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急救技能项目操作流程

合集下载

医疗技能培训的急救操作规范与流程

医疗技能培训的急救操作规范与流程
案例分析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加深学员对 急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03
急救设备使用
败血症的定义
• 败血症是指病原体侵入血液循环,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 毒素而发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
败血症的分类
早发型败血症
发病急骤,进展迅速,常表现为 寒战、高热、多汗、关节痛、皮 疹等。
迟发型败血症
发病较缓慢,病程较长,常表现 为低热、乏力、食欲减退等。
公共场所宣传
在公共场所设置急救知识宣传栏、海 报等,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
学校教育
将急救知识纳入学校教育体系,特别 是中小学和大学,通过课程和培训进 行普及。
急救知识普及方法
图文教育
视频教程
制作和分发急救知识图文资料,如手册、 宣传单等。
制作和发布急救知识视频教程,通过生动 的演示和讲解,让公众更好地掌握急救技 能。
现场培训
网络课程
组织急救知识现场培训活动,邀请专业人 员进行讲解和演示,并让公众参与实践操 作。
开设急救知识网络课程,让公众可以在线 学习急救技能。
提高公众急救意识与能力
定期开展急救知识培训和演练
组织定期的急救知识培训和演练活动,提高公众对急救的认识和应对 能力。
建立急救志愿者队伍
鼓励和培训公众成为急救志愿者,参与紧急救援和公共安全保障。
建立急救呼叫中心
建立全国性的急救呼叫中心,提供24小时的急救指导和援助服务。
制定急救奖励制度
对于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正确急救措施并成功挽救生命的人员给予适当 的奖励和表彰,激励更多人参与急救行动。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在开始急救之前,应对现场环 境进行评估,确保安全。
心肺复苏

医疗质量评估急救技能考核的操作流程指引

医疗质量评估急救技能考核的操作流程指引

深圳市医疗质量评估急救技能考核的操作流程指引(2012年7月重新修订)1、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发现有人突然倒地或者突然意识丧失必须立即施救。

A角首先上场看天看地(巡视上下左右4个点),判断环境是否安全,牢固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并针对现场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脱离危险以后方才开始实施医疗急救。

然后A角做看表动作,记录开始抢救的时间(考官同时掐秒表,开始对操作考核计时)2、A角检查意识A角到达患者身边,跪于右侧,就地抢救。

应尽量靠近患者身体,双膝分开、距离与自身肩部同宽,左膝盖平患者肩部水平;跪的位置保持固定,膝盖无来回移动。

判断是否昏迷的方法为呼唤、拍肩,要求凑近病人耳旁5公分,分别对着左、右两个耳朵各大声呼喊一遍:“喂、喂,你怎么啦?”、“喂、喂,你醒醒!”同时用手拍打患者双肩,不能击打或摇晃其它部位,限时2秒完成。

发现患者无反应,然后用右手的大拇指甲掐压患者“人中”,确认意识丧失。

3、A角观察呼吸:A角在掐人中的同时,用眼睛扫描患者的口鼻及胸部,观察呼吸是否正常(例如有无呼吸急促、呼吸缓慢甚至临终前异常呼吸),而不用检查有无自主呼吸。

要求规范数数计时“一千零一、一千零二……一千零六”,观察呼吸和掐人中的并行动作限时6秒钟完成(前2秒掐人中、后4秒手指着胸部,全程目光自上而下扫描式观察患者呼吸)。

4、A角启动BLS:一旦发现患者呼吸也不正常,立即高声呼救:“患者无反应、呼吸不正常,快来人呐、准备抢救!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携带急救物品!”。

现场分工指派任务,第二施救者(B角)上场。

5、摆放体位:A角将患者体位摆放成标准仰卧位,置于平整的地面,理顺患者身体,保持身体平直、四肢无扭曲;同时,A角自身的跪姿和体位也保持正确。

在摆放体位的同时,B角携带氧气面罩-复苏球囊迅速上场,跪在患者的头顶部。

6、A角判断循环征象:A角用右手食指和中指,规范手法在正确部位触摸患者的的右侧颈动脉搏动(如果正确,模型人显示器的颈部指示灯将会亮绿光),同时眼睛沿顺时针方向巡视患者四肢,检查肢体是否还在抽动,最好将目光停留在脸部看有无咳嗽反射(顺便观察病人面色)。

病房cpr操作流程

病房cpr操作流程

病房cpr操作流程在医院病房中,CPR(心肺复苏术)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急救措施,用于挽救患者生命。

CPR操作流程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和实践,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急救。

首先,当发现患者出现心脏骤停或呼吸骤停时,立即呼叫急救人员或医护人员,并启动急救程序。

在等待医护人员到达之前,立即开始CPR操作。

接下来,确认患者是否有意识,轻轻摇动患者并大声呼唤患者的名字。

如果患者没有反应,立即检查患者的呼吸和脉搏。

如果患者没有呼吸或脉搏,即表示患者出现心脏骤停,需要进行CPR。

然后,将患者平躺在坚硬的表面上,打开患者的衣服,以便进行急救操作。

在进行胸外按压之前,确保患者的胸部没有任何异物或障碍物。

站在患者身旁,将双手交叉放在患者的胸骨上,用力按压胸部,每次按压至少压缩5厘米深,按压速度每分钟至少100次。

同时,进行人工呼吸。

将患者的头部稍微仰起,捏住患者的鼻子,用嘴对嘴或口对口的方式进行呼吸。

每次呼吸时间约为1秒,每次呼吸后观察患者的胸部是否有抬起,以确保呼吸有效。

在进行CPR操作的同时,要不断地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脉搏和意识状态。

如果患者恢复呼吸或脉搏,立即停止CPR操作,并将患者转移到医护人员的监护下。

总的来说,病房CPR操作流程需要快速、准确地进行急救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在实际操作中,医护人员需要保持冷静、专业,严格按照CPR操作流程进行急救,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希望每位医护人员都能熟练掌握CPR操作流程,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门诊部急救流程与技巧培训

门诊部急救流程与技巧培训

门诊部急救流程与技巧培训门诊部作为医院的重要部门,承担着为患者提供急救服务的重要任务。

在医疗急救领域,时间就是生命,因此门诊部的急救流程和技巧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门诊部急救流程与技巧培训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医务人员提升急救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一、急救流程1. 接诊与评估患者到达门诊部后,医务人员应立即进行接诊和初步评估,询问病史、主诉和症状,进行初步身体检查,判断患者病情的紧急程度。

2. 急救处理根据患者病情的紧急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控制出血、复位骨折、进行心肺复苏等,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3. 输液及药物处理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合理选择输液液体和药物,准确计算药物剂量,避免药物错误使用导致风险。

4. 观察与监测急救处理后,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的波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5. 转运与报告对于需要转运的患者,门诊部应及时安排救护车转运至医院急诊科,并向急诊科医生做好病情报告,保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连续性。

二、急救技巧培训1. 心肺复苏心脏骤停是门诊部最常见的急救情况之一,医务人员应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技巧,如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等,以提供最有效的抢救措施。

2. 创伤处理门诊部常见的创伤包括出血、骨折、烧伤等,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创伤处理技巧,如包扎止血、固定骨折、处理烧伤创面等,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3. 急性中暑处理夏季高温天气,患者易出现急性中暑症状,医务人员应学会急性中暑的处理方法,如及时补充水分、降低体温、保持通风等,以防止病情恶化。

4. 过敏反应处理患者出现过敏反应时,医务人员应迅速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如肾上腺素注射、抗组胺药物等,避免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

5. 伤口处理门诊部常见的伤口包括刀伤、撕裂伤等,医务人员应掌握伤口处理的正确技巧,如清创消毒、缝合伤口、贴敷伤口等,以预防感染和加速伤口愈合。

结语门诊部作为医院中非常重要的治疗部门,承担着为患者提供急救救治的重要职责。

医院过道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医院过道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医院过道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一、确认病人情况
1.确认病人是否无意识且呼吸与脉搏停止。

2.通知医护人员给予紧急支援。

二、开始心肺复苏操作
1.先行救护人员先进行30次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深度为病人胸骨下端的1/3,每次按压间隔不得超过2秒。

2.当有其他医护人员到场后,随即进行2人交替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拯救。

一人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一人进行2次人工呼吸。

翻转持续进行至送达急救室。

3.根据情况适时使用心脏除颤仪进行除颤。

三、送至急救室继续操作
1.进入急救室后立即更换为机械心肺复苏(自助心肺复苏设备)进行持续30分钟的心肺复苏,除颤次数视情况而定。

2.术中随时评估病人是否恢复生命体征,有生命体征出现时即停止机械心肺复苏。

3.截至30分钟内若生命体征未恢复,可以终止心肺复苏。

以上就是医院过道心肺复苏操作的基本流程。

期间需要全力以赴,流程操作规范,力求最大限度将病人从死亡线上挽救回来。

急救技能大赛项目操作流程

急救技能大赛项目操作流程

急救技能大赛项目操作流程简介急救技能大赛是一项测试急救技能的比赛,旨在提高急救人员的技能水平,增加对应急情况下的救治能力。

本文将介绍比赛中的操作流程以及注意事项。

操作流程一、开放性审查报名参赛的人员需要通过开放性审查才能进入正式比赛环节。

开放性审查包括以下步骤:1.身份审核:比赛工作人员会检查报名人员的身份证明和证书,确保参赛人员的身份真实合法。

2.能力测试:比赛工作人员会对参赛人员进行急救能力测试,测试内容包括心肺复苏、止血救护、伤口处理等。

3.签署免责声明:为了保证比赛的安全性和公正性,参赛人员需要在签署免责声明后才能继续参加比赛。

二、比赛流程1.抽签分组:参赛人员会通过抽签的方式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由4-5 人组成。

2.发放参赛材料:在比赛开始前,比赛工作人员会发放参赛人员所需的医疗用品和操作工具。

3.情景重现:比赛开始后,每个小组会接受一组事故场景的呈现,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应急处理。

4.评分标准:每个小组的操作流程都会被评委严格审核,评分标准包括准确性、快速性、合理性等多个方面。

5.比赛结果:经过评分后,每个小组的得分将被汇总并发布,获得最高分的小组将成为比赛的优胜者。

三、注意事项1.安全第一:比赛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对环境和其他人员造成影响。

2.熟悉常见情况:急救人员需要对最常见的急救情况有所了解,熟悉相关急救操作流程。

3.高效快速:在应急情况下,时间是非常宝贵的,需要快速高效地进行急救处理。

4.团队合作:团队合作是成功的关键。

在比赛中,各小组成员之间需要相互协作,合理分配各项任务。

5.放松心态:比赛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需要保持平静和冷静,以应对意外情况。

结语以上是急救技能大赛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的介绍,希望能够对参赛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在比赛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急救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希望大家能够把握机会,共同提高急救技能,为社会的安全做出自己的贡献。

医疗急救技能比赛规则、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

医疗急救技能比赛规则、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

医疗急救技能比赛规则一、理论知识竞赛规则1、参赛选手进入考场须着装整齐,按要求统一着装,参赛选手胸牌(兰色)佩戴在左胸前,携带参赛证及本人身份证;2、参赛选手提前10 分钟进入考场,迟到10 分钟取消参赛资格;3、参赛选手按照胸牌号对号入座;4、参赛选手将有效证件(身份证、参赛证)放于桌子的右上角;5、参赛选手必须遵守考场纪律,进入考场不许携带任何资料,关闭手机等,不许交头接耳;发现作弊者立即取消决赛资格;6、答题完毕,将试卷放在桌上,离开考场,不得在考场外议论及大声喧哗;7、考试结束全体起立,停止答题,将试卷放在桌子上离开考场;8、参赛选手必须服从工作人员的指挥。

二、操作竞赛规则1、参赛选手进入考场须着装整齐,按要求统一着装,参赛选手胸牌号(红色)佩戴在左胸前,携带参赛证及本人身份证;2、参赛选手于赛前15 分钟到达休息室集中,未到指定地点者视为放弃参赛;3、参赛选手由工作人员安排进入赛场;4、进入赛场后,向评委报告胸牌编号、操作项目,不得报告单位、姓名;5、评委发出“开始”指令后,方可进行急救技能操作;6、操作完毕,举手向评委示意,得到评委允许后离开赛场,旁坐听候成绩;7、宣布成绩后的选手须离开赛场,出赛场后不得大声喧哗;8、参赛选手必须服从工作人员的指挥;9 、参赛者在操作比赛时不许与配合者进行规定以外的任何交流,否则参赛者扣5 分。

医疗急救技能竞赛项目操作流程一、成人气管插管(经口)操作流程(一)摆放体位:病人取仰臣卜位,用抬颊推额法,以寰枕关节为转折点使头部尽量后仰,以便使镜片和气管在一条直线上。

(二)加压去氮给氧: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加压给氧,交予助手给病人吸100 %纯氧2 一3 分钟,使血氧饱和度保持在95%以上,插管时暂停通气。

(三)准备导管:选择相应规格的气管导管,用注谢器检查充气套囊是否漏气,在导管内放入导丝并塑型,在气管导管前端和套囊涂好润滑油。

(四)准备喉镜:气管导管准备好后,选择合适形状和大小的喉镜镜片,检查光源后关闭,放置备用。

成人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

成人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

成人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一、序言成人心肺复苏(CPR)是指在成人突发心脏骤停时,采取一系列急救措施,包括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以维持血液循环,帮助恢复心脏跳动。

CPR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急救技能,它可以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了解CPR的操作流程和考核标准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全面探讨成人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一重要的急救技能。

二、 CPR操作流程1. 辨认心脏骤停成人心脏骤停常常由突发性心律失常引起,例如室颤或无脉性心动搏动。

一旦发现有人出现呼吸困难、昏迷或心脏骤停,需要迅速确认是否属于心脏骤停,并立即启动急救程序。

2. 拨打急救通信方式在确认心脏骤停后,第一时间拨打急救通信方式,通知医护人员赶往现场,同时启动CPR程序。

3. 心脏按压在进行心脏按压前,需要将患者放置在硬而平坦的表面上,迅速开始进行心脏按压。

按压部位位于胸骨下缘,按压频率为至少100-120次/分钟,每次按压的深度应该是至少5厘米。

4. 人工呼吸在进行了30次心脏按压后,需要进行人工呼吸。

将患者的头部仰起,抬起下巴,用两手捏住患者鼻孔,用另一只手捏住呼吸面罩,进行两次人工呼吸。

5. 穿刺和除颤如果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在场,需要立即使用AED对患者进行穿刺和除颤处理。

按照AED的提示进行操作,及时给患者施行电击。

6. 持续观察和急救在完成一轮CPR后,需要持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更多的急救处理,直到专业医疗人员到达现场。

三、 CPR操作考核标准1. 心脏按压的深度和频率,按压部位的位置是否准确。

2. 人工呼吸的操作技巧和频率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3. 对AED的操作是否熟练,并在必要时及时使用AED进行穿刺和除颤。

4. 在CPR过程中,是否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急救处理,并能够有效协调团队合作。

四、总结与回顾成人心肺复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急救技能,它在挽救生命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急救技能项目操作流程【一】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操作流程(一)评估周围环境安全。

(二)判断意识:拍肩、呼唤患者,确认意识丧失。

(三)启动BLS,请助手准备除颤监护仪和简易呼吸器、面罩。

(四)摆放体位:患者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靠近患者跪地,双膝与肩同宽。

(五)开放气道:观察口腔有无异物,压额抬颏。

(六)人工呼吸:用视、听、感觉判断患者有无呼吸5~10秒;如无呼吸,立即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通气二次,并可看到胸部起伏。

(七)建立人工循环:检查有无颈动脉搏动5~10秒;如无脉搏,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时观察患者面部反应。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1.双手扣手,两肘关节伸直(肩肘腕关节呈一直线); 2.以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不可使用瞬间力量; 3.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或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叉处; 4.按压频率100次/分; 5.按压深度4~5厘米,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保证按压与松开时间基本相等。

(八)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率:不论单人或双人均为30:2。

(九)首轮做5个30:2,历时约2分钟,复检呼吸、颈动脉搏动,如没有呼吸、脉搏,迅速开启除颤仪,调试除颤仪至监护位置,安放除颤电极板显示“室颤”,进行电除颤。

(十)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手持电极板时不能面向自己,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胶,并均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

(十一)确定手控除颤电极板正确安放位置,前电极板放在胸骨外缘上胸部、右侧锁骨下方;外侧电极板上缘放在左下胸、乳头左侧,电极板中心在腋中线上,并观察心电波型,确定仍为室颤心律。

(十二)选择除颤能量,单相波除颤仪用360J,直线双相波除颤仪用120J,双相指数截断(BTE)波除颤仪用150~200J。

(十三)按压除颤器充电按钮,使除颤器充电。

(十四)除颤电极板紧贴胸壁,适当加以压力,提不并确定周围无人员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

(十五)除颤仪显示可以除颤信号时,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手控电极板上的两个放电按钮进行电击。

(十六)放电结束,移开电极板。

(十七)除颤后,擦干胸壁皮肤,继续按压、人工呼吸五个周期(约2分钟)后复检心电活动,若维持贯注心率,则说明心肺复苏成功(在无心电监护的情况下复查呼吸、脉搏)。

【二】儿童基础生命支持操作流程1、评估周围环境安全。

2、判断意识:拍肩、呼叫,确认患儿意识丧失。

3、启动BLS,请助手准备除颤监护仪和简易呼吸器、面罩。

4、摆放体位:患儿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靠近患儿跪地,双膝与肩同宽。

5、开放气道:观察口腔有无异物,压额抬颏。

6、人工呼吸:用视、听、感觉判断患儿有无呼吸5-10秒;如无呼吸,立即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加压给气二次,并可看到胸部起伏。

17、建立人工循环:检查有无颈动脉搏动5-10秒;如无脉搏,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时观察患儿面部反应。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1)用一手掌根或双手扣手,肘关节伸直;(2)以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不可使用瞬间力量;(3)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或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叉处;(4)按压频率100次/分;(5)按压深度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1/2,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保证按压与松开时间基本相等。

8、胸外按压与人工比率:不论单人或双人均为30:2。

9、首轮做5个30:2,历时约2分钟,复检呼吸,颈动脉搏动,如没有呼吸、脉搏,迅速开启除颤仪,调试除颤仪至监护位置,安放除颤电极板显示“室颤”,准备电除颤。

10、迅速擦干患儿胸部皮肤,手持电极板时不能面向自己,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胶,并均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

11、确定手控除颤电极板正确安放位置,前电极板放在胸骨外缘上胸部、右侧锁骨下方;外侧电极板上缘放在左下胸、乳头左侧,电极板中心在腋中线上,并观察心电波型,确定仍为室颤心律。

12、按儿童每公斤体重2J选择除颤能量。

13、按压除颤仪充电按钮,使除颤仪充电。

14、除颤电极板紧贴胸壁,适当加以压力,确定周围无人员直接或间接与患儿接触。

15、除颤仪显示可以除颤信号时,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手控电极板上的两个放电按钮进行电击。

16、放电结束,移开电极板。

17、除颤后,擦干胸壁皮肤,继续按压、人工呼吸五个周期(约2分钟)后复检心电活动,若维持贯注心率则说明心肺复苏成功(在无心电监护的情况下复查呼吸、脉搏)。

【三】婴儿基础生命支持操作流程 1、评估周围环境安全。

2、判断意识:拍足底、呼叫患儿确认意识丧。

3、启动BLS,准备简易呼吸器、面罩。

4、摆放体位:患儿取仰卧位,置于桌面或硬板床上。

5、开放气道:观察口腔有无异物,压额抬颏。

6、人工呼吸:用视、听、感觉判断患儿有无呼吸5-10秒;如无呼吸,立即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加压给气二次,并可看到胸部起伏。

7、建立人工循环:检查有无颈动脉搏动5-10秒;如无脉搏,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时观察患儿面部反应。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1)二指按压:单人用中指、无名指或中指、食掼按压;双人用双手拇指环抱按压;(2)压力均匀:不可使用瞬间力量;(3)按压部位在胸骨中线,双乳头连线略下方;(4)按压频率100次/分;(5)按压深度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1/2,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保证按压与松开时间基本相等。

8、胸外按压与人工比率:婴儿单人为30:2,双人为15:2。

29、首轮做5个30:2,历时约2分钟,复检呼吸,颈动脉搏动,如没有呼吸、脉搏,继续心肺复苏。

【四】急救止血技术操作流程(一)环顾四周,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并报告。

(二)认真检查伤员伤情及出血情况。

(三)如为大的动脉、静脉出血或创面出血凶猛,立即用指压止血法止血,接着用止血带止血,检查止血效果(扪远端动脉搏动情况),记录上止血带的部位及时间。

如为单人操作,使用止血带之前,指导伤员用健肢协助指压止血。

止血带止血法操作要点:指压止血后先将患肢抬高2分钟,指导伤员用健肢指压止血,在扎止血带部位(上肢在上臂上1/3段,下肢在大腿上2/3段)垫衬垫,扎止血带压力均匀、适度,以刚阻止动脉血液流动为度,手法正确,扎止血带的部位和时间要有明显的记录。

(四)对上肢软组织损伤创面,用加压包扎止血法包扎创面并用三角巾悬吊上肢80~85度,并检查止血效果。

螺旋形加压包扎止血法操作要点:首先检查伤口,排除异物和骨折情况,然后用敷料按无菌操作原则(敷料手接触面不能接触创面,敷料应大于创面)覆盖在创面上,再用绷带先在敷料远端环行扎两圈使其牢固,然后螺旋形向上包扎,每一圈适度加压压住上一圈的三分之二,使绷带卷边缘保持整齐,最后平绕一圈,在伤肢外侧用绷带扣固定。

包扎完毕敷料不能有外露。

(五)有异物的伤口:不能拔除异物,先固定异物,再进行包扎。

头部有异物的伤口包扎操作要点:先检查伤口及异物情况,用适当的敷料覆盖异物周围,用三角巾制作固定圈固定异物,再进行三角巾帽式包扎。

三角巾帽式包扎操作要点:伤口覆盖敷料,除去眼镜及头饰,将三角巾底边向内摺起数厘米,置于眉弓上方和头顶,将三角巾两端经耳上方往后收,在枕下交叉,再绕回前额中央打结,将结尾摺入带边内,将三角巾顶角轻轻拉紧固定后摺入带内。

【五】颈椎损伤的固定与搬运操作流程(一)颈椎损伤的固定与搬运原则急救员正面走向伤者,表明身份;告知伤者不要做任何动作,初步判断伤情,简要说明急救目的;先稳定自己,再固定伤者,避免加重颈椎损伤;用徒手固定的方法固定头颈部后再用颈托固定;统一协调,整体搬运,在移动过程中保持脊柱维持成一条直线。

(二)颈椎损伤徒手固定操作方法 1.头锁:伤者仰卧位,术者双膝跪在伤者头顶位置,并与伤者身体成一直线,先固定自己双手手肘(放在大腿上或地上),双掌放在伤者头两侧,拇指轻按额,食指和中指固定其面颊,无名指及小指放在耳下,不可盖住耳朵。

助手食指指在胸骨正中,以便术者调整颈部位置。

2.胸背锁:术者位于伤者身体一侧,一手肘部及前臂放在伤者胸骨之上,拇指及食指分别固定于面颊上,另一手臂放在背部脊柱上,手指锁紧枕骨上,双手调整好位置后同时用力。

手掌不可遮盖伤者口鼻。

3.胸锁:伤者仰卧位,术者跪于伤者头肩位置,一手肘及前臂紧贴伤者胸骨之上,手掌固定伤者面颊。

另一手肘稳定后,手掌固定伤者前额。

不可遮盖伤者口鼻。

4.斜方肌挤压法:伤者仰卧位,术者位于伤者头顶部,与伤者身体成一直线,先固定双手肘(放在大腿或地上)。

双手在伤者颈部两侧,拇指和四指分开伸展至斜方肌,掌心向上,手指指向脚部,锁紧斜方肌,双手前臂紧贴伤者头部使其固定。

5.改良斜方肌挤压法:伤者仰卧位,术者双膝跪于伤者头顶部,与伤者身体成一直线,先稳定自己双手手肘(放在大腿或地上),一手如斜方肌挤压法般锁紧其斜方肌,另一手则3像头锁般固定伤者头部,手掌及前臂须用力将头部固定。

(三)颈椎损伤的固定与搬运操作流程 1.初步判断伤情,固定伤者头颈部; 2.在放置颈托前测量伤者颈部长度,用拇指与食指分开成直角,四指并拢,拇指于下颌正中,食指置下颌下缘,测量下颌角至斜方肌前缘的距离; 3.调整颈托,塑型;4.放置颈托时先放置颈后,再放置颈前,保证位置居中,扣上搭扣,松紧度适中;5.颈托固定后,进一步检查判断伤情:检查伤者头面部、耳、鼻、气管是否居中,胸骨有无骨折,胸廓挤压分离试验,骨盆挤压分离试验,腹部、会阴部、背部、四肢有无损伤。

6.搬运(1)移动伤者:急救员动作统一协调,搬动必须平稳,防止头颈部转动和脊柱弯曲。

(2)固定伤者:伤者躯体和四肢固定在长脊板上,按从头到脚顺序固定,头部固定器固定头部,胸部固定带交叉固定,髋部、膝部固定带横行固定,踝关节固定带绕过足底“8”字形固定。

(3)急救员平稳抬起伤者,足侧的助手先行,术者在头侧,同时观察伤者头颈部情况。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