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智慧城市的全流程急救信息系统

融入智慧城市的全流程急救信息系统
融入智慧城市的全流程急救信息系统

融入智慧城市的全流程急救信息系统

摘要:

传统急救运转由医、驾、调所组成,对应着急救流程中调度、车行、救治三大核心要素。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内各急救中心已开始着手在以上要各素中开发各类信息化工具以提升急救运转效率,如基于GIS的优先调度,基于无线技术的生命体征传输、实时视频监控等。但目前急救系统的发展仍难以达到HIS、PACS、LIS等医院信息系统的普及度及效率化,因在急救体系内部,考虑到成本投入、技术架构设计等要素影响,很难有一套急救产品或一个急救中心的信息化设计与实施可充分考虑到急救流程的各个要素。而在急救体系外部,影响着急救响应的诸如病患病情预判是否准确、道路车行是否畅顺等,其数据属于其他社会属性资源,传统急救流程即无法准确获知,又不能融入其中,造成的则是孤岛效应。南京市急救中心于2013年初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此次建设立足于急救运转与急救管理的顶层架构设计,紧跟南京智慧城市建设脚步,充分考虑到调度、车行、救治三大核心环节,在各个节点中穿插部署信息化工具。调度方面,通过GIS的改造,缩短了派单时间,通过融合集群与传统语音通信,提升了内外勤人员的沟通效率。车行方面,引入了智慧城市交通领域建设成果,通过交通视频监控、交通流量监测、交通导航诱导等信息工具加快车行。救治方面,在急救体系内开发的电子病历体系、监护传输体系可实现入院的绿色通道,在急救体系外部,对接了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病人急救前的伤情预判以提升急救现场及入院救治的效率。南京市急救中心信息化建设成果促成了在急救三大核心环节中节约出大量黄金时间,可确保快速送达的同时又兼顾了高效救治。此外,本次建设还新建了急救资源数据库及管理系统,促成了三大核心环节中的核心数据又在这里汇聚并按需生成各类统计与分析报表,使急救管理所需一目了然,而长时间累计的数据又可提供未来的挖掘基础,二次统计的结论数据亦是提升急救效率的核心参考标准。

正文:

融入智慧城市的全流程急救信息系统

一、基于云架构的全流程架构

本次急救系统新建部分部署于南京市政务数据中心,结合vmware虚拟化解决方案,于市政府机房服务器大型机部署了6套虚拟化服务器,相应服务主备于两台可网络互通的不同服务器大机,确保应用双备。急救中心则通过市政务专网以客户端及云桌面方式访问应用,专网也通过双路由方式,确保数据网络热备。

图1 南京急救系统基础架构

如图:本架构实现了几方面的优势。(1)化整为零的分布运算能力,各虚机各司其职,不因一台的故障影响其他,同时可支持随时的运算处理扩容。(2)部署于智能城市政务服务SAN网络的系统,自身就是政务应用的组成部分,可有效的协调调用诸如智能交通、智慧医疗等服务资源。(3)有效提升急救中心内部效率,政务中心提供专业IDC服务的同时,急救中心只需关注客户端的功能模块即可。

二、南京急救信息化全流程应用

1、智能调度

调度系统为急救信息化早期发展至今较为成熟的应用系统,其主要实现了从病患来话受理至外勤车辆的指挥调度,决定急救任务的成败,因此需要准确性和高效。本次南京急救中心信息化建设新增了智慧GIS系统,引入了智慧城市交通资源用于调度辅助,从地图派车及交通诱导方面提升调度效率。

1.1、智慧GIS

在传统的GIS地图上加载智能测距、优先筛选等智能图层功能,在调度员输入呼救地址后,GIS地图自动框选至所在地点方圆5公里范围,同时在地图上弹出空闲车辆、特色医院,调度员点击图标即完成派单调度,从而避免了繁琐的找图流程,加快派车的速度和准确。

1.2、交通诱导调度

南京急救中心本次信息化建设引入了南京市主城区500路交通监控视频,可于急救调度指挥室大屏实时播放。首先在重要事件中,可调度必经道路视频组合,后台值班人员直接发起车行诱导,其次,应急事件中,对于后端指挥,提供现场情况预判能力。

另外,急救中心引入了全市主干道的车流量情况一览,急救调度人员可在软件界面实时查看到全市主干道的拥塞情况,可为外勤车辆提供实时交通的TMC车行诱导。

2、多元化通讯手段

通讯系统是急救运转的核心组件,加快急救效率必然需要提升通讯沟通效率。急救通讯目前主要以传统手机通讯为主。南京急救中心本次建设引入了天翼集群和传统语音通讯一体化系统提升各方通讯效率。

2.1、PTT集群通讯

在传统集群对讲的基础上新增了一套PTT对讲台系统,调度员可通过各自的PTT对讲台和外勤人员发起一键对讲,有效提供了内外勤的的快速沟通能力。

2.2、有线无线合一外呼系统

在中心程控交换机上新增一条数字中继线,外勤工作人员通过拨打该中继的特服号码后二次拨号给呼救用户,呼救用户手机显示统一特服号码,同时全程语音通讯实时录音。通过该区别于传统呼叫方式的通讯,在加强外勤与病人沟通能力的同时也很好兼顾了急救管理。

3、实时导航、实时医导

急救调度结束即外勤车辆开始出车,该过程重要的是如何快速的行驶至事发呼叫地点,在此车行过程中,如果稳定事件中病人的情况。为此,南京市急救中心本期及后期信息化建设规划了实时导航系统和实时医导系统。

3.1、实时导航

上文述,南京急救中心依托市政府机房的云部署方式,为接入智慧城市资源层提供了对接应用基础。本次建设,在急救中心原有车辆驾驶舱调度终端的基础上增配了导航系统,有别于传统导航,在地图上嵌入了南京市实时交通流量数据,同时在路径引擎上加载了基于实时交通流量数值的实时导航,在导航中规避了平均车速为15公里以下的主要拥塞道路,以基于实时数据导航的方式从车行层面提升急救车辆行驶速率。

3.2、实时医导

传统急救作业中,从车辆出车到接到病人的过程基本处于双向无沟通状态,除无法最快

找到病人所在地外,最大缺陷是在车行较远的任务中错失了第一时间的抢救。而今年来在国内相继应用的MPDS系统,在我国急救行业中,也存在相关政策方面问题,并非最佳解决方案。本次,急救中心规划将医疗指导路劲加载于外勤医生的移动终端上,通过医生随身佩戴的工作手机,基于上述有无线合一外呼病人,再通过车载移动终端显示问答条目进行条目问答,按标准化操作辅助指导病人自救,提升急救生命救治效率。

4、现场救治

外勤车辆抵达病患现场开始急救治疗并准备送往医院,该流层为急救的黄金阶段,除了高效的医疗手段及医治水平外,这段流程也存在重要的信息化工具需求已达到有效救治的效果。当病人上车后,对于危重病患者,需要及时接上呼机机、监护仪等医疗设备,本次南京急救信息化建设引进了监护数据传输系统,同时在全市9家重点接诊医院安装部署了信息告知软件,病人一上车,只要接上监护仪,病人的医疗生命体征即自动传输至接诊医院急诊室,急诊室当班医生可通过显示屏查看急救车内的病人体征数据,对有需要提前安排的病患提前进行医治准备。此外,南京急救中心规划后续将这类数据发送至急诊医生的工作手机上实现点对点的预告流程,让提前准备更加高效。

5、统计分析

南京急救中心的信息化建设旨在急救运转流程的各个环节提升急救效率,经上文所述,其实现了调度到车行到救治的全流程架构设计,除此以外,还遗漏其他重要的。为了让整个急救业务形成闭环,提升急救管理效率,本次急救中心参考国家部颁电子病历标准设计开发了急救电子病历及基于急救电子病历的急救资源管理系统。

5.1、标准化电子病历

目前,我国没有急救行业病历标准,对比于传统电子病历,急救病历对专科性要求不如其复杂的同时又需要足够宽广的专科覆盖。基于此,南京市急救中心编写了急救病历模板并即将在全省投入使用,保留了医院电子病历广泛适用同时又记录了急救流程的每个节点,做了医生的编辑简易又实现了急救病案的记录有效。

5.2、资源管理

在众多急救数据产生并记录下之后,急救中心设计了基于以上数据的资源管理系统,目前系统框架已初步成型,按南京急救中心要求定制开发了基于病案统计分析的各类统计模块,同时兼顾传统办公管理流程,打造了基于实时数据的OA办公管理系统。其数据架构如下图所示:

图2急救资源管理系统数据结构

三、下一步计划

随着南京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逐步建设,依托于政务大数据云部署,南京急救中心将进一步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对接融合,实现急救在区域卫生体系的融入。120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收集、上报的最快捷的途径,120病历档案除具有简单的、短暂的对个人医疗行为的记录外,还记录了本区域内非常态下的突发疾病或突发事件的医疗资源应用的情况。通过对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可将急救事件管理系统中监测的病人生命体征参数(包括血压、血氧、心电、呼吸、体温等)及相关波形图实时传送到120急救中心和接诊医院的急诊科,可以让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实时看到病人的体征参数;在急救过程中,病人可持医疗一卡通在线刷卡认证,通过平台的居民身份索引库(EMPI)及区域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提取包括持卡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血型、家庭住址、家庭固定电话、紧急联系人、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等个人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120医护人员和救治机构实施救助提高诊断率,为抢救生命赢得时间。该系统还可将医疗急救信息写入到区域电子病历系统和区域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中,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互。这样就可以在救护车上实时查阅到病人的相关历史诊疗信息及健康档案信息,为急诊室的救护人员和随车医生提供救治依据和参考。

平台对接实施后,将针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残疾人及行动不便者建立急救档案,急救事件系统会根据查询条件检索并显示出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血型、家庭住址、联系人电话、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等档案资料,急救工作人员便可根据电脑资料和GPS定位系统立即选派就近的急救站,选择最快的路线进行救助,提升急救效率。

四、结论

南京急救中心信息化建设已经实现利用智慧城市中基础资源设施,智能交通成果数据及初步实现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患者身份主索引等数据,为120急救调度、急救事件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和分析功能,同时,急救各流程的信息化工具建设也提升了120院前急救的效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随着智慧城市数据的不断丰富,可以获取更多数据支撑并实现全流程的高效管理,最终为市民提供更有效快捷的急救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陈平.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探讨[C].《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暨2009中华临床医学工程及数字医学大会论文集》.2009.10.22.

[2]赵明锐.加强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1: 2373-2374 .

[3]张昆峰.探讨医院急救设备的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14.02:102-103.

[4]马锡坤;吴艳君;王鹏.基于云计算的数据中心容灾系统的建设[J].《中国医疗设备》.2014.01: 93-95.

[5]帅海涛,彭小斌,吴为清.“军卫一号”系统之门诊120急救管理子系统的建立[J].《医疗卫生装备》.2005.9:237.

[6]徐国芳.基层120急救中心调度工作的探索[J].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05:52-53.

[7]冯鑫;张以善;李伟等.智慧城市框架下的区域医疗卫生解决方案[J].《医疗卫生装备》.2013.04:38-41+61.

[8]张熙.南京市急救中心管理信息系统现状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3,08:45.

[9]2009年5月.《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S].

创伤急救-固定技术操作规程

创伤急救—固定技术操作规程 【评估】 1、评估环境是否安全,伤员复苏、止血及包扎是否有效、是否存在休克等情况。 2、评估伤员伤情、确认固定方法,正确选择固定用物,避免神经、血管、骨骼及软组织的再损伤,便于伤员的搬运。 3、了解伤员心里状况,做好伤员隐私保护。 【准备】 护士:具有争分夺秒的急救意识,具备组织急救和指导伤员自救、互救能力。物品:1、制式材料:各型号夹板、三角巾宽带和窄带数条、衬垫、绷带、颈托、腰部固定带等。 2、就便材料:布条、毛巾、雨伞、木棍、木板、纸板等。 环境:安全。 体位:根据骨折固定部位选择适宜体位 【方法】 1、锁骨骨折固定技术操作流程: 确认损伤部位给予有效止血、包扎处理→取适宜体位→垫衬垫于两腋前上方→将三角巾折叠成窄带状→两端分别绕两肩呈“8”字形固定(将窄带一端由肩部绕过腋下,另一端由腋下绕过肩部)→拉紧三角巾的两端于背部打结→打结处加垫衬垫→尽量使两肩后张以达到锁骨固定效果→松紧适度→观察记录血液循环→尽量避免不必要搬动。 2、上臂闭合性骨折固定技术操作流程: 确认损伤部位给予有效止血、包扎处理→取适宜体位→在将要放置夹板部位垫衬垫(环绕上臂)→选择适宜长短不一的夹板两块(长夹板长度:超过肩关节与肘关节距离;短夹板长度:不超过肩关节与肘关节距离)或夹板一块→将长夹板置于上臂后外侧→将短夹板置于上臂前内侧(一块夹板时置于外侧)→取绷带或带状物在上臂骨折部位上、下两端进行打结固定→再在适宜位置加一条固定带,使夹板固定牢靠→将肘关节屈曲90°→用三角巾将上肢悬吊固定于胸前→(若无夹板,也可用两块三角巾或绷带,一块将上臂呈90°悬吊于胸前→另一块叠成宽带状→将伤肢上臂与胸部固定在一起→松紧适宜→观察记录血液循环→尽量避免不必要搬动。 3、大腿骨折固定技术操作流程: 确认损伤部位给予有效止血、包扎处理→取适宜体位→用长、短两块夹板分别置于大腿的外侧和内侧(长夹板的长度自腋下至脚跟,短夹板的长度自大腿根部至脚跟)→在骨隆突处、关节处和空隙处加衬垫→固定带分别置于在骨折上下端、腋下或腰部及关节上下处→再由远心端向近心端将固定带分别打结固定(足踝用“8”字形固定,脚与小腿部呈直角功能位)→若无夹板,也可将伤员两下肢并紧→中间加衬垫→将健侧肢体与伤肢分段固定在一起→固定带松紧适宜→观察并记录伤肢血液循环情况→尽量避免不必要搬动。 4、颈、腰椎损伤固定技术操作流程: 确认环境安全可进行施救→呼叫伤员→确认伤情(伤员诉颈、腰部疼痛)→呼叫助手→准备用物(颈托、腰部固定带)→运用五拳法(头锁,胸锁,肩锁,改良肩锁,胸背锁)按步骤分别稳定及固定伤员头颈部→首先术者用“头锁”法,稳定伤员头部→助手检查伤员伤情(检查部位:头顶、额部、眼眶、鼻梁部、下

医疗急救技能竞赛项目操作流程

医疗急救技能竞赛项目操作流程 一、成人机械通气(经口)操作流程 (一)摆放体位:病人取仰卧位,用抬颏推额法,以寰枕关节为转折点使头部尽量后仰,以便使镜片和气管在一条直线上。 (二)加压去氮给氧: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加压给氧,交予助手给病人吸100%纯氧2min,使血氧饱和度保持在95%以上,插管时暂停通气。 (三)准备导管:选择相应规格的气管导管,用注射器检查充气套囊是否漏气,在导管内放入导丝并塑型,在气管导管前端和套囊涂好润滑油。 (四)准备喉镜:气管导管准备好后,选择合适形状和大小的喉镜镜片,检查光源后关闭,放置备用。 (五)准备牙垫、固定胶布和听诊器。 (六)暴露声门:打开喉镜,操作者用右手拇、食指拨开病人上下齿及口唇,左手紧握喉镜柄,把镜片送入病人口腔的右侧向左推开舌体,以避免舌体阻挡视线,切勿把口唇压在镜片与牙齿之间,以免造成损伤。然后,缓慢地把镜片沿中线向前推进,暴露病人的口、悬雍垂、咽和会厌,镜片可在会厌和舌根之间,挑起会厌,暴露声门。 (七)插入气管导管:操作者用右手从病人右口角将气管导管沿着镜片插入口腔,并对准声门送入气管内,请助手帮助将导丝拔除,继续将导管向前送入一定深度,插管时导管尖端距门齿距离常在21~23cm。注意气管导管不可送入过深,以防止进入单侧主支气管造成单侧通气。操作过程中如声门暴露不满意,可请助手从颈部向后轻压喉结,或向某一侧轻推,以取得最佳视野。 (八)确认导管位置:给导管气囊充气后,立即请助手用简易呼吸器通气,在通气时观察双侧胸廓有无对称起伏,并用听诊器听诊胃区、双肺底、双肺尖,以双肺呼吸音对称与否判断气管导管的位置正确无误。 (九)固定导管:放置牙垫后将喉镜取出,用胶布以“八字法”将牙垫与气管导管固定于面颊。 (十)机械通气准备物品: 氧气瓶、流量表、通气管道、复苏器、模拟肺. (十一)安装流量表、通气管道、复苏器、模拟肺。 (十二)开启氧气瓶,观察流量表氧气量,选择复苏器工作模式。 (十三)检查复苏器运转情况. 观察3组通气。 (十四)去掉模拟肺,连接病人,观察病人呼吸及缺氧改善情况。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法与过程研究

智慧城市建设 规划方法与过程研究

一、智慧城市规划建设过程方法研究 通用的智慧城市规划建设过程及创新方法: (一)智慧城市规划建设过程的构成要素 智慧城市规划建设过程的构成要素应由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设定、战略规划、主题选择、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等五个要素组成。 1. 建设目标设定 组织建设目标的内容应是其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和组织使命的陈述,建设目标描述主要内容应包括“确立核心价值观和使命的陈述”。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描述应具有以下特质:(1)基于城市管理的公共性,智慧城市建设目标的制定主体应是全体市民与市政府官员,所以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应是市民与政府的共同建设目标;(2)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应表达出整个城市的共同核心价值观和理想追求;(3)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作用的时间是长期的,不会随内外部环境改变而轻易改变,因为它是激励、指引一个城市长期奋斗的理想,如果经常反复修改,就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要注意,智慧城市建设目标的设定不是一个凭空捏造的过程,需要首先对城市的现状进行充分全面的调研分析;完成需求分析和宏观的发展定位;识别发展中可能面临的挑战;针对挑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以确保发展目标可实现;最终提炼升华成为既忠于现实实际,又带有激励色彩的建设目标。 2. 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描述一个组织打算如何去实现其建设目标,包括发展道路的选择与体系框架、实施方案的拟定。智慧城市建设战略规划的目的是为了选择合适的发展道路和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智慧城市建设战略规划可包括下述内容:战略路径选择、战略方法模型选择、战略进程规划等,而其特质应是:(1)智慧城市的建设战略应由政府高级官员主导,在市民、专家学者共同参与下完成。(2)智慧城市建设可能存在多个战略规划。基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复杂性、长期性,要实现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一个战略可能无法覆盖这样的任务。在一个建设目标期内,

最新医疗急救技能项目操作流程

医疗急救技能项目操 作流程

医疗急救技能项目操作流程 【一】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操作流程 (一)评估周围环境安全。 (二)判断意识:拍肩、呼唤患者,确认意识丧失。 (三)启动BLS,请助手准备除颤监护仪和简易呼吸器、面罩。 (四)摆放体位:患者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靠近患者跪地,双膝与肩同宽。 (五)开放气道:观察口腔有无异物,压额抬颏。 (六)人工呼吸:用视、听、感觉判断患者有无呼吸5~10秒;如无呼吸,立即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通气二次,并可看到胸部起伏。 (七)建立人工循环:检查有无颈动脉搏动5~10秒;如无脉搏,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时观察患者面部反应。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1.双手扣手,两肘关节伸直(肩肘腕关节呈一直线); 2.以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不可使用瞬间力量; 3.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或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叉处; 4.按压频率100次/分; 5.按压深度4~5厘米,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保证按压与松开时间基本相等。 (八)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率:不论单人或双人均为30:2。 (九)首轮做5个30:2,历时约2分钟,复检呼吸、颈动脉搏动,如没有呼吸、脉搏,迅速开启除颤仪,调试除颤仪至监护位置,安放除颤电极板显示“室颤”,进行电除颤。 (十)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手持电极板时不能面向自己,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胶,并均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 (十一)确定手控除颤电极板正确安放位置,前电极板放在胸骨外缘上胸部、右侧锁骨下方;外侧电极板上缘放在左下胸、乳头左侧,电极板中心在腋中线上,并观察心电波型,确定仍为室颤心律。 (十二)选择除颤能量,单相波除颤仪用360J,直线双相波除颤仪用 120J,双相指数截断(BTE)波除颤仪用150~200J。 (十三)按压除颤器充电按钮,使除颤器充电。 (十四)除颤电极板紧贴胸壁,适当加以压力,提不并确定周围无人员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 (十五)除颤仪显示可以除颤信号时,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手控电极板上的两个放电按钮进行电击。 (十六)放电结束,移开电极板。 (十七)除颤后,擦干胸壁皮肤,继续按压、人工呼吸五个周期(约2分钟)后复检心电活动,若维持贯注心率,则说明心肺复苏成功(在无心电监护的情况下复查呼吸、脉搏)。 【三】儿童基础生命支持操作流程 1、评估周围环境安全。 2、判断意识:拍肩、呼叫,确认患儿意识丧失。 3、启动BLS,请助手准备除颤监护仪和简易呼吸器、面罩。

智慧城市项目实施方案及管理办法

智慧城市项目实施方案及管理办法 1项目实施方案 1.1 实施步骤 第一步、人员任命 第二步、技术交底 第三步、现场准备 第四步、现场勘查 第五步、设计图施工图施工方案现场确认 第六步、编制点表(终端设备安装点位信息登记表) 第七步、编制预算 第八步、编制计划(分部实施计划,材料进场计划,质量管理计划,确定质量标准)第九步、按计划组织实施,按质量标准实施,做好变更控制,编制进度报告 (含收入,点位完成比,现场问题等) 第十步、分部分项分工序验收,随工验收,完成一个点位编制一个分部分项完工报告第十一步、随工资料档案管理 1.2 立项 公司组织级确定项目正式成立 人员任命,确定项目实施具体负责人,即项目经理,授予项目经理权限,约 定项目经理岗位职责

具体职责范围包括:接收技术交底、编制计划、项目采购申请、编制进度报告、组织 项目验收、各方沟通等 具体权限范围包括:申请并在公司的监督下使用项目运营费用、项目实施费用、项目设备材料申请及使用、组织施工队伍 1.3 计划 1.编制进度计划 根据甲方要求,结合现场情况,制定分步实施计划,并与项目相关干系人就实施计划进行沟通确认。 智慧城市项目进度管理计划编制方法: 根据现场情况编制实施点表 确认实施点表中各点位的时间计划 汇总各点位时间计划,编制整体进度计划 规定进度计划变更流程 2.编制成本计划(人料机使用计划) 深化设计,编制各点位预算,包含设备材料预算,施工预算(人力资源、施 工机具),汇总成总体预算 根据分步实施计划,制定材料进场计划,施工队伍进场计划,施工机具租赁 计划 成本跟管理计划需与进度计划同步变更 3.编制质量管理计划 根据分步实施计划,及细分的施工工艺步骤,设定质量控制点及检查点质量管 理方法:现场抽查,远程检查,检查记录及图像影音资料存档质量标准及施工 工艺:符合国标和设计图纸要求 4.编制安全管理计划 编制安全培训,安全例会时间表,项目部各人员按时参加安全会议

创伤急救-包扎技术操作流程

创伤急救—包扎技术操作规程 【评估】 1、评估环境就是否安全,伤员复苏、止血就是否有效等情况。2、评估需要包扎伤口得部位及伤情(割伤、淤伤、刺伤、枪伤、挫裂伤等),确定就是否清创及包扎方法,正确选择用物。 3、了解伤员心理状况。 【准备】 护士:具有争分夺秒得急救意识,具备组织急救与指导伤员自救、互救能力。 物品:1、制式材料:无菌敷料(棉垫、纱布)、无菌容器、绷带、三角巾、胶带,伤情记录卡等. 2、就便材料:纱巾、围巾、布条、毛巾、手绢、碗等。 环境:安全、相对清洁 体位:根据伤情选适宜体位. 【方法】 一、三角巾包扎技术 1、平结(也称外科结与方结)打结技术 将三角巾展开→左右手分别持两底角→右手持右侧底角向左手持底角环绕打结→再用左手持左侧底角向右手持底角环绕打结→打结完成。解开时将任意一角延U型结口一侧拉直,即可迅速解开。

2、头顶部包扎技术操作流程: 适用于头顶部外伤。 取适宜体位→摘取伤员眼睛等饰物→伤口处覆盖无菌敷料→三角巾底边反折→正中置于伤员前额处→顶角经头顶垂于枕后→将两底角经耳上向后扎紧→压住顶角→在枕部交叉→经耳上绕到前额打结固定(避开伤口与骨隆突出处)→将顶角向上反折嵌入底边内→松紧度适宜→观察并记录。3、风帽式包扎技术操作流程: 适用于头部多发伤。 分别将三角巾顶角、底边中点打结待用→取适宜体位→伤口处覆盖无菌敷料→将顶角结置于额前→底边结置于枕后→将两底边拉紧并向外反折→交叉包绕下颌部后绕至枕后→在预先做成底边结上打结→松紧度适宜→观察并记录。 4、展开式三角巾包扎技术操作流程: 适用于胸背部受伤及肩部等受伤。 取适宜体位→伤口处覆盖无菌敷料(发生气胸伤员应先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将加带三角巾顶角越过伤侧肩部,垂在背部→三角巾底边中央正位于伤部下侧→底边两端围绕躯干在背后打结→顶角上得小带将顶角于底边连接打结→松紧度适宜→打结处垫衬垫→观察并记录. 5、单肩燕尾巾包扎技术操作流程: 适用于肩部受伤。

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案例分析复习过程

案例分析—智慧南京中心 案例背景: 南京市市长在指导智慧南京中心项目,并期望通过该项目实现: ?整合来自14个市部门的运营数据,并揭示这些数据对智慧城市运作的价值; ?使用一些典型的城市管理方案,展示智慧南京市中心第一期的能力; ?展示信息化发展的成就。 客户痛点: ?传统的运营中心难以满足日常管理的需要,并缺乏与14个市有关部门的沟通渠道; ?运营中心需要应急响应能力; ?运营中心需要帮助解决交通管理和城市内涝。 解决方案: 智慧南京中心建设依托南京现有信息化建设基础上,创新管理实践,优化城市的服务和运作,以高标准建设,打造未来智慧南京的窗口。智慧南京中心当前主要建设需求如下: ?展示:提供一个信息化成果的展示、沟通、交流的平台。 ?城市监测、运行及服务:充分挖掘数据的价值,提供决策支持、协同和智慧服务。 ?智慧平台:开发全国一流、高度集成的软件平台,使之成为智慧南京中心运行的基础架构。 以跨部门、跨地区的数据资源共享为基础,构建智慧南京中心展示、运行、服务的雏形,实 现城市运行情况的可视化综合互动展现,同时以改善和提高交通运行效率,提高市民的出行体验,满足突发事件处置和应急管理对信息快速集成的需求为突破点,探索城市运行智慧型应用建设思路。逐步实现: ?城市运行监控:构建城市运行管理的雏形。城市资源监控: 将一期涉及各部门和地理位置相关的数据叠加到统一城市地理信息平台(GIS),做到基于城市资源信息的汇聚展示,同时为构建未来应用和服务打下基础。智能报表:选取部分和城市运营相关的各部门数据做智能报表展现,为下一步城市运行指标的构建建立基础。

?城市运行服务:构建智慧南京中心服务的示例应用进行价值呈现分析及决策支持类应用: 构建一个分析及决策支持类应用,体现智慧南京中心对数据利用的能力。事件协同应用:构建一个城市事件的协同应用,体现智慧南京中心为城市部门间的协同的支持能力。智慧服务类应用:一期选取交通为抓手,构建交通领域智慧型应用,体现智慧南京中心为各部门服务 的能力。 ?平台构建:搭建智慧南京中心运行管理平台,提供数据汇聚和处理能力,同时简化未来新应用构建。 ?标准建立:根据平台建设和后续运行维护的需要,制定相关的各类业务、技术和管理规范及制度。 案例分析—北京市安监局物联网示范工程 案例背景: 根据实现“平安北京”的工作目标要求,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完成了共432项信息安全生产的总体框架工程,可以概括为:4级网络,联通市、区县、乡镇和企业的4级街道网络;3级平台,市、区县、乡镇的3级工作平台;2套保障体系,以及2套保障体系的法规标准、安全运行和维护。在安全生 产的监督和管理方面,目前已经形成信息使用工作模式的总体规划、统一标准和公共构造、 分类。 客户痛点: ?传统的运营中心难以满足日常管理的需要。同时,缺乏对紧急情况的响应能力; ?要建立一个综合性的运营中心,对北京18 个区进行安全监督。 解决方案: ?采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接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重点监管对象,如:煤矿、金属非金属 矿山、危险化学品、工业企业等主要风险点的各类状态感知设备数据,建设市、区两级预警管理平台; ?采用IBM Intelligent Operation Center和SPSS软件建设数据中心、业务支撑应用,完善IT 基础架构和应急指挥设施,实现各类监测预警数据综合展现、各类报警事件分类分级调度处置、事故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辅助决策和安全生产形势趋势分析等功能。 案例分析—智慧的舟山港航

创伤救治服务流程

附件1 创伤救治体系服务流程 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创伤患者救治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流程,供参照执行。 一、创伤患者院前急救流程图示与说明是否 1.现场评估: 环境安全 受伤人数 受伤方式 联系院前急救机构 是否需要增派救护车和急救人员 2.快速分流伤员 3.伤情评估,启动预警 明确初步救治计划和预警 级别,给予必要处置 再次评估明确预警级别 联系确定接受医院并与医 院进行信息交换 送达救治医院或创伤中心,并与院内 人员进行病人情况交接

(一)现场评估。 1.确定环境安全:急救人员必须确定现场安全后,方可开展工作。 2.确定伤者人数和受伤方式:进入现场后,首先了解患者的人数、致伤原因,初步判断患者的伤情和部位,确定是否需要增派救护车和急救人员。 (二)快速分流伤员。 若现场伤员人数较多,检伤分类后应当依据伤情对现场伤员进行分流: 1.能行走伤员:请其去指定的安全地点集合。 2.不能行走的伤员:判断呼吸,无自主呼吸、自主呼吸大于30次/分或者小于6次/分的患者,应立即处理。呼吸频率小于30次/分或者大于6次/分的患者,进一步检查颈动脉搏动,未触及搏动的应立即处理。可触及搏动的患者,进一步判断患者神志情况,神志异常者,应立即处理。 (三)伤情评估,启动预警。 评估神志(GCS评分)、生命体征及损伤部位(TI评分),评估应从伤情较重的患者开始,评估的优先次序是:可能导致患者死亡的伤势;可能导致丧失肢体的伤势;其他非威胁生命或丧失肢体的伤势。 1.根据伤情明确初步救治计划和预警级别,并立即给予必

要的处理,特别是对红色和黄色预警的伤员给予辅助呼吸、电击除颤、胸外按压、止血、抗休克治疗等抢救措施。 2.转运途中再次进行评估,明确预警级别。 3.确定接收医院、创伤救治点/中心,在病人未到创伤救治点/中心之前,启动相应级别的预警。告知拟送达的创伤救治点/中心预警级别、评分评估、预计到达时间、主要的伤情、必要的急救措施以及其它特殊情况。根据不同的预警级别组织院内创伤综合救治团队提前到达急诊室,做好抢救前的准备工作,以提高抢救效率。 4.与院内创伤急救医师进行交接,明确患者的预警级别、GCS、TI评分及评估情况、主要的伤情、已经采取的急救措施、下一步可能需要的措施以及其他特殊情况。

急救技能考核的操作流程指引(2012)

深圳市医疗质量评估急救技能考核的操作流程指引 (2012年7月重新修订) 一、双人法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操作流程 假设心肺复苏模型人为一名当场目击倒地的成人心搏骤停患者(仅针对急诊急救从业人员),或者非目击的成人心脏停搏(适用于全员医护专业人员考核)。要求医生与护士各一人参加操作考核,将第一施救者称为A角、第二施救者称为B角,彼此不分主角与配角,互为AB角色,临上场时抽签决定担任A角或B角。按照最新CPR’2010国际指南的标准,医护配合共同完成第一个CABD共四个环节(全员考核只做CAB 三步曲、不需实施D电击除颤)的技能操作(要求全程戴保护手套)。 场景病例:分别设置4个不同的成人心搏停止案例,假设急诊急救从业人员遇到的都是当场目击的突然倒地患者,心搏骤停的临终心电图改变属于“可电击心律”(必须尽快实施电击除颤);而假设医院全员医护专业人员考核面临非目击的成人心脏停搏,患者的临终心电图一律为“不可电击心律”(不需要电击除颤),由考核对象随机抽签其中一个病例进行针对性技能操作。 标准的操作流程与细节手法详述如下:(依据CPR’2010国际指南) 1、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发现有人突然倒地或者突然意识丧失必须立即施救。第一施救者(A角)首先上场看天看地(巡视上下左右4个点),判断周围环境是否安全,牢固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并针对现场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脱离危险以后方才开始实施医疗急救。然后A角做看表动作,记录开始抢救的时间(考官同时掐秒表,开始对操作考核计时)。 2、A角检查意识:A角到达患者身边,跪于右侧,就地抢救。应尽量靠近患者身体,双膝分开、距离与自身肩部同宽,左膝盖平患者肩部水平;跪的位置保持固定,膝盖无来回移动。判断是否昏迷的方法为呼唤、拍肩,要求凑近病人耳旁5公分,分别对着左、右两个耳朵各大声呼喊一遍:“喂、喂,你怎么啦?”、“喂、喂,你醒醒!”,同时用手拍打患者的双肩,不能击打或摇晃其它部位,限时2秒钟完成。发现患者无反应,然后用右手的大拇指甲掐压患者“人中”穴,确认意识丧失。 3、A角观察呼吸:A角在掐人中的同时,用眼睛扫描患者的口鼻及胸部,观察呼吸是否正常(例如有无呼吸急促、呼吸缓慢甚至临终前异常呼吸),而不用检查有无自主呼吸。要求规范数数计时“一千零一、一千零二……一千零六”,观察呼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新

1 前言 0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 2、1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2) 2、2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5)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7) 3、1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7) 3、2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8) 3、3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8) 3、4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8) 3、5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8)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9) 4、1建设目标 (9) 4、2建设原则 (10)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11) 5、1总体框架 (11) 5、2技术架构 (12) 5、3应用体系 (13)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2013年7月

目录 1 前言 0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 2、1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2) 2、2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5)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7) 3、1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7) 3、2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8) 3、3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8) 3、4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8) 3、5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8)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9) 4、1建设目标 (9) 4、2建设原则 (10)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11) 5、1总体框架 (11) 5、2技术架构 (12) 5、3应用体系 (13)

1前言 智慧城市,就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与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与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与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就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与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12月5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与《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即日开始试点城市申报。办法指出,建设智慧城市就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3年1月29日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并与试点城市及其上级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议。2013年8月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二批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再度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住建部通过组织专家综合评审等程序,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试点城市将经过3—5年的创建期,

急诊科急救技能操作流程

急救技能操作流程 一、成人机械通气(经口)操作流程 (一)摆放体位:病人取仰卧位,用抬颏推额法,以寰枕关节为转折点使头部尽量后仰,以便使镜片和气管在一条直线上。 (二)加压去氮给氧: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加压给氧,交予助手给病人吸100%纯氧2~3分钟,使血氧饱和度保持在95%以上,插管时暂停通气。 (三)准备导管:选择相应规格的气管导管,用注射器检查充气套囊是否漏气,在导管内放入导丝并塑型,在气管导管前端和套囊涂好润滑油。 (四)准备喉镜:气管导管准备好后,选择合适形状和大小的喉镜镜片,检查光源后关闭,放置备用。 (五)准备牙垫、固定胶布和听诊器。 (六)暴露声门:打开喉镜,操作者用右手拇、食指拨开病人上下齿及口唇,左手紧握喉镜柄,把镜片送入病人口腔的右侧向左推开舌体,以避免舌体阻挡视线,切勿把口唇压在镜片与牙齿之间,以免造成损伤。然后,缓慢地把镜片沿中线向前推进,暴露病人的口、悬雍垂、咽和会厌,镜片可在会厌和舌根之间,挑起会厌,暴露声门。 (七)插入气管导管:操作者用右手从病人右口角将气管导管沿着镜片插入口腔,并对准声门送入气管内,请助手帮助将导丝拔除,继续将导管向前送入一定深度,插管时导管尖端距门齿距离常在21~23cm。注意气管导管不可送入过深,以防止进入单侧主支气管造成单侧通气。操作过程中如

声门暴露不满意,可请助手从颈部向后轻压喉结,或向某一侧轻推,以取得最佳视野。 (八)确认导管位置:给导管气囊充气后,立即请助手用简易呼吸器通气,在通气时观察双侧胸廓有无对称起伏,并用听诊器听诊胃区、双肺底、双肺尖,以双肺呼吸音对称与否判断气管导管的位置正确无误。 (九)固定导管:放置牙垫后将喉镜取出,用胶布以“八字法”将牙垫与气管导管固定于面颊。 (十)机械通气准备物品: 氧气瓶、流量表、通气管道、复苏器、模拟肺. (十一)安装流量表、通气管道、复苏器、模拟肺。 (十二)开启氧气瓶,观察流量表氧气量,选择复苏器工作模式,设定为15/400模式。 (十三)检查复苏器运转情况. 观察3组通气。 (十四)去掉模拟肺,连接病人,观察病人呼吸及缺氧改善情况。 二、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操作流程 (一)评估周围环境安全。 (二)判断意识:拍肩、呼唤患者,检查颈动脉搏动,确认意识丧失,无颈动脉搏动。 (三)启动急救反应程序,请助手准备除颤监护仪和简易呼吸器、面罩。 (四)摆放体位:患者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靠近患者跪地,双膝与肩同宽,头侧膝部外缘与患者肩头平齐。

急救技能操作流程

急救技能操作流程 一、基础生命支持(BLS)操作流程 (一)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操作流程 1.评估周围环境安全 2.判断意识:拍肩、呼唤患者,确认意识丧失。 3.启动BLS。请助手准备除颤监护仪和简易呼吸器、面罩。 4.摆放体位:患者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靠近患者跪地,双膝与肩同宽。 5.开放气道:观察口腔有无异物,压额抬颏。 6.人工呼吸:用视、听、感觉判断患者有无呼吸5—10秒;如无呼吸,立即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通气二次,并可看到胸部起伏。 7.建立人工循环:检查有无颈动脉搏动5—10秒;如无脉搏,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时观察患者面部反应。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1)双手扣手,两肘关节伸直(肩肘腕关节呈一直线); (2)以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不可使用瞬间力量; (3)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 (4)按压频率100次/分以上。 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保证按压与松开时间基本相等。 8.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率:不论单人或双人均为30:2。 9.首轮做5个30:2,历时约2分钟,复检呼、颈动脉搏动,如没有呼吸、脉搏,迅速开启除颤仪,调试除颤仪至监护位置,安放除颤电极板显示“室颤”,进行电除颤。 10.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手持电极板时不能面向自己,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胶,并均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 11.确定手控除颤电极板正确安放位置,前电极板放在胸骨外缘上胸部、右侧锁骨下方;外侧电极板上缘放在左下胸、乳头左侧,电极板中心在腋中线上,并观察心电波型,确定仍为室颤心律。 12.选择除颤能量,单相波除颤用360J,直线双相波用120J,双相指数截断(BTE)波用150.200J。若操作者对除颤仪不熟悉,除颤能量选择200J. 13.按压除颤器充电按钮,使除颤器充电。 14.除颤电极板紧贴胸壁,适当加以压力,确定周围无人员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 15.除颤仪显示可以除颤信号时,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手控电极板上的两个放电按钮进行电击。 16.放电结束、移开电极板,关机。 17.擦干胸壁皮肤。继续按压、人工呼吸2分钟后复检呼吸、脉搏出现,心肺复苏成功。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完整版v2)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完整版v2) 2019年11月

目录 1前言 (1) 2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4) 2.1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4) 2.2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7) 3“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10) 3.1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10) 3.2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10) 3.3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10) 3.4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11) 3.5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11) 4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12) 4.1建设目标 (12) 4.2建设原则 (13) 5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14) 5.1总体框架 (14) 5.2技术架构 (15) 5.3应用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9年12月5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即日开始试点城市申报。办法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20年1月29日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并与试点城市及其上级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议。2020年8月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二

急诊科应急预案及程序

急诊科常见护理应急预案及程序 一、重大意外伤害事故护理急救工作规定 二、常见急性化学中毒的抢救预案及程序 三、急性食物中毒病人的抢救应急预案及程序 四、传染病救治应急预案及流程 五、突然发生猝死应急预案及程序 六、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七、停电和突然停电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八、使用呼吸机过程中突遇断电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九、失窃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十、消防紧急疏散患者应急预案及程序 十一、患者出现输液、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十二、患者留观期间出现摔伤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十三、留观患者发生坠床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十四、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十五、处理医疗投诉及纠纷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十六、复合伤患者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十七、输液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十八、急诊患者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的应急预案及程序十九、洗胃过程中洗胃机出现故障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二十、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时的风险预案及程序二十一、留观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二十二、脑出血患者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二十三、患者发生空气栓塞的应急抢救预案及程序二十四、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应急预案及程序二十五、创伤性休克的应急抢救预案 二十六、开放性骨折患者应急预案及程序 二十七、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的应急预案及程序二十八、急性胸部外伤患者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二十九、膀胱破裂患者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三十、急性肠梗阻患者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三十一、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三十二、急性喉阻塞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三十三、患者有自杀倾向时应急预案及程序 三十四、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时应急预案及程序三十五、患者自杀后应急预案及程序 三十六、宫外孕失血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三十七、惊厥患者的应急抢救预案及程序

智慧城市规划-咨询工程师

【试卷总题量: 13,总分: 100.00分】用户得分:94.0分,用时1024秒,通过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从智慧城市的基本内涵来说,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的新模式。 A.智慧经济 B.智慧社区 C.智慧人文 D.智慧文化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2.从技术实现上,智慧社区包括五个层次和两大保障体系。其中两大保障体系包括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保障和()。 A.信息共享保障 B.信息智能保障 C.信息安全保障 D.信息多样化保障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3.智慧城市的一个发展趋势便是与不同类型人群需求之间的紧密结合,即形成由需求变化所带来的各种服务的精细化,体现了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A.以人为本 B.和谐社会 C.服务居民 D.科学发展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4.()的出现为大数据应用提供了平台与支撑,对异构、多维和海量的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数据挖掘方法、模型预测和可视化分析,最终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用户可用信息。 A.泛在网络 B.云计算

C.物联网 D.大数据 用户答案:[C] 得分:0.00 5.按照采集、传输、应用的功能可以将物联网分为智慧传感网、智慧传输网、智慧应用网,相对应的分别是()。 A.传感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B.传感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C.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D.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20 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信息技术也成为继农业、工业生产力之后的新兴生产力,并迅猛发展,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 A.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B.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C.不断创新信息技术 D.促进信息交流 E.知识共享 用户答案:[ABDE] 得分:8.00 2.对于发达地区的城市或社区而言,其智慧社区的建设的发展目标是()。 A.信息采集的数字化 B.全面的社会管理 C.社区办公的自动化 D.社区建设智能化 E.公共服务信息化 用户答案:[BE] 得分:8.00 3.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是()。

医疗急救技能项目操作流程

医疗急救技能项目操作流程【一】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操作流程(一)评估周围环境安全。(二)判断意识:拍肩、呼唤患者,确认意识丧失。(三)启动BLS,请助手准备除颤监护仪和简易呼吸器、面罩。(四)摆放体位:患者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靠近患者跪地,双膝与肩同宽。(五)开放气道:观察口腔有无异物,压额抬颏。(六)人工呼吸:用视、听、感觉判断患者有无呼吸5~10秒;如无呼吸,立即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通气二次,并可看到胸部起伏。(七)建立人工循环:检查有无颈动脉搏动5~10秒;如无脉搏,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时观察患者面部反应。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1.双手扣手,两肘关节伸直(肩肘腕关节呈一直线); 2.以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不可使用瞬间力量; 3.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或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叉处; 4.按压频率100次/分; 5.按压深度4~5厘米,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保证按压与松开时间基本相等。(八)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率:不论单人或双人均为30:2。(九)首轮做5个30:2,历时约2分钟,复检呼吸、颈动脉搏动,如没有呼吸、脉搏,迅速开启除颤仪,调试除颤仪至监护位置,安放除颤电极板显示“室颤”,进行电除颤。(十)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手持电极板时不能面向自己,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胶,并均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十一)确定手控除颤电极板正确安放位置,前电极板放在胸骨外缘上

胸部、右侧锁骨下方;外侧电极板上缘放在左下胸、乳头左侧,电极板中心在腋中线上,并观察心电波型,确定仍为室颤心律。(十二)选择除颤能量,单相波除颤仪用360J,直线双相波除颤仪用120J,双相指数截断(BTE)波除颤仪用150~200J。(十三)按压除颤器充电按钮,使除颤器充电。(十四)除颤电极板紧贴胸壁,适当加以压力,提不并确定周围无人员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 (十五)除颤仪显示可以除颤信号时,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手控电极板上的两个放电按钮进行电击。(十六)放电结束,移开电极板。(十七)除颤后,擦干胸壁皮肤,继续按压、人工呼吸五个周期(约2分钟)后复检心电活动,若维持贯注心率,则说明心肺复苏成功(在无心电监护的情况下复查呼吸、脉搏)。【二】儿童基础生命支持操作流程1、评估周围环境安全。2、判断意识:拍肩、呼叫,确认患儿意识丧失。3、启动BLS,请助手准备除颤监护仪和简易呼吸器、面罩。4、摆放体位:患儿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靠近患儿跪地,双膝与肩同宽。 5、开放气道:观察口腔有无异物,压额抬颏。 6、人工呼吸:用视、听、感觉判断患儿有无呼吸5-10秒;如无呼吸,立即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加压给气二次,并可看到胸部起伏。1 7、建立人工循环:检查有无颈动脉搏动5-10秒;如无脉搏,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时观察患儿面部反应。胸外心脏按压方法:(1)用一手掌根或双手扣手,肘关节伸直;(2)

2017全国咨询工程师智慧城市规划试卷(100分)

2017全国咨询工程师智慧城市规划试卷(100分)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我国现行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共分为三大层次,()层面的城镇体系规划的核心是协调区域内部各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以此为基础实现共赢。 A.区域 B.城市 C.地区 D.社区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2.从技术实现上,智慧社区包括五个层次和两大保障体系。其中两大保障体系包括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保障和()。 A.信息共享保障 B.信息智能保障 C.信息安全保障 D.信息多样化保障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3.()的出现为大数据应用提供了平台与支撑,对异构、多维和海量的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数据挖掘方法、模型预测和可视化分析,最终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用户可用信息。 A.泛在网络

B.云计算 C.物联网 D.大数据 用户答案:[B] 得分:6.00 4.智慧城市的一个发展趋势便是与不同类型人群需求之间的紧密结合,即形成由需求变化所带来的各种服务的精细化,体现了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A.以人为本 B.和谐社会 C.服务居民 D.科学发展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5.全球范围内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数量不断增加,特色鲜明,但均有一个共同点——都伴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而不断深化与明确。 A.IMT B.IBM C.ICT D.GIS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是()。

A.和谐发展的智慧城市 B.与城市化进程深度结合 C.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D.对信息安全的进一步重视 E.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 用户答案:[BCD] 得分:8.00 2.过于强调信息通信技术易于导致()。 A.商业利益主导城市发展 B.城市发展缓慢 C.经济可持续问题的恶化 D.社会可持续问题的恶化 E.城市两极分化 用户答案:[ADE] 得分:8.00 3.与以往的“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相比,“智慧城市”具有以下特点()。 A.更加提倡人文与和谐 B.更加聚焦民生与服务 C.更加鼓励创新与发展 D.更加关注共享与协同 E.更加强调认知与关联

急救技术操作流程图

一、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成人BLS技术流程

二、院前医护配合CA-CPR规范操作流程 呼叫原因:晕厥/昏迷 抬工 医生护士

说明: 1、到达现场,(条件允许时)医护站位及抢救设备摆放位置:医生:患者一侧(右侧),B箱放患者头部外上方,靠近医生处(利于球囊通气);护士:患者另一侧(左侧),A箱放其该侧前臂外方(便于建立静脉通道);抬工:置监护除颤仪于护士同侧,患者头部外方(便于连接AED和心电监护),呼吸机条件允许情况下置患者头部外上方、B箱外方,在旁等待医护指示,配合医护。 2、护士连接AED并开机后方执行建立静脉通道。 3、对于院前非目击的CA患者,先行5个循环基础CPR(球囊通气-胸外按压-球囊通气5循环),然后再AED除颤(05心肺复苏指南,10指南无变化)。 4、在首次5个循环基础CPR过程中,球囊通气时可辨明CA患者心律,即便是室颤心律,仍行完整的5循环CPR后再判断心律。 5、院前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差异较大,多数情况下需比平常更长时间,首个5循环CPR内不能完成则延续至第二个5循环;若在首个5循环CPR内静脉通道已建立,可以提前使用肾上腺素(若球囊通气时辨明为无除颤心律可加用阿托品)。 6、按压过程中嘱护士触摸颈动脉搏动以判定是否为有效按压。 7、医生遵循“判定环境危险与否(D)→判断意识丧失(R)→仰卧位→触摸颈动脉搏动,扫视呼吸情况(10秒内)→解开上衣→实施胸外按压30次→嘱护士接AED(E)→开放气道(A)→清除呼吸道异物→球囊面罩通气(B)(3-4秒/2次)→按压-通气5循环(C)→检查心律→AED除颤(D)胸外按压-球囊通气5循环→检查心律→AED除颤(D)→胸外按压-球囊通气5循环(其中2-3个循环按压护士执行)→恢复窦性心律→触摸挠动脉→判断呼吸→球囊面罩通气(10-12次/分)→气管插管→接呼吸机(500-600ml、8-10次/分)→综合判断复苏情况→整理患者及呼吸机”。 8、护士遵循“判定环境危险与否→打开A箱→仰卧位(协助医生)→接AED→建立静脉通道(NS250mlVD、留置针)→除颤→静推肾上腺素→触摸颈动脉搏动→接替医生行胸外按压2-3个循环→除颤→胺碘酮0.3静推→肾上腺素1mg静推→(恢复窦性心律)准备插管设备→(接替医生)球囊面罩通气→配合医生插管→接呼吸机→接心电监护→遵嘱是否使用升压药→整理A、B箱及监护箱”。 9、恢复自主心律,建立高级气道后回院前可连接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AED可关闭(但不拆除,以防需再次除颤),或仅靠AED监测心律,腕式血压计测量血压。 10、整理现场医护分工:医生:整理患者衣物并监测生命体征、整理呼吸机;护士:整理A、B箱及监护箱;抬工:拿补液,准备担架;医护抬工共同将患者和除颤仪移至担架上。 11、转运回院分工:医生:取B箱和呼吸机箱;护士:取A箱和监护仪,同时观察心律情况。 12、若院前CA患者行CPR时已心脏骤停15min以上,行心肺复苏30min 以上仍无生命体征者可以放弃抢救。放弃抢救应有患者家属签字。 注:本流程参照2010心肺复苏指南及急危重病抢救流程,结合科室实际制定。 二零一零年九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