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通信课程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基于FPGA的时分多路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指导老师:戴慧洁武卫华班级:通信111班组长:徐震震组员:胡彬、韦景山、谢留香、徐勇、周晶晶、张秋红日期:一、课程设计目的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是一门综合设计性实践课程。

使大家在综合已学现代通信系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借助可编程逻辑器件及EDA技术的灵活性和可编程性,充分发挥自主创新意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符合实际需求的通信系统电路设计与调试任务。

它不仅能够提高大家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和挖掘大家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为将来进入社会从事相关工作奠定较好的“能力”基础。

二、课程设计内容时分多路数字电话基带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三、课程设计要求任务1、64Kb/S的A律PCM数字话音编译码器的开发设计2、PCM 30/32一次群时分复接与分接器的开发设计3、数字基带编码HDB3编译码器的开发设计4、同步(帧、位、载波同步(可选))电路的开发设计四、小组分工小组成员负责项目徐震震同步(帧同步、位同步)谢留香PCM 30/32一次群时分复接韦景山64Kb/S的A律PCM数字话音编码胡彬PCM 30/32一次群时分分接徐勇64Kb/S的A律PCM数字话音译码周晶晶数字基带编码HDB3译码张秋红数字基带编码HDB3编码五、时分多路数字电话基带传输系统框图PCM编码设计一、设计要求1、PCM编码器输入信号为:一个13位逻辑矢量的均匀量化值:D0,D1…D12其中:D0为极性位,取值范围在-4096~+4096之间;一个占空比为1/32的8K/S的取样时钟信号;一个占空比为50%的2.048Mb/S的合路时钟信号;2、PCM编码器输出信号为:一个8位逻辑矢量的13折线非均匀量化值:C0,C1…C7其中:C0为极性位.C0=1为正,C0=0为负;一个占空比为1/32的8K/S的取样时钟信号;一个占空比为50%的2.048Mb/S的合路时钟信号;二、PCM编码分析脉冲编码调制(PCM)在通信系统中完成将语音信号数字化功能。

Matlab与通信仿真课程设计报告

Matlab与通信仿真课程设计报告

Matlab与通信仿真课程设计报告Matlab与通信仿真课程设计报告班级:12通信(1)班姓名:诸葛媛学号:Xb12680129实验⼀S-函数&锁相环建模仿真⼀、实验⽬的1.了解S函数和锁相环的⼯作原理2.掌握⽤S函数建模过程,锁相环载波提取仿真⼆、实验内容1、⽤S函数编写Similink基本模块(1)信源模块实现⼀个正弦波信号源,要求其幅度、频率和初始相位参数可以由外部设置,并将这个信号源进⾏封装。

(2)信宿和信号显⽰模块实现⼀个⽰波器⽊块,要求能够设定⽰波器显⽰的扫描周期,并⽤这个⽰波器观察(1)的信源模块(3)信号传输模块实现调幅功能,输⼊⽤(1)信源模块,输出⽤(2)信宿模块;基带信号频率1KHz,幅度1V;载波频率10KHz,幅度5V实现⼀个压控正弦振荡器,输⼊电压u(t)的范围为[v1,v2]V,输出正弦波的中⼼频率为f0Hz,正弦波的瞬时频率f随控制电压线性变化,控制灵敏度为kHz/V。

输⼊⽤(1)信源模块,输出⽤(2)信宿模块2、锁相环载波提取的仿真(1)利⽤压控振荡器模块产⽣⼀个受10Hz正弦波控制的,中⼼频率为100Hz,频偏范围为50Hz到150Hz的振荡信号,并⽤⽰波器模块和频谱仪模块观察输出信号的波形和频谱。

(2)构建⼀个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制解调系统。

载波频率为10KHz,被调信号为1KHz正弦波,试⽤平⽅环恢复载波并进⾏解调。

(3)构建⼀个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制解调系统。

载波频率为10KHz,被调信号为1KHz正弦波,试⽤科斯塔斯环恢复载波并进⾏解调。

(4)设参考频率源的频率为100Hz,要求设计并仿真⼀个频率合成器,其输出频率为300Hz。

并说明模型设计上与实例3.26的主要区别三、实验结果分析1、⽤S函数编写Similink基本模块(3)为了使S函数中输⼊信号包含多个,需要将其输⼊变量u初始为制定维数或⾃适应维数,⽽在S函数模块外部采⽤Simulink基本库中的复⽤器(Mux)将3⾏的信号矩阵。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姓名:学号:班级:指导老师:湖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2013年6月实验一1。

实验名称:网络聊天程序的设计与实现2。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能够了解socket通信的原理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一个聊天程序了解TCP/IP的基础知识,发现TCP与UDP的优缺点以及在网络通信的应用.3.实验原理:从通信和信息处理的角度看,运输层向它上面的应用层提供通信服务,它属于面向通信部分的最高层,同时也是用户功能中的最低层。

当网络的边缘部分中的两个主机使用网络的两个主机使用网络的核心部分进行端到端的通信时,只有主机的协议栈才有运输层,而网络核心部分中的路由器在转发分组时都只用到下三层的功能。

从IP层来说,通信的两端是两个主机,IP数据报的首部明确的标志了这两个主机的IP地址.但是严格的讲,两个主机进行通信就是两个主机中的应用进程互相通信。

根据应用程序的不同需求,运输层需要有两种不同的运输协议,即是面向连接的TCP和无连接的UDP。

在使用这两个协议时运输层向高层用户屏蔽了下面的网络核心的细节,它使应用进程看见的就是好像在两个运输层实体间有一条端到端的逻辑通信信道,但这条逻辑通信信道对上层的表现却因运输层使用的不同协议而有很大的差别.当运输层采用面向连接的TCP协议时,尽管下面的网络是不可靠的,但这种逻辑通信信道就相当于一条全双工的可靠信道。

但当运输层采用无连接的UDP协议时,这种逻辑通信信道仍然是一条不可靠信道.由于我在课程设计中采用的是UDP协议进行通信的,这里就只简述一下一些关于UDP的内容,UDP在传送数据之前不需要先建立连接。

远地主机的运输层在收到UDP报文后,不需要给出任何确认。

虽然UDP不提供可靠的交付,但在某些情况下UDP却是一种最有效的工作方式.为此当我们使用UTP协议使两个计算机中的进程要互相通信,不仅必需知道对方的IP地址(为了找到对方的计算机),而且还要知道对方的端口号(为了找到对方计算机中的应用进程)。

网络通信协议分析课程设计源代码和实验报告+帧封装、IP数据包解析和发送TCP数据包

网络通信协议分析课程设计源代码和实验报告+帧封装、IP数据包解析和发送TCP数据包

网络协议分析课程设计之协议编程实验一帧封装实验目的:•编写程序,根据给出的原始数据,组装一个IEEE 802.3格式的帧(题目)默认的输入文件为二进制原始数据(文件名分别为input1和input2))。

•要求程序为命令行程序。

比如,可执行文件名为framer.exe,则命令行形式如下:framer inputfile outputfile,其中,inputfile为原始数据文件,outputfile为输出结果。

•输出:对应input1和input2得结果分别为output1和output2。

试验要求:•编写程序,根据给出的原始数据,组装一个IEEE 802.3格式的帧(题目)默认的输入文件为二进制原始数据(文件名分别为input1和input2))。

•要求程序为命令行程序。

比如,可执行文件名为framer.exe,则命令行形式如下:framer inputfile outputfile,其中,inputfile为原始数据文件,outputfile为输出结果。

输出:对应input1和input2得结果分别为output1和output2验设计相关知识:帧:来源于串行线路上的通信。

其中,发送者在发送数据的前后各添加特殊的字符,使它们成为一个帧。

Ethernet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机器之间的数据链路层连接。

按802.3标准的帧结构如下表所示(802.3标准的Ethernet帧结构由7部分组成)802.3标准的帧结构其中,帧数据字段的最小长度为46B 。

如果帧的LLC 数据少于46B ,则应将数据字段填充至46B 。

填充字符是任意的,不计入长度字段值中。

在校验字段中,使用的是CRC 校验。

校验的范围包括目的地址字段、源地址字段、长度字段、LLC 数据字段。

循环冗余编码(CRC)是一种重要的线性分组码、编码和解码方法,具有简单、检错和纠错能力强等特点,在通信领域广泛地用于实现差错控制。

CRC 校验码的检错能力很强,不仅能检查出离散错误,还能检查出突发错误。

MFC课程设计(Socket通信)

MFC课程设计(Socket通信)

《VS2010-MFC课程设计》报告基于TCP的C/S设计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计算机11303姓名:游承峰学号:1304240122指导教师:杜小勤服务器的建立1.创建一个MFC项目,修改名称为MyyouchengfengServer以及存放路径2.应用程序类型选择基于对话框3.项目配置,在向导过程中选择“基于对话框”模式,并选择“windows”套接字。

4.设计服务器界面,控件有:5个静态文本(Static Text),最后一个用于指示用户连接个数;2个按钮(Button),一个用于打开或关闭服务器,一个发送聊天内容;4个编辑框(Edit Control),一个用于输入端口号,一个只读的用于显示事件日志,另一个用于输入聊天内容。

5.编辑框2和3还要把Multiline和Vertical Scroll属性选为true,以实现多行显示并自带滚动条6.双击两个按钮自动生成函数,后面添加相关代码即可7.在类视图中添加一个新的MFC类CMyyouchengfengSocket,派生于CSocket类,8.对该类进行类向导添加三个重写的虚函数:OnAccept()、OnClose()、OnReceive() 9.修改CMyyouchengfengSocket.h#pragma once// CMyyouchengfengSocket 命令目标#include "MyyouchengfengServerDlg.h"classCMyyouchengfengServerDlg;classCMyyouchengfengSocket : public CSocket{public:CMyyouchengfengServerDlg* m_pDlg;CMyyouchengfengSocket();virtual ~CMyyouchengfengSocket();virtual void OnAccept(intnErrorCode);virtual void OnClose(intnErrorCode);virtual void OnReceive(intnErrorCode);};10.修改源文件CMyyouchengfengSocket.cppvoidCMyyouchengfengSocket::OnAccept(intnErrorCode){// TODO: 在此添加专用代码和/或调用基类m_pDlg->AddClient(); //添加上线用户CSocket::OnAccept(nErrorCode);}voidCMyyouchengfengSocket::OnClose(intnErrorCode){// TODO: 在此添加专用代码和/或调用基类m_pDlg->RemoveClient(this); // 删除下线用户CSocket::OnClose(nErrorCode);}voidCMyyouchengfengSocket::OnReceive(intnErrorCode){// TODO: 在此添加专用代码和/或调用基类m_pDlg->RecvData(this); // 接收数据CSocket::OnReceive(nErrorCode);}11.修改头文件MyyouchengfengServerDlg.h开头加上#include"MyyouchengfengSocket.h"class CMyyouchengfengSocket;12. 添加函数声明和变量定义CMyyouchengfengSocket* listenSocket; // 用于打开服务器CPtrListm_clientList; //链表用于存储用户boolm_connect; //用于标记服务器状态void AddClient(); //增加用户,响应用户请求void RemoveClient(CMyyouchengfengSocket* pSocket); //移除下线的用户void RecvData(CMyyouchengfengSocket* pSocket); //获取数据void UpdateEvent(CStringstr); //更新事件日志virtual BOOL PreTranslateMessage(MSG* pMsg); //防止ESC键意外退出void UpdateChatRecord(CStringstr); // 更新聊天记录13. 修改CMyyouchengfengServerDlg.cpp中实现的函数voidCMyyouchengfengServerDlg::OnBnClickedStartserver(){// TODO: 在此添加控件通知处理程序代码if (m_connect){deletelistenSocket;listenSocket = NULL;m_connect = false;SetDlgItemText(IDC_StartServer, _T("打开服务器"));UpdateEvent(_T("系统关闭服务器."));return;}listenSocket = new CMyyouchengfengSocket();listenSocket->m_pDlg = this;UpdateData(true);if (!listenSocket->Create(m_Port)){AfxMessageBox(_T("创建套接字错误!"));listenSocket->Close();return;}if (!listenSocket->Listen()){AfxMessageBox(_T("监听失败!"));listenSocket->Close();return;}m_connect = true;SetDlgItemText(IDC_StartServer, _T("关闭服务器"));UpdateEvent(_T("系统打开服务器."));}本函数用于打开或关闭服务器,主要用到Create函数和Listen函数用于创建服务器和监听客户端。

现代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现代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现代通信原理课程实验报告专业班级通信17-3 学号 2017101086 姓名丁一帆指导教师李化实验名称 2ASK 调制与解调Matlab Simulink 仿真 同组人专业班级 通信17-3 学号 2017101086 姓名 丁一帆 成绩一、实验目的1.掌握 2ASK 的调制原理和 Matlab Simulink 仿真方法 2.掌握 2ASK 的解调原理和 Matlab Simulink 仿真方法 二、实验原理2ASK 二进制振幅调制就是用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控制正弦载波的幅度,使载波振幅随着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而变化,而其频率和初始相位保持不变。

信息比特是通过载波的幅度来传递的。

其信号表达式为:0()()cos c e t S t t ω=⋅,S(t)为单极性数字基带信号。

由于调制信号只有0或1两个电平,相乘的结果相当于将载频或者关断,或者接通,它的实际意义是当调制的数字信号“1”时,传输载波;当调制的数字信号为“0”时,不传输载波。

2ASK 信号的时间波形e2ASK(t)随二进制基带信号S(t)通断变化。

所以又被称为通断键控信号 三、实验内容、步骤1 Simulink 模型的建立通过Simulink 的工作模块建立2ASK 二级调制系统,用频谱分析仪观察调制前后的频谱,用示波器观察调制信号前后的波形……………………………………装………………………………………订…………………………………………线………………………………………正弦波源,这里使用的是Signal Processing Blockset\DSP Sources\Sine Wave,设定其幅度为2V,频率为2Hz。

基带信号源,使用的是Communications Blockset\Comm Sources\Random Data Sources\Bernoulli Binary Generator,可以产生随机数字波形。

课程设计报告5篇【必备】

课程设计报告5篇【必备】

课程设计报告5篇【必备】课程设计报告篇1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对计算机技术本身的要求越来越高。

现在越来越多的软件开发过程采用了面向对象的开发技术,面向对象的研究遍及计算机软硬件的各个领域,如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面向对象的设计、面向对象的分析、面向对象的操作系统、面向对象的DBMS、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面向对象的开发环境等。

目前不仅在研究领域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有些软件产品已经投放市场。

面向对象技术是一种新的设计技术,与传统的面向过程技术相比,它试图依据人们对问题的看法来解释软件的架构,并力求将问题域中的问题映像到分析模型中,再转换成对应的程序代码。

面向对象技术倡导一种新的认知和表示世界的思想,计算机专业人士利用它提出了面向对象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方法、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等,使面向对象技术在今天的应用设计中得到了最广泛的运用。

一、面向对象的有关基本概念面向对象技术为软件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学,引入了许多新的概念,这些概念是理解和使用面向对象技术的基础和关键。

(一)对象(Object)、方法(Method)及消息(Message)客观世界的问题都是由客观世界中的实体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构成的。

我们将客观世界中的实体抽象为问题空间中的对象。

由于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我们面向的对象也就不同,因此对象是不固定的。

一本书可以是一个对象,一家图书馆也可以是一个对象。

从动态的观点看,对象及其操作就是对象的行为,一个对象的通常定义是:对象是对一组信息及其上面的操作的`描述。

私有数据结构和处理,这些处理又称为操作(Operation)或方法(Method),包括控制和过程。

其中私有数据表示了对象的状态,该状态只能由私有操作来改变,每当需要改变对象的状态时,只能由其它对象向该对象发送消息。

消息是用来请求对象执行某一操作或回答某些信息的要求,消息统一了数据流和控制流,程序的执行是靠在对象间传递消息来完成的。

QPSK通信系统性能仿真

QPSK通信系统性能仿真

淮海工学院课程设计报告书课程名称:通信系统的计算机仿真设计题目:QPSK通信系统性能分析与MATLAB仿真系(院):学期:专业班级:姓名:学号:QPSK通信系统性能分析与MATLAB仿真1绪论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和通信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命脉”。

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只有通过广泛地传播与交流,才能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合作,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新技术革命的高速推动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全球网络化发展浪潮的推动下,通信技术得到迅猛的发展,载波通信、卫星通信和移动通信技术正在向数字化、智能化、宽带化发展。

Simulink具有适应面广、结构和流程清晰及仿真精细、效率高、贴近实际、等优点,基于以上优点Simulink已被广泛应用于控制理论和数字信号处理的复杂仿真和设计。

同时有大量的第三方软件和硬件应用于Simulink。

本次课程设计通过对QPSK模型进行仿真,以分析QPSK在不同信道噪声中的性能,更好地了解QPSK系统的工作原理,传输比特错误率和符号错误率的计算。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要规划和设计一个性能完善的通信系统,光靠理论计算或凭个人的组网经验是无法完成的。

如果在真实的网络环境中进行通信性能研究、网络、设计和开发,不仅耗资大,而且在统计数据的手机和分析上也有一定困难。

通信仿真技术是通过在计算机中构造虚拟的环境来反映现实的通信网络环境,模拟现实中的网络行为,从而可以有效提高通信网络规划和设计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明显降低通信系统的投资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投资浪费。

通过仿真软件来模拟和估算通信系统的性能,通过模拟和仿真来调整一些通信系统的参数以期达到最佳使用效果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在本课题中用国际控制界公认的标准仿真软件MATLAB来仿真移动通信系统各种数字调制解调技术中,具有数字通信的诸多优点,广泛使用它来传送各种控制信息的数字调相信号,比较不同调相技术之间的性能差异。

1.2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本次课程设计是根据“通信工程专业培养计划”要求而制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控制技术》 课程设计

目录 一. ...................................................................... 课程设计目的 ........................................................... 3

二. ...................................................................... 课程设计题目和要求 .................................................... 3

2.1 课程设计题目 2.2课程设计要求

三. ...................................................................... 设计内容 ............................................................... 4

3.1 设计方案的选定与说明 3.2 系统总体框图 3.3论述方案的各部分工作原理; 3.4 设计说明书

四. ...................................................................... 设计总结 ................................................................ 11 参考书目 .............................................................. 11叮叮小文库

3 一.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本课程设计主要目的是实现两台西门子 1200PLC之间的通信,利用PLC1发 送指令给PLC2 PLC2接到指令后控制电动机的启停,主要训练和培养学生的以 下能力:

(1) .查阅资料:搜集与本设计有关的资料(包括从已发表的文献中或者通过网络 交流平台搜集)的能力;

(2) .软件使用:了解并掌握西门子S7-1200软件的使用,明白网络通信实现的机 理与过程;

(3) .用简洁的文字,清晰的图表来表达自己设计思想的能力。

2.1课程设计题目 题目:当一台S7-1200上发出一个启停信号时,另一台S7-1200收到信号,并启 停一台电动机

1) 主要软硬件配置 一套Step7 Basic v10.5( 或以上版本),一根网线,2台CPU 1214C 2) 相关指令:TSEND_C (发送数据指令),TRCV_C(接受数据指令) 3) 硬件组态与编程 新建工程 --- 添加硬件 --- 用子网连接两个 cpu ----- 编写主控cpu程序 ----- 调整主控cpu连接参数 --- 编写另一台cpu程序 ----- 调整另一台cpu连接参数

.课程设计题目和要求 叮叮小文库 4 2.2课程设计要求 (1)课程设计报告当中应包括 1 )、系统总体框图 2 )、通信组态全过程的每个步骤组态界面图 参数设置图 3 )、体现设计目标实现的PLC监视表格现场截图

(2)独立完成,按时上交课程设计报告

三.设计内容 3.1设计方案的选定与说明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目的是实现两台西门子 1200PLC之间的通信,利用PLC1发 送指令给PLC2 PLC2接到指令后控制电动机的启停(在实验室中,我们用灯泡 的亮暗分别来代表电机的启停状态,用按键输入指令)。因此,我们利用实验室 的两台PLC 一条网线,一台电脑,三条导线等设备,可以完成这个课题。

3.2系统总体框图 按键 发送指令 PLC1 发送指令 PLC2 1发送指令

灯泡(模 拟电机) 反馈信息

3.3论述方案的各部分工作原理 PLC1和PLC2的通信需要用到交换机和西门子 1200PLC配套的软件,他们的 通信通过TSEN丙TRCV旨令实现。TSEN用于发送指令,TRCV用于接收指令。 内容的发送和接收通过 DBX0.0完成。再在PLC2中选择一个I/O 口分配给电机, 连接好电机,参数设定完毕,通过 DBX0.0数据的0/1变化,控制电机的启停。

3.4设计说明书 叮叮小文库 5 1)打开桌面上Tia portal软件,后新建一个项目,打开新建项目,进入项目视 图,点击添加新设备,添加 PLC1

2)点击属性-常规-脉冲发生器-系统和时钟存储器,勾选允许使用系统存储器字 节和允许使用时钟存储器字节

3)点击目录-信号板,添加信号板(AO1X 12位中的信号板)叮叮小文库

6 4) 点击添加新设备,添加 PLC2再重复以上步骤。 5) 点击属性-常规-PROFINET接口,将IP地址最后一位改成2,即(192.168.0.2 )

6)点击网络视图,将 PLC1与PLC2连接 7)点击PLC1程序块-Main[OB1],点击左侧扩展指令-通信,添加TSEND_模块 ■ 宜物B04

1 nc I IT Mg * AifbPtt 甲确m a mi*

■ • TKm* ■衣r E. ■ 一 XflA4l .ECM r« l:H-d

VT X BVlt

■ ft* aSSK *

■ ■>4 *

■ f-4

■ *<3 ■邮站將■曲肿■丽TktlT・«

■tt B LL B# 血"r

'£|MWr < uum»

邱睪囲* ■声?■辽

I T 虹 WF

•啤i血* 费 rw

*・—■ fc 4占・1時■ -■贮

WB

!■

I _j« 叮叮小文库 7 8)点击TSEND_模块,在属性-连接参数中设置,伙伴选择 PLC_2连接类型选 择TCP连接ID输入1,伙伴端口设置为2000叮叮小文库

8 9)点击添加新块,添加数据块,名称设为 TSENDC_Data仅符号访问不勾选 9QM Mi

nit

,节〒专| If

图设置

c?o 卩 一 \» 页面,按 10)添加数据块完成后,进入如 叮叮小文库

9 12) PLC1的程序如下图所示:

11)进入主程序模块,对TSEND进行设置,参数如下图所示 ■*cxn ■ “ 叮叮小文库

10 13)点击PLC2程序块-Main[0B1],点击左侧扩展指令-通信,添加TRCV_(模块 14)点击TRCV_(模块,在属性-连接参数中设置,伙伴选择 PLC_1连接类型选 择TCP连接ID输入1,本地端口设置为2000 (特别注意下图所示位置需更改)

U $ SfeTC-L Sb ■ al 巧 *■* H i —«■«£・

MhM ;

墟幣取」: ±«| 叮叮小文库

11 {ONMfl CATAI CDN 0

15) 点击添加新块,添加数据块,名称设为TRCVC_Data仅符号访问不勾选(以

下同上建立数据块步骤) 16) 进入主程序模块,对TRCV_CS行设置,以及PLC2程序如下图所示

w» 2 0

-Hi_H CBWT

11^11} pijLLIMLfcl.

krtdiJ-KN 屮第目耶目4已虚功*那.

■T5T*" :脾]1 • n 卄

Th划㈣ M J ■ H u L<|| WOT

调冃It i

r ffrfrlir I i

手*7*也冉

(ymrEMn.rrB Mg • d 二创■ Qp死I i JE1暮产格

* ・m .cnj MMTMXH訥w p^wniiw - *»:'t:•虫

• h*ii *T ■ F 叮叮小文库

12 17)编译程序,编译成功后将PLC设备用网线与电脑连接,将程序分别下载到两 台PLC中

18)用网线将两台PLC连接,PLC1的10.0和10.1分别接开关1、2,PLC2的Q0.0 接指示灯,按下开关1,可以看到指示灯亮,按下开关 2,可以看到指示灯灭 叮叮小文库

13 19)在上述操作过程中,进行几步操作就要保存一下项目, 以免由于电脑故障卡 机等为问题导致项目丢失。

四.设计总结 本次课设主要是由于老师提前把具体操作视频发给了大家,在做课设之前, 我认真地观看了视频,后在做课设时,本组组长又给我们很认真地讲述了具体的 操作步骤,以及一些常出现的状况,所以在自己操作时比较顺利,第一次就顺利 完成。如此这么顺利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在此之前我做好了准备工作, 第二个 就是在实际操作时,我每一步都认认真真地做,并且叫同伴监督,所以才保证了 准确度。同时通过这次课设的锻炼,我更好了理解了老师上课所讲的理论知识, 并很好的复习了上学期学习的 PLC课程的知识,而且锻炼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 力,收获很大。

参考书目 [1] 廖常初.S7-1200PLC编程及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 季福坤.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 [3] 数据通信课设示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