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
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说课稿

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青树下的小学》。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八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课文按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的顺序描写了孩子们一天的学习生活。
文中用了许多优美的词句,如“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粗壮的枝干”等,展现了边疆小学独特的美。
这篇课文不仅语言优美,还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能够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向往。
二、说学情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低年级向中高年级过渡的阶段,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初步的阅读分析能力,但对于一些含义较深的词句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喜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他们对校园生活有着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这有助于他们理解课文的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几点:1、会认“坝、汉”等 10 个生字,会写“晨、绒”等 13 个字,会写“早晨、穿戴”等 26 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边疆小学的美。
3、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4、体会作者的自豪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向往。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会认、会写生字词,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
教学难点:1、体会文中描写的学校的特别之处,感受边疆小学的美和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团结友爱。
2、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向往。
五、说教法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边疆小学的美,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部编版三上语文1《大青树下小学》优质精品课说课稿

部编版三上语文1《大青树下小学》优质精品课说课稿(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部编版三上语文1《大青树下小学》优质精品课说课稿1、《大青树下的小学》优质精品课说课稿一、说教材《大青树下的小学》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
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
学习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早晨、绒球花”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重点)2.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的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难点)四、说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
我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
运用想象感悟法可以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在研读中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丰满任务在学生心中的形象,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运用朗读感悟法可以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运用品词赏析法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加以揣摩、推敲、咀嚼,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第1篇】《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下面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解读、教学方法、教学预设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设计理念在新课标指导下,我本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真实基础为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语言,凸现语文本体,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弘扬人文,积淀精神;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下面,我就'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二、说教材《大青树下的小学》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描写我国边疆地区的一所大青树下的小学,在学校里,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服装,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还有凤尾竹,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
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和来看热闹,可见对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羡慕。
这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体现了学校团结的氛围,反映了学校的欢乐、祥和气氛。
课文中联系课文内容,配备了精美的插图。
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除对学校美丽与团结的描写是本文的特点外,在语言表达上也很有特色。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教学我安排两课时来完成,下面,我就具体说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
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说课稿

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青树下的小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大青树下的小学》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学校生活”,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生活,感受校园生活的美好。
这篇课文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课文按照“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的顺序,描绘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展现了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团结友爱和学校生活的美好。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语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和阅读能力。
但是,他们对于边疆地区的生活和文化可能了解较少,对于课文中所描绘的民族特色和校园生活可能缺乏直观的感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会认“坝、汉”等 10 个生字,会写“晨、绒”等 13 个字。
正确读写“早晨、穿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3、体会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大青树下的小学,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2、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朗读指导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大青树下的小学》的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大青树下的小学》的说课稿一、说教材《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小学,反映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课文层次清晰,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课内容及教学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四、说教法学法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用朗读感悟法,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文本内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时,我还将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文本,理解文本内容。
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首先,我会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听到这首歌的感受。
接着,我会过渡到本课的学习,揭示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这一环节中,我会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然后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包括生字的认读和多音字的辨析。
接着,我会让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最后指名交流,并相机板书:上学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
(三)精读课文,重点感悟在这一环节中,我会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感悟文本内容。
具体安排如下:1.学习第1自然段:指名读第1自然段,然后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接着重点指导朗读“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精选6篇)

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精选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1一、说教材。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本组课文的专题是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
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
学习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戴”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以上教学目标中,我认为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是教学的重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差,所以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的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本课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
我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
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说课稿

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青树下的小学》。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八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大青树下的小学》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本文的语言优美,充满了新鲜感。
作者按照“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的顺序,描绘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展现了独特的校园风光和民族风情。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对民族大团结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二、说学情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低学段向中学段过渡的时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和阅读能力,但对于一些较难的词语和句子的理解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认“坝、汉”等 10 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 个字,正确读写“早晨、穿戴”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各民族小学生的团结友爱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文中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民族大团结的向往和热爱。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五、说教法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大青树下小学的独特魅力。
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

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青树下的小学》。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八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大青树下的小学》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学校生活”,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学校生活,感受校园生活的美好。
这篇课文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课文按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的顺序描写了孩子们一天的学习生活。
文中的语言优美,充满了童真童趣,如“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通过对孩子们服装的描写,展现了学校的活力和多彩。
二、说学情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低学段向中学段过渡的时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和阅读能力,但对于一些较难的词语和句子的理解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此外,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少数民族的文化和生活了解较少,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适当补充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认“坝、汉”等 10 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 个字,正确读写“早晨、穿戴”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默读、朗读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认、会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的表达效果,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本组课文的专题是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
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
学习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 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戴”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3.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以上教学目标中,我认为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是教学的重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差,所以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的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本课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
我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
运用想象感悟法可以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在研读中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丰满任务在学生心中的形象,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运用朗读感悟法可以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运用品词赏析法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加以揣摩、推敲、咀嚼,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出示民族小学内学生穿戴不同的场景的图片,我问学生:图片上的小学和我们的小学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应该很快的发现穿着不同等等。
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大青树下的小学》是怎么样的呢?(板书:《大青树下的小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准生字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并思考我们的名族小学都写了什么呢?
等学生读完之后,我课件逐组出示词语:
第一组:蝴蝶孔雀舞凤尾竹坪坝(注意蝴蝶都是虫字旁,理解蝴蝶是一种昆虫;舞字的书写,当场书空)
第二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汉族(引导学生发现这组都是名族的名称,顺势引导学生说出我国有56个民族)
然后,请学生说说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总结概括: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
首先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上学路上和来学校时所看到的句子。
之后学生汇报,我总结并逐句出示句子:
第一句:……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小学生很多,小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我继续追问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再抓住“有…,有…,有…,还有…。
”让学生再次体会小学生的多。
然后我出示:下课了,操场上可热闹了。
有有有还有。
在顺势引导学生用“有…,有…,有…,还有…。
”造句,更深刻的体会民族学校的学生多,而且都来自不同的民族。
第二句: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大家都非常友好等)我继续追问从哪里可以看出?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我抓住“大家”指的是谁?(各民族的小学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个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第三句: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的更加绚丽多彩。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得?结合课文上下文理解“绚丽多彩”的含义,并引导学生用“绚丽多彩”说一句话。
第四句: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到?
再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各民族直接的友爱,读出校园中穿戴不同,美丽的场景,读出同学们快乐的心情。
引导学生更深切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里各民族小学生的团结友爱,和学校的美丽。
这个环节,我利用勾圈画点的方法结合充分的读,让学生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并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上课的情景。
然后在引导学生一起去看看民族小学上课的情景又是怎么样的呢?
在刚才的课文内容的概括的基础上,学生已知晓文章的脉络。
所以我在这个环节引导学生用横线迅速画出能概括民族小学上课的情景的句子。
学生汇报,我出示句子:大家一起读课文,声音真好听!
然后我继续追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声音真好听?学生交流汇报,我逐句出示:
第一句: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齐读句子:圈出描写窗外环境的词语(安静)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从哪里可以体会到“声音真好听”呢?(……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同学们能不能读出窗外的安静呢?齐读句子,指名读。
第二句: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的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齐读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同学们的声音真好听?
再次齐读描写上课情景的句子,引导学生读出同学生好听的声音,读出周围环境的安静。
通过多次的读,引领学生感悟民族小学里学生上课的认真,读书声的好听……
课堂练笔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课文插图,看到插图,你想说些什么呢?那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可以写一写校园的环境是怎么样的,同学们上课的情景是怎么样的等等?这个环节,不仅给学生提供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平台,也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思想情感的升华。
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民族小学上学路上的快乐,上课时的安静;那下课后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学习。
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谈谈我的板书,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精华的体现,针对这篇课文,我采用了词语式板书。
首先整体概括了课文写了上学的路上,上课时,下课后的情景,然后提炼出上学路上孩子们是快乐的,上课时周围是安静。
这样,这则板书就成了理清课文脉络的载体,可以一目了然地理清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重点。
大青树下的小学
上学路上快乐
上课时安静
下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