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史
地震勘探技术及发展趋势研究

地震勘探技术及发展趋势研究地震勘探技术是寻找地下资源的一种有效手段,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重点深入探讨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技术原理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地震勘探技术起源于20世纪初。
1906年,美国人雷金纳德·莫尔(Reginald Fessenden)第一次利用地震波来探测海洋。
此后,在20世纪30年代,S.A.造了第一台地震仪—托马斯-布莱斯顿地震仪(Thomas-Blayston seismometer),并使用地震勘探技术实施石油地质勘探。
20世纪50年代,利用空气振荡发射地震波的空气炮的出现,预示着地震勘探技术的科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由于空气炮威力惊人,破裂面积大,振荡覆盖面广,使得勘探深度和效率都大大提高。
20世纪60年代,地震学家开始利用子波分离技术和反演方法,开展三维地震反演勘探,进一步提高了地震勘探的精度。
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新的石油勘探方法,如正演波传播法、波形反演法、偏导反演法等,它们东西都能有效地为勘探工作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持。
二、地震勘探技术的原理地震勘探技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和反射特性,获取地下地质构造和资源信息。
地震勘探包括正常波、剪切波和面波三种波形类型。
其中,正常波和剪切波均为体波,传播速度较快,而面波传播速度较慢,波形特点复杂。
地震波的产生是以声波或地震波的形式发射能源,各种能量在地下通过不同介质的传播,通过瞬间反射、折射以及散射的现象,然后经由分析这些反应信号的特征,获取地下物质、构造等重要信息。
三、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1.三维地震勘探技术3D地震勘探技术是地震勘探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对于油气地质勘探非常重要。
要实现三维地震勘探,就需要使用大规模的计算机进行计算,以及小型化、专业化设备的研制。
2.地震勘探云计算云计算拥有大规模的计算机资源,具备海量数据的处理能力,可以快速有效的分析数据,为地震勘探工作者提供更加精准的勘探预测结果。
地震勘探知识介绍

矿工 煤将 勘 产程 田其 探 的地 勘应 , 年 勘质 查用 并 , 探勘 、于 将 中 。查 石 其 国 , 油逐开 以 然渐始 及 气 进 某 资 行 些 源 地 金 勘 震 属 探
1951
。
现代的地震勘探正由以构造勘探为主的 阶段向着岩性勘探的方向发展
医学CT
计算机
数学
神经网络
生物进化
地质学
检波器:从已调信号中 检出调制信号的过程称 为解调或检波。用以完 成这个任务的电路称为 检波器。最简单的检波 器仅需要一个二极管就 可以完成,这种二极管 就被称做检波二极管。 检波器分为包络检波器 和同步检波器
地震勘探方法主要分为反射法和折射法两 大类,还有地震测井等。研究地壳内部结 构和划分区域构造单元﹔寻找和勘探各种 可能的含油气构造﹐通过钻探寻找构造﹐ 圈闭油气藏﹔还可以了解沉积岩层的岩性 和岩相变化﹐与地质和钻探相结合﹐寻找 岩性圈闭或岩性与构造复合圈闭油气藏﹔ 在条件有利的地区﹐还可能直接找矿。
左图为采集的共炮点道集的Z分量记录,震源深度为1310m,接受深度为 1672.5~975m,共280道(10级检波器提升28次),采样率为0.25ms,前放增 益为48d B,记录长度为1000ms。
从图中可以 看出P波的频 率从10Hz扩 展到360Hz 以上,优频 带为 160~240Hz, S波的频率从 10Hz扩展到 200Hz,优 频带为 60~120Hz。
横波(剪切波) 质点与传播方向 存在的位置或状 态 速度 破坏性 垂直 固态
纵波(推进波) 平行 固·液·气态
2
面波 兼有 地表或界面 略小于横波 最大
中 等
较小
sin sin sin p V1 V1 V2
地震勘探技术及发展趋势研究

地震勘探技术及发展趋势研究地震勘探技术是地震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方向,它通过研究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特征,以获取地下的地质信息和构造特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震勘探技术也在不断演进和进步。
本文将介绍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最早的地震勘探技术主要是依靠人工制造爆炸来产生地震波,并通过地面观测点记录地震波传播的信息。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成本高、效率低,并且对环境存在污染风险。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引入了地震仪等测量设备,使得地震勘探技术更加精确和高效。
20世纪中叶,出现了地震勘探中的重要突破,反射地震技术。
这种技术通过记录地震波在地下反射和折射的现象,来获取地下构造的信息。
反射地震技术不仅提高了地震勘探的精度,还可以有效地勘探深层地下信息。
同时,引入地震数据采集系统和二维、三维地震数据处理方法,使得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成像技术的发展,地震勘探技术进一步提高。
出现了倾角叠加、逆时偏移等高级地震数据处理方法,使得地震偏移成像质量得到提高。
此外,出现了全息地震技术、多分量地震技术和全波形反演技术等新的研究方向,这些技术可以更加准确地揭示地下构造的信息。
除了提高精度和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还面临着其他的挑战和需求。
首先是勘探深度的需求。
传统的地震勘探技术在勘探深度上受到限制,透射地震技术、宽频带地震技术等新的技术手段正在发展中,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其次是勘探效率的需求。
随着勘探区域的拓展,传统的地震勘探方法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日益突显。
因此,快速、高效、低成本的勘探方法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最后是对地下介质细节的需求。
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地下介质的影响,从而形成各种反射、折射、衍射等现象。
因此,需要综合使用多种地震勘探方法,从不同角度观测地下介质,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地下构造。
总之,地震勘探技术是地球科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为科学研究和资源探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地震勘探技术发展历程及展望

地震勘探技术发展历程及展望摘要: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中地震勘探是非常重要的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是对地表进行物理性勘测,也就是研究地表内部的地震波及其物理变化情况。
地震勘探技术在我国煤炭、石油勘探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章就地震勘探技术发展历程及展望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震勘探;油气探测;地震数据采集引言近年来,随着单点接收、可控震源交替扫描、数字检波器等应用与发展,已形成匹配小空间采样、单点接收、高覆盖次数的采集、处理技术。
随着勘探地质目标越来越复杂,对勘探精度、空间采样率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达到勘探目的,从采集、处理、解释三个环节上分析,对数据采集密度均有相应的要求,如果采集密度不够,很难实现其指标法。
1地震勘探技术兴起1921年以前,油气资源的勘探主要依靠地质露头等,且产量不高,以油为主。
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折射地震法、反射地震法等多种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开始出现,使地球科学家获得了探测地球内部地层结构和岩性的定量技术手段,油气探明储量也在逐步增大。
地震勘探凭借其相对较高的探测精度,成为油气资源勘探的主要技术方法之一。
最早用于油气勘探的地震勘探技术是折射波法。
反射波法与折射波法基本处于同一时间段,但其成熟的采集、处理和解释方法体系形成相对较晚。
直到真空管研制成功,满足了地震仪器设备制造的需求。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地震勘探技术对世界能源行业的影响,我们调查了历年的全球探明油气储量及油气产量等数据。
20世纪60年代至今,地震勘探技术贡献率基本都在90%以上。
并且,每次地震勘探技术的进步和突破,都伴随着一大批油气勘探新发现。
2地震勘探发展历程及关键技术2.1静校正技术工区表层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地表高程变化大,表层岩性横向变化大,薄黄土沉积区、厚黄土沉积区交互,这些因素使本区静校正问题非常突出。
解决好静校正问题是本次处理的关键。
在处理中,需采用常用折射矫正及非网格层析静校正两种校正方法进行试验对比,核心是通过目标的叠加,可以明显地看出常规的折射静态正面剖图的形态错误,消除假构造,提高目的层的成像质量。
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地震勘探技术是一种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特性,以探测地下结构和性质的地球物理方法。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石油勘探、地质灾害预测、地质环境调查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震勘探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一、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地震勘探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最初的地震勘探是通过射出地震波并记录它们的反射来探测地下的岩层和地质构造。
然而,由于当时地震反射资料的处理和解释技术还不完善,因此其应用范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到了20世纪50年代,随着计算机科技的逐步发展,地震勘探技术开始向数字化、计算机化方向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地震勘探技术又经历了一次飞跃,采用三维地震勘探介质模型,能更加准确的处理地震数据,得到更加精确的地下结构信息。
二、地震勘探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情况1.石油勘探地震勘探技术在石油勘探领域中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分析地震波在不同地质结构中的传播速度、反射、折射等特性,可推断石油存在的地层位置和形状,从而指导油田的勘探和开发。
目前,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已经成为石油勘探中的主流技术。
2.地质灾害预测地震勘探技术在地质灾害预测中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山区地震勘探可发挥出其高分辨率的优势,探查地下裂隙、断层等地质构造,预测山体滑坡、崩塌等灾害;在城市中使用地震勘探技术探查地下隧道沉降,判断隧道建筑是否稳定。
3.地质环境调查地震勘探技术广泛应用于地质环境调查领域。
例如,利用地震勘探可探查地下水资源分布、地下岩溶洞穴等信息,指导水资源开发;还可探查沉积层结构、地层厚度等地质信息,为地质灾害防治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三、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方向目前,地震勘探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该技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地震勘探数据处理和解释需要大量的人力、时间和资源,为了实现更高效、智能化的数据处理和解释,可开展地震勘探技术与人工智能的结合研究。
中国地质勘探行业的发展历史

中国地质勘探行业的发展历史中国地质勘探行业的发展历史一、引言中国地质勘探行业作为地质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国家资源调查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
其发展历史悠久,经历了数百年的演变和变革,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着不同的特点。
本文将由浅入深地探讨中国地质勘探行业的发展历史,以便更深入地了解这一重要行业的演变和发展。
二、中国古代地质勘探的初步发展古代中国最早的地质勘探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的工匠和农民就已经开始探索和利用地下资源。
他们通过挖掘、开采和冶炼的方式,初步了解了地下矿藏的分布和性质。
兵马俑的制作也体现了古代中国对地下资源的利用和勘探。
然而,古代地质勘探的发展极为有限,没有形成专业的勘探队伍和科学的勘探方法。
三、中国近现代地质勘探的兴起随着近现代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地质勘探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清末至民国时期,中国先后建立了多所地质学院和研究机构,培养了一大批地质勘探专业人才。
矿产资源成为中国近代工业化的重要支撑,地质勘探成为了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开始引进和发展了现代地质勘探技术,包括地震勘探、电磁勘探、重力勘探等多种方法,为中国地质勘探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中国地质勘探的现状和未来当前,中国地质勘探行业在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环境地质调查等领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中国地质勘探队伍规模庞大,专业技术人才辈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然而,中国地质勘探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包括资源勘查难度加大、勘探成本增加、勘探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挑战。
未来中国地质勘探行业需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创新勘探方法,提高资源勘查效率,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
五、个人观点及总结中国地质勘探行业的发展历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质勘探行业将会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一名地质学家,我深信中国地质勘探行业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油气地震勘探技术发展历程及研究方向

油气地震勘探技术发展历程及研究方向油气地震勘探技术发展历程及研究方向引言油气地震勘探技术是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项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油气地震勘探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本文将从油气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当前研究方向进行探讨,以期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一重要领域。
一、油气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1.早期地震勘探技术早期的地震勘探技术主要是依靠单一的地震记录和简单的数据处理技术。
这种技术虽然为勘探带来了一定的进步,但在勘探效率和准确性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
2.地震勘探技术的突破与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地震勘探技术实现了突破性的发展。
地震数据记录设备和处理软件的不断改进,使得地震勘探数据的获取和分析变得更加精准和可靠。
地震勘探技术在成像、解释和定量分析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3.油气地震勘探技术的智能化发展当下,智能化技术在油气地震勘探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引入,使得勘探数据处理和解释的效率大大提高。
智能化技术使得勘探成本降低、勘探效果提升的也为勘探提供了更多未知的可能性。
二、当前油气地震勘探技术的研究方向1.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勘探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油气地震勘探领域的应用,为勘探带来了新的突破。
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的不断完善,使得勘探数据的解释和分析更加准确和高效。
2.多能源地震勘探技术多能源地震勘探技术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通过结合地震波、电磁波等多种勘探手段,实现对地下油气结构的更加全面和精准的识别。
3.高精度成像技术高精度成像技术是油气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
通过不断改进成像设备和数据处理算法,实现对地下结构的高精度成像,为油气储层的识别和评价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支持。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个人认为,油气地震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能源勘探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通过结合新技术、新方法,实现对地下油气结构的更加准确、全面的识别和评价,有望为我国能源战略的实现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地震勘探

目前地震勘探技术水平和 构造解释精度
二维地震
三维地震
勘探目的层底板深度 解释误差≤2%
勘探目的层底板深度
解释误差≤1-1.5%
控制落差≥10m的断层 及幅度 >10m的褶曲
控制落差≥5m的断层
及幅度 >5m的褶曲
构造边界平面摆动 误差≤30m
构造边界平面摆动
误差≤15m
三维地震勘探成果验证情况
地形校正的“陷阱”
速度变化的“陷阱”
村庄影响的“陷阱”
地震偏移的“陷阱”
多次波的“陷阱”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系统工程
地质资料收集 三维施工设计
一根链条的强度= 最薄弱的一个环节的强度
野外数据采集 室内资料处理 综合地质解释 井下采掘验证
精细解释 “售后震勘探技术 发展趋势
徐州张双楼矿西区 陷落柱在地震剖面上的反映
典型工程实例介绍 (2)新疆哈密局北泉煤矿上山采区(戈壁区)
三维地震勘探
哈密矿务局北泉煤矿原地质精查未发现大的断层 构造,但是该矿在E4102工作面的回采过程中, 揭露了两条落差在10m以上的走向正断层,延展 长度达600余米;E4103工作面在巷道掘进中也揭 露了三条断层,给采区设计及开拓部署带来了很 大困难,造成产量急骤下滑,综采设备磨损严重。 两年间, 由于回采通过断层带共采出围岩20多万 吨,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500万元。
矿井多元地质信息 数据库
三维地震 精细分析 解释系统
矿井地质 量化预测 分析技术
矿井物探 补缺性 探测技术
其他 有关信息
矿井多元地质信息 集成分析技术
三维地震信息的地质动态管理
速度场修改 实时刷新 底板等高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勘探史
地震勘探是利用地下介质弹性和密度的差异,通过观测和分析大地对人工激发地震波的响应,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地震勘探是钻探前勘测石油与天然气资源的重要手段。
地震勘探起始于19世纪中叶。
地震勘探技术经过了一个世纪的研究和发展,从1845 年Mallet 以“人工地震”测量地震速度实验开始,1922 年明特罗普地震勘探公司正式组建装备了两个地震勘探队,利用机械式地震仪在墨西哥和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地区进行折射波法地震勘探,1913 年由Reginald Fessenden 提出了反射法地震勘探,1924 年利用单次覆盖地震资料首次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发现穹隆油田。
20世纪30年代,苏联Г。
А。
甘布尔采夫等吸收了反射法的记录技术,对折射法作了相应的改进。
20世纪50~60年代,反射法的光点照相记录方式被模拟磁带记录方式所代替,从而可选用不同因素进行多次回放,提高了记录质量。
20世纪70年代,模拟磁带记录又为数字磁带记录所取代,形成了以高速数字计算机为基础的数字记录、多次覆盖技术、地震数据处理技术相互结合的完整技术系统,大大提高了记录精度和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
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采用地震勘探方法研究岩性和岩石孔隙所含流体成分。
我国的地震勘探发展史可分为四个阶段:电子管技术阶段、模拟技术阶段、数字技术阶段、遥测技术阶段。
1955年,我国煤炭工业上开始采用地震勘探技术,并在华东组建了全国第一支地震勘探队伍。
1971年,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渭南煤矿专用设备厂研制成功MD-1型半导体磁带记录地震仪。
1979年我国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成功研制出MDS-1型数字地震仪,对数字地震勘探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984~1985年,随着对外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煤田地震勘探队伍开始从国外引进21套以DFS-V和SN338为主的数字地震仪,同时引进了以IBM-4381为主机的地震数据处理系统。
1978年,中国煤田地质总局在伊敏河矿区开展煤田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前提性研究。
1989年、1993年山东煤田物探队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利用小型数字地震仪进行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试验研究。
1994年,由中国矿业大学和安徽煤田物探测量队联合开展的“煤矿采区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技术”研究项目,在安徽淮南矿务局谢桥煤矿采区地震勘探中首次在采区地
质勘探中查明了落差大于5m以上的断层,取得了重大的技术突破。
可以说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逐步开始到现在地震勘探快速的开展起来。
现在地震勘探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煤田勘探以及工程地震勘探领域。
此外,地震勘探在寻找地下水资源、地热资源、圈定古墓和地壳测深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学明. 《地震勘探原理与解释》.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8
[2]陆基孟,王永刚. 《地震勘探原理》.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