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必修二 第二章 第二节
第二章第二节第1课时 城镇化的意义 世界城镇化进程课件-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 城镇地区集聚 和乡村地区转变为
城镇地区 的过程。
(3)说出城镇化的三个主要标志。
答案: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
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
(4)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
2.阅读教材第32~33页图文内容,理解城镇化的意义。 (1)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的水平,体现其
一、城镇化的意义 2000—2010年城镇化进程变慢
(1)根据城镇人口比例判断。
|教材初探| 河南省城镇化进程的特点是
()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1)根据城镇人口比例判断。
答城案市:人(1口)B占(2总)D人口的比例1增.加阅读教材第31页图文内容,认识城镇化。
B.英国
C.德国
D.中国
(2)目前我国所处的城镇化阶段的突出特点包括 ( )
①交通拥堵
②环境改善
③逆城镇化明显
④郊区城镇化明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审题能力培养 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图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
信息提取 1950—2000年英国 信息1 城镇化水平下降
推断结论 出现了逆城镇化现象
高,70%以上
趋缓 ,甚至
停滞
劳动力过剩、交通拥 、
住房紧张、环挤境恶
等
化
城镇化地域向农村推进,
逆城镇化等
|迁移应用| 结合教材图2.22、图2.23,说明我国城镇化的特点。 (1)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城镇化有什么特点? 答案: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城镇化总体速度较快;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后,城镇化速度进一步加快。 (2)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特点? 答案: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镇户籍管理政 策有所放宽。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全面 展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城镇户籍管理政策进一步放宽。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第2章第2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二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本节课的内容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进行讲解。
首先介绍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概念以及转型发展的措施;其次,以焦作市为例,具体分析焦作以煤炭为基础的产业兴衰以及它的转型之路。
本节课的内容是对第一节中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内容的进一步深化,有利于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地理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运用典型案例,说明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判断该资源型城市所处的生命周期位置。
2.通过典型案例,说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主要特征,分析该城市发展的方向。
3.归纳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方向的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身边城市调査研究与分析中,为该城市的发展献计献策。
核心素养:1.区域认知:从区域视角认识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周期。
2.综合思维:结合图文资料,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3.地理实践力:绘制资源枯竭型城市兴衰与转型的思维导图,。
4.人地协调观:树立因地制宜的城市发展观。
1. 说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主要特征。
2. 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方向。
教师准备:课件、学案、投影仪等。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老师】图片上展示了焦作之前和现在的景观,你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景观?【学生】看图回答。
【老师】过去的焦作市有黑色的煤山,漫天的黑烟以及各式各样的工厂。
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焦作市的发展随之滞后。
但是如今的焦作市在调整产业方向之后,摇身一变成为了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
思考:焦作市从煤炭之城到如今的绿色之城,其中的转型过程是怎样的呢?【老师】陈述:答案就在今天这节课的内容里,让我们一起来通过对区域要素的学习领略不同区域的风采。
首先我们来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板书:第三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展示:教学目标【学生】认真听讲、做笔记一、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板书)【老师】在学习资源枯竭型城市之前,我们先来思考什么叫资源型城市?比如刚才我们提到的焦作,还有大庆等我们都称为资源型城市,那所以大家归纳一下什么是资源型城市呢?【学生】积极举手发言.【老师】通常把因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而兴起,并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液为主导产业的城市。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PPT教学课件

问题探究
材料一 科尔沁沙地位于北方农牧交错带,该地年平均降水量300—500毫 米,降水集中于7—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该地原来是科尔沁 草原的主体,几十年来不当的农牧工矿活动致使土地沙化,形成沙地。从 1997年开始,科尔沁人因地制宜,防沙固沙,目前已初步扭转了“沙进人退” 的局面,开始走向“沙绿民富”的道路。
(1)据图推测华北平原最容易发生土壤盐碱化的季节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最容易造成土壤盐碱化的灌溉方式是( ) A.排灌结合 B.大水漫灌 C.管道渗灌 D.精准滴灌 思路点拨从图中可以看出,降水使土壤表层盐分减少,蒸发使土壤中的盐分 在表层积聚。
对点训练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自1997年以来已经丧失了800多万公顷耕地。目前中 国37%的土地仍在退化,人均可使用土地面积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0%。据 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土地退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南方地区的土地沙化尤为严重 B.自然原因是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石漠化严重 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1.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位置: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 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2.土地退化的自然原因 根本原因
3.土地退化的人为原因
主要原因
要点笔记导致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人为原因有很多,但不同区域的 主导人为原因不同,其结果都是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坏,从而导致风蚀、水蚀、 沙漠侵吞,最终使土地退化。
对点训练
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的地区。下图为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范 围图。据此完成1~3题。
(2)石漠化 ①定义:在我国的石质山地,山体坡地被开垦或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后,发生 水土流失,最终形成裸岩等难利用土地的现象。 ②成因:山地坡度大,土壤贫瘠,极易造成水土流失;降水多且集中,对地面冲 刷强烈;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如滥垦耕地、砍柴伐薪等,造成植被破坏,地 表裸露。 ③分布:西南喀斯特地貌区。
最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同步知识复习及强化训练——第二章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一、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1.地域文化的内涵:地域文化内容指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含义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意义是一个地方独特的文化资源,更是文化建设创新的主要源泉特点是一个长期的形成过程,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内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2.城乡景观的内涵:(1)城乡景观的含义:是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其外部形态和组合类型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不同地域的文化内涵、价值观、审美观。
3.地域文化与城乡建设的关系: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1.体现:影响方面表现民居特色民居建筑适应自然地理环境,建筑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城市格局中国皇权至上,以宫殿为中心欧洲围绕教堂、市政厅、城市广场布局,高层建筑在城市外围美国围绕摩天大楼布局,外围建筑高度逐渐下降建筑风格中国砖墙木梁架结构、斗拱飞檐、雕梁画栋西方柱廊、尖塔、喷泉、雕塑2.地域文化的保护途径:将传统的、民族的文化特征融入现代建筑之中,协调好老城区与新城区的发展关系,促成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和谐。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地域文化是一个地方独特的文化资源。
(√)2.不同纬度之间,不同海拔之间,城乡景观存在普遍共性。
(×)3.地域文化的形成只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4.不同区域往往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
(√)5.哈尼梯田体现了人地和谐的理念。
(√)曲阜高铁站最先迎接旅客的是采用汉代宫殿建筑风格建设的高铁车站及车站广场上高达30米的孔子像和“六艺”浮雕,还有在广场灯柱上篆刻的《论语》经典语句。
曲阜高铁站如此设计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曲阜是孔子的故乡,是儒学发祥地, 这样建设可使京沪高铁曲阜站的建筑与曲阜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风貌协调统一,体现其地域文化特色。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2册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第1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2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第一课时)本课时是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的:1.生态脆弱区。
概括了我国生态脆弱区的基本特点: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
2.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分别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分析其对该地区土地退化的影响。
区域认知:运用资料,说出北方农牧交错带自然环境的特点。
综合思维:运用资料,说出生态脆弱区自然环境的特点。
地理实践力:运用资料,以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例,说明其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人地协调观:归纳学习某生态脆弱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的一般方法。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新课导入: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观看视频并思考:(1)什么是喀斯特地貌?它有什么典型特征?可溶性岩石(如碳酸盐岩、硫酸盐岩等)在流水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貌。
典型特征:奇峰林立,地表崎岖,岩石绚丽。
地表常见有石芽、石林、峰林、溶沟、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等形态;而地下则发育着地下河、暗湖、溶洞。
溶洞内有多姿多彩的石笋、钟乳石和石柱等。
(2)贵州喀斯特地区为什么出现了大面积的石漠化?自然原因:1.西南地区降水丰富且强度大,容易发生水土流失;2.地形崎岖,植被不良,遇到暴雨,容易发生水土流失;3.石灰岩广泛分布,抗风化能力较强,成土过程缓慢,土层薄,土壤流失后岩层暴露,土壤再生很难形成;人为原因: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
生态脆弱区的定义、特点定义: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
主要分布区: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主要特点: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
土地退化表现: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阅读课本第一部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以下问题:追问:石漠化与贫困为什么喀斯特地区总是与贫困交织在一起?《我国南方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恶性循环图》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北方农牧交错带:指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2章第2节 城镇化 教学设计

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二节城镇化本节是从时间发展角度认识城镇的发展过程一城镇化。
城镇化过程是城镇的动态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促进了城镇的发展,面且还带动了农村的发展。
从面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大规模的城镇化运动在全球展开,对于发达国家面言,已经步人后城填化阶段,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当前还处于城镇化从起步到快速发展的过渡时期。
近年来,人们对城镇化有了新的认识。
现代社会城镇化在积极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城镇化进程加速也让城市管理问题目益凸显。
地理信息技术作为城市各种地理要素空间的数字化描述。
城市与空间定位有关的各种信息的载体,成为城镇管理的重要手段。
在讲述的时候重点结合案例分析,并注意联系当地实际。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目标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运用资料说明城镇化的利与弊。
综合思维能够通过案例和资料综合分析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差异。
核心目标1.了解城镇化的概念和主要标志。
2.结合实例和资料,了解世界城镇化的进程和不同地区的城镇差异。
3.结合实例,知道城镇化中的问题,会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4.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城镇管理中的应用区域认知结合区域资料,理解城镇化的概念,城镇化的主要特征,了解城镇化的意义,出现的主要问题。
地理实践力通过调查本地区的情况,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本地区城镇管理中的应用。
人地协调观通过学习了解本地区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应对的措施,体现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1、城镇化的概念及主要标志。
2、不同地区城镇化的差异及原因。
3、运用资料概括城镇化的进程,明白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多媒体自制教具导入:尽管才经过3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镇分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城镇不断涌现,城镇数量急剧增多,原有的城镇规模持续扩大。
其实在我们的家乡也在出现此类似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请同学们看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城镇化。
教师板书:城镇化一、城镇化的意义学生阅读教材P31页,思考以下问题:1.城镇化的概念2.城镇化的主要标志是什么?教师讲述;1.城镇化概念:城镇化也称城市化,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第二节风成地貌课件湘教版必修120210520

解析:第(1)题,雅丹地貌是典型的风力侵蚀地貌,一般形成于 干旱、风力大的地区。第(2)题,露营需要考虑当地的地理环 境,包括昼夜温差(酷热和寒冷)、风力大小、雨雪天气,还需 要准备食物,保证安全。
雅丹地貌与丹霞地貌的区别 风蚀成因、形态上呈垄岗状、 成群集中分布是雅丹地貌的最重 要特征。 雅丹地貌是风蚀作用为主形成 的垄岗状地貌。“雅丹”在维吾尔 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 包”。
(3)随着风影沙丘数量的增加,当地( ) A.风蚀作用不断加强 B.荒漠扩张速度加快 C.风积地貌趋于稳定 D.大气降水显著增加 答案:(1)D (2)D (3)C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风影沙丘应该位于植株的背风 侧,图中沙区位于植被的西南方,故该地的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东北风。第(2)题,读图可知,风影沙丘体积与植株高度呈正相 关,但不一定呈正比;从图中无法判断风影沙丘长度和高度与 植株的关系;风影沙丘宽度受灌丛迎风面积影响大,当灌丛迎 风面较大时,风影沙丘宽度较大。第(3)题,植被具有固定沙丘 的作用,随着风影沙丘数量的增加,当地风积地貌趋于稳定;风 蚀作用减弱,荒漠化扩张速度减小,大气降水不会明显增多。
解析:第(1)题,风沙对铁路的主要危害是磨损和掩埋,会危害 铁路运输安全。第(2)题,锡北地区路段自然环境恶劣,气温低; 降水少,蒸发旺盛;盐湖众多,风力较强,沙漠含盐量高,植被难 以生长,所以不能用生物为主导的防沙工程。
如果风速和沙量继续增大,沙堆背风坡的小凹地就将进一步 扩大,背风坡相对最大高度接近沙丘最高位置,从沙堆顶部和 两侧带来的沙粒在涡流的作用下不断堆积在沙堆后部的两侧, 形成雏形新月形沙丘。雏形新月形沙丘再进一步扩大和增高, 使气流在通过它的顶峰附近和背风坡坡脚部分时,产生更大 的压力差,从而在背风坡形成更大的漩涡,使原有的浅小马蹄 形洼地扩大,从迎风坡吹越沙丘顶的流沙,在沙丘顶部附近的 背风坡处堆积,当增长到一定程度,沙粒就会在重力作用下沿 背风坡下滑,落在洼地内,再被涡流吹向两侧堆积,这时就形成 了典型的新月形沙丘。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教案含解析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1.湿地的概念、分布特点及其重要的生态价值。
2.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综合治理措施。
3.分析某区域生态环境开发与保护问题的思路,并探究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一、湿地概述1.概念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两大类型(1)天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
(2)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3.两大特点(1)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
(2)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4.我国湿地的分布分布广泛,类型多样,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分布。
二、“地球之肾”1.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1)较高的生产力。
(2)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湿地的重要作用3.洞庭湖湿地的价值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航运和旅游观光等。
三、湿地资源问题1.原因人类对资源、环境的过度开发利用。
2.表现天然湿地的数量在不断减少,质量在逐渐下降。
3.危害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降低。
4.洞庭湖的萎缩(1)原因错误!(2)影响:调蓄洪水能力降低,湖区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现象时有发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增多。
四、保护湿地1.湿地破坏的危害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持续发展。
2.意义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3.措施退田还湖、退耕还林与天然林保护工程、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及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等。
4.洞庭湖“变”大了的原因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等。
[问题探究]根据教材P41图2—7,探究下列问题。
探究1我国湿地的东西分布有何差异?提示:东多西少。
探究2海南岛红树林湿地是淡水湿地吗?其主要作用是什么?提示:红树林湿地是咸水湿地。
分布在沿海地区,具有防止海浪侵蚀海岸、防御台风和风暴潮的作用,是天然的海防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德国南部及其周围的城市体系共三级,每 一级的城市数目和级别的关系是:等级较高 的城市数目较少,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 如大城市只有慕尼黑、法兰克福、斯图加特、 纽伦堡等少数几个;然而在每个大城市周围 又有若干个中等城市,如在慕尼黑周围有奥 格斯堡、雷根斯堡等6个中等城市;每个中 等城市的周围又有更多的小城市。
【答案】 (1)受高速公路的影响,A城比B城交通 便利 (2)B城 A、B两城级别相同,商品等级相当时,只 考虑距离远近和交通的影响,杜明家离B城更近, 所以会选B城 (3)不确定性。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城市服务范围的主 要因素。A城和B城人口规模相当,说明其级别 相同,但是由于受到交通等因素的影响,A城服 务范围在不断扩大,这吸引了周边其他地区的 人口,说明在实际中,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发展 变化的,服务边界具有不确定性。
案例探究——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 探究活动 读“德国南部及其周围的城市体系图”,探究不同等 级城市的分布特点。
(1)德国南部及其周围城市体系可以分几级? (2)德国南部及其周围城市体系中,每一级的 城市数目和级别存在怎样的关系? 【答案】 (1)从图中的城市数目,特别是图 中的图例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德国南部及其 周围的城市体系分三级:大城市,如慕尼黑、 法兰克福、斯图加特、纽伦堡等;中等城市, 如在慕尼黑的周围有奥格斯堡、雷根斯堡等; 还有若干小城市。
4 影响城市等级的因素 与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影响城市 等级的因素有资源条件、交通条件、人口条件等。 所以城市的等级不是一成不变的。城市发展到一 定的规模或达到一定等级时,其服务范围也随之 变大。具体影响如下表所示(以上海市为例):
城市服务范围大小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 素 影 响 表 现
为城市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 位于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 (如粮食、副食品)条件,丰富 资源条 能够获得支撑城市进一步 件 的劳动力条件,丰富的城市 发展的资源条件 用地等 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 交通条 能够通过便利的交通为更 件 远的居民提供服务,使其 服务范围扩大 城市为服务区内的居民提 人口条 供货物和服务,服务人口 件 要达到一定规模
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 市、港口城市
位于人口稠密地区的城市服 务范围相对较小;相反,位 于人口稀少地区的城市服务 范围相对较大
影响 因素
影 响
表
现
交 通 因 素
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 对内通过长江的航运,可以联系南京、武汉和重庆等 工业城市,服务范围可以扩展到广阔富饶的长江流域 港口 甚至更大的地域;对外它是我国大陆向东最接近太平 洋世界贸易要道的国际港口,通过对外贸易还可以扩 大其服务范围 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连接长江流域和北京、广州等 大城市,同时也位于中国内地人口最稠密的地区,这 铁路 使得上海能够得到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和农产品供 应,以满足大规模城市人口的需求,而且还为上海市 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东南端和太湖流域的下游,长江三 资源 角洲为城市的发展与拓展提供了广阔、平坦的土地,为城市 条件 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
1.体系:是指同一个区域中,不同级别城 市的__________ 空间组合 。
2启示
3.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嵌套理论的特点
(1)每个城市的服务范围呈正六边形,高级城市位于 正六边形的中心,六个低一级城市分布在六个顶点上。
归纳提升 (1)城市等级体系:同一区域内,不同级别的 城市空间组合,就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 级体系。 (2)不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和相互距离是不同的: 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等级较低的城市 数目较多;等级较高的城市相距较远,等级 较低的城市相距较近。 (3)等级较高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包含了多个等 级较低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就整个区域而言,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答案】 (1)三级。 (2)服务频率最高的是枣 (4)衡水市为衡水市本身及其区域内的城镇、农村提 供服务;石家庄市为本身及其区域范围内的衡水 市、保定市、沧州市、邢台市、邯郸市等区域提 供服务。这说明城市级别越高服务范围越大,同 级别城市数目越少;城市级别越低服务范围越小, 同级别城市数目越多。
1.读“某地城镇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对于甲、乙、丙、丁四城市服务范围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甲的服务范围最大
B.甲的服务范围大于丁的服务范围
C.乙的服务范围最大
D.丙、乙的服务范围相同
(2)据图我们可以总结出,在一定的范围内 ( ) A.等级越高的城市,数量越多 B.等级越低的城市,数量越少 C.等级越高的城市,服务范围越小 D.等级越低的城市,距离越近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的服 务范围最小,乙的服务范围最大,丙、丁的 服务范围相同。第(2)题,结合图中城镇的 符号可判断出等级越高的城市,数量越少, 服务范围越大,距离越远;等级低的城市特 点相反。
2.读“中心地服务范围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若A城和B城人口规模相当,A城比B城服务范 围更大,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情况下,A、B两城市中,杜明家选购同 等级商品会选________,原因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明家到A、B两城接受服务,说明城市服务 范围具有怎样的特点?
(2)高级城市的数目少,低级城市的数目多。 (3)同级城市的服务范围相互独立、不重叠;不 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4)高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低一级城市服务范围 的三倍。
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嵌套理论是在人口密度、交通条件 等各因素都相同的理想化均平等上建立的,在现实中 是不存在的,但该理论可以用来指导商业网点布局、 城市规划及区域规划等。
第二章
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一、城市的不同等级 城市等级划分 1划分标准:通常以城市人口规模 来划分。
2等级:
3 城市等级和服务种类、服务级别、范围的关系:
城市等级 服务种类 服务级别 范围
低
高
少 多
低 高
小 大
注意: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除了城市本身,还包括这个城市的小 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但是这个范围通常不固定,也没有明确 的界线。
探究活动 结合枣强镇寻求不同服务的材料,探究分析城市等级 和服务范围的关系。
(1)图中城市共分几级? (2)为枣强镇居民生活提供服务频率最高和最 低的城市分别是哪个? (3)按图所示城镇分布,枣强镇某学生小学、 中学、大学求学地点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4)说出衡水市和石家庄市的服务范围,这说 明了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