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科学地球与宇宙知识点
初中地球与宇宙知识点梳理

初中地球与宇宙知识点梳理地球与宇宙知识点梳理地球和宇宙是我们生活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了解地球与宇宙的知识点对于初中生的科学学习和探索是必不可少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梳理初中地球与宇宙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两个概念的相关内容。
1. 地球的结构和组成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也是唯一一个已知存在生命的行星。
地球的结构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其中,地壳是我们站立的地方,地壳分为陆地和海洋两部分;地幔是由固态石块组成的层,占据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位置;地核则是地球的中心,由外核和内核组成,外核是液态的铁和镍组成,内核则是固态的铁和镍。
地壳是我们生活的地方,也是大自然提供我们许多资源的地方。
2. 地球的运动与地理现象地球的运动主要包括自转和公转两个方面。
自转是指地球在自身轴线上的旋转运动,它使得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出现。
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轨道运动,公转周期约365.25天,形成了年、季、月和星座的变化。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带来了地理现象,如日月星辉的变化、季节的更替、日食和月食等。
3. 地球的大气层地球有一个薄薄的大气层,它是由气体组成的,其中主要成分是氮气(约占78%)和氧气(约占21%),还有少量的其他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等。
大气层的存在对于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至关重要,它能够吸收太阳照射下来的紫外线,并保持地球的温暖。
大气层还参与地球的水循环,形成云、雨、雾等。
4. 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宇宙是指一切存在的物质和能量的总和,是一个庞大而神秘的概念。
现代宇宙学学说认为,宇宙起源于大爆炸(Big Bang),从此以后不断膨胀和演化。
宇宙中最基本的物质是星体,它们包括恒星、行星、星云等。
恒星是由气体聚集形成的巨大天体,它通过核聚变反应产生能量并发出光和热。
行星是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根据离恒星的距离和物质组成的不同,行星分为内行星和外行星。
5. 星系和宇宙结构星系是由恒星、行星、气体和尘埃等组成的庞大系统,它们通过引力相互吸引并绕着共同的中心旋转。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地球和宇宙 知识点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第一节略第二节略第三节:太阳与月球1、在宇宙中与地球关系最密切的两个星球是:太阳(恒星)月球(卫星)2、太阳:本身能发热、发光,是地球最重要的能量来源.(1)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2)太阳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6000℃,中心达1500万℃.(3)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三层:光球层(平时看到的形状)、色球层、日冕层.(4)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1998年开始为第23个周期.太阳活动激烈的标志:耀斑。
3、月球: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本身不发光,平时看到的是被太阳照亮的部分.(1)月地距离为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四百分之一;(2)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约为太阳直径的四百分之一;(3)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质量约为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4)月球的表面明亮的是高原和山脉,暗黑的是广阔的平原;(5)月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布着众多的环形山,是由陨石撞击造成.(6)月球没有大气层,造成月球上昼夜温差大,不能传声,无天气变化和四季变化.(7)月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比地球弱,造成物体在月球上很轻.(跳高跳远第四节:观测太空1、天空中的亮星大多数是恒星。
2、星座是天空中的区域,全天星座88个。
3、星等:星星的明暗程度。
星等越小星越亮。
最亮的星属第一等星,肉眼可见的最暗的星为六等星。
4、记住几个重要的星座的形状:大熊座、小熊座、仙后座、天鹰座、天琴座。
5、北斗七星和北极星北斗七星位于大熊座,四季变化时斗柄指向随之改变:斗柄东(左)指,天下皆春;斗柄南(下)指,天下皆夏;斗柄西(右)指,天下皆秋;斗柄北(上)指,天下皆冬;北极星位于北天星空的正中间,是北半球晴朗夜晚指北最好的标志,全年可见。
寻找北极星的方法:利用北斗七星的斗前二星的连线,向斗口方向延伸5倍距离即是。
6、星图:简明地表示出星座和恒星在天空中的位置。
初中地球与宇宙知识点整理

初中地球与宇宙知识点整理地球与宇宙的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门重要的科学课程。
通过学习地球与宇宙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宇宙的奥秘以及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
本文将从地球、宇宙和其间的相互关系三个方面来整理初中地球与宇宙的知识点。
一、地球的知识点地球是我们所居住的星球。
以下是地球的一些基本知识点: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形状。
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2. 地球的结构:地球的内部可以分为固态地壳、高温高压的地幔和炽热的地核。
3.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地球围绕自身轴线一周旋转一次,公转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
4. 大气层:地球由多层大气组成,包括对我们生命至关重要的臭氧层、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5. 地球的季节变化:地球的季节变化与地球公转轨道上不同距离太阳而产生。
北半球在离太阳较近时是夏季,离太阳较远时是冬季。
二、宇宙的知识点宇宙是指包括地球在内的一切星球和它们围绕的空间。
以下是宇宙的一些基本知识点:1. 太阳系:太阳系是宇宙中的一个星系。
它由太阳、八大行星、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组成。
2. 星星和恒星:星星是太阳系外的恒星。
恒星是发光的天体,它们以核聚变反应产生能量。
3. 星系和银河系:星系是无数颗恒星通过引力相互结合在一起的巨大系统。
银河系是我们所属的星系,包含着数以千计的恒星和行星。
4. 宇宙膨胀理论:宇宙膨胀理论是目前普遍接受的宇宙起源理论,认为宇宙是从一点开始膨胀而来的。
5. 黑洞:黑洞是宇宙中极为巨大和紧凑的物体,其引力极强,甚至连光都无法逃逸。
三、地球与宇宙的相互关系地球和宇宙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以下是一些相关知识点:1. 月亮和潮汐:地球和月亮之间的引力相互作用导致了地球的潮汐现象。
2. 太阳和生命:太阳光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之一,它提供了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
3. 大气层和陨石:地球的大气层能够减缓宇宙中陨石的速度,使它们在进入地球大气层时烧毁,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
初中人教版地球与宇宙知识点梳理

初中人教版地球与宇宙知识点梳理地球与宇宙知识点梳理地球和宇宙是人们常常探索和研究的话题。
在初中人教版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地球与宇宙的知识。
接下来,我将对初中人教版地球与宇宙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内容。
首先是关于地球的知识点。
1. 地球的形状:地球大致呈现出一个椭球形,即赤道略比两极宽。
2.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
地壳是地球最外部的固体壳层,地幔是地壳以下的固体和半固体流动层,地核是地球的最内部,包括外核和内核。
3.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使得地球呈现出昼夜交替的现象,公转使得地球绕太阳运动,形成季节的变化。
4. 地球的气候和季风:地球的气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纬度、海洋、气候带等。
而季风是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使得一些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明显的风向和气温变化。
5. 地球的资源:地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合理利用和保护地球资源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接下来是关于宇宙的知识点。
1. 太阳系:太阳系是地球所在的星系,它包括太阳、八大行星、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等。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
2. 星星:宇宙中的星星有很多种类,包括恒星、行星、卫星等。
夜晚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亮亮的星星,它们分布在天空的不同位置。
3. 星座:星座是由星星组成的某个特定的形状,人们通常用星座来辨识星星的位置。
著名的星座有北斗七星、仙女座等。
4. 月亮: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它绕地球公转并有自己的周期和阶段变化。
我们通常可以看到满月、新月、上弦月和下弦月等不同形状的月亮。
5. 银河系:银河系是包括太阳系在内的许多星系在一起形成的一个巨大星系。
地球位于银河系的旋臂上。
以上是初中人教版地球与宇宙知识点的梳理。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和宇宙的奥秘,培养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保护地球和宇宙的环境,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7年级下册 第04章 地球和宇宙(复习课)(教师版含解析)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4章地球和宇宙复习课目录【知识网络构建】【考点专题梳理】考点1 地球自转与公转比较考点2 昼夜长短变化考点3 日食和月食形成原理1.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的形成(1)当月球运行至地球与太阳之间,三个天体成一线时,日食便会发生。
月球阻挡了太阳光,在地球上形成阴影,使某些地区不能接受到部分或全部阳光。
至于观测者看到太阳被遮盖了多少,则要看他们身处的地方相对阴影的位置。
如观测者在半影区内,他们会看到日偏食,而身处本影区的人会看到日全食(如图1)。
(2)有些时候,月球距离地球较远,它的本影不能抵达地球,即月球不能完全把太阳遮盖,在这种情况下,身处伪本影投影区的人仍会看到一圈太阳的光环,这便是日环食(如图2)。
2.月全食、月偏食的形成(1)地球在背着太阳的方向会出现一条阴影,称为地影。
地影分本影和半影两部分。
(2)本影是指没有受到太阳光直射的地方,而半影则是只受到部分太阳光直射的地方。
(3)月球在环绕地球运行过程中有时会进入本影和半影区,这就产生月食现象。
(4)当月球整个都进入本影时,就会发生月全食;但如果月球一部分进入本影,另一部分在半影区时,就会发生月偏食。
3.日食与月食的比较(1)原理不同。
日食是太阳光被月球遮住而看不到;月食是月球在地球的影子中,没有光照射而看不到。
(2)日、地、月三者的位置不同。
日食时,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月食时,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
(3)发生的时间不同。
日食发生在农历初一;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十六。
(4)开始的部位不同。
日食总是从太阳西缘开始,到东缘结束;月食总是从月球东边缘开始,到西边缘结束。
(5)持续时间的长短不同。
日食持续的时间短,一般只有几分钟;月食持续的时间长,有时可长达一个多小时。
(6)看到的范围不同。
地球上只有较小地区的人会看到日食;而半个地球上的人都会看到月食。
4.月相和月食的区别(1)月相是对于地球上的观察者来说,所看到的月亮被照亮部分的圆缺变化;月食是地球挡住照射在月球表面的太阳光,而使月亮部分或全部变暗。
(完整版)七下第四章地球和宇宙复习提纲填空式

第四章 地球与宇宙复习提纲 姓名:第1节 太阳和月球 1、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太阳直径:140万千米外表温度:6000℃日地距离:亿千米层〔〕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太阳大气〔由内至外〕:层 〔 、 〕标志:层 〔太阳风〕活动周期:年太阳活动的影响:(1)扰乱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2)产生“磁暴〞现象,磁针不能指南 南北极地区形成极光(4)导致紫外线增强,伤害人类身体健康3.学习使用天文望远镜:绝对不能用 或 直接观测太 阳,否那么会对眼睛造成永久损伤。
4.月球是地球的____星,月球本身 发光,我们看到的月球是太阳照亮的月面。
⑴月球直径约3476千米,是地球的 3/11,太阳的1/400,体积只有地球的 1/49,质量相 当于地球质量的1/81;⑵月球和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 1/400。
⑶月球外表明亮的是 ,阴暗的是: ,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⑷环形山的形成原因:1. 形成2. 的爆发 ⑸月面状态:月球外表没有 ,昼夜温差达 ,听不到 ,引 力地球的 。
第2节 地球的自转 1、地球自转:地球绕 的自西向东旋转运动。
⑴方向:地球的自转,从北极〔N 〕上方观察,呈_______方向旋转,从南极〔 S 〕上方观察,呈_______方向旋转;⑵周期: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小时;⑶现象:地球自转使地球产生了 、等现象。
①形成昼夜半球的原因:地球是 ;②产生昼夜交替的原因是;叫做晨昏线,晨线是 ,昏线是2、如图,假设火柴代表观测者,思考以下问题:时间时间时间太阳位于太阳位于太阳位于观测者的观测者的观测者的面面面3、读图1和图2,答复以下问题〔1〕在图1中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标出夜半球1〔2〕图1是________日的地球光照图,节气是_______,对应在图2中的位置是________〔3〕A、B、E、F四点的白昼由长到短的排序是_________________4、如图3是北半球某日的日照图⑴该图是________日的地球光照图,节气是_______,这天在北极圈以内有现象。
七下科学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

七下科学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地球与宇宙是科学的重要领域之一,在七年级的科学课程中,第四章主要涉及到地球与宇宙的一些知识点。
下面将从地球的构成、地球的运动、地球及宇宙的起源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地球的构成是地球与宇宙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大陆地壳由岩石和矿物组成,而海洋地壳主要由海水。
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一层,由固态岩石组成。
它的温度高,含有许多熔融的岩石,形成了地球上的岩石圈。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由熔融的金属铁和镍组成。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是液态的,而内核则是固态的。
其次,地球的运动也是地球与宇宙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地球绕着自身的轴线旋转,一个自转周期为24小时,导致地球的昼夜交替。
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运动,一个公转周期为365.25天,形成了四季变化。
地球的倾斜轴使得不同地区的太阳直射点不同,形成了纬度和季节的变化。
夏至时,北半球的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南半球的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冬至时,则相反。
再次,地球及宇宙的起源也是七年级科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现有的科学资料,地球大约形成于46亿年前的太阳系形成过程中。
地球是通过空间中旋转的气体和尘埃云的重力作用形成的,称为星云假说。
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其周围的行星、卫星、小行星等天体组成的。
目前太阳系中已发现的行星有8颗,它们从太阳向外依次为: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
宇宙是指包括地球在内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体,是广阔无边的空间。
宇宙的起源仍然是科学家们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有很多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如宇宙大爆炸理论等。
总之,在七年级科学第四章地球与宇宙中,我们学习了地球的构成、地球的运动以及地球及宇宙的起源等知识点。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内容,可以增加我们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能够对相关科学问题产生思考,并引导我们更加关注和保护地球和宇宙。
初中科学地球与宇宙知识点归纳

初中科学地球与宇宙知识点归纳地球与宇宙知识点归纳地球与宇宙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广阔、神秘、令人惊叹的领域之一。
通过对初中科学地球与宇宙知识点的归纳,我们将更好地了解这个大千世界,增进我们对宇宙和地球的认识。
本文将对地球与宇宙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使读者对这些知识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地球的构造是地理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地球的内部分为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四层。
内核占地球半径的16%,由固态铁和镍组成;外核占地球半径的30%,由液态铁和镍组成;地幔占地球半径的54%,由熔融的岩石和硅酸盐矿物组成;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部分,包括陆地和海洋的地壳,相对较薄。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形成、结构和变化的学科。
在地质学中,我们了解到地球表面的特征主要包括高山、平原、河流、湖泊和海洋。
地球上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海拔8848米。
而最深的海洋地区是马里亚纳海沟,其深度达到了约11034米。
地球的大气层是我们生命存在的关键。
大气层主要由氧气(21%)、氮气(78%)、水汽和其他气体组成。
大气层对地球起着保护作用,它阻止了宇宙射线的进入,稳定了气温,并提供了空气、水和阳光等生活所需的物质。
大气层的最上层被称为臭氧层,它能够过滤掉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与地球相邻的天体有月球和太阳。
月球是地球的唯一自然卫星,它绕地球旋转,并受地球的引力控制。
月球表面有月海、火山、陨石坑等地貌特征。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也是我们主要的能源来源。
太阳的直径约为地球的109倍,它通过核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宇宙中还有其他众多的行星、恒星和星系。
行星分为内行星和外行星。
内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它们都位于太阳系内。
外行星包括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们距离太阳较远。
恒星是宇宙中的光源,它们自身发光,巨大的恒星中心生成核聚变反应,产生能量。
星系是由恒星、行星、星云等天体组成的庞大系统,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我们所在的银河系。
地球与宇宙的知识点归纳为我们提供了对这个奇妙宇宙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材七年级下科学地球与宇宙第四章知识点第一节、太阳和月球1、太阳概况: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①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②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③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④表面温度约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达1500万摄氏度;⑤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2、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太阳与地球的生物息息相关光球层(肉眼可见)(太阳黑子)3、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色球层(耀斑、日珥)日冕层(太阳风)4、太阳活动①太阳黑子:太阳表面温度较低而较暗的气体斑块。
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
太阳黑子最多的那一年,成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
1755年为第1周,2009年为第24 周.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②耀斑:色球层上突然增亮的斑块。
爆发时会释放巨大的能量5、太阳活动的影响:①耀斑增强时,会影响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讯。
②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要防晒避免紫外线过强照射损伤皮肤注: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测!6、月球概况: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本身不发光看到的是太阳照亮的月面①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地球直径的3/11,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②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49;月球的质量只有地球的1/81(由于月球离地球近,故看上去跟太阳大小差不多)③地月距离约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7、月球表面明亮相间,亮区是高原,暗区是平原和盆地等地陷地点,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8、环形山的形成原因:小天体撞击月球(主要原因)和月球上古老火山的爆发9、月球上的特点:引力小;昼夜温差大;遍布环形山;不能传播声音(无空气);没有空气和水,表面只有岩石和碎屑。
注:①月球上没有的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
②第一个利用火箭飞行的是万户;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成功;我国发射“神舟”飞船,“嫦娥”卫星。
经长期探测,发现月球上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③月球上物体重力会变得轻:由于月球的质量比地球小得多,引力小。
④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月球表面没有大气,白天迅速升温,夜晚能量丧失殆尽。
⑤月球表面布满环形山:没有大气的保护,月球遭受陨石肆无忌惮的撞击形成的10、正确使用天文望远镜:①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安放;②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a.先在镜筒外沿镜筒延伸方向用眼睛瞄准目标星体。
b.用调节手柄做水平方位和不同高度的搜索。
C.将目标星体置于视野中央;③用主镜观察目标星体。
a.调节目镜的焦距使主镜内的影像清晰。
b. 用调节手柄缓慢调节,直至在主镜内找到目标星体。
c. 瞄准目标后再次调节目镜焦距,使目标星体的像清晰。
(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1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1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南顺北逆)1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24小时14、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出现昼夜半球15、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一个圆圈),它由晨线(半圆)和昏线(半圆)构成。
①晨线:太阳升起的地方(由黑夜进入白天);②昏线:太阳落下的地方(由白天进入黑夜)16、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①日月星辰东升西落;②昼夜交替;③星星的视运动照片注:①晨昏线与太阳光垂直;②东边先过晨线,故东边先天亮(如:杭州天亮了,拉萨天黑还在睡觉)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17、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地轴呈倾斜状态(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呈66.5°夹角)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周期为365.2422天,即一年18、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①一天中太阳高度早中晚:先变大再变小,杆影先变短再变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转)②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大,杆影短(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 杆影长(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杆影最长)。
(由于地球公转)③同一时间,中高纬度地区,纬度越大,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④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向两边递减,即: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离太阳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19、太阳直射点:太阳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为90°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①、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②、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包括赤道)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③、回归线上直射一次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④、其他地区无直射20、昼夜长短的变化①赤道全年昼夜等长②北半球其他地区: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昼长夜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内发生极昼现象(夏至日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都发生极昼);从秋分日到来年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昼短夜长(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内发生极夜现象(冬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都发生极夜);南半球正好相反③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南北极圈内无极昼极夜现象④太阳直射点北上: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太阳直射点南下: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⑤纬度越高,昼夜变化越大第四节、月相21、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22、23、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
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
我国的农历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
每月的朔为农历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
24.月球始终以同一个面对着地球,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背面(原因:月球的自转与公转周期相同)月相变化规律26、月相与农历: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新月);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接近上弦月);重阳: 农历九月初九(接近上弦月);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满月);钱塘江大潮:农历八月十八(满月)27、月球影响地球的表现——潮汐:在向着月球的地方和背月的地方,形成高潮,两者之间即为低潮。
注:①记忆口诀:上上上西西: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边的天空,且月亮的西侧(即右)半边明亮。
下下下东东: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边的天空,且月亮的东侧(即左)半边明亮。
②③与诗句相应的月相(明月一般指满月)(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 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上弦月)(2)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
(满月)(3)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鹘。
(新月)(4)采莲去,月没春江曙。
(满月)(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满月)(6)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满月)(7)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满月)(8)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
(峨眉)(9)月 黑 雁 飞 高, 单 于 夜 遁 逃。
(新月)第五节、日食和月食日食与月食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的原因:月球绕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与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轨道有一个5° 左右的夹角。
29、月球始终以同一面孔对着地球的原因:月球的自转周期(或速度)与绕地球公转周期(或速度)是相日食 月食 概念 太阳表面全部和部分被遮掩的现象月球表面全部和部分变暗的现象 原理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且三者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时,月球挡住了太阳光形成月影(光的直线传播),从地球上月影所在区域看太阳部分或全部被月球遮挡当日、地、月三者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时,且地球位于中间,月球进入地球的阴影区(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 三者的位置 月亮位于太阳、地球的中间地球位于月亮、太阳的中间 发生时间 农历初一(白天)农历十五(晚上) 类 型 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黑)月全食、月偏食(古铜色) 过程亏损于西(右)面,复圆于东(左)面 亏损于东(左)面,复圆于西(右)面 持续时间几分钟 一般1-2小时 可见区域 地球昼半球处于月影区的地方(部分可见),且不同地方所见类型不同夜半球都可见,且一样同的30、日全食过程图像月全食过程图像注:①看天空(站在地球上向天看)方向:上北下南左东右西;看地图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发生日全食、日环食时,过程中伴随是日偏食;发生月全食时,过程中伴随着月偏食③没有月环食:地球的阴影面积远大于月球,故不会产生环食④日食:证明月球是圆的;月食:证明地球是圆的第六节、太阳系注:①水星: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海王星:离太阳最远的行星②木星: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太阳为体积质量最大的天体),卫星最多(66颗)③土星:体积、质量第二的行星,卫星第二(62颗),土星的光环主要由碎块和微粒组成。
④金星:又名太白金星、“启明星”“长庚星”,唯一逆向自转行星⑤火星:与地球最相似,被称为“红色星球”,最引人注目的地形特征是干涸的河床⑦星体运行的轨道一般都为椭圆形(包括行星,卫星,彗星)⑧地球生命得以存在的三个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一定厚度和适宜呼吸的大气⑨太阳系中最大天体是:太阳;最大的行星是:木星第七节、探索宇宙31、古希腊人把天空分成48个星座,古中国人把天空划分为二十八宿国际上把天空划分为88个区域,命名为88个星座32、天琴座猎户座牧夫座仙后座大熊座小熊座天鹅座天鹰座33、著名的星座:大熊座、小熊座、仙后座、天鹅座、天琴座和猎户座著名的恒星:北极星(小熊座)、织女星(天琴座)、牛郎星(天鹰座)、天狼星(大犬座)、北斗七星(大熊座)34、星空:星等:星等越小星越亮(6等星是肉眼所见最暗的星,太阳是-26.7)35、北斗七星斗柄朝向:春夏秋冬对应东南西北。
36、找北极星方法:把北斗星斗前两颗星连线,并朝斗口方向延伸约5倍距离,即可找到北极星37、38、银河系:侧看:中间厚,四周薄,像铁饼;俯视:大旋涡。
银河系直径约10万光年,太阳系与银河系的中心相距约3万光年。
39、宇宙中类似银河系的天体系统有千亿个,在银河系中,像太阳系一样的恒星系有几千亿颗。
40、人类可观测到的最远天体距离地球130亿光年注:①星图的方位:上北下南,左东右西②大部分看到的星星都为恒星,少部分为行星③全年可见的星座有:小熊座、大熊座、仙后座④北斗七星不在同一平面上。
不同的恒星距离地球的距离是不同的,只是距离太远,看起来好象在一个平面上。
⑤在某固定点观测,通常只能看到星空其中的一部分。
北极:北极的观测者都永远只能看到北极星所在的那一半星空,即北天星空;南极:南极观测者正相反,只能看到南天星空。
赤道:赤道上的观测者能看到整个星空。
天文台的最佳选址——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