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高分子化学》思考题课后答案_潘祖仁

合集下载

潘祖仁《高分子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聚合方法)【圣才出品】

潘祖仁《高分子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聚合方法)【圣才出品】

如温度降到三相平衡点以下,将有凝胶枂出,乳化能力减弱。
(5)浊点
非离子型乳化剂水溶液随温度升高而分相的温度,称为浊点。在浊点以上,非离子型表
面活性剂将沉枂出来。
3.乳液聚合机理
(1)成核机理
①胶束成核
5 / 2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在经典乳液聚合体系中,由于胶束的表面积大,更有利于捕捉水相中的初级自由基和短 链自由基,自由基迚入胶束,引収其中单体聚合,形成活性种,这就是胶束成核。
4 / 26
圣才电子书

(1)临界胶束浓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在一定温度下,乳化剂开始形成胶束的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MC)。CMC 值越
小的乳化剂,乳化能力越强。
(2)增溶
①定义
乳化剂的存在,将使单体的溶解度增加,这称为增溶作用。
②增溶的原因
a.单体伴随乳化剂分子的疏水部分增溶在水中;
3 / 2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五、乳液聚合 1.乳液聚合概述 (1)定义 乳液聚合是指单体在水中分散成乳液状态的聚合。传统乳液聚合的基本配斱由单体、水、 水溶性引収剂和水溶性乳化剂四组分极成。 (2)特点 ①优点 a.以水作介质,环保安全,胶乳粘度低,便于混合传热、管道输送和连续生产; b.聚合速率快,产物分子量高,可在低温下聚合; c.胶乳可直接使用。 ②缺点 a.需要固体产品时,胶乳需经凝聚、洗涤、脱水、干燥等工序,成本高; b.产品中留有乳化剂,有损电性能等。 (3)乳化剂和乳化作用 ①传统乳液聚合中主要选用阴离子乳化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则配合使用。另外还有 阳离子乳化剂和两性乳化剂。 ②乳化剂的作用 a.降低表面张力,使单体分散成细小液滴; b.在液滴或胶粒表面形成保护层,防止凝聚,使乳液稳定; c.形成胶束,使单体增溶。 2.基本概念

潘祖仁《高分子化学》课后习题及详解(自由基聚合)【圣才出品】

潘祖仁《高分子化学》课后习题及详解(自由基聚合)【圣才出品】

第3章自由基聚合(一)思考题1.烯类单体加聚有下列规律:①单取代和1,1-双取代烯类容易聚合,而1,2-双取代烯类难聚;②大部分烯类单体能自由基聚合,而能离子聚合的烯类单体却较少。

试说明原因。

答:①单取代烯类容易聚合是因为单取代基降低了双键对称性,改变其极性,从而提高单体参加聚合反应的能力。

1,1-双取代烯类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有两个取代基,促使极化,易于聚合,但若取代基体积较大,则只形成二聚体。

1,2-双取代烯由于位阻效应,加上结构对称,极化程度低,一般都难均聚,或只形成二聚体。

②乙烯基单体中,C=Cπ键兼有均裂和异裂倾向,因此有可能进行自由基或离子聚合。

自由基呈中性,对π键的进攻和对自由基增长中的稳定作用并无严格的要求,几乎各种取代基对自由基都有一定的共振稳定作用。

所以大部分烯类单体能以自由基聚合。

而只有个别带强烈供电基团和吸电基团的烯类单体及共轭烯类单体可进行离子聚合。

2.下列烯类单体适用于何种机理聚合?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还是阴离子聚合?并说明原因。

答:CH2=CHCl:适合自由基聚合,-Cl是吸电子基团,也有共轭效应,但均较弱。

CH2=CCl2:自由基及阴离子聚合,两个-Cl使诱导效应增强。

CH2=CHCN:自由基及阴离子聚合,-CN为吸电子基团,并有共轭效应,使自由基、阴离子活性种稳定。

CH2=C(CN)2:阴离子聚合,两个吸电子基团-CN,使吸电子倾向过强,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

CH2=CHCH3:配位聚合,甲基(CH3)供电性弱。

CH2=C(CH3)2:阳离子聚合,两个甲基有利于双键电子云密度的增加和阳离子的进攻。

CH2=CHC6H5:三种机理均可,共轭体系中电子流动性较大,易诱导极化。

CF2=CF2:自由基聚合,对称结构,但氟原子半径小。

CH2=C(CN)COOR:阴离子聚合,取代基为两个吸电子基(CN及COOR),基团的吸电性过强,只能进行阴离子聚合。

CH2=C(CH3)-CH=CH2:三种机理均可,共轭体系电子流动性大,易诱导极化。

潘祖仁《高分子化学》课后习题及详解(缩聚和逐步聚合)【圣才出品】

潘祖仁《高分子化学》课后习题及详解(缩聚和逐步聚合)【圣才出品】

的线形缩聚物。
c.聚酯结构与反应物配比有关系。设二元酸与三元醇的摩尔比为 x,当 1<x<2 时生
成交联高分子;当 x<1 或 x>2 时生成支化高分子。
d.聚酯结构与反应物配比有关系。设二元酸、二元醇、三元醇的摩尔比为 x、y、1,
当1<x-y<2时生成交联高分子;当 x-y≤1时产物为端羟基支化高分子;当 x-y≥2时产
3.己二酸与下列化合物反应,哪些能形成聚合物? a.乙醇 b.乙二醇 e.甘油 d.苯胺 e.己二胺 答:己二酸与乙二醇、甘油、己二胺反应能形成聚合物。己二酸(ƒ=2)是官能度为2
3 / 3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的单体,因此能与乙二醇(ƒ=2)、甘油(ƒ=3)、己二胺(ƒ=2)反应形成聚合物。其中 与乙二醇(ƒ=2)、己二胺(ƒ=2)形成线形缩聚物,与甘油(ƒ=3)形成体形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①根据生成聚合物的结构,缩聚反应可以分为线形缩聚和体形缩聚; ②线形缩聚是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的单体相互作用,生成的大分子向两个方向增 长,形成线形缩聚物的反应,如尼龙-66。线型缩聚的首要条件是需要 2-2 或 2-官能度体系 作原料; ③体形缩聚是参加反应的单体至少有一种含有两个以上的官能团,体系的平均官能度大 于 2,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生成三维交联结构聚合物的反应。2-3、2-4 或 3-3 官能度体系 可以形成体形缩聚物。 (4)自缩聚和共缩聚的关系和区别 ①由一种单体进行的缩聚反应称为均缩聚或自缩聚,如羟基酸或氨基酸的缩聚; ②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进行的、并能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重复单元的缩聚反应称为共 缩聚,如一种二元酸和两种二元醇、两种二元酸和两种二元醇等进行的缩聚,共缩聚可以用 于聚合物的改性。

潘祖仁《高分子化学》课后习题及详解(开环聚合)【圣才出品】

潘祖仁《高分子化学》课后习题及详解(开环聚合)【圣才出品】

第8章开环聚合(一)思考题1.举出不能开环聚合的3种六元环。

为什么三氧六环却能开环聚合?答:(1)三、四元环容易开环聚合,五、六元环能否开环与环中的杂原子有关,不能开环聚合的六元环如(2)三氧六环能够开环聚合是由于六元环的键角与上述六元环不同,容易开环聚合。

2.环烷烃开环倾向大致为:三、四元环>八元环>七、五元环,分析其主要原因。

答:环烷烃的开环倾向可以用聚合自由焓来衡量,自由焓越大,开环聚合倾向越大,不同环烷烃的聚合自由焓如表8-1所示,因此环烷烃开环倾向大致为三、四元环>八元环>七、五元环。

表8-13.下列单体选用哪一引发体系进行聚合?写出综合聚合反应式。

表8-2单体答:(1)环氧乙烷用CH3ONa作为引发剂,阴离子聚合反应式如下(2)丁氧环用BF3+H2O为引发剂,阳离子聚合反应式如下(3)乙烯亚胺用H2SO4、BF3+H2O作为引发剂,阳离子聚合反应如下(4)二甲基二氯硅烷可以水解,预聚成六元环三聚体或八元环四聚体,阳离子聚合反应式如下(5)三聚甲醛用H2SO4、BF3+H2O作为引发剂,阳离子聚合反应如下4.以辛基酚为起始剂,甲醇钾为引发剂,环氧乙烷进行开环聚合,简述其聚合机理。

辛基酚用量对聚合速率、聚合度、聚合度分布有何影响?答:(1)开环聚合机理引发:烷氧阴离子进攻环氧乙烷中的碳原子,形成单加成物。

交换:环氧乙烷单加成物ROCH2CH2O-与C8H17C6H4-交换。

增长:C8H17C6H4O-进攻环氧乙烷中的碳原子,开环聚合成线形聚合物。

(2)当起始剂RXH全部换成RX以后,才同步增长,产物分子量分布窄,反映出快引发、慢增长的活性阴离子聚合特征。

辛基酚用量越大,聚合速率、聚合度越大,聚合度分布越宽。

5.以甲醇钾为引发剂聚合得到的聚环氧乙烷分子量可以高达3万~4万,但在同样条件下,聚环氧丙烷的分子量却只有3000~4000,为什么?说明两者聚合机理有何不同。

答:(1)聚环氧丙烷分子量低是由于环氧丙烷分子中甲基上的氢原子容易被夺取而转移,转移后形成的单体活性种很快转变成活性较低的烯丙醇-钠离子对,致使分子量降低。

潘祖仁《高分子化学》课后习题及详解(自由基共聚合)【圣才出品】

潘祖仁《高分子化学》课后习题及详解(自由基共聚合)【圣才出品】
; 当 r1 较小时,组成曲线近似水平线,与对角线有一交点,rl 较大时,组成曲线处于对角 线的上方。如图 4-1 所示(曲线上数字为 r1/r2 值)。
图 4-1 ;
图像特征:当 rl>l 时,组成曲线处于恒比对角线的上方,并与另一对角线呈对称状态。 当 rl<1 时,组成曲线处于恒比对角线的下方,并与另一对角线呈对称状态。
3.说明竞聚率 r1、r2 的定义,指明理想共聚、交替共聚、恒比共聚时竞聚率数值的特 征。
答:(1)竞聚率是指自增长速率常数与交叉增长速率常数的比值。r1=k11/k12,即链自 由基 M1•与单体 M1 的反应能力和它与单体 M2 的反应能力之比,或两单体 M1、M2 与链自 由基 M1•反应时的相对活性。r2=k22/k21,即链自由基 M2•与单体 M2 的反应能力和它与单 体 M1 的反应能力之比,或两单体 M1、M2 与链自由基 M2•反应时的相对活性。
以 M1、M2 代表 2 种单体,以~M1•、~M2•代表 2 种链自由基。二元共聚时有下列反 应。
链引发
链增长
链终止
由稳态假定:R12=R21,故 k12[M1•][M2]=k21[M2•][M1] 根据假定④
⑤和⑥两式相比,得
2 / 1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7.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苯乙烯、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丙烯腈等单体与 丁二烯共聚,交替倾向的次序如何?说明原因。(提示:如无竞聚率数据,可用 Q、e 值)
答:【方法一】查表得题中单体的 Q、e 值如表 4-3 所示。 表 4-3
8 / 1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同理
其中

形成 xM1 链段的概率为:

高分子化学潘祖仁第四版全书

高分子化学潘祖仁第四版全书
因此, 速率控制反应:引发剂分解
Ri =d[M•]/dt = 2fkd[I]
1.2 链增长(Chain propagation):形成大分子链自由基
Rp = -d[M]/dt =kp[M][M•]
1.3 链终止(Chain termination):形成大分子
链终止反应一般为双基终止,受扩散控制 双基终止可分为:偶合终止和歧化终止
聚合机理的分类
按单体和聚合物组成结构变化分(Carothers) : -- 加聚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 缩聚 (polycondensation ) 按聚合机理分(Flory) : -- 连锁聚合(chain polymerization) :活性中心引
发单体,迅速连锁增长
聚合速率、分子量的影响因素
聚合速率
分子量
E = 83kJ/mol E’ = -41kJ/mol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T
Rp , ν
自动加速现象(Auto-acceleration effect)
[M]、[I]随时间 ,Rp也应 。 事实上, 聚合中期,Rp非但不下降,反而加快,在C-t曲线上表现为S型。 自动加速现象:外界因素(如T、[I] )不变,仅由于体系本身引起的加速现象。
低转化率,<5%,且各速率常数恒定 低活性引发剂,短期内引发剂的变化可忽略;
ln 1 1C

kp(
fkd kt
)1/2[I]1/2t
ln 1 10.50
0.8*4.375*106 145*( 7.0*107
)1/2(4.0*103)1/2t
t
0.693 145*2.236*107
*0.0632
3.38*105s

潘祖仁《高分子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聚合物的化学反应)【圣才出品】

潘祖仁《高分子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聚合物的化学反应)【圣才出品】

第9章聚合物的化学反应9.1 复习笔记一、聚合物化学反应的特征及影响因素1.聚合物化学反应的分类(按聚合度和结构变化)(1)聚合度不变的反应(也称为聚合物的相似转变),如基团反应;(2)聚合度增加的反应,如接枝、嵌段、扩链、交联等;(3)聚合度减小的反应,如降解、解聚等。

2.大分子基团活性的影响因素(1)物理因素如聚合物的凝聚态和溶解性能。

(2)化学因素①几率效应当聚合物相邻侧基作无规成对反应时,中间往往留有未反应的孤立单个基团,最高转化程度因而受到限制。

②邻近基团效应高分子中原有基团或反应后形成的新基团的位阻效应和电子效应,以及试剂的静电作用,均可能影响到邻近基团的活性和基团的转化程度。

体积较大基团的位阻效应一般将使聚合物化学反应活性降低,基团转化程度受限。

不带电荷的基团转变成带电荷基团的高分子反应速率往往随转化程度的提高而降低。

二、聚合物的基团反应1.加成反应丁二烯类聚合物中含有不饱和双键,可以进行加氢、加氯化氢、加氯等反应。

2.取代反应(1)聚醋酸乙烯酯的醇解乙烯醇不稳定,无法游离存在,迅速异构化为乙醛,因此聚乙烯醇只能由聚醋酸乙烯酯经醇解(水解)来制备。

维尼纶纤维的生产过程由聚醋酸乙烯酯的醇解、聚乙烯醇的纺丝拉伸、缩醛等工序组成。

(2)苯环侧基的取代反应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的共聚物是离子交换树脂的母体,与发烟硫酸反应,可以在苯环上引入磺酸根基团,即成阳离子交换树脂;与氯代二甲基醚反应,则可引入氯甲基,进一步引入季铵基团,即成阴离子交换树脂。

3.环化反应聚丙烯腈、粘胶纤维高温裂解制碳纤维是环化反应的代表。

4.纤维素的化学改性纤维素分子间有强的氢键,结晶度高,高温下只分解而不熔融,反应之前,需用适当浓度的碱液、硫酸、铜氨液溶胀。

纤维素葡萄糖单元中的3个羟基可以进行多种取代反应,可以有再生纤维素、酯类、醚类等多种衍生物。

(1)再生纤维素有粘胶纤维和铜氨纤维两种①粘胶纤维主要用CS2处理;②铜氨纤维则用铜氨配合物处理。

高分子化学(第四版)潘祖仁版课后习题答桉

高分子化学(第四版)潘祖仁版课后习题答桉

第2章 缩聚与逐步聚合1. 通过碱滴定法和红外光谱法,同时测得21.3 g 聚己二酰己二胺试样中含有2.50⨯10-3mol 羧基。

根据这一数据,计算得数均分子量为8520。

计算时需作什么假定?如何通过实验来确定的可靠性?如该假定不可靠,怎样由实验来测定正确的值? 解:∑∑=ii nNm M ,g m i 3.21=∑,852010*5.23.213==-n M ,310*5.2=∑i N 上述计算时需假设:聚己二酰己二胺由二元胺和二元酸反应制得,每个大分子链平均只含一个羧基,且羧基数和胺基数相等。

可以通过测定大分子链端基的COOH 和NH 2摩尔数以及大分子的摩尔数来验证假设的可靠性,如果大分子的摩尔数等于COOH 和NH 2的一半时,就可假定此假设的可靠性。

用气相渗透压法可较准确地测定数均分子量,得到大分子的摩尔数。

碱滴定法测得羧基基团数、红外光谱法测得羟基基团数2. 羟基酸HO-(CH 2)4-COOH 进行线形缩聚,测得产物的质均分子量为18,400 g/mol -1,试计算:a. 羧基已经醌化的百分比 b . 数均聚合度 c. 结构单元数n X 解:已知100,184000==M M w根据ppX M M X w w w -+==110和得:p=0.989,故已酯化羧基百分数为98.9%。

9251,1=+=n nw M P M M 51.9210092510===M M X n n 3. 等摩尔己二胺和己二酸进行缩聚,反应程度p 为0.500、0.800、0.900、0.950、0.980、0.990、0.995,试求数均聚合度nX 、DP 和数均分子量nM ,并作nX -p 关系图。

解:p 0.500 0.800 0.900 0.950 0.970 0.980 0.990 0.995 pX n -=112 5 102033.350100200DP=X n /2 1 2.5 5 10 16.65 25 50 100 M n =113;X n =18244583114822783781566811318226188. 等摩尔的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在280℃下封管内进行缩聚,平衡常数K=4,求最终n X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合物
结构式(重复单元)
聚氯乙烯 聚苯乙烯
-[-CH2CHCl-]- n -[-CH2CH(C6H5)-]n
涤纶 尼龙66(聚酰胺-66) 聚丁二烯 天然橡胶
-[-OCH2CH2OOCC6H4CO-]n -[-NH(CH2)6NHCO(CH2)4CO-]n -[-CH2CH=CHCH2 -]n -[CH2CH=C(CH3)CH2-]n
94~120 53~80
极性,低聚合度就有 足够的强度
橡胶 顺-聚丁二烯
25~30
天然橡胶
20~40
非极性,高分子量才
54
4600~5600 赋予高弹性和强度
(4630-5556)
68
2900~5900
(2941-5882)
4. 举例说明和区别:缩聚、聚加成和逐步聚合,加聚、开环聚合和连锁聚合。 答:按单体-聚合物组成结构变化,可将聚合反应分成缩聚、加聚、开环聚合三大类;而按机 理,可分成逐步聚合和连锁聚合两类。 1)缩聚、聚加成和逐步聚合 缩聚是官能团单体间多次缩合反应的结果,除了缩聚物为主产物外,还有低分子副产物产生, 缩聚物和单体的元素组成并不相同。 逐步聚合是无活性中心,单体中不同官能团之间相互反应而逐步增长,每步反应的速率和活化 能大致相同。大部分缩聚属于逐步聚合机理,但两者不是同义词。 聚加成反应是含活泼氢功能基的亲核化合物与含亲电不饱和功能基的亲电化合物之间的聚合。 属于非缩聚的逐步聚合。 2)加聚、开环聚合和连锁聚合 加聚是烯类单体加成聚合的结果,无副产物产生,加聚物与单体的元素组成相同。
异戊二烯
连锁
7. 写出下列聚合物的单体分子式和常用的聚合反应式:聚丙烯腈、天然橡胶、丁苯橡胶、聚 甲醛、聚苯醚、聚四氟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 答:聚丙烯腈:丙烯腈CH2=CHCN→
天然橡胶:异戊二烯CH2=C(CH3)-CH=CH2→
丁苯橡胶:丁二烯+苯乙烯CH2=CH-CH=CH2+CH2=CH-C6H5→ 聚甲醛:甲醛CH2O 聚苯醚:2,6二甲基苯酚 聚四氟乙烯:四氟乙烯CF2=CF2→2 聚二甲基硅氧烷:二甲基硅氧烷 8. 举例说明和区别线形结构和体形结构、热塑性聚合物和热固性聚合物、非晶态聚合物和结 晶聚合物。 答:线形和支链大分子依靠分子间力聚集成聚合物,聚合物受热时,克服了分子间力,塑化或 熔融;冷却后,又凝聚成固态聚合物。受热塑化和冷却固化可以反复可逆进行,这种热行为特 称做热塑性。但大分子间力过大(强氢键)的线形聚合物,如纤维素,在热分解温度以下,不 能塑化,也就不具备热塑性。 带有潜在官能团的线形或支链大分子受热后,在塑化的同时,交联成体形聚合物,冷却后固 化。以后受热不能再塑化变形,这一热行为特称做热固性。但已经交联的聚合物不能在称做热 固性。 聚氯乙烯,生橡胶,硝化纤维:线形,热塑性 纤维素:线形,不能塑化,热分解 酚醛塑料模制品,硬橡皮:交联,已经固化,不再塑化 9. 举例说明橡胶、纤维、塑料的结构-性能特征和主要差别。 答:现举纤维、橡胶、塑料几例及其聚合度、热转变温度、分子特性、聚集态、机械性能等主 要特征列于下表。
聚氧三亚甲基
e
NH2(CH2)6NH己二胺+
-[-NH(CH2)6NHCO(CH2)4CO-]-n聚
HOOC(CH2)4COOH己二 己二酰己二胺(聚酰胺-66,尼龙

66)
6. 按分子式写出聚合物和单体名称以及聚合反应式。属于加聚、缩聚还是开环聚合,连锁聚 合还是逐步聚合? 答:
序号
a b
单体
聚合物
6. 简述线形缩聚中的成链和成环倾向。选定下列单体中的
值,判断其成环倾向。
在线形缩聚时,单体及中间产物有成环倾向,一般,五、六元环的结构比较稳定,易成环;另 外单体浓度对成环倾向也有影响,因成环是单分子反应,缩聚是双分子反应,因此,低浓度有
利于成环,高浓度有利于线形缩聚而成链。 ⑴. 氨基酸:当
时,经双分子缩合后,易形成六元环。甘氨酸形成甘氨酸酐。 当
时,经消去反应,可能形成丙烯酸。 当
时,分子内形成酰胺后,易形成五、六元环。 当
时,主要形成线形聚合物。 ⑵. 乙二醇与二元酸:不易成环,主要形成线形聚合物。
7. 简述线形缩聚的逐步机理,以及转化率与反应程度的关系。 线形缩聚的逐步机理——逐步和平衡。 ⑴. 线型缩聚反应的逐步性 缩聚反应形成聚合物是官能团之间相互反应的结果。缩聚早期,单体很快消失,转变成二聚 体、三聚体、四聚体等低聚物,转化率很高,但反应程度不高,以后的缩聚反应则在低聚物之 间进行。聚合度随反应时间而增加。延长聚合时间的主要目的主要是提高反应程度和分子量, 而不在于提高转化率。缩聚早期,单体的转化率就很高,而分子量和反应程度却很低。 ⑵. 线型缩聚反应的平衡性 许多缩聚反应是可逆的,其可逆的程度可由平衡常数来衡量。根据其大小,可将线型缩聚大致 分成三类:①平衡常数小,如聚酯化反应,K≈4,低分子副产物水的存在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 量影响很大,应除去。②平衡常数中等,如聚酰胺化反应,K≈300~500,水对聚合物相对分子 质量有所影响。③平衡常数很大或看作不可逆,如聚碳酸酯和聚砜一类的缩聚,平衡常数总在 几千以上。不同的缩聚反应,其可逆平衡程度有明显的差别。 转化率与反应程度的关系: 转化率为参加反应变成聚合物的单体占起始单体量的百分数。反应程度为参加反应的官能团数 占起始官能团数的分率。缩聚反应的本质是官能团之间的反应,只有官能团之间充分反应才能 生成大分子,故,用反应程度才能描述反应进行的深度或相对分子量的大小。
序号 单体
聚合物
a
CH2=CHF氟乙烯
-[-CH2-CHF-]-n聚氟乙烯
b
CH2=C(CH3)2异丁烯
-[-CH2-C(CH3)2-]-n聚异丁烯
c
HO(CH2)5COOH-羟基己 -[-O(CH2)5CO-]-n聚己内酯

d
CH2CH2CH2O丁氧环
-[-CH2CH2CH2O-]-n
└—-——──┘
加聚、缩聚或 连锁、逐步聚
开环聚合

CH2=C(CH3)2异丁烯
聚异丁烯
加聚
连锁
NH2(CH2)6NH2己二胺、 HOOC(CH2)4COOH己二 酸
聚已二酰己二 胺,尼龙66
缩聚
逐步
c
NH(CH2)5CO己内酰胺 尼龙6
└————┘
开环
逐步(水或酸 作催化剂)或 连锁(碱作催 化剂)
d
CH2=C(CH3)-CH=CH2 聚异戊二烯 加聚
塑 聚乙烯 1500~1万 -125 130 非极性 晶态 中强低模


聚氯乙 600~1600 81 烯
-
极性 玻璃态 中强中模

纤维需要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高模量,并希望有较高的热转变温度,因此多选用带有极性基团 (尤其是能够形成氢键)而结构简单的高分子,使聚集成晶态,有足够高的熔点,便于烫熨。 强极性或氢键可以造成较大的分子间力,因此,较低的聚合度或分子量就足以产生较大的强度 和模量。 橡胶的性能要求是高弹性,多选用非极性高分子,分子链柔顺,呈非晶型高弹态,特征是分子 量或聚合度很高,玻璃化温度很低。 塑料性能要求介于纤维和橡胶之间,种类繁多,从接近纤维的硬塑料(如聚氯乙烯,也可拉成 纤维)到接近橡胶的软塑料(如聚乙烯,玻璃化温度极低,类似橡胶)都有。低密度聚乙烯结 构简单,结晶度高,才有较高的熔点(130℃);较高的聚合度或分子量才能保证聚乙烯的强 度。等规聚丙烯结晶度高,熔点高(175℃),强度也高,已经进入工程塑料的范围。聚氯乙烯 含有极性的氯原子,强度中等;但属于非晶型的玻璃态,玻璃化温度较低。使用范围受到限 制。 10. 什么叫玻璃化温度?橡胶和塑料的玻璃化温度有何区别?聚合物的熔点有什么特征? 答:玻璃化温度及熔点是最重要的热转变温度。 玻璃化温度是聚合物从玻璃态到高弹态的热转变温度。受外力作用,玻璃态时的形变较小,而 高弹态时的形变较大,其转折点就是玻璃化温度,可用膨胀计或热机械曲线仪进行测定。玻璃 化温度是非晶态塑料(如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的使用上限温度,是橡胶(如顺丁橡胶、天 然橡胶等)的使用下限温度。引入极性基团、位阻较大的芳杂环和交联是提高玻璃化温度的三 大途径。
熔点是晶态转变成熔体的热转变温度。高分子结构复杂,一般聚合物很难结晶完全,因此往往 有一熔融范围。熔点是晶态聚合物的使用上限温度。规整的微结构、适当极性基团的引入都有 利于结晶,如低密度聚乙烯、等规聚丙烯、聚四氟乙烯、聚酰胺-66等。 在聚合物合成阶段,除平均分子量和分布外,玻璃化温度和熔点往往是需要表征的重要参数。 第二章参考答案
聚合物
分子量/万 结构单元分子 量/万
DP=n
特征
塑料 聚氯乙烯 聚苯乙烯
5~15 10~30
800~2400 足够的聚合度,才能
62.5
960~2900 达到一定强度,弱极
104
(962~2885) 性要求较高聚合度。
纤维 涤纶 聚酰胺-66
1.8~2.3 1.2~1.8
60+132=192 114+112=226
第四版习题答案 (第一章)思考题
1. 举例说明单体、单体单元、结构单元、重复单元、链节等名词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 互关系和区别。 答:合成聚合物的原料称做单体,如加聚中的乙烯、氯乙烯、苯乙烯,缩聚中的己二胺和己二 酸、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等。 在聚合过程中,单体往往转变成结构单元的形式,进入大分子链,高分子由许多结构单元重复 键接而成。在烯类加聚物中,单体单元、结构单元、重复单元相同,与单体的元素组成也相 同,但电子结构却有变化。在缩聚物中,不采用单体单元术语,因为缩聚时部分原子缩合成低 分子副产物析出,结构单元的元素组成不再与单体相同。如果用2种单体缩聚成缩聚物,则由2 种结构单元构成重复单元。 聚合物是指由许多简单的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重复键接而成的分子量高达104-106的同系物的混 合物。 聚合度是衡量聚合物分子大小的指标。以重复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重复单 元数目的平均值,以表示;以结构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结构单元数目的平 均值,以表示。 2. 举例说明低聚物、齐聚物、聚合物、高聚物、高分子、大分子诸名词的的含义,以及它们 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答:合成高分子多半是由许多结构单元重复键接而成的聚合物。聚合物(polymer)可以看作是 高分子(macromolecule)的同义词,也曾使用large or big molecule的术语。 从另一角度考虑,大分子可以看作1条大分子链,而聚合物则是许多大分子的聚集体。 根据分子量或聚合度大小的不同,聚合物中又有低聚物和高聚物之分,但两者并无严格的界 限,一般低聚物的分子量在几千以下,而高聚物的分子量总要在万以上。多数场合,聚合物就 代表高聚物,不再标明“高”字。 齐聚物指聚合度只有几~几十的聚合物,属于低聚物的范畴。低聚物的含义更广泛一些。 3. 写出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涤纶、尼龙-66、聚丁二烯和天然橡胶的结构式(重复单元)。 选择其常用 分子量,计算聚合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