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服务机构卫生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1. 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医疗机构的消毒技术和空气净化管理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制定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以确保医疗环境的安全性和卫生标准。
本文将从消毒技术的选择和使用、空气净化设备的选型和管理,以及相关的质量管理和监督制度等方面进行规范。
2. 消毒技术规范2.1 消毒技术的选择和使用医疗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消毒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化学消毒、物理消毒和生物消毒等。
消毒技术的选择应考虑以下要点:•消毒效果:消毒技术应具备高效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安全性:消毒技术对人体和环境的安全性要求高。
•方便性:消毒技术的操作应简便、易行。
•经济性:消毒技术的使用成本应适中。
在使用消毒技术时,医疗机构应按照相关的操作规程和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并保证消毒人员经过培训并持有相应的操作证书。
2.2 消毒设备的选择和维护医疗机构应选择符合要求的消毒设备,确保设备的性能稳定和消毒效果可靠。
选择消毒设备时,应考虑以下要点:•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设备的消毒效果和工作效率。
•设备的安全性和易维护性。
•设备的经济性和环保性。
医疗机构应按照设备的操作手册和维护手册进行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和消毒效果。
3.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3.1 空气净化设备的选型和设置医院应根据不同区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空气净化设备并进行设置,保证医疗环境空气的质量。
选型和设置空气净化设备时,应考虑以下要点:•设备的过滤效果和净化能力。
•设备的噪音水平。
•设备的能耗和运行成本。
•设备的易维护性和维修周期。
空气净化设备的设置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其对于医院环境的净化效果,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3.2 空气质量监测和管理医院应建立健全的空气质量监测和管理制度。
定期对医院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确保空气净化设备的正常工作和净化效果。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第一章概述1.1 引言医院消毒卫生是保障医疗服务安全与质量的重要环节,对防止医院感染和保护患者、医护人员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标准旨在制定医院消毒卫生的标准规范,确保医院各项消毒措施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提高医院卫生水平,保障医疗服务质量。
1.2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医院及其相关非医疗单位的消毒卫生工作。
涉及到医院内部空间、设备、物品等方面的消毒和清洁工作。
第二章术语和定义2.1 医院: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批准设立的具备医疗机构资质的机构。
2.2 制度:指医院消毒卫生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
2.3 消毒:指消灭病原体和其他微生物的一种方法或过程。
2.4 清洁:指清除污垢和污染物的一种方法或过程。
2.5 消毒剂:指用于消毒的药物或物质。
2.6 屏障使用:指在医院内部设置各种屏障,划分不同的工作区域,限制病原体传播和固定污染源。
2.7 风险评估:指对医院消毒卫生工作中潜在的卫生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
2.8 监测:指对医院消毒卫生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消毒措施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第三章制度与管理3.1 医院消毒卫生管理机构3.1.1 医院应设立专门的消毒卫生管理部门,负责医院消毒卫生的规划、监督和管理工作。
3.1.2 医院消毒卫生管理部门应设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和工作流程。
3.2 制度与操作规范3.2.1 医院应制定医院消毒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务人员的职责和工作要求。
3.2.2 医院消毒卫生管理部门应制定消毒操作规程,规范医院各项消毒工作的操作要求。
3.2.3 医院消毒卫生管理部门应制定消毒剂管理制度,确保消毒剂的有效使用和安全储存。
第四章空间消毒4.1 门诊病房4.1.1 门诊病房每天进行一次通风,并对桌椅、地板、墙壁等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
4.1.2 门诊病房每周进行一次彻底消毒,包括空气消毒和物品消毒,确保消毒效果达标。
4.2 住院病房4.2.1 住院病房每天进行两次通风,并对床铺、床头柜、门把手等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
浅析《餐饮具集中清洗消毒服务单位卫生规范》的制定与施行

浅析《餐饮具集中清洗消毒服务单位卫生规范》的制定与施行■ 包冀强 闫 斌 安兰敏 程 雪 郑素娟(石家庄市卫生监督局)摘 要:河北省地方标准《餐饮具集中清洗消毒服务单位卫生规范》(DB13/T 2761-2018)于2018年8月16日实施。
该标准由河北省石家庄市卫生监督局牵头制定,是我国首个针对餐饮具集中清洗消毒制定的卫生安全标准,主要适用于餐饮具集中清洗消毒服务单位。
本文主要介绍了标准制定的背景、编写原则和作法、标准主要内容和特点等。
关键词:地方标准,餐饮具,集中消毒,卫生规范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1.05.028Brief Analysis of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DB13/T 2761-2018, Hygienic standard for centralized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serviceunit of tablewareBAO Ji-qiang YAN Bin AN Lan-min CHENG Xue ZHENG Su-juan(Shijiazhuang Healthy Inspection Bureau)Abstract: The local standard of Hebei province DB13/T 2761-2018, Hygienic standard for centralized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service units of tableware, was implemented on August 16, 2018. The standard, led by Shijiazhuang Health Supervision Bureau of Hebei Province, is the first health and safety standard for centralized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of tableware in China, which is mainly applicable to centralized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service units of tableware.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compiling principles and methods, main cont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tandards.Keywords: local standards, tableware, centralized disinfection, hygienic standard标准评析《餐饮具集中清洗消毒服务单位卫生规范》(DB13/T 2761-2018)(以下简称《规范》)的制定,对加强餐饮具集中清洗消毒服务单位的自身管理,促进该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和保障公众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消毒服务机构卫生管理规范

《消毒服务机构卫生管理规范》一、标准名称:消毒服务机构卫生管理规范二、项目提出单位: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三、起草单位: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监督所四、立项理由:消毒作为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过三年的疫情,消毒已深入各行各业,社会面预防性消毒和应急消毒需求大增,为社会提供消毒服务的行业也发展壮大起来,在消毒需求最旺盛的时候,本市有近千家单位从事消毒服务。
随之而来也出现了不少问题,诸如消毒服务机构的消毒工作不及时,消毒人员消毒知识和工作能力参差不齐,消毒不足和过度消毒并存等问题。
为更好地保障上海城市公共卫生安全,上海市政府出台了《上海市消毒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首次在地方立法层面将消毒服务机构纳入卫生健康部门监管,以确保常态化和应急情况下,消毒服务机构为社会提供规范且消毒效果有保证的消毒服务,现规章已于2023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
管理办法对消毒服务机构提出一系列原则要求,需要有更细化可操作的标准配套一起使用,条款要求才能真正落地,因此亟待制定颁布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使用者为全市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监督执法机构、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消毒服务机构的行业和企业等,是消毒服务机构监督管理和企业自身管理的重要依据。
五、主要内容:本标准对向社会提供消毒服务的机构,包括医疗消毒供应中心、现场消毒服务机构、工业产品消毒灭菌服务机构、医源性织物洗涤消毒服务机构、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机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服务机构、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服务机构共7大类消毒服务机构提出卫生要求。
卫生要求包括机构要求、人员卫生要求、个人防护要求、使用的消毒产品、消毒服务质量管理总体要求,以及围绕消毒活动全过程质量管理要求和关键环节及数据,结合行业自身特点的细化要求。
六、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在本市开展消毒服务的消毒服务机构。
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机构卫生规范

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机构卫生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机构的管理,保证消毒餐饮具卫生质量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消毒服务机构卫生规范》及省卫生厅《餐饮具集中消毒企业卫生规范》等法律法规规范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机构是指具有固定的餐饮具消毒专用场所和消毒专用设备,为餐饮行业或公共场所使用的餐饮具提供集中消毒服务的单位。
第三条凡市辖区内从事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规范。
第二章厂区环境与布局第四条厂区选址符合卫生要求,不得设在居民区和易受到污染的区域,应选择干燥、有给水排水条件(要求有市政供水网络覆盖的自来水)和电力供应的地区,距离粪坑、污水池、垃圾场(站)、旱厕等污染源30m以上,环境整洁,厂区道路畅通,并实施硬化与绿化;同时应符合国土、规划、环保和消防等部门的有关要求。
第五条厂房为合法建筑,布局合理,具有与餐饮具集中消毒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及运输工具,拥有两条(含两条)以上相互独立的生产线。
厂区应具备生产车间、辅助用房、质检用房、物料和成品仓库用房,且衔接合理。
按工艺流程分为待消毒餐饮具存放区、餐饮具清洗消毒处理区、已消毒餐饮具包装区、已消毒餐饮具存放区。
各区设置应保证餐饮具集中消毒的连续性,做到功能分区明确,人流物流分开,消毒工艺流程不得有逆向或交叉。
第六条餐饮具回收入口通道与消毒后的餐饮具出口通道分开设置。
第七条操作场所必须设置在室内,且总面积不少于1500平方米,分别设立餐饮具分类去渣、清洗消毒、周转箱烘干存放、冷却、包装、储存等功能用房。
第三章功能区(间)与设施设备第八条设置的更衣室应与加工场所处于同一建筑物内,室内有衣柜、鞋架等更衣设施,并配备流动水洗手、消毒设施。
第九条餐饮具分类去渣、清洗消毒、周转箱烘干存放、冷却、包装、储存等功能用房面积应与餐饮具消毒量相适应。
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卫生监督管理办法一、总则本文档旨在规范和管理集中消毒服务单位的卫生监督工作,保障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针对集中消毒服务单位的运营、设施设备、人员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
二、运营管理要求1.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应具备合法经营资质,持有相关执照,并按照法律法规进行经营。
2.设置明显的标识,向公众展示单位的名称、许可证号等信息,并定期更新。
3.对消毒设备进行合理布局和配置,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4.配备适量的储存区域,确保消毒剂和消毒工具的储存安全。
5.配备专业的消毒服务人员,持有相关从业资格证书,并进行定期培训。
三、设施设备要求1.消毒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具备一定的消毒效果和杀菌能力,同时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并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2.消毒设备的操作和使用应符合操作规程,消毒间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和照明条件。
3.消毒工具要保持良好的清洁状态,避免交叉污染,并定期进行消毒和更换。
四、人员管理要求1.消毒服务人员应经过聘请和培训,具备专业的消毒知识和操作技能。
2.消毒服务人员要严格遵守卫生监督管理要求,做好个人的防护工作。
3.消毒服务人员要定期体检,确保身体健康,不得患有传染性疾病。
五、卫生监督检查1.卫生监督管理机构要定期对集中消毒服务单位进行监督检查,保证其运营和管理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检查内容包括单位的运营资质、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消毒工作的质量和人员的管理等方面。
3.对于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卫生监督管理机构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对违规行为要依法进行处罚。
六、违规行为处理1.对于违反卫生监督管理要求和规定的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卫生监督管理机构可以采取警告、罚款、责令停业等措施进行处理。
2.对于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涉及人员健康安全的,卫生监督管理机构可以依法进行严厉处罚,并将其列入黑名单。
七、附则1.本文档为指导性文件,卫生监督管理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2.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应定期评估和改进自身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总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和《消毒管理办法》制订本规范。
其目的在于统一我国医院消毒、灭菌的方法和消毒、灭菌的监测技术,以提高医院消毒、灭菌的质量,减少医院感染。
1.1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包括医院、诊所、门诊部、卫生院、妇幼保健院、产院、结核病防治院、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疗养院、康复医院、保健站、血站、医务室等。
1.2 名词术语 1.2.1 医院消毒(&Sinf6CtdriinhOSpiul):杀灭或清除医院环境中和媒介物上污染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1.2.2 媒介物(vectors):指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中污染了病原微生物的固体、气体和液体物质,也包括污染的人体体表和表浅体腔。
1.2.3 消毒合格(disinfestdri gualified):在医院消毒中消毒后媒介物携带的微生物等于或少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若能使人工污染的微生物减少99.9%或使消毒对象上污染的自然微生物减少90%,则为消毒合格。
1.2.4 疫源地消毒(disidectdri Ofepiderl)lcli:)cui):本规范中是指对医院内存在着或曾经存在着感染性疾病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
其目的是杀灭或清除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
1.2.5 随时消毒(concurTent disilllect。
):本规范是指对医院存在的疫源地内有传染源存在时进行的消毒。
目的是及时杀灭或清除病人排出的病原微生物。
感染症病人住院期间进行的病室或床边消毒即为随时消毒。
1.2.6 终末消毒(temnnal disil7lechonh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例如医院内的感染症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其住过的病室及污染物品进行的消毒。
1.2.7 预防性消毒(onive dislillechon):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
医疗机构卫生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卫生管理规范在现代社会中,医疗机构作为人们寻求医疗服务和保健的重要场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保障公众健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医疗机构卫生管理规范。
本文将围绕医疗机构卫生管理的各个环节,探讨如何规范化、标准化医疗机构的卫生管理。
一、医疗机构清洁及消毒规范医疗机构的卫生状况对患者的健康和治疗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守卫生清洁的规范,确保医疗环境的干净和消毒。
具体要求包括:1. 清洁:医疗机构应定期清洁工作场所,包括地面、墙面、天花板、家具等,确保无灰尘、细菌等污染物。
2. 垃圾处理:医疗机构应设立垃圾分类区域,并配备专门的垃圾桶和垃圾袋。
垃圾应按照有关规定分类处理,定期清运。
3. 消毒:医疗机构应根据不同区域和工作内容制定相应的消毒方案,包括常规消毒和特殊消毒。
消毒剂的选用、浓度和使用方法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二、医疗机构人员卫生管理规范医疗机构的从业人员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其个人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和患者的健康。
因此,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人员卫生管理制度,包括以下方面:1. 健康检查:医疗从业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
健康检查结果应及时记录,并留存相关证明。
2. 个人防护:医疗从业人员在工作时应佩戴符合卫生标准的工作服、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
同时,从业人员应注意个人卫生,包括勤洗手、修剪干净指甲等。
3. 疾病防控:医疗机构应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定期开展疾病防控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对传染病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同时,定期开展相关疫苗接种工作,确保从业人员的免疫防护。
三、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是潜在的威胁。
因此,医疗机构应制定严格的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包括以下内容:1. 分类收集:医疗机构应将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区分普通垃圾、有害垃圾、感染性废物等。
并按照相关要求配备不同颜色的垃圾桶,以便分类收集。
2. 安全包装:医疗废物应采取安全包装,避免泄漏污染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毒服务机构卫生规范》
第一条为了加强消毒服务机构的卫生管理,根据《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
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为社会提供环氧乙烷消毒与灭菌服务、电离辐射消毒与灭菌服务
以及采用其他消毒与灭菌方法进行消毒与灭菌服务的机构。
第三条消毒服务机构的选址和布局应事先经卫生部门及有关部门审批,必须符合国家有
关规定,不得对周围人群、环境产生危害。
第四条消毒服务机构应当具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定、规范的消毒与灭菌设备,该设备应具有独立、安全的固定放置场所。
第五条消毒服务机构消毒处理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的,
必须具备相应卫生安全措施,并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六条消毒服务机构应当具备满足消毒与灭菌工作所需的环境,应无积水、无杂草、
无露天堆放垃圾、无蚊蝇孳生地,环境清洁。
第七条消毒服务机构生产布局应当合理,按工艺流程分为待消毒物品存放区、消毒处理区、已消毒物品存放区。
消毒工艺流程不得有逆向或交叉。
第八条消毒服务机构消毒处理区、已消毒物品存放区应当设有通风、防爆、防尘、防鼠、防虫、防潮等设施。
储物存放应当离地、离墙不小于 10 厘米,离顶不小于 50 厘米。
符合产品相应的保存要求。
待消毒物品存放区、消毒处理区、已消毒物品存放区内不得堆放与消毒
或灭菌服务无关的物品。
第九条消毒服务机构在为社会提供消毒与灭菌服务前,所采用的消毒与灭菌方法和程
序应经过验证,并达到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要求。
第十条消毒服务机构消毒与灭菌前、后物品应分区存放并设置
容易识别的明显标记;经消毒或灭菌处理后物品的最小消毒或灭菌外包装上应有明显的消
毒或灭菌合格标志。
标志内容应包括消毒服务机构名称和卫生许可证号、消毒或灭菌方法、消
毒或灭菌日期和批号。
第十一条消毒服务机构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制订消毒与灭菌运行程序、消毒与灭菌
物品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章制度。
具有能对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的人员及条件。
第十二条消毒服务机构应对每次消毒或灭菌运行过程做好记录,包括消毒或灭菌物品数量、种类和包装情况、消毒或灭菌技术参数、检测记录、意外情况和处理记录、操作员签名、
消毒与灭菌具体日期等内容,装订成册备查。
第十三条对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或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环境及其现场物品提供
消毒服务的消毒服务机构使用的消毒产品必须符合《消毒管理办法》规定。
第十四条从事使用环氧乙烷和电离辐射进行消毒服务的卫生管理人员、检验人员、操作
人员必须经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培训,以其他消毒方法进行消毒服务的人员必须经
过设区的市(地)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操作
人员同时必须取得有效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
第十五条本规范自2002年7月1日起实施。
附件:消毒服务机构现场审核表
附件
消毒服务机构现场审核表
机构名称:法人代表:卫生管理负责人:
机构通讯地址 : 联系电话:邮编:
消毒服务方法:职工总数:从业人员总数:生产区面积:考评审核表
考评项目考评内容满分及格
得分扣分标准备注分
布局合理,分待消毒物品待消毒物品存放区、消毒处
存放区、消毒处理区、已55理区、已消毒物品存放区不
消毒物品存放区。
分,扣 5 分。
环境与布局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
(满分 15 分)有毒、有害、易燃、易爆
核查有关证明,不齐全者扣物必须具备相应的卫生安1010
10 分。
全设施,并符合国家有关
规定。
车间面积应满足消毒与灭车间面积不能满足需要扣 1
车间卫生要菌工作需要。
有通风、防76分,无通风、防护设施各扣护等设施。
1 分。
求(满分 20有经有关部门验收的消毒
核查有关证明,不齐全者扣分)
灭菌设备(主要设备名称1313
13 分。
在备注栏列出)
消毒前后物品应分开存未分开存放扣 6 分。
分开存
放但无明显标志扣 2 分。
存分别标
仓储卫生要放,存放条件应符合产品64
放条件不符合产品保存要明面积求保存要求。
求扣 2分。
(满分 10 分)
无制度、无记录扣 4 分。
缺出入库应有登记验收制度
44
及记录一项扣 1 分。
产品卫生应建立完善的消毒与灭菌
无质量保证体系书面材料
质量控制质量保证体系(书面材77备注
扣7分。
(满分 42 分)料)。
人员卫生要有自检制度、自检设备、无自检制度扣 5 分。
计量器
求(满分 13计量器具定期检定。
记录109具未定期检定扣 5 分。
记录
分)完整。
主要自检设备名称不完整扣 1 分。
无自检设备
在备注栏列出。
扣10分。
消毒或检验人员有培训上
55无上岗证扣 5 分。
岗证。
灭菌效果等监测按有关标
109监测不符合要求扣 1 分。
准、规范执行。
有消毒灭菌参数原始记录
109无记录或报告扣 10 分。
不
或报告完整扣 1 分。
卫生管理人员、操作人员
66无培训合格证扣 6 分。
上岗培训并取得合格证
工作服穿戴整齐32工作服穿戴不整齐扣 1 分。
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无吸
11现场发现有吸烟、进食现象
烟、进食等现象。
扣1分。
核对质量保证体系有关材按企业工艺流程进行操作32料,未按卫生要求进行操作
扣1分。
现场审核意见:
现场审核人(签名):被审核单位负责人(签名):
(单位公章)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