>b且c<0,那么ac<bc。
二、不等式的解法1.解不等式的基本步骤:(1)去分母:将不等式两边同乘以分母的最小正整数,使分母消失。
(2)去括号:将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括号内的正数,或者将不等式两边同除以括号内的负数,使括号内的符号改变。
(3)移项:将不等式中的常数项移到一边,将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另一边。
(4)合并同类项:将不等式两边同类项合并。
(5)化简:将不等式化简到最简形式。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1)ax+b>c(a≠0):移项得ax>c-b,再除以a得x>(c-b)/a。
(2)ax+b≤c(a≠0):移项得ax≤c-b,再除以a得x≤(c-b)/a。
3.解一元二次不等式:(1)ax2+bx+c>0(a>0):先求出方程ax2+bx+c=0的解,然后根据a的符号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2)ax2+bx+c≤0(a>0):先求出方程ax2+bx+c=0的解,然后根据a的符号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4.不等式的组:(1)解不等式组的步骤:先解每个不等式,再根据不等式的解集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
(2)不等式组解集的表示方法:用区间表示,例如:[x1, x2]。
三、不等式的应用1.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式:例如,距离、温度、速度等问题。
2.不等式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购物、制定计划、比较大小等问题。
3.不等式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例如,在物理学中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在经济学中描述市场的供求关系等。
2.1.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1.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相等关系一样,不等关系也是现实世界普遍存在的一类关系.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遇到长与短、多与少、高与矮、轻与重、远与近、强与弱、亮与暗、快与慢等各种现象,实际上,这些都属于数学中要研究的客观事物在数量上存在的不等关系。
在数学中,描述相等关系用等式,描述不等关系则用不等式.与相等关系一样,不等关系也是数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不等关系和不等式,都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下面先看一个实际问题。
自来水管的横截面一般总制成圆形,而不是正方形,这在数学上怎样说明道理呢?实际上,当周长相等的时候,圆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所以用同样的一块材料制成截面是圆形的水管,水流量大,也就是说,制成横截面是圆形的水管比较节省材料。
我们知道,周长为C 的正方形的每边的长是4C ,它的面积为()24C ;周长为C 的圆的半径是2C π,圆的面积是()22C ππ ,要说明圆形截面水管的水流量大,就是要说明以下的不等式成立: ()22C ππ>()24.C从以上实际问题看到,在现实世界中,与不等式有关的问题是非常普遍的。
应该怎样去论证以上的不等关系呢?为了利用不等式研究不等关系,需要对不等式的性质有必要的了解.研究不等式的出发点是实数的大小关系。
我们知道,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因此可以利用数轴上点的左右位置关系来规定实数的大小关系。
设a ,b 是两个实数,它们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分别是A ,B .那么,当点A 在点B 的左边时,a <b ;当点A 在点B 的右边时,a >b (图x ).图x关于实数a ,b 大小的比较,有以下的基本事实:如果a -b 是正数,那么a >b ;如果a -b 等于零,那么a=b ;如果a -b 是负数,那么a <b .反过来也对.这个基本事实可以表示为:a -b >0 ⟺ a >b;a -b = 0⟺a =b ;a -b <0⟺a <b .以上基本事实是证明不等式的最基本的依据。
八年级数学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变 的方向____。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 的方向____。 改变
2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猜想,无论绳长 l 2 ll取何值, 圆的面积总大于正方形的面积,即 4 16
你相信这个结论吗?你能利用不等式的基本 性质解释这一结论吗?
4 1 6 1 1 4 16 2 l 0 l2 l2 4 16
成立
成立
你今天这节 课有什么收 获呢?
我今天学到了 ……
P
9
习题1.2
完成下列填空:
2 3 , 2 5 ___3 5 ; 2 3,
1 1 2 ___3 ; 2 2
2 3 , 2 (1) ___ 3 (1) ; 2 3 , 2 (5) ___ 3 (5) ; 1 1 2 3 , 2 ( ) ___ 3 ( ) ; 2 2
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 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a b a c b c
a b a c b c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 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等式的基本性质2: 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 a b 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a b c 0 a c b c , c c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
4x 3 3 x 4
5 x 1 已知x>y,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吗? (1) x 6 > y 6; (2)3x > 3y ;
不成立
(3) 2 x 2 y ;
不成立
(4) 2 x 1 2 y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探索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理解不等式与等式性质的联系与区别.(二)能力训练要求通过对比不等式的性质和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大家的辨别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大家对不等式性质的探索,培养大家的钻研精神,同时还加强了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教学重点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灵活地掌握和应用.●教学难点能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教学方法类推探究法即与等式的基本性质类似地探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具准备投影片两张第一张:(记作§1.2 A)第二张:(记作§1.2 B)●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我们学习了等式,并掌握了等式的基本性质,大家还记得等式的基本性质吗?[生]记得.等式的基本性质1:在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基本性质2:在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师]不等式与等式只有一字之差,那么它们的性质是否也有相似之处呢?本节课我们将加以验证.Ⅱ.新课讲授1.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推导[师]等式的性质我们已经掌握了,那么不等式的性质是否和等式的性质一样呢?请大家探索后发表自己的看法.[生]∵3<5∴3+2<5+23-2<5-23+a<5+a3-a<5-a所以,在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师]很好.不等式的这一条性质和等式的性质相似.下面继续进行探究.[生]∵3<5 ∴3×2<5×2 3×21<5×21. 所以,在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生]不对. 如3<53×(-2)>5×(-2) 所以上面的总结是错的.[师]看来大家有不同意见,请互相讨论后举例说明. [生]如3<4 3×3<4×33×31<4×31 3×(-3)>4×(-3)3×(-31)>4×(-31)3×(-5)>4×(-5)由此看来,在不等式的两边同乘以一个正数时,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在不等式的两边同乘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师]非常棒,那么在不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某一个数时(除数不为0),情况会怎样呢?请大家用类似的方法进行推导.[生]当不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正数时,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当不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师]因此,大家可以总结得出性质2和性质3,并且要学会灵活运用.2.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释π42l >162l 的正确性[师]在上节课中,我们知道周长为l 的圆和正方形,它们的面积分别为π42l 和162l ,且有π42l >162l 存在,你能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释吗? [生]∵4π<16 ∴π41>161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两边都乘以l 2得π42l >162l 3.例题讲解将下列不等式化成“x >a ”或“x <a ”的形式: (1)x -5>-1; (2)-2x >3; (3)3x <-9.[生](1)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两边都加上5,得x >-1+5 即x >4;(2)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两边都除以-2,得x <-23; (3)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两边都除以3,得 x <-3.说明:在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时,要注意数的正、负,从而决定不等号方向的改变与否.4.议一议以或除以某一个数时就能确定是正数还是负数,从而能决定不等号方向的改变与否.在本题中讨论的是字母,因此首先要决定的是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的某一个数的正、负.本题难度较大,请大家全面地加以考虑,并能互相合作交流. [生](1)正确∵a <b ,在不等式两边都加上c ,得 a +c <b +c ; ∴结论正确.同理可知(2)正确.(3)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两边都乘以c ,得 ac <bc , 所以正确.(4)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两边都除以c ,得c a <cb 所以结论错误.[师]大家同意这位同学的做法吗? [生]不同意.[师]能说出理由吗?[生]在(1)、(2)中我同意他的做法,在(3)、(4)中我不同意,因为在(3)中有a <b ,两边同时乘以c 时,没有指明c 的符号是正还是负,若为正则不等号方向不变,若为负则不等号方向改变,若c =0,则有ac =bc ,正是因为c 的不明确性,所以导致不等号的方向可能是变、不变,或应改为等号.而结论ac <bc .只指出了其中一种情况,故结论错误.在(4)中存在同样的问题,虽然c ≠0,但不知c 是正数还是负数,所以不能决定不等号的方向是否改变,若c >0,则有c a <c b ,若 c <0,则有c a >cb,而他只说出了一种情况,所以结果错误.[师]通过做这个题,大家能得到什么启示呢?[生]在利用不等式的性质2和性质3时,关键是看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的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数,从而确定不等号的改变与否.[师]非常棒.我们学习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而且做过一些练习,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一下等式和不等式的性质的区别和联系,请大家对比地进行.[生]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有三条,而等式的基本性质有两条.区别: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时,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在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时会出现两种情况,若为正数则不等号方向不变,若为负数则不等号的方向改变.联系: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等式的基本性质,都讨论的是在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时乘以(或除以,除数不为0)同一个数时的情况.且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和等式的基本性质1相类似.Ⅲ.课堂练习1.将下列不等式化成“x>a”或“x<a”的形式.5(1)x-1>2 (2)-x<6[生]解:(1)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两边都加上1,得x>3(2)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两边都乘以-1,得5x>-62.已知x>y,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吗?(1)x-6<y-6;(2)3x<3y;(3)-2x<-2y.解:(1)∵x>y,∴x-6>y-6.∴不等式不成立;(2)∵x>y,∴3x>3y∴不等式不成立;(3)∵x>y,∴-2x<-2y∴不等式一定成立.1.本节课主要用类推的方法探索出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简单的化简或填空.Ⅴ.课后作业习题1.2Ⅵ.活动与探究1.比较a与-a的大小.解:当a>0时,a>-a;当a=0时,a=-a;当a<0时,a<-a.说明:解决此类问题时,要对字母的所有取值进行讨论.2.有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a,十位上的数是b,如果把这个两位数的个位与十位上的数对调,得到的两位数大于原来的两位数,那么a与b哪个大哪个小?解:原来的两位数为10b+a.调换后的两位数为10a+b.根据题意得10a+b>10b+a.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两边同时减去a,得9a+b>10b两边同时减去b,得9a>9b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两边同时除以9,得a>b.参考练习1.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把下列不等式化成“x>a”或“x<a”的形式:(1)x-2<3;(2)6x<5x-1;(3)21x >5;(4)-4x >3. 2.设a >b .用“<”或“>”号填空. (1)a -3 b -3;(2)2a 2b ; (3)-4a -4b ;(4)5a 5b ;(5)当a >0,b 0时,ab >0; (6)当a >0,b 0时,ab <0; (7)当a <0,b 0时,ab >0; (8)当a <0,b 0时,ab <0. 参考答案:1.(1)x <5;(2)x <-1; (3)x >10;(4)x <-43. 2.(1)> (2)> (3)< (4)>(5)> (6)< (7)< (8)>.《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教学目的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会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不等式的变形。
教学过程师:我们已学过等式,不等式,现在我们来看两组式子(教师出示小黑板中的两组式子),请同学们观察,哪些是等式?哪些是不等式?第一组:1+2=3; a+b=b+a; S = ab; 4+x = 7.第二组:-7 < -5; 3+4 > 1+4; 2x ≤6, a+2 ≥0; 3≠4.生:第一组都是等式,第二组都是不等式。
师:那么,什么叫做等式?什么叫做不等式?生: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表示不等式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师:在数学炽,我们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用不等式号“〈”、“〉”或“≠”表示不等关系,其中“>”和“<”表示大小关系。
表示大小关系的不等式是我们中学教学所要研究的。
前面我们学过了等式,同学们还记得等式的性质吗?生:等式有这样的性质:等式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或都乘以,或都除以(除数不为零)同一个数,所得到的仍是等式。
师:很好!当我们开始研究不等式的时候,自然会联想到,是否有与等式相类似的性质,也就是说,如果在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或都乘以,或都除经(除数不为零)同一个数,结果将会如何呢?让我们先做一些试验练习。
练习1 (回答)用小于号“<”或大于号“>”填空。
(1)7 ___ 4; (2)- 2____6; (3)- 3_____ -2;(4)- 4_____-6练习2(口答)分别从练习1中四个不等式出发,进行下面的运算。
(1)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5,结果怎样?不等号的方向改变了吗?(2)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5,结果怎样?不等号的方向改变了吗?(3)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5),结果怎样?不等号的方向改变了吗?生:我们发现:在练习2中,第(1)、(2)题的结果是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在第(3)题中,结果是不等号的方向改变了!师: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大家再进一步探讨一下,在什么情况下不等号的方向就会发生改变呢?生甲:在原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一个负数的情况下,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师: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大家都同意他的看法吗?可能还有同学不放心,让我们再做一些试验。
练习3(口答)分别在下面四个不等式的两边都以乘以(可除以)-2,看看不等号的方向是否改变:7>4;-2<6;-3<-2;-4>-6。
师:现在我们可以归纳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般地说,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有三条: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
(让同学回答。
)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
(让同学回答。
)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