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智慧急救建设】_建立急救信息共享平台,助力“五大中心”建设-南京市急救中心经验
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建设指南

《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建设指南》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建设是当今医疗卫生领域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保障患者安全与健康的重要举措。
它涵盖了多个关键方面,对于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满足人民裙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具有深远意义。
一、急诊急救中心建设急诊急救中心是医院应对突发急危重症患者的关键阵地。
在建设急诊急救中心时,首先要确保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
拥有独立的急诊区域,包括分诊台、抢救室、观察室、手术室等,各区域布局合理,通道畅通,便于患者快速转运和救治。
配备先进的急救设备,如心电图机、除颤仪、呼吸机、监护仪等,且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能及时满足急救需求。
人员配备方面,急诊急救中心应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专业急救医疗团队。
包括急诊医生、护士、麻醉师等,他们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娴熟的急救技能,能够迅速准确地判断病情、实施紧急救治措施。
要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提高团队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协同救治水平。
急诊急救中心的工作流程也至关重要。
建立高效的分诊制度,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进行分级分类,确保危重症患者得到优先救治。
制定规范的抢救流程,从患者到达急诊到完成各项检查、诊断、治疗等环节都要有明确的流程和时间节点要求,以提高救治效率。
还应与院内其他科室如检验科、影像科等建立紧密的协作机制,确保各项检查结果能及时反馈,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二、胸痛中心建设胸痛中心是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诊断和高效救治的医疗评台。
其建设目标是缩短胸痛患者的救治时间,提高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救治成功率。
在硬件设施上,要设立专门的胸痛诊室、胸痛抢救室和介入手术室,配备心血管造影机等先进的介入诊疗设备。
要与 120 急救系统实现无缝对接,确保患者能在最短时间内转运至胸痛中心。
人员方面,胸痛中心团队包括心血管内科医生、急诊科医生、影像科医生、检验科医生等,他们具备胸痛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医生要熟练掌握心电图诊断、心肌标志物检测等技术,能够迅速准确地判断胸痛病因。
智慧医院急救平台整体建设方案

医护人员调度系统架构设计
系统模块划分
包括响应模块、调 度模块、监控模块
物联网技术
设备自动监测 实时数据传输
云计算技术
数据存储优化 跨地域共享
展望未来
智慧医院急救平台的发展将与医疗科技密切结合,为患者提供 更便捷、高效的急救服务。
感谢你的观看
数据加密与传输安全
在急救平台建设中,数据加密技术的选择至 关重要,可以采用AES、RSA等加密算法 保障数据的安全传输过程中,需要确保数据 不被窃取或篡改,使用SSL/TLS等协议提 供安全通信通道
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
数据备份频率与方案
定期全量备份
数据灾难恢复流程
备份数据验证与恢复
访问权限控制与审核
感谢致辞
感谢所有为项目付出的人 员
团队合作
展望未来医疗科技的辉煌 前程
医疗科技发展
智慧医院急救平台发展趋势
01 智能化医疗设备应用
提升急救效率
02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准确诊断病情
03 大数据分析应用
优化医疗流程
创新技术应用前景
虚拟现实技术
模拟急救场景 提升医护技能
区块链技术
医疗数据安全 隐私保护
01 提升急救响应速度
快速出动医护人员救助患者
02 准确定位
实时监控医护人员位置
03 调度精准
根据需求合理调度医护资源
●04
第四章 医疗设备管理系统设计
医疗设备管理系统概述
医院急诊与急救大平台建设方案

医院急诊与急救大平台建设方案急诊与急救是医院重要的服务环节,是对急需救治患者提供紧急医疗救助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高医院急诊与急救的效率和质量,建立一个大平台,进行整体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我对医院急诊与急救大平台建设方案的建议。
一、建立统一的急诊与急救大平台1.建设符合医院急诊与急救特点的信息系统,包括患者信息管理系统、医疗资源管理系统、医疗救援系统等,实现整体信息的全面管理和共享。
2.设立一个统一的急救指挥中心,负责对急救资源的调度和协调工作,提高急救效率和响应速度。
3.制定急诊与急救的工作流程和标准操作规范,确保各环节的衔接和协同。
二、强化急诊与急救人员培训和队伍建设1.加强医院急诊与急救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急救技能和素质。
2.建立完善的急诊与急救人员考核和晋升机制,激励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与相关急救组织和专家的合作,开展定期的急救技能培训和知识更新。
三、优化急救资源配置与利用1.明确医院内急救科室的职责和工作流程,合理配置急诊与急救设备和药品,保障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2.与周边医疗机构、急救中心、消防部门等建立合作机制,共享急救资源,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3.建立医学专家多学科会诊制度,加强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提供高水平的急救服务。
四、加强急诊与急救信息化建设1.建设电子病历系统,实现患者急诊与急救信息的准确记录和共享,提高医疗工作效率和质量。
2.利用远程医疗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实现患者远程急诊与急救,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就医便利性。
3.建设医院急诊与急救大数据平台,分析和挖掘各种数据,为急救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五、加强急诊与急救宣传与教育1.开展公众急救知识普及活动,提高社会大众的急救技能和应急意识。
2.制作急救宣传材料,加强医院对患者和家属的急救知识培训。
综上所述,医院急诊与急救大平台建设方案应包括建立统一的大平台、强化人员培训和队伍建设、优化资源配置与利用、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加强宣传与教育等五个方面。
2023-智慧医院急救平台整体建设方案V1-1

智慧医院急救平台整体建设方案V1智慧医院急救平台是集医疗数据、医疗资源、急救技术、医疗人才于一体的智慧化医疗服务平台,它是城市医院和社区医院急救服务的综合体系,能够实现快速、高效、精准的急救服务,促进医疗卫生服务向智慧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在目前新冠疫情流行的情况下,智慧医院急救平台的建设更加重要。
一、急救平台建设的背景和意义目前,我国的急救服务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急救服务路径不畅通、急救时效差、信息不透明等。
因此,建立一个全面、高效、便捷的急救服务机制已成为城市医疗卫生服务的重点,而智慧医院急救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势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急救平台建设的基础设施平台建设需要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硬件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以及各种网络设备等。
其中,硬件设备包括:服务器、电脑、多媒体设备等;操作系统基于Linux、Unix等,数据库主要采用Oracle、MySQL等一些关系型数据库;开发平台一般采用Java或.NET等响应较快的语言,系统的稳定与安全性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急救平台系统建设流程急救平台建设应根据系统的总体架构和业务需求,分别从系统分析、业务流程、功能设计、代码开发、系统测试和上线部署等方面进行系统建设。
其中,系统分析是根据急救平台实现的目的和需求,对急救平台系统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具体工作;业务流程是梳理急救业务的流程,以便实现流程自动化;功能设计是根据业务流程,分析及设计系统功能;代码开发是将分析设计的功能进行程序代码开发;系统测试是检验及保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上线部署是将平台投入运营。
四、急救平台系统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急救平台建设在未来将会成为城市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平台建设也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系统的用户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是急救平台的关键;平台与医院的信息系统要有良好的互通性;数据的采集和存储要严格遵守隐私保护法规等。
【医院智慧急救建设】_智慧急救·精准救援

目录页
项目案例
项目案例
九江市紧急救援中心
项目案例
长治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 吉木萨尔急救中心
海南经纬航空医疗急救服务有限公司
项目案例
大连急救中心调度员大赛支持
陕西省全省调度员大赛支持
项目案例
四川省全省调度员大赛支持
河南省全省调度员大赛支持
媒体报道
电视媒体
部分活动
感谢聆听
Thank You
系统支持平行受理调度,ProQA软件高度集成
监控系统
便捷的管理渠道,实时了解急救车辆任务信息及车辆位置信息
可视化调度
MPDS支持
系统特性
开放性
完全配合急救中心接入 其他厂商应用资源
共享性
区域急救中心数据共享 可实现跨区域调度
可扩展性
强大的适应变化能力, 满足用户需求
高稳定性
采用集群与负载均衡模式, 保证系统稳定
报警集中在高校、高中附近 年轻人居多地区
卒中
每年呼救中21.77%为脑中风类疾病 四季多发
发病地区多为中老年居住区
醉酒
每年呼救中15.7%为酗酒、醉酒报警 报警多发于夏季的凌晨及后半夜 报警集中在酒吧、KTV等娱乐场所
胸痛
每年呼救中22.5%为心血管类疾病 发病大多为秋冬季节 发病地点多为中老年居住区、CBD等 高压力工作场所附近
医疗数据远程传输
电子病案
实时生命体征监测,实现远程会诊 病历数据信息化、标准化
基于病人主索引,建立病人急救档案 急救账单自动生成
移动支付
自动生成急救账单 患者扫描二维码进行支付
更方便快捷数据挖掘车祸每年呼救中15.6%为车祸 报警多发于高峰时段、伴晚及
雨雪天气 报警集中在十字路口等
急救五大中心系统操作手册

急救五大中心系统操作手册第一章急救五大中心系统介绍1.1 急救五大中心系统概述急救五大中心系统是一套应急救援和医疗救助的综合管理系统,旨在提高急救工作效率,优化资源调配,提升医疗救助服务质量。
本系统整合了急救中心、紧急救护车、急救医疗机构、通讯指挥中心、医疗资源库等五大关键要素,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应急救援网络,为紧急情况下的救援工作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1.2 急救五大中心系统的特点- 实时监控:可以实时监控急救车辆的位置和状态,快速响应紧急情况。
- 智能调度:系统能够智能分配最近的急救资源,实现最佳的应急救援效果。
- 信息共享:各个急救中心、医疗机构和指挥中心之间的信息可以实现无缝共享,方便协作和资源调配。
- 数据统计:系统可以对急救事件进行统计分析,为后续的应急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 多方联动:系统能够与警务、消防、医疗机构等多方进行联动,形成应急救援的合力。
1.3 急救五大中心系统的应用范围该系统适用于城市的急救中心、医疗机构、紧急救护车队、公安、消防等相关部门,也可以在特定活动、大型赛事等应急场合下得到应用。
第二章急救五大中心系统的操作流程2.1 急救五大中心系统的启动1)登录系统: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急救五大中心系统。
2)系统主界面:进入系统主界面,根据权限不同,显示不同的功能模块。
3)选择模式: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应急救援模式或医疗救助模式。
2.2 急救五大中心系统的操作流程1)接收求助信息:接收来自报警中心、医疗机构或公众的求助信息,包括事发地点、病情描述等内容。
2)调度急救资源:根据求助信息,系统智能调度最近的急救车辆和医疗机构,派遣救援人员前往现场。
3)实时监控:在救援过程中,系统实时监控救援车辆位置和状态,及时调整资源分配。
4)信息共享和通讯:系统支持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共享和通讯,确保相关人员及时获取最新信息。
5)应急处理:救援人员按照系统指示,进行应急处理和救援工作。
6)数据统计与分析:系统可对救援事件进行统计、分析,为应急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区域院前院内急救信息一体化共享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陈杰,魏强,殳伟东,等.区域院前院内急救信息一体化共享平台的建设与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20,41(7)26-29.•26-区域院前院内急救信息一体化共享平台的建设与应用陈杰1,魏强卩,殷伟东2,刁成龙打倪一打吴安娜1(1.南京市急救中心,南京210003;2•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南京210003)[摘要]目的:为解决院前与院内信息不通畅、数据不共享的问题,建设区域院前院内急救信息一体化共享平台。
方法:引入“互联网+院前医疗急救”的新理念,采用云平台技术构建软硬件平台环境,以急救中心为主体,建立数据中心。
运用4G/5G网络、专线网络等通信手段,保证院前院内数据的实时交互;采用Java,C/C++语言开发平台及院前医生急救工作站软件、院内急诊客户端软件、院内专家App软件和院内信息展示客户端软件。
结果:该平台实现了患者信息院前院内共享及提前分诊,为危重症患者救治开通了“绿色通道”,提高了院前院内医疗急救一体化服务能力。
结论:该平台具有部署灵活、安全性高、投入成本可控、应用简单、管理规范等优点,为各级院前院内急救信息一体化共享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院前急救;院内抢救;急救信息一体化;5G;互联网+[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318;TP3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8868(2020)07-0026-04DOI:10.19745/j.1003-8868.2020152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ntegrated sharing platform of regional pre-hospital and hospital emergency informationCHEN Jie1,WEI Qiang1*,YIN Wei-dong2,DIAO Cheng-long1,NI Yi1,WU An-na1(1.Nanjing Emergency Medical Center,Nanjing210003,China;2.Nanjing Health Information Center,Nanjing210003,China)Abstract O时active To construct an integrated sharing platform of regional pre-hospital emergency information to promote pre-hospital and hospital information and data sharing.M^lOdS The new concept of"internet plus pre hospital emergency treatment"was introduced.Cloud platform technology was used to build a software and hardware platform environment,and a data center was established with the first aid center as the main body.4G/5G network,special line network and other communication means were used to ensu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e-hospital and hospital data interaction.Java and C/C++ languages were applied to the software development for pre-hospital emergency doctor workstation,terminal of hospital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hospital expert App and terminal of hospital information display,^^ults The platform developed realized pre-hospital and hospital sharing of the patient information,facilitated the patient pre triage,accelerated the treatment of the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nd enhanced integrated pre-hospital and hospital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Conclusion The platform developed gains advantages in flexible deployment,high safety,controllable cost,easy operation and standardized management,and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grades of integrated sharing platforms of prehospital and hospital emergency information.[Chinese Medical Equipment Journal,2020,41(7):26-29]Key words pre-hospital emergency treatment;hospital emergency care;emergency information integration;5G;internet plus0引言急救医疗体系包括院前急救体系和院内抢救体系,两者密不可分[1]。
医院应急预案医疗急救信息共享

医院应急预案医疗急救信息共享一、背景在医疗急救情况下,及时共享医疗信息对于救治患者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医疗急救效率和效果,制定医院应急预案医疗急救信息共享是必要的。
二、目标• 建立医疗急救信息共享系统,实现医疗信息的实时共享和传递• 提高医疗急救处置速度和准确性• 保障医疗急救过程中患者隐私和信息安全三、应急预案流程1.信息采集–医疗急救信息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情描述、已服药情况等,医护人员在急救过程中及时采集相关信息。
2.信息录入–医护人员将采集到的医疗急救信息录入到医疗信息共享系统中。
3.信息共享–医疗信息共享系统实时共享患者信息给相关医护人员和部门,确保多方及时了解患者情况。
4.医疗处置–医护人员根据共享的医疗急救信息,快速做出诊疗方案并进行处置。
5.信息存档–经过急救处理后,相关医疗急救信息将被存档,并对救治效果进行评估。
四、信息共享系统安全保障• 采用加密技术保障患者信息安全• 信息共享系统设置权限管理,确保医护人员仅能访问其职责范围内的信息• 建立信息共享系统日志,对共享信息的操作进行追踪和记录五、风险应对• 制定医疗信息共享系统维护保障计划,确保系统运行稳定• 定期对医疗信息共享系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修复• 做好医护人员相关信息共享系统使用的培训和教育六、总结医院应急预案医疗急救信息共享是医疗急救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系统和流程,可以提高医疗急救效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同时也需要加强对信息共享安全的保障和风险应对措施的建立。
特殊应用场合及相应条款增加1. 大规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信息采集要求–除了常规患者信息外,还需采集流行病学史、接触史等相关信息。
• 信息录入–设立专门的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录入界面,提高录入效率。
• 信息共享–对共享的公共卫生信息进行实时更新和汇总,给卫生部门和相关机构。
2. 突发性质暴力事件• 信息采集要求–在保障医护人员安全的前提下,采集患者伤情和嫌疑人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缩短早期救治时间
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 死率、致残率
降低疾病负担
第三部分 院前院内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规划
PART 03
建设思路
以急救中心为主体,通过建设南京市急救信息共享平台,实现120与各医院的 完整对接。 在急救调度、院前急救和院内抢救之间建设实时、智能、安全的双向 信息通道, 提高急救效率和管理, 使120急救真正融入区域卫生体系, 符合卫生部最 新规范,助力“五大中心”建设,为智慧急救打好坚实的基础。
方案特点 • 办公内网和远程业务提供灵活多样的接入方式,保障办公及业务访问 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 办公终端准入和准出采用实名认证,实现网络资源分配和权限管理的 合理性和有效性; • 针对对外发布以及关键性业务流量通过IPS、WAF等设备进行安全分析 并对非法访问的流量进行清洗,保障业务连接的安全性;
27所
三级 医院
68所 二级 医院
南京医 疗机构
4所
部队 医院
现状
院前院内急救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 1、缺乏政府主导下的“急救一体化”的沟通机制。 2、院前向院内信息交流的单向化。 3、院前急救医生不能及时将患者抢救治疗信息及相关检查及时快速地传递给医院急诊室, 难以为患者进一步的院内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4、由于设备限制和信息不通,医院也不能及时将专科抢救治疗措施、诊断意见、诊号信 息、抢救床位等信息反馈给院前急救医生,急诊医生很难在转运过程中施加有效救治, 信息传递断裂将会延误患者。 5、院前信息传输使用率不高。
第一部分
PART 01
南京市急救中心信息化现状
远程医疗工作站
电子病历
医嘱及诊疗
远程心电
远程会诊
急救行车智能引导系统
பைடு நூலகம்
车辆实时监控系统
城市道路交通流量实时监测系统
城市道路交通监控系统
院前急救记录仪
数据中心
云录音平台(电话录音系统和突发事件信息上报系统)
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架构功能设计:
架构设计 • 目前我中心数据中心通过VMware平台实现计算、存储、网络硬件资源的 虚拟化; • 我中心共计算节点5个,存储节点3台(其中一台全闪存储为核心业务系统提 供高性能保障) ; • 业务网络和存储网络均采用万兆、多链路冗余设计。
南京市急救中心网络架构
内网准入系统 入侵防御系统 SSL VPN 网关 Web防护系统
移动 出口防火墙 准出与行为管理
核心交换机
联通
卫生系统 业务接入网关
终端接入交换
省人医 政务 公安
办公终端
第二部分
PART 02
院前院内信息交互现状
南京市医疗机构性质
1、三甲医院多 2、医疗机构的属性多;有部属、省属、市属、区县、民营等 3、具有影响力的专科医院多 4、医联体种类数量多
可维护性:以最小的代价满足业务的变化,系 统使用了以下方法:系统基础结构和应用服务 的分离;自成体系的独立的业务组件;数据访 问对象和业务对象的分离。
优化性能:系统设计时,根据各种技术的不同 特点进行筛选以提高性能。
系统安全性:针对各环节,采取必要的权限和 内控机制,防范安全漏洞。统计分析的各项数 据信息的准确性、安全性要求很高。
延长治疗路径
提升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率
有效缩短时间 实时掌握有效信息
第四部分
PART 04
建设愿景
建设愿景
1、提升信息化工具使用效率,探讨及研索急救信息化建设规范与标准; 2、建立以急救中心为主体的院前院内信息共享平台,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大力提高 急救效能,助力“五大中心”建设。 3、为智慧急救打好信息化基础。
目 录
01 南京市急救中心信息化现状
02 院前院内信息交互现状
03 急救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规划
04 建设愿景
急救医疗体系(EMSS)包括院前急救体系和院内急救体系, 两者密不可分。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是指院前急救、急诊室急 救以及ICU抢救,运用适当的信息技术、调度机制、法律法规及 管理模式在互为呼应的基础上有效融为一体,构建一条畅通的 生命绿色通道。
方案特点 • 存储网络和办公网络支持万兆级多链路接入,保障我中心内网、分站、远 程业务流量的高速转发; • 对数据中心设备的虚拟化,提高硬件设备利用率、降低运维成本,同时能 够在业务系统(虚拟机)层面保障业务的可靠性,如负载均衡、动态迁移、动 态资源分配、热备、快照等等 • 在数据安全方面,我中心对关键性业务系统部署按计划、实时增量等方式 的备份,保障业务系统在遭受病毒入侵时,能够快速恢复业务系统正常运 行。
急救中心
数据中心
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
对接数据
院前数据
包括调度信息、病人基本 信息和体征信息
包括: 车辆ID、病人ID、现场地址、主诉、车辆状态、车牌号、分 站、派单时间、年龄、姓名、联系电话、联系人、性别、国 籍、国籍显示名、身份证号、gcs评分、ti评分、apgar评分、 体温、脉搏、心跳、低压、高压、血压单位、神志、左瞳孔 大小、右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皮肤、粘膜、专科情况、发 病时间等
数据的准确性:监控系统内数据流,保证数据 在各环节的一致。在数据库设计层面,使用数 据的约束控制;在数据之间的关系层面上,提 供了必要的检测程序;在流程实现层面,保证 事务的一致性,即只有整个事务全面成功后才 能提交整个事务等等。
可维护性 高度灵活性
优化性能
系统安全性
五大优 势
数据准确性
业务流程
院内对接平台后的优势
南京市急救中心数据中心架构
网络安全
基础网络架构功能设计:
架构设计 • 办公内网和数据中心网络核心设备提供多节点、多链路冗余设计,最 大提供万兆级网络接入能力; • 办公内网采用有线、无线统一覆盖,并对接入设备进行统一管理; • 分站、移动车辆、医护人员采用IPSEC VPN、SSL VPN、APN多种接 入方式;
包括: 总床位数、总剩余床位数、急诊剩余床位、观察室剩余床位、 导管室剩余床位、急诊总床位、观察室总床位、导管室总床 位、床位更新时间、转归内容、主诉内容、检测内容、诊断 内容、病情内容、诊疗内容等
院内信息
包括急救床位信息、转归 信息和治疗信息
系统架构
网络架构
优势
高度灵活性:灵活的系统架构可以快速有效地 响应业务逻辑的变化,操作人员可以通过修改 系统配置来满足来自系统内部和外部的需求变 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