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要求规范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课行为规范

信息技术课行为规范

为规范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行为,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课堂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一、课堂准备(1)教师应提前五分钟以上到达计算机教室,检查机器情况,打开电源、教师机及投影仪。

将课堂所需资料、课件等准备齐全。

(2)教师应监督学生有秩序地进入教室,确保按号就座。

重点检查学生的教材和鞋套的情况,两者缺其一不允许进入教室。

(3)教师应在上课前检查统计学生的出勤情况,认真地填写《计算机教室上课情况记录表》,并将请假、迟到及旷课的学生名单整理好。

二、课堂教学(4)教师上课不得迟到、早退,更不得无故空堂。

如有特殊情况无法上课时,必须提前报电教中心主任请假并报级部主任处申请调课。

(5)教师不经电教中心及所任课级部主任的同意,严禁私自调课或送课。

(6)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不准接听手机。

如无特殊情况,不准上课过程中离开教室。

(7)不准酒后上课。

除非必要的操作过程外,提倡站立授课。

(8)不准上课期间播放与课程内容无关的影音文件。

(9)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课堂管理,及时制止课堂内学生如下不良现象:1、戴耳机听音乐2、打游戏3、浏览与课程内容无关的网站4、互相打闹,影响其他人学习5、乱窜座位6、吃零食、口香糖等其他一些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

(10)教师授课态度应和蔼,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11)教学过程积极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并在课堂中承担一些必要的公开课、示范课及相关课题的研究任务。

三、课后处理(12)教师应在下课前提醒并指导学生正确关闭计算机,并将凳子摆放整齐后,有秩序离开教室。

(13)教师应在学生离开后及时检查机器的使用情况,填写好《计算机教室上课情况记录表》的对应项目,做好记录,并保送机房管理员。

(14)教师应整理课堂的迟到、旷课学生名单,报送级部教务办公室。

(15)如非最后一节课,任课教师应与下节课教师做相应的机房交接。

如系最后一节课,任课教师则应该协同机房管理员检查机器情况,关闭电源并确保门窗关闭无误后方可离开.。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基本要求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基本要求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基本要求(试行)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制订以下教学常规,是为教师教学工作提供一种规范和指导,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加以运用。

一、讲授课信息技术讲授课应体现新课程理念,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讲授课一般包括:导入、正课、练习(活动)、小结四个环节。

1.复习引入:引入新课方法很多,如复习相关旧知识引入、创设信息技术发展情景引入、创设问题情景引入等。

无论采用那一种方法,都应注意,充分利用新课的引入过程,提供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思维的支撑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迅速进入状态。

2.新课讲授: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注意让学生亲历知识与技术的形成过程,“亲历”过程是技术类课程的特色,这也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

教学实施的过程要强调在“做中学”“学中做”的统一。

对于知识体系,可采用分层次教学法,将一节课内容根据层次特点分成若干个小块进行教学,讲完一个小块后,及时安排讲解例题、练习、分组实践、独立思考等,如此反复直到本节课新知讲授完成。

提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恰当组织分组学习,关注分组学习的实效性,使其真正产生“感染的行为”和竞争的努力;对学生耐心倾听,鼓励不同意见,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3.课堂小结:一节课讲完时根据教材内容可分别由教师进行、学生单独进行或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将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整理归纳,总结提高。

对有些教学内容还可以继续拓展,留给学生继续探究的问题。

二、活动课活动课也是技术类课程特点,信息技术学科的活动课应以“任务驱动”作为核心方法,讲练评结合作为基本环节。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一、教学准备(一)指导纲要研读1.树立基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教学的意识,深入理解课程性质、课程理念与课程设计思路,理解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的含义,加强学科发展史的学习,准确把握课程总目标及学段目标。

2.掌握课程内容,理解概念体系,掌握学科教学的基本策略,理解学科学业评价的价值取向和基本方法,严格按照指导纲要实施教学。

(二)研读教材1.教材是具体体现指导纲要要求和内容的主要文本课程资源。

在研读指导纲要的基础上,准确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全面把握教学内容,厘清知识体系,了解知识来龙去脉,理解教材所反映的学科思想、核心素养、教学方法等,解读并分析教材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元素。

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利用好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

2.根据指导纲要和教材内容,科学制定教学计划,系统编排教学进度,注重单元设计和模块教学,设计适量课外实践活动。

(三)分析学情1.分析学情是对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的分析和判断,是教学预设和教学活动调节的基本依据。

2.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能力,特别是思维、注意、情感、意志等发展状况。

对学生的已有经验(包括学科知识、日常经验等)及学习状态(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学习需求)等因素进行科学分析。

3.可灵活采用观察、访谈、问卷等多种方法,基于教育教学理论进行科学的学情分析,依据结果预测学生的学习障碍,确定教学重难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评价活动等。

(四)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是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和安排师生活动方式的依据,是教学结果测量与评价的依据。

目标应涵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体现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关注学生差异。

目标表述体现教、学、评一致性,需明确、具体且可操作,指明掌握了哪些知识,培养了什么能力,获得了哪些提升。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深化学科育人功能。

信息技术课程要求

信息技术课程要求

课堂活动要求
一、电脑操作方面

1、操作电脑动作要轻,轻触开关,轻击 键盘,轻按鼠标,鼠标耳机等要轻拿轻 放。

2、严禁浏览不法、不健康、不文明页面; 不复制、传播病毒;不删除修改他人的 文件资料。
二、听讲发言方面

1、课中专心听老师讲解,仔细观看屏幕 演示,教师操控演示时,不可喧哗,积 极开动脑筋。严格遵守课堂组织纪律, 不得擅自离开座位。
三、小组合作时

1、合作学习时,选好组长,明确分工,听从 指挥,遵守纪律,保证合作学习活而不乱。围 绕主题人人参与小组讨论,认真听取他人发言, 等同学讲完后再补充自己的意见与看法,尊重 合作学习的劳动成果。 2、同学间要团结互助,共同提高,小组合作 学习时候讨论的声音要轻,有问题或意见要举 手向老师提出。

3、为了安全,不得靠近电源、空调、开 关等设备。 4、不带饮料、袋装食品、口香糖等食品 进入电脑室,如有发现罚当日放学后打 扫并清洗电脑室;雨天不带雨伞、雨衣 等雨具进入电脑教室。注意保持教室室 内外清洁,不乱丢乱扔。



5、进电脑时候各自检查电脑设备是否完 好,如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老师。并把未 摆放整齐的电脑设备摆放整齐,清除电 脑课桌上的灰尘。 6、不经老师许可不许随便启动电脑。不 得随意移动显示器等设备的位置,不得 随意更改显示器的设置参数,不得用手 或其他物品接触显示屏。
四、网络文明教育


1、论坛、QQ群、贴吧、博客、微博、 网站空间不得发表不文明甚至侮辱他人 的言语,要对自己的网络言行负责,造 成损坏他人形象及利益的人,情节严重 的将追究刑事责任。 2、树立网络安全意识。
课堂常规要求
一、课前准备与要求

1、在上课前在自己班级门口排队后安静有序 地由老师按时带学生进电脑室。下课后由班长 带回教室。上下课路上注意安全,保证队伍整 齐有序。路上轻声慢步,不喧哗不打闹。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行为规范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行为规范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行为规范》一、关于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1、关于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1)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2)具有较强的计算思维能力;(3)具有数字化学习及创新能力;(4)具有强烈的信息社会责任。

2、我对“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的几点理解(1)基本技术层面(2)思想道德层面(3)文化内涵层面二、关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的选取1、内容的选取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要“以学生为本”。

2、内容的选取要符合学校软、硬件设施、设备的实际。

三、关于教材的使用1、关于课前教材的阅读(1)初读(粗读)教材(时间:提前一、两个月。

目的:熟悉教材的大概结构,解决一切疑难问题)(2)再读(细读)教材(时间:在上课前一周。

目的:熟悉未来一周后的教学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与前后内容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备出未来一周后的教案。

)(3)又读(精读)教材(时间:上课前一天至上课之前。

目的:进一步熟悉教材,尤其是即将要上的内容及其与前、后章节的联系。

)2、关于教材本土化(1)教材的再加工(2)结合学生实际处理教材(3)结合学校实际处理教材3、关于集体备课及教研(1)教学的共性与个性(2)教案的构成(3)关于三维教学目标(4)教案使用中的一些注意事项4、关于校本教材的开发(1)教材开发的原则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本土化原则,逻辑性原则,补充性原则……(2)校本教材的使用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那些事儿1、三维教学目标的制定及达成(1)三维教学目标的概念(2)三维教学目标的制定基础(3)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2、教学方法的选定(1)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内容、学生、目标)(2)常用的一些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语言的层次感与节奏感)2)微课法(a、课件的技术水平b、课件的人文元素)3)问题引导法(a、问题的设定b、问题的提出c、问题的解决与延伸)4)任务驱动5)主题式教学(3)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4)主题式教学的核心3、关于学生的分组(1)分组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信息技术开学第一课(课堂常规纪律)

信息技术开学第一课(课堂常规纪律)

保持教室卫生
• 不带任何零食、水、饮料到电脑教室
• 下课前要摆好键盘鼠标,收拾好座 位附近卫生,摆好椅子,等待老师 检查
操作练习
• 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任务,遇到不懂的操 作,首先自己尝试解决,自己无法解决时可向同 学寻求帮助,同学也无法解决时,才能举手问老 师。举手后不说话,等老师走到你身边时才能报 告问题! • 在操作练习的时候,不允许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 比如玩游戏、聊QQ、上网或打开其他的软件。 • 练习期间,不许大声喧哗!
欢迎走进 信息技术课堂
电脑教室课堂行为规范
• 课前准备
1、学习用品:鞋套、电脑课本、笔 2、排队纪律: 队长要在2次内整好队伍,超过 3次队伍还不能整顿好,则全班回教 室静坐反思;
迟到的学生视同没带鞋套。
课堂秩序
• 安静地进入教室,未得到允许,不能擅自开机 • 若电脑开机不了,先跟旁边的同学共用电脑,等 老师讲授完课后再向老师报告电脑问题。 • 听讲秩序:当老师开始正式讲课的时候,请安静, 停下手中所有的事情,认真听讲,不许随意走动, 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不允许随意打断,除非身体不 舒服。
表扬与惩罚
• 每节课最快,最好完成任务的前6个同学记一次表 扬 • 每节课被点名批评3次的同学记一次惩罚 • 一学期累计表扬次数减去惩罚次数,最后得分最 多的前3名同学有奖励
爱护电脑设备
注意:一人一台电脑,自己的电脑爱护好,一经发 现谁损坏了电脑,谁负责赔偿。 不能删除电脑中其他同学的任何文件。

信息技术上课要求

信息技术上课要求
L.下课后,若需关机的话,务必正常关机, 摆放好椅子,有序的离开机房,不得在机房 里脱鞋套。
上课要求
A.时间观念要强,上课不迟到,最好做到能提前三 两分钟. B.禁止没穿鞋套进机房<鞋套在机房门口穿>, 进机房要有序,不得蜂拥而上。 C. 保持教室卫生,禁止带零食、饮料进教室,不得 乱扔、撕纸张.
D.进机房后,要对号入机,不得随意更换位置, 和移动椅子,若有问题等老师解决处理。
E.按要求规范操作,不得擅自进行删除更改系 统和他人文件。 F.不得在机房内跑动甚至随意走动,不得喧哗。 J.要爱护计算机,要耐住性子等待,特别开 机时。不得用力,胡乱地对计算机施以暴 力。

信息科技课堂常规要求

信息科技课堂常规要求

以后每次上课请同学们先在班级坐好,等老师到 教室后,排队统一进入计算机房,以显示我校同 学良好的风貌。 进入电脑房后不讲话,不乱动电脑房内的一切设 备,保持安静。 不要携带一切与信息科技课无关的物品进入电脑 房,以保持电脑房的整洁卫生。同时因为饮料,食 物等撒落到电脑上是很危险的,注意电源 插座的位置,这不但关系到电脑的安全,也关 系到同学们自身的安全。因此每个同学都不 允许打开电源插座的门,同学之间可互相监督, 并及时报告老师。 如果在信息科技课堂上有什么问题,要先举手, 由老师一个个地解决,不允许在座位大声叫喊, 更不允许随意离开座位。 爱护电脑房的一切设备,不要擅自按显示器上 的按钮。 课程结束后,每组同学互相检查邻桌同学的鼠 标,耳机是否放好,电脑是否关闭。排队后统 一回到教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作业要求 (1)课堂检查。 不定时地检查上节课所学的理论知识或 基本操作 (2)课后作业。 按时完成上机作业,提高自己的操1、爱惜循环教材,杜绝在教材上乱涂乱画乱 撕
2、遵守课堂秩序 (1)理论课课堂保持安静,不要交头接耳。 (2)操作课课堂 A、遵守电脑室管理之外,自觉爱护电脑设备。 B、不要擅自下载文件(包括图片、游戏等)不要 擅自修改电脑桌面图标,不要擅自下载删除电脑 程序。 C、不准带饮料、零食等进电脑室。如遇下雨天, 雨伞要放在电脑室外面,以防设备受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