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有什么民间故事
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小分享_好听的民间故事

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分享_好听的民间故事中国古代⽂化源远流长,很多精彩纷呈的⼩说流传⾄今,很多故事中的⼈物经久不衰,很多⼈物和事件⽿熟能详。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分享,供⼤家参考。
经典民间故事1祭鸟节(⽩族)远古时候,云南省鹤庆县⼤⼲⼭中的歌泉边上,有⼀个长满野枇杷和杜鹃花的⼩村,名叫黄郁坪。
这⾥住有⼀个名叫林⾳的⽩族姑娘。
林⾳家原先住在⼤⼲⼭脚的蜜腊村。
三年前的⼀天,她去⼤⼲⼭上砍柴,半路上拣到⼀个雀蛋吃了,回家后便怀了孕。
从此,她的⽗母和亲朋就不再相认她,把她赶出了家门。
林⾳受了亲⼈冷待,⼏次想寻短见⾃尽。
但折过头来⼀想,⾃⼰是个清⽩⼈,没做过什么见不得⼈的事,糊⾥糊涂死掉也冤枉,便⼜铁下⼼活下来。
她向家⾥要了⼀点苦荞和⼏件⽣活⽤具,爬到⼤⼲⼭深处的黄郁坪来,在这⾥搭了⼀间茅棚,住了下来。
她在⼭林中开了很多⼭地,撒上荞⼦,种上燕麦,点上⿇⼦,过着⾃耕⾃⾷的⽇⼦。
⽩天,百鸟同林⾳做伴,雀鸟唱着动听的歌,为她解愁消乏;夜晚,星⽉与她做伴,照着她绩⿇纺线。
直到林⾳来到黄郁坪居住整⼗年的⼀天,她⽣下了孩⼦,⼀胎就⽣了⼗⼆个姑娘,⼆⼗四个⼉⼦。
娃娃们⽣下地后,马⿅来给他们喂奶,雀鸟来为他们唱歌,蜜蜂送来蜜糖,萤⽕⾍飞来照明,⼩⽩兔来帮忙照料……野枇杷花开了⼗次,杜鹃花谢了⼗回,三⼗六个娃娃长⼤了,都能帮助阿妈⼲活了。
春天,林⾳带着孩⼦们翻地、撒种;夏天,林⾳领着孩⼦到林中去采摘果⼦;秋天,娘⼉们⼀齐收割成熟的荞⼦、燕麦;到了⼤雪降时,林⾳⼜领着孩⼦们安扣⼦、下陷阱捕捉野兽。
娘⼉们相亲相爱,勤勤恳恳地过⽇⼦。
娃娃们到成婚年⽉了,西⼭正住有⼗⼆个⼭神,都来林⾳家求婚——他们要娶林⾳的⼗⼆个姑娘做媳妇。
这⼗⼆个⼭神也很好,平时帮助林⾳母⼦做过许多好事,因此,林⾳便把⼗⼆个姑娘,分别嫁给了⼗⼆个⼭神。
⼗⼆个⼭神,⼀家⼀家相隔很远,去来⼀次要半个⽉。
他们不盘⼭种地,吃的东西全是各种野兽⾁。
⼗⼆个姑娘初到⼭神家,⽣活很不习惯。
白族文化解读

白族文化解读
白族,是中国云南、贵州、四川等省的一个少数民族,其文化特色丰富多样,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
一、节日庆典
白族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三月街”,这是白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云南省的大理白族自治州最重要的民族节日之一。
三月街通常在农历三月十五举行,为期三天。
节日里,白族人民会举行各种活动,如赛马、摔跤、歌舞表演等,同时还有盛大的物资交流市场,展示了白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民间传说
白族的民间传说丰富多彩,既有关于民族起源、英雄人物的传说,也有关于自然现象的解释。
其中,《创世记》、《开天辟地》等神话传说,讲述了白族人民对世界和人类起源的理解。
这些传说故事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蕴含着白族人民的智慧和精神追求。
三、生活习俗
白族的生活习俗深受其地理环境和民族历史的影响。
例如,白族的传统民居多为土木结构的“土掌房”,既适应了云南的气候特点,又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白族的主食以稻米为主,喜欢食用酸、辣、咸的食物,如酸竹笋、酸鱼、酸肉等。
在婚姻、丧葬等方面,白族也有自己独特的习俗和仪式。
四、宗教信仰
白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原始宗教和佛教。
原始宗教中,白族人民崇拜祖先和自然神灵,如山神、水神、土地神等。
佛教自唐代传入白族地区后,逐渐与原始宗教融合,形成了具有白族特色的佛教信仰。
此外,白族地区还有一部分人民信仰道教和基督教。
总的来说,白族文化是一种多元、丰富的文化体系,既有独特性,也有包容性。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白族文化,同时也要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白族民间故事

白族民间故事推荐文章苗族动人的经典民间传说故事热度:云南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故事热度:有趣的民间传说故事精选热度:民间关于蛇的传说故事热度:民间传说故事牛郎织女热度:白族是中国第15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白族的建筑、雕刻、绘画艺术名扬古今中外。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白族民间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白族民间传说故事一:白族火把节很久以前,白族首领是个英俊勇敢的王子,武艺高强,百战百胜。
他经常骑一匹高大的白马,穿管白色的盔甲,巡视自己的国家。
在他的治理下,白族人民不怕外族的侵略,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一次,汉族与白族发生纠纷,引起两族战争,白族王子用泥巴塑些泥人、泥马放在一个柜子里,每当敌人冲杀进来,王子便打开柜子,一念口诀,柜子里的泥人、泥马瞬间变成勇猛的将士,跟随白族王子与敌人拼杀,直杀得势力强大的敌人丢盔弃甲,才收兵回寨。
尽管这样,白族王子还是被敌人逮住了二十多次,每次被逮住就被拉出去问斩,可是每次都砍不死,他跑回来第二天照样威风凛凛地带领将士冲锋陷阵。
大家感到十分奇怪,谁也不知这其中的奥秘。
一次,白族王子又从虎口中逃回来,夫人为他接风洗尘,酒后便问:“夫君啊,你是英雄还是圣人,为什么被砍头二十多次都不死?”白族王子相信自己的妻子,就悄悄地告诉她:“夫人啊,神给我的头,用坚硬的刀是砍不死的。
要想叫我死,必须用狗肠子绑住我的双臂,用尖刀草杀我才会死,你千万不要把这个秘密告诉别人。
”后来,敌人因杀不死王子,每次打仗都被王子的泥人打败,他们觉得长久下去,伤亡会更惨重,就想出一条毒计,出重金买通王子的妻子,知道了王子的致命弱点。
在一次交战中,王子不知道妻子出卖了他,仍橡往常一样奋勇拼杀。
这次战斗,他不幸又被敌人逮住,敌人真的用狗肠子绑住王子的双臂,拿尖草将王子杀死了。
王子遇难时正好是农历六月二十五这天,百姓们左盼右等不见王子胜利归来,便燃起火把四处寻找,找遍了村村寨寨、荒山野岭,还是找不到。
关于白族的神话故事

关于白族的神话故事白族,属于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支独特的少数民族。
他们生活在中国云南省的大山深处,以自己独特的神话故事传承着他们的历史与文化。
据白族人自己的传说,他们的祖先是由天空中降临的神仙,他们来到了人间,教会了人们农耕技术和生活智慧。
这些神仙都具有神奇的能力和传奇的故事。
其中有一个叫做“尼摩”的神仙,他是白族人的守护神。
据传说,尼摩是白族人的始祖,他们相信尼摩是由黄土和白土变成的。
白族人非常崇拜尼摩,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都会举行盛大的尼摩祭祀活动,以表达对尼摩的崇敬和感谢。
另一个重要的神话故事是关于白族的三位女神。
白族人崇拜的女神分别是麒麟女神、神鸟女神和神鱼女神。
据传说,麒麟女神是一个拥有巨大力量和美丽容貌的女神,她可以在人间与神仙之间传递信息。
神鸟女神是一只拥有五颜六色羽毛和金色喙的鸟,她可以预测未来的命运和事物的发展。
神鱼女神则是居住在白族人的村庄旁的一条神奇的鱼,她能给人们带来好运和福气。
除了这些神仙和女神的故事,白族人还有关于动物和自然的神话传说。
他们相信山间的老虎、猴子和蛇都有超凡的力量和智慧。
白族人尊敬动物,并把它们当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他们相信山中的老虎是保护他们免受邪恶力量侵害的守护神,猴子是智慧和幸运的象征,蛇是生育和繁衍的象征。
在白族的神话故事中,还有一个和深林密切相关的传说。
白族人认为深林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同时也是人们禁止涉足的圣地。
他们相信森林中有许多神秘的生物和神仙,如果人们不尊重森林,就会惹祸上身。
因此,白族人对森林有着深深的敬畏之情,并努力保护森林中的生物和植物的生存。
白族的神话故事丰富多样,反映了白族人对自然的崇尚和敬畏。
这些故事流传了数百年,代代相传,成为了他们独特的文化传统。
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白族人的精神世界,也成为了他们与外界交流的桥梁。
通过这些故事,白族人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独特文化和价值观。
并且,这些神话故事也启发了许多作家和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他们创作了许多关于白族神话的小说、诗歌、音乐和绘画作品,使白族的神话故事得以在更广泛的领域中传播和发展。
云南民间故事

云南民间故事云南,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民俗文化的地方。
在这片土地上,流传着许许多多的民间故事,这些故事不仅承载着古老的智慧和历史,更是传承了人们对生活、情感、信仰的理解和表达。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些精彩的云南民间故事。
故事一,《白族神话故事——《阿诺》》。
在白族的神话传说中,有一个名叫阿诺的英雄。
阿诺是一个非常勇敢的年轻人,他为了拯救家乡的百姓,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前往魔界与魔王搏斗。
在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阿诺终于打败了魔王,解救了百姓,带来了和平与幸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勇气和正义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也传递了白族人民对和平与幸福的向往。
故事二,《哈尼族传统故事——《米拉之歌》》。
哈尼族是云南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有着独特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民间故事。
《米拉之歌》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和牺牲的感人故事。
故事中,女主人公米拉为了拯救爱人,不惜牺牲自己,最终化作了一棵大树,守护着他们的爱情。
这个故事传达了哈尼族人对爱情和忠诚的理解,也弘扬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
故事三,《彝族传统故事——《阿诺玛》》。
彝族是云南的另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他们的传统故事也充满了神秘和魅力。
《阿诺玛》讲述了一个关于勇气和智慧的故事。
故事中,主人公阿诺玛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最终战胜了恶势力,带来了和平和安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勇气和智慧同样重要,也传递了彝族人民对和平与安宁的向往。
在云南的土地上,这些民间故事如同一颗颗珍珠般闪耀着智慧和情感的光芒。
它们不仅是文化的传承,更是人们心灵的寄托和慰藉。
让我们一起珍惜这些宝贵的传统,传承这些美丽的故事,让它们永远在人们的心中流传下去。
白族民间故事

白族民间故事白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民间故事源远流长,充满了神秘和传奇色彩。
这些故事不仅是白族人民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白族民间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奇的世界。
故事一,白龙王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白族的祖先们生活在一个叫做白水河的地方。
这里有一条神秘的白龙,它住在白水河的深处,守护着这片土地。
白龙王善良而又强大,它常常帮助白族人民解决各种困难和危机。
在白族人心中,白龙王是神圣的存在,代表着力量和智慧。
故事二,白族姑娘的勇敢。
在一个古老的村庄里,有一位白族姑娘叫做玉娇。
她生性勇敢,善良而又聪慧。
有一天,村庄遭遇了一场大水灾,许多村民都被困在了家中。
玉娇毅然决定,她带领村民们一起抗击洪水,最终成功地救出了所有的村民。
她的勇敢和智慧成为了村庄里的传奇,也成为了白族人民心中的英雄。
故事三,白族的神鸟传说。
白族人民相信,在天空中有一种神奇的鸟,它的名字叫做“凤凰”。
传说中,凤凰是一种美丽而又神秘的生物,它的羽毛闪烁着五彩斑斓的光芒,每当它飞过的时候,就会为人们带来好运和幸福。
白族人民常常用凤凰来比喻美好的事物,也把它当做是一种神圣的象征。
故事四,白族的舞蹈传说。
白族舞蹈是白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着悠久的历史,又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特色。
据说,白族舞蹈起源于一种叫做“泸沽舞”的古老舞蹈形式。
泸沽舞舞姿优美,动作矫健,富有激情和节奏感,它是白族人民表达感情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方式。
这些白族民间故事,不仅反映了白族人民的智慧和勇敢,也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这些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它们不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珍贵的精神财富。
让我们一起珍惜和传承这些美丽而又神秘的白族民间故事,让它们永远流传下去,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大全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大全篇一:古代神话故事大全古代神话故事大全:龙母(白族)龙母原是一个砍柴姑娘,跟妈妈住在绿桃村耪田种庄稼。
一年,龙州坎子凹陷的黑龙占有了洱海的出水口,把大理变为一片汪洋。
老百姓无法安生,纷纷逃至外地。
母女俩无人协助,无法逃跑,只好至苍山的兰峰以挖沟砍柴维生。
一天,女儿口渴,见到树上吴厝庄了一个又蓝又小的桃子。
她取下桃往嘴里摆,桃子滚至肚里,从此长大成人,生下一个儿子。
女儿害怕别人笑语,把儿子丢进深山。
山上的大蛇每天给小孩进食,不仅没有冻死,还紫带天真活泼。
龙母很难受他,把他抱著回家扶养,长大后跟龙母上山砍柴、挖沟。
母子俩存有一次挖沟回家,在龙潭边纳凉,获知龙王生病,孩子被请出龙宫,用仙草治愈了龙王的病,在宫时,孩子自身利益疑惑,披上了龙王的共袍,变为了黄龙,然后击败了黑龙,中止水患,大理轻又变为了富饶的田野。
绿桃村的百姓为他建好了龙王庙,尊大黄龙为本主,表示大黄龙的妈妈为龙母。
中国神话故事大全:国神比干比干是姬姓后人,生于商朝沫邑,今河南省卫辉市以北。
他是中国古代著名忠臣,被誉为“亘古第一忠臣”,被尊称为国神,意为护国之神。
比干出生公元前1125年夏历四月初四日,死于公元前1063年,享寿64岁。
他早年于商朝贵族之家,商王太丁的第二个儿子,名干。
比干幼年聪慧,勤奋好学,年仅20岁时就以太师之位辅佐哥哥帝乙,待到帝乙死后,他又受托孤重辅帝辛。
从政40多年一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
1然而到了商朝末年,侄子帝辛开始展露出其暴君之相,暴虐荒淫,横征暴敛,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甚至包括他这位德高望重的亲叔叔。
凡是向纣王进忠的人,常常会死在酷刑之下,但是比干并没有像其它臣子那样畏惧退缩,虽然知道纣王听不进忠言,但他还是一直坚持。
为此,比干曾经感叹道:“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
织梦好,好织梦为了能使纣王悬崖勒马,比干活在摘星楼前痛等三日,可是最终他利尼县的不是君王转头,而是一把剖胸取血的利刃。
白族民族民间故事

白族民族民间故事白族是一个聚居程度较高的民族,有民家、勒墨、那马三大支系,受汉文化影响较深。
那你知道白族民族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白族民族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白族民族民间故事篇【1】大理这块地方,古时候是一片汪洋,海水一直浸到苍山的半山腰。
那里的人都住在苍山顶上,靠打猎采集果实度日。
后来,海尾下关西南角上,出现了两条龙,一条是黄龙,一条是大黑龙,在那里厮打,把下关打开了一个缺口,这海子里的水便从缺口流下去了,出现了一大片坝子来。
在一千多年前,来了一个怪物,名叫罗刹。
他和他的儿子把这个坝子霸占了。
罗刹很暴虐,最喜欢吃人的眼睛。
不到三年,这里的人半数都成了瞎子。
后来,来了观音菩萨。
他变作一个老人,从苍山的五台峰下来,到各村各寨去探访,要找同罗刹最接近的张敬。
老百姓一见这位老人和蔼可亲的样子,都很敬爱他。
大家抢着向他哭诉罗刹残害民众的事。
老人安慰他们说:“罗刹已经恶贯满盈,不久自有能人来降伏他。
大家耐心等着吧,就可以过幸福的日子了。
”观音菩萨左打听右打听,终于打听到张敬的消息。
原来这张敬是个佛教徒,和罗刹很熟。
他为人仁厚,但很软弱。
他虽然也反对罗刹残害百姓,但无法制止他。
观音菩萨就变作一个梵僧,去见张敬。
张敬一看是个梵僧,便留他在家里住。
后来,张敬引梵僧去见罗刹。
罗刹见了梵僧,心里很是喜爱,款待得非常周到。
梵僧便在他家里住了下来,两人很是投机。
有一天,罗刹问梵僧:“你喜欢什么东西?”梵僧便乘机回答说:“什么都不要,只要一块安静的地方结茅藏修。
”罗刹问他要多大的一块地方,梵僧说:“不敢多求,只要袈裟一铺,小白犬跳上四步就够了。
”罗刹一口答应。
梵僧说:“就怕你后悔,请求先立一个字据,并要当众发誓。
”罗刹说:“岂有翻悔之理,你尽管拿袈裟铺好了。
”可是梵僧坚持请他这样做,罗刹也就答应了。
他当众发了誓,还立了字据,表示永不翻悔。
之后,梵僧不慌不忙,把袈裟一铺,竞把苍山洱海的整个地面都铺没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族有什么民间故事大理的山川,翠绿雄伟,实在迷人。
苍山上十八条溪水落石出,像一条条闪光的银链,悬挂在山峰之间,真是好看。
苍山有十九峰,其中有一个叫玉局峰。
每到十冬腊月,玉局峰上便出现一缕洁白的云彩,袅袅婷婷,宛如一个姣洁美丽的女子,伫立有玉局峰顶,向洱海眺望,那景色更是动人。
不过,这朵云彩一出现,大理一带就狂风大作,刮得平静的洱海顿时白浪滔天,波涛滚滚。
直到把海底的一块石坪吹得露出水平,狂风才停息下来。
这朵神奇的云彩有个动人的名字,就叫做望夫云。
关于它,流传着一个传说。
相传一千多年前,南诏王有个公主长得很美丽,又很善良,她的眼睛像洱海水一样明亮,她的心地像清碧溪水那样纯洁。
公主已经十九岁了,可是南诏王还没有招上驸马。
王孙公子争相向公主求婚,但公主觉得都不称心,一个也没有答应。
就在这一年的春天,公主在绕三灵盛会上认识了一个年轻的猎人。
这个猎人从小失去父母,独自居住在玉局峰的岩洞里。
公主很同情他的遭遇,又见他长得英俊、魁伟,就看中了他。
猎人见公主长得俊俏,对人又和气,也很喜欢她。
公主看中猎人以后,时刻都思念他,想得白天吃不下饭,晚上睡不好觉。
有一天,南诏王突然告诉公主,已把她许给大军将了,择定吉日就要成亲。
听到这意外的消息,公主焦急得整整哭了一夜,两只眼睛都哭肿了。
第二天清晨,晨雾刚刚散去,公主在窗前呆望着青翠的苍山,心如乱麻。
这时不知从哪里飞来一只喜鹊,落在窗前的树枝上,喳喳地叫个不停,叫得公主心更烦了,说:“小喜鹊,小喜鹊,你知道心中的忧愁吗?”不料,小喜鹊轻轻地点了两下头。
公主连忙说:“小喜鹊,那就请你带个口信给玉局峰的猎人,叫他快来救。
”小喜鹊又点了点头,飞走了。
小喜鹊一直飞到了玉局峰。
这时猎人刚从云弄峰打猎回来,正要进洞。
小喜鹊停在洞口的桂花树上,朝着猎人喳喳地叫。
猎人奇怪地问:“小喜鹊,你有什么话要对说吗?”小喜鹊说:“南诏王要把公主嫁给大军将了,公主要你赶快去救她。
”猎人认识公主后,也天天思念着她,现在听说公主就要嫁人了,心里急得像烧着一盆火,他背起弓箭就往山下奔去。
走到半路,看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背着一只背箩,一瘸一拐地在前面走着。
猎人问他:“老爷爷,你要去什么地方,你的腿怎么啦?”老人回答说:“去山上采药,不小心摔坏了腿。
唉,怕到天黑都回不到家啦!”“老爷爷,背你走吧!”老人也不推迟,猎人背上他就急急忙忙往前赶路。
走了一会,老人问猎人说:“小伙子,你走得这么急,有什么事吗?”猎人见这位老挺和善,就把要去救公主的事告诉他。
“宫墙那么高,王宫的禁卫军又那样森严,你这样去怎么能把公主救出来呢?”“老爷爷,那怎么去救公主呢?”老人想了一下,就对他说:“凤眼洞陡峭的崖壁上长着一棵桃树,你只要吃了这棵桃树上的桃子,就有救出公主的本领了。
可是摘取那桃子可不容易,还没有一个人摘到过呢!”“只要能救出公主,再大的困难也不怕。
”当猎人刚把话讲完,突然觉得背同轻飘飘的,回头一看,背上的老人早已无影无踪了。
他想,这一定是苍山神来帮助了,朝山顶拜了一拜,就直奔凤眼洞。
猎人到了凤眼洞,站在仙人床上往下望,只见笔直的峭壁直插进下面的万丈深渊。
在陡峭的崖壁上真的长着一棵桃树,树上的桃子在绿叶中闪着红光。
沿着这峭壁往下爬,一失手就会粉身碎骨。
可是为了救公主,猎人毫不犹豫地下去了。
他终于爬到了桃树边,摘了一个又大又红的桃就吃起来。
桃子刚一下肚,浑身的疲劳立刻消失了。
他轻轻抬起脚来,竟然悠悠地飞上了天空。
就在这天晚上,猎人乘着月光飞进王宫竟把公主带到玉局峰去了。
公主同猎人在玉局峰的岩洞中结成了夫妻。
他们白天一起去打猎,一起开荒种地,晚上一起唱歌,一起跳舞。
他们岩洞口长满了会笑的龙女花、会跳舞的素馨花,还有杜鹃花、山茶花。
他们生活得很幸福。
公主失踪后,南诏王天天派人去寻找,但一直没有找到公主的下落。
南诏王心里很焦急,便请罗荃法师来商议。
罗荃法师是海东罗荃寺的高僧,为人奸诈,会施各种法术,他一进宫就告诉南诏王,他已在天镜阁用神灯照见住在玉局峰上的公主和猎人。
南诏王听了,气得半天说不出话。
他想,南诏王的公主私自嫁给一个打猎的,这南诏王的脸往哪里放呀?他又想,自己的女儿还管不住,今后怎么去管理百姓呢?他越想越气,就要大军将率领人马到苍山捉拿公主和猎人。
罗荃法师对南诏王说:“猎人有非凡的本领,兴师动众,不但拿不到他们,事情传开了还要被百姓耻笑,还是让用法术制服他们吧!”于是罗荃法师就派了一只乌鸦去苍山传话。
一天,猎人同公主正坐在洞门前唱歌。
突然飞来一只乌鸦,抖抖翅膀就对他们说起话来,它自称是罗荃法师派来叫公主回宫的。
它说:要是公主不回去,法师就要用大雪封锁苍山,让她和猎人活活冻死在苍山上。
公主对乌鸦说:“已同猎人结为夫妻,生死都要跟他在一起。
”乌鸦飞走后,晴朗的天空霎时阴暗起来,北风呼呼直叫,接着,就飘起大片大片的雪花。
雪越落越大,整个大理坝子都成了白茫茫的一片,整个苍山都被大雪覆盖了。
他们的岩洞口堆起了三尺雪,刺骨的寒风直往洞里灌。
兽皮挂在洞口,都被大风刮走,木头挡在洞口,都被大雪压垮。
暴风刮得柴火都烧不着了,公主在宫中生活惯了,怎么能耐得住这样的严寒呢,她冻得浑身直打哆嗦。
猎人心里很难过,他对公主说:“罗荃法师有件八宝袈裟,穿着它冬暖夏凉,去给你拿来,就抵得住这暴风雪了。
”公主忧虑地说:“罗荃法师就是为了害死们,才用大雪封锁苍山,你去罗荃寺拿袈裟,岂不是自投罗网,还是不要去吧!”猎人安慰公主说:“多少豺狼豹都死在手下,那法师算得了什么!你不用担心,很快就回来。
”猎人走到洞口,伸开双臂,猛地腾空而起,迎着暴风雪,一直向海东飞去。
他飞到了罗荃寺,从罗荃法师的禅座后面拿起八宝袈裟,拴在腰上就往玉局峰飞回来。
当他飞到洱海上空时,罗荃法师突然从寺里追赶出来,一边念着咒语,一边把蒲团直朝猎人打去。
蒲团正打在猎人背上,猎人就像中箭的大雁一样,从空中坠落下来,一落到海底,就变成一只石骡子。
公主迎着风雪,在岩洞中等待丈夫归来。
她从清晨盼到黑夜,从黑夜盼到天明,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
她正万分焦急的时候,罗荃派来的乌鸦告诉她:猎人已被罗荃法师打死身坠洱海,变成石骡子永远埋在海底了。
公主非常痛苦,几天之后,就忧愤地死在洞里。
她死后,精气一直冲向玉局峰的顶端,化为白云,忽起忽落,好像在向洱海深处探望。
这时洱海上面也有白云飘浮,和峰顶白云遥相呼应,顿时狂风大作,掀起巨大的波浪,直到把海刮开,现出石骡,风浪才停止。
从此以后,每年十冬腊月,人们就把玉局峰上出现的这朵白云,叫做望夫云。
据说,唐三藏西天取经走的就是丽江古道。
《西游记》里的女儿国就是丽江摩西古族。
从史料上记载,唐三藏确实是取道丽江。
唐三藏西天取经,取的就是《大般若经》。
回程经大理的“点苍山”,遭点苍山罗刹女袭击,几乎把经全部毁掉。
点苍山一阵大雨,经书全被淋透。
唐三藏辛苦多年,长途跋涉,眼看毁于一旦,于是祈念大势至和圣观音。
大势至赶跑了罗刹王,圣观音降住了众罗刹女,止住了点苍大雨,保住了《大般若经》。
直至今日,在大理点苍仍有“晒经坡”。
白族人决不足踏此地,以表此坡之神圣。
至今,白族人仍盛传“观音降罗刹”的故事。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在洱源凤羽鸟吊山脚下,住着一位美丽、善良、纯朴的白族姑娘,名叫玉莹。
她每天上山砍柴,以打樵为生,养活年老眼瞎的母亲。
有一天,玉莹上山砍柴,口渴了,在一道陡崖前寻水喝。
忽然,岩洞里飞出一只非常凶猛地羊雕,张开黑黑的翅膀,血盆大口露出一排獠牙,伸出利爪向她扑来,她惊呆了。
正在这时候,忽然听到“嗖”一声,一支利箭飞来,不偏不倚正好射中大雕胸膛,凶恶的羊雕哀鸣一声掉下山崖。
玉莹得救了。
她惊喜地举目一望,只见一个英俊的白族小伙子手拿弓箭微笑地看着她,说:“姑娘,你受惊了。
”玉莹感激地点点头,羞涩地笑了。
小伙子走上前,又问:“你怎么一个人上山砍柴?”玉莹如实地说了,讲着讲着,她便对小伙子产生了好感。
这个小伙子也十分同情姑娘的遭遇,他讲自己在深山老林打猎度日,对姑娘也产生了爱慕。
玉莹红着脸说:“阿哥,为了感激你的救命之恩,愿意与你结发为妻。
”说着,咬断自己的一缕头发,打个结塞进牧羊人胸口,牧羊小伙子也咬断自己的一缕头发,打个结送到姑娘手中。
临别,牧羊人从身上取下弯刀,赠给玉莹。
他们相约一个月以后,小伙子收拾好茅屋,盖好新房,就下山来接姑娘和她母亲。
玉莹拿着牧羊人的弯刀砍柴,锋利无比,说也奇怪,砍起柴来像割草一样,片刻就砍了一大捆,挑在肩上也不重,走起来也生风,不一会儿就到家了。
玉莹把上山的事告诉了母亲,老母十分高兴,同意了母亲的婚事。
第三天,玉莹上山砍柴迷路了,走着走着,走到树林深处,她坐在一块石板上休息,忽然听到树林里百鸟齐鸣,只觉得眼前红霞升腾,彩云飘逸,万道霞光中,一对五彩孔雀朝前带路,百鸟簇拥着一只美丽的凤凰向她走来。
凤凰走到她跟前,便问孔雀:“这是谁家的女子,怎么一个人到深山老林里来?”孔雀如实回答后,凤凰非常喜欢玉莹,命令孔雀把一顶凤凰帽戴在玉莹头上,接着继续向前走了。
玉莹得到了金光闪闪的凤凰帽,欣喜非常。
她戴着凤凰帽,找到来路,打了柴下山,走到山脚下一个水塘边喝水,她看着水里的倒影,美丽的凤凰帽,想到不久就要和牧羊人结婚了,不由高兴地唱起歌来。
却说这天下午,南诏王打猎路过这个山脚,听见优美的歌声,循声寻来,遇见水塘边美丽的玉莹,便起了歹心,不由分说,命令手下人把玉莹抢回皇宫,非要逼她跟自己成亲。
玉莹哪里愿意,她哭红了眼睛,就是不答应。
国王就下令把她关进牢房,让她考虑三天,如果还是不同意,就处死她。
玉莹在牢房里放声痛哭,她思念家中可怜的老母,思念自己的意中人。
第三天,玉莹终于想出了办法,她假装答应国王,在宫殿里举行了隆重的庆典。
国王和玉莹和交杯酒时,玉莹在国王的酒杯里放进了毒药,国王中毒而死。
宫中一片大乱,玉莹趁机逃了出来,回到家中。
一进家门,金光闪闪的凤凰帽就把老人家的眼睛照亮了,母亲看见女儿这么漂亮,就高高兴兴地和女儿一起上了山。
半路上,正巧遇到牧羊人来接姑娘,牧羊人赞扬姑娘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从此,玉莹就和牧羊人在深山老林中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凤凰帽也因此成了白族姑娘勤劳勇敢、纯朴善良、忠贞不渝的象征。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