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初中化学科综合实践课教案

初中化学科综合实践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科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和意义。
2.掌握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4.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实验内容是分析镁的含量。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实验内容,解释实验的意义和目的,让学生对实验有一
个初步了解。
2.实验操作:
步骤一:准备实验仪器和试剂,包括烧杯、试管、滴管、取样器、硫酸、氢氧化钠等。
步骤二:称取一定量的镁粉,加入稀硫酸中反应生成氢气,观察反应过程。
步骤三: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镁离子,并记录所需的滴定滴数。
3.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滴定的滴数计算镁的含量,并与实验前的预测值进行比较,分析可能存在的误差原因。
4.总结和探讨:
让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结果和体会,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加深对化学知识
的理解和掌握。
四、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五、作业布置:
让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分析、实验心得等。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课堂
教学效果。
同时要重视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关于化学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关于化学一、调研过程1.采访专家我们先后采访了几位从事化学研究和应用的专家和学者,包括化学工程师、环境科学家和医药专家。
通过他们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化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发展现状。
2.实地调查我们走访了一家食品加工厂和一个医药企业,了解了他们在生产中使用的化学原料和技术,以及对化学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
3.调查问卷我们还设计了一份针对公众的调查问卷,以了解他们对化学的认识和态度,以及对化学产品和技术的使用和安全的看法。
二、调研结果1.化学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在食品加工中,化学物质被广泛应用于防腐、增香、着色等方面。
然而,一些添加剂的使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因此对食品中化学成分的监管和安全性评估显得十分重要。
2.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化学技术在环境保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比如污水处理、废气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3.化学在医药领域中的发展化学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不仅包括药物的研发和生产,还涉及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等方面。
在这一领域,化学技术的创新对人类健康和生命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4.公众对化学的认知和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访者对化学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偏差,他们普遍存在对化学产品安全性的担忧。
同时,一些受访者对化学知识的获取和学习需求较大。
三、问题与建议1.化学产品的安全问题在化学产品的广泛应用中,我们不能忽视安全问题的存在。
因此,对化学产品的严格监管和安全性评估十分必要。
同时,应加强对公众的化学知识普及,提高他们对化学产品的正确使用和安全预防意识。
2.化学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化学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未来应进一步加强相关技术的研发,提高处理效率和减少资源消耗,从而更好地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3.加强化学教育针对公众对化学的认知偏差,应加强化学知识的普及,促进大众对化学的正确认识,并提升他们的化学素养和科学素养。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鹿泉市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绚丽多彩”的太平河鹿泉区实验初级中学范娟珍设计背景:冬天,下午放学,就已经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们看到太平河两岸霓虹灯绚丽多彩,将城市点缀得流光溢彩,分外迷人。
市政府在治理环境上取得了很大成效,河水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可有些企业还偷偷排污水,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有待从根本上治理。
因此,我设计了此次综合实践活动,试图通过该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活动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巩固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掌握用酸碱指示剂检测溶液的酸碱性和用PH试纸来测溶液的酸碱度,会用过滤、加明矾、活性炭等几种简易的方法来净水。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共同探究太平河水质污染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知道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懂得学以致用,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生产服务。
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并以此来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环境道德和环境行为习惯。
活动过程:引入:同学们,看一看我们的太平河河水它是多么的清澈美丽,到晚上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倒影在水中,宛如人间仙境。
可见我们市委市政府在治理环境上取得了很大成效,河水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可是有些企业还在偷偷排污水,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有待从根本治理。
它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呢?学生围绕太平河水质进行讨论,产生异议,阐述看法:学生一:“美不胜收”-----垂柳、鱼儿、小瀑布。
学生二:“细细品味”-----有的位置水浮绿藻,有异味。
学生三:她本该很美,可有时晚上有排污现象。
学生四:我们有义务监督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一、提出问题:政府在大力治理污染,可有些企业还偷偷排污水,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有待从根本治理。
二、活动与探究:(一)提出实验方案:老师:学生们提的问题很好,我们必须要治理,可是治理首先要清楚水质情况,并分析污染原因,做出相应的措施。
初中化学国家课程校本化实践探述

初中化学国家课程校本化实践探述发布时间:2023-01-30T08:38:11.394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9月18期作者:葛殿茹[导读] 初中化学国家课程校本化是指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各中学根据自身特点、条件将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化学课程调整为符合本校学生需要的实践过程葛殿茹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第五中学,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0摘要:初中化学国家课程校本化是指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各中学根据自身特点、条件将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化学课程调整为符合本校学生需要的实践过程。
为落实深化教育课程改革、完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整体目标,部分中学已开展了大胆的探索实践并总结了经验和做法。
作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重要组成,初中化学课程是校本特色开发的有益探索。
本文从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必要性,详细分析当前初中化学国家课程校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若干实践建议,力求为初中化学学科教学的良好开展增添助益。
关键词:初中化学;国家课程校本化;实践;新课程标准之前,国家教育部门出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并建立了首批38个试验区。
近十年,国家教育部由下发了有关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意见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参照调整和完善地方和学校课程方案。
各省市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思想和方针相继出台了各自的指导意见和课程设置方案。
新课改后下的化学课程应以国家课程为基础同时兼备校本课程,通过设置实践活动和探究环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成素质教育预期。
一、九年级开设化学课程的必要性在初中九年级开设化学课程的必要性可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角度来理解。
学校角度,在九年级开设化学课程是结合统筹国家课程、整合地方课程、完善校本课程的具体体现,是构成学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
教师角度,在九年级开设化学课程对九年级化学教学具有积极的影响,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九年级的学习强度,轻松跟上教师的节奏,便于教师拓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化学社会实习报告2篇

化学社会实习报告化学社会实习报告精选2篇(一)实习报告:化学在社会中的应用一、实习背景在大三暑假期间,我有幸参加了一家化学公司的实习,实习地点是位于我的家乡的一家化工厂。
这是一个化学产品生产企业,主要生产各种化学原料和中间体产品。
我的实习任务是参与实验室的工作,熟悉化学实验操作,并协助研发团队进行实验和数据处理。
二、实习内容1. 实验室工作:我参与了一系列实验室工作,包括反应器的准备和搭建、各种化学试剂的制备和配制、实验数据的采集和记录等。
通过实验,我学习了许多实验操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也了解了一些化学反应的原理和机制。
2. 研发实验:我参与了团队的一项研发实验,该实验旨在开发一种新型化学产物。
任务是进行各种试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在实验中,我学习了如何设计实验流程和进行实验方案的修正,也学会了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数据。
3. 数据处理:实验完成后,我还负责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我使用了Excel软件绘制了实验结果的曲线图,并用Excel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
这使我更加熟练地掌握了Excel软件的使用。
三、实习收获1. 知识和技能:通过实习,我对化学实验的操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学习了许多化学实验室中的实用技巧。
我还学会了使用一些化学分析仪器和软件,如红外光谱仪、紫外光谱仪和Excel等。
2. 团队合作:在实习中,我与团队的其他成员进行了密切合作。
我们相互协助,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等方面互相交流和讨论。
通过团队合作,我学到了很多与人相处和协作的技巧。
3. 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中,我遇到了一些实验操作的困难和实验结果的异常,但通过与导师的交流和团队成员的讨论,我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这锻炼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四、实习心得通过这次实习,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化学在社会中的应用。
化学是一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学科,包括农业、医药、能源、环境保护等。
在实习过程中,我亲眼见证了化学在生产和研发中的重要作用,也更加确信了自己选择学习化学的正确性。
化学综合实践课教案案范文三篇

化学综合实践课教案案范文三篇化学综合实践课教案案范文三篇【篇一】化学综合实践课教案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内容与分析(一)内容;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
(二)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识别、药品取用规则、物质的加热和仪器洗涤的方法。
指的是认识仪器名称、用途和注意事项;了解药品的取用规则;学会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和仪器的洗涤方法,其核心是药品的取用和物质的加热,理解它关键就是要了解实验室规则、识别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了解药品取用规则。
本课题教学的重点是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和仪器洗涤等基本操作训练,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做好规范操作的示范、分析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后果。
二、目标及分析(一)目标:1、能识别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2、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3、学会遵守实验室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4、学会药品的取用、加热、仪器洗涤等基本实验操作。
(二)分析:1、“识别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是指看到仪器图形能写出仪器名称,同时能说出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
2、“知道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就是能记住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3、“学会药品的取用、加热、仪器洗涤等基本实验操作”就是指习惯的形成及独立操作能力的形成,即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独立进行物质的取用、药品的加热及仪器的洗涤等操作。
三、问题诊断分析学习本课题时,同学可能会出现两种态度:一是对实验基本操作无所谓——动手做,不如用脑记;二是有恐惧心理——不敢动手,怕危险。
以上两种态度均不利于学习,教学时要注意纠正。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在讲到药品的取用时,为了给学生做好示范,借助信息技术播放“粉末固体取用”、“块状固体取用”和“液体取用”三个视频。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基本流程化学实验室简介→仪器识别→药品取用规则→托盘天平的使用→连接仪器装置→固体药品取用→液体药品取用→酒精灯的使用方法→给物质加热→仪器洗涤。
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教案

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教案课题:化学的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2. 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 培养实验中注意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
1. 化学实验室的安全注意事项。
2. 常见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 化学实验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方法。
4. 合作完成一项化学实验。
教学步骤:
一、引入
1. 讲解化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2. 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实验前准备
1. 讲解化学实验室的安全注意事项。
2. 分配实验组,每组分配实验材料和器材。
三、实验环节
1. 各小组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2. 师生共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3. 师生共同讨论实验结果。
四、实验总结
1. 学生分组汇总实验数据,解释实验结果。
2. 讨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五、课堂小结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和意义。
六、课后作业
1. 完成实验报告。
2. 准备下节课的实践活动。
教学手段:
1. 课堂讲解。
2. 实验操作。
3. 小组讨论。
4. 实验报告。
教学评价:
1. 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备注:本教案适用于初中化学课程,根据实际情况可进行适当调整。
初中化学实践教案

初中化学实践教案
实践主题:制备氢气
实践目的: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学生将能够掌握制备氢气的方法,了解氢气的性质,并掌握实验操作的技巧。
实践材料:
1. 锌粉
2. 稀盐酸
3. 气球
4. 塑料瓶
5. 火柴
实践步骤:
1. 将一小部分锌粉放入塑料瓶中。
2.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至瓶子中,然后立刻将气球盖在瓶口。
3. 观察气球内的变化,气球膨胀。
4. 用火柴点燃气球内的氢气,观察燃烧情况。
实践注意事项:
1. 操作时佩戴安全眼镜和实验服。
2. 稀盐酸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注意使用时不要接触皮肤。
3. 火苗高度不宜过大,注意安全距离。
实践总结:通过这次实践,学生将可以观察到氢气的性质,了解氢气是一种易燃气体,并且掌握了一种制备氢气的方法。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也培养了实验操作的技巧和安全意识。
愿学生在化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为科学知识的掌握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