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
江苏省淮安市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早晨、绒球花"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准生字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思考我们的民族小学都写了什么呢?
等学生读完之后,我课件逐组出示词语。
然后,请学生说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总结概括: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得?结合课文上下文理解“绚丽多彩”的含义,并引导学生用“绚丽多彩"说一句话。
第四句: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到?
再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各民族直接的友爱,读出校园中穿戴不同,美丽的场景,读出同学们快乐的心情.引导学生更深切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里各民族小学生的团结友爱,和学校的美丽。
然后我继续追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声音真好听?学生交流汇报,我逐句出示:
第一句: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齐读句子:圈出描写窗外环境的词语(安静)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从哪里可以体会到“声音真好听”呢?(……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同学们能不能读出窗外的安静呢?齐读句子,指名读。
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精选6篇)

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精选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1一、说教材。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本组课文的专题是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
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
学习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戴”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以上教学目标中,我认为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是教学的重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差,所以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的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本课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
我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
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精选5篇)

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精选5篇)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原文篇一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钟声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
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吴然,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篇二一、我会写晨chén(清晨、早晨、晨读)绒róng(绒毛、绒布、天鹅绒)球qiú(地球、皮球、足球)汉hàn(汉族、汉语、男子汉)艳yàn(艳丽、鲜艳、艳阳)服fú(衣服、服装、服从)装zhuāng(军装、西装、假装)扮bàn(装扮、打扮、扮演)读dú(读书、读音、朗读)静jìng(安静、寂静、平静)停tíng(停止、停顿、停放)粗cū(粗壮、粗细、粗心大意)影yǐng(影子、黑影、身影)二、我会认坝bà(大坝、堤坝、坪坝)扬yáng(飞扬、飘扬、高扬)摔shuāi(摔跤、摔倒、摔跟头)跤jiāo(跌跤、滑跤、栽跤)凤fèng(凤凰、凤梨、凤尾竹)洁jié(洁白、整洁、清洁)三、多音字打dǎ(打扮)dá(一打)好hǎo(好像)hào(好奇)四、近义词鲜艳——艳丽飘扬——飞扬敬爱——尊敬安静——宁静粗壮——强壮绚丽多彩——五彩缤纷我、反义词艳艳——暗淡安静——热闹古老——现代洁白——乌黑六、理解词语鲜艳:鲜明而美丽。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
该课文主要描述了一颗大青树下的小学生活,通过描述小学生的课堂、游戏和生活,展示了孩子们对学习和生活的热爱,并传达出班集体的团结和友爱。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课文中小学生积极向上的形象,培养学生的乐观向上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学习生词和短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语境,加深对文中情景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老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张大青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对大青树的印象,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预读课文通过浏览课文中的标题和插图,让学生猜测课文的内容,并提出一些疑问,为学生整体理解课文做准备。
3. 初读课文播放课文录音、或由教师语音朗读,让学生跟读,帮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4. 细读课文分段阅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每个段落的意思,并回答以下问题:•小树与小学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小学时最好的时光?通过问题的引导,帮助学生思考课文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5. 梳理词汇和短语将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通过PPT或黑板呈现出来,让学生积极参与,一起拼读出发音和意思。
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词汇和短语,描述自己校园生活中的情景。
6. 运用课文通过小组合作或同桌合作的方式,把生词和短语与实际情境结合,编写类似课文的小短文。
然后,学生可以相互交换短文,并互相阅读、点评。
7. 情感体验让学生回想自己在学校的快乐时光,以班级为单位,共同创作一份《我们的小学日记》,展示班集体的团结与友爱。
鼓励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表达,并分享自己在学校中的骄傲与快乐。
五、教学延伸1. 朗读比赛组织朗读比赛,让学生在课堂上出来朗读自己喜欢的一段课文,通过朗读比赛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小学三年级语文《大青树下的小学》

小学三年级语文《大青树下的小学》公开课说课稿《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语文《大青树下的小学》公开课说课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下面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解读、教学方法、教学预设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设计理念在新课标指导下,我本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真实基础为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语言,凸现语文本体,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弘扬人文,积淀精神;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下面,我就"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二、教材解读《大青树下的小学》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描写我国边疆地区的一所大青树下的小学,在学校里,各*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服装,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还有凤尾竹,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族特色。
来自不同*族的学生,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和来看热闹,可见对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羡慕。
这体现了祖国各*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体现了学校团结的氛围,反映了学校的欢乐、祥和气氛。
课文中联系课文内容,配备了精美的插图。
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除对学校美丽与团结的描写是本文的特点外,在语言表达上也很有特色。
1《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说课稿

1《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大青树下的小学》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
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
学习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早晨、绒球花”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以上教学目标中,我认为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是教学的重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差,所以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的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本课教学难点。
三、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
我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
运用想象感悟法可以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在研读中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丰满任务在学生心中的形象,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运用朗读感悟法可以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运用品词赏析法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加以揣摩、推敲、咀嚼,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 揭示课题,激发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出示民族小学内学生穿戴不同的场景的图片,我问学生:图片上的小学和我们的小学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应该很快的发现穿着不同等等。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1课 大青树下的小学 说课稿

《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青树下的小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本组课文的主题是学校生活,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
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
学习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一、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 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打扮、服装”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以上教学目标中,我认为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是教学的重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差,所以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的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本课教学难点。
二、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
我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
运用想象感悟法可以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在研读中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丰满任务在学生心中的形象,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运用朗读感悟法可以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运用品词赏析法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加以揣摩、推敲、咀嚼,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所描绘的美丽景色和快乐的学校生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1. 词语理解: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如“鲜艳”、“绚丽多彩”等,并能正确使用。
2.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描绘的景色和学校生活,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3. 情感体验: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体验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所描绘的美丽景色和快乐的学校生活。
2. 难点: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 探究学习:通过问题引导,深入探究课文的意义和价值。
5. 总结与提升: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
板书设计1. 大青树下的小学2. 关键词:鲜艳、绚丽多彩、快乐、学校生活3. 结构图:展示课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作业设计1. 朗读作业:让学生在家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美丽和快乐。
2. 写作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学校的短文,表达对学校的热爱和向往。
3. 思考作业:让学生思考如何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和风俗。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深刻体会到学生对于美丽景色和快乐学校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体验课文,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青树下的小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本组课文的主题是学校生活,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
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
学习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一、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 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打扮、服装”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
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以上教学目标中,我认为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是教学的重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差,所以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的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本课教学难点。
二、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
我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
运用想象感悟法可以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在研读中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丰满任务在学生心中的形象,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运用朗读感悟法可以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运用品词赏析法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加以揣摩、推敲、咀嚼,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出示民族小学内学生穿戴不同的场景的图片,我问学生:图片上的小学和我们的小学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应该很快
的发现穿着不同等等。
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大青树下的小学是怎么样的呢?(板书:大青树下的小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准生字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并思考我们的名族小学都写了什么呢?
等学生读完之后,我用课件逐组出示词语:
第一组:蝴蝶孔雀舞凤尾竹坪坝(注意蝴蝶都是虫字旁,理解蝴蝶是一种昆虫;舞字的书写,当场书空)
第二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汉族(引导学生发现这组都是名族的名称,顺势引导学生说出我国有56个民族)然后,请学生说说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总结概括: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
首先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上学路上和来学校时所看到的句子。
之后学生汇报,我总结并逐句出示句子:
第一句:……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小学生很多,小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我继续追问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再
抓住“有…,有…,有…,还有…。
”让学生再次体会小学生的多。
然后我出示:下课了,操场上可热闹了。
有,有,
有,还有。
在顺势引导学生用“有…,有…,有…,还有…。
”造句,更深刻的体会民族学校的学生多,而且都来自不同的民族。
第二句: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大家都非常友好等)我继续追问从哪里可以看出?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我抓住“大家”指的是谁?(各民族的小学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个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第三句: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的更加绚丽多彩。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得?结合课文上下文理解“绚丽多彩”的含义,并引导学生用“绚丽多彩”说一句话。
第四句: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到?
再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各民族直接的友爱,读出校园中穿戴不同,美丽的场景,读出同学们快乐的心情。
引导学生更深切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里各民族小学生的团结友爱,和学校的美丽。
这个环节,我利用勾圈画点的方法结合充分的读,让学生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并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上课的情景
然后在引导学生一起去看看民族小学上课的情景又是怎么样的呢?
在刚才的课文内容的概括的基础上,学生已知晓文章的脉络。
所以我在这个环节引导学生用横线迅速画出能概括民族小学上课的情景的句子。
学生汇报,我出示句子:大家一起读课文,声音真好听!
然后我继续追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声音真好听?学生交流汇报,我逐句出示:
第一句: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齐读句子:圈出描写窗外环境的词语(安静)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从哪里可以体会到“声音真好听”呢?(……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同学们能不能读出窗外的安静呢?齐读句子,指名读。
第二句: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的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齐读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同学们的声音真好听?
再次齐读描写上课情景的句子,引导学生读出同学生好听的声音,读出周围环境的安静。
通过多次的读,引领学生感悟民族小学里学生上课的认真,读书声的好听……
课堂练笔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课文插图,看到插图,你想说些什么呢?那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可以写一写校园的环境是怎么样的,同学们上课的情景是怎么样的等等?这个环节,不仅给学生提供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平台,也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思想情感的升华。
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民族小学上学路上的快乐,上课时的安静;那下课后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学习。
四、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谈谈我的板书,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精华的体现,针对这篇课文,我采用了词语式板书。
首先整体概括了课文写了上学的路上,上课时,下课后的情景,然后提炼出上学路上孩子们是快乐的,上课时周围是安静。
这样,这则板书就成了理清课文脉络的载体,可以一目了然地理清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重
点。
大青树下的小学
上学路上快乐
上课时安静
下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