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论文

大通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论文
大通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论文

大通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论文

大通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专业:给水排水工程

上游地区,水资源丰富;人口密集,工矿企业和城镇集中的下游及河口地区水资源相对不足。青海省境内多年平均径流量27.0亿m3,人均占有水量13850m3,每公项耕地占有水量72400m3,人均、耕地单位面积占有水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每平方公里产水量20.9万m3,而临近湟水流域(不含大通河)只有13.0万m3,属水资源丰富的地区。甘肃省境内自产多年平均径流量3.05亿m3,人均占有水量1120m3,平均每公顷占有水量11470m3,每平方公里产水量13.9万m3,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资源相对不足,可见今后甘肃境内工农业用水仍然要依赖过境水量。

2.2 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但年际变化小,径流的分布与降水分布趋势大体一致。汛期6-9月份占年径流量的6

3.3%~71.5%,灌溉期4~7月份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43.3%~5

4.9%,对灌溉十分有利。修建水库调节时,所需调节库容也对较小。

大通河的径流年际变化小,是大通河和一大特点。据流域内武松他拉、尕大滩和享堂三个主要水文测站统计,年径流历年最大值与历年最小值之比,最大的2.82,最小的2.40,年径流变差系数C v在0.25~0.19之间,这在我国西部河流中是较小的,这对水资源的开发有利。造成流域河川径流年际变化小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流域内降水的多年变化较小,年降水的历年最大与最小之比,一般在1.34~2.20之间,大多在2.0以下;二是地下水和冰雪融水在大通河的补给中占一定比重。

2.3 大通河流域大部分支流发源于祁连山支脉冷龙岭南坡,祁连山的森林及植被,对于流域的水源涵养、保持水土、调节径流、净化水质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由于这些,大通河流域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轻微地区。据享堂水文站1940~2000年61年实测输沙量资料分析,流域的多年平均含沙量1.05kg/m3,只占临近湟水流域(不含大通河)多年平均含沙量11.4kg/m3的9.21%。流域多年平均输沙模数211t/(km2·a),只占湟水流域多年平均输沙模数1239t/(km2·a)的17%。含沙量小,是大通河的一个显著水文特点,对流域的工农业用水和跨流域引水十分有利。享堂站多年平均输沙量319万t,其中84.7%的泥沙来源于尕大滩站以下中下游地区,而尕大滩站以下来水量只占总来水量46.8%。尕大滩站以下是流域的主要产沙区。

2.4 大通河多数支流发源于祁连山冰川地带,属冰雪雨水型河流。祁连山的冰川对径流影响强烈。据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所资料,大通河流域的冰川面积40.97km2,冰川储量12.50亿m3,冰川融水量0.38亿m3,冰川补给径流的比例为1.26%。据观测资料,海拔4000m以上地区,日平均气温稳定转正和稳定转负的时间是5月中旬和9月下旬,所以对河流有补给意义的冰川消融起迄时间亦大致相同,加上4月份河流消融补给径流的作用造成年内河川径流有突增和突减的状况。

2.5 大通河干流梯级众多,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条件优越。大通河干流全长574km,河道平均比降4.55%,天然落差2793m,水力理论蕴藏量达116万kw[2]。水量充沛稳定,峡谷窄深,坝址多,库容较大,库区内多为天然草场,淹没损失小,只有为数极少的移民搬迁安置,是良好的水库坝址。

3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大通河流域水利水电资源开发较晚,1949年以来,水利水电工程从无到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兴修了灌溉、供水和水力发电工程,基本解决了山区的人畜饮水问题,为流域和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至2000年,全流域修建引水工程91处,蓄水工程6处,提水工程83处,机电井工程95处。建成跨流域引水工程2处,引大入秦和引大济西。引大入秦工程设计灌溉面积5.73万hm2,年引水量4.43亿m3。

1) 兴修水利工程,发展农田灌溉事业

建国以来兴修的水利工程作用是非常显著的。至2000年流域内有效灌溉面积已达到1.65万hm2,占耕地面积的26%,粮食总产量达到9500万㎏,油料总产量1800万㎏。

2) 解决了山区的人畜饮水问题

大通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地高水低,人畜饮水困难。现有水利工程在促进当地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同时,也解决了大量人畜饮水问题。至2000年已解决了25.2万人和45.8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

3) 水力资源得到初步开发

大通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亟待进一步开发利用。据2000年统计,已建小

关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一篇

论水污染 姓名:郑奇专业:土木工程学号:3100601402 福建工程学院土木系 摘要: 水污染是指排入天然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上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环境容量,从而导致了水体的物理特征和化学特征发生了不良的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以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为了确保人类生存的可持续发展,人们在利用水的同时,还必须保持有效地防治水环境的污染。 关键词:水污染现状;原因;措施 1、前言 自然界的水循环是由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所构成的二元动态循环组成的。所谓的水的社会循环是指人类生活好生产从天然水体中取用大量的水,在利用以后产生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等,又排放到天然水体中去的水循环过程。在这个循环过程中水收到了污染。 2、水污染现状 2.1世界水污染现状 2.1.1 由“水援助”和“泪水基金”这两家国际性慈善机构发表的最新调查报告指出,目前,全球每天有多达6000名少年儿童因饮用水卫生状况恶劣而死亡。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最为紧迫的卫生危机之一。 报告还说,水污染问题在那些人口急剧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比如,在20世纪70年代时,孟加拉首都达卡市的人口只有25万左右。但是,30年后的今天,住在这座城市中的居民已经超过1000万人。该市的一位政府官员日前抱怨说:“如今,达卡市的许多地区简直成了污水坑和化粪池,成千上万的市民长期喝不到清洁的卫生用水。而且,上述情况每分钟都在恶化……” 报告认为,农村人口大幅度地向城市集中,是导致全球水污染现象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据统计,最近几年,全世界的农村人口向城市移民的规模,正在以每天16万人的速度增加。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主席布伦特兰女士说:“干净的饮用水和恰当的卫生条件是最基本的人权。”据悉,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制定出一项解决全球水污染问题的“两步走”发展规划,即:在2015年之前,使全世界长期喝不到卫生用水的人口减少一半左右;在2025年之前,力争使全世界绝大多数人口都能喝上卫生用水。这份评估报告主要依据的是对各国地表及地下水质量、废水处理回收利用程度以及有关水资源保护、分配等方面的立法和执行情况等内容的考核。 评估报告称,由于在水资源保护方面投入不足,印度每天有200多万吨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及地下,造成地下水大面积污染,所含各项化学物质指标严重超标,其中,铅含量比废水处理较好的工业化国家高20倍。此外,未经处理的生活用水的直接排放也加剧了水污染程度 2.1.2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污染严重影响老百姓的健康。流经印度北方的主要河流

大通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论文

大通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论文

大通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专业:给水排水工程

上游地区,水资源丰富;人口密集,工矿企业和城镇集中的下游及河口地区水资源相对不足。青海省境内多年平均径流量27.0亿m3,人均占有水量13850m3,每公项耕地占有水量72400m3,人均、耕地单位面积占有水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每平方公里产水量20.9万m3,而临近湟水流域(不含大通河)只有13.0万m3,属水资源丰富的地区。甘肃省境内自产多年平均径流量3.05亿m3,人均占有水量1120m3,平均每公顷占有水量11470m3,每平方公里产水量13.9万m3,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资源相对不足,可见今后甘肃境内工农业用水仍然要依赖过境水量。 2.2 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但年际变化小,径流的分布与降水分布趋势大体一致。汛期6-9月份占年径流量的6 3.3%~71.5%,灌溉期4~7月份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43.3%~5 4.9%,对灌溉十分有利。修建水库调节时,所需调节库容也对较小。 大通河的径流年际变化小,是大通河和一大特点。据流域内武松他拉、尕大滩和享堂三个主要水文测站统计,年径流历年最大值与历年最小值之比,最大的2.82,最小的2.40,年径流变差系数C v在0.25~0.19之间,这在我国西部河流中是较小的,这对水资源的开发有利。造成流域河川径流年际变化小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流域内降水的多年变化较小,年降水的历年最大与最小之比,一般在1.34~2.20之间,大多在2.0以下;二是地下水和冰雪融水在大通河的补给中占一定比重。 2.3 大通河流域大部分支流发源于祁连山支脉冷龙岭南坡,祁连山的森林及植被,对于流域的水源涵养、保持水土、调节径流、净化水质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由于这些,大通河流域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轻微地区。据享堂水文站1940~2000年61年实测输沙量资料分析,流域的多年平均含沙量1.05kg/m3,只占临近湟水流域(不含大通河)多年平均含沙量11.4kg/m3的9.21%。流域多年平均输沙模数211t/(km2·a),只占湟水流域多年平均输沙模数1239t/(km2·a)的17%。含沙量小,是大通河的一个显著水文特点,对流域的工农业用水和跨流域引水十分有利。享堂站多年平均输沙量319万t,其中84.7%的泥沙来源于尕大滩站以下中下游地区,而尕大滩站以下来水量只占总来水量46.8%。尕大滩站以下是流域的主要产沙区。

水利发电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

水利发电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 水力发电利用江河水流从高处流到低处的落差所具备的位能做功,推动水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为了有效利用天然水能,需要人工修筑能集中水流落差和调节流量的水工建筑物,如大坝、引水管涵等。因此工程投资大、建设周期长。但水力发电效率高,发电成本低,机组启动快,调节容易。 国外发展现状: 全世界可开发的水力资源约为22.61亿kW,分布不均匀,各国开发的程度亦各异。世界上最大的发电站是三峡水电站,他的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6.8亿千瓦时。 2002年底,全世界已经修建了49700多座大坝(高于15m或库容大于100万m3),大坝建设情况见下表,分布在140多个国家,其中中国的大坝有25000多座。世界上有24个国家依靠水电为其提供90%以上的能源,如巴西、挪威等国;有55个国家依靠水电为其提供50%以上的能源,包括加拿大、瑞士、瑞典等国;有62个国家依靠水电为其提供40%以上的能源,包括南美的大部分国家。全世界大坝的发电量占所有发电量总和的19%,水电总装机容量为728.49GW。发达国家水电的平均开发度已在60%以上。 世界各国水能开发情况: 美国水电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一位 加拿大水电比重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一半以上。 巴西水电装机容量居世界第四位。 挪威能源消费中水电占一半。 国内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在水力发电这一方面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水能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水力发电是借助水能资源,然后采取相关的措施对其进行利用,转化为电能的一种新兴方式,这一种发电方式具有无污染、可再生、成本低以及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

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论文

《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课程论文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 摘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经济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自然资源之一,而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洪水灾害问题,都影响到了水资源长久有效的利用,影响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有效地解决各种水资源危机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进行科学的水资源管理。通过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优化调度、科学管理,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才能保障经济社会的资源基础,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水资源污染日趋严重 水污染按污染物质的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 (1)病原体污染。 (2)需氧物质污染。 (3)植物营养物质污染。 (4)石油污染。 (5)热污染。 (6)有毒化学物质污染,主要是重金属和难分解有机物的污染。 (7)无机物污染。 (8)放射性污染。

水污染日益严重,水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有效扭转。苏州乃至整个太湖流域水体污染的问题由来已久,并已引起了各个方面的高度关注。1999年1月1日由国务院9部委联合开展了“聚焦太湖零点行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包括苏州在内的整个太湖流域水体污染、水质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有效遏制。 水生态日益恶化,湿地沼泽大量减少,水生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水系的自净能力不断下降。湖泊、河道、湿地以及各类养殖水体,构成了苏州水域生态环境,在调节气候、维护生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维护着城市肌体的健康运行。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苏州的水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作为“城市之肾”的功能已日趋衰竭。 地下水超采严重,地质灾害隐患依然存在。随着地表水水质的日益恶化,不少工厂转而使用地下水。但地下水的超强度开采大大超过了自然补给量,导致地下水资源趋于枯竭,形成大面积的超采漏斗区,造成地面下沉等地质灾害。虽然自1997年开始对地下水进行控采,较大地压缩了地下水的开采量,尤其是2001年省人大立法对苏锡常实施地下水禁采后,地下水位有所上升,地面沉降的速率开始趋缓,但今年二季度最低水位仍达米(地下水水位距基准面的距离),地质灾害的隐患还远远没有消除。由于地面下沉的危害性是在经历漫长的过程后才被人们觉察出来的,其灾害不像洪水暴发来得急促,也不像沙漠化那样一目了然,常常被人们所忽略。这种状况如不改变,一旦地面下沉到与海平面近乎同一水平线上的时候,那将是比黄河、长江的洪涝灾害,比草原沙漠化的灾害更为严重。 城市废水污水排放总量增大,而污水处理能力则严重不足。农业面源污染量大面广,农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影响水质的重要原因。河道水系严重破坏,河水的自然流动速率和自净能力大大降低。管理体制不顺,九龙治水导致水务管理处于混乱状态。 诚然,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水环境整治措施,取得了一定阶段性的成果,苏州水资源状况确实有所改善,但是水污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我们依然要积极努力寻找对策,解决问题,以下提出一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与措施。 一是做好防洪抗旱工作。防洪减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必须高度重视,常抓不懈。正确处理人与洪水的关系,给洪水以出路,这一思路,不仅要体现在抗洪期间,还要在经济社会建设中予以高度重视。“十一五”期间,初步建成我国大江大河防洪工程体系,基本建立完善的防洪管理制度,确保大江大河、重要城市和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做好抗旱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确保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 二是保障饮水安全。把保证饮水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十一五”期间,解决1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农村存在饮水安全问题的人口减少1/3。加强水资源保护,

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 受中国的传统观念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影响,水资源被长期浪费且无偿利用,导致中国人民的节水意识低下,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和水资源非持续开发利用,水资源不断减小日益短缺,如何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已经成为当代世界人们关心关注的主要问题,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的生存的共同使命。 正文: 1. 我国水资源现况: 我国平均年水资源总量28124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平均年径流量27115亿立方米,地下水8288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按人均水资源量计量,人均占有量为25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我国水资源总量是可观的,但是由于人口众多,导致人均水资源量远远低于上述主要国家,也大大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如果从单位耕地面积水量来看,也远远小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我们用全世界7.2%的耕地,养育了全球1/5的人口,从中可以看到我国的水土资源是多么稀缺。 我国水资源面临严峻形势,人均淡水资源量低,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衡,水资源利用效益差、浪费严重。水污染严重,不少地区和流域水污染呈现出支流向干流延伸,城市向农村蔓延,地表向地下渗透,陆地向海洋发展的趋势。近几年来我国废水、污水排放量以每年18亿立方米的速度增加,全国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每天的排放量近1. 64亿立方米,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水资源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短缺资源,成为制约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之一。因此,对我国的水污染防治需给予高度的重视,以实现我国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从时间分配来看,中国大部分地区冬春少雨,夏、秋雨量充沛,降水量大都集中在5~9月,占全年雨量的70%以上,且多暴雨。黄河和松花江等河,近70年来还出现连续11~13年的枯水年和7~9年的丰水年。中国地下水补给量约为7718亿立方米/年,其中长江流域最多,为2130亿立方米/年。 我国水资源分布同人口、耕地分布极不协调,长江中国水资源现状分析流域及其以南的珠江流域、浙闽台诸河、西南诸河等流域,国土面积、耕地和人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论文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论文 [摘要] 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是创造其他社会财富的主要源泉。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兴起,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已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核心内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成为现今社会研究的热门话题。 [关键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我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土地资源是承载人类社会几乎所有活动的场所。其持续利用是实现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因此,协调好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环境改善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土地可持续利用”应该涵盖下述几个方面的重要内容: (1)从生态学意义上来说,是保持特定地区的所有土地均处于可用状态,并长期保持其生产力和生态稳定性。 (2)从社会一经济学意义上来说,是保持特定地块特定用途,如食物安全和收入学不页士学位论文土地习,持续利用战略币开究来源。农民可能从他们自己的观点出发,并由他们自己的理解和定义,他们的观点和行动在确定现有土地利用方式是否具有持续性问题上起着重要作用。 (3)从时间上看,土地可持续利用不仅着眼于眼前,更着眼于永久的未来;从空间上看,不是着眼于一部分人,而是着眼于全体人类。 (4)从系统论看,土地可持续利用是在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下进行的,这就意味着土地可持续利用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要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繁荣。 (5)从与传统土地利用方式的比较看,土地可持续利用更加强调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土地利用的协调性和土地利用的公平性。 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约因素如下: 1.土地资源总量大,人均土地特别是耕地数量少,且耕地质量差。 如果单从数量上来考虑,中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为土地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占世界第二位,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但是从人均占有量则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见表1)。 表1 中国土地资源与世界一些国家的比较 单位:公顷/人 类型世界中国俄罗斯美国印度加拿大法国 人均土地总面积2.20 0.740 11.400 3.350 0.31 30.54 0.937 人均耕地面积0.247 0.076 0.898 0.686 0.174 1.507 0.330 人均森林面积0.583 0.106 5.154 0.776 0.067 8.100 0.256 人均草原面积0.575 0.319 0.586 0.874 0.012 0.924 0.184 人口密度442 1321 88 294 3177 32 1060 我国国土资源分布不均衡,西部地区气候干旱,地广人稀,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28.4%,而土地面积占全国土总面积的56.5%。西部地区耕地占全国耕地的28.4%,林地占全国林地的38.3%,牧草地占全国牧草地的72%。就人均占有量的而言,西部地区人均土地为28.8亩,人均耕地、林地、牧草地分别是2.0亩、4.7、10.3、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1.7倍和1.3倍。虽然西部地区土地总量很大,人均占有量也较高,但其耕地质量却不高。在西部,优质高产旱涝保收农田约有1.8亩,只占耕地总面积得32%,低于全国40%的平均水平。而大于25度的坡耕地共计681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2%,大大高于全国4%的平均水平。在2000年我国耕地普查中,耕地面积12823.31 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101 公顷,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一半。而更为严重的是,人口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耕地则每年以

中国七大水系

中国七大水系 流域内所有河流、湖泊等各种水体组成的水网系统,称作水系。中国大陆地区由于地域的宽广,气候和地形差异极大,境内河流主要流向太平洋,其次为印度洋,少量流入北冰洋。中国境内“七大水系”均为河流构成,为“江河水系”,均属太平洋水系。分别是:珠江水系、长江水系、黄河水系、淮河水系、辽河水系、海河水系和松花江水系。 1. 长江水系 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全长6380公里,在世界大川中,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居世界第三位。长江从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发源,干流流经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支流延至甘、陕、黔、豫、

浙、桂、闽、粤等8省、自治区,流域面积北以巴颜喀拉山、西倾山、岷山、秦岭、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淮阳丘陵等与黄河和淮河流域为界,南以横断山脉的云岭、大理鸡足山、滇中东两向山岭、乌蒙山、苗岭、南岭等与澜沧江、元江(红河)和珠江流域为界,东南以武夷山、石耳山、黄山、天目山等与闽浙水系为界。长江水系庞大,浩荡的长江干流加上沿途700余条支流,纵贯南北,汇集成一片流经180余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占中国总面积的18.8%。长江的主要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汉江和赣江等,它们的平均流量都在1000立方米∕秒以上(均超过黄河水量),其中流域面积以嘉陵江为最大,为16万平方公里;长度以汉江最长,为1577公里;水量以岷江最丰,为877亿立方米。长江流域大部分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多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多年平均入海水量近1万亿立方米,占中国河川径流量36%左右,等于20条黄河。支流以下仅列长江各个河段及其一级支流: 通天河段(长江源水系):楚玛尔河、沱沱河、布曲、当曲; 金沙江河段(金沙江水系):定波河、水落河、鱼泡江、雅砻江、龙川河、普渡河、牛栏江、横江、岷江、永宁河、沱江、赤水河; 嘉陵江河段:乌江、大宁河、清江、漳河; 洞庭湖水系:澧水、沅水、资水、湘江、汨罗江、汉水、涢水、富水; 鄱阳湖水系:修河(又名“修水”)、赣江、抚河、信江、饶河;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论文

淮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摘要】水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自然资源,也是人们生存、生活不可替代的生命源泉。随着淮河水资源环境的恶化,水资源危机已经成为影响淮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对淮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淮河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一、淮河水资源概况 淮河是我国第三大河流,发源于河南南部的桐柏山,全长1000公里,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西起伏牛山,东临黄海,北至黄河堤和沂蒙山脉,南以大别山和皖山余脉与长江流域分界,跨豫、皖、苏、鲁4省。流域西部、西南部以及东北部为山区、丘陵区,其余为广阔的平原地区。 淮河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为2390亿立方米;平均地表水资源量621亿立方米,仅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的2.2%;浅层地下水资源量374亿立方米,占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的4.5%,扣除两者重复部分,水资源总量854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3.0%。目前,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率73.7%,全流域人均水资源488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量的18%,每公顷平均水量为4935立方米,仅占全国每公顷平均水量的19%,水资源相当贫乏。 二、淮河水资源利用的现状 淮河流域是我国水资源开发较早较多的一个地区。建国后随着大量水利工程的兴建,该流域已形成蓄、引、提、抽、调等水利体系。目前,淮河流域各类水资源工程的总供水能力约为50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50亿立方米,利用率40%;利用地下水90亿立方米,利用率31%;利用长江水110亿立方米,黄河水50亿立方米。在保证率50%,75%和95%的年份,可供水量仅及需水量的76%,71%和52%,平水年份缺水12亿立方米,中等干旱年份缺水40亿立方米,特枯年份缺水高达114亿立方米。流域内超过666.7万hm 2 的有效灌溉面积中,每年实灌面积一般只有533.3万hm 2 左右,只占淮河总耕地面积的40%左右。在水资源使用量中,农业用水占80%以上。该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量约占全国的1/9。

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

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 目标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努力做好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 水利部副部长张基尧 (2002年4月1日)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刚刚闭幕之际召开的。九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中央召开了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江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谈到水资源的问题时,江总书记指出,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十分频繁的国家,除水害、兴水利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水利工作要继续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下大力气解决洪涝灾害、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问题。江总书记的讲话又一次重申了国家新时期水利发展的指导方针。为了贯彻国家新时期的治水方针,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供求状况的变化,着力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

约和保护等重大问题,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制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和方案,水利部和国家计委日前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决定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这次会议就是全面启动和部署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提出要求。 这次会议之所以选定在浙江东阳召开,主要是浙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在水利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也创造出许多好的经验。特别是在水权、水市场的探索和实践方面,在海塘建设方面,在城市堤防建设和管理方面,有许多新鲜的经验。与会代表可以亲临其境,学习借鉴。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编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重要意义 (一)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提出新的要求 第一次全国水资源评价和水资源利用规划编制距今已20多年了。20多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对水资源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是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率的提高要求有高质量的水源作保证。最近几年北方地区连续干旱,城镇供水、农村人畜饮水问题越来越严重,不少地区出现新的饮水困难。二是整个社会对水环境非常关注,要求改善水环境的呼声很高。尤其是近几年沙尘暴频发、水污染加剧和干旱缺水,引起社

广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广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刘德地陈晓宏 中山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广东广州 510275 摘要根据可持续发展观念和广州市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广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模糊评判对广州市2000年水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广州市五个区中的从化市、花都区、增城市水资源都是可持续利用的,而广州市区和番禺区是不可持续利用的,且对过境水依赖程度较高。这对广州市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水资源,可持续,模糊评价,广州市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存之本,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只有水资源的可持续性才会有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虽然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涵义、基本原理和基本模式框架上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由于问题的复杂性,使得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还远远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如何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定量化而使其结果具有可衡量性和可操作性方面[]1,本文以广州市为例来研究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问题。 1广州市概况 广州市地处珠江三角洲的中北部,广东省的中南部,濒临南海,毗邻香港和澳门(见图1),总面积7434.4 km2。地处南亚热带,属南亚热带的季风海洋气候,降水量十分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758mm,但年内分布不均,冬春少,夏秋多,汛期4~9月雨量占年总量的80%以上,其中又以5、6两月降水量最为集中。广州市域范围内的主要水系有流经从化市、花都区和白云区的流溪河,上游来自龙门县、流经增城市的增江以及流经花都区的白坭河等;南部则为珠江三角洲河网区,主要为西、北、东江下游水道和珠江前、后航道汇流交成的河网。河网区主要水道总长度416km,其中前、后航道纵贯广州市城区;陈村水道、市桥水道、沙湾水道以及上、下横沥等交错使番禺区成为有名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579078) 作者简介:刘德地(1980-),男,湖南石门人,博士生,主要从事水文变异和水资源配置方面的研究。 E-mail:dediliu@https://www.360docs.net/doc/0616092176.html,

河道划界基本情况

红古区关于开展河道划界的基本情况 根据兰州水务文件关于转发《甘肃省水利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全省河湖划界确权调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兰水发〔2017〕210号)文件要求,我局结合实际情况,对照调查范围及内容,对我区划界确权情况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河道基本情况 红古区水资源丰富,湟水、大通河纵贯全境。湟水为黄河一级支流,其中红古境内长62km,多年年平均流量153m3/s、年平均径流量48.3亿m3;大通河为湟水最大的一级支流,其中红古境内长16.7km,多年年平均流量98m3/s、年平均径流量29亿m3,在红古区海石湾镇海石村汇入湟水。红古境内全部是界河,沿两河分布有窑街煤电公司、方大碳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甘肃阿敏生物清真明胶有限公司、中国铝业兰州分公司4家大企业供水工程,红古区供排水公司、花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所、平安自来水厂3处人饮工程,谷丰渠、湟惠渠、窑街二渠、海石渠4条农业自流灌溉渠道以及53座提灌泵站工程,红古区境内有取水单位21家,24个取水口。 红古区辖区有大小排洪沟道48条,其中重点排洪沟道34条;流域5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4条,其中牛克沟、火家沟、三条沟、倒水沟,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下有30条。

红古区沿河分布着已建、在建的梯级电站共有13座,总装机容量达22.495万kw。在兰州市注册的有5座(其中在建1座),青海省注册的有6座(停建2座),临夏州注册的2座。13座水电站中河床式水电站4座均在青海省注册,引流式电站9座。 二、划界确权工作开展情况 按照划界确权工作要求,经过工作人员查阅资料、现场勘测和数据收集分析等工作,根据《甘肃省水利工程土地划界标准》,红古区有谷丰渠、湟惠渠、海石渠、窑街二渠四条自流灌渠,谷丰渠干渠总长43km,有各类建筑物252座;湟惠渠干渠总长31.5km,有各类建筑物222座,海石渠干渠总长9km,有各类建筑物29座;窑街二渠干渠总长10km,有各类建筑物47座,于1995年对四条自流灌渠的保护区和管理区进行土地划界确权。我区两条湟水、大通河及48条洪道堤防和管理范围尚未划界确权。辖区内所有水电站、生产生活和农业取水泵站工程均未开展划界确权工作。 三、划界确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我区境内大通河和湟水河全部为省际市际界河,至今未划界确权,青海民和县和临夏永靖县湟水河道防护工程去年已经完工,施工过程中未按照设计治导线进行治理,侵占河道严重,若要保持河道足够的过水行洪断面进行确

对大通河流域水电开发的几点思考

对大通河流域水电开发的几点思考 水电流域开发的综合利用,是我国目前水电工程建设进入的新的历史阶段,因此对我国每一条水电流域的整体规划、有序开发是保证水力资源充分利用、开发的先决条件,在开发中,环境保护、生态保护,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标签:流域开发整体规划环境保护水电工程 1大通河流域概况 大通河流域位于青海省东北部,自西北向东南流经青海省的天峻、刚察、祁连、海宴、门源、乐都等县,进入甘肃天祝、永登两县,最后在青海民和县汇入湟水河。流域总面积15133km2,其中青海省内流域面积12943km2占全流域面积的85.5%,甘肃省内流域面积2190km2占全流域面积的14.5%。大通河是湟水河最大的一级支流和黄河的二级支流,其多年平均径流量28.26亿m3,大通河发源于青海省天峻县,海拔5174m,于青海省民和县享堂镇汇入湟水河。大通河干流河道全长574.12km,其中青海境内河道长504.1km,总落差2295m,水能蕴藏量759×104kw,甘肃省境内河道长60.43km,落差575m,水能蕴藏量24.49×104kw,甘青两省共界河道长49.27km,落差306m,水能蕴藏量22.84×104kw。 2大通河流域水电规划开发现状 由于大通河流域水能资源条件比较好,对开发中小电站条件非常有利,因此青海、甘肃两省对大通河流域规划比较早。由青海省水电勘测设计院于1987年对流域内水电资源初步进行整体规划,共分18个梯级电站开发。在流域上游结合大通河的综合水资源利用,修建两座高坝作为多年或年调节电站,其它电站均采用低水头径流式电站的开发模式。但由于青海、甘肃两省对水电资源开发速度的加快,加上没有有实力的大企业介入参与流域的主体开发,流域的开发引进了很多小企业,各企业均以各自利益为重,强占优良资源点,形成各点独立规划开发,上下不能兼顾和流域整体规划开发不能落实的格局。流域内电站的数量由原规划的18座增加到32座,在原规划的基础上增加了14座水电站。造成目前上游开发条件较差的武松塔拉、萨拉、海浪、纳子峡、石头峡,克图等高海拔、高坝大库容的电站,由于投资效益不理想,没有单位开发。而中下游开发条件较好,电站自身经济效益较高的仙米、久干、多龙滩、雪龙滩、玉龙滩、东旭、东旭二级、寺沟口、卡索峡、学科滩、青岗峡、金沙峡、合桥、下滩、享堂一级、享堂二级等的水电站已建成投产发电。剩余的江源、羊脖子湾、加定、朱叉峡、金沙二级、铁城、天王沟、杜家湾和铁家台电站均在规划建设中。由于大通河是一个季节性较强的河流,平均每年7到9月三个月径流量占全年流量的60%以上。目前所建电站的形式均为低坝径流式电站,没有任何调蓄水资源能力,因此造成了汛期大量弃水,枯水期无水发电,水资源利用率不到60%,加上各电站的独力规划开发,独立调度运行,缺少综合合理统筹规划、有序开发,梯级联合调度。因此出现重复投入大,资源共享利用差等情况。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

网络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 学习中心: 层次:专科起点本科 专业:水利水电工程 年级: 2014年春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6 年 3 月

内容摘要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脉,是整个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最活跃角色,同时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但是目前我国水资源需要面临严峻的挑战,现行水资源严重缺乏、污染加重、环境日趋恶劣,这些种种因素均已经成为了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的绊脚石。如何使水资源顺应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我国区域水资源的现状以及水资源的现行调查分析并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进行研究探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建议和对策,从而来阐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这个课题。 关键词: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严峻;亟待解决

目录 内容摘要 ............................................................ I 引言 . (1) 1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概述 (2) 1.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 1.2我国水资源现状 (3) 1.3水资源合理配置现状 (4) 1.4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 (5) 1.5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6) 2 水资源价值与价格 (7) 2.1水资源的价值内涵 (7) 2.2水资源价格组成与确定原则 (7) 2.3水资源价值与成本的关系 (8) 2.4水价制定方法 (8) 2.5本章小结 (9) 3 区域水资源利用及目标 (10) 3.1区域水资源 (10) 3.1.1 区域水资源的界定 (10) 3.1.2 区域水资源组成 (10) 3.2生态环境需水量 (11) 3.2.1 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概念 (11) 3.2.2 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分类及特点 (11) 3.3区域水资源可利用量 (11) 3.4区域水资源利用目标 (12) 3.5本章小结 (12) 4 实证分析 (14) 4.1某区域水资源概况 (14) 4.2该区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可持续利用情况 (14) 4.3本章小结 (15)

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论文

摘要:我国现今地下水的储蓄量在逐年下降,地下水的匮乏已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资源问题。对地下水资源进行研究,通过对地下水的储存和补给两方面入手,研究农村和城市对地下水利用的现状,从而发现水资源过渡开发与利用,对城乡地下水造成的影响以及水环境污染程度加重,如地下漏斗的形成、地下水无法循环利用、海水入侵内陆水等。文章提出了保护地下水资源和持续利用地下水的措施。 关键词:地下水;水资源保护;可持续利用 Abstract: Saving our groundwater is decreasing year by year, water shortage has become a problem we can not ignore the resource. Study on groundwater resources, through the two aspects of storage and recharge of groundwater, research on rural and city on the status of groundwater utilization, so that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transition, the impact on the urban and rural water and wate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ggravation, form, such as underground funnel of groundwater can not be recycled, seawater intrusion inland water etc..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protection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and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groundwater measures. Key words:groundwater;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调研报告精品范文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调研报告精品范文 建设生态潘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利用已成为困扰潘集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虽然潘集区境内有淮河、茨淮新河、泥河、黑河等主要河流,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能够延缓潘集区水资源供给的压力。但是,水资源并非可无限制地使用下去,如何在已有的基础上科学地开发利用好现有的水资源不失为一条重要途径,应把它提高到战略高度上来。潘集区水资源应走“以水定粮,以水定产,以水定草,以水定林,以水定发展”之路,这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开发面向生态水资源”、“建设节水型社会”、创造良好生存空间的长远之计,任务紧迫,势在必行。 一、潘集区水资源及利用现状 1、水资源概况。潘集区是一个旱涝灾害频繁的农业大区。全区降水特征是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差异大。一年之内,夏季降水最多,平均占年降水量的49。8%,春秋雨季次多,分别占年降水量的22。7%和19。8%,冬季降水最少,平均只占年降水的7。7%。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926。0mm,年最大降水量1428。0mm,年最小降水量471。9mm。这种降水特征,导致潘集区旱涝灾害频繁,最近几年旱灾较为突出。特别是20xx年6-7月份,连续干旱无雨,淮河水位低,泥河、黑河引不进水而干涸。

目前,潘集区境内地表水资源有淮河、茨淮新河、泥河、黑河等主要河流。平均年径流总量1。44亿立方米,由于年内降雨量不均,其径流量、年内分配大多集中在汛期(6-9月),占年经流量的70%以上,据估算仅占年总径流量的10%左右,大部分径流量在汛期被排泄掉。潘集区地下水资源量,现状上的多年平均为1。25亿立方米,可采量为0。95亿立方米。 2、水资源利用现状。潘集区属于平原地带,提水型灌区。其境内的拦蓄工程少,地面水的利用率低。仅有的四条河流,其中泥河、黑河这两条淮河的支流,由于淤积严重,河底较浅,蓄水、引水的能力较差,干旱季节经常干涸,而且污染严重,水质较差。 潘集区辖有11个乡镇(街道),共有166个行政村,境内有淮南矿业集团的潘一、潘三、潘东三座大型煤矿和平圩发电公司,平电二期工程、潘北矿和田集发电厂正在建设之中,一批招商引资项目也已驻进或将陆续驻进潘集区,潘集区不仅是农业大区,同时成为能源新区。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企业的迅速发展,潘集区的水资源将面临水量短缺和水质污染日趋严重的问题。淮河上游企业污染及沿境内河流的生活污水直接威胁着潘集区提灌水质,威胁着潘集区城区用水的水质。 目前,潘集区私营企业不断发展,城镇化建设不断加速,城区面积和人口不断扩大和增加,更加重了潘集区水资源的压力,水资源将会阻碍潘集区实现崛起的进程。

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河南农业 2018年第3期(中) 陈?丽1,杜诗劼2,易廷辉1,陈景春1,杜?静1 (1.重庆市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站,重庆 401121;2.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站,重庆 400020) 摘?要:土地是社会经济的构成要素之一,同时又是生产要素之一,相对于庞大的人口基础,我国土地资源十分紧缺。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以及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并指出我国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土地资源;保护;可持续利用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高度依赖于土地资源,我国仅以占世界7%左右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左右的人口,堪称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1]。尽管如此,但是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尤其是耕地资源紧缺的问题依然十分严峻,我国土地资源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各种土地资源有待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一、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现状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我国土地资源最大、最突出的矛盾。虽然土地总量可观,但是人均占有量小,而且土地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可利用率低[2]。 (一)土地总量可观,但是人均占有量小 虽然我国幅员辽阔,国土面积有960万km 2,但是人均土地占有量还不到世界平均值的1/3。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稀少、土地广袤,人均耕地也仅在0.13 hm 2 以上,而且自然条件相对恶劣,沙漠化现象严重;中东部地区自然条件相对较好,但是人均耕地面积却不足0.13 hm 2; 东部沿海地区人均耕地面积更是不足667 m 2 。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更是远远低于法国、俄罗斯等 国家。 (二)山地和丘陵比较多,耕地面积有限 我国土地面积大部分都处在海拔较高的地区,高原、丘陵和山地这三类土地占到国土面积的69%,盆地和平原的面积仅占31%。除去林地、草地、居民居住地、交通和水域、工矿外,可利用的耕地面积很少。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国土总面积为9.598亿hm 2,其中可利 用的耕地面积仅有1.234亿hm 2,不及国土总面积的30%。 (三)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衡虽然我国的土地资源类型丰富,土地广阔,但复杂的自然条件使我国的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衡。一是地理上分布不均衡。在秦岭、淮河的北面,旱耕地稍多;南面则主要是水稻主产区。西部和西北部地区全年降雨量偏少,属于干旱、半干旱和高寒区,可耕地面积稀少;中东部地区整年雨量尚可,属于湿润、半湿润气候,可耕地面积占全国总可耕地面积的90%。二是土地质量极不均衡。西北和黄土高原的绝大部分地区肥力不足,灌溉设施也比较落后,不能保证充足的水分供给;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平原地区则土质相对较好,适宜耕种。 二、我国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 土地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人口规模庞大,土地需求增加,土地的供应却跟不上,土地资源紧缺问题日益凸显。 (一)土地资源不合理利用,导致耕地资源数量迅速减少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用地、城镇居民居住用地和基础设施开发用地的需求增多,供需矛盾进一步凸显。除了建设用地,农业结构调整、人为因素下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灾毁等因素也直接造成了我国耕地面积锐减。 在政绩压力面前,一些地方政府过分追求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政府这种 不理性的“圈地运动”也是导致土地资源减少的原因之一。在财政压力面前,地方政府又将土地作为财政收入的来源,乱批土地现象频现,容易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现阶段,我国还存在不同的土地所有制,这种不规范的制度性因素也容易造成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二)土地质量退化,造成环境破坏近些年,一些具有破坏性的人为因素使得土地出现沙化、盐碱化和水土流失的现象,造成土地质量退化,自然环境不断遭到破坏。我国土地沙漠化的速度逐年攀升,沙化土地面积逐年增加,这使得自然环境不断恶化,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地方还存在乱砍滥伐、过度开发土地的现象,人类这种无情的掠夺式开发直接导致水土大面积流失。和沙化现象一样,近些年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只见增加而不见减少。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因为水土流失而冲走的土地面积占整个国土面积的1/6甚至1/6以上。另外,污染物的随意排放也是造成土壤污染、导致土地质量退化的原因,而土地污染又会引起其他的环境问题,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以上因素都易导致土壤的养分含量减少,或者使土壤的理化性质发生变化,进而造成土地贫瘠化。另外,耕种方式落后,用养失调也容易导致土壤贫瘠化。 土地质量退化很难使遭受破坏的土地资源在短时间内获得恢复,再加上气我国的环境问题更加突出。 用的重要性 (一)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下转第51

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水资源形势不容乐观,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文章分析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我国水资源保护和发展策略,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工业的发展、生态的破坏、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的加重,人们逐渐认识到,地球可供我们利用的水越来越少,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我国水问题比较突出,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的“瓶颈”。 一、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按目前的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全国年缺水总量约为300~400亿m3。随着我国人口增长、生活质量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对水资源的需求量逐年大幅度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会更加突出,缺水已成为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环境改善的主要制约因素。据统计,我国目前年缺水量为358亿m3,其中农业缺水300亿m3,工业及城镇缺水58亿m3。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巨大需求压力,将会使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水危机将成为所有资源问题中最为严重的问题。 (二)水资源浪费严重 在水资源紧缺的同时,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用水浪费加剧了供需矛盾。我国在工农业用水及生活用水方面都存在着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全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91m3,是发达国家的10倍以上,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40%,而发达国家已达75%~85%;我国城市生活用水浪费也很严重,仅供水管网跑冒滴漏损失就达20%以上。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只有0.4左右,而发达国家为0.7~0.84。农业上传统的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及灌溉系统对水资源的利用率低,浪费量大。 (三)水资源污染严重 目前我国每年工业和城市污水的排放量为584亿吨,经过集中处理达标的占23%,处理后的回用率更低。这样,每年全国约有33%以上的工业废水和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在浪费水资源的同时,污染了水资源。全国七大流域中,将近一半的河段受到程度不同的污染,其中,10%的河段污染极为严重,75%的城市河段已不宜作为饮用水的水源。随着污染的加剧,水质不断下降。山东省进行水质监测评价的河段和大中型水库中,几乎没有符合Ⅰ类标准的水质,湖泊水质大部分超过Ⅲ类标准。地下水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优质水越来越少。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和海水倒灌,严重破坏了人们的生存环境。 (四)水价格长期偏低,价格杠杆调节作用有限 由于全国自来水水价和农业用水水价均严重偏低,造成每年巨额的国有资产损失,同时使水相关产业经营困难、发展缓慢,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我国农业用水效率为0.3~0.4,生产单位粮食耗水是发达国家的2~2.5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平均仅为0.3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0.75的水平,单位GDP耗水量更是发达国家的15~100倍。目前,我国水资源价格体系还不完善,水资源无偿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