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的民风民俗.doc
七夕节的民俗及传统食物

七夕节的民俗及传统食物七夕节,又称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的“牛郎织女节”、“女儿节”、“乞巧节”等,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该节日源于中国古代传说,“牛郎织女”故事中的牛郎和织女在这一天相会。
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这一节日为繁星密布的夜晚增添了一抹浪漫和神秘的色彩,也让现代人们更加感受到和传统习俗的联系,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七夕节的民俗及传统食物。
七夕节的民俗传统的七夕节有很多独特的民俗,包括以下几种:1.写情书:七夕夜,很多人会写情书寄给喜欢的人,表达自己的心意。
情书可以用精美的信纸、文房四宝,或者选择临摹仿古字体的方式,让这份情书更有情调和文化气息。
2.服饰装扮:不少人在七夕夜会穿上一套好看的衣服,甚至特意选购新衣,以示神仙美貌和情感的洁净。
3.浪漫的夜晚活动: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很多人会与亲友一同到户外赏月,或者在公园、广场、山头等开展集体活动,而这些活动往往会汇聚出了喜气洋洋的气氛,让喜剧不断、欢笑不断,让人们在为家族寻找最美的配偶或是纯粹为娱乐而欢欣鼓舞。
4.乞巧活动:乞巧是七夕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女孩子们会用五彩缤纷的丝线,在户外和竹篱上、树下等地制作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品,这些物品以上佳的手艺、娴熟的技巧,代表着姑娘们成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女子,也为七夕节增添了文化与艺术色彩。
七夕节的传统食物除了以上独特的民俗活动,七夕节的传统食物也是经不起技术下的味道美味和色香味俱佳的食品,这些食品有:1.巧果:巧果是七夕节的传统食品之一,在南京和湖南等地甚至有专门制作巧花的饼点店。
巧果通常是由红枣、芝麻、花生、桂花等食材制成的,并且外形花巧、外层酥脆内馅酥软、味道香甜可口,寓意和七夕节的“乞巧”传统十分相符。
2.花糕:花糕同样是七夕节的传统食品之一。
花糕制作后以清水洗涤,然后放入油煎,煎好以后再蘸上糖粉,品尝起来非常的好吃。
3.七夕饼干:七夕饼干是七夕节的新兴美食,外表形似月饼,不同的是七夕饼干的包装更加花巧,通常包装上会有着七夕节的寓意吉祥的诗歌或祝福语。
七夕的习俗和节庆活动

七夕的习俗和节庆活动七夕节,又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之一。
这一节日起源于古代的牛郎织女传说,人们在每年的七月初七这一天,以庆祝这对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终于可以相聚的日子。
在这个浪漫的节日里,人们有着许多独特的习俗和节庆活动。
一、撒谎的习俗在七夕节的习俗中,有一个有趣的活动是撒谎。
传统上,人们会在这一天晚上仰望星空,并随着牛郎织女相遇之时,故意撒谎说自己看到了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景象。
这个习俗源自民间传说,人们相信撒谎可以使自己更加聪明,同时也可以增加自己的智慧。
这一活动充满了欢声笑语,为七夕节增添了更多的乐趣。
二、制作七夕节乞巧手链在七夕节这一天,女孩们会将七夕心愿写在彩纸上,并将彩纸制作成手链,穿戴在手腕上。
这个习俗被称为乞巧。
传统上,人们相信在七夕节这一天,牛郎织女会诸仙子降临人间,如果女孩子能够通过巧手制作的手链,就有机会得到织女的祝福。
因此,乞巧手链在七夕节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代表着女孩们的美好愿望和对爱情的期盼。
三、观赏牛郎织女星七夕节的另一个重要活动是观赏牛郎织女星。
传说中,牛郎是繁星中的牵牛星,织女是繁星中的织女星,平时它们被一条银河分隔开来。
而在七夕节这一天的夜晚,人们相信牛郎织女能够相会,所以会聚集在一起仰望星空,希望能够看到他们的相会。
这一活动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浪漫的气氛,也让人们对爱情充满了美好的期待。
四、赏月庆七夕七夕节的时候,正值夏末秋初,天气渐凉,正是赏月的好时机。
人们通常会在七夕这一天夜晚一起赏月,或者举行赏月会。
在传统的习俗中,人们会在家中摆上水果、月饼等食物,和家人一起欣赏月亮,并品尝着美味的月饼,度过一个温馨美好的夜晚。
这一习俗既能让人们享受赏月的乐趣,也弘扬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总结:七夕节作为中国传统的民俗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举行各种各样的习俗和节庆活动。
从撒谎的习俗到制作乞巧手链,再到观赏牛郎织女星和赏月庆七夕,每一项活动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庆祝方式。
七夕的传统文化

七夕的传统文化七夕,又称中国情人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庆祝。
作为浪漫与爱情的象征,七夕不仅在现代受到了热烈的追捧,也拥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底蕴。
本文将从七夕的起源、习俗和英雄传说三个方面探讨七夕的传统文化。
一、七夕的起源七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牛郎织女传说。
相传,牛郎织女分别是天上织女星和银河星上的牛郎,因为一次偶然的相遇而相爱,并得到了众神的允许结为夫妻。
但由于众神的不满,他们被迫分离,只能在每年的七夕之夜才能相聚。
这个感人的爱情故事被人们广泛传颂,也成为了七夕的起源,被年轻人们用来表达爱的情感。
二、七夕的习俗1. 搭乘银河七夕之夜,中国人民相信牛郎织女会在银河上相会,因此很多人在七夕这天晚上会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中的两颗明亮星星,象征着牛郎和织女的相会。
2. 编织七夕七夕当晚,许多女性会参与到编织活动中。
根据古代传统,女子们会在七夕这天织布,寓意着祈求巧夺天工的能力,并期望自己能得到美好的姻缘。
3. 祈福嫁接七夕这天,许多年轻女子会前往庙宇或家庭的神龛祈福,希望能够早日找到如意的佳偶。
同时,也有一些女子会祈求自己的手巧、心灵手巧,以及对姻缘有所嫁接。
三、七夕的英雄传说1. 乞巧女儿根据古代传说,七夕这天女子们乞求织女赋予自己编织能力的传说。
这个传说源于汉代的一个故事,故事中一个贫苦女孩名叫织女,因为缺乏织布技能,无法维持生活。
于是,她向天上的织女祈祷,希望得到织布的能力,最终感动了织女,获得了织布技能。
2. 鹊桥会据传说,七夕之夜,天上的织女会在银河上搭建一座鹊桥,与牛郎相会。
这个传说更加强调了七夕是一天浪漫、神奇的日子,让人们相信在这一天特别容易实现自己的愿望。
综上所述,七夕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不仅有着浪漫爱情的象征,还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幸福姻缘的憧憬。
七夕的起源、习俗和英雄传说都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无论是寻找银河、编织七夕,还是祈福嫁接,几千年来的习俗一直被传承下去,使七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七夕节的习俗与风情

七夕节的习俗与风情七夕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风情习俗。
它不仅是爱情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相传起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
传说中,牛郎织女相爱却被银河相隔,只有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才能通过鹊桥相会。
这个美丽而动人的传说,赋予了七夕节浓厚的爱情色彩,也让人们对这个节日充满了期待和向往。
在七夕节这一天,乞巧是最为重要的习俗之一。
古代的女子们会在这一天向织女乞求灵巧的双手和聪慧的心灵,希望能够在女红、刺绣等方面展现出出色的技艺。
她们会在庭院中摆上瓜果、鲜花等祭品,然后点燃香烛,向织女默默祈祷。
有些地方还会举行乞巧比赛,女子们展示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如刺绣、编织、剪纸等,以展示自己的心灵手巧。
除了乞巧,七夕节还有晒书晒衣的习俗。
在古代,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阳光充足,人们会把书籍和衣物拿出来晾晒,以防发霉虫蛀。
这一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细致照料,也反映了对知识和文化的尊重。
七夕节的饮食也颇具特色。
在一些地区,人们会制作巧果。
巧果是一种用面粉、糖等原料制成的油炸食品,形状多样,有花鸟鱼虫等各种造型,寓意着心灵手巧和生活的美好。
此外,还有吃鸡的习俗,据说吃鸡可以让人变得更加聪明灵巧。
在民间,七夕节还有许多有趣的活动。
例如,姑娘们会把自己制作的小饰品、香囊等送给心仪的男子,表达自己的爱意。
而年轻的男女们也会在这一天结伴出游,欣赏夜景,感受节日的浪漫氛围。
有些地方还会举行歌舞表演、戏曲演出等活动,为节日增添欢乐的气氛。
七夕节也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节日。
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为七夕节写下了动人的诗篇。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的这句词,成为了七夕节爱情的经典写照,表达了对坚贞爱情的赞美和向往。
如今,七夕节的意义和形式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虽然一些传统的习俗可能逐渐被淡忘,但七夕节所蕴含的爱情、美好和希望的精神内核始终不变。
在现代社会,七夕节成为了情侣们表达爱意、增进感情的重要节日。
七夕节习俗作文5篇.doc

七夕节习俗作文5篇 中国七夕节的习俗作文(一) 小时候,家中院里种着几株葡萄,妈妈总是告诉我们,在七夕这天的晚上,可以在葡萄藤下听到牛郞和织女在鹊桥上的谈话。那时,姐妹几个对这个故事信以为真,相邀着七夕晚上来听。可那时太小,对阴历没有太多概念,一直错过,直到现在,葡萄藤已不存在,牛郎织女的稍稍话,再也不能听到了。
上学后,很喜欢秦观的《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心里总会对牛郞织女不能常相见而叹息。
七夕节起源于汉代,又称为 乞巧节 。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 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 的记载,希望女孩都可以心灵手巧。魏晋南北朝时,随着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日趋完善,七夕已成为普遍的节日,节俗活动日臻丰富多彩,而 乞巧 之举则成为最为普遍的节俗活动。《荆楚岁时记》一书中描述此俗云: 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妇人结彩楼,穿七孔针,或以金银等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现在,七夕节原本的习俗已被遗忘,而由于牛郞织女爱情传说的存在,被大家称为 中国情人节 。
中国七夕节的习俗作文(二)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 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 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 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 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 大魁天下士 ,读书人把七夕叫 魁星节 ,又称 晒书节 ,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节习俗大全(精选6篇)

七夕节习俗大全(精选6篇)牛郎会织女,成了千古佳话,我和你在同一时空下,铸筑爱巢。
七夕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
你知道有哪些关于七夕节的习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七夕节习俗大全(精选6篇)》,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夕节习俗大全(精选6篇)(篇一)一、妇女乞巧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慧和技巧,故称“乞巧”。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二、自然崇拜“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
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
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
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
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祭拜七姐神胶东地区,有祭拜七姐神的习俗,年轻女子常喜欢在七夕节着新装,聚一堂,月下蒙结七姐妹。
有的还唱“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
不图你地针,不图你的线,光学你的七十二样好手段。
”还竞赛穿针引线,争得巧手之名。
漂针试巧七月七日,为“女节”。
少女咸以盂盛水向日,中漂针,照水中之影,以试巧,复陈瓜果,争相“乞巧”。
种巧菜作巧花山东荣城有二种活动,一种是“巧菜”,即少女在酒杯中培育麦芽,一种是“巧花”。
也是由少女用面粉塑制各种带花得食品。
结扎巧姑、种豆苗青葱、占卜巧拙、穿针引线、剪窗花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在七夕节的夜晚也有举行各种乞巧活动的风俗,妇女们往往要结扎穿花衣的草人,谓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还栽种豆苗、青葱,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葱,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来占卜巧拙之命,还穿针走线,竞争高低。
【优质文档】七夕节的风俗-推荐word版 (3页)

【优质文档】七夕节的风俗-推荐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七夕节的风俗 又是一年七夕,七夕除了是情人节之外,还有什么习俗呢?小编精心整理了《七夕节的风俗》,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如果想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节的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斗巧的风俗。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悖悖、烙巧果子、还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汤的习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该地的儿童特别重视吃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而牧童则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诸城、滕县、邹县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所致。胶东,鲁西南等地传说这天喜鹊极少,都到天上搭鹊桥去了。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类似的乞巧习俗。如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
而在绍兴农村,这一夜会有许多少女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
七夕节的传统习俗与文化内涵

七夕节的传统习俗与文化内涵七夕节,又称为中国的情人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项独特而浪漫的节日。
在七夕这天,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能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
这个节日有着丰富的传统习俗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吧。
习俗之一是牛郎织女的传说。
根据传说,牛郎织女是两颗天上的星星,被玉皇大帝惩罚为世间的一对平凡夫妻,并分隔在银河两岸。
而每年的七夕,银河上有一道天河,可以将牛郎织女团聚在一起。
在这一天晚上,人们会翘首以盼,期望看到这两个星星被连接在一起。
这个美丽的传说所蕴含的是爱情的坚韧和坚守,即使面对艰难困苦也要相信爱能够战胜一切。
习俗之二是搭乘七夕船。
传统上,在七夕这一天,人们会制作一艘小船,上面摆放着精美的花灯,然后将其放入水中,让它漂流。
这是一种祈求幸福和美满的仪式。
漂流的小船是爱情的象征,象征着顺利和福气。
人们把希望和祝福寄托在这个小船上,希望它能够带去幸福和好运。
习俗之三是写信与送礼物。
七夕这一天,男女青年们会互赠礼物,并且表达彼此的祝福和关爱。
女性常常会在这一天给自己的心上人写情书,或者在纸上写下愿望和祝福,然后系在树枝上,以求实现自己的愿望。
这些浪漫的行为表达出人们内心深处对爱情的热切期望和执著追求。
七夕节的文化内涵也非常丰富。
首先,它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中国人讲究缘分,七夕节正是让人们更加重视爱情的日子。
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每个人都有自己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七夕节正是为了强调在爱情面前,一切都是如此美好。
其次,七夕节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情感和家庭的价值观。
在这一天,不仅情侣们相互表达爱意,家庭成员之间也会相互关心和祝福。
这个节日让人们更加重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最后,七夕节也培养了人们对于浪漫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幸福的爱情和美满的家庭。
七夕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让人们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感受到爱情的力量,同时也激发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5
七夕节的民风民俗
眼看七夕情人节就到来了,下面我精心整理了七夕节的民风民俗的
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七夕节的民风民俗
纵观七夕杂俗,也多与七夕节俗两大主题"乞巧"、"婚育"有着千丝
万缕的联系,可以说,几乎是从这两大习俗发展出的新的趣味和习俗。
晒书/晒衣裳
正式记载民俗活动的,始自东汉,《四民月令》(成书于166年)有
这样的记载:"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作干糗,采蕙耳也。"曝书和衣
裳的习俗一直到明清都还有。
七菜羹/人形彩帛
《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翦彩为人,或
镂金薄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相遗。"(华胜即花胜, 古
代妇女戴的一种首饰, 剪五色绸做成)
天河泪
江浙一带,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
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种生/泡巧
在七夕前几天,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
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
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瓷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
2 5
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
在水面乞巧。还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汤的习俗,七月初一泡好巧芽,七夕这
天剪芽做汤。
树液洗头发,花草染指甲
七夕之节物风俗 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
兑水洗头发,传说不仅可以年青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还可以尽快找
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多是少女与儿童们。
做巧食
巧果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
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街市上已
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
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
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
有关的花样。
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
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还有许多民间糕点铺,喜欢
制一些织女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此风俗在一些地区流传至今。
七夕情人节美丽的传说
爱情,自古以来就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永恒命题。每年的农
历七月七,是我国的七夕佳节,是诸多传统节日中最具罗曼蒂克主义的一
天。有关七夕节由来的传说,本身就是一个美丽的故事。
3 5
在遥远的过去,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里,有一家贫穷的小农户。家里
有一对兄弟,他们的父母早逝,弟弟牛郎为人忠厚老实,哥哥娶回了一个
刻薄吝啬的妻子。这个嫂子怎么看牛郎不顺眼,便给了家中的一头老牛将
他赶出了家门。可怜的牛郎与老牛相依为命,他每天照顾老牛,起早贪黑
地劳作。原来这头老牛不是一般的凡物,他本是天上的神牛,后被贬下凡。
老牛同情忠心于牛郎的朴拙善良,偷偷帮助他与下凡嬉戏的织女邂逅,两
人一见倾心,织女自此嫁给了牛郎,两人过上了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奈
何织女是天上神女,与凡人结合实是触犯天规,被王母娘娘抓了回去。相
爱的恋人两分离,老牛牺牲自我,让牛郎拿自己的皮制靴上天找回织女。
牛女带着两个孩子上了天庭,却被王母娘娘用簪子划出一条无垠的天河阻
隔了他与织女。后来,世间被他们的爱情所打动,成千上万只喜鹊在每年
的七月七自发飞来搭成鹊桥,有情人得以相会。这便是七夕节由来的大概
了。
青岛七夕的习俗
青岛《即墨县志》载:"七夕妇女供织女图,穿针乞巧,有丧者先
日设筵祭先灵,戚友馈纸钱".七夕家家户户做"巧果子",有的这天生绿豆
芽,称"巧芽".晚上小女孩在织女像前摆瓜果、"巧饼"、"巧芽",祷告乞巧。
1、磕巧果
青岛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习俗是磕巧果。巧果也叫"巧饽饽",是用
模具磕出来的观赏兼食用的小面食,多呈几何图形,上有各种精美的吉祥
图案。常见的有莲蓬、桃、虎、狮、猫、猴等。
据了解,人们在不同节日,选择不同题材的印模,所以"磕子"的种
4 5
类很多,常在一块长约40厘米的木板上刻3枚至5枚模纹,诸如"福禄寿
喜"形成一套。同时常用的还有寿桃模、莲子模等,用于结婚、寿诞、年
节宴会,寓意连生贵子,多福多寿等吉祥寓意。
巧果制作起来非常简单。先将面皮切成一两寸长的条形,然后放入
滚烫的油锅里,炸至金黄色。再把炸好的面皮捞起来,立即撒上芝麻、白
糖,酥脆香甜。巧果还有另一种做法:在面粉中加入鸡蛋和糖,不掺一点
水,而是用油和面。面和好后,揪出一块剂子,摁进用桃木或枣木刻成的
精美模子里,然后照面板一磕,一个个可爱图形的巧果诞生了,进炉一烤,
香飘十里。
在锅里烙熟之后,用红线加秸草支撑串起,下缀彩穗。十几个巧果
为一串,挂壁间或儿童脖子上,作为装饰或零食,据说吃了巧果,孩子心
灵手巧。有的地方这天生豆芽,称"巧芽".
2、乞巧
乞巧是未成年女孩带有神秘色彩的习俗活动。每逢七月七夜,大人
们都在仰望天河的时候,她们却秘密串联,背着自己的父母,带着野炊的
工具和食物来到场院边、草垛后等隐蔽的地方,各做一道拿手菜,虔诚地
向织女姐姐敬献,让织女姐姐赐给她们一双巧手。
平日,女孩不允许出门,尤其是夜间,但是七月七这天,父母可以
破例允许女儿结伴外出,七月七是女孩子们最惬意的一天。
晚上少女们在庭院中摆放供桌,挂织女图,摆上时令瓜果、花生、
巧果子,互相击掌,唱着乞巧歌,向天上的织女乞巧。崂山、即墨一带的
妇女各自拿出自己精心制作的针线活,如针织、刺绣、花边、绣鞋等,凑
5 5
在一起过乞巧节(有炫耀和相互评比的意思)。
推荐阅读:七夕节民俗活动七夕节的民俗活动七夕传统活动民俗2017南
京七夕民俗活动:穿针乞巧2016南京七夕民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