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本主神话故事

合集下载

白族的民间传说故事有趣的

白族的民间传说故事有趣的

白族的民间传说故事有趣的白族是中国第15大少数民族,是一个聚居程度较高的民族,有民家、勒墨、那马三大支系,受汉文化影响较深。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白族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观看。

白族的传说故事:太阳神苍山苍浪峰下有个叫阁洞塝的村子,村子里住着小两口。

每天红彤彤的太阳一出来,阿光和妻子就下田干活,盘田种地。

小两口虽然字自苦自吃,但日子过得还可以。

有一天,人们忽然听见狼嚎犬吠,刮来一阵狂风。

只见一条跟牛一样大,像狼又像狗的怪物,一口咬住了太阳。

不多一会,太阳就不见了。

从此,到处又黑又冷,树木枯死了,庄稼不长了,蛇精虎怪趁着黑暗窜出来做恶。

太阳到哪儿去了呢?人们去祷告龙神和本主,他们都不知道。

阿光看到大家在黑暗中过日子,心里很难过,决心去找太阳。

他和妻子商量,妻子说:“这是大家的生死大事,你就去吧,家里不用挂心。

”阿光出发了。

有一天,他走累了,睡倒在一棵树下,忽然梦见一个白胡子老人对他说:“你要找太阳吗?太阳正在受难呢,只有找到太阳神才有办法救出太阳,但太阳住在东方很远很远的一座高山上的金殿里,要走一绺头发那样多的日子才到得。

”说着,便拿出一条发辫交给他:“你走一天,抽去一根头发,抽完头发就到了。

如果你怕吃苦,就赶紧打转来。

”阿光说:“为找太阳神我死也不怕。

我是决心救我们整个坝子的人啊!”白胡子老人感动了,7又取出一个丸子给他:“你吃下这丸子,肚子就不会饿了,快去吧!”阿光醒来手里果然有一绺头发和一个丸子。

他赶忙吞下丸子,对天磕了9个头,说道:“多谢神仙指点。

”阿光走啊走,一路上的艰难困苦真是说不完。

到他抽完最后一根头发的那天,终于来到了一座高山下面。

他抬头一看,山峰直插云霄,山顶有座闪光的金殿,与白胡子老人说俄一样。

他便冒着危险,攀藤附葛,爬上去又跌下来,跌下来又爬上去,好不容易来到山顶金殿里,见到太阳神。

他诉说了太阳被怪狼吞食和寻找太阳的经过,太阳神朔:“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你先回去,我就来。

”说着,便叫一条无角龙驮着阿光先回大理家中。

神话传说故事大全

神话传说故事大全

神话传说故事大全篇一:古代神话故事大全古代神话故事大全:龙母(白族)龙母原是一个砍柴姑娘,跟妈妈住在绿桃村耪田种庄稼。

一年,腾越坎子凹的黑龙占据了洱海的出水口,把大理变成一片汪洋。

老百姓无法安生,纷纷逃往外地。

母女俩无人帮助,无法逃走,只好到苍山的兰峰以割草砍柴为生。

一天,女儿口渴,见树上结了一个又绿又大的桃子。

她摘下桃往嘴里放,桃子滑到肚里,从此怀了孕,生下一个儿子。

女儿怕别人笑语,把儿子丢进深山。

山上的大蛇每天给小孩喂食,不仅没饿死,还长得天真活泼。

龙母很疼他,把他抱回家抚养,长大后跟龙母上山砍柴、割草。

母子俩有一次割草回家,在龙潭边歇脚,得知龙王生病,孩子被请进龙宫,用仙草治好了龙王的病,在宫时,孩子出于好奇,穿上了龙王的共袍,变成了黄龙,然后打败了黑龙,解除水患,大理重又变成了肥沃的田野。

绿桃村的百姓为他建了龙王庙,尊小黄龙为本主,称小黄龙的妈妈为龙母。

中国神话故事大全:国神比干比干是姬姓后人,生于商朝沫邑,今河南省卫辉市以北。

他是中国古代著名忠臣,被誉为“亘古第一忠臣”,被尊称为国神,意为护国之神。

比干生于公元前1125年夏历四月初四日,逝于公元前1063年,享年64岁。

他出身于商朝贵族之家,商王太丁的第二个儿子,名干。

比干幼年聪慧,勤奋好学,年仅20岁时就以太师之位辅佐哥哥帝乙,待到帝乙死后,他又受托孤重辅帝辛。

从政40多年一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

1然而到了商朝末年,侄子帝辛开始展露出其暴君之相,暴虐荒淫,横征暴敛,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甚至包括他这位德高望重的亲叔叔。

凡是向纣王进忠的人,常常会死在酷刑之下,但是比干并没有像其它臣子那样畏惧退缩,虽然知道纣王听不进忠言,但他还是一直坚持。

为此,比干曾经感叹道:“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

织梦好,好织梦为了能够让纣王悬崖勒马,比干在摘星楼前苦等三日,可是最终他等来的不是君王回头,而是一把剖胸挖心的利刃。

白族民间故事

白族民间故事

白族民间故事白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在白族的民间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风情和智慧,深受人们喜爱。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白族民间故事吧。

故事一,《白蛇传》。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白蛇姐妹,她们化作人形,学习人间的知识和技艺。

其中一个白蛇在人间遇到了一个善良的青年许仙,两人相知相恋,白蛇为了救许仙,不惜冒着生命危险。

最终,白蛇用自己的身躯化解了许仙的危机,也因此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爱情是无私的,也让人们明白了善良的力量是无穷的。

故事二,《柳毅传书》。

柳毅是一个普通的白族青年,他聪明勤奋,深得白族老乡的喜爱。

有一天,柳毅听说了远方有一位美丽的姑娘,他便决定前往追求。

在追求的过程中,柳毅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考验,但他都能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一一化解。

最终,柳毅成功地追到了心上人,两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只要有勇气和智慧,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故事三,《白族创世神话》。

相传很久以前,天地刚刚形成的时候,白族的祖先们生活在一个艰苦的环境中。

为了生存,他们不断地探索和努力,最终得到了上天的眷顾。

上天赐予他们丰富的土地和丰美的作物,让他们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勤劳和智慧是可以改变命运的,也让人们明白了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以上就是一些白族民间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白族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也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希望这些故事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白族的文化,也希望白族的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神话传说:龙母(白族)

神话传说:龙母(白族)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1 神话传说:龙母(白族)
相传,龙母原是一个砍柴姑娘,跟妈妈住在绿桃村耪田种庄稼。

一年,腾越坎子凹的黑龙占据了洱海的出水口,把大理变成一片汪洋。

老百姓无法安生,纷纷逃往外地。

母女俩无人帮助,无法逃走,只好到苍山的兰峰以割草砍柴为生。

一天,女儿口渴,见树上结了一个又绿又大的桃子。

她摘下桃往嘴里放,桃子滑到肚里,从此怀了孕,生下一个儿子。

女儿怕别人笑语,把儿子丢进深山。

山上的大蛇每天给小孩喂食,不仅没饿死,还长得天真活泼。

龙母很疼他,把他抱回家抚养,长大后跟龙母上山砍柴、割草。

母子俩有一次割草回家,在龙潭边歇脚,得知龙王生病,孩子被请进龙宫,用仙草治好了龙王的病,在宫时,孩子出于好奇,穿上了龙王的共袍,变成了黄龙,然后打败了黑龙,解除水患,大理重又变成了肥沃的田野。

绿桃村的百姓为他建了龙王庙,尊小黄龙为本主,称小黄龙的妈妈为龙母。

关于白族的神话故事

关于白族的神话故事

关于白族的神话故事白族,属于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支独特的少数民族。

他们生活在中国云南省的大山深处,以自己独特的神话故事传承着他们的历史与文化。

据白族人自己的传说,他们的祖先是由天空中降临的神仙,他们来到了人间,教会了人们农耕技术和生活智慧。

这些神仙都具有神奇的能力和传奇的故事。

其中有一个叫做“尼摩”的神仙,他是白族人的守护神。

据传说,尼摩是白族人的始祖,他们相信尼摩是由黄土和白土变成的。

白族人非常崇拜尼摩,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都会举行盛大的尼摩祭祀活动,以表达对尼摩的崇敬和感谢。

另一个重要的神话故事是关于白族的三位女神。

白族人崇拜的女神分别是麒麟女神、神鸟女神和神鱼女神。

据传说,麒麟女神是一个拥有巨大力量和美丽容貌的女神,她可以在人间与神仙之间传递信息。

神鸟女神是一只拥有五颜六色羽毛和金色喙的鸟,她可以预测未来的命运和事物的发展。

神鱼女神则是居住在白族人的村庄旁的一条神奇的鱼,她能给人们带来好运和福气。

除了这些神仙和女神的故事,白族人还有关于动物和自然的神话传说。

他们相信山间的老虎、猴子和蛇都有超凡的力量和智慧。

白族人尊敬动物,并把它们当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他们相信山中的老虎是保护他们免受邪恶力量侵害的守护神,猴子是智慧和幸运的象征,蛇是生育和繁衍的象征。

在白族的神话故事中,还有一个和深林密切相关的传说。

白族人认为深林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同时也是人们禁止涉足的圣地。

他们相信森林中有许多神秘的生物和神仙,如果人们不尊重森林,就会惹祸上身。

因此,白族人对森林有着深深的敬畏之情,并努力保护森林中的生物和植物的生存。

白族的神话故事丰富多样,反映了白族人对自然的崇尚和敬畏。

这些故事流传了数百年,代代相传,成为了他们独特的文化传统。

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白族人的精神世界,也成为了他们与外界交流的桥梁。

通过这些故事,白族人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独特文化和价值观。

并且,这些神话故事也启发了许多作家和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他们创作了许多关于白族神话的小说、诗歌、音乐和绘画作品,使白族的神话故事得以在更广泛的领域中传播和发展。

白族故事《神笛》主要内容

白族故事《神笛》主要内容

白族故事《神笛》主要内容
白族故事《神笛》主要讲述的是:有一个名叫腊月生的牧童,他每天都在大山箐里放着一条耕牛。

有一天,他让耕牛吃着草,自己就到竹林里面砍空心竹削笛子。

不料耕牛跑到一家财主的庄稼地里,给财主打死了。

腊月生出来找牛,反遭财主一顿毒打,还放恶狗咬他。

腊月生无处申辩,只好忍着一肚子气跑掉了。

腊月生一口气跑了几个山头,躲到一棵大树上,他想起全家人就靠这条牛过活,现在被财主打死了,自己还挨了一顿打,就呜呜大哭起来。

这时,树下来了一个小孩,他告诉腊月生,神山上的神牛,一天犁八千亩田,一夜犁八百亩地,只要神笛一吹,它就会出来。

腊月生听完,就从树上下来。

随后,腊月生找到仙竹,用仙竹削成神笛,找到神牛的故事。

后来那个贪婪的财主听说后,想要霸占神牛。

结果神牛施法,把他葬身于洪水之中。

这个故事歌颂了真善美,诅咒了假恶丑,情节动人,很是有趣。

白族的民间故事传说

白族的民间故事传说

白族的民间故事传说白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

那你知道白族的民间故事传说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白族的民间故事传说,欢迎大家阅读。

白族的民间故事传说:小黄龙打败大黑龙“龙”,是一种虚拟的神物。

而在古代白族人的原始观念中,水之所在都有龙,水利水患总是与龙有关,大理是个“水乡泽国”,故而龙的神话便多得出奇。

有人“统计”大理市就有99条龙,鹤庆也有99条龙,全州加起来少说也有上千条,什么红龙、黄龙、白龙、黑龙、独角龙、秃尾巴龙、蝌蚪龙、母猪龙等等,各种“个性化”的龙无奇不有。

而且在这类传说中,人与龙,蟒蛇与龙都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于是乎各种传说便更显得十分浪漫、神奇。

“小黄龙打败大黑龙”的故事,大理人早已耳熟能详,讲的就是正义如何战胜邪恶,然而这个故事的感人之处还在于小黄龙凄凉的身世和悲壮的结局。

话说大理崇圣寺以北双鸳溪旁的村子里,有个给富人家打工的年轻姑娘,有天到溪边洗菜,水中飘来个绿桃子,她拾起来就吃了。

殊不知这是一颗龙珠,吃了以后便怀胎有孕,被富人家赶出家门。

无依无靠的姑娘只好在村子边上搭起一间小草棚赖以栖身,过着以泪洗面的日子。

十个月后,姑娘生下了一个小男孩。

生孩子这一天,草棚上飞来一支很大的凤凰,张开翅膀为她们遮风挡雨。

孩子未满月,年轻的妈妈就得到田里以割草卖来维持生计,每天都只好用蓑衣裹着孩子放在田埂上睡觉。

而每当孩子哭起来的时候,就有条大蟒蛇爬过来给孩子喂奶。

就这样,不知不觉间过了十多年,孩子也长成了一个身强体健的英俊少年。

每天从早到晚帮助母亲干活,母子俩相依为命。

就在这年头,洱海水有段时间暴涨起来,经常掀起惊涛骇浪。

据说是大黑龙的老婆与小白龙相好,偷走了丈夫的龙袍。

大黑龙为了找回龙袍,一面堵住海水不往外流,一面不时地到处翻腾,掀翻船只,冲毁田园。

于是南诏大衙贴出皇榜招募义士制服大黑龙。

少年得知此事便毅然辞别母亲到城里揭了皇榜。

开初,衙门的卫士还不放他进宫,争执之间,清平官亲自出面过问:“你这毛头孩子,怎能治服妖龙?”“能,只要你们照我说的去办!”少年的回答非常斩钉截铁。

白族传说故事_传说

白族传说故事_传说

白族传说故事白族是中国第15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其中以云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此外四川省、重庆市等地也有分布。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白族传说故事,欢迎阅读!风俗传说如《三月街的来历》、《火把节的故事》、《火烧松明楼》、《蝴蝶会的传说》等;风物传说,大理山川秀美,文物古迹众多,几乎每个景点都有一个传说故事,如《望夫云》、《大理石》。

《玉白菜》、《风花雪月的传说》等;地名传说,如《盟石村的来历》、《鸡足山的传说》、《大理辘角庄的传说》、《鸟吊山的传说》等;木匠传说,主要有鲁班夫妇和木匠的传说故事,传说地区主要在木匠之乡剑川,如《鲁班造船》、《锯子的来历》、《公榫、母榫》、《木马三只脚》、《师傅带徒弟》等;反映阶级斗争传说,如《高家土官的故事》、《豆腐打死县令》、《农民告状》、《神笛》、《牛角》等;历史传说,有反映南诏统一六诏、南唐天宝之战、孔雀胆、白旗军(杜文秀起义)。

红军长征过大理、反洋教等重大历史变革和斗争的传说等。

龙的传说大理在历史上曾有“泽国”之称,海河湖溪甚多,古代水患极为频繁,给白族人民带来了很大灾祸。

“深山大泽必有龙蛇”这是在古代人民头脑中笃信的观念。

因此与龙有关的传说极为丰富多采,如《白龙掌印》中说:从前苍山十八溪中住着十八条龙,为首的是龙溪的大黑龙。

它有一颗金铸的掌龙印,只要把这颗金印拿出来,吼一声,十八条龙就大发洪水,冲毁庄稼和房屋。

后来,莫残溪的小白龙想法偷了掌龙印,打败了大黑龙,自己当上了十八溪的总龙王,从此风调雨顺,庄稼年年丰收,白族人都过上了好日子。

此外还有人与善龙交往、人与恶龙争斗、人与龙王结友、人与龙子恋爱、人与龙女婚配等各种各样的故事,都各具特色,情节生动,妙趣横生。

这类神话传说显示了白族对龙的爱憎分明的态度,也反映人与自然的斗争,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气息。

本主的传说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信仰。

本主的传说十分传神,例如《大黑天神》、《猎神杜朝选》、《段赤城轨蟒》、《白洁(姐)夫人》等,都在群众中流传很广,影响很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段本主恨鸡——银桥区双鸳村本主双鸳村的本主姓段,名字已失传了。

据说他是南京人,在南诏当大官,同段宗榜的官职一样大。

封号是清平景帝,又称护国武帝。

因为他做人忠厚诚实,办事光明磊落,而且和蔼谦恭,所以北朝的朝都就没有设在双鸳村,而是设在庆洞村。

要不然,那北朝朝都的本主座位,该是由他来坐了。

古时大理城的南面一带叫南乡,城北一带叫北乡。

南乡设有南朝都,都主是将军洞的李宓多,北乡也设有北朝都,都主是庆洞村的段宗榜。

朝都,好比是首府,为各村本主庙的中心地。

朝都的本主,就是首领,各村的大小本主统归他管辖。

这位都主不仅威镇苍洱,受本村人的供奉,同时还享受各村人的朝拜和祭祀。

当时,按照段本主的官职和功劳,把北乡的朝都设在双鸳村,让段本主当都主,也是合情合理的事。

可是,他却偏偏要去找段宗榜商量,结果反把事情办差了。

段宗榜和段本宅在朝中时,和衷共事,相处很好。

这天两人一见面,更是亲热得不得了,彼此寒暄过后,双方倚棋桌对面坐下,一边走着棋子。

一边滔滔不绝地叙谈,古往今来,天上人间,无所不及。

直到黄昏时分,话头才转向正题。

段本主说:“今日我来找你,有件要紧事同你商量,不知该说不该说?”段宗榜捻捻胡须,皱皱眉头说:“你是怎么啦?你我情同手足,无话不说。

现在突然跟我讲起客气来,可是有什么冒犯之处呀?”“不,不,不。

请你莫要见怪。

”段本主照实说,“我想问你,北朝都设在哪村好。

”段宗榜爽快地应道:“这北朝都嘛,设在你村我村,不都是一样,你坐我坐,也没有哪样关系呀!”“不过,俗话说,砍断的木头才好抬嘛。

”“那就设在你们双鸳村好了。

”段本主一听,脸涨红了:“这万万使不得!你德高望重,我岂敢高踞于你之上。

这北朝都,理当设在庆洞村才合,你坐中央本主之位,是符合天意,顺应民心的啊!”他们互相谦让,久久难以定夺。

最后议定以鸡叫先后来决定,明早哪村的公鸡先叫,北朝都就设在哪村。

第二天清早,庆洞村的公鸡先叫,双鸳村的公鸡后叫,北朝都就决定设在庆洞村,段宗榜就成了中央本主。

可是,段宗榜却没有去庆洞村坐朝,而是到上阳溪当了本主。

他的位子,被他的弟弟抢先去上任,占掉了。

这消息一传开,各村本主都愤愤不平,段本主心里更不好受,怨来怨去,只怨双鸳村的鸡不争气,叫迟了。

他决心同鸡绝缘,也绝不吃鸡。

从此,无论是公鸡还是母鸡,他都十分痛恨,一见着就生气,谁要是忘记了他的这一忌讳,把鸡拿进本主庙来供他,就会受到他的指责和惩罚。

有一次,村里有个人生了病,到段本主面前去祈祷,求段本主保佑早日康复。

煮猪肉时,顺带把杀的鸡煮拢一锅。

敬供段本主时,只敬供猪肉,并没有供鸡肉。

可是到了晚上,病人就见段本主走到他的床前,一脚踩住他的胸口,厉声质问道:“我恨鸡,不吃鸡肉,你为何叫家里的人拿鸡肉供我?”病人连忙说道:“那是猪肉,不是鸡肉。

”段本主说:“我都闻到鸡肉味了,你还说没有供鸡肉。

”病人又说:“猪肉与鸡肉煮一锅是不假,但供时当真没有供鸡肉。

”段本主听了,气才消了些,最后说道:“这回就算了。

往后再也不许拿鸡肉来供我,也不准拿与鸡肉混煮的供品放在我座前。

”为了尊重段本主的旨意,无论是平时还是逢年过节,人们到庙里祭祀,就再也不敢供鸡肉,也不敢把鸡肉混煮的供品拿去敬段本主了。

就这样,段本主恨鸡的故事,在双鸳村一代接一代地流传了下来,供段本主不能供鸡肉的禁忌,也就一代一代地沿袭至今。

傅友德与杨高珍——银桥区沙栗木庄、庆安里村本主沙栗木庄和庆安里,是两个挨得很近的村子,中间只隔一个甸子。

甸南是沙栗木庄,甸北是庆安里。

两村种的田地,就在一个甸子上,连灌田的水,也是一条溪里淌下来的。

庆安里靠溪近,引水灌溉方便:沙栗木庄子不靠溪,挖水得从庆安里的田头过。

雨水好的年成,,倒也相安无事,可一遇旱年,两村就常因争水吵闹殴斗,打官司,关系搞得非常紧张。

有一年,又遇上了干旱。

溪里的水,统统被庆安里的人堵进田中。

沙栗木庄的人就跟庆安里的人吵闹开了。

沙栗木庄的父老怕双方又打起来,立即赶进本主庙,祈求本主傅友德驱除旱魔,来救众生。

傅友德听了父老的祈求,心有余而力不足。

猛然想起庆安里的女本主杨高珍,急忙打起灯笼,连夜出庙,前往求援。

杨高珍不仅生得美貌秀丽,面善心慈,而且神通广大,本事超凡。

但她一个人住在嚆中,常常感到孤独、寂寞,总想能有个相好的陪伴才好!别村有好几个本主也曾来讨好献过殷勤,都没有引起她的喜爱,倒是对沙栗木庄的本主傅友德她早就倾慕在心……。

傅友德来到庆安里村口,忽然前面闪出几个侍从,手执刀剑,拦住去路,不肯放行。

傅友德左说右说都说不通,刚要发怒,杨高珍忽然出现在他面前,喝退侍从,把他迎进庙中,热情款待,问长道短。

言谈之间,杨高珍眼递秋波,话流春水,情缠意绵,为他频频斟酒压惊。

而傅友德却急于民事,请求相助,一本正经,对她的情意毫无省悟。

杨高珍不但不怪不怨,反而对他爱得更加深切了。

“傅本主,”杨高珍柔声问道:“你可还记得,你们来到下关村,在玉龙关决战的情景吗?”傅友德一惊,睁大双限,盯着女本主。

霎时,玉龙关决战的往事,又一幕幕浮现在他的脑际。

那是大唐天宝年间,李宓领旨远征南诏,傅友德作为一员部将,离别家乡贵州,随军来到下关,不料遭到伏击,以至全军覆没。

幸而他只是腿部受伤,多亏一个好心的女子搭救,最后逃到沙栗木庄,才保住了性命。

养伤期间,那个女子还日夜守在他身边,替他洗伤口,包草药,伤才好了。

后来,他四处打听这个女子,可却无人说得清楚。

现在女本主问起来,他感到有些困惑,仔细揣测,上下打量,这女本主竟点象他的救命恩人,但一时又难以断定,便试探着问道“杨本主为何重提旧事?”“因为你我之间有缘分!”“这话怎讲?”“傅本主,要是没有玉龙关一战,你那腿就不会带伤,也就不会来到沙栗木庄当本主,你我今晚也就不会相见了。

”“啊呀!你莫非就是救我的那个……”杨高珍点了点头,微笑道:“你当时四处打听我的下落,可我是本主,凡人怎能知晓呢?”傅友德听毕,慌忙拱手,离座拜谢。

杨高珍连忙把他扶起,请他坐下,两人一边继续喝酒,一边侃侃而谈。

许久,傅友德才把话题转到救旱上,还没有说上三句话,杨高珍就满口答应了。

”不过,她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要傅友德经常来陪伴她。

傅友德看她情真意切,又是自己的恩人,加上多喝了几杯洒,他就顺从了。

此时,杨高珍才向天廷发出神符,雨伯马上降雨,一时间暴雨倾注,遍地流水,旱象解除了,争水平息了,人们也都忙着栽秧去了。

四更敲过,五更降临,傅友德要回庙去了。

杨高珍把他送到门口,再三叮嘱,以后再来。

傅友德说:“别的不怕,就怕你的侍从阻拦啊!”杨高珍说:“往后来我这里时,你把灯笼高挂在你庙前的大青树上,他们就不会来阻拦你了。

”以后,每到栽秧季节,傅友德就按照杨高珍的嘱咐,临出庙前,便把灯笼高挂在庙门前的大青树上,然后才上路。

杨高珍望见那高挂的灯笼,知道傅友德要来了,十分高兴,不再派侍从巡夜,还亲自出庙相迎,彻夜欢聚。

这件事很快就被人们知道了。

从此,一到这个季节,人们只要一看到大青树上的灯笼出现,就知道傅友德出庙了。

傅友德一出庙,就不愁没有雨水,大家也就放心地去灌田栽秧了。

段思平开创大理国——银桥区鹤阳村本主(一)段思平是大理国的第一个国王。

关于他的出世,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段思平的母亲叫阿垣,人们又叫她白姐阿妹,据说是仙胎降世。

那时候苍山五台峰下,有一棵千年老梅树,多年不结果了。

有一年,这棵老梅树却结出个李子来。

这李子见风就长,只几个月便长得象冬瓜那么大。

一天晚上,更深人静之时,这李子忽然落下来,摔成两半,一半里面躺着个眉清目秀的小姑娘,又哭又叫,惊醒了附近的一家姓段的夫妇。

他俩刚好无儿无女,就把这小姑娘收养起来。

因为她长得又白又胖,就取名叫白姐阿妹。

白姐阿妹越长越好看,人又聪明能干,所以村里的许多人都前来求婚,但她一个也不喜欢。

加上两个老人也舍不得把她嫁出去,她就一直守在老人身边。

有一天,她到霞移江边去洗澡,见一根断木头忽然从下游一直往她身边冲来,她躲也躲不开,木头碰了她一下,就此身怀有孕。

十个月过去,生下了一对白白胖胖的儿子,大的取名思平,小的取名思良。

(二)段思平从小就很聪明。

他两岁就能说会道,七岁就能写诗作文。

家务事他也样样会做,因此,人们都非常喜欢他。

有一次,他到苍山放牛,有头牛忽然说起话来:“思平为王!思平为王!”牛刚叫完,山脚下有几匹正在吃草的马,也向着他呼叫:“思平为王!思平为王!”他又奇怪又害怕,回到家中,门前的那几只鸡也对着他齐叫:“思平为王!思平为王!”这一来,简直把他吓坏了。

这些话,万一被国王杨干贞的人听见,那还了得?他越想越觉得不对头,连门也不敢出了。

后来,这件事被人们知道了,到处都在说段思平要当王的事。

不久,这件事果真传到了大义宁国国王杨干贞的耳朵里。

杨干贞自从废了赵善政自立为王后,一直疑神疑鬼,生怕别人来篡夺他的王位。

如今,听说段思平要当王,便十分震惊。

他马上下令去捉拿段思平。

但几次派人去抓,都因段思平不在家,没有抓着。

原来,段思平知道杨干贞派人抓他,便连夜往北方逃去。

杨干贞就派兵追赶。

追到上关,眼看就要追上,正在危急之时,忽然有一位老人在一块平地上打荞子,段思平急忙跑过去,请求老人搭救。

老人就把他藏在一个石洞里。

追兵连段思平的影子也未看到,便问老人:“你看见一个年轻人从这里过去吗?”老人说:“没看见。

”追兵左寻右找,没有找到,只得往回走了。

追兵走后,老人找了一条船,把段思平从上关送到下关。

段思平走了不久,弟弟段思良和他的朋友董伽罗也赶到上关来找他,问老人是否看见哥哥?老人就把段思平的去向告诉了他俩。

段思良和董伽罗赶到下关,找到了段思平,他们三人便一同往东边去,到了品甸,就在那里隐居下来。

(三)段思平等逃到品甸后,就在那里勤学苦练武术。

一天他们三人上山打猎,忽然见山腰的岩石上插着一根长枪,银辉闪烁,十分锋利。

用们他四五层牛皮叠在一起做成一个靶子,段思平举枪轻轻一刺,就刺了个对穿。

他们如获至宝,高兴得不得了。

第二天早晨,段思良和董伽罗还在熟睡,段思平便操起长枪,往帝释山打猎去了。

他走到陡峭处,看见一个东西,金光耀眼,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副金鞍银辔。

他想:这东西今后可能有用,于是,他就把它拿到附近的狗街池中去洗擦。

这时,从池中跳出一匹头如龙头,身如大象的大红马。

它一边大嘶鸣,一边大步往段思平身边跑来。

段恩平又惊又喜,就把金鞍银辔给龙马配上,跨上马背,往回家的路上奔去。

段思良和董伽罗见段思平空身出门,骑着高头大马回来,感到非常奇怪。

段思平刚跳下马来,他二人就追问“你的马从哪里得来的?”段思平把经过向他俩说明后,董伽罗说:“你得神枪,龙马绝非偶然,这定是天意。

”段思平说:“从上关老人相救,到得神枪龙马,我也觉得象是有位神仙在暗中相助。

”董伽罗又说:“杨干贞暴虐无道,天怒民怨,神仙对你暗中相助,是助你为主的意思,你不应辜负天意民心啊!”从此,他们就开始招兵买马,加紧操练,准备来日征讨杨干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