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堆浸液中主要有什么物质
氧化金矿堆浸环境评价报告

氧化金矿堆浸环境评价报告氧化金矿堆浸环境评价报告一、引言氧化金矿堆浸是一种常见的金矿提取技术,其通过将含金矿石堆积在露天堆场中,利用氰化物进行浸出,从而提取金属黄金。
然而,这种技术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潜在的影响。
本报告旨在对氧化金矿堆浸环境进行全面评价,以便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氧化金矿堆浸过程1. 堆场设计与建设氧化金矿堆浸需要建设合适的露天堆场来容纳大量的含金矿石。
合理的堆场设计应考虑到地质条件、排水系统、防渗措施等因素,并确保其具备足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浸出过程在氧化金矿堆浸过程中,含金矿石被放置在露天堆场上,并通过喷淋或滴灌方式将含有氰化物的溶液均匀地喷洒到堆体上。
溶液中的氰化物与金矿石中的金发生反应,形成可溶性的金氰化物离子。
3. 金提取与回收金氰化物溶液通过排水系统收集,并进一步进行金的提取和回收。
通常采用吸附剂(如活性炭)来吸附金离子,随后通过洗脱等工艺将黄金从吸附剂上分离出来。
三、环境影响评价1. 土壤污染氧化金矿堆浸过程中使用的氰化物可能渗透至土壤中,导致土壤污染。
氰化物是一种有毒物质,对植物和土壤微生物具有较高的毒性。
在堆浸场周围应建立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控制土壤污染情况。
2. 水体污染堆浸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氰化物的废水需要经过处理才能排放或回收利用。
如果处理不当,废水中残留的氰化物可能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在堆浸场周围应建设合适的废水处理设施,并确保废水排放符合相关标准。
3. 生态系统影响氧化金矿堆浸可能对周围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
氰化物对水生生物具有较高的毒性,可能导致水生植物和动物的死亡。
堆浸场的建设和运营可能破坏原有的植被覆盖,对当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四、环境管理与控制措施1. 堆场管理对于氧化金矿堆浸过程中的露天堆场,应加强管理,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包括定期检查和维护堆体、监测堆体渗漏情况、及时清理排水系统等。
2. 废水处理废水处理是防止废水污染的重要环节。
金矿堆浸与池浸技术工艺

金矿堆浸与池浸技术工艺1.金矿堆浸技术工艺堆浸工艺简述:堆浸就是把细矿粒与保护碱(石灰)混合,堆置在不渗漏的地面(浸垫)上,将氰化物或者无毒提金药剂的溶液淋洒在矿堆上面,当溶液由上而下缓慢的穿过矿堆(渗滤)时,发生金的溶解,从底面流出的含金溶液(贵液)送去沉淀贵金属,脱金后的氰化物溶液或者无毒浸金溶液(贫液)返回喷淋矿堆循环使用。
矿堆的大小、高低、形状、以有利于浸出液能均匀、顺利地渗透料层为准,还考虑生产规模。
有的一堆只数十吨,有的数百万乃至上万吨。
堆浸法主要适用于低品位矿石,平均品位0.8-1.5g/t,根据黄金市场价格情况,甚至更低到0.5g/t左右,生产建设周期短。
一般四个月到半年就可建成投产,而且基建设备投资少,约为氰化厂的20%-50%,同时生产费用低,约为常规法的40%。
堆浸法有工艺简单、设备少、投资少、见效快、生产成本低和矿石的性质、品位、数量的适应性强等优点。
堆浸的全过程包括取样、实验室小试、中试、现场试验、堆浸场地设计和基建、生产操作直到停产结束后矿堆的处理。
适合堆浸提金的矿石类型: 氧化矿,金未与硫化物矿物密切共生的硫化矿,含有微小金粒或者金比表面积大的脉金或者砂金。
衡量可堆浸矿石的三个重要物理性质:细粒级含量、饱和水溶率,松散密度。
堆浸法的工艺特点:关键在于筑堆方法和喷淋技术,从收集的贵液中提取金属则可以采用多种工艺,主要有:金属锌置换沉淀法,活性炭吸附提金法,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提金法。
堆浸法的影响因素:氰化物或者无毒浸金药剂的浓度;浸出液pH的影响,浸出液中氧浓度的影响,杂质的影响,浸金剂喷淋强度的影响,矿石粒度的影响,矿石表面状态和金赋存状态的影响。
这些因素基本可以通过实验室试验确定。
池浸与堆浸技术方案集。
筑堆工艺:分为原矿直接堆浸和破碎后浸出。
1原矿直接堆浸;一般不做过分破碎,粒度-152mm,直接运到预先制好的浸垫上浸出。
2.破碎后的矿石堆浸;通常破碎直-19mm,甚至-6mm。
金矿堆浸滴淋作业系统

金矿堆浸滴淋作业系统摘要:滴渗方法,溶液直接作用于矿粉堆表面,矿粉表面将不形成水层,入渗速度快,而且能够与浸金溶剂充分接触,并冲刷矿粉表面,这将对金粉的析出十分有利。
关键词:金矿堆浸滴淋作业系统1引言金矿床在全国各省均有分布,但具工业规模的金矿床主要分布在我国中部、西部和北部地区,以及近年新发现的成矿带。
在已探明的黄金储量中,有30%为难处理金矿。
据有关机构不完全统计,我国难处理金矿远景储量达1000多吨,已探明的储量中有700吨的含砷、硫金矿难以直接氰化,至少有40个以上储量为1~100吨难处理金矿因环境问题而无法开发利用。
这批难以利用的"呆矿"的处理已成为影响我国黄金工业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之一。
随着易采矿的大量开采,难处理金矿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黄金开采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难处理金矿资源预处理技术方面,加速推广新法预处理技术及加热氧化法等先进技术,加快金矿科技相关成套设备的引进和二次开发是十分迫切和急需的。
国家对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重视,鉴于黄金冶炼技术上的落后的工艺对水环境和大气环境较大影响,应该用先进的工艺代替旧工艺。
以降低环境治理的成本,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达到黄金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黄金工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开放黄金市场问题。
按照世界贸易组织市场准入原则,中国黄金市场将向国际开放;二是企业竞争力问题。
我们的企业在规模、资本、技术、成本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企业竞争能力较差。
为此,我们建议在我国的黄金生产中引进国际先进高效、环保的黄金滴淋作业系统,通过必要的试验研究和工程示范尽快推广,以提高难处理金矿的生产效率和保护环境。
1.1氰化提金工艺CN充分接触,在选冶技术中采用先堆浸是金矿提金的重要技术手段。
为达到使金矿微粒与Na2进的技术手段已经显得十分重要。
除了寻找新的高效的或无毒的浸金溶剂和加压氧化工艺、细菌氧化工艺、化学氧化工艺、以及氯化法和含硫试剂氧化法等,我们还应改进浸金技术方法,譬如:采用喷淋和滴淋等通过管道添加氰化物的方法。
金矿堆浸与池浸技术工艺

金矿堆浸与池浸技术工艺1.金矿堆浸技术工艺堆浸工艺简述:堆浸就是把细矿粒与保护碱(石灰)混合,堆置在不渗漏的地面(浸垫)上,将氰化物或者无毒提金药剂的溶液淋洒在矿堆上面,当溶液由上而下缓慢的穿过矿堆(渗滤)时,发生金的溶解,从底面流出的含金溶液(贵液)送去沉淀贵金属,脱金后的氰化物溶液或者无毒浸金溶液(贫液)返回喷淋矿堆循环使用。
矿堆的大小、高低、形状、以有利于浸出液能均匀、顺利地渗透料层为准,还考虑生产规模。
有的一堆只数十吨,有的数百万乃至上万吨。
堆浸法主要适用于低品位矿石,平均品位0.8-1.5g/t,根据黄金市场价格情况,甚至更低到0.5g/t左右,生产建设周期短。
一般四个月到半年就可建成投产,而且基建设备投资少,约为氰化厂的20%-50%,同时生产费用低,约为常规法的40%。
堆浸法有工艺简单、设备少、投资少、见效快、生产成本低和矿石的性质、品位、数量的适应性强等优点。
堆浸的全过程包括取样、实验室小试、中试、现场试验、堆浸场地设计和基建、生产操作直到停产结束后矿堆的处理。
适合堆浸提金的矿石类型: 氧化矿,金未与硫化物矿物密切共生的硫化矿,含有微小金粒或者金比表面积大的脉金或者砂金。
衡量可堆浸矿石的三个重要物理性质:细粒级含量、饱和水溶率,松散密度。
堆浸法的工艺特点:关键在于筑堆方法和喷淋技术,从收集的贵液中提取金属则可以采用多种工艺,主要有:金属锌置换沉淀法,活性炭吸附提金法,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提金法。
堆浸法的影响因素:氰化物或者无毒浸金药剂的浓度;浸出液pH的影响,浸出液中氧浓度的影响,杂质的影响,浸金剂喷淋强度的影响,矿石粒度的影响,矿石表面状态和金赋存状态的影响。
这些因素基本可以通过实验室试验确定。
池浸与堆浸技术方案集。
筑堆工艺:分为原矿直接堆浸和破碎后浸出。
1原矿直接堆浸;一般不做过分破碎,粒度-152mm,直接运到预先制好的浸垫上浸出。
2.破碎后的矿石堆浸;通常破碎直-19mm,甚至-6mm。
1号助浸剂在金矿堆浸中的应用

1号助浸剂在金矿堆浸中的应用一、原矿性质东坪金矿属岩浆混合岩化、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石英脉蚀变岩型矿床。
矿床由石英单脉与上下盘石英复脉和脉两侧红色钾长石及钾长石化二长岩、矿化二长岩组成。
矿石中含有少量硫化矿,金矿物有自然金和碲化金两种,金的嵌布粒度较粗。
金矿采用两段闭路磨矿、混汞全泥氰化联合提金流程,日处理矿量约750吨,磨矿细度—200目占90%,原矿品位约3g/t,尾矿品位0.28g/t左右,浸出率约90%,综合回收率92%左右。
二、堆浸技术条件东坪金矿1996年第一次开展堆浸工作,矿石为坑口废石,共收集矿量6658吨。
原矿经颚式破碎机破碎后筑堆,最大粒度50mm,堆高3米。
矿堆筑好后先后用NaoH溶液喷淋,待滤液PH值大于10时,加入NacN喷淋,前期NacN浓度0.20%,中期为0.10%,后期为0.03%,人工喷淋,喷1小时,停1小时,喷淋强度4升/h.m。
贵液经活性炭三级吸附后进入贫液池。
与NaCN同时加入的另一种药剂为1号速浸剂,用量为每吨矿石150克。
1号速浸剂由两种催化剂及增氧剂、稳定剂等组成。
其中一种催化剂能加速NaoH与砷化合物的反应,尽快消除部分金颗粒表面形成的砷化物薄膜,提高金的浸出速率;另一种催化剂能改变金与NacN的反应途径,借助于溶解氧的作用,金先与催化剂形成一种螯合物,然后这种螯合物与NacN发生离子交换,形成氰金络离子,并且使催化剂恢复原来状态,继续与金反应,从而加速金与NacN的反应。
稳定剂能使增氧剂缓慢均匀地释放溶解氧,防止增氧剂变成氧气逸出而失效,使喷淋液中的溶解氧经常保持在16mg/L以上。
三、堆浸技术指标1、原矿品位的确定由于入堆矿石来自许多矿点,矿量多少不等,品位参差不齐,原矿品位只能以产出成品金量和最终尾渣品位反推。
最终尾矿品位取样化验三次,1996年8月19日取矿堆顶部样品5个,平均品位0.13g/t;1996年9月4日取矿堆中层1米上下样品8个,平均品位0.24g/t,1997年4月25日取底部2.5米以下样品15个,平均品位0.18g/t,确定最终尾矿品位为0.24g/t。
氧化金矿堆浸方法

氧化金矿堆浸方法以氧化金矿堆浸方法为标题,我们来探讨一下这种金矿处理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氧化金矿是指含有氧化金矿石的矿石,常见的有氧化铁矿、氧化硫矿等。
氧化金矿的提取是金矿开采中的重要环节,而氧化金矿堆浸方法就是一种常用的金矿提取方法。
让我们了解一下氧化金矿堆浸方法的原理。
氧化金矿堆浸是通过将氧化金矿石堆放在堆场上,然后通过喷洒一定浓度的氰化钠溶液,使其浸出金分子,进而将含金溶液收集起来,通过进一步的处理和提纯,最终得到金金属。
这种方法主要利用了氰化物与金的亲和性,使其形成可溶性的金氰化物离子,从而实现金的提取。
氧化金矿堆浸方法有以下几个特点。
这种方法适用范围广。
氧化金矿堆浸方法适用于含有氧化金矿石的矿山,如氧化铁矿、氧化硫矿等。
这些矿石中的金通常以氧化物或硫酸盐的形式存在,通过堆浸方法可以有效提取其中的金。
氧化金矿堆浸方法操作简便。
相比于其他金矿提取方法,如浮选法和氰化法等,氧化金矿堆浸方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工艺流程,只需要搭建一个堆场,喷洒一定浓度的氰化钠溶液即可。
这大大减少了设备和人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氧化金矿堆浸方法对环境影响小。
相比于传统的氰化法,氧化金矿堆浸方法所使用的氰化钠溶液浓度较低,对环境的污染较小。
而且在堆浸过程中,采用一系列的控制措施,如喷洒液的循环利用、喷洒液的回收和处理等,使得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氧化金矿堆浸方法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在金矿开采中,许多含有氧化金矿石的矿山都采用了氧化金矿堆浸方法。
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大型矿山,也适用于小型矿山和工艺试验。
在国内外,氧化金矿堆浸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金矿的提取和加工过程中。
总结起来,氧化金矿堆浸方法是一种常用的金矿提取方法,它通过喷洒氰化钠溶液,将氧化金矿石中的金浸出,然后进行收集和提纯,最终得到金金属。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对环境影响小,广泛应用于金矿开采和加工过程中。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氧化金矿堆浸方法在未来的金矿开采中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影响金矿堆浸工艺的因素

用性 比较强 、 能就 地产 金 、 工艺 简单 、 操作 容 易 、 金 回 收率 高 、 投资周期 短、 回报 率 高 等 优 点 ¨ j 。本 文 就 对影 响堆浸工 艺 的 因 素进 行 评 述 , 以对 金 矿 堆 浸 生 产 实践 有一定 的指导 意 义 。
2 . 3 p H值
4 N a A u( C N) 2 +
在 金堆 浸过程 中 p H值 的控 制 起着 关 键性 的作 用, 氰 根浓度 过低 易 挥 发 , 过 高氰 根 的 活性 又 较低 , 浸 出速 度放 慢 , 在实 际的生产 中 , 应根 据氰 根 的溶度 进行 确 定 , 控制 p H 9~1 1 , 常用 的调 碱药 剂有 氢氧 化 钠 和石 灰 , 在工业上 , 通 常 是 二 者 共 同使 用 以确 保 p H 的稳定 。采用石 灰调 节 p H 的优 点 : 石 灰价 格 比 较便 宜 , 且对 矿石 有 固化作 用 , 在 矿石 中慢 慢释放 氢
4 A u + 8 C u( C N) 3 + 0 2 + 2 H 2 0 4 A u ( C N) 2 一 +
40 应可 以分两 步 进行 :
2 A u + 4 N a C N+ O 2 + 2 H 2 0: 2 N a A u ( C N) 2 + N a O H+
2 . 1 矿石 的粒 度
金矿 石粒 度 的大小直 接影 响 到矿堆 的渗 透性进 而影 响 到金 的浸 出率 和 浸 出速度 。矿石 粒度 并非越
小越好 , 粒度过小渗透 性差 , 粒 度 过 大 浸 出速 度 变
下降 , 为充分 利用 资 源 , 保 护 环境 , 增加 黄金 的产 量 ,
几种氰化法提金介绍

几种氰化法提金介绍1.氰化法提金概述氰化法提金是以氰化物的水溶液作溶剂,浸出含金矿石中的金,然后再从含金浸出液中提取金的方法。
氰化法提金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步骤:(1)氰化浸出:在稀薄的氰化溶液中,并有氧(或氧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含金矿石中的金与氰化物反应生成一价金的络合物而溶解进入溶液中,得到浸出液以氰化钾为例,反应式为:4Au 8KCN 2H2O→4KAu(CN)2 4KOH氰化浸出金的工艺方法有槽浸氰化法和堆浸氰化法两类。
槽浸氰化法是传统的浸金方法,又分渗滤氰化法和搅拌氰化法两种;堆浸法是近20年来才出现的新技术,主要用于处理低品位氧化矿。
自1887发现氰化液可以溶金以来,氰化法浸出至今已有近百年的生产实践,工艺比较成熟,回收率高,对矿石适应性强,能就地产金,所以至今仍是黄金浸出生产的主要方法。
(2)沉积提金:从氰化浸出液中提取金。
工艺方法有加锌置换法(锌丝置换法和锌粉置换法)、活性炭吸附法(炭浆法CIP和炭浸法CIL)、离子交换树脂法(树脂矿浆法RIP和RIL)、电解沉积法、磁炭法等。
锌粉(丝)置换法是较为传统的提金方法,在黄金矿山应用较多;炭浆法是目前新建金矿的首选方法,其产金量占世界产金量的50%以上;其余方法在黄金矿山也正日渐得到应用。
2.渗滤氰化法渗滤氰化法是氰化浸出的工艺方法之一,是基于氰化溶液渗透通过矿石层而使含金矿石中的金浸出的方法,适用于砂矿和疏松多孔物料。
渗滤氰化法的主要设备是渗滤浸出槽。
渗滤浸出槽通常为木槽、铁槽或水泥槽。
槽底水平或稍倾斜,呈圆形、长方形或正方形。
槽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为5~12米,高度一般为2~2.5米,容积一般为50~150吨。
渗滤氰化法的工艺过程:(1)装入矿砂及碱:要求布料均匀,粒度一致,疏松一致。
有干法和湿法两种装法。
干法适于水分在20%以下的矿砂,可用人工或机械装矿。
湿法是将矿浆用水稀释后,用砂泵扬送或沿槽自流入槽内。
(2)渗滤浸出:装料完毕后即可把氰化液送入槽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矿堆浸液中主要有什么物质
2016-05-08 12:36来源:内江洛伯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者:研发部
滴淋系统实
例
金矿堆浸浸出液中的组分除金外,主要有下列物质:
一、腐殖酸盐
由于堆浸矿石多系氧化矿,靠近地表,风化矿石中含有机物,尤以胡敏酸一类的腐殖酸含量较高,这类物质在碱性溶液中溶解形成腐殖酸盐,可被活性炭或树脂吸附;在酸性条件下,腐殖酸盐会形成大分子量的腐殖酸沉淀,沉积于吸附剂的孔隙内,致使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减少,吸附容量下降,也常常使吸附-解吸设备及管件结垢。
二、碳酸盐化合物
它是金矿堆浸中结垢的主要因素。
众所周知,水溶液中存在着复杂的碳酸和重碳酸化合物的平衡,一般用下列反应式表示:
CO2+H2O →H2CO3
H2CO3→ H++HCO3-
HCO3-→H++CO32-
上述三个反应式可综合为
CO2+H2O →(H2CO3)→ H++HCO3-→2H++CO32-
当pH<4.4时,溶液中只有CO2,当pH>8.35时,水溶液中没有CO2存在;pH值在4.4~12.0时,重碳酸根离子HCO3-才能存在,当pH值为8.35时,HCO3-含量最高,约占98%;pH>8.35时,水溶液中才会有CO32-。
金矿堆浸溶液的pH值为9~11,所以溶浸液中存在大量的CO32-。
三、钙镁离子
金矿堆浸中的钙镁离子来自两个方面,其一,多数金矿堆浸采用石灰而不是烧碱作保护碱,石灰的溶解度虽不大,但堆浸是闭路循环,长期使用,使溶液中的钙不断地增加。
其二,也是最主要的,钙镁离子主要来自矿石。
因为矿石中存在有机物,有机物的氧化和分解会产生CO2,尤其在洗矿阶段,产生的CO2消耗溶浸液的碱,CO2+OH-→HCO3-,使浸出渣的pH值降低,并使矿石中的碳酸盐矿物溶
解,生成大量重碳酸盐Ca(HCO3)2和Mg(HCO3)2,这种可溶性的重碳酸盐与CO32-结合就生成CaCO3或MgCO3的垢。
另外,有一些研究指出,浸出过程中钠离子与矿石中的钙镁离子之间有离子交换作用,即溶浸液中的钠离子交换下矿石中的钙镁离子,不仅造成钙镁离子进入溶液形成结垢,而且当有大量粘土存在时,钠离子使粘土膨胀,也引起矿堆原有孔隙度减少,渗透性变差。
四、硅酸盐
SiO2不溶于酸,但微溶于碱,由于金矿堆浸的碱性溶液不断与矿石中的硅酸盐、铝硅酸盐接触,因此浸出液中存在一些硅酸盐,它们的形态很复杂,如偏硅酸H2SiO3,正硅酸H4SiO4,多硅酸H2Si2O5的盐等。
这些硅酸盐的溶解度小,以离子态存在的很少,多呈胶体存在.且与pH有关,当pH=6时,SiO32-的量仅为0.01mg∕L,当pH=7时,为0.1mg∕L,pH=10.5时,溶解量大增。
美国佐特曼堆浸场的浸出液中SiO2量为18~23mg∕L。
浸出液中硅酸化合物很不稳定,尤其是胶态的硅酸化合物,往往成为结垢的最初晶核。
在矿堆表面以及炭吸附和解析系统很容易结垢。
五、铁的化合物
碱性溶浸液对铁的溶解不大,但当矿石是酸性时,如含有大量腐殖酸,情况就不同了,浸出液中就有较多的Fe2+存在,由于在碱性溶液中,Fe2+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形成Fe3+,这样就导致Fe(OH)3沉淀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