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文庙校区)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上期语文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试卷种类: A 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一般高中学业水平检测高一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势必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余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1—3 题。

审美移情的基本特点是主客融化、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

移情和感觉不一样。

在感觉活动中,主风光对客体,主客体是分其余,界限是清楚的。

但在移情活动中,主体移入客体,客体也仿佛移入主体,主客体交融为一,已不存在界限。

对主体而言,他完好地沉没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恋恋不舍,进入忘我境地;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颤动的主体交融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

也就是说,在移情之际,不仅物我两忘、物我同一,并且物我互赠、物我回还。

清朝大画家石涛在描述自己创作的心理状态时所说的“山川脱胎于予,予脱胎于山川”“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就是审美移情中的物我互赠、物我回还的情境。

审美移情发生的原由是同感情与近似联想。

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由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模拟”。

但立普斯的看法更可信。

他认为,审美移情发源于人的近似联想。

人都有一种自然偏向或梦想,要把近似的东西放在同一个看法下去理解,所以总是依据亲自经验的类比,去对待身外发生的事件。

这就是说,审美的人都是有怜悯心,以自己体验到的某类感情,去类比、理解四周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

这种怜悯,不仅及于别人,也及于其余生物及无生物。

审美移情的功能是人的感情的自由解放。

尽管移情不必定陪同美感,但美感则必定陪同移情。

由于审美移情能给人以充分的自由。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

【题文】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自然,是欧阳修醉翁亭下“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的季节变化;是王维禅房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幽寂空灵;是王勃诗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绚烂壮美;一粒沙里一世界,一朵花里一天堂,自然启导着我们,我们在她的怀抱中品尝着人生的滋味。

请以“面对自然”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必须写景抒情散文;(2)题目自拟,立意自定;(3)不少于800字。

【答案】面对自然是美丽的大自然赋予我们多彩的生命;是美丽的大自然赋予我们无穷的智慧;是美丽的大自然赋予我们优秀的质量……大自然是一位无私的母亲,不求回报的为我们提供所需生活材料,而我们是如何对待大自然的呢?如果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棵盛的树,时间是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那么大自然就是一片神秘的原始森林大自然不仅赐予了我们生命,更赠予了我们生活的必备品。

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己越来越大的欲望和和永远学不会满足的贪欲之心,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改造、销毁这个曾经养育人类千秋万代的大自然。

记得刚刚记事的时候,喜欢在山坡上寻找只属于我的那一片美丽天堂,对于那时的我来说:“有树,有草,有空地,有鸟唱,有花香。

”就是一个“唯美的天堂”。

痛痛快快的在那儿呆一整天,有时还躺在软绵绵的草地上,或享受清风拂面,或打个盹儿,或带上一本有趣的书,悄悄的,静静的,像神仙云游在迷雾之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些本应越来越多的树反而越来越少了,从前那个“唯美的天堂”再也找不回来了。

树木伤心的在残留的桩上写着一圈又一圈我们读不懂却圈圈凄凉悲惨的“树文”,云儿伤心的为它落下眼泪,小鸟不再歌唱,花儿不再香甜。

当世界上最后一棵树木变成家具之时,当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变成眼泪之时,就是麋鹿园里的最后一块石碑倒下之时。

朋友们,珍惜与保护大自然不只是园林工人应尽的义务,它更是我们每个人生来就必须担负起的责任。

现在网上正流行一种活动,在你生日那天花一元钱让园林工人种植并精心培育一颗小树苗,如果每年生日都种一棵,在你心血来潮想去看的时候,就是一片规模不大却碧绿、充满生命力的树林。

四川省成都实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实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成都实验高级中学2017级高一(下)期末考试模拟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小题。

明初制定的《大明律》对商人服饰作出限制性规定,其中肯定包含压制商人炫耀财富的意思。

明代后世皇帝不能更改祖制,并未删除该项法规,但实践中并不严格推行。

清代沿用明朝的基本法律,在其基础上另制种种则例,当作法律行使。

其中,乾隆二十六年至四十一年(1761-1776年)间编制的《钦定户部则例》涉及商事尤多。

明清时代,商人不得穿着绸缎绫罗之类的条款,一直存在于法律文本之中。

但是,《大明律》中许多条款在明中期以后就已经不再构成社会行为法则。

明中叶迄于清末,商人服饰实际上毫无限制,炫耀奢华反而是常见的现象。

有学者对明清商人的法权地位进行总体考察,认为商人在法律体系和司法实践中地位归属于庶民,并非排在被歧视或被排斥的地位;清朝对商业于帝制统治关系之重要性的了解超过明朝,商人与权贵的关联也更为深切,商人的法权地位更非低于庶民。

明清两代政府皆曾推行大量旨在维系平稳市场秩序的政策。

如皆规定牙行评估物价必须公允,如明初规定有“凡买卖诸物,两不和同,而把持行市,专取其利,及贩鬻之徒通同牙行,共为奸计,卖物以贱为贵,买物以贵为贱者,杖八十”。

康熙五年(1666年),令各地将应征商税额数刊于直省商贾往的关口孔道木榜上,“遍行晓谕”,防止官员自行加征。

雍正时期曾对这些政策加以重申。

其后历朝也曾屡次申明对官吏敲诈商人的惩罚措施。

明清政府承认商人合伙经营的权利及商人在民间融资的权利,这是明清时代诸多资本雄厚的商帮存在与发展的制度环境。

明清政府也承认商人为商业经营目的而结为社团的合法性。

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1)(2)

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1)(2)

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一)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测试卷出卷人:马文侠—、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9分)①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人们日用而不自知的文化载体,那就是吉祥组合图。

一些企业在院落里会有一个养满各色金鱼的池塘,实际上这不仅是因为金鱼作为观赏鱼美观,而且其中还包含了中国传统的吉祥文化,利用汉语言的特征形成的美好祝愿:金玉满堂。

②吉祥图案的起源,大概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左传》记载了“铸鼎象物”,人们认为把一些妖魔鬼怪的形象或者名字铸造在青铜器上,“百物为之备,使民知神奸”,让人们记住这些妖怪,并以此控制他们。

这一时期,人们对图的崇拜,往往是出于敬畏,是为了避免灾害。

先秦时期是一个从图到文字的过程,有学者研究,《山海经》其实就是一本巫师的工作手册,上面记载了许多妖怪的名字,并且详细描述了他们的形象,这就为人们如何避开危害,或者从“妖怪”那里获得帮助,或者祭祀他们以祈求保佑提供了使用说明书。

③从汉代开始,吉祥文化又进入到一个从文字转换为图像的时代,人们根据各种神仙方术的传说,在砖瓦等载体上绘制了各种用于辟邪或者祈福的图像。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道二教的兴盛,龙虎、翔鹤、生肖及神人、神话传说成为了吉祥图案的素材。

唐代流行贴门神,也出现了连理枝、同心结等吉祥图案。

宋元时期,吉祥图案以珍花异草,祥禽瑞兽为主题。

到了明清时期,对吉祥图案的推崇达到了高潮,这一时期“图必有意,意必吉祥”,除了保有传统中对四灵、神仙、佛陀等图画的崇拜外,又生成了诸多脱离了宗教信仰、寄寓世俗美好祝愿的吉祥图案。

④中国吉祥图案主要以动植物形象表示。

“马上封侯”:图像是猴子骑于马上,猴谐音“侯”,马上有“立刻”之意。

“功名富贵”:由牡丹与雄鸡构成,“雄”即是“公”,谐音“功”,公鸡打鸣,“鸣”又谐音“名”。

“寿居耄耋”:由寿石、菊、猫和蝴蝶构成,菊谐音“居”,猫谐音“耄”,蝴蝶谐音“耋”,指代长寿。

四川省成都实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实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成都实验高级中学2017级高一(下)期末考试模拟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小题。

明初制定的《大明律》对商人服饰作出限制性规定,其中肯定包含压制商人炫耀财富的意思。

明代后世皇帝不能更改祖制,并未删除该项法规,但实践中并不严格推行。

清代沿用明朝的基本法律,在其基础上另制种种则例,当作法律行使。

其中,乾隆二十六年至四十一年(1761-1776年)间编制的《钦定户部则例》涉及商事尤多。

明清时代,商人不得穿着绸缎绫罗之类的条款,一直存在于法律文本之中。

但是,《大明律》中许多条款在明中期以后就已经不再构成社会行为法则。

明中叶迄于清末,商人服饰实际上毫无限制,炫耀奢华反而是常见的现象。

有学者对明清商人的法权地位进行总体考察,认为商人在法律体系和司法实践中地位归属于庶民,并非排在被歧视或被排斥的地位;清朝对商业于帝制统治关系之重要性的了解超过明朝,商人与权贵的关联也更为深切,商人的法权地位更非低于庶民。

明清两代政府皆曾推行大量旨在维系平稳市场秩序的政策。

如皆规定牙行评估物价必须公允,如明初规定有“凡买卖诸物,两不和同,而把持行市,专取其利,及贩鬻之徒通同牙行,共为奸计,卖物以贱为贵,买物以贵为贱者,杖八十”。

康熙五年(1666年),令各地将应征商税额数刊于直省商贾往的关口孔道木榜上,“遍行晓谕”,防止官员自行加征。

雍正时期曾对这些政策加以重申。

其后历朝也曾屡次申明对官吏敲诈商人的惩罚措施。

明清政府承认商人合伙经营的权利及商人在民间融资的权利,这是明清时代诸多资本雄厚的商帮存在与发展的制度环境。

明清政府也承认商人为商业经营目的而结为社团的合法性。

四川省成都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六套模拟卷)

四川省成都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六套模拟卷)

四川省成都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高一语文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题论述类文本的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画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它不仅是技术与视觉的展现,更是人文修养、个人心性与宇宙自然相息相通的综合体验。

然而在以视觉艺术为主导的现代美术中,中国画以放弃自身的优势为代价,而仅以技术表现力、内容时代性、视觉的多样化为学习的目的与方向,以致自身核心价值慢慢迷失。

要学习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审美特点,并重建中国画的核心价值,需回到学习中国画的原点——临摹。

中国画史上流传至今的经典作品,都经过历史的洗礼与积淀。

中国画的临摹不仅仅是对临本的技艺、内容的复制,更重要的是学习这些经典作品的画理。

临摹的过程实质是一个明理的过程。

中国画学习第一步不是写生,而是临摹,因为学画首先需要明理,明理懂法才会找到进入艺术殿堂的门径。

解读画理的重要方法就是临摹。

如学习山水画,必须掌握经典山水画中的勾、皴、点、染以及树法、石法等技能,这些技能既是画法,又是画山水之理,法熟理通,方能写真山真水。

好比学习汉语,先识字、组词、造句,懂得语法之后才能对联、写诗、作文。

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画理画法,才能进入造化,进行有意识地取舍,并且进一步丰富或修正所学,最后和以变化和创建。

临摹的目的,一方面是要学习绘画技能,另一方面是领悟作品的格调与品位、审美价值。

临幕者要尝试从作品中感受到不同的艺术气息:高华、雅致,何为士气、何为庙堂气,以及哪些是元气淋漓、哪些是平淡天真……从而锻炼自己审美辨识的能力;也要在经典画作中感知中国艺术的独特美学意识与表达方式:在临习宋人花鸟时,感受的是格物致知的精微与雅致;临摹郭熙、范宽的山水则力求恢弘、堂正的气势与体格;学习元人的笔墨,要体味笔墨的独立审美价值。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做选择题时,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不要超出答题框。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75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话说《诗经》之“风”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地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

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伏。

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

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

换言之,《诗经》之“风”,即是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

《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

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

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风火人家,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而是亲友们的看法!而这些所谓的“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

【精品】四川省成都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题有答案1

【精品】四川省成都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题有答案1

成都实验高级中学2017级高一(下)期末考试模拟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小题。

明初制定的《大明律》对商人服饰作出限制性规定,其中肯定包含压制商人炫耀财富的意思。

明代后世皇帝不能更改祖制,并未删除该项法规,但实践中并不严格推行。

清代沿用明朝的基本法律,在其基础上另制种种则例,当作法律来行使。

其中,乾隆二十六年至四十一年(1761-1776年)间编制的《钦定户部则例》涉及商事尤多。

明清时代,商人不得穿着绸缎绫罗之类的条款,一直存在于法律文本之中。

但是,《大明律》中许多条款在明中期以后就已经不再构成社会行为法则。

明中叶迄于清末,商人服饰实际上毫无限制,炫耀奢华反而是常见的现象。

有学者对明清商人的法权地位进行总体考察,认为商人在法律体系和司法实践中地位归属于庶民,并非排在被歧视或被排斥的地位;清朝对商业于帝制统治关系之重要性的了解超过明朝,商人与权贵的关联也更为深切,商人的法权地位更非低于庶民。

明清两代政府皆曾推行大量旨在维系平稳市场秩序的政策。

如皆规定牙行评估物价必须公允,如明初规定有“凡买卖诸物,两不和同,而把持行市,专取其利,及贩鬻之徒通同牙行,共为奸计,卖物以贱为贵,买物以贵为贱者,杖八十”。

康熙五年(1666年),令各地将应征商税额数刊于直省商贾往来的关口孔道木榜上,“遍行晓谕”,防止官员自行加征。

雍正时期曾对这些政策加以重申。

其后历朝也曾屡次申明对官吏敲诈商人的惩罚措施。

明清政府承认商人合伙经营的权利及商人在民间融资的权利,这是明清时代诸多资本雄厚的商帮存在与发展的制度环境。

明清政府也承认商人为商业经营目的而结为社团的合法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室中学文庙校区2017-2018学年度期末模拟试题高一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2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3分 ) A.横.财(hèng) 复辟.(pì) 类似.(sì) 载.歌载舞(zài) B.牌坊.(fāng) 说.服(shuì) 舌苔.(tāi) 泥.古不化(nì) C.连累.(lěi) 藤蔓.(wàn) 气氛.(fēn) 开花结.果(jiē) D.炽.热(chì) 憎.恶(zèng) 刽.子手(guì) 前倨.后恭(jù)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寥阔 蒿草 毛骨悚然 轻歌曼舞 B.账簿 戏墟 迫不急待 一筹莫展 C.隐秘 辑拿 金榜题名 戊戌变法 D.喝彩 讴歌 提纲挈领 九霄云外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参加中语会的代表一致认为,目前部分高中学生没有养成读文学名著的习惯,三年髙中结束对四大古典名著的原作秋毫无犯....。 B.窗外的柳树在和煦的阳光下发出了柔嫩的新芽,清新可人,风华正茂....,在春风中摇摆着婀娜的身姿。 C.面对优异的成绩单,他欢欣鼓舞,切齿附心....,下定决心要在下次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D.欧美以查核武器为名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没有找到核武器,但在伊拉克重建时图穷匕现....——控制伊拉克的石油资源。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枭龙战斗机的研制走过了一条从观念、管理与技术上的单个原始创新到整个项目上的集成创新的过程。 B.铁道部决定2012年春运期间试行实名制购票,是因为春运时票贩子倒票、炒票的行为猖獗,给广大旅客购票带来了许多麻烦。 C.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因此应发展和重视家庭教育。 D.载誉归来的母亲接过女儿递过来的鲜花,放在鼻端嗅了嗅。这几朵花,极吻合她的个性,清淡幽雅。 5.下面是巴金先生的一段话,次序已经被打乱。请重新为之排序,使之通顺。(只填序号)(4 分) ①但是有一点我没想到,我成为一个作家也许比较符合我的性格,所以是意外的顺利。 ②我对自己所走的道路,一直不满意。 ③我常说自己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 ④我拿起笔写东西,就是因为对社会不满,肚子里有感情要倾吐,有爱憎要发泄,我才写东西。 ⑤我说过我不是个文学家,也不懂艺术,这是说真话。 ⑥我在年轻的时候,常常想搞社会革命,希望对人类有比较大的好处。但有时想想,还是做一个作家,用笔写出自己心里的感情。

6.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5分)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内容已被打乱):久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答: 7.把下面新闻压缩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4个字。(6分) 据法新社莫斯科8月6日电 俄罗斯联邦航天局一位负责人5日宣布,该局正在制订一 项载人飞行计划,预计2040年实现载人登月。载人飞行计划负责人阿列克谢丨克拉斯诺夫对记者说广我们的载人飞行计划包括登月。” 他表示,鉴于美国、中国和印度在内的好几个国家都决定推进登月计划,俄罗斯也决定加速制订征服月球的计划。 克拉斯诺夫说我们得出结论,以为俄罗斯迟迟不制订载人登月计划是危险的。” 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制订的2006〜2015年航天计划没有把登月包括在内。现在他们打算 修改计划,目标是到2040年完成载人登月飞行。修改方案几个月后将提交俄罗斯政府审议。

(二)名篇名句《5分)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5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 (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 。 (3)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4)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 (5) ,思而不学则殆。 二、阅读与鉴赏〈58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9〜10题。(8分) 卖花声·雨花台① 【清】朱彝尊② 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小长干接大长干。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渔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栏。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 注:①雨花台,即今南京雨花台。白门湾、小长干、大长干均在南京。 ②朱彝尊〔1629〜1709〉,清初词人。 9.久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10.这首词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1〜14题。)(19分) 万贞文先生传 【清】全祖望 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鄞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顽,闭之空室中。先生窥视架上有明史料数十册,读之甚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论。一日伯兄斯年家课,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汝何知?”先生答曰:“观诸兄所造,亦易与耳。”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因杂出经义目试之,汗漫千言,俄顷而就。伯兄大惊,持之而泣,以告户部曰:“几失吾弟。”户部亦愕然曰:“几失吾子。”是日始为先生新衣履,送入塾读书。逾年,遣请业于梨洲先生,则置之绛帐中高坐。先生读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然尝守先儒之戒,以为无益之书不必观,无益之文不必为也,故于书无所不读,而识其大者。 康熙戊午,诏征博学鸿儒,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力辞得免。《明史》,昆山徐学士元文延先生往,时史局中征士许以七品俸,称翰林院纂修官,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暑衔,不受俸,总裁许之。诸纂修官以稿至,皆送先生覆审,先生阅毕,谓侍者曰: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补入;取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参校。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明史稿》五百卷皆先生手定,虽其后不尽仍先生之旧,而要其底本,足以自为一书者也。先生之初至京也,时议意其专长在史,及昆山徐侍郎乾学居优,先生与之语《丧礼》,乃知先生之深于经,侍郎因请先生遍成五礼之书二百余卷。当时京师才彦雾会,各以所长自见,而先生最闇淡,然自王公以至下士,无不呼曰万先生,而先生与人还往,其自署只曰“布衣万斯同”,未有尝他称也。 先生为人和平大雅,而其中介然。故督师之姻人方居要津,乞史馆于督少为宽假,先生历数其罪以告之。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www.SLKJ.ORg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钱忠介公嗣子困甚,先生为之营一矜者累矣,卒不能得,而先生未尝倦也。父友冯侍郎跻仲诸子没入勋卫家,先生赎而归之。不矜意气,不事声援,尤喜奖引后进,唯恐失之,于讲会中惓惓三致意焉,盖躬行君子也。卒后门人私谥曰贞文。 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生欲豫焉 豫:参与 B.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 援:引用 C.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 爽:差错 D.先生赎而归之 归:归还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其顽,闭之空室中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因杂出经义目试之 不如因善遇之 C.持之而泣,以告户部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乃知先生之深于经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万斯同小时候十分顽劣,可聪颖异常,过目不忘,常跟兄长们讨论学问,引起父兄重视,被送入私塾读书,又经名师指点,终成大器。 B.万斯同受邀参加《明史》的编纂工作,不计名利,担当修汀审核重任;他学识渊博,目光敏锐,态度严谨,出色地完成了繁重的工作。 C.万斯同对经学有精深的研究,应邀编纂礼学之书,贡献很大;他为人也很低调,从不像别人那样炫耀自己,受到当时人们的普遍敬重。 D.万斯同严词拒绝某些人的不合理要求,不遗余力地为困顿者奔走,对失去人身自由者竭力相助,表现出刚正不阿、看重情义的君子之风。 1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3分) (2)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贿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4分)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9分,每小题3分) 项羽究竟死于何地 《太史公书》问世至今已两千年,随着这部巨著的流传,项羽自杀于乌江似是无疑的了。其实,这是历史上的讹误。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是乌江而是东城,即今安徽定远东南(距乌江约三百里)。 《史记·项羽本纪》论赞中就曾点明,项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只不过一般人不去注意这点罢了。《汉书灌婴传》也记载:项籍败垓下去,婴将车骑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那么,司马迁何以在《史记》中有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一段生动的描述呢? 这段描述仅为民间传闻,理由有三。一、项王垓下被围时已兵疲食尽,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又汉军围之数重。当时,项羽已自度不得脱,又何以能忽而来到三百里之外的乌江呢?再说,项羽垓下之败。其势是急转直下的,纵乌江亭长有救籍之心,又何以会料事如神,预先舣船以待?二、《史记项羽本记》通篇叙事谨严而缜密,尤其是对战事的描述,双方渡江涉河、斩关夺隘时的地理形势,都能于回旋曲折之中,给人以条理分明、江山如望之感。东城之后却为何三百里沙场竟无所交待,情节亦淡然松驰了呢?司马迁只说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巧借一欲字将流传在乌江的一段民间佳话与东城真实的血战情节缝缀弥合了。这就是江滩一带的专家、学者多年来频频质疑并作出种种臆度误解的根源所在。三、项羽崛起于吴中,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在南征北战中,吴中子弟以及江东父老与项羽是建立了感情的。因而,在他死后即传说起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佳话。司马迁曾游历过此地,自然有充分的机会采撷到这些民间传闻,以完善这个英雄形象,也实在是十分自然的。。 其实,项羽身死东城,从来有史迹为证。高达数丈的虞姬墓至今犹在,《定远县志》载:虞姬墓即嗟虞墩,县南六十里近东城。阴陵、东城两地,《定远县志》记载则更为明确:阴陵城,县西北六十里,镆邪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