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战略伙伴关系

合集下载

一轮复习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轮复习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邮件种类 计费单位(每10克)
亚洲各国 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 西欧各国(捷克转) 西欧各国(香港转) 其他各洲
邮资(元)
0.32 0.48 0.48 0.80 0.80
航空
A.香港已经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交往的重要桥梁 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转地 D.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
3.外交成就: (1)新中国成立第一年同苏联等 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 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目的 :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 发展友好关系。 经过 : 1953 年 12 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 时提出。第二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与两国 总理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 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2011年江苏单科 · 10)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 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 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示意图,分析60年代中国面 临着怎样的外交环境?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中国外交的特点
1.革命性,其主要原则同革命运动实践及解决的问 题密切联系,三大政策更表现了强烈的革命性 2.结盟性,“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 边,与苏联结盟。 3.平等性,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基础上,提 出了外交三大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例题】 (2010·广东文综 ) 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 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随着中俄关系和中非关系的发展,高考加大了对上述问题的考 查,考查角度主要是分析中俄、中非关系取得的伟大成果。 新中国的外交深受国际局势和中国国内政治经济发展变化的影 响,很多高考试题从这一角度出发,要求回答外交现象背后的 其他因素,考查考生横向综合能力。

中国外交伙伴关系等级表

中国外交伙伴关系等级表

中国外交伙伴关系等级表
以下是根据中国外交部公布的标准整理的中国外交伙伴关系等级表:特别战略伙伴关系:俄罗斯、中非共和国。

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巴西、南非。

战略伙伴关系:印度、巴基斯坦、墨西哥、沙特阿拉伯、伊朗、韩国、阿联酋、土耳其、阿塞拜疆、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埃及、以色列。

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

全面对话伙伴关系:欧盟、欧盟成员国、英国、俄罗斯联邦。

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阿根廷、智利、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
瓜多尔、乌拉圭、太平洋岛国、斐济、萨摩亚、瓦努阿图、基里巴斯、汤加、巴布亚新几内亚、斯里兰卡、缅甸、柬埔寨、老挝。

友好合作伙伴关系:阿富汗、巴勒斯坦、伊拉克、黎巴嫩、叙利亚、
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贝宁、布基
纳法索、加纳、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利比里亚、马里、尼日尔、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塞拉利昂、多哥、毛里塔尼亚、毛里求斯、莫桑比克、纳
米比亚、南苏丹、苏丹、乍得、中东欧国家、海地、多米尼克、圣卢西亚、巴巴多斯、安提瓜和巴布达、圣基茨和尼维斯、多米尼加、特立尼达和多
巴哥、牙买加、古巴。

中国和各国的伙伴关系是根据不同因素和利益方向的综合考虑,随时
可能有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安哥拉共和国关于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安哥拉共和国关于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安哥拉共和国关于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全文)文章属性•【缔约国】安哥拉•【条约领域】政治,外交,经济•【公布日期】2024.03.15•【条约类别】声明/宣言•【签订地点】北京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安哥拉共和国关于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全文)(2024年3月15日,北京)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邀请,安哥拉共和国总统若昂·曼努埃尔·贡萨尔维斯·洛伦索于2024年3月14日至17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

访问期间,两国元首在亲切友好气氛中举行会谈,就中安、中非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赵乐际分别同洛伦索总统会见。

两国元首认为,自中安1983年建交以来,两国友谊经受时间考验,历久弥坚,造福两国人民。

两国元首对此表示满意,重申愿加强中安友好,推动更加广泛与多元的合作。

为进一步巩固政治互信,深化和拓展各领域务实合作,两国元首决定将双方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关于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双方一致认为,世界大变局加速演进。

双方愿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二、两国元首一致认为,针对当今世界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重大挑战,各方应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三、中安在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在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和国际公平正义方面作出表率,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双方认为应进一步发挥元首外交的政治引领作用,保持高层交往与对话势头。

双方一致同意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加强相互支持,增进政治互信,巩固双边关系政治基础。

四、中方重申坚定支持安哥拉人民自主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定支持安哥拉维护国家独立及主权、安全和利益。

安方重申坚定奉行一个中国原则,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坚定支持中国为实现国家统一所作的一切努力,坚定支持不干涉内政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吉尔吉斯共和国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吉尔吉斯共和国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吉尔吉斯共和国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声明文章属性•【缔约国】吉尔吉斯斯坦•【条约领域】外交•【公布日期】2018.06.06•【条约类别】声明/宣言•【签订地点】北京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吉尔吉斯共和国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声明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吉尔吉斯共和国总统索隆拜·热恩别科夫于2018年6月6日至8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

两国元首在热情友好的气氛中举行会谈,高度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吉尔吉斯共和国(以下简称双方)建交26年来双边关系和各领域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就进一步提升中吉关系水平、深化各领域互利合作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

双方重申2002年6月24日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吉尔吉斯共和国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13年9月11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吉尔吉斯共和国关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和2014年5月18日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吉尔吉斯共和国关于进一步深化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及其他双边文件为两国关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推动双方合作提升到新的更高水平。

双方一致认为,2013年9月中吉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双方高层交往、政治互信、互利合作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当前,中吉两国之间政治互信不断巩固,安全、军贸、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合作成果丰硕,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组织框架内密切协调配合。

基于当前中吉关系发展的现实需要和两国继续积极推进各领域合作的愿望,双方决定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作出声明如下:一双方决定,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并根据双方自1992年两国建交以来基于公认国际法原则签署的一系列双边协议,不断巩固睦邻友好和真诚互信,扩大互利合作,拓展人文交流。

双方相信,这不仅符合两国共同利益,促进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共同发展和繁荣,而且有利于维护和巩固本地区以及全球的和平、稳定和发展。

中国对外关系

中国对外关系

资料: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与各国扩大共同利益,妥善解决分歧。

一、中美关系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标志着中美两国20多年相互隔绝状态的结束。

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政府同时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美国政府在联合公报中接受中国提出的建交三原则:同台湾断交、撤出军队和设施、废除美蒋条约。

两国从1979年1月1日起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是两国关系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转折,中美关系从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中美外交关系的建立,为两国间的交往和合作开辟了道路。

30多年来,中美关系虽然经历了不少曲折和起伏,但总体上是向前发展的。

中美保持了领导人的互访和高级官员的磋商,两国在经贸、科技、文化、教育、军事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不断取得进展。

中美两国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双方在经贸、安全、公共卫生、能源、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和重大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拥有重要的共同战略利益。

特别是在互利双赢的中美经贸合作,不仅造福两国人民,促进了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经济增长,而且成为两国关系的重要基础。

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

中国领导人一再向美方指出,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国的核心利益。

中国的鲜明立场使美方进一步理解了台湾问题的敏感性,多次重申美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三个联合公报,不支持单方面改变台湾现状和宣布“独立”的言行。

2006年4月20日,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布什会晤时,布什总统明确表示,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没有变化。

美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理解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关切,不希望看到台湾当局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的行动损害中美关系。

二、中俄关系1949年10月2日,中国与苏联建交。

1991年8月苏联解体,12月27日,中俄两国签署会谈纪要,解决了中国与前苏联的外交关系。

中国伙伴关系发展的历程

中国伙伴关系发展的历程

中国伙伴关系发展的历程1.引言1.1 概述中国伙伴关系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从建国之初开始,中国积极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与各国建立了广泛的友好合作关系。

然而,随着中国的国力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伙伴关系也日益多样化和全面化。

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开始与更多的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

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得以正常化,并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合作。

与此同时,中国也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积极参与地区合作组织,并在对外事务中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倡导着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进入21世纪,中国的伙伴关系进一步拓展。

中国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金融组织的改革与建设,并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成员。

同时,中国还加强了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通过提供援助、投资建设等方式,推动共同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全球事务中发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积极参与各种国际机构和多边合作,为解决全球性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总的来说,中国伙伴关系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外交政策,致力于与各国建立平等、互信、互利的伙伴关系。

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中国伙伴关系也将继续扩大和深化,为全球的繁荣与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对中国伙伴关系发展的历程进行探讨:第一章引言1.1 概述文章将首先对中国伙伴关系发展的历程进行总体概述,介绍中国在外交政策中的伙伴关系战略,并简要介绍中国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伙伴关系。

1.2 文章结构本章将详细阐述本文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包括对各个章节的主题进行简要介绍。

1.3 目的本章将说明本文撰写的目的,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并阐明本文的研究目标和意义。

第二章正文2.1 第一个子章节本节将描述中国与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伙伴关系的发展历程,包括过去的合作成果、双方合作的重点领域以及关系的特点和变化。

中国外交伙伴关系等级解读

中国外交伙伴关系等级解读

中国外交伙伴关系等级解读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积极发展了与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外交伙伴关系,在全球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中国外交部的官方表态,中国将外交伙伴关系等级分为四个级别: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战略伙伴关系、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和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下面将对这四个等级进行解读。

一、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中国最高级别的外交伙伴关系。

这种伙伴关系内涵丰富,意味着相互间高度的政治互信、全面的经济合作以及密切的人文交流。

目前,中国与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这种高水平伙伴关系,如俄罗斯、法国、德国等。

这些国家与中国在政治、经济、安全、人文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合作。

二、战略伙伴关系战略伙伴关系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的较高级别的外交伙伴关系。

战略伙伴关系包括政治、经济、安全等多个方面的合作。

中国与许多国家建立了这种伙伴关系,如巴西、南非、埃及等。

这些国家与中国在特定领域或特定议题上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彼此互助、相互支持。

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是介于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战略伙伴关系之间的一种伙伴关系。

这种伙伴关系呈现全面、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

中国与一些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这种伙伴关系,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等。

这些国家与中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展开广泛的合作,相互间有着较高水平的关系。

四、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的次高级别的外交伙伴关系。

这种伙伴关系主要涵盖友好、互利和合作的方面,是中国外交的一种基本关系。

中国与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这种伙伴关系,如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巴拿马等。

这些国家与中国在政治、经济、人文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交往和合作。

总体来说,中国外交伙伴关系等级的划分是基于双方合作领域的广度和深度。

这些伙伴关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合作,并且逐渐形成了合作机制和合作规则。

通过建立不同等级的伙伴关系,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为促进全球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越外交

中越外交

中越外交学院:经管学院专业:国贸11-1班学号:1106109018 姓名:王兰平中越外交学院:经管学院班级:国贸11-1班学号:1106109018 姓名:王兰平最近我国外交问题上,比较引人关注当属南海主权争端问题,因此,我们就来说说中越关系。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将致力于深化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积极参与周边各种合作机制,推动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

加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深化传统友谊,扩大互利合作,推动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和共同利益。

加强与各大国的战略对话,增进战略互信,拓展合作领域,推进相互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积极参与多边事务和全球治理,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愿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为维护和促进人类的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而不懈努力。

越南和中国是山水相连的邻国,中越两国应该是天然的朋友和伙伴。

不但民族文化相似,而且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相同,两国间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

中国前国家主席胡锦涛说过:“中越两国山水相连,文化相通、理想相同、利益相关。

经过几代人共同努力,由毛泽东主席和胡志明主席亲手缔造和精心培育的中越传统友谊进入了全面友好合作的新时期。

”下面我们就先了解一下中越建交之路,通过建交过程来了解中越外交现况。

越战期间,越南民主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意延迟解决双边的领土问题(包括北部湾的边界问题和南海上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主权争议),直至越南实现统一为止。

越南在1970年代末侵略柬埔寨,使越南与支持红色高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系恶化。

越南政府排斥其境内200万华侨的事件也是引起中越交恶的导火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伙伴关系的侧重点在于从政治转移到了经济领域更加紧密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孟加拉国(2010)
这些国家对中国来说并非政治、安全或特殊战略资源的关键国家
孟加拉国被冠以“更加紧密的”修饰语。

与巴基斯坦类似,都指的是中国与该国的关系比其他国家更加紧密。

中孟印缅经济走廊和海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和孟加拉国的重要通道。

(商业交通因素)
全方位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比利时(2014)
与德国类似,“全方位”指的是中比之间比其他欧洲国家更多维度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其中特别是考虑到比利时作为欧盟总部所在地的特殊地位。

(外交因素)
全面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罗马尼亚(2004)、保加利亚(2014)
战略性不明显,但是与中国的合作是全面的,国家关系是友好的。

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埃塞俄比亚(2003)、克罗地亚(2005)、尼泊尔(2009)、坦桑尼亚(2013)、刚果(布)(2013)、荷兰(2014)、东帝汶(2014)注:中国和坦桑尼亚为“互利共赢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这些国家的关系强调多领域的经济合作。

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匈牙利(2004)、马尔代夫(2014)、塞内加尔(2014)小国限制,发展不全面,关系友好。

合作伙伴关系:斐济(2006)、阿尔巴尼亚(2009)、特立尼达和多巴哥(2013)、安提瓜和巴布达(2013)
小国,交往不频繁,重要性不那么强,但是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希望树立大国与小国合作伙伴关系的典范。

友好伙伴关系:牙买加(2005)国家小、距离遥远、合作少,投资也少。

伙伴关系:中日韩三国(2008)
中日韩三国伙伴关系诞生于2008年金融危机刚刚爆发之时,且处在中日关系新世纪以来最好时期,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

中国对外战略“伙伴关系”
非伙伴关系: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美国(2013);日本—战略互惠关系(2006)
战略:在双边或者多边国际事务中,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有交集,关系重要,领域高端。

友好:指政治关系良好
全面或者全方位:合作领域多、范围广。

“合作”指的是政策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其中不加战略修饰语的合作多指经济合作;
一共十五种类型的伙伴关系,具体在定义上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但是根据合作领域方面的不同,大致分为战略性和非战略性的伙伴关系。

协作伙伴关系:俄罗斯(2011),中国同俄罗斯不仅有普通的合作,还涉及到军事等核心领域的合作,在国际事务上协调立场,共进退,这是中国对外所有伙伴关系中的最高等级,但中国和俄罗斯并非盟友关系。

合作伙伴关系:越南(2008)、老挝(2009)、柬埔寨(2010)、缅甸(2011)、泰国(2012) 这些都是中国的周边国家,集中在中南半岛地区,同中国在安全、外交领域有非常深的联系,又在经济领域等非核心领域有全面合作。

虽然冠以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名号,有些国家存在名不符实际的情况。

全面战略
伙伴关系:欧盟(2003),英国(2004)法国(2004)、
意大利(2004)、西班牙(2005)、葡萄牙(2005)、
哈萨克斯坦(2005)、希腊(2006)、丹麦(2008)、
南非(2010)、巴西(2012)、秘鲁(2013)、墨西哥
(2013)、马来西亚(2013)、印度尼西亚(2013)、
白俄罗斯(2013)、阿尔及利亚(2014)、阿根廷(2014)、
委内瑞拉(2014)澳大利亚(2014)、新西兰(2014) 没有合作的名字,国家间关系没问题,但是存在
战略分歧,政治外交问题上存在差异,但是并不
妨碍这些国家对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如:
金砖国家、秘鲁等资源国以及中国重要的贸易投
资国家。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印度(2005),韩国(2008),土耳其(2010)、阿富汗(2012)、斯里兰卡(2013) 这些国家属于中国的大周边,没有了全面二字,合作领域并不广泛,这涉及到边境的争端、国家自身等各方面因素限制,但总体而言还是处于高的定位。

战略伙伴关系:
东盟(2003)、非盟(2004)加拿大(2005)、尼日利亚(2006)、塞尔维亚(2009)、安哥拉(2010)、波兰(2011)、爱尔兰(2012)、阿联酋(2012)、智利(2012)、乌兹别克斯坦(2012)、吉尔吉斯斯坦(2013)、塔吉克斯坦(2013)、土库曼斯坦(2013)、乌克兰(2013)、蒙古(2014)、卡塔尔(2014)注:中国和爱尔兰称“互惠战略伙伴关系”,强调互惠。

这些国家与中国的关系可以理解为“有重点领域的”战略伙伴关系。

主要涉及到矿产、石油等方面的资源,以及对中国边境稳定具有重要性。

特例的两个国家:
1.巴基斯坦(2005):更加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无论国际局势如何变化,巴基斯坦国内局势如何变化,中巴友情不变,关系非同一般。

2.德国(2014):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受到最近中德两国高层多次互访影响。

中德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互相合作交流。

但是实际上两国关系还存在分歧,但是总体而言两国对对方都非常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