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套路规则和裁判法表格

合集下载

武术套路竞赛规则(最新)

武术套路竞赛规则(最新)

武术套路竞赛规则(最新)(一)竞赛类型分为:1、个人赛2、团体赛3、个人及团体赛(二)套路竞赛运动员年龄的分组:1、成年组:18周岁(含)以上;2、青少年组:12周岁至17周岁;3、儿童组:不满12周岁。

(三)套路运动按练习形式分为:1、单练2、对练3、集体演练成绩分为:甲、乙组。

注:竞赛性质由竞赛规程决定(四)武术竞赛项目(wushu comptitive events)一、长拳二、太极拳三、南拳四、剑术其中剑术长度一直臂垂肘反手持剑的姿势为准,剑尖不得低于本人耳上端。

五、刀术六、枪术、七、棍术八、其他拳术九、其他器械。

十、对练项目(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十一、集体项目(集体拳术、集体单器械、集体双器械、集体软器械)。

其他拳术又可分为四类:一、形意、八卦、八极。

二、通臂、劈挂、翻子。

三、地躺、象形拳。

四、查拳、花拳、炮拳、红拳、华拳、少林拳等。

其他器械又可分为三类:一、单器械。

二、双器械。

三、软器械。

(五)武术竞赛时裁判员服装(referee's costume)(1)裁判员应着赛会规定的统一服装,佩戴统一的裁判标志(2)武术竞赛运动员服装(competitor's costume)一. 比赛时,必须穿规定的服装二. 服装上不得有多余的附带物。

三. 鞋子为武术鞋或运动鞋。

(六)竞赛场地:——个人项目的场地为14米,宽8米的地毯上进行比赛的,其周围至少有2米宽的安全区。

——集体项目的场地为长为16米,宽14米的地毯上进行比赛的,其周围至少有1米宽的安全区。

——场地四周内沿,应标明5厘米宽的白色边线。

——场地的地面空间高度不少于8米。

——两个比赛场地之间的距离6米以上。

——根据实际情况比赛场地应高出地面50—60厘米。

——场地灯光垂直照度和水平照度在规定范围之内。

比赛通则及评分标准:1、运动员身体的任何部位开始动作,即开始计时;运动员结束全套动作,计时结束。

2、长拳、南拳、刀术、剑术、枪术、棍术自选套路不得少于1分20秒。

国际武术套路竞赛规则

国际武术套路竞赛规则
成的;必须是规则中“自选项目动作难度内容及等级与分值确定表”中未出现的 B 级(含 B 级)以上的动作难度。如申报跳跃、跌扑类的翻转性创新动作难度必须含连接难度。
二、申报程序 (一)每个创新难度只允许申报一次。 (二)申报运动队必须填报“自选套路创新难度申报审批表”,并配以技术图解和运动 员本人演练的影像资料在赛前 60 天(以到达邮戳为准)上报到国际武联技术委员会。 三、鉴定机构 由国际武联技术委员会聘请有关专家 5 或 7 人组成自选套路创新技术鉴定委员会,负责 此项工作。 四、鉴定程序 自选套路创新技术鉴定委员会依据创新原则讨论(须三分之二以上的委员投票通过)后, 确认创新难度的动作名称、等级、分值、编码和不符合规定的确认标准,并及时通知申报的 运动队。赛前应以书面形式通知仲裁委员会和裁判组。 第十九条 竞赛有关规定 一、难度填报 参赛运动员必须根据竞赛规则和规程要求选择难度,在规定网站上填报“自选套路难度 登记及评分表”(创新难度的分值应计算在难度分值以内),确定该运动员比赛套路的起评分, 并将确认的表格经教练员签字后于赛前 30 天(以到达邮戳为准)寄到主办方。 二、套路完成时间 (一)长拳、南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南刀、南棍套路,成年组不得少于 1 分 20 秒;青少年(含儿童)不得少于 1 分 10 秒。 (二)太极拳、太极剑自选套路、集体项目为 3--4 分钟。太极拳规定套路为 5--6 分钟。 (三)对练不得少于 50 秒。 三、比赛音乐 规程规定配乐的项目必须在音乐(不带歌词)伴奏下进行,音乐可以根据套路的编排自 行选择。 四、比赛服装 裁判员应穿统一的服装,佩戴裁判等级标志;运动员应穿武术比赛服(式样见副则), 佩带号码。 五、比赛场地 (一)使用国际武术联合会指定的比赛场地。 个人项目的场地为长 14 米,宽 8 米,场地周围至少有 2 米宽的安全区。集体项目的场

2012武术套路规则和裁判法 表格

2012武术套路规则和裁判法  表格

表 1 长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动作规格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类别动作名称编码错误内容搬脚朝天直立、侧踢抱脚直立10 ▼支撑腿弯曲▼抱脚腿弯曲后踢抱脚直立11 ▼支撑腿弯曲▼上体前倾超过 45 度仰身平衡12 ▼前举腿低于水平十字平衡13 ▼躯干低于水平▼支撑腿弯曲平衡卧鱼平衡14 ▼躯干低于水平▲后举腿大腿低于水平扣腿平衡、盘腿平衡15 ▼支撑腿大腿未达水平探海平衡16 ▼支撑腿弯曲▼后举腿弯曲提膝平衡17 ▼提膝未过腰▼提起腿脚未内扣前扫腿20 ▼支撑腿大腿高于水平▼扫转腿脚掌离地▼扫转腿弯曲后扫腿21 ▼扫转腿脚掌离地▼扫转腿弯曲跌竖叉22 ▼前腿脚内扣触地▼后腿明显弯曲腿法弹腿、蹬腿、踹腿23 ▼腿未由屈至伸正踢腿、侧踢腿24 ▼膝关节弯曲▼支撑腿脚跟离地里合拍脚、摆莲拍脚、单拍脚25 ▼拍脚时脚尖未过肩▼击拍落空腾空飞脚、腾空斜飞脚、腾空双飞脚、旋风脚、腾空摆莲30 ▼拍脚时脚尖未过肩▼击拍落空腾空正踢腿31 ▼悬垂腿弯曲跳跃侧空翻、侧空翻转体360°32 ▼腾空腿弯曲旋子、旋子转体33 ▼转体时上体高于水平 45 度▼腾空腿弯曲腾空箭弹、腾空蹬腿34 ▼起跳腿未由屈到伸▼弹(蹬)出腿低于水平弓步50 ▼前腿膝部未达脚背▼前腿未达水平▼后腿脚跟离地▼后腿脚尖未内扣马步51 ▼上体明显前倾▼屈蹲腿未达水平▼两脚间距过小▼脚跟离地▼脚尖外展虚步52 ▼屈蹲腿未达水平▼屈蹲腿脚跟离地步型仆步53 ▼屈蹲腿未全蹲▼仆腿未伸直▼仆腿全脚掌未内扣着地歇步54 ▼两腿未交叉靠拢▼臀部未贴近小腿坐盘55 ▼两大腿未交叉▼臀部未贴及地面或前脚离地拳01 ▼拳面不平▼拇指未压在中指第二指节上手型掌02 ▼四指未伸直并拢勾手03 ▼勾手五指未撮拢▼未屈腕手型剑指04 ▼食指与中指未伸直并拢▼拇指未压在无名指上挂剑、撩剑60 ▼直腕▼未成立圆缠头裹脑61 ▼刀背远离身体器械拦、拿、扎枪62 ▼枪尖未划弧▼后手留把▼平扎枪臂与枪未成水平直线立舞花枪、立舞花棍、双手提撩花棍63 ▼未呈立圆方法平抡棍64 ▼未呈平圆握剑66 ▼食指扣握在剑盘前沿触及剑刃器械抛接67 ▼抱接器械▼未单手接握剑柄、刀柄注:1.动作规格出现错误内容,扣0.10分;一个动作出现多种规格错误,均一次性扣0.10分。

传统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传统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精心整理传统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审定第一章竞赛组织机构第一条竞赛委员会根据不同的比赛规模,可设立竞赛委员会、竞赛部或竞赛处。

由负责竞赛业务的行政人员若干人组成。

在大会组委会统一领导下,负责整个大会的竞赛组织工作。

第二条竞赛监督委员会(四)检录长1人。

二、辅助工作人员的组成(根据比赛规模,可适当增加或减少人员)(一)竞赛电子系统操作人员每场地1-2人。

(二)编排记录员3-5人。

(三)检录员每场地2-3人。

(四)宣告员1-2人。

(五)放音员1-2人。

(六)摄像员每场地1-2人。

第五条裁判员的职责一、总裁判长(一)组织领导各裁判组的工作,保证竞赛规则的执行,检查落实赛前各项准备工作。

(二)解释规则、规程,但无权修改规则、规程。

(三)在比赛过程中,根据比赛需要可调动裁判人员工作,裁判人员发生严重错误时,有权处理。

(四)审核并宣布成绩,做好裁判工作总结。

二、副总裁判长(一)协助总裁判长的工作,并可重点负责竞赛中某一部分的工作。

(二)在总裁判长缺席时,代行其职责。

三、裁判长的职责项2.编排原则根据竞赛规程而定,一般应注意:a.每场竞赛时间须基本相同。

b.每场竞赛中所进行的两个场地竞赛时间基本相同。

c.同一时间的两个场地宜安排不同项目、不同组别的比赛。

d.同一项目的比赛应尽量集中在一起比完,若参赛人数多,也应注意安排在第二天的同一时间、场地进行,中间不宜间隔,力求在同等条件下进行。

e.每一个运动员在一场比赛中,最好只安排一项;若必须进行两项比赛,则应考虑有比较充足的间歇时间。

f.每一项目比赛的第一出场者,力求分散到不同的队中,使各队机会尽量均等。

g.每项比赛第一位出场者,力求分散到不同的运动队;如果一个运动员,出现两次以上第一个出场比赛的情况,应作适当调整。

3.项目分类长拳;太极拳;南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太极剑;南刀;南棍;传统拳术:第一类:形意、八卦、八极第二类:通臂、劈挂、翻子第三类:地躺、象形(一)对全部竞赛项目进行现场摄像。

2012武术套路规则和裁判法 - 表格

2012武术套路规则和裁判法 - 表格

表 1长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动作规格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类别动作名称编码错误内容搬脚朝天直立、侧踢抱脚直立10 ▼支撑腿弯曲▼抱脚腿弯曲后踢抱脚直立11 ▼支撑腿弯曲▼上体前倾超过 45 度仰身平衡12 ▼前举腿低于水平平衡十字平衡13 ▼躯干低于水平▼支撑腿弯曲卧鱼平衡14 ▼躯干低于水平▲后举腿大腿低于水平扣腿平衡、盘腿平衡15 ▼支撑腿大腿未达水平探海平衡16 ▼支撑腿弯曲▼后举腿弯曲提膝平衡17 ▼提膝未过腰▼提起腿脚未内扣前扫腿20 ▼支撑腿大腿高于水平▼扫转腿脚掌离地▼扫转腿弯曲后扫腿21 ▼扫转腿脚掌离地▼扫转腿弯曲腿法跌竖叉22 ▼前腿脚内扣触地▼后腿明显弯曲弹腿、蹬腿、踹腿23 ▼腿未由屈至伸正踢腿、侧踢腿24 ▼膝关节弯曲▼支撑腿脚跟离地里合拍脚、摆莲拍脚、单拍脚25 ▼拍脚时脚尖未过肩▼击拍落空腾空飞脚、腾空斜飞脚、腾空双飞脚、旋风脚、腾空摆莲30 ▼拍脚时脚尖未过肩▼击拍落空腾空正踢腿31 ▼悬垂腿弯曲跳跃侧空翻、侧空翻转体360°32 ▼腾空腿弯曲旋子、旋子转体33 ▼转体时上体高于水平 45 度▼腾空腿弯曲腾空箭弹、腾空蹬腿34 ▼起跳腿未由屈到伸▼弹(蹬)出腿低于水平弓步50 ▼前腿膝部未达脚背▼前腿未达水平▼后腿脚跟离地▼后腿脚尖未内扣马步51 ▼上体明显前倾▼屈蹲腿未达水平▼两脚间距过小▼脚跟离地▼脚尖外展步型虚步52 ▼屈蹲腿未达水平▼屈蹲腿脚跟离地仆步53 ▼屈蹲腿未全蹲▼仆腿未伸直▼仆腿全脚掌未内扣着地歇步54 ▼两腿未交叉靠拢▼臀部未贴近小腿坐盘55 ▼两大腿未交叉▼臀部未贴及地面或前脚离地拳01 ▼拳面不平▼拇指未压在中指第二指节上手型掌02 ▼四指未伸直并拢勾手03 ▼勾手五指未撮拢▼未屈腕手型剑指04 ▼食指与中指未伸直并拢▼拇指未压在无名指上挂剑、撩剑60 ▼直腕▼未成立圆缠头裹脑61 ▼刀背远离身体器械拦、拿、扎枪62 ▼枪尖未划弧▼后手留把▼平扎枪臂与枪未成水平直线立舞花枪、立舞花棍、双手提撩花棍63 ▼未呈立圆方法平抡棍64 ▼未呈平圆握剑66 ▼食指扣握在剑盘前沿触及剑刃器械抛接67 ▼抱接器械▼未单手接握剑柄、刀柄注:1.动作规格出现错误内容,扣0.10分;一个动作出现多种规格错误,均一次性扣0.10分。

2012武术套路规则和裁判法---表格

2012武术套路规则和裁判法---表格

2012武术套路规则和裁判法---表格表 1 长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动作规格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类别动作名称编码错误内容搬脚朝天直立、侧踢抱脚直立10 ▼支撑腿弯曲▼抱脚腿弯曲后踢抱脚直立11 ▼支撑腿弯曲▼上体前倾超过45 度仰身平衡12 ▼前举腿低于水平十字平衡13 ▼躯干低于水平▼支撑腿弯曲平衡卧鱼平衡14 ▼躯干低于水平▲后举腿大腿低于水平扣腿平衡、盘腿平衡15 ▼支撑腿大腿未达水平探海平衡16 ▼支撑腿弯曲▼后举腿弯曲提膝平衡17 ▼提膝未过腰▼提起腿脚未内扣前扫腿20 ▼支撑腿大腿高于水平▼扫转腿脚掌离地▼扫转腿弯曲后扫腿21 ▼扫转腿脚掌离地▼扫转腿弯曲跌竖叉22 ▼前腿脚内扣触地▼后腿明显弯曲腿法弹腿、蹬腿、踹腿23 ▼腿未由屈至伸正踢腿、侧踢腿24 ▼膝关节弯曲▼支撑腿脚跟离地里合拍脚、摆莲拍脚、单拍脚25 ▼拍脚时脚尖未过肩▼击拍落空腾空飞脚、腾空斜飞脚、腾空双飞脚、旋风脚、腾空摆莲30 ▼拍脚时脚尖未过肩▼击拍落空腾空正踢腿31 ▼悬垂腿弯曲跳跃侧空翻、侧空翻转体360°32 ▼腾空腿弯曲旋子、旋子转体33 ▼转体时上体高于水平45 度▼腾空腿弯曲腾空箭弹、腾空蹬腿34 ▼起跳腿未由屈到伸▼弹(蹬)出腿低于水平弓步50 ▼前腿膝部未达脚背▼前腿未达水平▼后腿脚跟离地▼后腿脚尖未内扣马步51 ▼上体明显前倾▼屈蹲腿未达水平▼两脚间距过小▼脚跟离地▼脚尖外展虚步52 ▼屈蹲腿未达水平▼屈蹲腿脚跟离地步型仆步53 ▼屈蹲腿未全蹲▼仆腿未伸直▼仆腿全脚掌未内扣着地歇步54 ▼两腿未交叉靠拢▼臀部未贴近小腿坐盘55 ▼两大腿未交叉▼臀部未贴及地面或前脚离地拳01 ▼拳面不平▼拇指未压在中指第二指节上手型掌02 ▼四指未伸直并拢勾手03 ▼勾手五指未撮拢▼未屈腕手型剑指04 ▼食指与中指未伸直并拢▼拇指未压在无名指上挂剑、撩剑60 ▼直腕▼未成立圆缠头裹脑61 ▼刀背远离身体器械拦、拿、扎枪62 ▼枪尖未划弧▼后手留把▼平扎枪臂与枪未成水平直线立舞花枪、立舞花棍、双手提撩花棍63 ▼未呈立圆方法平抡棍64 ▼未呈平圆握剑66 ▼食指扣握在剑盘前沿触及剑刃器械抛接67 ▼抱接器械▼未单手接握剑柄、刀柄注:1.动作规格出现错误内容,扣0.10分;一个动作出现多种规格错误,均一次性扣0.10分。

武术套路竞赛规则

武术套路竞赛规则
武术套路竞赛规则
A组评判 主讲:刘庆华
1、动作质量扣分制
一 、 评 分 制 度
全 套 起 评 分 制
2、演练水平给、扣分制
3、难度加分制
规则评价指标及其权重
20% 难度
50%
演练水平 动作质量 30%
难度: 动作质量:
规格(静态) 方法(动态) 其其他错误
20% 50% 30%
动作难度 连接难度
演练水平:
劲力、协调 节奏、音乐 风格、编排
1、动作质量
(1)规格(姿态、方法) (2)其他错误
平 衡 动 作
腿 法 动 作
跳 跃 动 作
跌 扑 动 作
步 型 动 作
械 法 动 作
手 型 动 作
失 去 平 衡
器 械 影 响
平 衡 时 间


动作质量的评分
1——平衡 4——跌扑 7——其他错误
2——腿法 3——跳跃 5——步型 6——器械 8——必选 (99) 9——对练
击响腿脚尖未过肩
击拍落空
腾空飞脚、腾空斜飞脚、腾空 双飞脚、旋风脚、腾空摆莲
长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 动作质量的评分
扣分编码:31 内容:腾空箭弹腿、腾空蹬腿 扣分点:起跳腿未由屈到伸、弹(蹬)出腿 低于水平
编码 32
腾空腿弯曲
编码 33
悬垂腿弯曲
腾空正踢腿
侧空翻、侧空翻转体360度
腾空双侧踹
器械、方法
编码62、67
刀背远离身体
编码 62
缠头、裹脑
梢端低于头
.
编码 67
把端未柱地
顶棍 Dinggun DG
其它错误பைடு நூலகம்容及扣分标准

2012武术套路规则和裁判法~表格

2012武术套路规则和裁判法~表格

表 1 长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动作规格错误容及扣分标准注:1.动作规格出现错误容,扣 0.10 分;一个动作出现多种规格错误,均一次性扣 0.10 分。

2.一个组合动作出现两个以上同一器械方法错误,均一次性扣 0.10 分。

3.平衡动作静止时间不得少于 2 秒。

4.“腿明显弯曲”是指大小腿夹角小于 135 度(含 135 度)。

5.“马步上体明显前倾”是指马步静止时躯干前倾超过 45 度(含 45 度)。

6.“马步两脚间距过小”是指马步两脚(侧)横向距离小于本人肩宽。

表 2 太极拳、太极剑动作规格错误容及扣分标准注:1.动作规格出现错误容,扣 0.10 分;一个动作出现多种规格错误,均一次性扣 0.10 分。

2.一个组合动作出现两个以上同一器械方法错误,均一次性扣 0.10 分。

3.一个组合动作出现两个以上同一步法错误,均一次性扣 0.10 分。

- 7 -表 3 南拳、南刀、南棍动作规格错误容及扣分标准注:1.动作规格出现错误容,扣 0.10 分;一个动作出现多种规格错误,均一次性扣 0.10 分。

2.一个组合动作出现两个以上同一器械方法错误,均一次性扣 0.10 分。

3.平衡动作静止时间不得少于 2 秒。

4.“马步上体明显前倾”是指马步静止时躯干前倾超过 45 度(含 45 度)。

5.“马步两脚间距过小”是指马步两脚(侧)横向距离小于本人肩宽。

- 8 -表 4 其它错误容及扣分标准注:1.“晃动”是指支撑状态时,上体出现双向或多向位移。

2.“碾动”是指单脚着地时脚掌或脚跟出现拧动。

3.“移动”是指双脚或单脚或一脚一腿支撑时,任何一脚出现的位移。

4.“附加支撑”是指由于失去平衡造成手、肘、膝、头部、非支撑脚触地或借助器械撑地。

5.“倒地”是指双手、上臂、肩、躯干、臀部触地。

6.“器械变形”是指器械弯曲变形的角度超过 45 度。

7.“平衡静止时间”以首次出现静止状态开始计时。

8.在一个动作中连续出现两个以上其它错误,应累计扣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1
长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动作规格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
2.一个组合动作出现两个以上同一器械方法错误,均一次性扣分。

3.平衡动作静止时间不得少于 2 秒。

4.“腿明显弯曲”是指大小腿夹角小于 135 度(含 135 度)。

5.“马步上体明显前倾”是指马步静止时躯干前倾超过 45 度(含 45 度)。

6.“马步两脚间距过小”是指马步两脚(内侧)横向距离小于本人肩宽。

2.一个组合动作出现两个以上同一器械方法错误,均一次性扣分。

3.一个组合动作出现两个以上同一步法错误,均一次性扣分。

- 7 -
2.一个组合动作出现两个以上同一器械方法错误,均一次性扣分。

3.平衡动作静止时间不得少于 2 秒。

4.“马步上体明显前倾”是指马步静止时躯干前倾超过 45 度(含 45 度)。

5.“马步两脚间距过小”是指马步两脚(内侧)横向距离小于本人肩宽。

- 8 -
表 4 其它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
2.“碾动”是指单脚着地时脚掌或脚跟出现拧动。

3.“移动”是指双脚或单脚或一脚一腿支撑时,任何一脚出现的位移。

4.“附加支撑”是指由于失去平衡造成手、肘、膝、头部、非支撑脚触地或借助器械撑地。

5.“倒地”是指双手、上臂、肩、躯干、臀部触地。

6.“器械变形”是指器械弯曲变形的角度超过 45 度。

7.“平衡静止时间”以首次出现静止状态开始计时。

8.在一个动作中连续出现两个以上其它错误,应累计扣分。

9.以上错误均按出现的人次累计扣分。

10.未标明扣分分值的均为扣分。

表 5 编排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
注:未标明扣分分值的,均扣分。

- 9 -
表6 长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动作难度内容及等级与分值确定
太极拳、太极剑动作难度内容及等级与分值确定
表8 南拳、南刀、南棍动作难度内容及等级与分值确定
表9 长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连接难度内容及等级与分值确定
表10 南拳、南刀、南棍连接难度内容及等级与分值确定
表11 长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难度完成不符合规定确认
1.度数的规定:
(1)跳跃动作转体双脚落地或跳跃动作转体落地接弓步、马步、跌竖叉,均以起跳时两脚之间连线和落地时两脚之间连线的夹角来计算转体度数。

连接仆步时,以起跳时起跳腿(原地起跳以转体方向同侧腿为准)脚尖与脚跟连线的延长线和落地时仆出腿轴线的延长线的夹角来计算转体度数。

(2)跳跃动作转体单脚落地,均以该脚起跳时和落地时脚尖与脚跟连线的延长线的夹角来计算转体度数。

(3)扫转性腿法的扫转度数,均以扫转腿的脚的起止转动度数来计算扫转度数。

2.助跑步数的规定:
(1)323A + 353C、353B + 323C的步数以前一个跳跃动作两脚落地后的任何一脚上步开始计
算。

(2)312A + 335A的步数以前一个跳跃动作一脚落地后的任何一脚上步开始计算。

(3)跳跃类动作起跳前,出现垫步、击步、踏步等步法,均计算助跑步数,一脚落地即为一步。

3.难度连接的规定:
(1)323B落地必须衔接跌竖叉或提膝独立。

(2)323C落地必须衔接马步或跌竖叉。

(3)324B落地必须选择连接马步、仆步或提膝独
立。

(4)324C落地必须衔接马步。

(5)353C落地必须衔接跌竖叉。

4.评判的规定:
(1)动动连接中,难度动作未完成,其之前和之后的连接难度均不予确认。

(2)连接动作形式被改变,动作难度和连接难度均不予确认。

(3)单脚落地时,击响(踢起)脚和落地脚应为同一脚。

(4)平衡动作和动静连接的连接动作必须呈静止状态。

(5)借助器械撑地完成平衡动作难度,其动作难度不确
认。

(6)器械套路中的抛接只能选做一种。

表12 太极拳、太极剑难度完成不符合规定确认
1.度数的规定:
(1)凡跳跃动作转体接跌雀地龙叉落地,均以起跳时起跳腿(原地起跳以转体方向同侧腿为准)脚尖与脚跟连线的延长线和落地时左腿(右)腿的轴线的延长线的夹角来计算转体度数
(2)凡跳跃动作转体单脚落地,均以该脚起跳时和落地时脚尖与脚跟连线的延长线的夹角来计算转体度数。

(3)静静连接,均以支撑脚转体前和转体后脚尖与脚跟连线的延长线的夹角来计算转体度数。

2.助跑步数的规定:
(1)312A + 324B+5、312A + 324C+5必须在前一个跳跃动作两脚同时落地后直接起
跳。

(2)静静连接不能上步。

3.难度连接的规定:
(1)312A+324B(或324C)落地必须连接雀地龙(左腿在
前)。

(2)连接雀地龙只能选做一种。

4.评判的规定:
(1)动动连接中,难度动作未完成,其之前和之后的连接难度均不予确认。

(2)连接动作形式被改变,动作难度和连接难度均不予确认。

(3)单脚落地时,击响(踢起)脚和落地脚应为同一脚。

(4)平衡动作和动静连接的连接动作必须呈静止状态。

表13 南拳、南刀、南棍难度完成不符合规定确认
1.度数的规定:
(1)跳跃动作转体双脚落地或跳跃动作转体落地接做步型,均以起跳时两脚之间连线和落地时两脚之间连线的夹角来计算转体度数。

连接仆步时,以起跳时起跳腿(原地起跳以转体方向同侧腿为准)脚尖与脚跟连线的延长线和落地时仆出腿轴线的延长线的夹角来计算转体度数。

(2)凡跳跃动作转体单脚落地,均以该脚起跳时和落地时脚尖与脚跟连线的延长线的夹角来计算转体度数。

(3)扫转性腿法的扫转度数,均以扫转腿的脚的起止转动度数来计算扫转度数。

2.助跑步数的规定:
(1)323A+346B的步数,以前一个跳跃动作一脚落地后的任何一脚上步开始计算。

(2)跳跃类动作起跳前,出现垫步、击步、踏步等步法,都计算助跑步数,一脚落地即为一步。

3.难度连接的规定
必须选择连接马步、蝶步、仆步、提膝独立、剪势、蝎势。

4.评判的规定:
(1)动动连接中,动作难度未完成,其之前和之后的连接难度均不予确
认。

(2)连接动作形式被改变,动作难度和连接难度均不予确认。

(3)单脚落地时,击响(踢起)脚和落地脚应为同一脚。

(4)平衡动作和动静连接的连接动作必须呈静止状态。

(5)324A、324B、324C可以不击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