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发酵专题

合集下载

固态发酵工程技术的研究应用分析

固态发酵工程技术的研究应用分析

固态发酵工程技术的研究应用分析固态发酵工程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在固态培养基上进行发酵的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固态发酵技术具有许多优点,比如生产周期短、设备投资少、能耗低、产品质量好等,因此在食品加工、生物制药、环境保护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固态发酵工程技术的原理、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固态发酵工程技术的原理是指将微生物所需的培养基和营养成分与生物制品混合,使其成为一种半固态或粘稠的状态,然后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和通气等条件,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生的酶或代谢产物来进行发酵。

固态发酵相对于液态发酵来说,具有特殊的优点。

固态发酵可以减少液态废水的处理成本,降低了环境污染的风险。

由于固态发酵过程不需要大量的水,因此可以节约大量的能源和水资源。

由于固态发酵过程可以在相对干燥的条件下进行,因此不容易造成微生物的污染和生长不稳定。

由于这些优点,固态发酵工程技术在食品加工、生物制药、环境保护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食品加工领域,固态发酵工程技术主要应用于传统食品的生产。

酱油、豆豉、豆腐、米酒等传统食品都是通过固态发酵来制作的。

固态发酵工程技术可以改善食品的口感和口味,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同时也可以延长食品的保存期限。

在生物制药领域,固态发酵工程技术主要应用于微生物发酵生产抗生素、酶、氨基酸、酒精等产品。

固态发酵技术在这些产品的生产中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在环境保护领域,固态发酵工程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固态发酵工程技术可以将农业废弃物、工业固体废弃物等转化为有机肥料或生物燃料,从而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压力,减少了环境污染的风险。

固态发酵工程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人们对食品营养和安全的关注不断增加,传统食品的固态发酵工程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生物制药领域对高效、节能、环保的生产技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固态发酵工程技术将会成为生物制药领域的研究热点。

固体发酵法

固体发酵法

固体发酵法简介固体发酵法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在固体基质中生长代谢产生有用产物的生物技术方法。

通过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气条件下,将有机物质与微生物接种于固体基质中,经过一定时间的发酵,可获得所需的发酵产物。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农业废弃物处理和生物能源生产等领域。

发酵原理固体发酵的原理是将含有碳源和生长因子的固体基质与微生物接种物混合,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利用基质中的有机物质进行生长、产生酶和代谢产物。

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通过分泌的酶降解基质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转化为能量、有机酸、酶和其他有用产物。

这种方法与液体发酵相比,具有较高的微生物密度和产物浓度。

固体发酵的主要过程包括微生物的生长、代谢产物的生成和基质的转化。

微生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气条件。

基质中的有机物质被微生物降解和转化,产生的代谢产物可以直接从基质中收集和提取。

发酵基质固体发酵法中常用的发酵基质包括谷物、豆类、木屑和废弃农作物等。

这些基质具有较高的碳源含量和适宜的结构特性,可以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和支持。

不同的基质适合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和发酵产物的生产。

谷物基质谷物基质如玉米、小麦和大豆等,含有较高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这些谷物基质在发酵过程中可以被微生物降解,产生乳酸、酒精和酶等有用产物。

谷物基质的结构较为均匀,易于控制发酵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

豆类基质豆类基质如豆饼、大豆渣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纤维素和抗氧化物质。

这些基质在发酵过程中可以被微生物降解,产生氨基酸、酶和其他发酵产物。

豆类基质的结构较为复杂,需要在发酵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水分和调节pH值。

木屑基质木屑基质如锯末、稻壳等,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木质素。

这些基质在发酵过程中可以被微生物降解,产生纤维素酶、木质素降解酶和其他有机酸。

木屑基质的结构较为松散,需要较高的通气条件和适量的水分来保证微生物的生长活性。

废弃农作物基质废弃农作物基质如秸秆、麸皮等,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微生物发酵工程课件第11章 固体发酵

微生物发酵工程课件第11章 固体发酵

4)温度与热量传递 在固态发酵初始阶段,底物各个部位的温度都一样。随着发酵的进行,发酵过程中产生代谢热。由于
底物热传导性很差,这些热很难及时扩散,同时,发酵过程中,底物会发生收缩,多孔性下降,更阻碍了热 的传递扩散。下表列出了一些固态发酵过程的产热率。
工艺
麦麸曲·米曲霉 (Aspergillus oryzae)
第十一章 微生物的现代固态发酵
一. 现代固体发酵的概念及其应用 二. 现代固态发酵技术及其反应器
(一)混合固态发酵技术 自然富集固态发酵、强化微生物混合固态发酵、限定微生物混合固态发酵
(二)静态密闭式固态发酵技术 托盘式和填充床式
(三)动态密闭式固态发酵技术 转鼓式发酵、搅拌式发酵、气固流化床发酵、立式多层固态发酵罐
33
固态发酵过程中热量传递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固体培养基颗粒内热量的传递过程;二是热 量在颗粒表面到颗粒间气相的传递大量发热可使固体物料内外温度差达到3-15 ℃,不利于微生物的 生长发育和积累代谢产物。
固体发酵中的散热方法有许多种:① 向发酵器中大量通风;② 用浸水的粗麻布覆盖培养盒;③ 将发酵器置于控温室或恒温水浴中;④ 向发酵器夹层通入循环水等。通风最为常用,发酵温度过 高,可增加通风量除去多余热量;发酵温度过低,降低或停止通风。
6 固态发酵基质原料
固体底物不仅需要提供微生物所需营养,而且还作为细胞的支持物。
1)固态发酵基质原料种类 一般作为固态发酵的基质是未处理的农副产品或其废弃物。廉价、丰富被许多固态发酵工艺所选择。
主要包括玉米秸秆、玉米芯、小麦秸秆、水稻秸秆、麸皮、稻壳、玉米、大米、小米、大豆、甘蔗渣、 酒糟、木薯、玉米皮渣等。被磨碎或剁碎而未经加工,基质颗粒间差异较大。大多数底物成分复杂,不 溶于水、在微生物开始发酵初期不易被利用,而且经常缺少某些营养物,需要从外部添加。

固态发酵工艺

固态发酵工艺

固态发酵工艺固态发酵工艺是一种以微生物在固体底物上生长代谢为基础的技术。

其主要优点包括发酵过程相对简单,生产成本低,产品品质好,营养价值高等。

因此,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固态发酵工艺的原理、分类、应用领域及挑战等方面。

一、固态发酵的原理固态发酵与液态发酵相比,其发酵底物通常是由白腐菌、黑曲霉、酵母菌等微生物种类组成的一种复杂生态系统。

这些微生物以底物为营养源,在发酵过程中产生酶和代谢产物,其中酶的作用可以分解底物成分,代谢产物则对底物的性质产生一定影响,直接决定了发酵产物的品质。

二、固态发酵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发酵底物,固态发酵主要分为以下几类:豆类、谷物、木质素、酒渣、果皮等。

其中豆类是最常用的底物之一,如黄豆、豆饼等,主要用于生产豆制品,如豆豉、豆腐等。

谷物类固态发酵主要应用于酱油、米酒、醪糟等食品的生产。

木质素类固态发酵被广泛应用于木质素的降解和生物质燃料的制备等方面。

酒渣类固态发酵用于生物质能的转化和生产酒渣菌蛋白等。

果皮类固态发酵主要用于生产果皮醋等产品。

三、固态发酵的应用领域 1.食品领域:固态发酵技术在食品加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豆制品、酱油、醋、米酒、酸奶、面包等。

2.药物领域:利用固态发酵技术生产天然药物,如青黛、灵芝、人参等。

3.环保领域:利用固态发酵技术处理废弃物,如酒渣、果皮等。

4.工业领域:通过固态发酵技术生产有机酸、生物柴油、单细胞蛋白等产品。

四、固态发酵工艺的挑战由于固态发酵的发酵底物非常复杂,所涉及的微生物多样且生态环境复杂,因此,固态发酵工艺面临着以下挑战: 1.微生物筛选和优化:选择合适的微生物对于固态发酵的成功至关重要,同时需要通过优化培养条件,提高微生物的代谢能力和产物的产率。

2.发酵条件控制:固态发酵中,底物湿度、通气、温度等因素都对发酵过程产生影响,需要合理控制这些条件,才能保证发酵的成功。

3.发酵底物的特性:不同的发酵底物性质不同,对于不同的固态发酵底物,需要制定相应的处理策略和工艺。

固态发酵工程技术的研究应用分析

固态发酵工程技术的研究应用分析

固态发酵工程技术的研究应用分析
固态发酵是一种利用固体底物进行的微生物发酵过程。

固态发酵工程技术是指利用工程手段对固态发酵过程进行调控和优化,以提高发酵产物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

1. 底物选择和优化
固态发酵的底物多样,可以利用各种农业、工业和园林废弃物等。

研究应用分析可以通过优选底物,对底物进行预处理和混合,提高发酵底物的可利用性和发酵效果。

2. 发酵菌种的筛选和改良
发酵菌种是固态发酵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对产物的产率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固态发酵工程技术可以通过筛选和改良发酵菌种,提高其抗逆性、产酶性能和发酵能力。

3. 发酵条件的优化
发酵条件对固态发酵的过程和结果有着重要影响。

研究应用分析可以通过调控发酵温度、湿度、通气条件等因素,提高发酵产物的产量和品质。

4. 发酵过程的监测和控制
固态发酵过程的监测和控制是固态发酵工程技术的重要内容。

研究应用分析可以通过监测和控制发酵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如pH值、溶氧量、发酵底物的含水量等,实现发酵过程的精确控制和优化。

5. 发酵产物的纯化和提取
固态发酵工程技术还可以研究产物的纯化和提取技术,提高产物的纯度和提取率。

研究应用分析可以优化产物的分离和纯化工艺,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

固态发酵工程技术的研究应用分析可以从底物选择和优化、发酵菌种的筛选和改良、发酵条件的优化、发酵过程的监测和控制、发酵产物的纯化和提取等方面进行。

这些研究应用可以提高固态发酵产物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推动固态发酵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固态发酵

固态发酵

固态发酵重点1、根据Cowling的研究以纤维材料为底物的真菌通常可分为三种类型:(1)次生腐生真菌(2)物质腐败真菌(3)典型的木材腐朽菌2、在菌落发育后期,菌丝之间互相接触,菌丝接触点的壁局部降解而发生菌丝的网结现象(anastomosis),因此,使菌落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状结构。

3、固态发酵动力学的主要特点是基质颗粒特性和基质含水量(或水活度)对固态发酵过程微生物生长速率有着明显的影响。

4、测定固态发酵中生物量的方法有四大类:①直接从固态培养基中分离测定;②通过检测代谢活动推断生物量;③测定出生物体中某些特殊物质的含量推知生物量;④利用与菌体生长有关的某些现象估测生物量。

5、水活度与基质水分含量的关系水分含量与水活度的关系并不是正比关系。

其关系与温度及物料的性质有关。

–温度的影响:同一物料含水量相同时,温度越高,则其水活度越大。

这可从水活度的定义加以解释。

因为温度越高,水越易蒸发逃逸。

–不同种类但水分含量相同的物料,水活度不一定相同。

如未接种的物料和发酵过的物料的水活度会相差很大。

–溶质浓度不同的物料,水活度也不同。

如葡萄糖浓度高会导致水活度的严重下降。

6、显热:即进入发酵罐的无菌空气带走的热量(进出的空气温度不同)7、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因素①氮源•氮源以无机氮源为主,有机氮源为辅。

•绿色木霉在以硫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旺盛,其FPA、CMC和平葡萄糖苷酶活力均较高。

以尿素为氮源时,几乎不产生CMC酶。

•李冬玲等在对绿色木霉LSM-11最适培养条件的研究中发现:–当培养基中的硫酸铵的含量在0~1.0%的范围内时,随着硫酸铵的增加,酶活力增加;–当培养基中的硫酸铵的含量在1.0%~1.5%的范围内随着硫酸铵的增加而减小。

–较为理想的用量为0.8%~1.0%。

②初始pH值•大量的实验都表明,初始pH值对酶活力有很大的影响,过低或过高的初始pH值对酶活力都不利。

•对不同的菌种,其获得最高酶活力的最适初始pH值却不尽相同。

02【课堂笔记】《发酵工程》现代固体发酵技术部分

02【课堂笔记】《发酵工程》现代固体发酵技术部分

第一章微生物的现代发酵技术1.1固态发酵按照培养基物理性状的不同,分为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1)固态发酵是以气相为连续相的生物反应过程2)液态发酵是以液相为连续相的生物反应过程固体发酵:微生物在固态培养基上生长和代谢的一种发酵方式。

是指没有或几乎没有自由水存在,在有一定湿度的水不溶性固态基质中,用一种或多种微生物进行的一个生物反应过程。

固态发酵(曲法培养):分为浅盘固体培养和深层固体培养此法最大的特点是:酶活力高1.1.1固态发酵的特点1)热量传递困难2)存在明显的营养梯度3)并无大量有机废水产生4)氧气、二氧化碳扩散比较容易1.1.2固体培养的优点1)原料多是谷物和农业废物,来源广泛,成本低廉2)防止污染:霉菌在水分较低的基质表面可以增殖3)通气:使用循环的冷却增湿无菌空气调控温度1.1.3固液发酵的比较1.1.4传统固态发酵与现代固态发酵根据固态发酵过程中是否能实现限定微生物纯种培养,分为传统固态发酵与1.1.5固态发酵分类1.1.5.1按微生物的情况和形成的产品条件自然富集固态发酵强化微生物混合固态发酵限定微生物混合固态发酵单菌固态纯种发酵1.1.5.2按固态发酵固相的性质分类固体底物基质固态发酵惰性载体吸附固态发酵1.1.6适合固态发酵的微生物固态发酵的最佳微生物即为丝状微生物,即为真菌或放线菌1)能够利用多糖的混合物2)有完整的酶系3)能够深入到料层中,也能够穿入基质细胞内4)不容易孢子化5)生长迅速,染菌较少6)可以在含水量比较低的基质中生长7)能够耐受高浓度的营养盐8)耐受基质预处理中产生的苯类等有毒物质1.1.7固态发酵的界面作用意义1)提供给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场所2)营养物质通过界面作用吸附在界面表面,供给微生物的生长利用。

1.2固态发酵反应器固态发酵的放映基质以固态形式存在,反应体系内的传递极其复杂。

包括气固、气液、液固等形式,气相是最主要的流动介质。

以基质的运动情况分类静态固态发酵反应器动态固态发酵反应器1.2.1静态固态发酵反应器包括浅盘式和塔柱式反应器;优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放大问题小;缺点:由于发酵基质的相对静止,热量、氧气和其他营养物质的传递困难,从而导致基质内部温度、湿度、酸碱度和菌体生长状态的严重不均匀。

固体发酵法

固体发酵法

固体发酵法固体发酵法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在固体基质(如豆饼、麦麸、稻壳等)中进行发酵的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产品品质好等优点,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下面将从原理、操作流程、影响因素和应用领域四个方面详细介绍固体发酵法。

一. 原理固体发酵法的原理是将微生物接种到含有营养物质的固体基质中,通过微生物代谢产生的各种代谢产物改变基质性质,从而达到产品的制备目的。

微生物在这种环境下可以自由地吸收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排放出二氧化碳和水分,这些代谢产物可以促进基质中其他微生物的繁殖和代谢。

此外,由于基质为固态,可以有效地控制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和水分。

二. 操作流程1. 培养基选择:选择适合所需菌株生长和代谢的基质作为培养基。

2. 培养基消毒:对培养基进行高温高压消毒,杀死其中的微生物。

3. 接种菌株:将所需菌株接种到消毒后的培养基中。

4. 发酵过程控制:控制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湿度、通气量等参数,以保证微生物在最适宜的条件下生长和代谢。

5. 收获产品:在发酵结束后,取出固体基质并进行干燥或其他处理,得到所需产品。

三. 影响因素1. 基质选择:不同的基质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有着不同的影响,需要根据所需产品和菌株特性选择合适的基质。

2. 接种量:接种量越多,微生物在固体基质中繁殖越快,但过多的接种量会导致竞争关系加剧而影响发酵效果。

3. 温度、湿度、通气量等参数:这些参数对微生物在固体基质中的繁殖和代谢有着重要影响,需要合理调节以保证最佳发酵效果。

4. 发酵时间:不同的微生物需要不同的发酵时间,需要根据所选菌株和基质特性进行调节。

四. 应用领域1. 食品:固体发酵法可以制备出各种食品,如豆腐、酱油、米饭酒等。

2. 医药:固体发酵法可以制备出多种药物原料,如青霉素、链霉素等。

3. 化工:固体发酵法可以制备出多种有机化合物,如有机酸、氨基酸等。

总之,固体发酵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微生物培养和产品制备方法,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流】固体发酵专题(欢迎各位战友热烈参与讨论)说起发酵,人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深层发酵。

虽然深层发酵是目前发酵工程的主体,但固体发酵在中国的传统酿造业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固体发酵具有操作简便、能耗低、发酵过程容易控制、对无菌要求相对较低、不易发生大面积的污染等优点,更重要的是,真菌在静态的环境中生长得更好,次生代谢物积累的效率更高。

这说明固体发酵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然而固体发酵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体现为产能太低,现有的技术条件不利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虽然现在也有一些固体发酵设备,但和深层发酵相比,亦是望尘莫及。

固体发酵的技术水平依旧停留在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水平上。

一些粗浅的看法,权当引玉之言。

恳请各位战友就固体发酵的前景与设想、发酵技术的改进与进展、自己的操作经验与心得等方面踊跃参与讨论。

支持,置顶一周!我来参与讨论!固体发酵有许多液体发酵无所比拟的优势,如为非均相系统,有利于特定培养物的自组织行为;液固相接触比表面积大,一般无液体发酵所面临的高密度培养时溶氧水平不足。

但固体发酵往往在工程放大中面临热量积累导致温度失控问题。

当前生物农药固体发酵技术是其中的一个热点。

针对液体深层发酵中存在的弊端,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生物农药固体发酵发酵工艺和设备已逐步从浅盘发酵向固体深层发酵发展;设备已由传统的盘式半开放式发酵发展成为全封闭、全自动固体发酵设备,生产实现计算机在线控制,生产规模可从几百吨的小规模发展到几万吨,甚至几十万吨的超大规模,从而解决了一直限制固体发酵生产生物农药向大规模和超大规模发展的瓶颈问题。

由于发酵工艺和设备的改进、菌种的不断选育,产品毒力效价显著提高,形成了系统成熟的固体发酵生产微生物农药技术,并已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逐步应用。

同时生物农药固体发酵采用的原料成本低;发酵过程不易大面积污染,发酵环境要求低,甚至可以是半开放式发酵,因此投资较少;发酵产物为固体,直接烘干、粉碎后即可成为产品,生产过程中有效成份流失极少,产品中不需要再加大量的助剂,产品易于运输储存;生产过程中几乎没有废水排放,不需要进行污水处理。

我认为该方法还是有前途的。

另外提供一篇文章:固体发酵法的技术改进,我想这也是固体发酵领域的一大改进吧!固体发酵法的技术改进.CAJ (112.97k)固体培养法将微生物接种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繁殖的方法,称固体培养法。

它是表面培养的一种。

广泛用于培养好气性微生物。

例如,用于微生物形态观察或保藏的琼脂斜面培养,用于平板分离或活细胞计数的平板培养,都属于固体表面培养法。

用该方法配氧微生物时,有下列特点:第一,细胞多半是重叠地生长繁殖,因此,直接与培养基相接触的细胞在此细胞上再长出的细胞会有所不同;第二,从摄取营养的角度看,在上面生长的细胞是通过贴近细胞之间的孔隙来获得营养的;第三,从供氧方面来说,从外到内逐渐形成一个缺氧的环境。

因此,可以认为每个细胞之间的生长环境未必相同。

为提高培养效率,采用增大表面积的办法。

实验室内一般采用试管斜面、培养皿、三角瓶、克氏瓶等培养,工厂大多采用曲盘、帘子以及通风制曲池等,特别是在霉菌的培养中,目前仍采用固体培养法制曲。

由于选取农副产品如麸皮等作原料,价格低廉,其颗粒表面积大,疏松通气,原料易大量获得,因此,酿酒行业用得很普遍。

但是,由于大规模表面培养技术仍有很多困难,在发酵生产上,能用液体表面培养的,大多采用液体深层培养法来代替。

固体发酵法目前主要用在传统的发酵工业中。

例如:酱油的生产,从菌种培养到制曲,再到发酵都采用固体法。

发酵条件相对比较开放,工艺简单,设备要求简单,成本相对比较低。

虽然最近有的厂家也采用深层液体发酵,但在口味上明显与固体发酵无法比拟。

又如在食醋的生产上有的厂家采用前液后固,目的在于提高食醋的风味。

固体发酵定义:固态发酵是指没有或几乎没有自由水存在下,在有一定湿度的水下溶性固态基质中,用一种或多种微生物的一个生物反应过程。

从生物反应过程中的本质考虑,固态发酵是以气相为连续相的生物反应过程。

固态发酵具有节水、节能的独特优势,属于清洁生产技术,现已逐步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顺便说一句:固体发酵的致命弱点是不利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若能解决这个问题,我想固体发酵一定会迅速发展起来。

根据自己的肤浅了解,国内科学院过程所的陈洪章老师,山东大学的高培基老师在纤维素的固态发酵上都做了很多工作,大家可以找找他们的文章,应该有所帮助。

ps:不是做广告,遗憾自己不是二位的学生。

饲用酶制剂,主要有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两种生产工艺。

与液体发酵相比,固体发酵具有如下缺点:1.生产工艺主要限于耐低水活性的菌中;2.微生物生长速度较慢,产物有限;3.大规模操作时,产生的代谢热较难散去;4.生化反应器的设计还不完善,传统的发酵方式易感染杂菌。

但是,固体发酵具有许多液体发酵所不具备的优点,主要表现为:1.培养基简单,多为便宜的天然基质;2.基质的低含水量可大大减少生化反应器的体积,不需要废水处理,较少污染环境,常不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后处理加工方便;3.不一定连续通风,一般可由间歇通风或气体扩散完成;4.产物的产率较高;5.设备简单,投资小,能耗低。

再讲一点固体发酵的优点:①原料:以谷物和农业废物为主要原料,只需外加适量水分、无机盐等。

培养基组成简单。

②防止污染:利用霉菌能在水分较低的基质表面进行增殖的特性,在这种条件下,细菌生长不好,因此不易引起细菌污染。

③通气:无论浅盘或深层固体通风制曲,可以在曲房周围使用循环的冷却增湿的无菌空气来控制温湿度,并且能根据菌种在不同生理时期的需要,灵活加以调节。

在固体培养中,氧气是由基质粒子间空隙的空气直接供给微生物,比液体培养时的用通气搅拌供给氧气节能。

以上所述基本上都是一些理论上的东西,不知各位有没有一些可以借鉴或交流的经验。

比如,相对湿度怎么控制、通风量对生长的影响、如何平衡通风和保湿这一矛盾等等。

我做的是微生物转化三七,用固体培养就是比摇瓶培养的产物多,控制好通风及料水比,效果不错固体发酵我们实验室也做过一些,是专注于做应用生产,倒是没有什么文章出来。

早年做的当然是酱油、醋、酒之类的酿造领域。

后来做的比较杂,包括饲用复合酶制剂、肥料用发酵剂、芽孢杆菌等。

涉及到的微生物包括黑曲霉、土曲霉、木霉、扣囊拟内孢霉、几种芽孢杆菌等。

培养方式用过浅盘和通风曲池。

用我们工艺的工厂最大生产能力也只有2吨/天,但是如上面战友所讲,建厂成本比较低,原料主要为麸皮、稻草、谷壳等,没有什么废弃物排放。

但是除此之外,固体发酵还有优点:比如我们做黑曲霉的木聚糖酶的发酵,固体发酵的酶活轻轻松松做到液体发酵的10倍以上。

因为在液体培养基里菌丝很难分化,而酶蛋白的分泌在菌丝分化的时候达到最大值。

个人在做生产中的体会还是物料水分、空气湿度、通风以及消毒等的控制比较关键,升温一般通过暖气片加热,降温就是大功率的风机往外抽风,只能通过人工控制在一个温度范围。

而最好用的消毒剂还是漂白粉。

实验室用的国产小型固体发酵罐也接触过,总体感觉不太实用,设计不是很合理,不是把物料吹干了,就是转来转去剩下几个硬坨坨。

听说国内最大的复合酶制剂厂——溢多利现在用上了自动的固体发酵系统,很想一见,有机会要去看看。

N年以前做过3年的固体发酵,认为工艺不是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产品的附加值太低,也就是饲料,酶制剂和调味品一类,白僵菌一类的就是高附加值的产品了,如果没有好的产品,也就是只能在乡镇推广。

关于圆盘制曲机:大约在10年前,我做过固体发酵,还曾经到日本考察过相关设备,这个东西是德国人的发明,后来小日本学了过去,用于调味品的生产,改造得还不错,我认为比目前国内的转筒式固体发酵器要好一些,但生产企业一次性投入太大,1990年前,北京和上海曾经进口过两台,主要用于调味品的生产,后来国内有仿制的产品,但精度要差很多,据日本厂家说,直径5米的圆盘,其水平度的误差可以调节到0.1~0.2mm,该设备基本上是一个正六角或八角的柱型结构,里面是圆盘,从下部往上通风,有原地旋转的搅拌,圆盘本身是可以旋转的,另有刮料板可以出料或刮平,如果解决了空气过滤问题和灭菌问题,我认为是大规模生产的好设备。

圆盘制曲机的图片见附图,是国产的设备,我认为固体发酵是个起点低的发酵技术,灭菌问题可以用造纸设备中的蒸球,空气过滤是个问题,主要是大流量空气的处理方法,另外,固体发酵虽然也存在传质、传热方面的缺陷,但补料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我曾经在三角瓶中进行过补料,要注意扣瓶,混匀。

另外,我还曾经利用将立式蒸汽灭菌器改造为固体发酵的扩大小试的设备,就是将直径400mm,深600mm的立式蒸汽灭菌器,中间加一个不锈钢滤网或滤板,周围用胶垫密封,可以随立式蒸汽灭菌器一起灭菌,从底部排冷凝水的地方,反向通以经过滤除菌的压缩空气,可以通过无菌水鼓泡以改善空气湿度,可以进行补料和混匀,在实验室内利用该设备可以进行1kg水平的发酵,水平和日本的小型设备相当,如果各位做附加值高的产品,实验室的三角瓶的规模又太小的话,这是个不错的选择,本来自己想把这个东西写篇文章的,但后来自己不做固体发酵了,因此罢了,今天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width=512 height=384title="Click to view full shenqi.jpg (512 X 384)" border=0 align=absmiddle>一、固体发酵的一般形态(一)固体含水量和水活度固体发酵涉及微生物在完全没有或几乎没有游离态水的固形物质上的生长和代谢。

如果水分含量在12%以下,则一切生命活动将停止,因此12%含水量是固体发酵的下限。

微生物本身并不能直接感觉出基质中的含水量,而只能对可供其利用的水分量产生反应。

因此,固体发酵中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实际因素不是含水量,而是可用水的份量,即水活度aw。

细菌和多数酵母的生长、繁殖和移动需要有游离水的存在,因而需要较高的“w值,一般含水量要求在50%一70%。

在工业固态发酵中,某些丝状真菌和少数酵母可以在较低水活度(o.6一o.7)下明显生长。

一般来说,只有那些能耐受低dw,并能在低“w值下生长繁殖的微生物,才能用于工业化固体发酵工艺。

(二)固体发酵真田及其生长用于固体发酵的微生物多数是丝状真菌。

固体发酵基质中使用的多为天然材料,如款皮、秸秆、谷物等,它们具有多孔的复杂表面,因而微生物生长的方向和速度就由营养物的可用性和基质的立体形状来决定。

一般来说,固体发酵的生长速率要比液体发酵中低得多。

(三)固体发酵中的传质在固体发酵中,基质和微生物之间具相对不动性,其物质传递往往是限制微生物的生长和产物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