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八音之乐》教案设计
初中音乐《八音之乐》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评价要 点
1、 能准确分辨出所听赏乐曲中的乐器名称 2、 能基本掌握本专题中涉及的几种乐器的构造 3、能分哼唱出主题旋律
听辨到对民族乐器深入探究层层递进。主要学习方式包括:聆听、比 较、模唱、讨论等。以期达到如下学习成果:1、分辨民族乐器的音 色。2、民族器乐是伴随着民族乐器的出现产生的,引导学生欣赏不 同地区、不同音色的民族器乐曲。3、对这些民族乐曲通过生动、直 观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制
( 1 课时)
其中,专题 一 中的活动 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
了解“八音” 通过欣赏 民族器乐的演奏片段 ,辨别其 音色
所需课
1 课时 时
专题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积极感受、体验民族乐器的音色,加深对我国 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与方法:1、运用讲解、合作、探究等教学法,在了解“八音” 及其乐器组成的基础上,感受主要乐器的音色。 2、认识中国古代因乐器材料不同而把乐器分为八类,称为“八音”, 并通过欣赏民族器乐的演奏片段,辨别其音色。 3、简单了解我国民间音乐常见的变奏体曲式结构。 知识与技能:在了解“八音”及其乐器组成的基础上,感受主要乐器 的音色。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简介“八音”及相应乐器,初步辨别主要乐器音色。 2、能分辨这些民族乐器所属的音色及类别。 过程与方法:运用讲解、合作、探究等教学法,在了解“八音”及其 乐器组成的基础上,感受主要乐器的音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积极感受、体验民族乐器的音色,加深对我 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对应课标
(2)体会:试唱乐曲主题旋律。 (3)表现:学生哼唱乐曲主题音乐,感受乐曲的情绪。 (4)听赏:再次完整听赏《二泉映月》全曲。 学习活动三 1、听赏下面五段音乐片段 1、《春江花月夜》古筝 2、《万马奔腾》马 头琴 3、《姑苏行》笛子 4、《雪绒花》葫芦丝 5、《小放驴》吹打乐 (并在学习记录卡上填写出乐曲名称和演奏乐器: 2、结合本课的学习内容,谈一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并做小组和班 级交流。 学习活动四: 1、分小组让学生搜集(课下通过电脑、上图书馆等查阅等)关于我国 民族乐器及音乐资料(古曲名曲音乐风格特点) 2、初步了解民族乐器的产生与其民族生活、地理环境和文化的联系, 再由小组成员将搜集的材料进行归纳、整合。
《八音之乐》教案.doc

《八音之乐》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介绍“八音”的种类及相应的乐器,并听辨其音色。
2.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
【教学目标】1.能积极感受、体验民族乐器的音色,加深对我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2.欣赏《二泉映月》,探究旋律、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在表达音乐情感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掌握“八音”的基本含义,并能说出相应的乐器名称,听辨有代表性的乐器音色。
2.欣赏《二泉映月》,探究旋律、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在表达音乐情感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我国民间音乐常见的变奏体曲式结构。
【教学准备】CD机、多媒体。
【教材分析】二胡曲《二泉映月》《二泉映月》是中国民间二胡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
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教学过程】一、导入。
播放二胡、锣、琵琶、颐呐等乐器演奏的音频片段,请学生分别听辨乐器的音色,并说出乐器名称。
学生回答。
教师:刚才我们听辨的乐器是西洋乐器还是民族乐器?学生回答。
二、结合音响片段,简介“八音”。
“八音”是中国古代用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等八类材料制成的乐器的统称。
分别出示乐器图片并播放音频,判断属于那类乐器。
学生回答。
三、欣赏《二泉映月》。
1.教师:聆听全曲,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情绪感受?学生回答。
2.学生演唱并熟记音乐主题。
3.教师:复听《二泉映月》,音乐主题在作品中以变奏的形式出现了几次?学生回答。
4.教师:作品是如何进行变奏的?音乐情绪又有哪些变化?学生回答。
【课堂小结】1.学生能独自判断“八音”各类乐器的名称及音色听辨。
2.学生在欣赏《二泉映月》作品中,探究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对表达音乐情感所起的作用。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介绍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
2.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十面埋伏》教案

第三单元八音之乐(一)如图:这一单元与其年级下册中的“华夏古韵”相呼应,是为学生了解民族乐器及器乐音乐而设立的。
在“音乐故事”栏目中,结合欣赏琵琶曲《十面埋伏》,介绍楚汉相争的历史故事;笛子独奏《姑苏行》配以清淡隽秀的水粉画《水乡》,极具艺术魅力;二胡独奏《光明行》展示了二胡的音色和果敢刚毅的音乐性格;《十六版》《行街》《小放驴》《-十番锣鼓》等是我国各具代表性的器乐合奏形式。
本单元的特色还在于集中认识代表民族打击乐器,并据此安排了学打锣鼓经,模仿戏曲人物出场的手眼身法步等。
在音乐知识方面介绍了八音、弦索、江南丝竹、打击乐器、锣鼓经等。
(二)重点与难点:本单元的重点是通过讲故事、欣赏、表演等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有关材料,一及音乐相关文化的有机关联。
难点是教师如何把握不同栏目的教学意图,以及如何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灵活取舍教学材料。
(三)材料分析:1、《十面埋伏》《十面埋伏》十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
这首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初含量方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此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的。
垓下决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战役。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
在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猛烈打击下,琴王朝宣告灭亡。
此时,刘邦的汉军和项羽得出均展开了逐鹿中原、争霸天下的斗争。
到公元前202年,楚汉双方已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战争,由于西楚霸王项羽骄矜、优柔寡断而一再坐失良机,错过消灭刘邦汉军的机会,到该下决战时,刘邦以三十万的绝对优势兵力包围了十万之众。
深夜,张良吹晓,兵士唱楚歌,使楚军感到走投无路,迫使在乌江展开一场格斗,项羽因寡不敌众而拔剑自刎,汉军取得了辉煌胜利。
琵琶曲《十面埋伏》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这场古代战争的激烈战况,使一幅生动感人的古战场音画。
《十面埋伏》最早见于记载的是1818年出版的《华秋萍琵琶谱》。
八音之乐教案

八音之乐教案教案标题:八音之乐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教授八音之乐,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不同音乐风格和文化,并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到音乐创作、表演和评价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八音之乐的概念和背景,认识不同音乐风格和文化的特点。
2. 能够通过演奏乐器、歌唱和舞蹈等方式表达音乐。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学会分析和评价不同音乐作品。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合作创作音乐作品。
教学重点:1. 八音之乐的概念和背景。
2. 不同音乐风格和文化的特点。
3. 乐器演奏、歌唱和舞蹈等音乐表达方式。
4. 音乐作品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音乐播放器。
2. 各种乐器和乐器演奏教材。
3. 不同音乐风格和文化的音乐作品。
4. 音乐评价标准和评价表格。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八音之乐的音乐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
2. 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八音之乐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探究:1.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种八音之乐的音乐风格,通过互相交流和合作,了解该音乐风格的特点和背景。
2. 学生选择一种乐器进行学习,学会基本的演奏技巧,并尝试演奏一段简单的乐曲。
3. 学生学习一首八音之乐的歌曲,通过歌唱和舞蹈的方式表达音乐。
4. 学生分组选择一首八音之乐的音乐作品,分析和评价该作品的音乐元素、表达方式和情感。
展示:1. 学生分组进行音乐作品的表演,展示他们的乐器演奏、歌唱和舞蹈技巧。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分享他们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评价。
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强调八音之乐的重要性和学习收获。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在音乐表达和音乐欣赏方面的进步和不足之处。
拓展活动:1. 学生自主选择一种八音之乐的音乐风格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并制作一个小报告或展示。
2. 学生组织音乐比赛或音乐会,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和创造力。
人教版音乐八上第三单元《八音之乐》PPT教学课件

南方
北方
中国打击乐
鼓
竹木
锣
梆子、木鱼
革
金属
Hale Waihona Puke 锣鼓经 锣鼓经:简称锣经,戏曲打击乐各种具
有固定程式(鼓套子)的打击乐"合奏谱 "的泛称。常用的锣鼓经有“急急风”、 “阴锣”、“冲头”等。锣鼓经是锣鼓 乐队中各种乐器相互协作演奏的一种固 定模式。
打击乐对塑造戏曲人物的重要性
民族音乐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作为一名当代的中学生,在我们渴望浏览世 界各国不同风格音乐之前,首先我们要对自 己本民族的音乐艺术有所了解,因为她能够 为我们提供无穷无尽的艺术源泉,有了这丰 富的艺术滋养,我们看世界的眼光才能放得 更远。
吹打乐
中国传统器乐乐种之一。 由吹、打两类乐器演奏的 音乐,民间俗称锣鼓或鼓吹 乐。
小放驴
大家说说看,都有哪些乐器 ? 唢呐、管子、打击乐器
这首曲子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呢 ? 表现热烈的情绪,渲染节日欢乐气氛。
比一比
江南丝竹 风格 乐器 流行地区
柔美、委婉
吹打乐
热情、豪放
二胡、琵琶、 唢呐、管子、 阮 打击乐
下课!
再见!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警句 51关于学习或励志的名言警句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意思是:时间像江河东流入海,一去不复返;人在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龄大了一事无成,那就只好悲伤、后悔。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2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意思是:人要有所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放任自流。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引•朱熹小简》 3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意思是:能把一本书读过百遍,其中的含义自然就领会了。出自《三国志•魏书》。 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意思是:读书多了,下笔写文章就如有神助。出自(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5 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 意思是:没有才,宏伟的志向就不能实现;不学习,就不能成大才。出自6(明)郑心材《郑敬中摘语》。 6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意思是:不学习便无法增长才于,没有志向就难于取得学业上的成功。出自《诸葛亮集•诫子书》。 7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意思是;下决心学习,连吃饭也忘记了;有所心得便高兴得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老年就要逼近了。出自《论语•述而》。 8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惟克果断,乃罔后艰。 意思是:取得伟大的功业,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办事果断,没有后患。出自《尚书•周官》。 9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意思是:积累许许多多的财富,不如学习一种小小的技术。出自《颜氏家训•勉学》。 10 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 意思是:人的立志,语言忠实是它的根本;修养自已的品德,应以行动为先。出自(唐)吴叔达《言行相顾》。 11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意思是:不要虚度年华,不然到了满头白发之时,只有徒叹奈何了。出自(宋)岳飞《满江红》。 12 人品、学问,俱成于志气;无志气人,一事做不得。 意思是:一个人之所以具有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问,都是由于他有志气;没有志气的人,什么事也做不成。出自(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13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意思是。山是由土石日积月累而高耸起来的,长江大河是由点滴之水长期积聚而成的。比喻知识、业绩都是由少到多,由小到大长期积累、创造而成功的。出自(唐)刘禹锡《唐故监察御史赠尚书右仆射王公神道碑铭》。 14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也。 意思是:学习必须以思考为根本,思考就能得到知识,不思考就得不到知识。出自(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15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蒿不可放缓。 意思是:作学问就象撑着逆水的船,连一蒿也不能放松。比喻学习不要自满,要坚持有恒。 16 为学须先立志。 意思是:作学问首先应当立志。出自〈朱熹语录〉 17 学者不患立志不高,患不足以继之耳;不患立言不善,患不足以践之耳。 意思是:作学问的人不怕志向立得不高,就怕不能持之以恒;不怕作品里的话说得不漂亮,就怕自己不照着做。出自 〈薛方山记述•上篇〉 18学者大不宜志小气轻,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进;气轻则以未知为已知,未学为已学。 意思是:学习要树立大志,没有大志就容易自满,自满了就不易有长进了。学习要有勇气,缺乏勇气,不懂的东西会自以为已经懂了,没有学到的东西会以为已经学到。出自《近思录集注》卷二。 19学不博者,不能守约;志不笃者,不能力行。 意思是:学识不广博,就不能得其要领;志向不笃诚,就不能努力去做。出自(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 20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意思是:学习贵在懂得提出疑问。有小疑问得到解决,总能有小进步;有大疑问得到解决,就能有大进步。出自《格言联壁•学问类》。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八音之乐》教案二

《八音之乐》教案二教学目标:1、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初步感受速度、力度、节奏等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感受乐曲《十面埋伏》描绘古战场上的壮烈情景。
懂得用乐曲的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十面埋伏》,会用“埋伏”“小战”“大战”为标题进行创作3、初步认识了解八音及其代表乐器,相应的乐曲。
教学重点:欣赏“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三个重要乐段。
教学难点:根据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乐曲《十面埋伏》,大略理解乐曲表现的内容。
教学过程:一、初步了解八音中的弹拨乐曲——琵琶1、出示八音中有代表性的乐器图片,让学生观察哪些属于弹拨乐器。
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2、重点认识琵琶,通过欣赏琵琶独奏《彝族舞曲》的音乐片段,了解琵琶的音色以及演奏方法。
3、对比欣赏四首乐曲,引导学生听辩哪段音乐是琵琶演奏的。
[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为导学达标做好准备。
]二、欣赏乐曲《十面埋伏》(一)初次欣赏全曲,大屏幕只出现古战场的静止画面,初步感受乐曲表现古战场的壮烈情景。
[设计意图:这次的欣赏让学生初次感性去认识乐曲,目的是培养感受音乐和独立欣赏的能力。
](二)伴随音乐,师声情并貌地讲楚汉大战的故事。
(三)分段欣赏1、泛听1—5乐段,感受营列-吹灯-点将-排阵-走队的过程中音乐的力度,速度,节奏的特点。
2、欣赏“埋伏”①播放主题句让学生用“啦”模唱。
②用两种不同的力度、速度模唱主题句让学生分辨哪种能更好地表现“埋伏”。
[设计意图:欣赏“埋伏”时,通过播发音乐主题让学生听并且模唱,使学生熟悉该段的音乐主题。
然后用两种不同的速度、力度模唱该主题(其中一种是乐曲的原速度和力度)让学生通过分辨感受该段的力度和速度。
3、欣赏“小战”“大战”①播发“小战”“大战”的视频让学生先简单了解古战。
②播发“小战”“大战”中最有代表性的乐句,让学生边听边思考:哪一段是表现“小战”,哪一段是表现“大战”。
再让学生对比:哪一段的力度更强?哪一段的节奏更紧凑?听后讨论,教师小结。
第三课 八音之乐

八音之乐——音乐故事《楚汉之争》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第三单元《八音之乐》第一课时,音乐故事《楚汉相争之十面埋伏》,并欣赏经典南派笛子独奏曲《故苏行》。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
他们通过一学年的音乐欣赏课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欣赏知识和能力,对于《十面埋伏》这样的历史题材性质音乐作品他们还是有很大的兴趣与理解力的。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1、音乐常识——①了解什么是八音;②认识中国民族乐器以及分类;③了解民族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
2、乐器知识——结合听赏琵琶曲《十面埋伏》片断,介绍琵琶的演奏手法以及丰富的表现力。
3、配乐诗朗诵——结合欣赏清淡隽秀的水粉画、朗诵描写姑苏城的古诗,欣赏笛子曲《姑苏行》,了解笛子的音色及其特点。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图片认识各种民族乐器以及分类,记住乐器的音色特点。
通过欣赏琵琶曲《十面埋伏》片断与《姑苏行》了解并掌握琵琶和笛子的表现力。
难点:通过让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与鉴赏乐曲,体会民族乐器给人带来的丰富表现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乐器和民族音乐二、教学目标1、通过音乐常识的学习,认识中国民族乐器及其分组情况,了解各种民族乐器的音色音乐。
2、通过听赏琵琶曲《十面埋伏》片断,介绍琵琶的演奏手法以及丰富的表现力。
3、通过欣赏笛子独奏《姑苏行》,看清淡隽秀的水粉画、朗诵描写姑苏城的古诗,使学生享受艺术的诗情画意,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乐器和民族音乐的情感。
三、教法与学法本课我将采用聊天对话式、合作探究式、启发引导等教学法来相互结合的对学生的音乐欣赏来做一个整体的教学概述。
使学生重叠性的增加对音乐的记忆和理解。
学法的指导在于老师对学生的引导力和敏锐感。
通过聊天对话,合作探究等互动方式来参与到学生的思想空间里来。
给学生以充分的自我空间来表达对音乐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1、导入:我们中华民族地大物博,有着灿烂而悠久的历史文化。
初中音乐_《八音之乐》教学课件设计共17页文档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初中音乐_《八音之乐》教学课件设计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d整理版可编辑
参考资料 学习帮手
《八音之乐》
一、感受民族音乐
导入:
师: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生:喜欢)
师:希望我今天带来的这部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动画也能够得到大家的喜爱。请同学们在欣赏的
同时思考:它的背景音乐运用的是民族音乐还是西洋音乐?(播放动画片《抬驴》片段)
生:民族音乐
师:它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生答)
师:民乐在听觉上虽然不如西洋音乐震撼恢弘,却能充分调动心灵,让你融于意境、氛围中,产生最细致、
真挚的情感。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民族音乐,去感受它所蕴涵的无穷魅力。
二、认识民族音乐
1、了解民族乐器及其音色
师:我国是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民族乐器的发展历史也是非常悠久的。
师:大家都知道哪些民族乐器?说说看(生答)
师:看来同学们对民族乐器的了解还真不少。你能说出图片中这些乐器的名称吗?(展示、分发图片,生
抢答)
师:通过刚才的展示,大部分同学都能够依据形状准确的说出乐器名称,不过我们除了要了解乐器的形状
外,更重要的是学会听辨、鉴赏音色的美。
师:下面分成1、2、3、4四个大组,根据我给出的音乐片段进行抢答,看看哪组同学回答的既准确又快速。
(欣赏片段,生抢答、总结成绩
师: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抢答上,而没有能够真正静下心来欣赏乐器的音色,为此我
特意准备了两首乐曲供大家欣赏,以便同学们能够更好的了解民族音乐,了解乐器在乐曲演奏中所塑造的
各种音乐艺术形象。
2、欣赏乐曲
乐曲1
师:首先请欣赏一个旋律片段,仔细思考它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来自哪首器乐作品?(播放《赛马》主题旋
律)
word整理版可编辑
参考资料 学习帮手
师:是什么?(生:二胡、《赛马》)
师:赛马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比赛活动?(生:蒙古族)
师:《赛马》是民族器乐作曲家、二胡演奏家黄海怀于1964年创作的。这首曲子表现了在蒙古族人民传统
的赛马盛会上,那紧张激烈的场面。全曲共分为3个部分,刚才播放的音乐就是它的主题旋律,位于乐曲
第二部分。(出示主题旋律曲谱)
师:请大家用“LA”这个音,跟随旋律视唱曲谱。(生活动)
师:没有唱熟的同学,可以在欣赏过程中再来仔细体会它的主题旋律。请大家在欣赏的同时思考:
第二部分音乐中出现了几次主题旋律?每段主旋节奏有何变化?(欣赏《赛马》片段,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师:结合大家的分析,让我们完整欣赏《赛马》这首曲子。(播放《赛马》)
师:这部作品以磅礴的气势、热烈的气息、奔放的旋律而深受人们喜爱。无论是气宇轩昂的赛手,还是奔
腾嘶鸣的骏马,都被二胡的旋律表现的惟妙惟肖。
乐曲2
师: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曾用这样四句诗来形容一件乐器的音色之美: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师:他所描写的是什么乐器的音色?
生:琵琶
师:请欣赏著名大型琵琶曲《十面埋伏》,它是根据公元前202年的垓下决战这一历史事实编写的。描述
的是刘邦与项羽之间的战争,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开始争霸天下,他们虽然进行了多年的战争,但是
由于双方势均力敌,一直是难分高下,后来由于项羽优柔寡断,错失了斩杀刘邦的良机,最终被刘邦的十
万大军包围,在乌江边展开了激战,最终项王败阵、拔剑自刎。有一出非常著名的“霸王别姬”也正是出
自于此。
师:全曲共分 3大部分,(多媒体出示)第一部分描述了汉军大战前的准备(一、列营,二、吹打,三、
点将,四、排阵,五、走队),第二部分描绘了两军殊死决战的激烈情景(六、埋伏,七、鸡鸣山小战,
八、九里山大战),第三部分描写楚军战败,项羽乌江自刎的情景(九、项王败阵,十、乌江自刎,十一、
众军奏凯,十二、诸将争功,十三、得胜回营)。请大家在欣赏的同时思考:
(1) 这段音乐展现的是乐曲中的第几部分?为什么?音乐中琵琶富于变化的演奏技巧,为你渲染了一种
怎样的气氛?(第二部分,紧张、激烈)
(2)这首曲子属于琵琶曲分类中的文曲还是武曲?(生:武曲)
师总结:在这段音乐中,琵琶的演奏使我们犹如置身于千军万马,呼号震天,刀光剑影,惊心动魄的场面
中,对立鲜明地烘托出了那个凄婉之夜,刀剑与热血的悲凉。
word整理版可编辑
参考资料 学习帮手
三、民乐知识拓展
1、了解八音定义
师:通过乐曲及片段欣赏,我们认识了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乐器,其实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品种繁
多,造型独特,音色优美的各种乐器。古人为了便于区分,按照制作材料的不同把它们分为八大类,统称
为八音,这八大类分别是: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多媒体出示琵琶、埙、笙、竹笛、编钟等五件乐器图片,组织学生讨论分类)
金——青铜类的乐器 (编钟等) 石——主要是石灰石,其次有青石和玉石(磬等)
丝——各种弦乐器(琵琶、胡琴等) 竹——竹制吹奏乐器(竹笛、萧等)
匏——葫芦类的植物果实(笙等) 土——陶制乐器(埙、陶笛等)
革——主要是各种鼓(悬鼓和建鼓等) 木——木头制做的乐器,已经很少见(敔、柷等)
师:发展到现在,乐器的分类又以它的演奏性能为主,分为四大类:吹奏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和拉
弦乐器。
2、乐器发声原理及分类
师:手中拿有图片的同学请仔细思考你手中的乐器应该属于这四类中的哪一类?
师:(1)弹拨乐器有的是靠物体击打琴弦发声,有的则是以手或义甲拨动两端固定的弦,使之振动发音.
(2) 拉弦乐器是马尾弓毛与琴弦摩擦,琴弦振动通过共鸣体而发声的
(3) 吹奏乐器通过吹奏者嘴唇震动产生音响.
(4)打击乐器通过击打发出声音
(分类、学生站位)
师: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至今仍未完全定型,还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希望在我们同学中将来也能够出现
优秀的演奏家。
3、了解新民乐
师:中国传统民乐素以华夏艺术瑰宝著称.千百年来,它以多姿多彩的乐韵始终浸润着人们的心田.而如今,
在新时期又出现了一种颇具代表性的音乐现象,究竟是什么呢?请大家在欣赏片段的同时思考:
在这段画面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播放十二乐坊演奏片段,学生讨论回答)
word整理版可编辑
参考资料 学习帮手
师:“女子十二乐坊”的出现和成名,成就了现在所谓的“新民乐”。而新民乐这种艺术形式的出现,也
为传统民乐的保护式发展开拓了新的路径。
4、欣赏奥运宣传片,体会中西音乐的结合
师: 我们都知道,2008年奥运会即将在北京举行,这就是本届奥运会的会徽,(多媒体展示)它采用的
是中国特有的文字和印章形式,创作灵感来自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但如此,我们的奥运宣传片也充分展
现了古老中国的文化精髓。(播放《奥运宣传片——中国印》)请同学们仔细思考: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
你觉得为它配上什么样的背景音乐会比较合适?是民族音乐,西洋音乐还是中西音乐相结合?(播放,学
生讨论回答)
师:让我们看看影片编导是如何为它选择背景音乐的。(播放)
师:在这部宣传片中,始终以民族音乐、民族乐器的演奏为基础,充分展现我国古老的文化底蕴,同时加
入西洋交响乐的演奏,衬托出了大气磅礴的场面,中西音乐的结合正如奥运会徽一样,把现代奥林匹克精
神与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
四、再次感受民族音乐
师:近年来,我国民族管弦乐团也经常受邀到国外进行演出。大家知道《拉德茨基进行曲》吗?
师:它是一部非常著名的西方音乐作品,也是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结束时的保留曲目.
师:你们能够想象到,这首乐曲如果用我们中国的民族管弦乐队来演奏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吗?
师:让我们到维也纳的金色大厅去欣赏一场特殊的音乐会,再次感受民乐带来的惊喜(播放民乐版《拉德
茨基进行曲》)
五、小结
师:民族乐团的演奏让在场的外国观众惊赞不止,由此可见,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通过音乐我们了
解一种文化,而通过文化又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音乐,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够摒弃旧观念,用
睿智的眼光去重新认识我们的民族音乐,把它继承和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