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绝句、律诗区别

合集下载

体诗,律诗,绝句的特点和基本要求

体诗,律诗,绝句的特点和基本要求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方法近体诗【近体诗】亦称“今体诗”。

诗体名。

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诗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

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

(绝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诗。

排律则是律诗的延长)。

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用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面,主要有三点: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2、除首尾二联外,必须要对仗;3、一韵到底的平声韵。

律诗分为五言和七言,讲平仄,八句绝句分为五言和七言绝句,四句一、以格律分类:古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

近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受到格律的限制。

二、以字数分类: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二种形式。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称五古)、七言(称七古)、字数不整齐的称杂言古诗(杂言古诗因有七字句,所以也称七古),也有少数三言、六言。

三、以句数分类:古体诗从二句到百句都有。

近体诗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四、以用韵分类:(一)古体诗:1. 全首诗可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又可随意转为其它韵。

2. 一首诗中每句都可以用韵,用于韵的字可以重复。

3. 诗中用韵不限定在偶数句子上,奇数句也可以用韵。

4. 诗中可以用邻韵和上去声通押。

5. 允许散文化的句子。

(二)近体诗:1. 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

2. 用于韵脚的字不能重复。

3. 不用韵句子的末一字,平仄声不能与用韵句子的末一字相同。

4. 除起句外不能用邻韵。

邻韵:某些韵母的发音与另一个或另一些韵母相近。

它们是「邻韵」。

在填词押韵时,我们常常会借用一些邻韵的字。

只要两个韵发音相近,就也算作押韵了。

例如《蛛丝马迹》第二段:地上有面包糠伴两滴冷汗原来雪柜清仓查明谁来造案这句歌词中,「糠」和「仓」都是ㄤ韵,而「汗」和「案」则是ㄢ韵。

绝句和律诗的区别有哪些

绝句和律诗的区别有哪些

绝句和律诗的区别有哪些
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每句五个字的律诗叫五言律诗,简称五律。

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简称五绝。

绝句与律诗的不同
1.起源不同:律诗,定型于初盛唐间,成熟于中晚唐时期,绝句起源于汉魏六朝的乐府短章。

2.字句数不同:绝句由四句组成,每句有几字就是几言绝句,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

3.常见的绝句是有五言绝句、六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通常每首八句,每句五言或七言,分别称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4.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短句、绝诗,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绝句不一定要对仗对偶。

五言绝句
一、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二、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三、平起首句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四、仄起首句入韵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律诗形式特征
广义律诗的包容度很大,它允许拗格存在,允许三仄尾。

如崔颢的《黄鹤楼》就是典型代表。

狭义律诗格律非常严谨,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
严格规定。

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

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

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
古体诗:古体诗是指在五言绝句、七言律诗形式上,根据乐府诗和唐宋诗歌的特点而创作出来的诗歌,以宋代张先、苏轼、辛弃疾等人的诗歌最为熟知。

近体诗:近体诗是近代所创造的一种新体诗,它与古体诗有着本质的不同,以诗人舒婷的《春江花月夜》、鲁迅《北固山下》等最为有名。

律诗:律诗是指用一定的格律进行创作的一种诗歌体裁,律诗以五言律诗为主,其中最著名的是李白的《将进酒》。

绝句:绝句是一种比较小而集中的诗歌体裁,其形式为七言或五言等结构,唐代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都是典型的绝句。

诗词五首体裁比较

诗词五首体裁比较

诗词五首体裁比较
以下是五种常见的诗词体裁以及它们之间的一些比较:
1. 五言绝句:每句诗由五个字组成,全诗通常为四句,短小精悍,简洁明快,富有意境。

2. 七言绝句:每句诗由七个字组成,同样是四句组成,比五言绝句更加流畅华丽,适合表达较为复杂的情感。

3. 五言律诗:每句诗五个字,全诗八句,注重对仗和押韵,形式规整,内容丰富,适合叙事和抒情。

4. 七言律诗:与五言律诗相似,但每句诗七个字,篇幅较长,表达更为细腻,常用于描写景物、抒发情怀等。

5. 词:句子有长有短,又称长短句,依据词牌的不同,句子的数量及各句的字数也会不同,通常有严格的格律要求,能够灵活地表达各种情感和主题。

总体来说,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较为简洁明快,适合表达简洁的意境;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则更加注重形式和结构,适合表达复杂的情感和叙事;而词则具有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变化,可以表达更为丰富的情感和主题。

这些体裁在形式、结构、押韵、对仗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创作和欣赏时需要根据具体作品来体会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魅力。

绝句律诗古诗的概念与区别

绝句律诗古诗的概念与区别

绝句律诗古诗的概念与区别
绝句、律诗和古诗是三种不同的诗歌体裁,它们的概念和区别如下:
1. 绝句:绝句是近体诗的一种形式,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

律绝要求押韵,并遵守平仄规律,古绝则不要求平仄格律。

绝句一般有四句,超过四句的则称为排律或长律。

2. 律诗: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形式,分为律诗和排律两种。

律诗共八句,分为三韵、四韵、五韵、六韵和八韵,其中五韵和六韵的律诗被称为“长律”。

律诗要求押韵,且每句都有固定的平仄格律规定。

律诗共包含八句,每句共有五个字的律诗称作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共有七个字的律诗称作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律诗共四联,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第四句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

律诗共八句,超过八句的则称为排律或长律。

3. 古诗:古诗是指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创作时期主要在唐朝之前。

古诗一般有四句或八句,每句字数不固定,且不要求押韵和遵守平仄规律。

古诗是指唐以前的诗歌,包括《诗经》、楚辞、乐府诗等。

古诗的体裁有五言、七言、杂言等,一般不讲对仗。

古诗的句式一般以五字句和七字句为主。

综上,绝句和律诗都是近体诗的一种,且都属于古诗的范畴。

在写作技巧上,绝句和律诗要求严格,注重声韵和谐,而古诗则更加注重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绝句、律诗和古诗都是中国传统诗歌的重要形式,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韵律和表现力。

古诗的分类

古诗的分类

古诗的分类按形式:古体诗-乐府-律诗-绝句《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

这是一种分法。

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古体和近体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

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古体诗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

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

乐府诗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

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乐府。

例如《敕勒歌》《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乐府诗。

乐府产生於汉代,本来是配音乐的,所以称为“乐府”或“乐府诗”。

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

到了唐代以后,文人摹拟这种诗体而写成的古体诗,也叫“乐府”,但是已经不再配音乐了。

由於隋唐时代逐渐形成了新音乐,后来又产生了配新音乐的歌词,叫做“词”。

词大概产生於盛唐。

在乐府衰微之后,词产生之前的一个过渡时期,配新乐曲的歌辞即采用近体诗。

像王维的《渭城曲》、李白的《清平调》,都是近体诗的形式。

近体诗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

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

按内容:怀古诗、咏物诗、山水田园诗、战争边塞诗、羁旅诗(或叫行旅诗)、送别诗、悼亡诗、闺怨诗等。

不同类型的诗歌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1、怀古诗: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2、咏物诗:托物言志,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

3、山水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

写景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

4、战争诗:保家卫国的豪情,舍身杀敌的壮烈,战士凯旋的豪迈,对战争的厌恶,战争带给亲人、家乡、人民的苦难,封建统治者发动战争的罪恶。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古体诗?律诗?绝句?词?曲?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古体诗?律诗?绝句?词?曲?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古体诗?律诗?绝句?词?曲?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唐朝以后的人仿照古诗的形式所写的诗歌也叫古体诗,一般称为“古风”。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举个例子: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典型的古体诗。

②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

格律严密。

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人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

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即10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

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排律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

小律对偶要求较宽。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

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都存在变例,有些律诗不完全按照格式写作,如崔颢的《黄鹤楼》,即前半首为古体格调,后半首才合律。

律诗的这种变化被称为拗体。

举个例子: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经典的五言律诗。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

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

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

它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

“绝句”这一名称大约起于南朝。

梁、陈时,已较普遍地用绝句泛指四句短诗,其押韵平仄都较自由,或称古绝句。

古诗中的律诗跟绝句有什么区别?

古诗中的律诗跟绝句有什么区别?

古诗中的律诗跟绝句有什么区别?谢邀!我是白铅华,出版社的编辑,喜欢阅读、写小说,欢迎来liao!诗词我们经常去朗读背诵,朗朗上口。

我们的印象中,诗的每句都是五或七个字,每首四句或八句,也有多的。

其实,这只是简单的认识,我来详细分析一下。

绝句、律诗的分类。

根据每首诗的句数不同,可以分为: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多句为排律。

每句的字数不同,常见的可以分为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其实还是有六绝、六律的,只是很少见罢了,五字、七字是特别常见。

也有一些四言、五言、七言、九言杂混的诗,这一般称为“古风”“古体”。

绝句、律诗的组成。

绝句和律诗都是由律句组成。

律句有四种固定的平仄搭配格式: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式)、平起仄收式(平平仄仄仄)、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

七言是在五言句首前增加两个平仄相同,且和五言句首字平仄相反的音调。

六言少见,但和五言律句平仄类似。

一般情况下,奇数句要用仄收式律句;偶数句要用平收式律句,且要押韵。

但往往一首诗的第一句常常为了押韵,而用平收式律句。

绝句、律诗的细分。

绝句可以简单地看成是律诗的一半。

律诗八句可以分为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每一联之内,平仄必须相对;每一联之间,平仄必须相连。

只有律诗才有四联之称,绝句、排律则没有这样的称呼。

律诗要求,颔联、颈联必须对仗,颔联基本对仗即可,颈联必须对仗。

若是没有达到要求,严格来说不能称之为律诗。

排律,就是在律诗的基础上,无线增加第二联、第三联,也是要求对仗的。

否则,不能称之为“排律”。

绝句、律诗的例外。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平仄还是不完全按照四种律句的格式来。

我们只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以二四六字的平仄一定要遵守规律,一三五字可以适当放宽,但要排除一些忌讳,如“犯三平”等,就是平收式句子,末尾三个平音调。

如此,还衍生出了一些“拗救”,就是一三五字的平仄之间的替换,来保持某一律句的平仄字数不变。

其实还有好多律句的要求,大家可以参考著名文字学家王力的《诗词格律》,讲解得十分详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起源时间不同:
(1)上古诗歌以古体诗中的四言诗为主,古体诗中的五言最早产生于汉代。

而古体七言的产生可能早于古体五言。

但在唐代以前不如古体五言多见。

到了唐代,古体七言大量地出现,唐人又称古体七言为长句。

(2)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

(3)绝句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

绝句一词最早在南朝的齐、梁时代就已出现。

2.诗歌字数上的不同:
(1)古诗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2)律诗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种,每首限定八句: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

(3)绝句由四句组成,常见的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3.格律要求不同
(1)古体诗的韵脚字,可用平声,也可用上、去、入声。

古体诗的押韵,有的是两句一押韵;有的是一句一押韵;还有的是三、四句一押韵。

古体诗在汉、魏和六朝诗的平仄完全是自由的。

唐以后,由于受近体诗的影响,往往也用律句,这称为入律古风。

古体诗有了一般古体诗和入律古风的区别。

古体诗的对仗,不同于近体诗,不受格律的限制。

(2)律诗格律要求非常严格。

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

每首中间两联必须用对偶,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

其他两联用不用对仗。

(3)绝句的韵脚在二、四两句,通常押平声韵。

如果第一句押韵,也押平声韵。

扩展材料
古诗体裁的分类
(1)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2)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3)山水田园诗: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边塞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

(5)行旅诗和闺怨诗: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

(6)送别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