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网布局
公路网规划布局方法及

建立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急处置效率,确保路网在遭受自然灾害 或其他突发事件后能够快速恢复正常。
提高路网安全性
采取措施提高公路安全性能,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保障道路使用 者的人身安全。
探索新的规划理念和方法,推动公路网持续发展
1 2
创新规划理念和方法
摒弃传统的公路网规划观念,探索新的规划理念 和方法,以适应未来交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
加强次干路建设
增加次干路数量,提高次 干路密度,缓解主干路的 交通压力,提高路网连通 性和可达性。
完善道路安全设施
加强道路安全设施的建设 和维护,提高道路安全水 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 产安全。
强化路网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性
统筹城乡交通发展
将公路网规划布局与城市 发展相结合,促进城乡交 通一体化发展。
推广新能源汽车
鼓励使用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 等新能源汽车,减少燃油车辆对环 境的污染。
优化交通结构
发展公共交通、鼓励步行和自行车 出行,减少私人车辆的使用,从而 降低交通排放和能源消耗。
提高路网韧性和安全性,适应未来发展需求
路网韧性
路网在遭受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影响后,能够快速恢复到正常 状态的能力。
公路网规划布局方法 及案例分析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公路网规划布局概述 • 公路网规划布局方法 • 公路网规划布局案例分析 • 公路网规划布局的优化建议 • 公路网规划布局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CHAPTER 01
公路网规划布局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公路网规划布局是指根据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社会状 况和公路网现状,合理确定公路网中各线路的空间位置和相 互关系,以及公路网与外部交通的衔接和协调。
交通网络布局及形式

混合式路网-方格环形放射式
Company Logo
❖ 混合式路网是根据地区的地形和交通需求将城市 不同区域的道路系统有机结合起来,是城市不同 分阶段发展的体现
2021/10/10
14
混合式路网-方格环形放射式
❖ 特点
▪ 多种路网形式的组合,扬长避短 ▪ 有利于因地制宜的组织交通 ▪ 如果规划得当,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Company Logo
2021/10/10
20
Company Logo
2021/10/10
21
城市路网等级结构
Company Logo
❖城市道路分4级
❖ 路网等级结构是指在城市道路系统中,不同 等级道路长度所占的比重。
❖ 城市道路网所具备的合理等级结构,应该能 够保证道路交通流由低一级向高一级的有序 汇集,并由高一级道路向低一级道路的有序 疏散手指状道路网
❖ 缺点
▪ 容易将过多的交通引入市中心,而外围路网容量得不到充 分
▪ 方向性差,不利于建筑物布置 ▪ 机动性较差
❖ 改进方法?
2021/10/10
10
自由式道路网
Company Logo
❖自由式路网没有固定的形式,多呈不规则状 ❖代表城市:重庆、青岛
2021/10/10
11
自由式道路网
Company Logo
❖代表城市:成都
2021/10/10
7
环形放射式路网
成都市道路网结构图
Company Logo
2021/10/10
8
环形放射式路网
Company Logo
2021/10/10
9
环形放射式路网
Company Logo
交通网络布局及形式 城市路网结构分析 PPT

▪ 容易将过多的交通引入市中心,而外围路网容量得不 到充分
▪ 方向性差,不利于建筑物布置 ▪ 机动性较差
❖改进方法?
自由式道路网
❖ 自由式路网没有固定的形式,多呈不规则状 ❖ 代表城市:重庆、青岛
自由式道路网
自由式道路网
❖ 特点
▪ 常结合自然地形,呈现出不规则状、路网形式多变 ▪ 节省工程费用 ▪ 如果能有机的结合城市布局、建筑布置及城市园林绿
❖ 代表城市:北京、西安等城市的老城区
方格网状路网
方格网状路网
❖ 优点
▪ 布局严整、简洁,方向性,有利于建筑布置 ▪ 交通分布均匀 ▪ 交叉口组织较容易 ▪ 重新分配车流方面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缺点
▪ 交叉口较多,对车流运行的连贯有影响 ▪ 非直线系数较大,对角线方向交通联系不便 ▪ 主次干道之间功能不易明确 ▪ 不利于过境交通分流,对城市扩展不利
城市道路功能结构
❖ 功能分级 ▪ 第一级(快速路、主干路)
承担出入境、过境和组团间的长距离、通过性极强、 机动化出行为 主;道路两侧严禁开口的道路
▪ 第二级(次干路)
通过性交通和集散性交通并重,道路两侧可少量开口,既达到一定程 度上的“通”,又满足一定程度上的“达”。
▪ 第三级(支路)
主要以到达和出入为服务目的,允许在道路两侧开口,短距离、集散 性极强的道路,同时满足非机动车形式需要。
化等因素,能取得很好的经济效果、交通效果、景观 效果
❖缺点
▪ 方向性差 ▪ 非直线系数大
混合式路网-方格环形放射式
❖ 混合式路网是根据地区的地形和交通需求将城市 不同区域的道路系统有机结合起来,是城市不同 分阶段发展的体现
混合式路网-方格环形放射式
农村道路规划中的路网布局和设计标准

农村道路规划中的路网布局和设计标准一、引言农村道路的规划和设计对于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至关重要。
良好的路网布局和设计标准能够提升农村交通效率、改善农村居民出行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本文将探讨农村道路规划中的路网布局和设计标准,旨在为农村道路建设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路网布局1. 农村道路的分类农村道路可根据用途和功能进行分类,包括村内道路、乡村公路和支线道路等。
村内道路主要服务于村庄内部的交通需求,乡村公路连接不同村庄和乡镇,而支线道路则连接农田和农村居民的生活区域。
2. 村内道路的布局村内道路的布局应根据村庄的规模和居民分布情况进行合理规划。
大型村庄可以考虑采用网状布局,以方便居民出行和交通流动。
而小型村庄则可以采用环形或线性布局,以节约用地并满足基本交通需求。
3. 乡村公路和支线道路的布局乡村公路和支线道路的布局应考虑到农田和农村居民的分布情况。
乡村公路应连接各个村庄和乡镇,并考虑到未来的发展需求。
支线道路应布设在农田之间,以方便农民运输农产品和农资。
三、设计标准1. 道路宽度农村道路的宽度应根据道路的等级和交通量来确定。
一般而言,村内道路宽度可控制在4-6米之间,乡村公路宽度应在6-10米之间,而支线道路宽度则可以稍窄一些。
2. 车行道和人行道农村道路应设置车行道和人行道,以保障交通安全和行人出行的便利。
车行道宽度应能容纳两辆车的正常行驶,人行道宽度应在 1.5-2米之间,以方便行人通行。
3. 路面材料农村道路的路面材料应选用经济实用、耐久性好的材料。
常见的路面材料有沥青、水泥和石子等。
在选择路面材料时,应根据道路的等级和交通量来确定,以确保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4. 路标和交通标志农村道路应设置路标和交通标志,以指导和规范交通行为。
路标和交通标志应明确、易懂,并符合国家标准。
常见的路标和交通标志有限速标志、交叉路口标志和道路指示标志等。
5. 排水设施农村道路应设置排水设施,以确保道路畅通和减少积水。
交通网络布局及形式

交通网络布局及形式交通网络布局及形式是指在一个地区或城市内安排和组织各种交通设施和道路,以确保良好的交通流动性和便利性。
交通网络布局的合理与否对于一个地区的交通管控和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下面将对交通网络布局的形式和一些常见布局方式进行探讨。
一、交通网络布局的形式:1.线性布局:线性布局是指交通网络沿着一些线路或轴线条形排列的布局形式。
在这种布局下,交通设施和道路呈现出直线的形状,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沿着一些方向出行的需求。
线性布局通常适用于长距离公路、铁路、高速公路等。
2.网状布局:网状布局是指交通设施和道路呈现出网状的形状,交叉点密集,路网相互衔接,形成交通网络的形式。
网状布局适用于城市内部的道路布置,可以满足人们随时改变行驶方向的需求,提高交通流动效率。
3.辐射布局:辐射布局是指从一个中心点向周围连续辐射出去的布局形式。
这种布局适用于交通网络需要从中心地带向周边地区延伸的情况,如市中心向郊区辐射的地铁线路,或者市中心向各个城市外围延伸的铁路线路。
4.环形布局:环形布局是指将道路布置成环状的形式,使交通可以沿环路方向流动,适合人们多次进出相同区域的需求。
环形布局通常用于指示牌设置、园区道路设置等。
二、常见的交通网络布局方式:1.传统布局方式:传统的交通网络布局方式通常是随着城市的发展逐渐形成的,道路设置和布局较为杂乱,不够规范和科学。
这种布局方式常常会导致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现代城市交通管理部门通常会采取一些手段进行优化,如拓宽道路、设立交通指示牌、引入交通控制系统等。
2.圈层式布局:圈层式布局主要指将一个城市或地区分为不同的圈层,每一圈层内部交通发达,而圈层之间的交通连接较少。
这种布局方式适用于人口分布集中的城市,可以避免不同圈层之间交通流量的交叉和干扰,提高交通流畅性。
3.环形布局:环形布局是指在城市或地区内设置环形道路,将交通引导到环路上,形成环形的交通流动。
这种布局方式适用于需要分流交通的地区,如市中心的商业区、景点周边等。
第6章城市道路网规划

道路服务水平
道路交通噪声
大气污染物
调 整 道 路 网 规 划 方 案
满足规划要求
否道路网布局的 检验与调整是提出推荐方案
第二节 各级城市道路规划
一、快速路系统规划 1.快速路规划原则 (1)联络城市各个功能分区或组团,满足较长距离 的交通需求; (2)进行城市内外交通转换,屏蔽过境交通; (3)调整城市路网交通量; (4)形成城市建设的风景带,带动沿线的土地开发。 2.快速路系统组成要素 (1)快速路道路特征 快速路设计车速60-80km/h,严格控制与快速路交汇 的道路数量,穿过人流集中的地区时,要设置人行天 桥或地道。提供不间断交通流。
8、星状放射式道路网 是和子母城市的布局 相配套的。道路网从 城市中心起呈放射状联系多个卫星城市,而城市 由几个层次的同心圆所组成 。 9、交通走廊式道路网 城市中心区道路网形成之后,城市沿着放射 干道发展,形成交通走廊式道路网。
四、城市道路网布局规划方法 1.道路网规划指标的确定 主要有人均道路用地面积、车均行车道面积、 道路网密度、道路等级结构、道路网联结度、非 直线系数等。 2.道路网空间布局形式 常见的有四种典型类型:方格网式道路网布 局、环形放射式道路网布局、自由式道路网布局、 混合式道路网布局。
第三节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
二、城市道路立体交叉口规划 在原有道路网改造规划中,当交叉口的交通量达到最 大通行能力的80%时,应考虑设置立体交叉,其形式选
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整个道路网中,立体交叉口的形式应力求统一, 其结构形式应简单,占地面积少; (2)交通主流方向应走捷径,少爬坡和少绕行;非 机动车应行驶在地面层上或路堑内; (3)机非分开行驶时,应减少交叉口的层数和用地。
资料_我国城市道路网布局类型

我国城市道路网布局类型我国城市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城市运输需要以及城市总体布局的要求,经过改建和建设形成多种不同的道路网结构形式,主要有7种。
1.方格式这是我国城市道路网最普遍的一种布局形式。
我国许多老城市采用的棋盘式道路网就属于方格式。
其优点是道路系统比较简单,便于组织交通,且有机动性,不会形成复杂的交叉道口。
同时,也有利于道路两侧建筑物的布置。
缺点是对角线间的交通绕行距离远,交叉道口多,行驶速度受影响。
方格式路网多在地形平坦的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的中心区采用。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采用了方格式道路网。
如50年代新兴工业城市洛阳,新市区在老城西侧布置,涧西区和洛北区道路网均为方格式。
西安市以老城棋盘式路网为核心,分别向东、南、西三个方向延伸,仍基本保持了方格式道路网的特征。
2.方格-环形-放射式实为内方格外放射,并以环线相联的布局形式。
是我国众多棋盘式道路网向现代城市交通体系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
它与欧洲城市的环形-放射式道路网的区别在于:前者的放射干道起自环形干道(多在老市区外),而后者是起自市中心广场。
前者道路多是垂直相交,后者道路却多以锐角和钝角相交。
如北京以老城区棋盘式路网为核心先建设了四条环状干道。
一环在市中心区内,二环环绕市中心区,三环沿着城市建成区。
以二环路为起点,已形成9条主干放射路,14条次要放射路,并逐步以立交取代平交路口。
首都现代化道路系统已初步形成。
成都市的道路网也属此类型,干道网由8条放射干道和2条环路组成。
3.扇形城市干道以对外交通车站或港口前的中心广场为轴向外布置成扇形。
这种道路结构对客货集散十分有利,尤其对于有大量职工利用铁路或水运通勤的城市最为有利。
其缺点是随交通量的增加,主要交通流都经过中心广场,易造成交通阻塞,须另建干道予以分流。
本溪市道路网就是以本溪站为中心呈扇形布置。
4.星形组合式即一个城市的道路网由数个星形道路系统组合而成。
环形中心广场多联接4条以上主干道路,在交通量不很大时,可以不设红绿灯信号,车辆适当减速均可通达任一方向。
国家高速公路网布局方案

国家高速公路网布局方案摘要: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布局是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加强区域间联系的重要举措。
本文就国家高速公路网布局方案展开详细论述,包括主要原则、基本布局、发展战略等内容。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可以有效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交通状况,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一、引言高速公路作为现代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缩短出行时间,还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国家高速公路网布局方案的制定是为了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的功能,实现全国各地区的互联互通。
二、主要原则1. 综合考虑区域发展需求: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密度、旅游资源等因素,合理确定高速公路的布局。
既要满足区域间的交通需求,又要兼顾各地区的发展潜力和特色产业。
2. 以节点城市为依托:高速公路的布局应以重要城市为节点,充分发挥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将高速公路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促进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
3.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在规划和布局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资源,避免浪费。
三、基本布局国家高速公路网布局的基本原则是连接各省级行政区划、区域经济中心和重要城市,形成纵横交织、互相联通的网络。
基本布局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纵向干线:以中国的东西向和南北向经济走廊为主线,建设一批连接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北部等地区的高速公路。
重点发展横跨长江、黄河等大型水系的桥梁和隧道工程,减少交通堵塞。
2. 横向支线:在各省级行政区划内,建设连接重要城市和经济区域的横向支线。
重点建设连接沿海经济带和内陆经济带的高速公路,促进各地区间的经济合作。
3. 城际联络线:建设连接省级行政中心城市的城际联络线,提高城际间的交通便利性,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和合作。
四、发展战略国家高速公路网布局的发展战略是逐步实现高速公路全覆盖,形成达到国际水平的交通运输体系。
具体措施包括:1. 加大投资力度:国家要增加对高速公路建设的资金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路建设和运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红线规划内容
1、确定道路红线宽度 、 考虑因素: 交通功能所需宽度② 考虑因素:①交通功能所需宽度②绿化所需宽
通风、日照所需宽度④防震⑤ 度③通风、日照所需宽度④防震⑤市政设施所需宽 度⑥建筑艺术上的要求
建筑物高:红线宽度=1: 建筑物高:红线宽度=1:2 =1 原则:远近结合、 原则:远近结合、以近为主
道路红线宽度推荐值 城市快速路 6060-100 城市主干路 4040-70 城市次干路 支路 3020-30 30-50 20-
红线宽 度 m
2、确定道路红线位置
红线宽度的实现: 红线宽度的实现: 1)新区道路: )新区道路: 先定红线,两侧建筑物依照红线逐步建造。 先定红线,两侧建筑物依照红线逐步建造。 2)旧区道路: )旧区道路: 两侧建筑物按照红线逐渐改建,逐步形成; 两侧建筑物按照红线逐渐改建,逐步形成; 近期一次拓宽到红线宽度(目前少用)。 近期一次拓宽到红线宽度(目前少用)。
放射路: 放射路:
①加强城市与外界,中心区与郊区间的联系,减少绕 加强城市与外界,中心区与郊区间的联系, 放射式干道止于城市的二环或三环。 行距离 ; ②放射式干道止于城市的二环或三环。
三、自由式道路网:以结合地形为主 自由式道路网:
适用:山城、游览、疗养城市。如重庆、 1、适用:山城、游览、疗养城市。如重庆、青 南宁、九江、芜湖、武汉等城市。 岛、南宁、九江、芜湖、武汉等城市。 优点: 2、优点: 充分结合自然地形,线形生动活泼, 充分结合自然地形,线形生动活泼,对环 境和景观破坏少,降低造价。 境和景观破坏少,降低造价。 3、缺点: 缺点: 绕行距离大,不规则街坊多,用地分散。 绕行距离大,不规则街坊多,用地分散。
四、混合式道路网
定义:混合式也称综合式, 1、定义:混合式也称综合式,有多种路网形 式组合而成,即在同一个城市同时存在几种 式组合而成, 类型的道路网 特点:扬长避短, 2、特点: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种形式路网 的优点;。 的优点;。 目前我国大多数大城市采用方格和环形放射 式的混合式,如北京、上海、南京、 式的混合式,如北京、上海、南京、合肥等 多数城市保留原有旧城的方格网式, 多数城市保留原有旧城的方格网式,为减少 市中心的交通压力而设置了环路及放射路。
放射环形路网布局注意问题: 放射环形路网布局注意问题:
环路:主要减少直冲交通的汇集;穿越截流、 环路:主要减少直冲交通的汇集;穿越截流、进
出截流、内部疏解。城市环路应符合以下规定: 出截流、内部疏解。城市环路应符合以下规定:
环路的设计车速必须高于环内路, ①环路的设计车速必须高于环内路,等级不宜低于主 干路; 干路; 内环路应设置在老城区或市中心区的外围; ②内环路应设置在老城区或市中心区的外围; 外环路宜设置在城市用地的边界内1 2km处 ③外环路宜设置在城市用地的边界内1~2km处,大 城市的外环路应是汽车专用道路; 城市的外环路应是汽车专用道路; 环路不要机械追求几何图形。 ④环路不要机械追求几何图形。
规范值 大城市 2.4-3 5-7 中等城市 2.2-2.6 5-6.6
2.道路面积密度(γ):
是城市各类各级道路占地面积与城市用地总 面积之比值,其表达式为: 面积之比值,其表达式为:
( ×B 城 道 用 总 积 ∑ Li ×Bi) 市 路 地 面 道 面 密 () 路 积 度 γ = = () % 城 用 总 积 市 地 面 ∑F
交通干道的非直线系数应尽量控制在1.4之内, 交通干道的非直线系数应尽量控制在1.4之内,最 1.4之内 好在1.1 1.2之间 1.1~ 之间. 好在1.1~1.2之间.但山区或地形起伏较大的城 市对此项指标可不必强求。 市对此项指标可不必强求。
返回
第五节 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基本要求
1.满足城市道路交通运输要求:运输通畅、布局合理; 1.满足城市道路交通运输要求:运输通畅、布局合理; 满足城市道路交通运输要求 城市各区域间有便捷条件,用非直线系数ρ ①城市各区域间有便捷条件,用非直线系数ρ来衡 一般要求ρ 量,一般要求ρ≤1.41. 干道数目要足够: ②干道数目要足够:在市中心区或工矿区宜采用绕 行道路、平行道路,避免单线联系; 行道路、平行道路,避免单线联系; ③尽量简化交叉口:条数≯4-5条,角度相交接近 尽量简化交叉口:条数≯ 正交(90); 正交(90); 城市道路要有适当密度:道路网密度、 ④城市道路要有适当密度:道路网密度、道路面积 密度、人居道路率。 密度、人居道路率。
返回
第二节 城市道路红线规划
一、道路红线的定义和作用 定义: 1、定义: 指划分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 指划分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 生产用地及其他备用地的分界控制线。 生产用地及其他备用地的分界控制线。 红线宽度(规划路幅):即道路用地范围。 ):即道路用地范围 红线宽度(规划路幅):即道路用地范围。 作用: 2、作用: 控制道路两侧的建筑物不允许侵入红线 规划的道路用地范围(包括围墙不能侵入)。 规划的道路用地范围(包括围墙不能侵入)。
4.非直线系数( 4.非直线系数(ρ): 非直线系数
是衡量道路便捷程度的指标,是道路起、 是衡量道路便捷程度的指标,是道路起、终 点间的实际长度与其空间直线距离之比值。 点间的实际长度与其空间直线距离之比值。
道 起⋅终 间 实 路 长 路 点 的 际 线 度 非 线 数 = 直 系 ρ 道 起⋅终 间 实 空 直 距 路 点 的 际 间 线 离
返回
第四节 城道网规划主要技术指标
1. 道路网密度 δ):即城市道路中心线长度与城市用地 道路网密度(δ : 总面积之比。 总面积之比。
δ=
δ网=L网/F =L网 km/k m2 δ干 δ路
∑l ∑F
(公里/平方公里)
建议值 大城市 3-5 6-8 中小城市 2.5-4 备注:街坊内部 道路一般不列入 计算;主要按照 是否参加城市交 通分配决定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0)规 定γ宜为8%-15%;对规划人口在200万以上的 大城市,γ宜为15%-20%.
3.居民拥有道路面积密度( 3.居民拥有道路面积密度(λ) 居民拥有道路面积密度
即城市道路用地总面积与城市人口总数之 比值,用公式表示为: 比值,用公式表示为:
( 城 道 用 总 积 ∑ Li × Bi) 2 市 路 地 面 居 拥 道 面 密 () 民 有 路 积 度 λ = = ( /人 m ) 城 居 总 口 市 民 人 n
第五节 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基本要求
2.满足城市用地布局要求: 2.满足城市用地布局要求:城市道路的布局应 满足城市用地布局要求 考虑城市建筑的通风、日照,结合城市绿地水 考虑城市建筑的通风、日照, 体等; 体等; 3.尽量结合地形和地质条件 尽量结合地形和地质条件: 3.尽量结合地形和地质条件: 主要道路沿等高线布置(地形); 主要道路沿等高线布置(地形); 地层稳定,地下水位深(地质) 地层稳定,地下水位深(地质) 4.满足各种市政工程管线布置要求 满足各种市政工程管线布置要求: 4.满足各种市政工程管线布置要求: 利于排水、 利于排水、便于布置管线 5.建筑艺术 5.建筑艺术 返回
4、确定控制点的坐标和标高
返回
第三节 城市道路网结构形式
1.定义:是指城市道路网的平面投影几何图形。 1.定义:是指城市道路网的平面投影几何图形。城 定义 市道路网结构形式是根据城市发展需要,为满足城 市道路网结构形式是根据城市发展需要, 市规模、形态、用地布局、 市规模、形态、用地布局、城市交通及其它要求而 形成的。根据各城市具体条件的不同, 形成的。根据各城市具体条件的不同,城市道路网 也应具有不同的结构形式。 也应具有不同的结构形式。 我国现有城市道路网的形成, 我国现有城市道路网的形成,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 史条件下,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 史条件下,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适应当时的 政治、经济、 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与交通运输需要遂步演变过 来的。 来的。目前现有的道路系统形式可归纳为四种主要 类型: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和混合式。 类型: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和混合式。
一、方格网式(棋盘式)道路网 方格网式(棋盘式)
改善: 4、改善: 为解决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不便, 为解决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不便,可在方格网上 增加对角线道路; 增加对角线道路; 如果方格式路网较均匀, 如果方格式路网较均匀,尚可组织单向交通以 缓解道路交通紧张的状况; 缓解道路交通紧张的状况; 方格加环式; 方格加环式;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规定: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规定: 规划城市人口人均占有道路用地面积宜为7 规划城市人口人均占有道路用地面积宜为7~15 m2, 其中:道路用地面积宜为6.0 6.0~ 其中:道路用地面积宜为6.0~13.5 m2/人,公共停车 场面积宜为0.8 0.8~ 场面积宜为0.8~1.0 m2/人。
二、环形放射式道路网
1.适用于: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例如:巴黎、莫斯科、 1.适用于: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例如:巴黎、莫斯科、 适用于 柏林、北京、成都等。 柏林、北京、成都等。 2.优点: 2.优点: 优点 有利于市中心与各分区、郊区、 有利于市中心与各分区、郊区、市区外围相邻各 区之间的交通联系,道路功能明确。 区之间的交通联系,道路功能明确。 3.缺点: 3.缺点: 缺点 ①容易将各方向交通引至市中心,造成市中心交 容易将各方向交通引至市中心, 通过于集中; 有些地区之间的联系需绕行, 通过于集中;②有些地区之间的联系需绕行,交通灵 活性不如方格网路网; 小范围内易形成不规整街坊。 活性不如方格网路网;③小范围内易形成不规整街坊。
第二章
§2.1 概述
城市道路网与红线规划
§2.2 城市道路红线规划 §2.3 城市道路系统的结构形式和特点 §2.4 城市道路网规划的技术指标 §2.5 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基本要求 2.5 §2.6 城市道路网规划设计的一般程序 2.6 §2.7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评价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