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糖尿病的用药方法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PPT课件

刺激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延缓胃排空、降低食欲等,如利拉鲁肽、艾塞 那肽等。
其他辅助性治疗药物
降压药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需使用降 压药控制血压,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 拮抗剂(ARB)等。
抗血小板药
预防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如阿司匹 林等。
其对药物治疗的重视程度。
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02
详细介绍各种降糖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注意事项等,确
保患者能够正确使用药物。
增强患者的信心和自律性
03
鼓励患者坚持用药,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
饮食调整和运动锻炼在药物治疗中的作用
1 2
饮食调整
指导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控 制总热量和糖分的摄入,保持营养均衡。
联合用药时应遵循机制互补、 作用协同、减少不良反应的原 则。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血糖监测 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 保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03
常用降糖药物介绍
口服降糖药物
磺脲类药物
刺激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如格列 本脲、格列齐特等。
双胍类药物
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减少肝糖原的输出,如二甲双胍等 。
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 血糖≥11.1mmol/L,或随机血糖 ≥11.1mmol/L,且有糖尿病症状。同 时,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高血糖 。
02
药物治疗原则与策略
个体化治疗方案设计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并 发症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综合考虑患者生活方式、饮食习 惯、运动情况等因素,制定合适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PPT课件精选全文

改善机体的胰岛素利用 抗氧化 抗炎 黄豆,红蓝色水果和蔬菜,柑橘类,茶, 肉桂
R.Muscetta
肉桂
R.Muscetta
荷兰2型糖尿病与肉桂水提取物临床实验 美国俄亥俄州早期糖尿病补充肉桂水提取物实验 法国肥胖及糖耐量异常者补充肉桂水提取物的抗氧化实验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胰岛素抵抗及多囊性卵巢综合症补充肉桂水提取物的研究 美国农业部对肉桂水提取物与阿尔采木病的研究
口服降糖药的使用原则-2
R.Muscetta
糖尿病治疗新药
新药: 肠促胰岛素分泌剂及其相关药物 GLP-1及其类似物(需要注射) 降解GLP-1的二肽酶抑制剂 未来有前途、在开发或临床观察的药物 肾脏葡萄糖重吸收抑制剂 肝脏GK激酶激活剂 其他
糖尿病口服用药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是控制糖尿病的关键,当 饮食管理 和 运动疗法 都不能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时,药物治疗 是控制血糖有力的保证。
“家人关爱”
健康教育
血糖监测
饮食管理
体育锻炼
药物治疗
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
教育 要先行 饮食 是基础 运动 是手段 监测 是必需 药物 是关键
R.Muscetta
应用唐安一号及金唐安者尽量不用长效磺脲类药物:格列美脲、格列本脲、瑞易宁、格列奇特缓释片。 服用促泌剂糖尿病者配合增敏剂,容易出现低血糖现象,治疗中要及时掌控。所以用时要监测血糖并及时减量促泌剂。配合服用特膳平稳血糖警惕苏木杰现象的发生。 最好配合使用符合模拟生理性胰岛素的分泌的药物:餐时促泌剂-格列奈类 格列齐特可降低细胞黏附能力,又可抗氧化。作为控制空腹血糖的首选药物,安全效佳。降糖药一片以上疗效仍不明显者,动员胰岛素治疗。 增敏剂按疗程服用效果理想。
糖尿病用药原则

糖尿病用药原则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负担。
糖尿病的治疗涉及到许多方面,其中药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探讨糖尿病用药的原则以及当前常用的药物。
1. 确定治疗目标在开始糖尿病药物治疗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治疗的目标。
常见的治疗目标包括控制血糖水平、降低血压、改善血脂水平,以及减轻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风险等。
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2. 根据疾病类型选择药物糖尿病可以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两种类型。
1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患者必须注射外源性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的平稳。
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导致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治疗时可以通过口服药物来增加胰岛素的分泌或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3. 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单一的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常常需要联合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治疗。
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磺酰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
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治疗目标,可以进行个体化的药物组合。
4. 考虑患者的合理用药每个患者的病情和药物反应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用药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常见的考虑因素包括肝肾功能、年龄、其他合并症、药物相互作用等。
对于老年病人和孕妇,药物的选择和用药剂量需要额外谨慎。
5. 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糖尿病药物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患者在用药期间需要密切关注自身的身体状况。
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恶心、腹泻、呕吐等。
同时,一些药物也可能会对肝肾功能产生影响,需要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6. 结合生活方式改善药物治疗虽然重要,但还应结合生活方式改善来控制糖尿病。
这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
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药物治疗相互配合,可以更好地管理糖尿病。
总结起来,糖尿病药物治疗的原则包括确定治疗目标、根据疾病类型选择药物、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考虑患者的合理用药、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结合生活方式改善。
抗高血糖药西药抗高血糖药物的适应症和正确用药方法

抗高血糖药西药抗高血糖药物的适应症和正确用药方法高血糖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不加控制将会引发多种并发症。
针对高血糖的治疗手段中,西药抗高血糖药物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西药抗高血糖药物的适应症和正确的用药方法。
一、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增敏剂是一类通过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降低血糖水平的药物。
这类药物主要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
常见的胰岛素增敏剂有二甲双胍和胰岛素敏感调节剂。
二甲双胍适应症广泛,作为一线药物用于轻、中度肥胖伴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
正确用药方法包括口服服用,每天一次或者两次,剂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胰岛素敏感调节剂一般用于糖尿病2型患者,特别是存在内源性胰岛素分泌不足的人群。
用药方式一般为口服,用药时间和用药量要根据医生的指导来进行。
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小肠中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减缓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这类药物适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特别是糖尿病合并肥胖的患者。
常见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有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
阿卡波糖的用药方法是口服,须在进餐时服用。
开始用药的剂量较低,逐渐增加,直到达到理想的控制血糖效果。
伏格列波糖的用药方法是口服,每天一次。
用药时间一般与早餐一起。
初期剂量为50毫克,根据病情可适当调整剂量。
三、胰岛素泵和基础胰岛素用药胰岛素泵适用于需要持续胰岛素注射的糖尿病患者。
该技术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能有效降低血糖浓度。
基础胰岛素用药是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用胰岛素进行治疗时的常用方法。
根据病情,医生会指导患者如何正确注射胰岛素。
四、其他治疗方法除了药物治疗,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控制高血糖。
例如,合理的饮食安排、适量的运动以及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等。
这些方法在辅助药物治疗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总结:抗高血糖药物是治疗高血糖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遵循正确的用药方法和医生的建议。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和治疗方案,以达到控制血糖的目标。
糖尿病用药指南

糖尿病用药指南一、糖尿病药物的分类1、双胍类代表药物:二甲双胍作用机制: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
适用人群:适用于 2 型糖尿病,尤其是肥胖和伴高胰岛素血症者。
注意事项: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多在用药初期出现,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以减少不良反应。
2、磺脲类代表药物: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美脲等作用机制: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
适用人群:胰岛功能尚存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注意事项:可能导致低血糖,尤其是在老年患者、肝肾功能不全者中;长期使用可能会使体重增加。
3、格列奈类代表药物:瑞格列奈、那格列奈作用机制:刺激胰岛素的早时相分泌。
适用人群: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注意事项:也可能引起低血糖,但发生率相对较低。
4、α糖苷酶抑制剂代表药物: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作用机制: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
适用人群: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
注意事项:可能引起胃肠道胀气、肠鸣音亢进等不良反应。
5、噻唑烷二酮类代表药物:罗格列酮、吡格列酮作用机制: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适用人群:存在胰岛素抵抗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注意事项:可能导致体重增加、水肿,有心衰风险的患者慎用。
6、 DPP-4 抑制剂代表药物: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等作用机制:通过抑制 DPP-4 酶,提高内源性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IP)的水平,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适用人群:2 型糖尿病患者。
注意事项:一般耐受性良好,较少引起低血糖。
7、 GLP-1 受体激动剂代表药物:利拉鲁肽、艾塞那肽等作用机制:通过激动 GLP-1 受体,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并能延缓胃排空,通过中枢性的食欲抑制来减少进食量。
适用人群:适用于成人 2 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合并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高危风险者。
早期糖尿病怎样进行治疗

早期糖尿病怎样进行治疗目前,糖尿病仍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
此病一经确诊,患者就要在早期进行积极的治疗。
早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若只是轻度升高,可根据自己的病情选用一种降糖药进行治疗,其用药方案为:①体重超标的早期糖尿病患者应首选二甲双胍进行治疗。
②正常体重的此类患者应首选磺脲类药物进行治疗。
③餐后血糖较高的此类患者应首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进行治疗。
④血糖波动较大的此类患者应先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饮食量过多、运动过少、情绪紧张、悲观等。
如果在纠正了不良的生活习惯后血糖波动仍然较大,可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
⑤血糖控制不佳的此类患者可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
临床实践证实,控制血糖不是治疗糖尿病的唯一目标,更重要的是要保护和改善胰岛β细胞的功能,防止或减少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
因此,糖尿病患者也可在病情的早期就进行联合用药治疗。
尤其在血糖较高,单用一种药物很难控制住血糖时,此病患者应立即采取联合用药的方法进行治疗。
在糖尿病的早期联合用药的好处有:①联合用药可使每种药物的使用剂量大大减少,从而减轻药物的副作用。
②将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联合起来使用,可以取长补短,增强疗效。
③有助于减轻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保护和改善胰岛β细胞的功能。
④有助于延缓胰岛β细胞功能的衰退,防止出现“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的情况。
⑤有助于长期、良好地控制血糖。
⑥可纠正糖代谢紊乱,延缓或减少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下面笔者就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将治疗糖尿病常用的两种联合用药方法介绍如下:1.磺脲类药物与双胍类药物联合应用糖尿病的发病是由于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有缺陷和存在胰岛素抵抗造成的。
磺脲类药物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双胍类药物可以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状况。
因此,将这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是一种针对糖尿病病因进行治疗的方案。
糖尿病患者联合使用这两类药物后,其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均会有明显的下降,同时可以避免单独使用磺脲类药物所引起的体重增加等副作用,而且对患者可能存在的脂代谢紊乱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糖尿病中成药治疗:遵循医嘱,精准用药

糖尿病中成药治疗:遵循医嘱,精准用药我,作为一名糖尿病患者,深知病情的严重性。
在治疗过程中,我始终遵循医嘱,精准用药,尤其是中成药治疗。
中成药作为一种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的治疗手段,已经成为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讲述我如何在中成药治疗中做到精准用药,以期望为广大糖尿病患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我要明确糖尿病的病因病机。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与肺燥、胃热、肾虚等有关。
因此,在选择中成药时,要根据自身的病情和体质进行辨证施治。
我,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病因病机和体质,选择了适合的中成药进行治疗。
其中,胰岛素分泌不足型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具有降糖作用的中成药,如消渴平片、参芪降糖片等;胰岛素作用障碍型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中成药,如丹参片、葛根素片等;而对于并发症较为严重的糖尿病患者,则需要根据具体的并发症选择相应的中成药进行治疗,如脉络宁颗粒、血栓通注射液等。
我要强调的是,中成药治疗糖尿病,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坚持。
我每天都会按时按量服用中成药,并且定期到医院进行血糖监测,以评估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我会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用药方案,以实现血糖的稳定控制。
我想说的是,糖尿病中成药治疗,需要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明确病因病机,根据医生的指导,选择适合的中成药进行治疗。
同时,患者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坚持长期治疗,相信通过科学的方法,糖尿病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
我在糖尿病中成药治疗过程中,始终遵循医嘱,精准用药,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我相信,只要广大糖尿病患者也能够像我一样,认真对待自己的病情,坚持科学治疗,就一定能够战胜糖尿病,过上健康的生活。
作为一名糖尿病患者,我深知病情的严重性,也明白治疗过程中遵循医嘱、精准用药的重要性。
尤其是中成药治疗,作为一种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的治疗手段,已经成为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糖尿病用药PPT课件

③避免选用作用强且持续时间长的SU类降糖药如格列本脲等,以避免降血 糖;
④可选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或半衰期短的胰岛素促分泌剂,根据血糖
变化逐渐加量。
29
2024/3/3 .-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药物治疗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常采 用短效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这样既能有效地抑制酮体生成,又能避免血糖、 血钾和血浆渗透压降低过快带来的各种危险。
低血糖,甚至昏迷
江苏扬子江 5mg*24片
与香豆素类、磺胺类、氯霉素、 环磷酰胺、水杨酸类等合用可增 加降血糖作用
北京万辉双鹤30mg*60 与水杨酸类、磺胺类、四环素类、
片
氯丙嗪等加强降糖作用
扬子江 2mg*10片
与水杨酸类,磺胺类,抗结核病药, 四环素类,氯霉素,氯丙嗪,香豆 16 素类等合用可加强降糖作用
开始时,以0.1U/(Kg·h)(成人5-7U/h)胰岛素加入生理盐水中持续静脉滴注, 通常血糖可依2.8-4.2mmol/(L·h)下降,如在第1小时内下降未达2.8mmol/L,且脱 水状态已基本纠正,胰岛素剂量可加倍,每1-2小时测定血糖,根据血糖下降情 况进行调整,使血糖下降速率稳定在上述范围内。
HbA1c(%)
4
<6.5
6.5-7.5
>7.5
分类: 1型糖尿病,即胰岛素依赖型,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所致; 2型糖尿病,即非胰岛素依赖型,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或不敏感;
2024/3/3 .-
起病年龄 起病方式 起病时体重 “三多一少”症状 急性并发症
慢性并发症 肾病
心血管病 脑血管病 胰岛素及C肽释放试验 胰岛素治疗及反应
15
磺酰脲类药物——胰岛素促分泌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糖尿病的用药方法
一、口服降糖药物
双胍类药物: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减少肝葡萄糖的输出和改善外
周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
磺脲类药物:属于促胰岛素分泌剂,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刺激胰
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的胰岛素水平而降低血糖。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s):主要通过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的
敏感性而降低血糖。
格列奈类药物:为非磺脲类的胰岛素促泌剂,主要通过刺激胰岛
素的早期分泌而降低餐后血糖;
α-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而降低
餐后血糖。
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通过抑制DPP-4而减少GLP-1在体
内的失活,增加GLP-1在体内的水平。
二、胰岛素
根据来源和化学结构的不同,胰岛素可分为动物胰岛素、人胰岛
素和胰岛素类似物。人胰岛素如诺和灵系列,胰岛素类似物如门冬
胰岛素、门冬胰岛素30、地特胰岛素注射液。按作用时间的特点可
分为: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
(包括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和预混胰岛素(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常见
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如门冬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如地特胰岛素。
临床试验证明,胰岛素类似物在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和减少低血
糖发生的危险性方面优于人胰岛素。
(1)食物原料不要过于精细,精细和深加工的食物,吸收可能会
比较快,而粗粮,相对来说,升糖指数更低。比如吃糙米,糙面比
精米、精面要好。
(2)烹调食物尽量简单,生吃比熟吃好(当然是可以生吃的),烹
调时间尽量短。比如大米长时间煮成粥,其升糖指数高,而米饭的
升糖指数则低于稀饭。
(3)各类食物应尽量选择含水、含汁液少的食物,有助于控制升
糖指数。
(4)食物带皮吃更好。比如常见的水果蔬菜,在清洗干净的前提
下,尽量不要削皮。
一、粮食要严格按照规定量吃,不能多吃,也不能少吃,还要均
匀地吃(即每顿饭都要有粮食、蔬菜、蛋白质)。
二、由于每个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利用有差异,一些数据只
是框架、参考,在实际应用中要固定主食,用副食调节体重,超重
时减少副食量,体重轻时增加副食量,当达到理想体重时,吃副食
的量以体重不增不减为合适。
三、蔬菜中的土豆、白薯、山药、藕、荸荠、芋头、蚕豆等的主
要成分是淀粉,应算作主食,不应算作蔬菜。
四、市场上所谓“无糖食品”实际上是“无蔗糖食品”。其中的
甜味是甜味剂的味,不是糖,但制作食品所用的粮食、馅中的豆沙
及奶中原有的乳糖仍可转变成葡萄糖。
五、甜味剂是非糖食品,一般不会升高血糖,但吃后也需测血糖
来证实。甜味剂不能作为低血糖时的急救食品。
六、当血糖尚未控制好时暂不要吃水果,当血糖控制达标后再试
着吃水果,即在两顿饭之间血糖最低时吃水果,于吃后半小时到1
小时、2小时测测血糖,吃什么水果,吃多少量,以血糖不高为标
准。
七、坚果类食物(花生、瓜子、核桃、杏仁、松子、榛子)的主要
成分是油(约占50%),并含有一定量的糖类,故应少吃或不吃。如
果用其充饥,不但会使血糖升高,还会发胖,增加胰岛素抵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