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堆浸与池浸技术工艺

合集下载

堆浸提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堆浸提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堆浸提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前言堆浸是从低品位矿石回收金的一种简便、经济的技术,目前已成为从低品位矿石、表外矿、老矿山的废石堆和老尾矿中回收金的一种重要方法,采用堆浸提金工艺生产的黄金产量逐年稳步增长,为使堆浸提金工艺适应生产的需要,各国科技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开展了堆浸提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的研究,使堆浸提金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2堆浸提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根据堆浸技术的特点,本注意事项主要从改进和完善堆浸工艺、氰化物药剂作用环境方面进行探讨。

2.1改进堆浸工艺2.1.1正确应用制粒技术,提高金的浸出实践证明,细粒物料和粘土含量太高的矿石不宜直接堆浸,必须先制粒预处理,提高矿堆的渗透性才能堆浸,制粒预处理能大大强化金的浸出,加快金的浸出速度,多数情况下还能提高金的浸出率。

据报道,美国一家工厂经制粒预处理后,含大量细矿粉的金矿石浸出率提高了6000倍。

Paradise Peak金矿采用制粒堆浸后,回收率提高了12%;另一家选金厂采用制粒预处理后,浸出周期从原来的两个月缩短到三周,且金的浸出率从35%提高到90%,而每吨矿石的生产费用则仅从80美分提高到1.30美元。

我国1991年新疆赛都金矿首次进行了全国最大规模(2.4万吨)的制粒堆浸,浸出时间比不制粒短35d,浸出率由49.69%提高到81.5%,提高了32%。

新疆多拉萨依金矿进行的2万吨低品位(2.12g/t)金矿的制粒堆浸,金的浸出率为82%,其尾渣品位已与该矿的炭浆法接近。

新疆鄯善县康古尔金矿在国内首次应用盐水制粒代替水泥石灰制粒,金浸出率为74.2%,完全解决了盐水堆浸结垢的问题。

浙江省湖州大银山金矿采用氰化钠溶液制粒堆浸工艺,使金的浸出率由设计的65%提高到77.5%。

制粒通常采用石灰和水泥作为粘结剂,但用量应适当。

目前还研究应用了新的制粒助剂。

据报道,美国南卡罗莱纳州的Breway金矿使用了一种制粒助剂,与只加水泥相比,可提高金回收率并减少水泥用量,同时还提高了团粒强度。

堆浸法提金简述

堆浸法提金简述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堆浸法提金简述堆浸法作为现代提取金、银的最新技术之一,除了它的方法简便外,基建和设备投资约为氛化工厂的20%~50%,生产成本约为氰化工厂的40%,因而,人们普遍把它看成从低品位矿石中提金的最理想方法。

堆浸,就是将低品位矿石或含金废料等堆放在不透水的地面上,该地面上预先设置有完备的供排水系统,然后在矿堆上喷淋氰化物等浸出剂进行淋滤浸出,浸出后的含金贵液通过管道收集于贵液池中,以作提金处理,这种工艺称之为堆浸法提金。

它的出现,给早期被认为无经济价值的许多小型或低品位金、银矿带来了生机,也使从早期采矿废弃的含金废石中提金成为可能。

20 世纪70 年代后期金价的猛长,更加速了此法的发展。

至1982 年止,在美国内华达州、科罗拉多州和蒙大那州等地较大的堆浸厂已发展到27 个,金、银产量分别占美国1982 年生产金、银总量的20%和10%。

此后,堆浸法还在加拿大、南非、澳大利亚、印度、津巴布韦、前苏联以及我国等国家广泛应用。

1967 年美国矿业局提出了用堆浸法处理低品位含金氧化矿石,1969 年正式发表了堆浸提金的试验报告。

1971 年堆浸法在美国内华达州的卡林及科特茨等矿山开始推广应用。

特别是美国矿业局研究出制粒堆浸技术后,使金矿堆浸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1980 年,美国将制粒技术应用于堆浸工业生产中,由于制粒堆浸的成功应用,使相当数量的矿石、废料和处理过的尾矿中的金得以回收,极大地促进了世界黄金生产的发展。

1987 年Wade 公司将滴淋布液系统应用于Rochester 金矿的堆浸,在以往堆浸的喷淋布液技术上又引起了重大的革新,所有这些都标志着堆浸法提金技术已趋于完善和成熟。

我国是20 世纪70 年代末期开始研究和推广堆浸提金工艺的,于1979 年冶金部黄金局科技处下达了堆浸试验研究项目,由当时的辽宁省黄金公司、辽宁省冶金研究所、丹东市黄金公司三家承担,迈出了。

难浸金矿微生物预处理技术及发展

难浸金矿微生物预处理技术及发展

难浸金矿微生物预处理技术及发展矿加01 汪巍 0901030121摘要:利用细菌对难处理金矿进行浸出处理,具有成本低廉、环境污染小、处理效率高等突出优点,已成为非常有前途的难处理金矿的预处理方法。

本文主要讨论难浸金矿微生物预处理的原理,方法,制约因素以及其发展前景。

关键字:难浸金矿微生物预处理细菌氧化正文金以自然金属状态存在,呈灿烂的黄颜色和具良好的物理性质可长期保存、经久不变且易采易选易加工成漂亮的首饰,深受人们喜爱。

但富金矿日益减少,更多是难浸金矿,因此处理此类金矿的工艺运用而生。

1.难浸金矿分类及其难浸的原因:难浸金矿就是不适合用传统氰化法直接处理的矿石,其中的金或为物理包裹或为化学结合,使之不能被有效地提取。

主要分三类:第一类难浸是因为金被非硫化脉石组分所包裹难以裸露,如硅石或碳酸盐包裹金;第二类是金包裹在硫化矿物与其形成难分离的固溶体,主要是在黄铁矿和砷黄铁矿中,是金的硫化矿包裹物,属于最大的一类难浸金矿;第三类是炭质金矿石,因为含碳矿物或含亚硫酸盐的矿物能与金发生吸附而共存2.难浸金矿微生物预处理原理:难浸金矿微生物预处理主要是细菌氧化,细菌氧化浸出机理主要分三种,直接作用机理、间接作用机理和直接与间接同时存在的复合作用机理。

其一,是利用细菌自身的氧化或还原性使矿物中某些组分得到氧化或还原,进而以可溶或沉淀形式与原物质分离,此即细菌浸出的直接作用。

例如,利用氧化亚铁硫杆菌能吸附在矿物表面,分泌出酶,在这种作用下,与空气中的O2共同作用将硫化矿直接氧化分解。

CuFeS2+ 4O2→ CuSO4+ FeSO4。

这样使得被包裹的金矿裸露出来从而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

其二,利用细菌自身的氧化或还原产物通过与矿物中脉石组分反应,进而以可溶或沉淀形式与原物质分离,这叫做间接作用机理。

例如,利用氧化亚铁硫杆菌将Fe+2氧化成Fe+3,通过Fe+3的强氧化性氧化硫化物,产生单质硫,同时Fe+3被还原为Fe+2,然后细菌再将Fe+2氧化成Fe+3,如此循环完成氧化过程,因此,细菌在此过程中只起一个“催化剂”的作用。

几种氰化法的介绍

几种氰化法的介绍

几种氰化法提金介绍1.氰化法提金概述氰化法提金是以氰化物的水溶液作溶剂,浸出含金矿石中的金,然后再从含金浸出液中提取金的方法。

氰化法提金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步骤:(1)氰化浸出:在稀薄的氰化溶液中,并有氧(或氧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含金矿石中的金与氰化物反应生成一价金的络合物而溶解进入溶液中,得到浸出液。

以氰化钾为例,反应式为:4Au+8KCN+2H2O→4KAu(CN)2+4KOH氰化浸出金的工艺方法有槽浸氰化法和堆浸氰化法两类。

槽浸氰化法是传统的浸金方法,又分渗滤氰化法和搅拌氰化法两种;堆浸法是近20年来才出现的新技术,主要用于处理低品位氧化矿。

自1887发现氰化液可以溶金以来,氰化法浸出至今已有近百年的生产实践,工艺比较成熟,回收率高,对矿石适应性强,能就地产金,所以至今仍是黄金浸出生产的主要方法。

(2)沉积提金:从氰化浸出液中提取金。

工艺方法有加锌置换法(锌丝置换法和锌粉置换法)、活性炭吸附法(炭浆法CIP和炭浸法CIL)、离子交换树脂法(树脂矿浆法RIP 和RIL)、电解沉积法、磁炭法等。

锌粉(丝)置换法是较为传统的提金方法,在黄金矿山应用较多;炭浆法是目前新建金矿的首选方法,其产金量占世界产金量的50%以上;其余方法在黄金矿山也正日渐得到应用。

2.渗滤氰化法渗滤氰化法是氰化浸出的工艺方法之一,是基于氰化溶液渗透通过矿石层而使含金矿石中的金浸出的方法,适用于砂矿和疏松多孔物料。

渗滤氰化法的主要设备是渗滤浸出槽,见图1。

渗滤浸出槽通常为木槽、铁槽或水泥槽。

槽底水平或稍倾斜,呈圆形、长方形或正方形。

槽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为5~12米,高度一般为2~2.5米,容积一般为50~150吨。

图1渗滤氰化法的工艺过程:(1)装入矿砂及碱:要求布料均匀,粒度一致,疏松一致。

有干法和湿法两种装法。

干法适于水分在20%以下的矿砂,可用人工或机械装矿。

湿法是将矿浆用水稀释后,用砂泵扬送或沿槽自流入槽内。

(2)渗滤浸出:装料完毕后即可把氰化液送入槽中。

金矿堆浸与池浸技术工艺

金矿堆浸与池浸技术工艺

金矿堆浸与池浸技术工艺1.金矿堆浸技术工艺堆浸工艺简述:堆浸就是把细矿粒与保护碱(石灰)混合,堆置在不渗漏的地面(浸垫)上,将氰化物或者无毒提金药剂的溶液淋洒在矿堆上面,当溶液由上而下缓慢的穿过矿堆(渗滤)时,发生金的溶解,从底面流出的含金溶液(贵液)送去沉淀贵金属,脱金后的氰化物溶液或者无毒浸金溶液(贫液)返回喷淋矿堆循环使用。

矿堆的大小、高低、形状、以有利于浸出液能均匀、顺利地渗透料层为准,还考虑生产规模。

有的一堆只数十吨,有的数百万乃至上万吨。

堆浸法主要适用于低品位矿石,平均品位0.8-1.5g/t,根据黄金市场价格情况,甚至更低到0.5g/t左右,生产建设周期短。

一般四个月到半年就可建成投产,而且基建设备投资少,约为氰化厂的20%-50%,同时生产费用低,约为常规法的40%。

堆浸法有工艺简单、设备少、投资少、见效快、生产成本低和矿石的性质、品位、数量的适应性强等优点。

堆浸的全过程包括取样、实验室小试、中试、现场试验、堆浸场地设计和基建、生产操作直到停产结束后矿堆的处理。

适合堆浸提金的矿石类型: 氧化矿,金未与硫化物矿物密切共生的硫化矿,含有微小金粒或者金比表面积大的脉金或者砂金。

衡量可堆浸矿石的三个重要物理性质:细粒级含量、饱和水溶率,松散密度。

堆浸法的工艺特点:关键在于筑堆方法和喷淋技术,从收集的贵液中提取金属则可以采用多种工艺,主要有:金属锌置换沉淀法,活性炭吸附提金法,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提金法。

堆浸法的影响因素:氰化物或者无毒浸金药剂的浓度;浸出液pH的影响,浸出液中氧浓度的影响,杂质的影响,浸金剂喷淋强度的影响,矿石粒度的影响,矿石表面状态和金赋存状态的影响。

这些因素基本可以通过实验室试验确定。

池浸与堆浸技术方案集。

筑堆工艺:分为原矿直接堆浸和破碎后浸出。

1原矿直接堆浸;一般不做过分破碎,粒度-152mm,直接运到预先制好的浸垫上浸出。

2.破碎后的矿石堆浸;通常破碎直-19mm,甚至-6mm。

氰化浸出提金方法都有哪些?

氰化浸出提金方法都有哪些?

氰化浸出提金方法都有哪些?自上世纪70年代的淘金热开始,采金热潮兴起,随着易处理的金矿资源的枯竭,现代提金工艺的发展正朝着从难选冶金矿中提取黄金的方向发展。

目前,选矿厂中适用最多的提金方式是氰化提金,80%以上的金矿都使用氰化法提金,氰化提金的方法都有哪些呢?又有什么差别呢?可以用于哪种矿石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常见的氰化浸出提金方法。

常见的氰化提金方法包括炭浆法、炭浸法、池浸法和堆浸法。

别看他们之间只有一字之差,但在方法上却如隔万重山。

堆浸法和池浸法,这两种方法都是简单方便的现代提金工艺,都用于低品位的金银矿回收。

堆浸法即为将矿石放在已经预设好供排水系统的以沥青等为主的不透水的材质上,然后在矿堆上喷淋浸出剂进行淋滤,使金浸出到贵液中由管道排至贵液池中再加以回收。

而池浸法与堆浸法类似,但池浸法需要建设浸出池和贫液池,保证池子不渗不漏,基本干燥,之后将矿石放置于浸出池内,在贫液池中调配浸出液,将浸出液泵入浸出池进行浸出,一段时间后将贵液放出进行置换。

堆浸法提金回收率约为65~80%,但是由于浸出矿石品味普遍较低,用于易浸矿石还是可行的,并且具有基建简单,费用低,操作方便,占地面积少等特点,但是速度较慢,对矿石性质要求也较为严格,一般是处理低品位矿石和废石,且具备多空、金微粒较细的特点。

池浸法则更适用于有一定氧化程度,需要较长浸出时间的矿石,也可以用在一些小规模但不适合建厂的富集金矿。

在金矿选矿厂中,这两种方式可用于处理尾矿,回收尾矿中的金,以此提高回收率。

炭浆法和炭浸法听上去就像是一对兄弟,这两兄弟可比上面那一对复杂多了,简直就是那二位的升级版。

炭浆法和炭浸法的主要区别在于浸出和吸附的顺序是怎样的。

炭浆法又可称为全泥氰化,是将活性炭投入氰化矿浆中,使已经溶解的金吸附到活性炭上,之后再从活性炭里提取金的方法。

炭浸法是在炭浆法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在炭浆法的基础上合并了吸附和提取的过程,在浸出前先浓密,浸出开始不久就加入炭,使浸出和吸附同时进行,之后再对载金炭解吸电解。

金的浸出工艺综述

金的浸出工艺综述

金的多种浸出工艺综述原矿品位低于10克/吨的矿石是常见的,而且某些尾矿再处理作业所处理的品位在1克/吨以下。

较大的颗粒状金,现在都用机械方法回收。

但是,较小的金颗粒常常分散在整块矿石中,因而只能用化学方法回收,也就是浸出。

1.1氰化物浸金法氰化法仍是目前国内外主要的提金方法。

氰化法之所以经久不衰,主要是因为它工艺简便、成本低廉。

一、溶金原理现已公认,氰化法浸金是金的电化学自溶解过程,即金腐蚀过程,为一共扼电化学反应,它遵循电化学动力学规律。

氰根一金溶解反应一般写成如下形式:根据电化学机理,阳极反应为金的溶解:阴极反应为:在碱性氰化体系中,金阳极溶解的可逆性较大,氧阴极还原可逆性小而极化较大。

若NaCN浓度低于0.05%时,金溶解受CN-扩散控制,当NaCN浓度大于0.05%时,金的溶解速度由氧阴极还原反应所决定。

我国氰化浸金时,NaCN浓度大多大于0.05%,控制步骤主要为氧阴极还原过程。

二、氰化法浸金实践氰化浸金的最大缺点之一就是浸出速度太慢,一般需要24一48h才能达到浸出终点。

随着氰化浸金工艺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矿浆中溶解氧的含量是影响浸金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为提高溶解氧的浓度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

早期的氰化浸金都是通过鼓入空气来提供金溶解所需的氧。

就改善供氧条件来说,使气体充分弥散或用纯氧代替压缩空气的方法,虽也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但还很难构成突破性的进展。

最近几年的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真正的突破性进展是通过加入各类化学氧化剂(H2O2,Na2O2,BaO2,O3,KmnO4)而实现的,其中尤以H2O2:和Na2O2:等过氧试剂效果更为明显。

这是因为过氧试剂除能大大提高矿浆中的溶解氧含量以外,还具有活性氧利用率高等优点。

德国Degussa公司于1987年开发了过氧化氢助剂(PAL)法,同年9月在南非Fairview金矿试用成功。

实践表明,PAL法可大大加快浸出速度,缩短浸出时间,降低氰化物耗量。

1号助浸剂在金矿堆浸中的应用

1号助浸剂在金矿堆浸中的应用

1号助浸剂在金矿堆浸中的应用一、原矿性质东坪金矿属岩浆混合岩化、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石英脉蚀变岩型矿床。

矿床由石英单脉与上下盘石英复脉和脉两侧红色钾长石及钾长石化二长岩、矿化二长岩组成。

矿石中含有少量硫化矿,金矿物有自然金和碲化金两种,金的嵌布粒度较粗。

金矿采用两段闭路磨矿、混汞全泥氰化联合提金流程,日处理矿量约750吨,磨矿细度—200目占90%,原矿品位约3g/t,尾矿品位0.28g/t左右,浸出率约90%,综合回收率92%左右。

二、堆浸技术条件东坪金矿1996年第一次开展堆浸工作,矿石为坑口废石,共收集矿量6658吨。

原矿经颚式破碎机破碎后筑堆,最大粒度50mm,堆高3米。

矿堆筑好后先后用NaoH溶液喷淋,待滤液PH值大于10时,加入NacN喷淋,前期NacN浓度0.20%,中期为0.10%,后期为0.03%,人工喷淋,喷1小时,停1小时,喷淋强度4升/h.m。

贵液经活性炭三级吸附后进入贫液池。

与NaCN同时加入的另一种药剂为1号速浸剂,用量为每吨矿石150克。

1号速浸剂由两种催化剂及增氧剂、稳定剂等组成。

其中一种催化剂能加速NaoH与砷化合物的反应,尽快消除部分金颗粒表面形成的砷化物薄膜,提高金的浸出速率;另一种催化剂能改变金与NacN的反应途径,借助于溶解氧的作用,金先与催化剂形成一种螯合物,然后这种螯合物与NacN发生离子交换,形成氰金络离子,并且使催化剂恢复原来状态,继续与金反应,从而加速金与NacN的反应。

稳定剂能使增氧剂缓慢均匀地释放溶解氧,防止增氧剂变成氧气逸出而失效,使喷淋液中的溶解氧经常保持在16mg/L以上。

三、堆浸技术指标1、原矿品位的确定由于入堆矿石来自许多矿点,矿量多少不等,品位参差不齐,原矿品位只能以产出成品金量和最终尾渣品位反推。

最终尾矿品位取样化验三次,1996年8月19日取矿堆顶部样品5个,平均品位0.13g/t;1996年9月4日取矿堆中层1米上下样品8个,平均品位0.24g/t,1997年4月25日取底部2.5米以下样品15个,平均品位0.18g/t,确定最终尾矿品位为0.24g/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矿堆浸与池浸技术工艺
1.金矿堆浸技术工艺
堆浸工艺简述:堆浸就是把细矿粒与保护碱(石灰)混合,堆置在不渗漏的地面(浸垫)上,将氰化物或者无毒提金药剂的溶液淋洒在矿堆上面,当溶液由上而下缓慢的穿过矿堆(渗滤)时,发生金的溶解,从底面流出的含金溶液(贵液)送去沉淀贵金属,脱金后的氰化物溶液或者无毒浸金溶液(贫液)返回喷淋矿堆循环使用。

矿堆的大小、高低、形状、以有利于浸出液能均匀、顺利地渗透料层为准,还考虑生产规模。

有的一堆只数十吨,有的数百万乃至上万吨。

堆浸法主要适用于低品位矿石,平均品位0.8-1.5g/t,根据黄金市场价格情况,甚至更低到0.5g/t左右,生产建设周期短。

一般四个月到半年就可建成投产,而且基建设备投资少,约为氰化厂的20%-50%,同时生产费用低,约为常规法的40%。

堆浸法有工艺简单、设备少、投资少、见效快、生产成本低和矿石的性质、品位、数量的适应性强等优点。

堆浸的全过程包括取样、实验室小试、中试、现场试验、堆浸场地设计和基建、生产操作直到停产结束后矿堆的处理。

适合堆浸提金的矿石类型: 氧化矿,金未与硫化物矿物密切共生的硫化矿,含有微小金粒或者金比表面积大的脉金或者砂金。

衡量可堆浸矿石的三个重要物理性质:细粒级含量、饱和水溶率,松散密度。

堆浸法的工艺特点:关键在于筑堆方法和喷淋技术,从收集的
贵液中提取金属则可以采用多种工艺,主要有:金属锌置换沉淀法,活性炭吸附提金法,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提金法。

堆浸法的影响因素:氰化物或者无毒浸金药剂的浓度;浸出液pH的影响,浸出液中氧浓度的影响,杂质的影响,浸金剂喷淋强度的影响,矿石粒度的影响,矿石表面状态和金赋存状态的影响。

这些因素基本可以通过实验室试验确定。

池浸与堆浸技术方案集。

筑堆工艺:分为原矿直接堆浸和破碎后浸出。

1原矿直接堆浸;一般不做过分破碎,粒度-152mm,直接运到预先制好的浸垫上浸出。

2.破碎后的矿石堆浸;通常破碎直-19mm,甚至-6mm。

堆浸场总体布置:要求靠近矿源,靠近水源,场地有位差,交通和供电条件便利。

浸垫:浸垫必须构筑在坚固的地面上,靠近浸垫的一端设置2个或者3个贮液池,分别是贵液池、贫液池,溢流液池。

浸垫一般分为单层,双层,或者三层。

浸垫材料可以用粘土,改性土壤,沥青,混凝土,或者聚合物薄膜(塑料)等组合使用。

建垫步骤:
筑堆:筑堆的矿石一般在5000吨到200万吨之间,每堆矿石重量无标准化,视具体情况而定。

浸堆筑在平坦地带,横向向一侧倾斜1%,纵向倾斜3-4%,这样可以将贵液引向浸堆的一角,在角上汇入带衬的排出沟,最后流入贵液池。

筑堆方法:可分为多堆法,多层法,斜坡筑堆法,移动桥式吊车筑堆法,移动式运输机筑堆法。

堆浸方式:根据矿石类型、场地和废渣处理条件以及对浸垫的利用分为三种方式:
复用浸垫方式:适用浸出时间短,小于60天,矿石浸出特性一致,浸垫面积小但有适当的废矿处理场所。

扩展浸垫方式:要求场地面积大,浸垫以分段方式扩展,对浸出周期长短没限制。

谷地浸垫方式:主要优点是能适用于陡峭地带和复杂气候气候。

布液工艺:氰化物或者无毒浸金溶液用管道输送到矿堆上,然后通过喷头、滴管或者布液池向矿堆提供浸出液。

布液方式分为喷淋、滴淋和布液池布液。

目前广泛采用的是喷头喷淋和滴管滴淋。

喷淋:要求均匀,间断进行,利于空气进入,喷头孔径一般为2-3mm (Ps 堆浸生产不能使用铜或铁制部件的泵和管路,一般都使用塑料管路。

)喷淋器沿管路均匀分布,管路平行铺设,以使各喷淋器的喷淋范围相互交叠。

溶液的喷淋强度一般为5-12L/(m2 。

h),适当增加喷淋强度,可以缩短浸出时间。

滴淋:本同于喷淋,是通过安装在毛细管上的液滴发射器,在一定压力下,将溶液一滴一滴的均匀而又缓慢的滴入矿堆。

滴淋要求渗透均匀,不出现堵塞。

堆浸工艺改善:提高堆浸回收率的关键是增强矿堆的渗透性,使浸出液与矿石中的游离金发生充分的接触和反应。

因此,为了改善堆浸过程中的技术指标,特别是对难浸矿石,如细粒和多泥矿石的处理,对堆浸过进行矿石制粒、添加润湿剂和加氧浸出的工艺改造,以达到提高金回收率的目的。

制粒:三个重要的制粒参数1.粘结剂的数量2.水量3.固化时间。

粘结剂一般为水泥和石灰,一般来说,矿石、粘结剂和溶液(浸金液)必须进行固化,固化时间根据矿石性质而定。

制粒的作用:
1.通过制粒使大型低品位金矿体得以开发利用
2.提高金的总回收率
3.增加渗透性,缩短浸出时间
4.矿团的多孔性增加了氧气量
5.减少灰尘污染
制粒设备:圆筒制粒机圆盘制粒机堆筑制粒带式传送制粒等但是制粒所需的破碎系统和团矿系统费用较高,除非绝对需要,否则在生产中不进行制粒,所以工业生产中必须确定制粒堆浸的技术经济条件。

同理加润湿剂和充氧堆浸必须在考虑成本效益的条件下使用。

2.金矿池浸技术工艺(未完待续)更多可参阅金矿堆浸与池浸技术方案集。

更多可参阅金矿堆浸与池浸技术方案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