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智慧城市的全流程急救信息系统

合集下载

急救指挥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急救指挥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急救指挥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与目标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对医疗急救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然而,当前我国急救指挥中心在信息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信息孤岛、数据冗余、处理效率低下等。

为提高急救指挥效率,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本项目旨在建设一套高效、稳定的急救指挥中心信息管理系统。

二、系统建设原则与架构1.原则:(1)以人为本:充分考虑用户需求,提高系统易用性和操作便捷性。

(2)数据驱动:整合各类数据资源,实现数据共享与交换,为决策提供依据。

(3)协同作战:强化部门间的协同配合,提高急救指挥效率。

(4)安全保障:确保系统数据安全,防止信息泄露。

2.架构:系统采用分层架构,包括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和展示层。

(1)数据层:负责存储和管理各类数据,如患者信息、救护车资源、医院床位等。

(2)服务层:提供数据接口和业务服务,实现数据共享与交换。

(3)应用层:包括急救指挥、调度管理、数据分析等功能模块。

(4)展示层:通过可视化手段,展示系统各项数据和业务信息。

三、系统功能模块1.急救指挥模块:(1)实时监控:监控救护车行驶轨迹,实时掌握车辆位置。

(2)紧急调度:根据患者需求,快速调度救护车和医疗资源。

(3)预案管理:制定和更新急救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调度管理模块:(1)救护车调度:合理分配救护车资源,提高救护车利用率。

(2)人员调度:根据需求,调整急救人员的工作任务。

(3)设备调度:合理分配医疗设备,确保设备高效运行。

3.数据分析模块:(1)数据统计:对急救业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

(2)趋势预测:预测急救需求变化趋势,提前做好资源调配。

(3)可视化展示:通过图表等形式,展示急救业务数据。

四、系统关键技术1.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急救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实现数据价值。

2.云计算技术:提供弹性计算资源,满足系统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需求。

3.物联网技术:实现救护车、医疗设备和患者的实时监控与调度。

急救120信息化系统

急救120信息化系统

急救120信息化系统急救120信息化系统是一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急救援系统,旨在提高急救救援的效率和准确性。

该系统通过整合医疗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和快速响应,为急救人员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指导,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采取适当的行动,挽救生命。

一、系统架构急救120信息化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模块组成:1. 急救呼叫中心模块:接收来自市民的紧急求助电话,并将求助信息实时传输给相关急救人员。

2. 急救资源管理模块:管理急救车辆、医疗设备、急救人员等资源的分配和调度,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高效运作。

3. 病历信息管理模块: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描述、急救过程等数据,以便医护人员进行后续的诊断和治疗。

4. 医疗指导模块:提供急救指南、病情评估、药品用量计算等功能,帮助急救人员在现场进行正确的急救操作。

5. 数据分析与统计模块:对急救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统计,为医疗机构和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和改进意见。

二、系统功能1. 呼叫中心功能:- 接收来自市民的紧急求助电话,并记录求助信息,包括呼叫时间、求助人姓名、病情描述等。

- 根据求助信息的紧急程度和地理位置,快速派遣最近的急救车辆和医护人员前往现场。

- 实时监控急救车辆的位置和行驶路线,确保最短的响应时间和最佳的路线选择。

2. 急救资源管理功能:- 管理急救车辆、医疗设备和急救人员的信息,包括车辆编号、设备清单、人员资质等。

- 根据求助信息的紧急程度和资源的可用性,自动分配最合适的车辆和人员进行急救任务。

- 实时监控急救车辆和人员的状态,包括空闲、任务中、故障等,以便及时调度和维修。

3. 病历信息管理功能:- 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以及病情描述、现场照片等详细信息。

- 实时上传病历信息到系统数据库,以便医护人员在后续的诊断和治疗中参考。

- 提供病历信息的查询和打印功能,方便医疗机构进行统计和分析。

4. 医疗指导功能:- 提供急救指南、操作流程和疾病诊疗方案等参考资料,帮助急救人员进行正确的急救操作。

南京120急救指挥中心系统方案

南京120急救指挥中心系统方案

2020年6月南京市120急救中心系统方案2012/9/29目录1项目背景 (2)2系统架构设计 (2)3系统业务功能与开展方式 (5)3.1急救中心指挥系统 (5)3.2车载系统 (7)3.3系统扩展 (8)4系统基本配置 (9)v1.0 可编辑可修改1项目背景目前,南京市120急救中心仅靠一套远程电话调度系统完成日常的特服服务,由于通信手段的相对落后和医疗急救信息化的不完善,院前急救还停留在“接警出诊现场救治返回医院诊断救治”的原始流程上,给紧急救护工作带来许多不便。

而紧急救护的关键在于一个“急”字,如何解决快速地对各类人身伤害、病痛进行及时的抢救、治疗、护理问题,不仅是弘扬"救死扶伤"精神的需要,也是切实实现医疗部门对广大人民群众“承诺服务”的具体体现。

在南京智慧型城市的规划建设中,现代化、信息化的120急救中心系统是“智慧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20急救中心作为地区医疗救援指挥的中枢,需要完成医疗急救、大型社会医疗保障及“110”联动等任务,对于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技术角度来看,随着3G等无线宽带网络的全面应用,建立一套高效化、系统化、规模化、多结构化的120急救中心系统反应机制和指挥体系的条件已经成熟。

2系统架构设计120急救中心系统按照“统一受理、统一调度、统一指挥”的原则,根据伤病人员情况,实行“就急、就近、就专科救治能力、就患者和家属意愿”救治,保证急救工作及时、高效、合理、透明,使区域有限的急救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搭建了一个“听得见、看得着、查得到”的生命救援大平台。

120急救中心系统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各类信息的高可视化承载平台,集中受理南京各地区120 呼救电话,根据呼救人员提供的信息和对呼救设备的追踪定位,及时获取伤病人员位置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同时通过信息交换系统,将救护车GPS卫星定位、车载系统、最近范围内医疗资源等信息作为参考依据,迅速由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生成急救预案,指定出车单位派出救护车赶往伤病人员所在地点,通知相关急救站或医院做好接治伤病员的各项预备工作。

智慧医疗区域急救及医院急诊信息系统方案

智慧医疗区域急救及医院急诊信息系统方案

信息“绿色通道”是患者“绿色通道”的基础,面向急诊诊断学的电子病历,支 撑人流、物流、信息流高速运转。
院内急诊服务能力提升-患者安全/闭环管理
从电子化、自动化到精细化,提升急诊科管理水平,提升各级医院应急救援服务 能力。
• 电子化 电子医嘱、电子申请单和报告、电子化的病程记录书写• 自动化数据驱动的规范化预检分诊、 数据驱动的自动化抢救监护• 精细化基于物联网的急诊流程管理、 临床数据实时处理和预警、急 诊流量预测
急危重症全闭环救治体系
•••
医疗机构信息壁垒(法律担忧、信息安全担忧) 医疗信息交换技术(标准化、互联互通、互操作) 急危重症对数据处理的实时性要求(大数据、流式处理)
现实
构建基于医疗大数据的区域急救系统
区域急救信息平台-数据整合
急危重症临床数据中心技术, 通过标准化的急危重症电子病历数据模型, 整合来自家庭监护、社区保健、院前急救、院内急诊、ICU和手术期间的海量临床数据。
急诊临床信息系统-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院前
急诊临床信息系统/精细化/全流程质控管理院内/分诊 院内/接诊 抢救/护理/住院
米健急诊医学临床信息系统建设理念
2017-5-4
米健急诊/电子 病历
急诊 分诊
医护 一体化
CPOE EMR
急诊 抢救
急诊 质控
EICU临床门户
现有CPOE EMR
预检分诊-快速、准确分诊是急诊有序工作的关键
建设成果展示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7-5-4
301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沈阳军总
2017-5-4
解放军301医院
2017-5-4
院前急救系统
:卒’咱 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割30t2

智慧城市智慧救援智能化救援系统与应用

智慧城市智慧救援智能化救援系统与应用
感谢观看
汇报人:
提高公众认知与参与度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宣传册、公益活动等方式,向公众普及智能化救援系统的意义和作用
建立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公众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及时使用智能化救援系统,并参与到救援过程中
推广智能化救援系统:通过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渠道,推广智能化救援系统的应用,提高其普及度
加强与公众的互动:建立智能化救援系统与公众的互动平台,及时了解公众的需求和反馈,不断改进和优化系统
强化系统兼容性:确保智能化救援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数据共享,实现跨部门、跨领域的协同救援
降低成本与推广普及:通过优化设计和生产工艺,降低智能化救援系统的成本,促进其在更多领域和地区的普及和应用
加强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
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智能化救援系统的普及和应用
建立完善的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机制,为智能化救援系统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智慧城市智慧救援智能化救援系统与应用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救援
02
智能化救援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03
智能化救援系统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
04
智能化救援系统的优势与局限性
05
如何提升智能化救援系统的效能与普及度
06
总结与展望
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救援
01
智慧城市发展与救援需求
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高智能化救援系统的技术水平
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救援队伍的技能水平
推动政策支持与合作共建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智能化救援系统的研发和应用
加强跨部门、跨领域的合作,共同推进智能化救援系统的发展
建立公共服务平台,为智能化救援系统提供基础支撑和数据共享

智慧城市应急大数据指挥云平台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应急大数据指挥云平台解决方案

推广应用与合作
1 2
宣传推广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智慧城市应急大数据指挥云平 台的重要性和优势,提高公众认知度和接受度。
合作共赢
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开展合作,共同推动 平台的应用和推广,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3
政策支持
争取政府政策支持,为平台建设和应用提供资金 、人才等方面的保障,促进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应急大数据指挥云 平台解决方案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27
目录
• 引言 • 智慧城市应急大数据指挥云平
台概述 • 平台建设方案 • 平台应用场景与案例分析 • 平台优势与价值分析 • 平台实施与推广建议
01
引言
背景介绍
01
02
03
城市化进程加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城市管理面临诸多挑战。
提升决策准确性
促进智慧城市建设
基于大数据分析,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数 据支持,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智慧城市应急大数据指挥云平台是智慧城 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升城市 的整体管理和服务水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
智慧城市应急大数据指挥云平 台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智慧城市应急大数据指挥云平台是一 种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城市应 急管理和指挥平台,旨在提高城市应 急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
分配资源
根据实施时间表,合理分配人力、物 力和财力等资源,确保实施计划的顺 利推进。
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
引入先进技术
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及时引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 技术,提升平台的技术水平。
自主研发创新
加强技术研发团队建设,鼓励自主研发和创新,提高平台的核心 竞争力。

院前医疗急救数智一体化系统项目需求

院前医疗急救数智一体化系统项目需求

院前医疗急救数智一体化系统项目需求一、项目概述1.1.项目背景院前医疗急救体系是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公共安全应急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承担日常急救任务,还在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和救援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是社会化急救的重要支援力量。

通过建立健全全省院前医疗急救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加强急救相关信息管理,健全急救系统监测预警水平。

提高院前医疗急救信息化水平,推动院前医疗急救网络与医院信息系统连接贯通,推动急救调度信息与电信、交通、应急管理等部门及消防救援机构的信息共享与联动,探索并推广急救呼叫定位,提高指挥调度和信息分析处理能力。

1.2.建设目标本项目总体目标为融合发展院前专业医疗急救和社会化急救,深化院前院内无缝衔接,建立院前电子病历统一规范和数据归集,完善全省院前医疗急救云调度系统功能,实现“上车即入院”救护车到达预通知功能全覆盖。

切实提高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可及性和易用性,提高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和危急重症救治水平,提高行业监管能力,更好更快更智能地服务广大民众。

本项目总体目标为本期建设全部目标。

本项目的业务目标为建设社会化急救系统并与院前急救联动。

技术目标实现院前医疗急救数字一体化项目(I期)和(II期)无缝技术衔接升级,通过等保三级、代码评审和密评。

绩效目标为实现院前电子病历统一规范和数据归集,实现救护车到达预通知功能全省覆盖。

1.3.总体建设任务本项目在院前医疗急救数字一体化项目(I期)和(II期)建设基础上进行迭代升级,在(I期)和(II期)的技术框架基础上,采用低耦合的技术方案,实现本期的应用场景功能的建设。

1、“快速急救”社会化急救联动系统1.1“快速急救”社会化急救共享系统:基于省域一体化“快速急救”应用已经形成的数据汇聚能力,构建面向社会化急救需要的社会化急救联动平台,实现与急救志愿者、AED等社会化资源的共享融合。

1.2“快速急救”社会化急救居民应用端:面向社会全员开放,提供互联网一键告警入口、急救志愿者报名学习培训、查看AED地图、急救基础知识教学等功能。

急救120信息化系统

急救120信息化系统

急救120信息化系统急救120信息化系统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应急医疗救援系统,旨在提高急救救援的效率和准确性。

该系统将信息化技术与医疗救援相结合,实现了快速响应、准确定位和高效协调的急救服务。

一、系统概述急救120信息化系统是由一系列软件、硬件和网络设备组成的综合性系统。

它包括呼叫中心、调度中心、医疗救援车辆、医疗机构和挪移终端等多个组成部份。

系统通过实时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实现了快速响应、准确定位和高效协调的急救服务。

二、系统功能1. 呼叫中心功能呼叫中心是急救120信息化系统的核心部份,负责接收来自市民的急救呼叫,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呼叫中心具备以下功能:- 接收来电:呼叫中心通过专业的通信设备接收市民的急救呼叫,并记录相关信息。

- 信息录入:呼叫中心工作人员根据市民提供的信息,将相关数据录入系统数据库。

- 信息验证:呼叫中心工作人员对市民提供的信息进行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 紧急指导:呼叫中心工作人员根据市民的急救情况,提供紧急指导和急救措施。

2. 调度中心功能调度中心是急救120信息化系统的指挥中心,负责对急救资源进行调度和协调。

调度中心具备以下功能:- 资源调度:调度中心根据急救需求和资源情况,合理分配医疗救援车辆和医疗机构。

- 任务派发:调度中心将急救任务派发给医疗救援车辆和医疗机构,确保急救资源的最优利用。

- 位置监控:调度中心可以实时监控医疗救援车辆的位置,提供准确的定位信息。

3. 医疗救援车辆功能医疗救援车辆是急救120信息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份,具备以下功能:- GPS定位:医疗救援车辆配备了GPS定位系统,可以实时上传车辆位置信息。

- 数据传输:医疗救援车辆通过无线网络与调度中心和医疗机构进行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

- 紧急救治:医疗救援车辆配备了急救设备和药品,可以进行紧急救治。

4. 医疗机构功能医疗机构是急救120信息化系统的重要支撑,具备以下功能:- 医疗资源管理:医疗机构通过系统管理医疗资源,包括医生、护士、药品和设备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融入智慧城市的全流程急救信息系统摘要:传统急救运转由医、驾、调所组成,对应着急救流程中调度、车行、救治三大核心要素。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内各急救中心已开始着手在以上要各素中开发各类信息化工具以提升急救运转效率,如基于GIS的优先调度,基于无线技术的生命体征传输、实时视频监控等。

但目前急救系统的发展仍难以达到HIS、PACS、LIS等医院信息系统的普及度及效率化,因在急救体系内部,考虑到成本投入、技术架构设计等要素影响,很难有一套急救产品或一个急救中心的信息化设计与实施可充分考虑到急救流程的各个要素。

而在急救体系外部,影响着急救响应的诸如病患病情预判是否准确、道路车行是否畅顺等,其数据属于其他社会属性资源,传统急救流程即无法准确获知,又不能融入其中,造成的则是孤岛效应。

南京市急救中心于2013年初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此次建设立足于急救运转与急救管理的顶层架构设计,紧跟南京智慧城市建设脚步,充分考虑到调度、车行、救治三大核心环节,在各个节点中穿插部署信息化工具。

调度方面,通过GIS的改造,缩短了派单时间,通过融合集群与传统语音通信,提升了内外勤人员的沟通效率。

车行方面,引入了智慧城市交通领域建设成果,通过交通视频监控、交通流量监测、交通导航诱导等信息工具加快车行。

救治方面,在急救体系内开发的电子病历体系、监护传输体系可实现入院的绿色通道,在急救体系外部,对接了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病人急救前的伤情预判以提升急救现场及入院救治的效率。

南京市急救中心信息化建设成果促成了在急救三大核心环节中节约出大量黄金时间,可确保快速送达的同时又兼顾了高效救治。

此外,本次建设还新建了急救资源数据库及管理系统,促成了三大核心环节中的核心数据又在这里汇聚并按需生成各类统计与分析报表,使急救管理所需一目了然,而长时间累计的数据又可提供未来的挖掘基础,二次统计的结论数据亦是提升急救效率的核心参考标准。

正文:融入智慧城市的全流程急救信息系统一、基于云架构的全流程架构本次急救系统新建部分部署于南京市政务数据中心,结合vmware虚拟化解决方案,于市政府机房服务器大型机部署了6套虚拟化服务器,相应服务主备于两台可网络互通的不同服务器大机,确保应用双备。

急救中心则通过市政务专网以客户端及云桌面方式访问应用,专网也通过双路由方式,确保数据网络热备。

图1 南京急救系统基础架构如图:本架构实现了几方面的优势。

(1)化整为零的分布运算能力,各虚机各司其职,不因一台的故障影响其他,同时可支持随时的运算处理扩容。

(2)部署于智能城市政务服务SAN网络的系统,自身就是政务应用的组成部分,可有效的协调调用诸如智能交通、智慧医疗等服务资源。

(3)有效提升急救中心内部效率,政务中心提供专业IDC服务的同时,急救中心只需关注客户端的功能模块即可。

二、南京急救信息化全流程应用1、智能调度调度系统为急救信息化早期发展至今较为成熟的应用系统,其主要实现了从病患来话受理至外勤车辆的指挥调度,决定急救任务的成败,因此需要准确性和高效。

本次南京急救中心信息化建设新增了智慧GIS系统,引入了智慧城市交通资源用于调度辅助,从地图派车及交通诱导方面提升调度效率。

1.1、智慧GIS在传统的GIS地图上加载智能测距、优先筛选等智能图层功能,在调度员输入呼救地址后,GIS地图自动框选至所在地点方圆5公里范围,同时在地图上弹出空闲车辆、特色医院,调度员点击图标即完成派单调度,从而避免了繁琐的找图流程,加快派车的速度和准确。

1.2、交通诱导调度南京急救中心本次信息化建设引入了南京市主城区500路交通监控视频,可于急救调度指挥室大屏实时播放。

首先在重要事件中,可调度必经道路视频组合,后台值班人员直接发起车行诱导,其次,应急事件中,对于后端指挥,提供现场情况预判能力。

另外,急救中心引入了全市主干道的车流量情况一览,急救调度人员可在软件界面实时查看到全市主干道的拥塞情况,可为外勤车辆提供实时交通的TMC车行诱导。

2、多元化通讯手段通讯系统是急救运转的核心组件,加快急救效率必然需要提升通讯沟通效率。

急救通讯目前主要以传统手机通讯为主。

南京急救中心本次建设引入了天翼集群和传统语音通讯一体化系统提升各方通讯效率。

2.1、PTT集群通讯在传统集群对讲的基础上新增了一套PTT对讲台系统,调度员可通过各自的PTT对讲台和外勤人员发起一键对讲,有效提供了内外勤的的快速沟通能力。

2.2、有线无线合一外呼系统在中心程控交换机上新增一条数字中继线,外勤工作人员通过拨打该中继的特服号码后二次拨号给呼救用户,呼救用户手机显示统一特服号码,同时全程语音通讯实时录音。

通过该区别于传统呼叫方式的通讯,在加强外勤与病人沟通能力的同时也很好兼顾了急救管理。

3、实时导航、实时医导急救调度结束即外勤车辆开始出车,该过程重要的是如何快速的行驶至事发呼叫地点,在此车行过程中,如果稳定事件中病人的情况。

为此,南京市急救中心本期及后期信息化建设规划了实时导航系统和实时医导系统。

3.1、实时导航上文述,南京急救中心依托市政府机房的云部署方式,为接入智慧城市资源层提供了对接应用基础。

本次建设,在急救中心原有车辆驾驶舱调度终端的基础上增配了导航系统,有别于传统导航,在地图上嵌入了南京市实时交通流量数据,同时在路径引擎上加载了基于实时交通流量数值的实时导航,在导航中规避了平均车速为15公里以下的主要拥塞道路,以基于实时数据导航的方式从车行层面提升急救车辆行驶速率。

3.2、实时医导传统急救作业中,从车辆出车到接到病人的过程基本处于双向无沟通状态,除无法最快找到病人所在地外,最大缺陷是在车行较远的任务中错失了第一时间的抢救。

而今年来在国内相继应用的MPDS系统,在我国急救行业中,也存在相关政策方面问题,并非最佳解决方案。

本次,急救中心规划将医疗指导路劲加载于外勤医生的移动终端上,通过医生随身佩戴的工作手机,基于上述有无线合一外呼病人,再通过车载移动终端显示问答条目进行条目问答,按标准化操作辅助指导病人自救,提升急救生命救治效率。

4、现场救治外勤车辆抵达病患现场开始急救治疗并准备送往医院,该流层为急救的黄金阶段,除了高效的医疗手段及医治水平外,这段流程也存在重要的信息化工具需求已达到有效救治的效果。

当病人上车后,对于危重病患者,需要及时接上呼机机、监护仪等医疗设备,本次南京急救信息化建设引进了监护数据传输系统,同时在全市9家重点接诊医院安装部署了信息告知软件,病人一上车,只要接上监护仪,病人的医疗生命体征即自动传输至接诊医院急诊室,急诊室当班医生可通过显示屏查看急救车内的病人体征数据,对有需要提前安排的病患提前进行医治准备。

此外,南京急救中心规划后续将这类数据发送至急诊医生的工作手机上实现点对点的预告流程,让提前准备更加高效。

5、统计分析南京急救中心的信息化建设旨在急救运转流程的各个环节提升急救效率,经上文所述,其实现了调度到车行到救治的全流程架构设计,除此以外,还遗漏其他重要的。

为了让整个急救业务形成闭环,提升急救管理效率,本次急救中心参考国家部颁电子病历标准设计开发了急救电子病历及基于急救电子病历的急救资源管理系统。

5.1、标准化电子病历目前,我国没有急救行业病历标准,对比于传统电子病历,急救病历对专科性要求不如其复杂的同时又需要足够宽广的专科覆盖。

基于此,南京市急救中心编写了急救病历模板并即将在全省投入使用,保留了医院电子病历广泛适用同时又记录了急救流程的每个节点,做了医生的编辑简易又实现了急救病案的记录有效。

5.2、资源管理在众多急救数据产生并记录下之后,急救中心设计了基于以上数据的资源管理系统,目前系统框架已初步成型,按南京急救中心要求定制开发了基于病案统计分析的各类统计模块,同时兼顾传统办公管理流程,打造了基于实时数据的OA办公管理系统。

其数据架构如下图所示:图2急救资源管理系统数据结构三、下一步计划随着南京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逐步建设,依托于政务大数据云部署,南京急救中心将进一步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对接融合,实现急救在区域卫生体系的融入。

120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收集、上报的最快捷的途径,120病历档案除具有简单的、短暂的对个人医疗行为的记录外,还记录了本区域内非常态下的突发疾病或突发事件的医疗资源应用的情况。

通过对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可将急救事件管理系统中监测的病人生命体征参数(包括血压、血氧、心电、呼吸、体温等)及相关波形图实时传送到120急救中心和接诊医院的急诊科,可以让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实时看到病人的体征参数;在急救过程中,病人可持医疗一卡通在线刷卡认证,通过平台的居民身份索引库(EMPI)及区域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提取包括持卡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血型、家庭住址、家庭固定电话、紧急联系人、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等个人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120医护人员和救治机构实施救助提高诊断率,为抢救生命赢得时间。

该系统还可将医疗急救信息写入到区域电子病历系统和区域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中,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互。

这样就可以在救护车上实时查阅到病人的相关历史诊疗信息及健康档案信息,为急诊室的救护人员和随车医生提供救治依据和参考。

平台对接实施后,将针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残疾人及行动不便者建立急救档案,急救事件系统会根据查询条件检索并显示出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血型、家庭住址、联系人电话、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等档案资料,急救工作人员便可根据电脑资料和GPS定位系统立即选派就近的急救站,选择最快的路线进行救助,提升急救效率。

四、结论南京急救中心信息化建设已经实现利用智慧城市中基础资源设施,智能交通成果数据及初步实现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患者身份主索引等数据,为120急救调度、急救事件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和分析功能,同时,急救各流程的信息化工具建设也提升了120院前急救的效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随着智慧城市数据的不断丰富,可以获取更多数据支撑并实现全流程的高效管理,最终为市民提供更有效快捷的急救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陈平.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探讨[C].《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暨2009中华临床医学工程及数字医学大会论文集》.2009.10.22.[2]赵明锐.加强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1: 2373-2374 .[3]张昆峰.探讨医院急救设备的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14.02:102-103.[4]马锡坤;吴艳君;王鹏.基于云计算的数据中心容灾系统的建设[J].《中国医疗设备》.2014.01: 93-95.[5]帅海涛,彭小斌,吴为清.“军卫一号”系统之门诊120急救管理子系统的建立[J].《医疗卫生装备》.2005.9:237.[6]徐国芳.基层120急救中心调度工作的探索[J].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05:52-53.[7]冯鑫;张以善;李伟等.智慧城市框架下的区域医疗卫生解决方案[J].《医疗卫生装备》.2013.04:38-41+61.[8]张熙.南京市急救中心管理信息系统现状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3,08:45.[9]2009年5月.《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