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填空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课件_专题7 文学文化常识(59张)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课件_专题7 文学文化常识(59张)

8.束发:指男子十五岁。泛指青少年。 9.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行加冠礼。泛指成年。 10.而立:指人三十岁。 11.不惑:指人四十岁。 12.知天命:指人五十岁。 13.花甲:指人六十岁。 14.古稀:指人七十岁。 15.耄耋:指八九十岁的老人。 16.期颐:指人一百岁。
(二)中国传统节日 1.【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 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在采用公历纪年后,今人称春节。传 统习俗:舞龙舞狮、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拜年贺喜。文化内 涵: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 兴旺,是阖家团圆的重要时刻。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传统习俗:吃 汤圆(北方吃元宵)、赏花灯、闹年鼓、猜灯谜、放天灯等。文化内涵:普天 同考查文学文化常识。A.海伦•凯勒为美国人;C.吴敬梓为清代 人;D.藤野先生出自《朝花夕拾》。
命题规律 从近几年中考题来看,文学文化常识是凉山州中考中必考考点。考查形式 上,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分值为3分。考查内容上,涉及作者及作品、古 今中外的名人及代表作、文化常识等。
02备考全攻略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A.《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 通史,不是编年体。
样题三(2017•凉山州)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B ) A.海伦•凯勒是英国女作家,教育家,代表作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其老 师莎莉文被其尊称为“再塑生命的人”。 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开篇第一首即为《关雎》。 C.吴敬梓,明代小说家,代表作《儒林外史》。《范进中举》通过写范进突 如其来的命运变化引出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的悲喜剧,无情地揭露了封建 科举制度的罪恶,画尽了世态的炎凉。 D.《呐喊》是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所著小说集,其中塑造的闰土、双喜、藤 野先生、孔乙己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趣味语文之文学常识(共26张PPT)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趣味语文之文学常识(共26张PPT)


五音: 宫、商、角、徵、羽 五谷: 稻、麦、黍、菽、麻 死的五称: 天子-崩、诸候-薨、大夫-卒、士-不禄、平民-死 五岳
六 “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诗经》“六义” 风、雅、颂、赋、比、兴
完成点石成金一(1—6) 二(13、17、20、22)
传统节日
你知道的传统节日有 哪些?有什么习俗?
唐诗
李白:浪漫主义 诗仙
杜甫:现实主义 诗圣
边塞诗代表: 王昌龄、高适、王之涣、岑参、李颀
山水田园诗代表: 王维、孟浩然、柳宗元
书本101页
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王勃的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唐代诗人雅号
诗魔--白居易
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 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
除夕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中秋节 重阳节
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年龄称谓
幼年泛称——总角; 13、4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碧玉年华,二八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壮年时期——春秋鼎盛; 40岁(男)——不惑之年;
历夏商西周尽,史来自春秋战国秦,朝
西汉连东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又五代,

辽宋西夏金,

南宋元明清。
趣味语文之文学常识
文学流派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建安七子: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记忆法宝:空城王需软硬刘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名著阅读《朝花夕拾》课件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名著阅读《朝花夕拾》课件

5. 《琐记》中提到作者喜欢看的一本书是《__天__演__论__》。 6. 鲁迅首次知道“物竞天择”,接触赫胥黎、苏格拉底等人的 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__琐__记____》中提及。 7. 《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时常常出现对迎神赛 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__无__常____》《__五__猖__会__》。
3.《朝花夕拾》以《范爱农》结束,有何意味?范爱农的典型遭 际揭露了当时社会一个怎样的问题?(4分) _《__朝__花__夕__拾__》__以__《__范__爱__农__》__结__束__,__说__明__鲁__迅__先__生__重__视__辛__亥__革__命__失_ _败__的__教__训__。__通__过__范__爱__农__的__悲__惨__遭__遇__,__表__现__了__作__者__对__旧__民__主__革__命__的_ _失__望__,__揭__露__了__辛__亥__革__命__的__不__彻__底__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当时供给孩子的
(3)_鲁__迅__借__此__表__达__儿___ _童__读__物__要__内__容__健__康__、____
《二十四孝图》 书籍情势粗拙,故事 _合__适__儿__童__心__理__特__点__的____
虚伪,违背人性。 _教__育__思__想__。____________
12. 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无常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 判是在阴间”,以讽刺____当__时__社__会__上__的__“__君__子__君__子__”__之__流__。___ 13. 下列不属于散文集《朝花夕拾》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的一项是 (D ) A. 抒发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B. 批评当时社会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C. 写出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D. 表现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样被抹杀的。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重庆专用):文学文化常识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重庆专用):文学文化常识

8.序 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 赠序用于临别赠言,这类文多为赞颂勉励之辞。在行文风格上,往往集 叙事、说理、抒情于一体。已学篇目:《送东阳马生序》。 9.表 是中国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往往言辞恭敬、 恳切,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基本特 征。已学篇目:《出师表》。
2.(2017·重庆 B 卷)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3 分) A.莎士比亚是法国伟大的戏剧家,他的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重点塑 造了夏洛克这个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 B.杜甫被誉为“诗圣”,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茅屋为秋风所破 歌》和《春望》都是他的作品。 C.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其笔下的《桃花源记》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是 他心中的理想社会。 【解析】A.莎士比亚是英国作家。 D.杨绛,作家、文学翻译家,她的作品《老王》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良知, 呼唤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12.《水经注》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撰,对我国主要河流及有关的历 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作了详细记载,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 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已学篇目:《三峡》。 13.曹操 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开创“建安风骨” 新风,他的诗以慷慨悲凉见称。已学篇目:《观沧海》《龟虽寿》。
22.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与 杜甫合称“李杜”。已学篇目:《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峨眉山月 歌》《春夜洛城闻笛》《渡荆门送别》《送友人》《行路难(其一)》。 23.杜甫 字子美,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自称少陵野老,又称杜工部, 人称“诗圣”。已学篇目:《江南逢李龟年》《望岳》《春望》《石壕吏》《茅 屋为秋风所破歌》《月夜忆舍弟》。
10.《战国策》 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料整理编辑,共 33 篇,分国编次, 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战国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提出 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已学篇目:《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 11.《世说新语》 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 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全面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 方式和精神面貌。已学篇目:《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

中考语文语文知识总复习PPT课件[109张]

中考语文语文知识总复习PPT课件[109张]

诸葛亮 字孔明,人称卧龙先生,自称山人。
经刘备三请,出山辅佐刘备,提出著名的“隆
中对”,策动孙、刘联盟,于赤壁之战中大破
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 丞相。刘备去世后,他辅佐幼主刘禅。为完成 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多次统兵进攻 魏国,最后因积劳成疾而逝于军中。
语言的综合运用
语文综合能力的包括以下内容:
生动、形象(使深奥的、抽象的事理 变得浅显易懂)
②比 拟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 +对象的+状态,表达作者…感
情。(使……人格化)
③排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增加文
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抒
发……的感情)。
④设 问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 的注意(思考) (提醒读者注意,引发思
基础知识部分
书写及字词积累 修改病句 修辞 语言的综合运用 背默 文学常识 课外名著阅读
常见的语病类型
1、成分残缺,主要是缺少主语、宾语。 2、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 动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 不当,复句中关联词搭配不当。 3、词序颠倒 4、重复啰嗦。
5、从感官角度、动静配合
等角度入手
举一反三:
说说句子好那里, 句子的表达效果, 对某句话进行简单评 析 赏析语段 古诗词赏析
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开头的作用大致有: (1)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2)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3)设置悬念 (4)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5)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
记叙文阅读的基本命题角度
1、重要词语理解 2、重点句子理解 3、信息筛选提炼 4、主旨分析概括 5、写作手法赏析 6、感受启示发挥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汇总精选课件PPT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汇总精选课件PPT
•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 女娲、神农
•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 21、五金:金、银、铜、铁、锡。 •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 24、“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 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 画。
• 25、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 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汇总(一)
一、常见借代词语: 1、 桑梓:家乡 2、 桃李:学生 3、 社稷、轩辕:国家 4、 南冠:囚犯 5、 同窗:同学 6、 烽烟:战争 7、 巾帼:妇女
• 8、丝竹:音乐 • 9、须眉:男子 • 10、婵娟、嫦娥:月亮 • 11、手足:兄弟 • 12、汗青:史册 • 13、伉俪:夫妻 • 14、白丁、布衣:百姓 • 15、伛偻,黄发:老人
•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 士谪仙人。——李白
•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 ,亭影不孤。——欧阳修
•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 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

世上苍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
底波澜。——杜甫
• 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文天祥
• 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汩罗江上万古悲 风。——屈原
• (四) 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 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
• (五) 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 杜甫称杜工部。
• (六) 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 。如岑参:岑嘉州 柳宗元称柳柳州
• (七)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 位):公、侯、伯、子、男(五等)
• 八、谦称: • 1、 自称:愚、敝、卑、臣、仆 • 2、 帝王自称:孤、寡、朕 • 3、 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专题110页PPT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专题110页PPT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专题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 贞秀姿 ,卓为 霜下杰 。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Hale Waihona Puke 谢谢你的阅读

中考语文 第一篇 语文知识积累 专题三 文学常识;传统文化复习课件

中考语文 第一篇 语文知识积累 专题三 文学常识;传统文化复习课件
D. “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称颂, 如柳宗元的 《醉翁亭记》、欧阳修的《小石潭记》、王安石的《伤仲永》 等。
第十四页,共四十二页。
8. (2017·嘉兴)传统文化知识。 八年级学生小芳想找个微信群, 与志趣相投的同龄学友共同探 讨一些感兴趣的国学问题。若有以下四个国学爱好者微信群, 她选哪 个最适合?( B )(2 分)
第五页,共四十二页。
昼夜等长,旧巢又是栖玄鸟; 暑寒渐易,新柳皆来扭绿腰。 (2) 春分 备选答案: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白露 秋分
第六页,共四十二页。
2. (2018·杭州)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
项是(
)(3 分)
A. 成语“舍生取义”“老骥伏枥”“豁然开朗”分
别出自《孟子》、曹操的《龟虽寿》、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第十三页,共四十二页。
7. (2016·舟山、嘉兴)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 正确 的一项是( B )(2 分)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作者是西汉史 学家司马光。
B. 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小说《套中人》刻画了别里科夫 这一沙皇专制制度的忠实卫道士的典型形象。
C. 英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 包括《贝多芬传》 《米开朗琪罗传》《列夫·托尔斯泰传》。
A.
不惑岁月 B.
豆蔻年华
C.
而立之家 D.
弱冠一族
第十五页,共四十二页。
考 点 复 习 ( k ǎ o d i ǎ n )
第十六页,共四十二页。
文学常识, 贯串古今中外, 涉及的作家、作品、年代面 广量大, 复习时点线面结合, 轻松备考。
1. 点:突破重点, 点点到位。 首先, 要牢牢抓住现行初中语文教材所涉及的重要作 家、作品及文学体裁等常识, 在此基础上适当地向课外拓 展。其次, 要抓住典型的文学样式和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展开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