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第十二讲讲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到了清代,声训有了更大发展。其特点是: • 1)明确提出因声求义的主张。 • 戴震《转语》:“各从其声,以原其 义。”“俾疑于义者以声求之,疑于声者 以义正之。” • 王念孙《广雅疏证· 自序》:“就古音以求 古义,引申触类,不限形体。” • 《广雅疏证· 段玉裁序》:“学者之考字, 因形以得其音,因音以得其义。治经莫重於 得义,得义莫重於得音。”
(四)“因声求义”的理论依据
• 決、玦、缺、诀、抉、阙què • 阙:古代用于标志建筑群入口的建筑物。
• 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宫阙。 • 徐锴《说文解字系传》:“盖为二台于门 外,人君作楼观于上,上员下方。以其阙 然为道,谓之阙,以其上可远观,谓之观 ,以其县(悬)法谓之象魏。” • 阙,因以为宫门的代称。
• 到了晋代,又出现了声旁兼表字义说。 • 杨泉《物理论》:“在金石曰坚,在草木曰紧, 在人曰贤。”
• 到了北宋,王圣美提出“右文说”,对声 训从理论上加以阐发。
• 《梦溪笔谈》卷十四:“王圣美治字学,演其义 以为右文。古之字书皆从左文。凡字,其类在左, 其义在右,如木类,其左皆从木。所谓右文者, 如戋,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歹 之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如此之类皆以戋为 义也。”
• 皇帝居处,借指朝廷:阙下。“待从头收 拾旧山河,朝天阙”。 • 京城,宫殿:“城阙辅三秦”。 • 陵墓前两边的石牌坊:墓阙。 • 豁口,空隙:“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四)“因声求义”的理论依据
• • • • • • 发展结果: 在语音方面有两种情况: 1)语音不变,在一个词内增加新的义项; 淫: 雨水过多 过分、放纵、淫乱、邪恶
《汉语史》第十二讲
训诂的方法
一、声训:因声求义的方法
• (一)什么叫声训 • 声训就是从语词的声音方面推求词义 的来源,以音同或音近的词为训,说 明其命名之所以然的训诂方式。也称 音训。
• (二)声训的分类
• 从释词与被释词在声音方面的关系,声训 分4种: • ①同音。 • “景,竟也,所照处有竟限也。” • “晷,规也,如规画也。” • “土,吐也,吐生万物也。” • “盲,茫也,茫茫无所见也。”
• 第二,探索词语的来源。 • 如“父”和“爸”,“母”和“妈”,本是一 个词,经声转而变成了两个词。 • “大波曰澜,小波曰沦”,“澜”,“沦”由声转 而分化出来。 • 第三,保存古音资料。
(六)声训的缺点
• • • • 声训的缺点: 第一,主观推测,没有佐证。 第二,曲解“音近义通”,扩大声训范围。 第三,音义关系不明。
• 8)狭释广 • 即以外延小的词语解释外延大的词语。 • 《孟子》:“养心莫善于寡欲。“”赵岐 注:“欲,利欲也。” • 《国语· 吴语》:“执玉之君皆入朝。”韦 昭注:“玉谓珪璧也。” • 9)广释狭 • 即以外延大的词语解释外延小的词语。 • 《小雅· 瞻彼洛矣》:“瞻彼洛矣,维水泱泱。 兴也。洛,宗周溉浸水也。泱泱,深广貌。 笺云:瞻,视也。”
• • • • • • •
②双声。 “星,散也,列位布散也。” “火,化也,消化物也。” “木,冒也,华叶自覆冒也。” ③叠韵。 “山中丛木曰林。林,森也,森森然也。” “矢,指也,言其有所指向迅疾也。”
• ④音转相近。 • “船,循也,循水而行也。” • “癣,徙也,浸淫移徙处日广也。故青徐 谓癣为徙也。” • “鼓,郭也,张皮以冒之,其中空也。” • “辔,拂也,牵引拂戾以制马也。”
• 2)语音稍变,由一个 词派生出新词。 • 长(者),(县)长, • 戋,笺,贱,浅,钱,残。 • 词与词之间,义项与义 项之间不是一盘散沙 而是有它的系统性。
• 仅 • 《说文》:“仅,才能 也。从人,堇( qí n) 声。”本义:仅能,只能 , 读jǐn 。 • 将近,几乎 ,读jì n。 • 杜甫《泊岳阳城下》: “江国逾千里,山城 仅百层。” • 语音是线索,是纽带。
• 关睢 • 关关雎鸠, 窈窕淑女, 参差荇菜, • 窈窕淑女, 求之不得, 悠哉悠哉, • 参差荇菜, 窈窕淑女, • 参差荇菜, 窈窕淑女,
wenku.baidu.com
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左右流之。 寤寐求之。 寤寐思服。 辗转反侧。 左右采之。 琴瑟友之。 左右芼之。 钟鼓乐之。
• 3)把语音相近的字归纳为双声、叠韵 两大类。
分析字形-豆
本义:器皿
返回本章目录
分析字形-望
本义:往远处看
分析字形-行1
本义:道路
(二)形训的理论根据
汉字是由象形字发展成的表意文字,以形符表义。 象形是以形见义 指事是察而见义 会意是象形字的组合 形声是形符指出字义的归属,声符往往又是字义 的承担者。 • 字形与字义有密切的联系。通过对字形的分析有 可能寻求到字的意义。这就是形训的理论依据。 • • • • •
• 按照王圣美的说法,做声旁的字形都带有 意义,这种学说称为“右文说”。 • “右文说”有一定的道理,它是词义发展 变化在文字上表现出来的结果。 • 一个词,由本义产生引申义的最初阶段, 语音和字形都没有变化。后来义项渐多, 人们不易辨认这个多义词究竟用它哪个义 项,为了避免混淆,就加偏旁以示区别。 • 如避开、刀劈、偏僻、开闢,最初用作辟, 后来引申出上列义项,就分别加偏旁以示 区别,原来的本字“辟”就成了声旁。声 旁表义就是据此而来。
(四)“因声求义”的理论依据
• “因声求义”的理论依据 • 抓住语音发展线索,就有可能探求出词的本 义,引申义,假借义以及命名的由来,所属词族 等; • 而就同一词族来说,音同、音近、音转的词 义往往相通。
(五)声训的作用
• 声训的作用: • 第一,说明文字的通假。 • “耿耿不寐,如有隐忧。”《毛诗》训: “隐, 痛也。”《说文》:“殷,痛也。” • 隐为殷的假借字。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二)义训的类型
• • • • • • 1、同义相训 1)单训 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同义词。 《尔雅· 释言》:“增,益也。” 2)多训 用一个词去解释多个同义词。
• 《广雅· 释诂》:“龄、齿、稔rěn 、稘 jī(禾秆 ) ,年也。”
• 《尔雅》:“如、适、之、嫁、徂、逝,往 也。”
• • • • • •
• 右文说的贡献: • 发现了形声字声旁相同的字中有同源字存 在的事实,为后人研究同源字开拓了一条 崭新的道路。
• 右文说的局限性: • 从“戋”的形声字是符合右文说的,因为 它们都是戋的派生字。 • 从“必”的咇(bì 香气盛 ) 、苾( bì 芳 香 )、馝(bì 香气浓烈)都含香义,却与 “必”本身毫无关系,因为它们不是“必” 的派生字。 • 必:从八,从弋。弋亦兼表字音。“八”表示 “分”,“弋”即“杙”,小木桩,合起来指用 木杆做标记。本义:区分的标准。 • 右文说从文字学的角度说,实际只适用兼 义兼声字。
• 这4种声音关系从形状、性质、现象、功用 和人所感受等方面说明事物命名之所以然, 自有可取之处;然每个名号各自为说,且 多出于主观推测,不尽可信。 • 《释名》:“山,产也,产生物也。” • 《说文》:“山,宣也,宣气散生万物。” • 不过利用这些材料可以考查古音,取其因 声求义的办法以探求语源。清代训诂学家 受《释名》影响很大。
(四)形训的局限性
• 第一,依字形进行推敲,可以是仁者见仁,智者 见智。 • 第二,字的形体经过甲骨文、金文、篆书、 隶书、楷书等几次大的变化,由笔意改为笔 势,再变成单纯的线条符号,图像感已微乎其 微,形义关系已逐渐隔断。 • 第三,由于字形讹变,在形训中出现了“望形 生训”的弊病。
三、义训:直陈语义的方法
(三)声训简史
• 因声求义的方法,在先秦时就已萌芽。 • 《易经》:“乾,健也”。“坤,顺也”。 “坎,陷也”。 • 《孟子》:“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 射也。” • 到汉代,声训得到全面推广。
《释名》
• 东汉刘熙《释名》是用声训的方法 解释词义、说明事物得名之所由、 探求语源的专著。
• 《礼记》:“人生十年曰幼學,二十曰弱 冠,三十曰壯有室,四十曰強而仕,五十 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 傳,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頥。” • 《释名· 释长幼》:“七十曰耄,头发白耄 耄然也。八十曰耋,耋,铁也,皮肤黑色 如铁也。九十曰鲐(tái)背,背有鲐文也。” • 《说文》:“瓦,土器也,已烧之总名。” • 《释名· 释宫室》:“瓦,踝也,踝,坚确 貌也。”
• 到章太炎《文始》、高本汉《汉语词类》、 王力《同源字典》,同源词研究一步步走 上科学化系统化的道路。 • (高本汉《汉语词类》把同源词跟一字异 读联系了起来。)
(四)“因声求义”的理论依据
• • • • • 眉,湄,楣 音义关系的任意性(起初) • 湄:岸边,水与草交接的地 音义关系严格的规定性 方。 (约定俗成后), • 楣:屋檐口椽端的横板 ; 在发展中创造新词 门框上的横木 ;房屋的横 (利用原有的音义关系,通 梁 ;比喻关键、重要之处 过联想,在原有词语的基 (楣机) 础上用相同或相近的语音 形式,来表示一组关系密 切、特点相似的新概念, 引起词义的引申和发展。)
二、形训:以形说义的方法
• (一)什么叫形训 • 以形说义的方法: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解说 字义的训诂方式。 • 《左传》宣公十二年:“夫文,止戈为武。” • 《左传》昭公元年:“于文,皿虫为蛊。” • 《说文解字》常用形训方法解字释义。 • 最好是探索汉字的源头甲骨文。
• 小心翼翼 • 羽翼丰满
• 2)注意了语音的时代 性。 • 朱熹注《诗》,用今音 读古音,遇到不押韵就 改读,称之为“叶韵”, 即人为地协调通押。这 是错误的。 • 朱熹在注《关睢》第四 章时说:“采,叶此礼 反;友,叶羽已反。” • 他在注《匏有苦叶》第 四章时又说:“友,叶 羽轨反。” • 这就是诗人把某字临时 改读为某音,以求和谐。
• (一)什么是义训 • 义训就是直陈语义而不借助于字音和字形的 训诂方式。 • 《周易大传· 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 之谓之通。” • 《左传》:“龙,水物也。” • 义训的解释方式,古书中常用“某,某也”、 “某谓之某”或“某曰某”。
• 义训总是以通语、常言去解释不易知的文 语、古语或方俗语。对于名物,经常说明其 属类、形状、颜色和功用。 • “肇,始也。” • “干,求也。” • “克,能也。” • “璧,瑞玉圜也。” • “璜,半璧也。” • “薰,香草也。” • “菜, 草之可食者。” • “涧,山夹水也。”
• 当时张世南等也提出类似见解。 • 张世南《游宦纪闻》:“自《说文》以字 画左旁为类,而《玉篇》从之。不知右旁 亦多以类相从。如戋有戋小之义,故水之 可涉者为浅,疾而有所不足者为残,货而 不足贵重者为贱,木而轻薄者为栈。青字 有精明之义,故日之无障蔽者为晴,水之 无溷浊者为清,目之能明见者为睛,米之 去粗皮者为精。凡此都可类求,聊述两端, 以见其凡。”
(三) 形训的作用
• 第一,用于寻求字的本 义。这是诠释古籍,研 究词义系统和辨明古 籍文字通假不可缺少 的一环。 • 塞向瑾户 向:北边的 窗户 • 属:连也,从尾蜀声 • 第二,寻求词义系统。 通过字形分析,理解引 申义,掌握词义系统。 • 兵-武器-士兵-军队战争
• 第三,通过字形结构了 解字的本义和引申义, 又可进一步识别借假 字。 • 汝; • 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 王 • 第四,帮助对中小学生 的识字教育。
3)互训 两个同义词互相训释。 《尔雅· 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 4)递训 几个同义词辗转相训。 《尔雅·释言》:“煽,炽也;炽chì ,盛 也。” • 《说文· 口部》:“咙,喉也。”“喉,咽 也。”“咽,嗌yì 也。”
• 5)今释古 • 《说文· 舟部》:“舟,船也。”段注: “古人言舟,汉人言船。” • 6)通释方 • 《方言》:“党、晓、哲,知也。楚 谓之党,或曰晓,齐宋之间谓之哲。” • 7)常释罕 • 《尔雅· 释言》:“殷、齐,中也。” • 《尔雅· 释言》:“韪wěi,是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