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诗,律诗,绝句的特点和基本要求
格律诗 歌行体 绝句

格律诗歌行体绝句
一.格律诗
格律诗是到唐代才成熟起来的一种诗体,所以唐人称它为近体诗或今体诗,直到现在还延用这一称呼。
格律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类。
律诗每首限定为八句,第一、二句称首联,笫三、四句称颔联,第五、六句称颈联,第七、八句称尾联。
每联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超过八句的叫长律,也叫排律。
律诗在格律方面要求很严格,必须做到:双句必须押韵,全诗要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各句的平仄声调有一定的规则;颔联和颈联必须两两对仗。
二.歌行体
歌行体是古代诗体的一种。
明人徐师曾在《文体明辨》中说:“放情长言,杂而无言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曰‘行’;兼之者曰‘歌行’。
”
歌行体的特点是:篇幅较长,保留了古乐府诗的叙事特点,内容充实而生动,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平仄不限,可以换韵。
句式灵活,富于变化,一般以七言为主,也有的杂以三、五、九言。
三.绝句
又称“绝诗”,也叫“截句”、“断句”、“短句”。
每首四句,常见的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
绝句在唐以前就形成,但不讲声律对偶,不拘平韵仄韵,
后人称之为“古体绝句”或“古绝”。
唐代通行的为近体绝句,也叫“五绝”。
其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但对仗比律诗灵活,可全首对仗,也可前联或后联对仗,还可通篇不用对仗。
绝句体制短小,有人说它截取律诗的一半而成。
古诗、绝句、律诗区别

1.起源时间不同:(1)上古诗歌以古体诗中的四言诗为主,古体诗中的五言最早产生于汉代。
而古体七言的产生可能早于古体五言。
但在唐代以前不如古体五言多见。
到了唐代,古体七言大量地出现,唐人又称古体七言为长句。
(2)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
(3)绝句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
绝句一词最早在南朝的齐、梁时代就已出现。
2.诗歌字数上的不同:(1)古诗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2)律诗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种,每首限定八句: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
(3)绝句由四句组成,常见的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3.格律要求不同(1)古体诗的韵脚字,可用平声,也可用上、去、入声。
古体诗的押韵,有的是两句一押韵;有的是一句一押韵;还有的是三、四句一押韵。
古体诗在汉、魏和六朝诗的平仄完全是自由的。
唐以后,由于受近体诗的影响,往往也用律句,这称为入律古风。
古体诗有了一般古体诗和入律古风的区别。
古体诗的对仗,不同于近体诗,不受格律的限制。
(2)律诗格律要求非常严格。
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
每首中间两联必须用对偶,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
其他两联用不用对仗。
(3)绝句的韵脚在二、四两句,通常押平声韵。
如果第一句押韵,也押平声韵。
扩展材料古诗体裁的分类(1)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2)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

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
古体诗:古体诗是指在五言绝句、七言律诗形式上,根据乐府诗和唐宋诗歌的特点而创作出来的诗歌,以宋代张先、苏轼、辛弃疾等人的诗歌最为熟知。
近体诗:近体诗是近代所创造的一种新体诗,它与古体诗有着本质的不同,以诗人舒婷的《春江花月夜》、鲁迅《北固山下》等最为有名。
律诗:律诗是指用一定的格律进行创作的一种诗歌体裁,律诗以五言律诗为主,其中最著名的是李白的《将进酒》。
绝句:绝句是一种比较小而集中的诗歌体裁,其形式为七言或五言等结构,唐代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都是典型的绝句。
律诗和绝句知识点总结

律诗和绝句知识点总结一、律诗的知识点总结1. 律诗的概念律诗是一种音韵格律固定的诗体,它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律诗的格律要求严格,要求每一句诗都要遵循特定的音韵规则和格律要求,一般每句诗的字数、字音和声调都是固定的。
律诗的结构严谨,音律和意境相得益彰,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
2. 律诗的体制律诗一般分为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两种。
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五言律诗每句五个字。
七言律诗比五言律诗更长,但不论七言律诗还是五言律诗,都有固定的音律格律要求。
律诗的格律规定了每句诗的字数、字音和声调,所以在创作时需要严格遵守。
3. 律诗的创作技巧律诗的创作需要考虑音律协调、意境传神和节奏优美的要求。
在创作时需要注意选词用字、排比押韵、情感表达和形象描绘,尤其在表达意境和情感方面要更加精心的打磨,以求音律和意境的统一。
同时,在传扬律诗传统的同时,也要不断开拓创新,注重表达个性和风格。
二、绝句的知识点总结1. 绝句的概念绝句是一种短小精悍的诗歌形式,起源于唐代初期,盛行于唐代中后期。
绝句的格式要求简洁明了,每首诗四句,每句五个字,句式简单,深含义,一般为抒发思想或感情的诗,具有短小精悍、表达真情的特点。
绝句深受古人和现代人的喜爱,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表现形式。
2. 绝句的题材和风格绝句的题材广泛,既有抒发个人感情的,又有表达社会风尚的,还有反映历史事件的。
绝句的风格主要是简洁明了,抒发真情实感,不注重修辞和华丽的语言,而是注重情感真挚、意境质朴、内容扼要。
3. 绝句的表现手法绝句的表现手法主要包括意境表现、形象表达和抒情手法。
绝句的意境要求意境清新、富有激情、色彩鲜明;形象要求生动、形象深刻、富有形象感染力;抒情要求真诚、震撼、有力度。
通过这些表现手法,使得绝句在短小的篇幅内,达到情感传达的效果。
综上所述,律诗和绝句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非常重要的两种形式。
在创作律诗和绝句时,不仅需要熟悉和掌握其音韵格律,还需要注意选材、表现手法和情感抒发。
绝句和律诗的文体知识

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每句五个字的律诗叫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每句七个字的律诗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如陆游的《游山西村》)。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
格律严密。
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
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即10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
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排律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
小律对偶要求较宽。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
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都存在变例,有些律诗不完全按照格式写作,如崔颢的《黄鹤楼》,即前半首为古体格调,后半首才合律。
律诗的这种变化被称为拗体。
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简称五绝(如李白的《静夜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
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
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
它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
“绝句”这一名称大约起于南朝。
梁、陈时,已较普遍地用绝句泛指四句短诗,其押韵平仄都较自由,或称古绝句。
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四句。
所以,唐人有的在诗集中把绝句归于律诗。
后来也有学者认为绝句是截于律诗之半而成。
绝句灵活轻便,适于表现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广为诗人所采用,创作之繁荣超过其他各体诗。
宋代洪迈曾辑录唐人绝句万首,约占现存唐诗总数1/5。
绝句律诗古诗的概念与区别

绝句律诗古诗的概念与区别
绝句、律诗和古诗是三种不同的诗歌体裁,它们的概念和区别如下:
1. 绝句:绝句是近体诗的一种形式,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
律绝要求押韵,并遵守平仄规律,古绝则不要求平仄格律。
绝句一般有四句,超过四句的则称为排律或长律。
2. 律诗: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形式,分为律诗和排律两种。
律诗共八句,分为三韵、四韵、五韵、六韵和八韵,其中五韵和六韵的律诗被称为“长律”。
律诗要求押韵,且每句都有固定的平仄格律规定。
律诗共包含八句,每句共有五个字的律诗称作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共有七个字的律诗称作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律诗共四联,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第四句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
律诗共八句,超过八句的则称为排律或长律。
3. 古诗:古诗是指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创作时期主要在唐朝之前。
古诗一般有四句或八句,每句字数不固定,且不要求押韵和遵守平仄规律。
古诗是指唐以前的诗歌,包括《诗经》、楚辞、乐府诗等。
古诗的体裁有五言、七言、杂言等,一般不讲对仗。
古诗的句式一般以五字句和七字句为主。
综上,绝句和律诗都是近体诗的一种,且都属于古诗的范畴。
在写作技巧上,绝句和律诗要求严格,注重声韵和谐,而古诗则更加注重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绝句、律诗和古诗都是中国传统诗歌的重要形式,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韵律和表现力。
绝句的写作要求

绝句的写作要求一、什么是绝句绝句与律诗,基本上是在唐朝时代逐渐产生并定型的诗体;先有律诗还是先有绝句,目前尚无查考和论据。
绝句,又叫截句、断句。
其格律关系,可视为分别截取律诗的某两联而构成,有截取律诗的前两联,也有截取律诗的后两联,或截取律诗的中间两联,还有截取律诗的首尾两联。
为了押韵的关系,截取律诗首尾两联的居多。
绝句格律的基本要素,有三点:平仄、对仗、押韵;同时还包括“起、承、转、合”的章法和句式结构等格律要素,这是古今诗人遵守的基本规律。
每首绝句,只有四句,也分五言和七言两种。
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二、平仄格式绝句的格律,有四种格式,分为五言、七言的平起式和仄起式,举例如下:1、平起首句不入韵为正格碧波·咏树碧波·小溪即景平平仄仄平平仄,深居沃野枝繁茂,平平平仄仄,岸边风拂柳,仄仄平平仄仄平。
碧叶千张似玉雕。
仄仄仄平平。
雀跃树枝头。
仄仄平平平仄仄,本是同根同血脉,仄仄平平仄,放鸭河中漾,平平仄仄仄平平。
为何飒飒起风涛。
平平仄仄平。
清波荡小舟。
2、平起首句入韵为别格包德珍·夜思包德珍·新春絮语平平仄仄仄平平,天心随意弄迷离,平平仄仄平,吟虹出远天,仄仄平平仄仄平。
常使伊人费苦思。
仄仄仄平平。
兰水一诗泉。
仄仄平平平仄仄,未必风涛初识我,仄仄平平仄,月带群星至,平平仄仄仄平平。
松花江水洗胭脂。
平平仄仄平。
笑声来枕边。
3、仄起首句不入韵为正格碧波·暴风李频·渡双江仄仄平平平仄仄,一阵狂飙如猛兽,仄仄平平仄,岭外音书断,平平仄仄仄平平。
飞沙走石信天游。
平平仄仄平。
经冬复历春。
平平仄仄平平仄,屋摧树倒禾苗折,平平平仄仄,近乡情更怯,仄仄平平仄仄平。
暴戾人间万象蹂。
仄仄仄平平。
不敢问来人。
4、仄起首句入韵为别格包德珍·咏李白碧波·咏日仄仄平平仄仄平,行路方知蜀道难,仄仄仄平平,宇宙现穹隆,平平仄仄仄平平。
诗歌体材及特点

从诗歌体裁上分为:古代诗歌和新诗两类,古代诗歌又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古风),近体诗又分为格律诗(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曲;新诗包括自由诗(五四以来产生的白话诗)、散文诗(以散文形式表现抒情诗内容)、民歌(民间流传,集体创作的诗)。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 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
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方法
近体诗【近体诗】亦称“今体诗”。
诗体名。
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诗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
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
(绝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诗。
排律则是律诗的延长)。
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用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面,主要有三点: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2、除首尾二联外,必须要对仗;3、一韵到底的平声韵。
律诗分为五言和七言,讲平仄,八句
绝句分为五言和七言绝句,四句
一、以格律分类:
古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
近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受到格律的限制。
二、以字数分类:
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二种形式。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称五古)、七言(称七古)、字数不整齐的称杂言古诗(杂言古诗因有七字句,所以也称七古),也有少数三言、六言。
三、以句数分类:
古体诗从二句到百句都有。
近体诗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四、以用韵分类:
(一)古体诗:
1. 全首诗可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又可随意转为其它韵。
2. 一首诗中每句都可以用韵,用于韵的字可以重复。
3. 诗中用韵不限定在偶数句子上,奇数句也可以用韵。
4. 诗中可以用邻韵和上去声通押。
5. 允许散文化的句子。
(二)近体诗:
1. 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
2. 用于韵脚的字不能重复。
3. 不用韵句子的末一字,平仄声不能与用韵句子的末一字相同。
4. 除起句外不能用邻韵。
邻韵:某些韵母的发音与另一个或另一些韵母相近。
它们是「邻韵」。
在填词押韵时,我们常常会借用一些邻韵的字。
只要两个韵发音相近,就也算作押韵了。
例如《蛛丝马迹》第二段:地上有面包糠伴两滴冷汗原来雪柜清仓查明谁来造案
这句歌词中,「糠」和「仓」都是ㄤ韵,而「汗」和「案」则是ㄢ韵。
但由於两韵发音相近,所以这仍是押韵
5. 都用平声韵。
绝句是四句,律诗是八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