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8.月光启蒙【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18 月光启蒙_苏教版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18 月光启蒙_苏教版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18 月光启蒙_苏教版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差不多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专门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要紧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要,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不管是“博士”“讲师”,依旧“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差不多概念都具有了。

教学目标: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差不多上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许多名家名篇。

假如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杰出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许多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裂,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干洁净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确实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假如有目的、有打算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能够在读中自然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能够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制造和进展。

1、学会本课生字,明白得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8月光启蒙1_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8月光启蒙1_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8月光启蒙1_苏教版【教材分析】《月光启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依依”,是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浓浓亲情和人际关系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

本课写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亲唱民歌、民谣和讲故事的情形,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

课文以民谣、童谣、谜语的形式,充分展露“母爱、童心、聪慧”这一主题。

这篇课文淳朴优美,感情真挚,是上节课的延伸,更是本单元主题展现。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明白得重点词句所包蕴的深刻含义。

3.明白得文章题目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朗读感悟,探究明白得,品析体会情感态度价值观: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作者从母亲那儿受到的启蒙教育,体会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明白得重点词句所包蕴的深刻含义,明白得启蒙的内涵。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从母亲那儿受到的启蒙教育,体会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1.以读促悟,加强朗读训练,在满怀深情的朗读中受到感染,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

3.借助民歌民谣,插图,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课文内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疏通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教学环节】一、质疑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老师想写个字让大伙儿认一认,看老师写。

(师板书:蒙)2.认识吗?认识的请举手。

3.真聪慧!这但是生字呀!告诉老师什么时候认识的,如何认识的?它有几个读音?会区别吗?(相机导出并板书:启蒙)4.明白老师什么缘故写那个词吗?猜猜看。

(引导说出这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有关系)对,今天老师将与同学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月光启蒙》(完成课题板书)5.介绍明白课文的作者是谁吗?孙友田,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我们曾经学习过他写的一首诗歌,名字叫——《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光启蒙 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光启蒙 教案

18 月光启蒙一、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中的民歌、童谣,感受本文语言的清新优美及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特点。

2.从“美妙”入手,通过对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感受、体验、品悟、表达,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品味“夏夜之美妙”“民歌童谣之美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怀念之情。

3.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感悟作者在月光下从母亲那里得到的启蒙教育,在真情的喷涌中获得文化的洗礼与亲情的陶冶。

4. 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学会“选取生活中的小事、运用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细节描写,读懂母亲的启蒙,感受母爱的朴实与温馨,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难点: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受民间文学的艺术魅力。

三、前置学习活动学生:让学生课前搜集民歌民谣,感受民歌民谣的幽默、风趣。

教师:准备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课件。

四、教学课时 1课时五、教学过程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一) 主题导入,初解题意1.上节课《爱如茉莉》的学习,让我们大家通过细节描写感受到了父母之间平淡无奇如茉莉一般的爱。

那么来回顾一下,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就是细小的情节或环节。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8课《月光启蒙》,让我们跟随作者感受在月光下从母亲那里得到的启蒙教育。

2. 母亲给了“我”怎样的启蒙呢?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生汇报。

出示最后一段话,生读。

交流:母亲给了“我”怎样的启蒙呢?过渡:文章的题目为什么叫“月光启蒙”?那些美好的夏夜,给了“我”怎样的回忆?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二)走进夏夜感受其美妙夏夜“月光”之美妙1.感受“月光美”(抓住“柔和”、“洒满”来体会夏夜的月光美。

)(1)说一说,读后你有什么感受,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五年级语文下册18月光启蒙教案苏教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18月光启蒙教案苏教版

18、月光启蒙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九个生字。

3、了解母亲怎样为作者启蒙,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二、教学设计:第一板块:初读课文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课题是《月光启蒙》。

(课件出示课题)2、注意“蒙”字的写法,“蒙”是草字头,最早的意思是一种寄生的藤本植物,缠绕依附在别的植物上,所以“蒙”字有“覆盖”的意思。

“蒙”字平宝盖下面有几横?对,是两横,表示一层盖在一层上面,所以是两横。

“启”字是什么意思呢?是打开的意思,所以从字面上来看,“启蒙”这个词的意思就是打开,使原先遮盖的东西能够看见。

3、这篇课文的作者名叫孙友田,是一位十分有名的诗人,被人们称为“煤矿诗人”。

他写过许多优秀的诗歌,我们一起来读读其中的几句:(课件出示诗句)万年煤层打个滚,一山乌金往外冒。

黑宝石,往外跑,满山满谷金光照。

一路大声喊:我是煤,我要燃烧!4、孙友田的这些诗句,感情充沛,想象丰富,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振奋人心。

那么,孙友田是怎样成长为一名诗人的呢?他曾写过一篇散文,名叫《月光母亲》,回忆了孩童时代,母亲对他的启蒙教育。

他在文中深情地说道“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由此可见,孙友田能走上文学这条道路,和母亲的启蒙教育是分不开的。

那么,母亲是用什么为他启蒙,又为他启了什么蒙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5、同学们,到了高年级,读课文应该不成问题了,但这篇课文中的有些字不大好读,我请同学来读读看——(课件出示词语,定格延长)篱笆混沌筛大米时辰俺们莲花落“笆”、“辰”两个字都读轻声,莲花落同学们听过吗?它又叫“数来宝”,早在宋代就开始流传了。

语言通俗易懂,在民间广为流传,是民间曲艺的一种。

6、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课件出示要求)自由、轻声读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作者回忆了母亲用什么方式为他启蒙,用笔把相应的内容画出来。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含反思)第五单元18月光启蒙教案1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含反思)第五单元18月光启蒙教案1

18.月光启蒙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2.文中插图精美,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出示孙友田的经典诗句,相机介绍诗人。

2. 孙友田能成为诗人,离不开他的母亲,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

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3. 这是位怎样的母亲,竟能给她的孩子带来如此丰富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友田写的散文《月光启蒙》(板书课题齐读)二、初读指导1. 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生词及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

2. 检查自学情况(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2)指名读,注意轻声(裳)、前鼻音(辰)、后鼻音(蒙、凤、凰、嫦、荆、帐)(3)指名试读课文,了解掌握情况。

启蒙: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智慧得以初步开发。

混沌:形容无知无识的样子。

3. 通读课文,思考分段交流第一段(1~3):写童年夏夜生活的美妙,是母亲的歌谣使“我”懂得了对故乡的爱,对民间艺术的爱。

第二段(4~8):写母亲在夏夜给我讲神话故事、唱童谣、猜谜语,启迪了“我”的想象和智慧。

第三段(9~9):写母亲是启蒙老师,为“我”飞向诗歌王国奠定了基础。

4. 质疑问难三、指导书写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 出示课文插图:看了这温馨的画面,你会想起什么?或想说点什么?2.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母亲无数的心血与汗水,蕴涵着母亲无尽的牵挂与关爱。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8 月光启蒙∣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8 月光启蒙∣苏教版

《月光启蒙》《月光启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依依”,是体现人与人之间的浓浓亲情和人际关系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

本课写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亲唱民歌、民谣和讲故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

这篇课文淳朴优美,感情真挚,是上节课的延伸,更是本单元主题展示。

【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本课17个生字及其新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抓住重要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文章在表达方面的朴实与巧妙。

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重要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文章在表达方面的朴实与巧妙。

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初品课题:1、板书课题,读好课题。

2、初品课题,简介作者。

孙友田,当代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文学创作一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主要著作有诗集《煤海短歌》、儿童长诗《带血的泥哨》、《矿山鸟声》等10部,儿童知识读物《在黑宝石的家里》等。

作品多次获奖,诗歌《我要演一个童工》被选入《少年朗诵诗选》,诗选《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被编入全国小学语文教科书。

二、初读课文,质疑探究:1、布置学生自读。

2、扫清字音障碍。

根据学情,相机解决初读障碍。

3、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把课文分段,概括大意。

第一段(1~5):写童年夏夜生活的美妙,是母亲的歌谣使“我”懂得了对故乡的爱,对民间艺术的爱。

第二段(6~13):写母亲在夏夜给我讲神话故事、唱童谣、猜谜语,启迪了“我”的想象和智慧。

第三段(14):写母亲是启蒙老师,为“我”飞向诗歌王国奠定了基础。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18课月光启蒙 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18课月光启蒙 苏教版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认识2个多音字。

能联系上下文,体会“长”、“芳香”等词语的意思。

3、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点:通过读文品句,体会母亲对我无私的爱,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三、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四、教具学具:教学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了解作者。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叙事散文,生读题。

2.请大家伸出手和我一起写课题。

作者:孙友田3.一起来了解这位作家。

ppt出示:孙友田:著名的煤矿诗人。

在煤矿生活十多年间,写出了1000多首诗,出版了10部诗集。

其中《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月光启蒙》被编入小学语文课本。

师:说说你感受最深的地方。

师:孙友田从普通的煤矿工人成长为一名诗人,与小时候母亲的启蒙分不开!二、初读课文,识写生字。

1.刚才在后台,你们将课文读了几遍了?将你感觉难读的地方再读一读,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新词。

需要老师帮助的,可以举手示意。

2.出示:褂俺颖豁笆辰澡搂凤割筛轿帐师:课文读顺了吧!谁来读本课的生字。

相机纠正字音。

3.篱笆时辰洗澡搂着凤凰割荆草筛大米坐花轿红帐子师:放到词语里请你读。

强化轻声。

一起读一遍。

有没有哪些词语比较陌生?(“筛子”离大家平时的生活比较远。

以前的筛子是由竹子做成的,圆形,里面有小洞。

把大米放在里面筛一下可以去除杂质。

所以“筛”这个字是竹字头,下面是个“师”字。

)再仔细看一下,待会儿来默写。

出示:chen fèng shāi jiào时()()凰()大米坐花()师:谁能又对又快又好地将这四个词语写完整?开始动笔。

提笔就是练字,注意写字姿势。

师:看看你写得对不对,屏幕显示正确的,写错的赶快拿笔订正。

师:展示其中一位同学的作业纸,这些字写得对不对?写得美不美?(“凤凰”的“凤”笔画最少,要写好可不容易!跟老师书空,腰部略收又靠上,中宫紧凑字稳当。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课文18《月光启蒙》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课文18《月光启蒙》苏教版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会认读5个二类字,学会一个多音字“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悟作者从母亲那里受到的启蒙教育,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4.学习抓住重要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文章在表达方面的朴实与巧妙。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悟作者从母亲那里受到的启蒙教育,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

2.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上学期学过一篇诗歌《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还记得这篇课文是谁写的吗?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介绍孙友田,并引出课题《月光启蒙》。

3.板书课题《月光启蒙》。

(二)学生读课题并质疑,教师把有价值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三)学生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边读边在书上做标记,记下读懂和读不懂的内容。

3.教师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生字的情况。

4.学生反馈自学结果,教师相机指导。

5.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概括要点:时间:作者童年的时候。

事件:母亲是怎样对我进行教育的。

结果: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6.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交流发现了预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大家都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相信收获都不小。

在预习中很多同学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老师在梳理同学们的问题时发现这两个问题比较集中,而且很有价值。

出示学生的问题:“母亲不识字,为什么是我的启蒙老师?课文为什么以月光启蒙做题目?”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两个问题中都有个关键的词语启蒙,那什么是启蒙呢?(四)理解“启蒙”。

1.启蒙什么意思?(启:开启。

蒙:愚昧无知。

使初学者得到基本的入门知识。

)这是字典中的解释,我们还可以根据蒙这个字来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月光启蒙》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
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
值得好好体味。
2.文中插图精美,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感
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出示孙友田的经典诗句,相机介绍诗人。
2. 孙友田能成为诗人,离不开他的母亲,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
话: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
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
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
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
王国。
3. 这是位怎样的母亲,竟能给她的孩子带来如此丰富的精神财
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友田写的散文《月光启蒙》(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指导
1. 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生词及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
2. 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2)指名读,注意轻声(裳)、前鼻音(辰)、后鼻音(蒙、凤、
凰、嫦、荆、帐)
(3)指名试读课文,了解掌握情况。
启蒙: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智慧得以初步开发。
混沌:形容无知无识的样子。
3. 通读课文,思考分段
交流
第一段(1~3):写童年夏夜生活的美妙,是母亲的歌谣使“我”
懂得了对故乡的爱,对民间艺术的爱。
第二段(4~8):写母亲在夏夜给我讲神话故事、唱童谣、猜谜
语,启迪了“我”的想象和智慧。
第三段(9~9):写母亲是启蒙老师,为“我”飞向诗歌王国奠
定了基础。
4. 质疑问难
三、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出示课文插图:看了这温馨的画面,你会想起什么?或想说
点什么?
2.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母亲无数的心血与汗水,蕴涵着
母亲无尽的牵挂与关爱。这一课,就让我们走进这篱笆小院,在柔和
的月色里聆听这位农家母亲的声音。
二、精读指导
1. 学习1~5自然段
(1)自由读,注意捕捉读时内心的感受
(2)学生交流感受
①篱笆小院和谐、惬意:天上有星星月亮,篱笆院中有柔和的月
色,安详的母亲,乖巧的“我”。
②母亲的嗓音甜润、轻盈: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
水。
(3)谁能用甜甜的嗓音吟诵母亲所唱的歌谣?
(4)女生齐读2、3自然段。
(5)出示: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①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交流:母亲的声音甜美,充满深情,仿佛芳香四溢,沁人心脾。
母亲动人的音韵使“我”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悠然飘逸。
(6)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如果你就是
篱笆小院那个被妈妈搂在怀里的孩子,听着这样的歌谣,你会想些什
么?
(7)齐读: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
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4.学习6~13自然段
(1)自由读6~9自然段,找出描写母亲形象的一句话
(2)出示:此时明月以至中天,母亲沉浸其中,显得庄严肃穆,
有如玉石雕像。
①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交流:月光似水,身穿白布褂子的母亲沉浸其中,显得庄严肃穆,
有如玉石雕像。
②指导读出“我”对母亲的崇敬之情。
(3)自由读10~13自然段
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②交流
③分角色朗读母子间的对话
5.母亲的歌谣故事,使我童年的夏夜变得分外的美妙。所以,引
读: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6.出示:最后三句话
(1)从这三句话中,你能看出“我”想对母亲说什么?
(2)简介文章的写作背景。
(3)再读,体会其中包含的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4)指名读,齐读。
三、总结全文
1. 默读课文,讨论: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
2. 让我们轻轻闭上眼睛,走入记忆的长河,再在母亲的爱中回
味一番,陶醉一番。
3. 世界上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你的母亲在你成长的历程中给过
你什么帮助?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板书:
月光启蒙
唱歌谣
讲故事 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唱童谣 飞向诗歌的王国
猜谜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