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普通话与规范汉字

合集下载

什么是普通话-语言文字法律法规

什么是普通话-语言文字法律法规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中华大民共和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已宙审华人民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00年10月31日通过,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这部法律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国家关于语言文字的基本政策,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閉的总原则,国家机关在国家语言文字方面的职责,及对社会几儿个主要行业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具体规范等。

普通话、规范字的基础知识一、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是我国通用语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二、什么是规范汉字?规范汉字对于现代汉语来说,包括经过整理筒化的字和未整理简化的字两部分。

经过整理理简化的字是指经国务院或国家主管部门批准,以字表等形式正式颁布的现代汉字规范。

未整理简化的字是指历史流信下来的,沿用至今,未经过整理简化或不需要整理简化的字,如人、川、日、水等字。

“生”和“身”的用法“生”和“身“在用法上右些纠结不清,很容弄错,石时其至会间出突话来生”“sheng”,“”念"shen"”,前者右后居的。

一船南方人不分该两个字的音,都念成“”的音,于是问出来了,“生”的宰义指“生自、生长、生存、,生计、生命、生平、产生、没没有成(素、加工)、生疏、生硬,学生”等等。

“身”的宰义指“身体、生命、自己、人品荐,物体的主体部分”等等,在“生命”成一义项上讲,两个字有诉义的美系,因址,易出现用法不当的现,"生后”与“后生”,“终生"”与“终身”,许多人分不清它们的区别,以至于用错说话,“生后”指“出生以后”,“身后”"指“死了以后”,两者相对,不能程用;“终生”指“一生”,但多献身之事而言,“终身”也指如“奋斗终生”,“一生”,如“终身”,就多指烟婚姻大事,二者的使用场合是有区别的的。

什么是普通话与规范汉字

什么是普通话与规范汉字

什么是普通话与规范汉字?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各方言区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也是我国各民族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即我们国家的通用语言。

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字以及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以规范汉字为公务用字指的是什么?目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的现象有哪些?以规范汉字为公务用字,是指国家的所有公文、印章、标牌、指示牌以及公务用名片等,均应依法使用规范汉字。

目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的现有有下面四种表现:写错别字,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使用已被淘汰的异体字,滥用繁体字。

普通话水平等级标准有哪些规定?普通话水平划分为三个级别,每个级别内再划分两个等次,从高到低。

以此为:一级甲等、一级乙等、二级甲等、二级乙等、三级甲等、三级乙等。

国家公务员要求不低于三级甲等。

公共场所设施使用规范汉字有哪些规定?公共服务行业的公文、公章、名称牌、票据、报表、标牌、指示牌、说明书、电子屏幕、广告、宣传材料、公共场所设施的标志牌以及企事业组织名称等必须使用规范汉字。

需要加注汉语拼音的,应书写在规范汉字的下方,汉语拼音的拼写要符合《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的规定。

公文、材料用字及格式规范几个问题一、文字材料中序号、标点的正确使用1.第“一,”、第“二,”、首“先,”、“其次,”应该用逗号。

2.“一、”、“二、”、“三、”应该用顿号。

3.“1.”、“2.”、“3.”或“A.”、“B.”、“C.”应该使用齐线墨点(实心小圆点)。

4 .(1)(2)(3)等不再加标点符号。

三、公文文号的正确使用印发公文时,年份外的符号应该用六角形符号“﹝﹞”(一般在电脑插“入”栏里特“殊符号”中选择)。

如: ***教语〔2013 〕5 号 (规范)二、年份中“零”的正确使用年份如用中文形式表示,如“二○一三年一月”,应该用圆“○” (一般在电脑“插入”栏里特“殊符号”或几“何图形符”中选择);年份如用阿拉伯数字形式表示,则中间应该用长“0”表示,如:“2013年 10 月”。

关于在校园内推行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规定

关于在校园内推行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规定

宅刘中心小学关于在校园内推行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规定语言文字是交流的工具。

我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也是我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文字”,使用普通话和规范用字,关系到我国语言文字的纯洁性,关系到国家尊严、民族团结,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流与共同繁荣,有利于维护和促进国家的统一。

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确立了学校在这项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规定了相关工作要求。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明确要求:普通话要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语言”和“校园语言”,规范用字的要求对学校而言,更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此,学校特制定本规定。

一、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必须使用普通话。

具体包括课堂教学的讲课与提问、实验指导、辅导答疑、考试、考查、监考等场合。

二、教师教学中不仅自己要用普通话,而且在学生回答问题、课堂讨论等教学活动中对学生使用普通话都要有明确要求。

三、教师书写教案、编写教学计划及撰写其他教学文件时均应注意规范用字,特别是在教学中直接面对学生的文字使用,如板书、多媒体课件、试卷、作业阅批等方面必须严格要求,不得使用不规范汉字,避免以讹传讹,误导学生,误人子弟。

四、学生在各学科各课程教学活动中都必须使用普通话,如课堂提问、答问、课堂讨论以及校园内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等。

五、学生在上课学习中均要求使用规范汉字,各科作业、考试考查答卷等出现不规范汉字,教师可酌情扣分,尤其语文科更应从严把关。

六、师生在校内的其他活动中也要自觉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如在校内集会、学术报告、各类比赛、竞赛均用普通话交流,各种张贴物(如海报、通知等)、各种宣传媒体(如印刷物、校园广播、校园网站网页、校刊校报等)更要成为规范用字的典范。

七、全体教师都应按规定要求,自觉参加上级普通话有关水平测试培训,并通过统一水平测试,达到规定相关等级,持有相应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

什么是普通话与规范汉字

什么是普通话与规范汉字

什么是普通话与规范汉字一、普通话的定义普通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共同语言,也是全国通用的标准语言。

它以北京话为基础,以北方官话为主体,并融合了其他方言的一些特点。

普通话在1956年被定为国家通用语言,并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和推广。

在中国境内,普通话成为了各地区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同时也为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提供了便利。

普通话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标准化:普通话是经过系统规范和统一的语言,有着统一的发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的要求。

2. 方言融合:普通话汇聚了各地方言的特点,让人们更易于理解和交流。

人们可以在使用普通话的同时,保留自己地方方言的一些特色。

3. 发音准确:普通话的发音依据汉字的读音,注重声调的正确使用。

4. 语法完备:普通话的语法是基于北方官话的语法规则,较为严谨和规范。

5. 写作规范:普通话的书写采用了规范汉字,使得文字表达更加准确和规范。

普通话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对外交流的工具,也是国内交流的基础。

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不仅是中国语言发展的一大进步,也是中国形成统一国家意识的体现。

二、规范汉字的定义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字,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汉字的使用历史悠久,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字体。

而为了提高汉字的可读性和一致性,各个时期都有过对汉字进行整理和规范的尝试,进而形成了规范汉字。

规范汉字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字形统一:规范汉字规定了每个汉字的字形,使得不同地域的人们能够统一认识汉字的形状。

2. 简化字:在汉字的演变中,为了提高文字书写效率,对一些繁复的字形进行了简化处理,形成了现代汉字的简化字体。

3. 笔画清晰:规范汉字规定了每个汉字的笔画顺序和书写方式,使得汉字的书写更加规范和规范。

4. 通用性:规范汉字是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和推广的汉字,能够被广大人民群众广泛认知和使用。

规范汉字的出现,使得汉字的书写更加规范和统一。

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标准,使得文字交流更加准确和便利。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讲解.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讲解.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讲解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宗旨:⑴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⑵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

⑶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

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国家机关的使用:“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3、什么是普通话与规范汉字?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需要指出的是:北京话不等于普通话。

4、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点在哪些领域?推广普通话的重点在学校和社会有关部门。

当普通话成为学校教学语言、成为机关工作语言、成为宣传语言、成为社会交际语言时,便是基本普及了普通话。

5、推广普通话是否要人为地消灭方言?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人为地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方言隔阂,以利社会交际。

推广普通话是要求会说方言的公民还要会说普通话。

而且也并不要求公民在所有场合都讲普通话。

从语言发展来讲,普通话和方言也处于不断丰富、融合的过程中,方言在语音、词汇等方面逐渐向普通话靠拢,普通话也不断从方言中吸纳词汇,以丰富自己。

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方言还将在一定领域和特定地区长期存在。

6、目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的现象有哪些?危害是什么?目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的现象有如下四种表现:写错别字、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使用已被淘汰的异体字、滥用繁体字。

这些现象的存在,给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的普及、文化的繁荣造成很大的损失和障碍。

尤其是进入信息时代后,计算机对汉字的识别,要求汉字必须规范。

7、哪些行业实行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195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必须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且要接受测试并持证上岗;广播电台、电视台播音员、节目主持人;195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公务员。

等级标准根据行业特点有不同要求。

您知道吗?联合国有6种工作语言,汉语是其中之一,并且采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通话和简化汉字。

语言文字规范知识问答

语言文字规范知识问答

15.普通话水平等级标准有哪些规定?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1997年12月5日发布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 准(试行)》, 将普通话水平划分为三个级别,每个级别内再划分两个等次。语音、 词汇、语法总失分率不超过3%的为一级甲等,不超过8%的为一级乙等,不超过 13%的为二级甲等,不超过20%的为二级乙等,不超过30%的为三级甲等,不超过 40%的为三级乙等。一级是标准的普通话,二级是比较标准的普通话,三级是一 般水平的普通话,能够交流,偶有听不懂的情形。 16.国家对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人员的普通话水平等级有什么要求? 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和配音专业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院校 毕业生应当达到一级水平;幼儿园、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应当达到二级以 上水平,其中语文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学教师应当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普通 话教师和语音教师应当达到一级水平;国家机构工作人员应当达到三级甲等以上 水平;面向公众服务的从业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三级以上水平,其中解说 员、播音员、话务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二级以上水平。
2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哪些方面进行管理? 主要是对语言文字使用中的政府行为和大众传媒、公共场合的用语用字,即 对国家机关、学校、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行业以及公共设施、信息技 术产品、招牌、广告、企业事业组织名称和在境内销售的商品包装、说明等方面 进行管理。 24.当前学校普及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第一,继续坚持普通话的法定地位,贯彻“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的 工作方针,加大行政力度,争取在二十一世纪初的3~5年内,使普通话基本成为各 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语言和城镇学校的校园语言,教师和学生基本达到规定的普通话 等级。 第二,继续坚持规范汉字的法定地位和汉字简化的方向,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用 字的规范化水平,各级各类学校的教材用字、教学用字、环境用字要符合国家颁布 的规范标准和要求,用字不规范的软件产品不能进入教学领域,对学生加强写好规 范字的训练。

语言文字基本常识

语言文字基本常识

语言文字基本常识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2、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第十九条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4、我国语言文字的基本政策是: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5、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12字方针):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6、推普周经国务院批准,每年9月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自1998年第一届推普周开始,至今年为第十四届推普周。

7、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8、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项目(4项)(1)读单音节字词(100个音节);(2)读多音节词语(100个音节);(3)朗读短文;(4)命题说话。

9、现阶段对一些岗位和专业人员的普通话等级要求(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达到三级甲等水平;(2)学校、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的普通话达到二级以上水平,其中语文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学教师的普通话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担任普通话教学的教师普通话达到一级水平;(3)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的普通话达到一级水平,其中市级电台、电视台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的普通话达到一级甲等水平;(4)公共服务行业中的播音员、解说员、导游员、话务员等岗位人员的普通话达到二级水平;(5)大学、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毕业时的普通话达到三级甲等以上水平,其中教师教育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毕业时的普通话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教师教育类其他专业学生以及非教师教育类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的专业的学生,毕业时的普通话达到二级水平。

10、推广普通话是要消灭方言吗?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人为地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方言隔阂,以利社会交际。

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宣传资料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宣传资料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宣传资料1.什么是普通话?什么是规范汉字?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从语音、语汇、语法三个方面来对普通话加以规范。

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简化字以1986年10月由国务院批准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中所收的简化字为准。

正体字以1955年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选用的字为准。

不过该表公布后又作了几次调整,一共恢复使用了28个被淘汰的异体字(参见“学习《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一题)。

传承字是指历史上流传下来沿用至今,未加整理简化或不需要整理简化的字。

规范汉字的字形以1988年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的新字形为准。

2.哪些情形必须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用语用字?(一)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二)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三)招牌、广告用字;(四)企业事业组织名称;(五)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

3.哪些情形可以保留和使用繁体字、异体字?(一)文物古迹;(二)姓氏中的异体字;(三)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四)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五)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六)经国务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4.哪些场合应该说普通话?推广普通话总的要求是工作场合和公共交际场合说普通话。

如:公务员在办公、会议、接待采访等公务活动中必须说普通话。

5.不同岗位的从业人员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什么要求?(1)教师应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水平,其中语文教师、幼儿园教师和汉语教师应达二级甲等以上水平,普通话教师和语音教师应达到一级乙等以上水平。

(2)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部门人员应达到三级甲等以上水平。

(3)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应达到一级乙等以上水平,其中省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应达到一级甲等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普通话与规范汉字?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各方言区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也是我国各民族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即我们国家的通用语言。

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字以及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以规范汉字为公务用字指的是什么?目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的现象有哪些?
以规范汉字为公务用字,是指国家的所有公文、印章、标牌、指示牌以及公务用名片等,均应依法使用规范汉字。

目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的现有有下面四种表现:写错别字,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使用已被淘汰的异体字,滥用繁体字。

普通话水平等级标准有哪些规定?
普通话水平划分为三个级别,每个级别内再划分两个等次,从高到低。

以此为:一级甲等、一级乙等、二级甲等、二级乙等、三级甲等、三级乙等。

国家公务员要求不低于三级甲等。

公共场所设施使用规范汉字有哪些规定?
公共服务行业的公文、公章、名称牌、票据、报表、标牌、指示牌、说明书、电子屏幕、广告、宣传材料、公共场所设施的标志牌以及企事业组织名称等必须使用规范汉字。

需要加注汉语拼音的,应书写在规范汉字的下方,汉语拼音的拼写要符合《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的规定。

公文、材料用字及格式规范几个问题
一、文字材料中序号、标点的正确使用
1.“第一,”、“第二,”、“首先,”、“其次,”应该用逗号。

2.“一、”、“二、”、“三、”应该用顿号。

3.“1.”、“2.”、“3.”或“A.”、“B.”、“C.”应该使用齐线墨点(实心小圆点)。

4.(1)(2)(3)等不再加标点符号。

三、公文文号的正确使用
印发公文时,年份外的符号应该用六角形符号“﹝﹞”(一般在电脑“插入”栏里“特殊符号”中选择)。

如: ***教语〔2013〕5号 (规范)
二、年份中“零”的正确使用
年份如用中文形式表示,如“二○一三年一月”,应该用圆“○”(一般在电脑“插入”栏里“特殊符号”或“几何图形符”中选择);年份如用阿拉伯数字形式表示,则中间
应该用长“0”表示,如:“2013年10月”。

字体和字号的正确使用
公文标题使用2号小标宋体字;发文机关标志推荐使用小标宋体字,字号由发文机关以醒目、美观、庄重为原则酌定;份号用3号阿拉伯数字;密级和紧急程度用3号黑体字;签发人用3号仿宋体字,后标全角冒号,冒号后用3号楷体字标识签发人姓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用4号仿宋体字。

附件说明的正确标注和附件的有关要求
“公文如有附件,在正文下空l行左空2字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附件”,后标全角冒号和名称。

附件如有序号使用阿拉伯数码(如“附件:1.×××××”);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

附件应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并在附件左上角第1行顶格标识“附件”,有序号时标识序号;附件的序号和名称前后标识应一致。

如附件与公文正文不能一起装订,应在附件左上角第1行顶格标识公文的发文字号并在其后标识附件(或带序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