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网规划原则
公路网规划布局方法及

建立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急处置效率,确保路网在遭受自然灾害 或其他突发事件后能够快速恢复正常。
提高路网安全性
采取措施提高公路安全性能,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保障道路使用 者的人身安全。
探索新的规划理念和方法,推动公路网持续发展
1 2
创新规划理念和方法
摒弃传统的公路网规划观念,探索新的规划理念 和方法,以适应未来交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
加强次干路建设
增加次干路数量,提高次 干路密度,缓解主干路的 交通压力,提高路网连通 性和可达性。
完善道路安全设施
加强道路安全设施的建设 和维护,提高道路安全水 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 产安全。
强化路网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性
统筹城乡交通发展
将公路网规划布局与城市 发展相结合,促进城乡交 通一体化发展。
推广新能源汽车
鼓励使用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 等新能源汽车,减少燃油车辆对环 境的污染。
优化交通结构
发展公共交通、鼓励步行和自行车 出行,减少私人车辆的使用,从而 降低交通排放和能源消耗。
提高路网韧性和安全性,适应未来发展需求
路网韧性
路网在遭受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影响后,能够快速恢复到正常 状态的能力。
公路网规划布局方法 及案例分析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公路网规划布局概述 • 公路网规划布局方法 • 公路网规划布局案例分析 • 公路网规划布局的优化建议 • 公路网规划布局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CHAPTER 01
公路网规划布局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公路网规划布局是指根据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社会状 况和公路网现状,合理确定公路网中各线路的空间位置和相 互关系,以及公路网与外部交通的衔接和协调。
曼哈顿布线规则

曼哈顿布线规则曼哈顿布线规则是一种常用于城市道路规划和布线设计的原则。
它以曼哈顿的道路布线特点命名,即道路正交、四通八达。
本文将详细介绍曼哈顿布线规则的特点和应用。
一、曼哈顿布线规则的特点曼哈顿布线规则的核心特点是道路正交,即道路交叉呈直角,形成网格状的道路网络。
这种布线方式使得城市道路交通更加便捷高效。
曼哈顿布线规则还具有以下特点:1.1 高度可扩展性曼哈顿布线规则的道路网格可以无限扩展,方便城市的扩张和发展。
新的道路可以很容易地与原有的道路网格连接,形成更大的网格系统。
1.2 方便导航和定位由于道路呈直角交叉,曼哈顿布线规则使得导航和定位变得非常简单。
人们可以根据道路的坐标轴方向轻松找到目的地,减少了迷路的可能性,提高了交通效率。
1.3 便于规划和管理曼哈顿布线规则的道路网络清晰、规律,便于城市的规划和管理。
城市规划者可以根据道路网格的布局,合理安排土地的利用和建筑的分布,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城市的整体效益。
曼哈顿布线规则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的规划和设计。
以下是曼哈顿布线规则在不同方面的具体应用:2.1 城市交通规划曼哈顿布线规则可以用于城市交通规划,合理规划道路的走向和宽度,确保交通流畅和行车安全。
通过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和交叉口,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的发生。
2.2 地下管网规划曼哈顿布线规则不仅适用于地面道路的规划,也可以应用于地下管网的规划。
例如,曼哈顿布线规则可以用于规划下水道、电力供应网络、通信网络等地下设施的布局,确保城市基础设施的高效运行。
2.3 建筑设计曼哈顿布线规则也可以应用于建筑设计中。
建筑师可以根据道路网格的布局,合理安排建筑物的位置和朝向,最大限度地利用阳光和空气资源,提高建筑物的舒适度和能源利用效率。
2.4 商业区规划曼哈顿布线规则适用于商业区的规划和设计。
商业区内的道路网格可以根据商业活动的特点进行合理布局,方便人流和货物的流通。
同时,道路的规划还可以考虑商业环境的营造,提高商业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立体交通网络的规划与设计

立体交通网络的规划与设计一、立体交通网络的概念与意义立体交通网络是指由不同层次的道路、铁路、桥梁、隧道和交叉口等交通设施所组成的一个立体化交通运输网络。
通过多层次的交通运输设施组成的交通网络,可以实现交通运输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城市交通效率,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二、立体交通网络规划原则1.合理布局立体交通网络的布局应根据城市的空间结构、市政基础设施、主要交通流量、机动车道路网、公共交通线路等因素,合理确定各级道路、桥梁、隧道、主要交叉口等交通设施的布置。
2.满足交通需求立体交通网络应满足城市不同层次和类型的交通需求,为不同类型的交通运输提供便捷的交通通道。
例如,要考虑行人和自行车的通行、公共交通的优先通道、机动车的快速通道等。
3.安全可靠立体交通网络应保证行车安全,特别是对于高速公路、城市主干道、桥梁等需要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的交通设施,要满足防风、防震、防火等安全要求。
4.环保节能立体交通网络的规划应优先考虑环保节能,采用新型材料和新工艺,实现高强度、高效率、低噪音的交通设施建设,应尽可能减少城市交通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立体交通网络设计要点1.合理划分层次立体交通网络的不同交通设施应按照其功能不同、通行速度及载荷大小等特点划分不同的层次。
例如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主要干道应建设在地面以上,城市道路、公共交通、自行车道则建设在地面以下,以实现交通流的分层和空间利用效率的最优化。
2.优化设计路线立体交通网络应依据城市交通模式和既有的道路网络,优化交通路线的设计。
例如,可采用原有道路的改造、联接或调整等方式,与既有的交通网络融为一体,减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和道路资源的浪费。
3.协调各交通设施建设立体交通网络的规划与设计,应充分协调各类交通设施建设,保证各类建设所需的协调、联通等配套设施。
例如,应合理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交通设施之间的衔接、接口和换乘环节,提高交通资源的有效利用效能。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方案的设计原则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方案的设计原则一、引言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城市交通的安全、便捷和高效。
良好的交通规划方案可以提高城市的交通运输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率,改善居民出行体验,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方案的设计原则,以期为城市规划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交通规划的目标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目标是实现城市交通的安全、便捷、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交通规划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交通安全:保障道路交通的安全是交通规划的首要任务。
规划者应该合理设计道路布局,设置交通信号灯和标识,提供安全设施,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 交通便捷: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该使得居民出行更加便捷。
规划者应该合理规划道路网,缩短居民出行距离,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3. 交通高效:高效的交通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规划者应该合理规划道路容量,优化交通流量分配,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4. 可持续发展: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该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规划者应该鼓励公共交通的发展,减少单车使用,提倡步行和骑行,降低车辆排放,保护环境。
三、交通规划的设计原则1. 综合考虑: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该综合考虑城市的整体发展需求和交通需求。
规划者应该了解城市的人口分布、经济结构、土地利用等情况,合理规划道路网,满足不同区域和不同交通方式的需求。
2. 分级布局: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该根据道路的功能和交通流量的大小进行分级布局。
主干道应该承担主要交通流量,次干道和支路应该分流交通,减少交通拥堵。
3. 人性化设计: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该注重人性化设计,提高居民的出行体验。
规划者应该合理设置人行道、自行车道和公共交通站点,提供便利的交通设施和服务。
4. 绿色环保: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该注重绿色环保。
规划者应该鼓励公共交通的发展,提倡步行和骑行,减少单车使用,降低车辆排放,保护环境。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路网规划原则的几点思考

荣城市经济和加速实现城市现代化。 路 网规划是快速轨道交通工程设计 、 建设的重
第 5期
王凤英: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路网规划原则的几点思考
・3 15・
的路网规划 , 求使 乘 客 以最短 的行程 和最少 的时 力 间到达 目的地 。务 必注 意 , 在工 程设 计 和实施 时 建 设 资金 最经济 、 资效益 最佳 。在 编制路 网规划 时 , 投 若 与城市规划 相互 脱节 或配 合 不好 , 很难 达 到 上 就 述 目的 , 甚至会造 成技 术 上 不合 理或 发 生不 可 能 实
中图分类号 :5 07 F 3 .
文献 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6 3— 0 2 20 ) 5— 14— 3 17 6 5 (0 9 0 0 3 0
1 前言
要 技术 依据 。它 的好坏 直接影 响城 市交通 结构 的合 理性、 工程投 资 和工程 建设 的经济 效益及 社会效 益 。
又 能为快速轨 道交 通 集散 大 量客 流 , 使其 充 分发 挥 运量 大的作用 。所 以 , 大城 市的交通 规划 , 要发 一定 展 以快 速轨道 交通 为骨干 , 常规公共 交通为 主体 , 辅 以其 它交通 方 式 , 成 多层 次立 体 的有 机 结 合 体 。 构
所 以, 每个城 市在 修 建 第 一条 快 速 轨道 交 通路 线 之
随着我国社会建设和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 , 极 大促 进 了城市化 的进 程 。所 谓 城 市化 , 主要 是 指农
村 人 口转 化为城 市人 口的程 度 , 国家 工业 化 和 现 是 代 化 的产物 。所 以 , 市 经济越 发展 , 城 城市人 口增 长 越快 , 市化程 度就越 高 。 15 城 9 2年 我 国城 市化 程 度
农村道路规划中的路网布局和设计标准

农村道路规划中的路网布局和设计标准一、引言农村道路的规划和设计对于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至关重要。
良好的路网布局和设计标准能够提升农村交通效率、改善农村居民出行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本文将探讨农村道路规划中的路网布局和设计标准,旨在为农村道路建设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路网布局1. 农村道路的分类农村道路可根据用途和功能进行分类,包括村内道路、乡村公路和支线道路等。
村内道路主要服务于村庄内部的交通需求,乡村公路连接不同村庄和乡镇,而支线道路则连接农田和农村居民的生活区域。
2. 村内道路的布局村内道路的布局应根据村庄的规模和居民分布情况进行合理规划。
大型村庄可以考虑采用网状布局,以方便居民出行和交通流动。
而小型村庄则可以采用环形或线性布局,以节约用地并满足基本交通需求。
3. 乡村公路和支线道路的布局乡村公路和支线道路的布局应考虑到农田和农村居民的分布情况。
乡村公路应连接各个村庄和乡镇,并考虑到未来的发展需求。
支线道路应布设在农田之间,以方便农民运输农产品和农资。
三、设计标准1. 道路宽度农村道路的宽度应根据道路的等级和交通量来确定。
一般而言,村内道路宽度可控制在4-6米之间,乡村公路宽度应在6-10米之间,而支线道路宽度则可以稍窄一些。
2. 车行道和人行道农村道路应设置车行道和人行道,以保障交通安全和行人出行的便利。
车行道宽度应能容纳两辆车的正常行驶,人行道宽度应在 1.5-2米之间,以方便行人通行。
3. 路面材料农村道路的路面材料应选用经济实用、耐久性好的材料。
常见的路面材料有沥青、水泥和石子等。
在选择路面材料时,应根据道路的等级和交通量来确定,以确保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4. 路标和交通标志农村道路应设置路标和交通标志,以指导和规范交通行为。
路标和交通标志应明确、易懂,并符合国家标准。
常见的路标和交通标志有限速标志、交叉路口标志和道路指示标志等。
5. 排水设施农村道路应设置排水设施,以确保道路畅通和减少积水。
城市道路规划优化道路布局提升交通效率

城市道路规划优化道路布局提升交通效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道路拥堵、交通事故频发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
为了提升城市交通效率,优化道路布局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道路规划的重要性、优化道路布局的原则和方法以及提升交通效率的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道路规划的重要性道路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基础,直接影响城市交通的畅通与否。
合理的道路规划可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改善居民出行环境,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同时,道路规划还需要考虑城市的整体规划,合理布局道路网,提高城市的可达性和便捷性。
二、优化道路布局的原则和方法1. 原则(1)合理布局:根据城市的发展规划和交通需求,合理布局道路网,避免交通瓶颈和拥堵点的出现。
(2)多样化布局: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和功能需求,采用多样化的道路布局,如主干道、支路、环路等,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效率。
(3)人性化设计:考虑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出行需求,设置人行道、自行车道等,提供便捷的出行环境。
2. 方法(1)交通流量调查:通过交通流量调查,了解道路的通行情况和瓶颈点,为优化道路布局提供数据支持。
(2)交通模拟仿真:利用交通模拟仿真技术,模拟不同道路布局方案的交通流动情况,评估各方案的效果,选择最优方案。
(3)交通信号优化:通过优化交通信号灯的设置和配时,提高交通的通行能力和效率。
三、提升交通效率的措施1. 建设快速路和高速公路:通过建设快速路和高速公路,分流城市交通流量,减少拥堵,提高交通效率。
2. 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加大对公共交通系统的投入,提高公交线路的覆盖范围和频次,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出行。
3. 鼓励非机动出行:建设完善的自行车道和步行系统,鼓励市民选择非机动出行方式,减少机动车出行需求。
4. 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利用智能交通系统,实现交通信息的实时监测和调度,提高交通的管理和控制水平。
5. 加强交通管理和执法: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交通管理和执法水平,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浅谈公路网规划的原则和方法

所 谓公路 网是 指以 网络 形式 存在 的运 输节 点和 公 路线 路构成 的有 机整 体。 公路 网规 划作 为国 土规 划 、综 合运输 规划 的有 机组 成部 分, 在我 国是 公路 建 设重 要的前 期工 作之 一, 是编 制公 路建 设五 年计 划 、进 行公路 建设 决策 的重 要依 据。 本文 试以 揭阳 市 公路 网规划 为例 ,从 规划 的原 则、 方法 等方 面进 行 论述 。
摘 证。
要 :从 公路 网规 划的 原则 出发 ,介绍 运用 回归 分析 法、 时间 序列 分析 法、 连通
度 法三 者结 合和 节点 重点 度确 定路 网布局 的方 法, 对照 揭阳 市公 路网 的规 划进 行论 关 键词 :公 路网 ;原 则; 方法 文 章编 号: %#’% $ !CDE ( !""# ) ? $ """’ $ "D 公 路网 的发 展要 适当 超前 ,至 少不 会滞 后于 社会 经
"
前
言
济 的发 展。 ( !) 公路 运输 是交 通运 输的 一个 子系 统, 交通 运输 体 系 中 的 各 种 运 输 方 式 应 优 势 互 补、 各 展 其 长 、相 互协 调, 同时 在一 定程 度上 也相 互竞 争。 公 路 网规 划作 为综 合运 输网 规划 的有 机组 成部 分, 应 服 从于 综合 运输 网的 规划 ,处 理好 与其 它运 输方 式 路 网的 衔接 与配 合。 ( C) 公路 运输的 发 展 具 有 较 强 的 自 身 规 律 性 。 公 路运 输在 其发 展的 初期 ,主 要作 为短 途运 输方 式 和 其它 运输 方式 的集 疏运 手段 ,以 及其 它运 输方 式 难 以通 达地 区的 主要 运输 形式 ;随 着社 会经 济的 发 展 ,公 路运 输自 身设 施与 装备 水平 的提 高, 公路 运 输 将跨 越其 发展 的初 级阶 段, 从面 上运 输的 “毛 细 血 管” 作 用, 发 展 到 具 有 “ 毛 细 血 管 ” 和 “ 大 动 脉”(高 等 级公 路) 的 双 重 作用 , 进入 发 展 的 高级 阶 段。 公路 网规 划应 充分 体现 公路 运输 的上 述发 展 规 律。 ( D) 公路 网规 划应 以现 实路 网为 基础 ,分 析未 来 资金 等资 源的 可能 性以 及时 间等 限制 因素 ,使 公 路 网规 划方 案能 够切 实可 行, 并在 有限 资源 的情 况 下 ,追 求最 大的 社会 经济 效益 。此 外公 路网 规划 一 般 时间 跨度 较长 ,涉 及众 多复 杂且 不断 变化 的因 素 和 条件 ,因 此 要 根 据 变 化 了 的 情 况 定 期 调 整 和 完 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道路交通
城市主要出入口每个方向应有两条对外放射的道路。 七度地震设防的城市每个方向应有不少于两条对外 放射的道路。
城市环路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内环路应设置在老城区或市中心区的外围; 2. 外环路宜设置在城市用地的边界内1~2km处,当城市放射的干路与
外环路相交时,应规划好交叉口上的左转交通; 3. 大城市的外环路应是汽车专用道路,其他车辆应在环路外的道路上
■中心区(28km2)
■西区(32km2)是主城区内以风 景、旅游和居住功能为主的片 区
■北区以对外交通、仓储及商贸功
能为主(23km2)
■东北区:以发展电子工业及仓
储业为主(17km2)
■南区(34km2)是主城区内的科学 文化区,重点是发展科研、教育 、文化及高新技术产业等功能
■东区(22km2)是主城区内主要的工业
建筑物
道路中心线
道路宽度 0.00
污水管
-5.00 -8.50
地铁隧道
雨水管
大、中城市道路网规划指标
大、中、小城市道路交叉口的形式
大、中城市道路交叉口的形式
相交道路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
快主次 速干干 路 路 路 支路
A
AAB
ABBCCD B--DCD
DE
A为立体交叉口; B为展宽式信号灯管理平面交叉口; C为平面环形交叉口; D为信号灯管理平面交叉口; E为不设信号灯的平面交叉口。
区,以机械加工、冶金及化工工业为主
主城区划分为5个分区
CBD
中央商务区
Ring 1
Residence Zone 0.23km2
配套生活区
CBD 0.78km2 中央商务区
Commercial Center 1.23km2
中央商业区
Tianfu Square
Culture & Exhibition 0.47km2 文化展览
大、中城市道路网规划指标
城市规模与人口(万人)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 路
机动车设计速度(km/h)
大城市 >200 ≤200
中等城市
80 60 40 30 60-80 40-60 40 30
-- 40 40 30
大、中城市道路网规划指标
道路中机动车车道条数(条 )
城市规模与人口(万人)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 路
DEFINITION OF DOWNTOWN CENTER
中心城区定义
Downtown Center 中心城区
(外环路以内) 598km2
Out ring
Area around downtown 环城区
Downtown 主城区
Center 市中心
Ring 3
城市总体分为: ■中心城区 ■市中心区 ■环城区 ■主城区
城市现状客流特征
■持续的客流高峰:
作为一个商业、服务业相对发达的城市,工作日居民出行的时间相对分 散,客流高峰在7:00至9:00的上班高峰结束之后,接着出现以非上班 行目的的其他出行客流;而日益增多的城市流动人口,使这种持续高峰 客流的现象更为明显。
■均匀的出行方向系数:
由于出行的吸引点十分分散,使客流没有一个单方向占绝对优势的 客流流向,在城市的大多数地区,客流的各方向的流量均衡系数彼 此接近。
■第一层次:中心城。以
规划外环路为界,规划范围 内面积为597.56 km2。
■第二层次:近郊区。包括规划外环
路外的二区(青白江区、龙泉驿区)、四 县(新都、郫县、温江县及双流县北半部) 、七个卫星城镇,规划范围约2662.44 km2。
■第三层次:远郊区。包括四市四县,
即彭州市、都江堰市、崇州市、邛崃市及 金堂县、大邑县、新津县、蒲江县、双流 县南半部,规划范围约9130 km2。
城市道路交通
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 四类。
主干道在主城区,指车行道为4车道及以上且规划路 幅宽度大于32米的城市道路。
次干道在主城区,指车行道为3或4车道且规划路幅 宽度大于16米,小于或等于32米的城市道路。
支道在主城区,指车行道为2车道且规划路幅宽度为 16米的城市道路。
地下铁道
第2章 地下铁道线路规划与设计
第2节 路网规划原则(1)
城市道路交通
公共交通站距 表 公共交通方式
公共汽车与电车 公共汽车大站快车 中运量快速轨道交通 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
市区线(m) 500—800 1500—2000 800—1000 1000—1200
郊区线(m) 800—1000 1500—2500 1000—1500 1500—2000
东货 站
高
速 公
路 路
赵
成
成
渝
成
达 路
铁 铁
路 路
龙
牛
道
沙
成
南
高
速
公
路
东 成
路 洛
路 金 草
路 一
环
路
路 藏 川 划
行驶; 4. 环路设置,应根据城市地形、交通的流量流向确定,可采用半环或
全环; 5. 环路的等级不宜低于主干路。
地铁线路规划与设计
路网的规划原则
路网规划内容 限界 地铁线路设计
第一节 路网规划的原则
1.路网中的规划线路走向应与城市交通中的 主客流方向相一致
通过对城市主要交通干道的客流预测,定量地确定各条线 路单向高峰小时客流量,也就可以确定每条线路规模。在大 城市修建轨道交通的最主要目的是为居民提供优质的交通服 务,尤其是中、远程乘客,快速轨道交通应是最能满足出行 要求的交通方式。居民每天出行的交通流向与城市的规划布 局有密切关系,轨道交通只有沿城市交通主客流方向布设, 才能照顾到居民快速、方便的出行需要,并能充分发挥快速 轨道交通客运量大的功能,对提高城市的社会效益、经济效 益以及企业内部的财务效益都是非常有益的。
Dujiangyan 都江堰
成都市2020年全人口全方式出行期望经路图 N
外 规
划
环 成
彭
宝
路 成
铁 川
Xindu 新都
老
沙
湾
成
路
路
路 陕
成 绵
Wenjiang 温江
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成 路
灌 高 速
路
延 线
土桥
成 温
路
摸
西 货 站
清
老
成
底
温 水
蜀 路
沙
二 一 都
三环路
火车 北站 环
环 新
华
星
路 路
红
大 道
路 河
大城市 >200 ≤200
中等城市
6-8 6-8 4-6 3-4
4-6 4-6 4-6 2
--
4 2-4 2
道路宽度(m) 大城市 >200
≤200 中等城市
40-45 45-55 40-50 15-30 35-40 40-50 30-45 15-20
-- 35-45 30-40 15-20
平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