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黄廖本)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重点(黄廖版)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版)重点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
第二章语音1.语音表达时声音的高低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取决于发音体声带的质地。
第二,取决于对喉部肌肉的控制。
第三,取决于呼出的气流的强弱。
2.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
音强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动幅度。
3.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
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的久暂。
4.音色又称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
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5.语音的三大属性:生理属性,物理属性,社会属性(根本属性)。
6.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
这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7.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
8.元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
9.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
10.声母:指音节中元音前头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
11.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12.声调:指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13.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14.汉语拼音方案用途:给汉字注音;推广普通话的工具;各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帮助外国人学汉语;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编制索引和代号。
15.押韵又叫压韵,指的是韵文中某些句子的末尾用上同“韵” 的字。
16.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17.音节结构有如下特点:一个音节最多可以用四个音素符号拼写;音节可以没有辅音;汉语音节不能没有声调,不能没有韵腹,可以没有辅音声母、韵头和韵尾。
18.音变是指语音在语流中的变化,人们说话、朗读时,连续发出一连串的音节,被称之为“语流”。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重点(黄廖版)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版)重点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
第二章语音1.语音表达时声音的高低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取决于发音体声带的质地。
第二,取决于对喉部肌肉的控制。
第三,取决于呼出的气流的强弱。
2.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
音强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动幅度。
3.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
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的久暂。
4.音色又称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
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5.语音的三大属性:生理属性,物理属性,社会属性(根本属性)。
6.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
这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7.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
8.元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
9.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
10.声母:指音节中元音前头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
11.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12.声调:指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13.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14.汉语拼音方案用途:给汉字注音;推广普通话的工具;各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帮助外国人学汉语;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编制索引和代号。
15.押韵又叫压韵,指的是韵文中某些句子的末尾用上同“韵”的字。
16.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17.音节结构有如下特点:一个音节最多可以用四个音素符号拼写;音节可以没有辅音;汉语音节不能没有声调,不能没有韵腹,可以没有辅音声母、韵头和韵尾。
18.音变是指语音在语流中的变化,人们说话、朗读时,连续发出一连串的音节,被称之为“语流”。
黄廖版《现代汉语》名词解释(详细版)

第一章绪论1. 现代汉语: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现代汉语包括多种方言和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2.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现代汉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3.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是国家法定的全国通用的语言。
4. 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的语言。
现代汉语的文学语言不仅包括文艺作品语言,也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的语言。
文学语言主要在书面上,也在口头上为民族文化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各方面服务,它对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有极大地推动作用。
5. 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是语言内部的地方变体,是语言的地域分支。
(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就叫作基础方言)第二章语音1. 语音:语音是人类说话时由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的交际职能能以实现的物质手段,语言必须凭借语音这个物质载体才能表达出来。
一切语音都具有三方面的属性,即物理属性、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
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根本属性。
2.《汉语拼音方案》:是用拉丁字母拼写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的方案,1958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
一共有五个部分组成,即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
3.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对音节进行分析,得出的就是音素。
音素可以分为元音音素和辅音音素两大类。
4.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是一种声音区别于另一种声音的本质特征,是用来区别意义的最重要的要素。
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5.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发音体振动时间持久,声音就长;反之则短。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重点(黄廖版)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版)重点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
第二章??语?音1.2.音强3.音长4.音色5.6.音素7.辅音8.元音9.音节10.声母11.韵母12.声调13.音位14.汉语拼音方案用途:给汉字注音;推广普通话的工具;各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帮助外国人学汉语;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编制索引和代号。
15.押韵又叫压韵,指的是韵文中某些句子的末尾用上同“韵”的字。
16.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17.音节结构有如下特点:一个音节最多可以用四个音素符号拼写;音节可以没有辅音;汉语音节不能没有声调,不能没有韵腹,可以没有辅音声母、韵头和韵尾。
18.音变是指语音在语流中的变化,人们说话、朗读时,连续发出一连串的音节,被称之为“语流”。
在语流中,音素与音素之间,音节与音节之间,往往会互相影响,从而产生一些变化,这种语音的变化现象就叫做音变。
19.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与单读时调值不同,这种变化叫做变调。
20.轻声:在一定的条件下读得又短又轻的调子。
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
具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
21.儿化:是指后缀“儿”与它前一音节的韵母结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韵母带上卷舌音色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
可以区别词义,区分词性,表示细小、亲切或喜爱的感情色彩。
22.儿化的规律:①无韵尾或u韵尾,只加卷舌动作。
如小车儿?小鸟儿;②有-i,-n韵尾的,卷舌时使韵尾丢失,23.“呀”2.na,写作“啊”时,读作ra24.“一”、“不”1.汉字2.六书:1.词汇2.3.4.语素的分类:a按音节多少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b按构词能力分为(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c按表示的意义分为:实语素和虚语素?????5.词是句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重点(黄廖版)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版)重点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
第二章语音1.语音表达时声音的高低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取决于发音体声带的质地。
第二,取决于对喉部肌肉的控制。
第三,取决于呼出的气流的强弱。
2.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
音强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动幅度。
3.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
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的久暂。
4.音色又称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
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5.语音的三大属性:生理属性,物理属性,社会属性(根本属性)。
6.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
这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7.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
8.元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
9.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
10.声母:指音节中元音前头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
11.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12.声调:指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13.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14.汉语拼音方案用途:给汉字注音;推广普通话的工具;各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帮助外国人学汉语;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编制索引和代号。
15.押韵又叫压韵,指的是韵文中某些句子的末尾用上同“韵” 的字。
16.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17.音节结构有如下特点:一个音节最多可以用四个音素符号拼写;音节可以没有辅音;汉语音节不能没有声调,不能没有韵腹,可以没有辅音声母、韵头和韵尾。
18.音变是指语音在语流中的变化,人们说话、朗读时,连续发出一连串的音节,被称之为“语流”。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重点(黄廖版)之欧阳歌谷创编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版)重点名词解释欧阳歌谷(2021.02.01)第一章:绪论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
第二章语音1.语音表达时声音的高低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取决于发音体声带的质地。
第二,取决于对喉部肌肉的控制。
第三,取决于呼出的气流的强弱。
2.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
音强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动幅度。
3.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
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的久暂。
4.音色又称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
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5.语音的三大属性:生理属性,物理属性,社会属性(根本属性)。
6.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
这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7.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
8.元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
9.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
10.声母:指音节中元音前头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
11.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12.声调:指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13.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14.汉语拼音方案用途:给汉字注音;推广普通话的工具;各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帮助外国人学汉语;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编制索引和代号。
15.押韵又叫压韵,指的是韵文中某些句子的末尾用上同“韵” 的字。
16.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17.音节结构有如下特点:一个音节最多可以用四个音素符号拼写;音节可以没有辅音;汉语音节不能没有声调,不能没有韵腹,可以没有辅音声母、韵头和韵尾。
18.音变是指语音在语流中的变化,人们说话、朗读时,连续发出一连串的音节,被称之为“语流”。
黄廖版《现代汉语》名词解释(详细版)

黄廖版《现代汉语》名词解释(详细版)第一章绪论1.现代汉语: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现代汉语包括多种方言和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2.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现代汉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3.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是国家法定的全国通用的语言。
4.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的语言。
现代汉语的文学语言不仅包括文艺作品语言,也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的语言。
文学语言主要在书面上,也在口头上为民族文化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各方面服务,它对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有极大地推动作用。
5.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是语言内部的地方变体,是语言的地域分支。
(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就叫作基础方言)第二章语音1.语音:语音是人类说话时由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是言语的物质外壳,是言语的社交职能能以实现的物质手段,言语必须凭借语音这个物质载体才能表达出来。
统统语音都具有三方面的属性,即物理属性、心理属性和社会属性。
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根本属性。
2.《汉语拼音方案》:是用拉丁字母拼写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的方案,1958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
一共有五个部分组成,即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
3.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是从音色的角度分别出来的。
对音节进行分析,得出的就是音素。
音素可以分为元音音素和子音音素两大类。
4.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是一种声音区别于另一种声音的本质特征,是用来区别意义的最重要的要素。
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5.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发音体振动时间持久,声音就长;反之则短。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黄廖版)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黄廖版)原创:汉硕学习汉硕学习2018-08-16第一章绪论1) 现代汉语: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括方言和民族共同语。
2) 现代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1955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3) 口语:人们口头上应用的语言,具有口语的风格。
其特征是简短、疏放,有较多省略;一发即逝,难于流传久远。
4) 书面语:以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
其特征是趋于周密、严谨;结构完整,长句较多。
5) 文学语言(标准语):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化的语言。
6) 基础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言的基础的方言。
7) 现代汉语方言: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区域,是局部区域使用的语言。
8) 语言规范化:确定并推广某一语言内部统一的标准。
9) 现代汉语规范化:确立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明确、一致的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同时对它的书写符号——文字的形、音、义各方面制定标准进行规范。
第二章语音1) 语音:人类说话的声音,是语义的表达形式,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2) 音高: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3) 音强:声音的强弱,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4) 音长: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5) 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6) 音素: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7) 元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母音。
8) 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子音。
9) 音节: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言单位,也是最自然的语言单位,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由一个或几个音素构成。
*10) 声母:位于音节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
11) 韵母:位于音节后段,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黄廖本)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现代汉语既有多种方言,也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甚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语七大方言及其代表方言:北方方言(北京话)、吴方言(苏州话/上海话)、湘方言(长沙话)、赣方言(南昌话)、客家方言(广东梅县话)、闽方言(福州话/厦门话)、粤方言(广州话)。
第二章语音第一节语音概说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一种社会现象。
识记语音具有生理属性、物理属性、社会属性等三种属性,其中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语音的物理属性,即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音强:指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
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决定音色的三个条件:发音体、发音方法共鸣器的形状。
)语音的社会属性表现在两个主要方面:一是从语音表示意义的社会性看出来,一是从语音的系统性上看。
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断。
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普通话的音素可以分为元音音素、辅音音素两大类。
元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又叫母音。
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又叫子音。
辅元音的主要区别:1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会要受到某个部位的阻碍;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不受阻碍。
(这是最主要的区别)2发辅音时,发音器官成阻部位特别紧张;发元音时,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
3发辅音时,气流较强;发元音时,气流较弱。
4发辅音时,声带不一定振动,声音一般不响亮;发元音时,声带振动,声音比辅音响亮。
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段。
一般说来,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正确理解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的一般性和例外的特殊性。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第二节声母发音部位: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
(根据发音部位的不同,普通话声母可以分为七类: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舌根音。
)发音方法: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
(从发音方法看.普通话声母从阻碍方式上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以声带是否颤动可分为清音和浊音;以气流的强弱可分送气音和不送气音。
)第三节韵母单元音:是发音时舌位、唇形及开口度始终不变的元音。
复元音韵母:由复元音构成,复元音指的是发音时舌位、唇形都有变化的元音,即由甲元音的发音状况快速滑向乙元音,但是这种变化是逐渐的,不是突变的、跳动的,中间有一串过渡音。
按照元音数量,复元音可以分为“二合元音”和“三合元音”;按照韵腹的位置,复元音韵母可以分为:前响复元音韵母、中响复元音韵母、后响复元音韵母。
带鼻音韵母:由元音和鼻辅音韵尾构成。
可以分为带舌尖鼻音n的l3个和带舌根鼻音ng的9个两类。
押韵:是把两个以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诗句的同一位置上,使声音和谐悦耳的情况。
韵脚指各句押韵的字。
第四节声调声调:就是音节的高低升降。
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讲法。
相对音高:就是用比较的方法确定的同一基调的音高变化形式和幅度。
五度标记法:是用五度竖标来标记调值相对音高的一种方法。
调类:即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
第五节音节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单位。
从发音来说,是发音过程中发音器官肌肉的一次从紧张到松弛的过程。
(普通话音节结构的特点:一个音节最名可以用四个音素符号: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音节可以没有辅音;汉语音节不能没有声调,不能没有韵腹;可以没有辅音声母、韵头和韵尾。
)拼音:声母和韵母连读成一个音节叫拼音。
拼音应注意的问题:声母要用本音;声韵母之间不要有停顿;要念准韵头。
了解拼音的方法有三种:声韵两拼法,声介与韵身合拼法和三拼法。
第六节音变音变:是指在语流中,连着念的音素、音节或声调因为前后互相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
变调:在语流中因受后一个音节的影响,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单读时调值不同,这种变化叫变调轻声:是在一定条件下读得又短又轻的调子。
注意轻声没有固定的调值,并非属于第五种声调,而是四声的特殊音变。
注意轻声音节的变化与语音的四种物理属性都有关系。
儿化:“儿化”指的是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音色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
这种卷舌化了的韵母就叫做“儿化韵”。
第七节音位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元音音位”:是从元音中归纳出来的音位;“辅音音位”:是从辅音中归纳出来的音位;“声调音位”:是从声调中归纳出来的音位,简称调位。
“音质音位”:是由音素成分构成的音位,又叫音段音位。
“非音质音位”指声调音位,主要由音高特征构成,又叫超音段音位。
音位变体: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就叫做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
归纳音位的重要标准:语音的辨义功能、互补分布、音感差异、同一语音系统。
第八节朗读和语调语调:说话或朗读时,句子有停顿,声音有轻重快慢和高低长短的变化,这些总称语调。
停顿:是指说话或朗读时,段落之间,语句中间、后头出现的间歇。
重音:指语句中念得比较重,听起来特别清晰的音。
句调:是指整句话的音高升降的变化。
句调的四种形式:升调、降调、平调、曲调。
第三章文字第一节汉字概说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成为语言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它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世界上的文字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表音文字,一类是表意文字。
表音文字包括音素文字、音节文字;表意文字包括语素文字、表词文字。
汉字的形体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第三节汉字的结构现行汉字的结构单位有两级:笔画和部件。
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连笔单位。
从落笔到起笔所写的点和线叫一笔或画。
五种基本笔画:横、竖、撇、点、折。
复合笔画: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笔画的连接。
部件:又称偏旁,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
按能否独立成字分为成字部件和非成字部件;按能否再切分成小的部件可分为单一部件和复合部件;按部件切分出的先后可分为一级部件、二级部件、三级部件等。
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的各部的首字。
笔顺:是书写汉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
汉字造字法:指汉字的构造方式。
象形:就是供给事物形状的造字法。
指事:就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某个词的造字法。
会意: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
形声: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笔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这种造字法叫形声。
汉字的标准化对汉字的“四定”,即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第四章词汇第一节词汇、词汇单位和词的结构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词汇是词的集合体,词汇和词的关系是集体和个体的关系。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能够使用替代法来确定语素。
掌握语素的不同分类,按照音节的多少,可以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按照组合能力(成句或构词能力),可以分为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不定位粘着语素和定位粘着语素)。
词:是句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它由语素构成。
(词与语素的区别方法——剩余法;词与短语的区别方法——扩展法。
)短语:是词和词的语法组合。
固定短语:是词跟词的固定组合,一般不能任意增减、改换其中的词语。
可以分为专名和熟语两类。
其中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
自由短语:是词跟词按表达的需要的临时组合。
略语:是语言中经过压缩和省略的词语。
(可分为两类:简称和数词略语。
简称:和全称相对,是较复杂名称的简化形式。
数词略语:就是对一些习用的联合短语,选择其中各项的共同语素加上短语包含的项数构成。
)词根:指意义实在、在合成词内位置不固定的不成词语素和成词语素。
词缀:指意义不实在、在合成词内位置固定在前或在后的不成词语素。
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按照音节的多少,可以分为单音节和多音节单纯词,多音节的单纯词主要分为联绵词、叠音词、音译外来词。
联绵词: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的词,包括双声、叠韵和非双声叠韵。
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
[合成词的三种构词方式:a复合式(联合型、偏正型、补充型、动宾型、主谓型)、b重叠式、c附加式(前加式和后加式)。
第二节词义的性质和构成词义:是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即词的内容。
词义有广狭之分,狭义的词义通常是指词汇意义,广义的词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词义的性质:1.概括性:词义为了准确地反映词所表示的对象的范围,便须舍弃各种事物或现象的个别特征,概括出对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
2.模糊性:词义的界限有不确定性,它来源于词所指的事物边界不清,它是客观事物连续性的反映。
但是词义的模糊性与精确性是相对而言的。
3.民族性:同类事物不同的语言用不同的词来表示,词义概括的对象范围可以不同。
词义的民族性不仅表现在理性意义上,也表现在附加色彩上。
词义的构成:理性义和色彩义。
理性义:又叫概念义、主要意义,是指词义中同表达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
其作用在于给词所联系的事物划定一个范围。
色彩义:是在理性义的基础上附加上去的一些意义要素。
色彩义往往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产生的,所以与使用者的感情、使用的场合(语境)、使用者的形象感以及词的来源(来源于古代书面语、现代方言、某种社会集团等)有一定的关系。
(色彩义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
其中具有褒义感情色彩的叫做褒义词,具有贬义感情色彩的叫做贬义词,既没有褒义色彩又没有贬义色彩的叫做中性词。
)第三节词义的分解义项: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
一个词往往有多个义项,一个词的各个义项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
义项的分类:1.基本义:词的基本的和常用的一个义项,其他的义项一般是由这个义项直接或间接地发展转化而来。
2.转义:由基本义直接或间接的发展转化而来,转义是相对于基本义而言的,分为引申义和比喻义两种。
引申义:在基本义的基础上经过推演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它又分成近引申和远引申,引申的方式有线条型、放射型、混合型三种。
(如“跑”的基本意是“两只脚或条腿迅速前进”,引申出“为某种事务而奔走”[如“跑材料”],再引申出“物体离开了应该在的位置”[如“跑油、跑走”])比喻义:借用一个词的基本义来比喻另一种事物所产生的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