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从晚清到民国的上海故事_评虹影几部上海题材的长篇小说_管兴平
想了解上海,不可不看的11本书

想了解上海,不可不看的11本书想了解上海,不可不看的11本书!这些关于上海的书,各具特色,从不同的时代、以不一样的笔墨,书写关于上海的宏大与细节、真实与虚构,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上海的“海纳百川”。
《子夜》上海的《清明上河图》文章一开始,曾经也是维新派人物的吴老太爷被从乡下接到上海来,一路上老太爷目不暇接,连受冲击,先后被外白渡桥和外滩的景象吓得魂飞魄散,又被穿着暴露、香风熏人的时髦女子,电灯电话等电器设备弄得六神无主。
这昔年顶顶跟得上形势的人,如今却似老朽僵尸见了光,被上个世纪30年代上海的城市化和现代化景象震慑得灰飞烟灭,刚一抵达儿子的吴公馆就一命呜呼。
吴老太爷一死,吴公馆上下闹得四脚朝天。
由此开始,在1930年的五六月间,作者似画了一张上海的《清明上河图》一般,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写尽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景象。
30万字的小说内容,涉及的时间不过数月,但这数月中随着吴荪甫面对的家庭内斗、企业斗争,繁华异常又光怪陆离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亦随之一一展开,令人啧啧称奇又掩卷沉思。
《上海的早晨》故事有出处,人物有特色描写民国时代上海生活的文学作品不少,但描写解放初期上海风貌的作品不多。
庞大的四部曲小说《上海的早晨》,从构思执笔到完稿历时27年,其庞大的结构、众多的人物,展示了建国初期上海资本主义工商业经历的社会主义改造。
小说中的许多故事在新闻中均可寻到出处,小说中描写的资本家、纺织工人、干部群众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部小说记录下了那一段历史中的独特上海景象。
《海上花列传》“海派文学”的开山作这是“吴语文学的第一部杰作”(胡适语),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必有一席之地的名作。
小说描绘了十里洋场的妓院,但对妓女并无暴露和谴责。
只是按照生活的本来,写出人的堕落与沉沦。
各色人等在巨大的、无形的罪恶之网中挣扎,他们非善非恶,亦善亦恶。
种种叙事结构,乃至吴语方言的运用,此书都堪称开拓性,可谓近代文学史的新起点。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考任务3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考任务3参考答案(题目已按字母A~Z排序)一、单项选择题1. 1936年出版其第一本诗集《大堰河》的诗人是(艾青)。
2. 《北极风情画》、《塔里的女人》二书极为畅销,多年来各销五百余版。
其作者是(无名氏)。
3. 被公认为是现代武侠小说的开端是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
4. 被闻一多先生高度赞誉为“擂鼓诗人”和“时代的鼓手”的诗人是(田间)。
5. 戴望舒的第一本诗集是(《我的记忆》)。
6. “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
”出自(《三代》)。
7. 将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称之为“四大谴责小说”的著名作家是(鲁迅)。
8. 普罗诗歌的代表诗人是(殷夫)。
9. 七月诗派重要的诗论家是著有《诗与现实》、《人与诗》、《诗是什么》的(阿垅)。
10. “私淑”里尔克的一位中国诗人,以他取得的巨大成绩成就了他在文学史上诗哲的地位,他的《十四行集》,攀上了20世纪40年代诗歌史上的第一座高峰,这位诗人是(冯至)。
11. 新诗史上第一部歌颂苏联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新生活的诗集是(《新梦》)。
12. 《新月诗选》的编选者是(陈梦家)。
13. 有位诗人十来没写诗了,“有一次,在一个冬天的下午,望着几架银色的飞机在蓝得像结晶体一般的天空里飞翔,想到古人的鹏鸟梦,我就随着脚步的节奏,信口说出一首有韵的诗,回家写在纸上,正巧是一首变体的十四行”,于是,诗人的灵感蜂拥而至,一共写出了27首十四行诗。
这位诗人是(冯至)。
14. ”鸳鸯蝴蝶派”时期的言情小说可视作“纯情小说”,代表作品是徐枕亚的(《玉梨魂》)。
15.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先后主编或创办过《申报·自由谈》、《半月》、《紫罗兰》、《紫兰花片》、《乐观》等大型杂志和个人刊物的著名编辑是(周瘦鹃)。
16. 张恨水的成名之作是(《春明外史》)。
有关介绍上海历史、地理、经济、文化、乡土知识等方面的书籍

有关介绍上海历史、地理、经济、文化、乡土知识等方面的书籍上海作为中国最具国际化的城市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理位置,强大的经济影响力,丰富的文化传统以及乡土知识的特色。
以下是关于上海历史、地理、经济、文化和乡土知识等方面的一些书籍推荐。
1.《万历十五年》 -许地山《万历十五年》是一本介绍明代晚期上海历史的书籍。
作者以上海人民在16世纪末期至17世纪初的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上海由一个小渔村发展为一个重要的商业港口的过程。
2.《上海历史人物辞典》 -蔡德宁本书为上海历史人物辞典,介绍了上海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
从上海的开埠到现代发展,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上海的历史人物,为读者提供了一部全面了解上海历史的参考书。
3.《上海市志》 -新华书店上海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上海市志》是一本系统地介绍上海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书籍。
这本书将上海的历史和现实相结合,对上海的历史、地理、文化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并提供了大量的历史照片和地图。
4.《上海地理》 -浦东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上海的地理特点、自然资源、气候、土地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图表和文字的结合,直观地展示了上海地理方面的知识。
5.《上海经济发展史》 -钱理群《上海经济发展史》是一本介绍上海经济发展历程的书籍。
作者详细叙述了上海在清朝、民国和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变迁,以及上海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6.《上海魂》 -贾平凹这是一本描绘上海历史和文化的小说。
作为一本文学作品,它通过小说人物的生活和故事,展现了上海人民的风俗习惯、精神追求和独特的生活方式。
7.《上海悬念》 -今何在这本书以推理小说的形式,通过一系列悬疑事件展现了上海的文化和乡土知识。
作者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带领读者逐步了解上海的历史和文化。
8.《上海名人故居》 -上海市文物局资料研究室这本书收录了上海地区一些历史名人的故居,包括近代政治家、文化名人和企业家等。
晚清、民国时期上海小报研究

晚清、民国时期上海小报研究晚清、民国时期上海小报研究近年来,晚清到民国时期的上海小报成为了研究者们的一个热门话题。
这些小报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传媒形式,对于当时社会的动态、政治变迁以及文化思潮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小报的发展背景、内容特点以及社会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加深对晚清、民国时期上海小报的研究。
一、小报的发展背景晚清以来,上海成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城市之一。
上海的开埠以及西方文化的传入,推动了传媒行业的发展。
小报作为一种新兴的新闻媒介,迅速兴起。
其发展背后有以下几个重要因素:首先,上海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它成为了各种信息的交汇点。
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上海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
各种社会观念、文化传统在这里碰撞交融,促进了新闻传媒的多样性。
其次,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也是小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上海的工商业迅速发展,催生了新兴的社会经济阶层,这些阶层对于新闻信息的获取和传播有着迫切的需求。
小报的出现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第三,政治环境的变动也促进了小报的发展。
晚清时期,官方新闻媒体的报道受到了限制,民众对于真实信息的渴求日益增加。
小报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为民众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新闻内容。
二、小报的内容特点上海小报作为一种新闻传媒形式,其内容特点与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特点:首先,小报的内容丰富多样。
小报包含了国内外新闻、社会新闻、商业信息、文化娱乐等多种元素,呈现了一个多元的社会画卷。
其次,小报的文体多样。
小报采用了各种文体形式,如漫画、小说、报告、评论等,使得信息更易于传播,读者更易于接受。
第三,小报的言论自由度较高。
相较于官方媒体的限制,小报更加敢于揭示社会现实,发表犀利的评论,为民众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
三、小报的社会影响上海小报作为当时社会的重要舆论媒介,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首先,小报加速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小报以其信息广泛传播的特点,让更多的民众接触到了新思潮、新观念,加强了社会的交流和互动。
写上海胡同的书

写上海胡同的书
以下是一些关于上海胡同的书籍:
1. 《来日可追》:这是一部关于上海和与上海有关的中国的长篇小说,由作家、戏剧家、音乐家张广天先生创作。
该书有旧上海和新上海的场景、人物,深入揭示了这个城市的骨血、脉络和灵魂的秘径。
2. 《书肆巡阅使》:这本书是谢其章编著,主要记录了作者从上海迁至北京的经历,描绘了当时的胡同生活和历史变迁。
3. 无名书籍:有些书籍虽然没有具体标题,但详细地介绍了上海的历史发展,从1843年开埠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完整呈现了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经济、贸易和金融中心的发展历程。
以上这些书籍都对上海的胡同文化有着深入的探讨和生动的描绘,通过阅读他们,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上海胡同的魅力。
晚清文掌中的上海叙述

晚清文掌中的上海叙述[摘要]文学中的上海叙述始于晚清,多写洋场和欢场。
其表现“维新”(洋场)和“腐败”(欢场)两大主题,包含了对于上海城市最初的基本知识,即发达、进步的现代性与道德上的堕落。
特别是前一个主题的反复出现,开创了百年来文学中的上海国家叙事与现代化叙事的传统。
[关键词]晚清;上海;维新;现代性近代以来,文学进行上海书写,应从晚清民初小说开始。
其对于上海的观察,基本上在于“维新”与“腐败”两个方面,即写洋场与欢场。
两者都不同程度存在着书写者依据不同的理念诉求对上海的想象性叙述。
由“维新”主题所衍发的是对于“进步”的上海融入世界的某种想象。
在晚清上海,宣鼎、王韬、邹瞍等人已开始将上海生活写进长篇与短篇小说中。
王韬的《淞隐漫录》《淞滨琐话》,虽包含了某种猎奇、艳遇成份,但上海风貌已渐渐展露。
《淞隐漫录》中的《媚梨小传》与《海底奇境》描写了中国男子与西洋女郎的恋爱故事,其中部分情节在上海展开。
有人认为,在作品中,西洋女郎作为西方科学与财富的化身,唤取的是中国男子渴望进入世界的愿望;西洋女郎对中国男子的爱慕,毋宁说是与当时实际上的东西方关系相反的一种想象,因此,王韬表现出“世界整体化的观念”,是一种浪漫的想象与一种愿望的达成,一种对现实中缺乏的事物的补偿,通过写作、想象的方式,描述一种中国与西方实际上不可能的遭遇。
这可以说是关于上海现代性最初的想象。
在晚清民初小说中,上海城市形象进入文学,缘于《海上花列传》等狭邪小说。
至19世纪90年代,上海方面的章回体小说集中于妓院与妓女生活题材。
其中,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写一对一的嫖客和妓女之间的感情关系,从其空间叙述来说,《海上花列传》把妓院当作近代上海的公共空间符号,虽落脚于妓女生活,但仍涉及诸多只有在上海才能得见的近代都市文化的图景,如行业、团体、阶级等等。
在清末上海城市近代形态初现的时期,男女自由交往的空间并不是30年代新感觉派笔下的舞厅、咖啡店与跑马场那一类,因而描写妓院,其实是小说家们在上海找到的第一个公共空间。
关于上海的故事书

关于上海的故事书(原创实用版3篇)目录(篇1)1.上海故事书概览2.不同类别的上海故事书3.推荐几本值得阅读的上海故事书正文(篇1)近年来,上海这座城市在文学领域崭露头角。
故事书这一类别中的上海题材备受欢迎,因为它们通过描绘这个城市的各个层面,让我们深入了解上海的历史、文化和人民。
这些故事书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上海,使读者对这个城市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1.不同类别的上海故事书:(1)历史类:这类故事书着重描绘了上海的历史变迁,比如《上海的早晨》、《上海的故事》等。
这些书籍深入探讨了上海这座城市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影响。
(2)文化类:这类故事书介绍了上海的文化特色,比如《上海的夜生活》、《上海的马路》等。
这些书籍让我们了解到了上海独特的文化魅力。
(3)生活类:这类故事书展示了上海人的日常生活,比如《上海人的饭桌》、《上海的早晨》等。
这些书籍让我们看到了上海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2.推荐几本值得阅读的上海故事书:(1)《上海的故事》:这是一本由上海市政府主编的故事书,讲述了上海的历史、文化和人民。
这本书对于了解上海这个城市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2)《上海的夜生活》:这本书从文化的角度展示了上海的夜生活,让读者对这个城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目录(篇2)1.上海故事书概览2.不同类别的上海故事书3.推荐几本优秀的上海故事书正文(篇2)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上海这座城市,并热衷于阅读有关上海的故事书。
这些书籍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上海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宝贵资料。
根据不同的主题,上海故事书可以被分为多个类别,如历史、文化、建筑、旅游等。
在这些类别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引人入胜的作品,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描绘了上海这座城市的魅力。
以下是几本值得推荐的优秀上海故事书:1.《上海的弄堂》这本书通过描述上海弄堂的生活,展示了上海独特的历史和文化。
作者通过对不同类型弄堂的描述,让我们深入了解了上海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虹影倾情讲述“上海三部曲”

虹影倾情讲述“上海三部曲”
杨嘉
【期刊名称】《出版参考:业内资讯版》
【年(卷),期】2009(000)002
【摘要】本刊讯1月3日,著名女性作家虹影在中关村图书大厦举行读者见面会,倾情讲述了“上海三部曲”的创作故事。
见面会上,虹影与现场读者、媒体亲密互动交流,并签售“上海三部曲”作品,感谢一直以来支持她的读者们。
【总页数】1页(P26)
【作者】杨嘉
【作者单位】《出版参考:业内资讯版》记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20
【相关文献】
1.巴音布鲁克倾情向世界讲述"东归故事" [J], 邵洪涛
2.周翔老师倾情讲述“武音”舞蹈专业发展的历史 [J], 孙晓辉;武汉音乐学院校史资料组
3.平民视野下的底层母女情结——论虹影的自传体“母女三部曲” [J], 江少川;
4.虹影作品中的上海想象——以"重写海上花"三部曲为例 [J], 苏安娜
5.书写从晚清到民国的上海故事--评虹影几部上海题材的长篇小说 [J], 管兴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写从晚清到民国的上海故事———评虹影几部上海题材的长篇小说管兴平一百多年前,法国人谢阁兰从马赛开始前往中国,他于一九○九年四月二十四日出发,五月三十日到达上海,当天在观赏京剧并深感惊奇后,对上海的印象却是极其恶劣。
“但是,上海这个国际性城市已让我厌烦……我以后必需的方位标我都有了。
我毫无遗憾地离开,去那个极其真切的中国……”①一般的看法,晚清以来的上海发展是带有现代性因素的,具有一个进入“现代”的发展过程。
然而在一个外国人眼里,上海表现出了不真切的一面,它的国际性使得这个法国人陷入一种身在国内的感觉而不是出现在东方古国。
谢阁兰到中国来是寻找审美素材的,他要观察的是原生态的、古旧的、静止不变的中国,这是他梦想中的故乡,精神寄托之地。
但是上海让他深深失望。
其后上海和中国的发展与变化想必会让谢阁兰唏嘘不已。
中国现代社会经历了从晚清到民国的发展过程,相比于晚清以来整个中国社会的变化,上海的改变尤甚。
这些改变的部分通过文学想象得以呈现出来。
作家是通过文学作品来透视社会的,上海的怎样变化我们同样也可以从虹影的几部上海题材的长篇小说观察到。
一虹影的《上海王》(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二○○九年一月第一版,二○一三年出版修订本)写的是一个奇女子筱月桂。
她十五岁到上海一品楼当女佣,是楼主新黛玉在川沙乡下买的,被洪帮头子常力雄看中,但常力雄一月后命殒,留下遗腹女。
没有了靠山,带着身孕,筱月桂被逼离开常力雄为她筑的小巢,为了生存,去当妓女,历尽艰辛。
其后她独立创建申曲剧团,又为洪帮头目黄佩玉看中。
筱月桂设计炸死了他,因为正是他害死了常力雄。
筱月桂虽然和常力雄只生活了一个月,但是两人已经心心相印,筱月桂也把自己看作了常的当然女人,何况她也已加入了洪帮。
所以她要替常力雄报仇。
洪帮接下来的头目是余其扬,在当帮主之前是筱月桂的跟班,又与她相好,即使当上帮主之后也常常听她拿主意,所以实际上的上海王是筱月桂。
接着洪帮内讧,她女儿回国当电影明星,差点遭人绑架,她出面摆平。
而家中,女儿和余其221当代作家评论2014年第3期①〔法〕维克多·谢阁兰:《谢阁兰中国书简》,第33页,邹琰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扬却睡在一起了,给她以重大打击。
小说让筱月桂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丈夫横死已让她痛不欲生,女儿幼小让她坚持活下来,却又不得不堕入人生最底层,靠卖笑为生。
她看惯了人间冷眼,自己也学得见风使舵、八面玲珑,成为社交场的名人。
面对她所厌恶的黄佩玉,她一面接近,一面打探事情真相,一有结果便果断下手,毫不留情。
然后是情人背叛,与女儿反目,都是让她痛彻心扉的事情,但是她也扛了下来。
故事发生在一九○七年到一九二七年间,二十年的时间跨度成就了这个上海女黑帮头目、女戏子、女实业家。
虹影写出她的一股狠劲,一种英雄气,显示出大气。
作为一位经历了晚清的民国女性,筱月桂在许多人眼里的成功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的。
虹影颠覆了此期女性的惯常形象,那些出现在月份牌中的女子一个个花容月貌、体态婀娜、笑脸相迎,极力展示取悦于人的媚态。
作为都市中的诱惑者,这些月份牌中的美女是流于表面的,也是都市生活中的常态。
作家虹影虽然也赋予了筱月桂美貌,也有西洋美女般的身材,其取悦于人的手段也丝毫不亚于一般都市美女,但是她的干练、有主见、残酷却显示出了乱世男性的性格特征。
她虽然也有过懵懂少女时期,有过小女人情态,但是经历过许多不合理事情的她完全改变了。
从虹影的创作表现来看,筱月桂这个人物又是作家思想意识中女性主义的张扬。
一个控制了整个上海的女人,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还有什么比这个人物形象更具有女权主义特点呢小说中女性个人命运和帮会的命运交织在一起,也透露出上海社会乃至中国社会的一些实情。
明末清初,中国社会秘密结党结社现象风行,洪帮一段时期异常兴盛,后来虽然衰落,但是晚清时期在海内外依然有着势力。
洪帮对辛亥革命的帮助也很大。
小说中交代了常力雄等人帮助革命的行为,但是这是一条暗线。
作为常力雄死于非命之前最亲近的女人,筱月桂在帮内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又经过她本人的苦心经营,她的地位逐渐上升,也顺应了帮内民意,成为名副其实的“上海王”。
但是小说的着眼点并不在于帮会史,而是抒写筱月桂个人的命运史。
一些日常生活情节掩盖了历史的宏大叙事,也掩盖了帮会行事的残酷与残忍。
所以一方面,筱月桂的个人生活具有了让人同情的色彩;而在另一方面,筱月桂的男性化行为和性格特征恰恰也切合了作家本人和作为世界潮流的女性写作的需要。
二虹影的另一部作品《上海之死》(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二○○九年一月版)有着国际谍战色彩。
故事发生在一九四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到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之内,背景是日本的侵华战争和日本袭击美国珍珠港前夜。
女主角于堇是一个孤儿,父母被人追杀而死。
她被休伯特(母亲是美国人,父亲是法国人,上海一个旧书店老板,美国人在上海的间谍机关头目)收养。
故事的中心内容是:于堇作为一名演剧明星,同时又是休伯特发展的谍报人员,名义上从香港回上海救夫,其实是要刺探日本海军动向。
她完成了任务,但是为了中国,为了让美国遭受重创而反击日本,从而和中国站在一条阵线上,这样也是帮助中国。
她对上级告知日本海军袭击目标是新加坡而不是夏威夷,最后跳楼而死。
小说中于堇的养父休伯特,在二战中被吸收为谍报人员,在于堇任务失败后自杀。
夏皮罗是上海国际饭店经理,犹太人,休伯特手下,负责保护于堇,任务失败后被日军抓住活埋。
导演谭呐,共产党地下机关人员,后也被日军活埋。
剧作家和小说家莫之因,据称3212014年第3期当代作家评论原型人物是现代著名作家穆时英。
七十六号机关特务,是一个心事重重的浪荡子形象。
和于堇长相相似的军统女特务白云裳,同时也是日本海军机关特务,小说中她将于堇介绍给日本海军军官,为套取情报创造条件,后在和莫之因争斗中双双被夏皮罗派人杀死。
于堇的丈夫倪则仁,是一个花花公子,杜月笙手下,贪污大量钱财,被七十六号利用,利用完后被抓起来。
借此事件,受过训的于堇高调从香港回上海,借演剧来营救他。
后来他出狱时在国际饭店门口被枪杀。
这些多样人物的出场,为丰满于堇的个人形象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一个经历了少女成长以及与养父休伯特情感交流的青年女子,让人联想到虹影本人与养父的感情。
“《上海之死》实际上表现的是她与父亲之间的一种情感。
”①作家的个人经历交织在了人物命运之中。
小说将女同性恋、男女性欲望与国家、战争、信仰等联系起来,将各种势力的角力、争夺演绎出来,构成爱恨情仇、谍光剑影的故事,语言老到,符合上海的环境与氛围,是一部奇小说。
其中人物形象也很鲜明。
于堇貌美、聪慧、机警、胆大、心细,演技高超,敢于牺牲,具有爱国精神。
白云裳则是貌美、傲慢、虚荣心很强,渴望在演艺界获得成功,对倪则仁感情较深。
莫之因则是好虚荣,有才气,对主子忠心。
谭呐有着正直、细腻、富于情感的特点。
休伯特具有强烈的事业心,从对于堇的爱护中可以看出他的爱心、慈悲。
在战争阴影笼罩下的上海,各色人物粉墨登场,所流露的心迹也显示了多样的人生轨迹。
三虹影的《上海魔术师》(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二○○六年十二月第一版)中故事发生的时间在一九四五—一九四八年间,小说故事的最后是中国大陆即将被共产党军队占领。
这部小说写的是天师班(打把式卖艺的)和所罗门王魔术班几次进出“上海大世界”的故事。
兰胡儿和加里是主角,他们分属于前面所说的两个班子。
两人均身世不明,都是被买来的,命运相似,又相爱(相互有心灵感应)。
兰胡儿有傲气,语言奇特,加里聪明伶俐,两人情窦初开,但在严密看守之下,竟也没有发展出特别的行为。
后遭逢一些事情,两人离开上海又遇翻船,一番磨难之后将要长期厮守。
他们就像是双胞胎,但是从他们各自的身体反应看又是一对奇异的恋人。
两个班子有矛盾,争斗很激烈,后来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大世界的唐老板。
所罗门王是一个俄国犹太人,魔术技法高明,但是外界环境逼迫着他,他不得不离开上海。
加里和兰胡儿这一对年轻人也答应脱险后去耶路撒冷找他。
作者设置这样一个上海故事是有寓意的。
由于上海的中西混杂,一些离奇或者说富于传奇色彩的故事发生在上海成为理所当然,也相当地有看点。
但是小说的情节和作家的情感偏向,又有些远离上海。
就像作者在后记中交代的,写上海和写重庆交织在一起,在写到上海的地方其实很多是在写重庆,小说人物张天师和苏姨就像是作者自己的养父和妹妹。
②所以小说中有很多个人心结。
这种城市的置换透露出了可以将个人情感经历渗入创作的心理。
一方面作为一个重庆的上海故事是能吸引到更多的眼球的。
从另一方面来看,一个上海的重庆故事则是作家创作心理的“内聚”显现,她不由自主地在小说中织入自身故事,留下自我生活的痕迹,个人经验融入创作的特点很明显。
421当代作家评论2014年第3期①②金蕊:《论虹影〈上海之死〉的少女女性独立意识萌发》,《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虹影:《后记》,《上海魔术师》,第303页,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小说中兰胡儿这个人物的语言也比较特别,作品人物语言中掺杂了一些音译的外国话,让人不好理解,似乎是作者有意为读者设置的障碍。
但是同时也透露出了作家的别样的努力,比如虹影谈到《上海魔术师》的“杂语”的实验,(这部小说)“是杂语的狂欢之地,复调的竞争所在,现代性的实验地,中国文化的符号弹射器”。
①进行的是所谓的“文体实验”,其实是一种语言实验,兰胡儿的语言是其中的一种努力。
但是效果并不像作者想象得那么好,就像有些论者认为的那样:“实际上的‘杂语’仅存于作者的强力意图和小说的溜之大吉之间,而小说中的人物远远没有达到‘杂语化’的境界”。
②四另外,虹影还有一部写上海的长篇《女子有行》(文化艺术出版社,二○○六年一月第一版),时间概念比较模糊,有穿越的感觉,属于未来时间。
虽然看不出故事发生时间是在民国还是当代,但是小说和前几部小说有着相当的关联,而且直接指向都市生活。
像《上海王》一样,也带有明显的女性主义特点。
小说分为三部。
第一部地点是上海康乃馨俱乐部。
存在一个极端女性组织,攻击男性和切割男性生殖器。
第二部发生在纽约,主人公逃出纽约,表现出了多元文化的悲哀与混乱,是否预示着东方文化的未来?第三部故事发生在布拉格,写出了一个城市的陷落,一个东方公司在捷克的命运。
主人公是否会返回上海?让人掩卷沉思。
这部小说含有作者面对世界的混乱感受,女性、权力、文化、宗教、身份、自我,这些概念在虹影笔下构成了群魔共舞的乱象。
特别是自我的突击与回退、逃逸,构成了一个文化混杂下的面影。
小说中妖精对“我”说:“算了吧!说白了,你不让我爱你,难道还不让我爱别人?真的,谁会要你这样的性叛逆,你不想嫁人,是因为没男人可嫁,还想压制我?你真是古恒分析的那样,是阴痿,徒有其名的荡女,该去看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