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摄影测量技术及其发展历史
摄影测量学的发展历程

数字影像 数字化影像
数字摄影 测量系统
自动建立立 体模型
•计算机技术 •数字图像处理 •影像匹配 •模式识别 •DPW
数字线划地图 数字高程模型 像片影像地图 数据 库
自动量测 和解译 自动记录
摄影测量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三二阶段 数解字析摄影测量
摄影测量的基本工作要点
解析摄影测量仪器
作业员通过手轮、脚盘将X、Y、Z输入计算 机; 实时计算机共线方程,求得x1、y1、x2、 y2驱动像片盘的运动; 人眼通过光学系统观测像片盘上的两张像片, 观测同名点,实现测图
光学 像片
光学/机械 测图仪器
•基本概念的 提出
•单片测图法 •分工法测图 •综合法测图
•摄影测量仪 器
图解线划地图 像片影像地图
人工建立立 体模型
人工量测 和解译 机械绘图
摄影测量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模拟摄影测量
解析摄影测量
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手段,通过对摄影像片的量测和解析计 算方法的交会方式来研究和确定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 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并提供各种摄影测量产品的一门科学
摄影测量学的发展历程
摄影术的发明
1839年,法国人尼普斯Niépce 和达盖尔(Jacques Daguerre)发明了摄影术。为摄影测量提供了基本手段。
J. N. Niepce(1765-1833测仪的发明
二十世纪初,发明了立体观察方法。1901年, Carl和Henry独立发明了立 体坐标量测仪( stereocomparator )。由于飞机尚未发明,主要用于地面 摄影测量。
❖ 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摄影术为摄影测量提供了基本手段 ❖ 1851年,法国陆军上校劳赛达提出交会摄影测量并测绘了万森城堡图,
摄影测量的发展与趋势(作业)

一、摄影测量的发展历史:摄影测量学发展至今,经历了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和数字摄影测量三个发展阶段摄影测量学三个发展阶段的特点:我国摄影测量的发展历史中国的摄影测量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02年,当年的北洋大学曾用进口的摄影经纬仪做过建筑摄影测量试验。
中国的航空摄影测量始于1931年,浙江省水利局航测队与德国测量公司合作进行首次航空摄影,摄取了钱塘江支流浦阳江一段河道的航片,随后,国民党政府成立航测队。
主要测制了中国局部地区1:1万和1:2.5万军事要塞图,以及湘黔、成渝一带l:5万地形图。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航空摄影得到飞速发展。
国家测绘局、林业、农业、地质、铁道、石油、水利等部门都积极开展了航空摄影。
1980年前,中国利用航空摄影测量主要制作1:25000-1:100000各种比例尺地形图,采用的是分工法和全能法测图。
1980年后,利用解析和数字摄影测量方法,全国范围主要制作1:50000地形图,各省市主要制作1:10000和1:5000地形图,城市则是制作1:1000和1:2000地形图,构成各类GIS的地形数据库。
21世纪初,数码摄影仪面世之后,城市大比例尺航测制作正射影像图得到了迅速发展,现在已经发展到制作三维城市电子地图。
目前,中国已经构建了1:1000000、1:250000和1:50000全国空间数据库,包括的数据产品有DOM、DEM、DLG和DRG四类,还有地名数据库和土地利用数据库等,各省市已经或正在建立1:10000全省空间数据库。
许多大中城市已建立了1:500-1:2000空间数据库。
这些都成为构建“数字中国”、“数字省区”和“数字城市”的重要基础。
2006年国家测绘局启动了西部测图计划,使用了一批新设备、新技术、新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将改写中国西部200多万平方公里无1:50000地形图的历史。
二、摄影测量的发展现状摄影测量在经历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两个发展阶段后,现已进入数字摄影测量阶段,这对整个摄影测量的教学,科研,生产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浅谈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

数字摄影测量时代
随着图像处理技术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摄影测量时代逐 渐成为主流。
数字摄影测量时代主要使用高分辨率的卫星和无人机进行拍摄,通过计 算机视觉技术和深度学习技术进行自动化处理和分析。
代表成果:2010年代,中国自主研发的卫星系统“高分专项”成功发射 了高分辨率卫星,可以用于高精度的地形测量和资源调查。同时,无人 机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低空数字摄影测量的快速发展。
摄影测量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技术不断创新
数据源更加丰富
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
注重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的摄影测量技 术将更加智能化、自动化。例如,利用人 工智能进行图像识别和处理、利用5G技 术实现数据快速传输等。
随着卫星、无人机等设备的普及,未来的 摄影测量数据源将更加多样化。这将为各 行业提供更加精细、全面的数据支持。
03
02
应用领域的拓宽
04
技术成果展示
摄影测量技术已经从传统的光学相机发展到 使用无人机、卫星等多元化的数据源。同时 ,数据处理和分析也从手动走向自动化,大 大提高了效率和精度。
摄影测量技术不仅在传统的测绘领域发挥着 重要作用,现在还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 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等领域。
挑战与机遇并存
虽然摄影测量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 然面临着数据安全、技术更新快等挑战。同 时,随着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摄影测量技 术将有更多的应用场景和机遇。
03
摄影测量技术的未来趋势
人工智能在摄影测量中的应用
01 自动化处理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摄影测量数据的处理更 加自动化,包括图像识别、特征提取、三维重建 等流程。
02 高精度测量
摄影测量学发展综述。附参考文献至少5篇

摄影测量学发展综述(1)摄影测量学,从名字上来看,是摄影与测量的结合。
它起源于19世纪中叶,当时人们开始使用摄影技术进行地形测量,随着科技的发展,摄影测量学已经从传统的手工测量方式逐渐演变为数字化、自动化的测量技术。
起初,摄影测量学主要依赖于大型的户外摄影设备和复杂的化学处理过程。
摄影师需要拍摄大量的照片,然后通过复杂的工艺将底片进行处理、分析和比对,最后得出测量结果。
这个过程不仅耗时,而且对环境和设备的要求极高。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摄影测量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数字摄影和卫星遥感技术的出现,使得摄影测量不再局限于户外的大尺度空间,而是可以深入到微观世界,对细微的物体进行精确的测量。
此外,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的引入,使得摄影测量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
计算机可以根据拍摄的图像自动识别、定位、匹配,甚至可以自动完成三维模型的构建。
这大大减少了人工干预和计算量,提高了测量的效率和精度。
然而,摄影测量学的发展并不意味着传统的方法被完全替代。
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传统的摄影测量技术仍然有其独特的优势。
例如,在某些复杂的环境下,如茂密的森林、峡谷或者建筑物内部,数字摄影和卫星遥感技术可能无法获取有效的数据,而传统的摄影测量方法可能更加适用。
总的来说,摄影测量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摄影测量学将更加高效、精确和智能化。
摄影测量学发展综述(2)摄影测量学,源于19世纪中叶的摄影技术,是一门利用摄影或数字化影像,通过对影像的解析和处理,获取目标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以及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摄影测量学也经历了从模拟摄影测量到解析摄影测量,再到数字摄影测量的巨大变革。
在模拟摄影测量时代,摄影底片需要通过人工测量和解析,以获取所需的数据。
这种方法不仅耗时费力,而且精度也受到很大的限制。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解析摄影测量应运而生。
摄影测量学及其发展

摄影测量及其发展一、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1、概论摄影测量学的主要任务是从理论上研究摄影像片与所摄物体之间的内在几何和物理关系。
利用这种几何关系可以确定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几何特性;利用它们之间的物理关系可以判定所摄物体的性质,做出正确的解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还需要从技术上研究和制造出摄影像片获取和处理的仪器、材料和作业方法。
摄影测量从本质上讲就是由二维影像→三维空间的学科。
由测绘学科而言,摄影测量来自于“前方、后方交会”。
而普通的测量定义则是在两个已知点1,2上,安置经纬仪,对未知点A测定水平角、垂直角,进行前方交会来测量未知点的坐标。
2、摄影测量的阶段: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
其中模拟摄影测量主要是指模拟测图仪进行的摄影测量,属于手工操作的模拟产品;解析摄影测量则主要是依据像片像点与相应地面点的数字关系,借助计算机用数学解算方法进行的摄影测量,属于机助作业员操作的模拟数字产品;数字摄影测量是从数字影像中获取物体三维空间数字信息的摄影测量,属于自动化操作的数字产品。
3、摄影测量的分类:(1)、航天摄影测量(卫星):利用航天摄影资料所进行的摄影测量。
(2)、航空摄影测量(飞机):利用航空摄影资料所进行的摄影测量。
(3)、地面摄影测量(近景):利用地面摄影的像片对所摄目标物进行的摄影测量。
二、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与方法1、摄影测量的两个基本内容。
(1)、建立起影像和物体的基本关系,即在两张影像上测定同一目标点——对应性。
(2)、由影像坐标计算空间坐标——建立影像与空间的解析关系。
2、由影像到物体的变换差数。
3、由影像到物体的解析关系。
通过同名特征点的提取,获得一组观测值,应用于电脑处理搞定。
4、怎样确定9个方位元素。
九个方位元素主要包括内方位元素,即其在坐标轴上的横、纵、高坐标和外方位元素,即在空间坐标系中和地面辅助坐标系中坐标。
前者一般是已知的,而后者则主要靠航摄像片来确定。
浅谈摄影测量及其发展历史

置8 棵支柱 、 为单体支柱 区。
4 薄 煤层 开 采的前 进方 向 薄煤层 的开采难度 大 、 成本 高 、 安 全 系数 低 , 而改
在 薄煤层 采煤工 作面上 , 安装采 煤机械 、 运输设备
之前 , 需要有安 全保 障的工作 面支护措施 , 比如太平矿
l 什 么 是 摄 影 测 量
备各种地理信 息 系统 的建立 与更 新 时需 要 的基 础 数 据 。另外摄影测量 还广 泛应用 在非地形 测绘 领域 , 比 如对爆破 、 高温 、 真空等危险现场 进行监测 。摄影 测量 的优点主要体 现在 以下 几个 方 面 : ( 1 ) 影像 记 录 的物 体 目标客观 、 信息 丰富 、 图像清 晰 , 人们 可 以比较方 便 的获得所需要 的几何或物理信息 。将影像信息作 为制 图的依据具有 非 常突 出的优 势 ; ( 2 ) 摄 影 测量 不需 要
p h o t o g r a mme t r y t h r e e s t a g e s f o d e v e l o p me n t . Ke y wo r d s a na l o g p h o t o g r a mme t r y a n a l y t i c a l p h o t o g r a mme t r y di g i t a l p h o t o g r a mme t r y
中图 分 类 号 P 2 3
Ab s t r a c t P h o t o g r a mme t r y i s t h e s c i e n c e o f s u r v e y i n g a n d ma p p i n g b r a n c h e s ,i t i s t h mu s h i ma g i n g s t u d i e s o f i n f o r ma t i o n a c q u i s i t i o n,p r o c e s s i n g,e x t r a c -
摄影测量及发展趋势

摄影测量及发展趋势摘要本文主要介绍摄影测量发展的三个阶段,并展望一下摄影测量的发展趋势关键字模拟解析数字地球空间信息实时化1、引言二十世纪发展起来的摄影测量学,特别是航空、航天摄影测量是我国传统测绘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地、航测和制图三大组成部分中,航测是测制地形图的最基本手段。
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的飞速发展,摄影测量正受到史无前例的影响,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2、摄影测量的发展历史:摄影测量就是利用摄影技术(主要是航空摄影也可是地面摄影)摄取物体的影像,从而识别此物体并测求其形状及位置。
摄影测量发展至今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
摄影测量学三个发展阶段的特点:2.1模拟摄影测量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针对当时的摄影测量仪器,德国著名的摄影测量专家V.Gruber 给摄影测量下了这样的定义:“摄影测量是一种技术,它可以避免计算”。
这是因为,这些摄影测量仪器解决了传统野外测量中前方交会、后方交会的计算问题。
实质上,当时的摄影测量仪器本身就是一台精密的、机械的、模拟计算器。
由于这些仪器均采用光学投影器或机械投影器或是光学一机械投影器“模拟”摄影过程,用它们交会被摄物体的空间位置,所以我们称之为“模拟摄影测量仪器”。
因此,这一发展时期也被称为“模拟摄影测量时代”。
在这时期,能够用来解决摄影测量主要问题的现有的全部的摄影测量测图仪,实际上都以同样的原理为基础,这个原理可以称为“模拟原理”。
该“计算器”用两根精密的空间导杆模拟前方交会,从像点坐标直接解算,给出其模型坐标。
因此,当时的模拟测量仪器,多称为自动测图仪(Autograph)。
所谓自动,就是可以避免人工的计算。
从这个角度来说,摄影测量当时就与计算机联系在一起,而不是真正的不需要计算。
但是所谓自动,它并不是可以离开作业员的观测进行自动测图,而只是避免了人工的计算,不需要人工用“对数表”或机械的手摇计算机,进行前方和后方交会计算。
无人机摄影测量的发展与应用

无人机摄影测量的发展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是通过无人机搭载摄影测量设备,利用无人机自身的航行能力和姿态控制系统进行作业,采集大地测量、地理信息和摄影测量的数据,经过处理和分析,进而达到测绘、资源环境监测、工程勘测等目的。
本文将从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历程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源于传统的航空摄影测量技术,但是由于传统的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存在成本高、操作复杂等问题,导致了其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随着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和无人机技术的逐渐成熟,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应运而生。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军方开始将无人机应用于军事侦察和目标定位等领域,逐渐形成了军事领域的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逐渐成熟和民用领域的需求增加,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开始逐渐向民用领域拓展。
2006年,美国公司SenseFly推出了第一代商用无人机eBee,标志着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正式进入商用领域。
其后,国内外多家厂商相继推出了多款无人机摄影测量设备,并通过提升摄影测量设备的分辨率、提升无人机飞行稳定性等手段不断完善和发展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
1. 地质勘探和资源调查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可以利用其高分辨率的摄影测量设备,对地质勘探和资源调查项目进行快速、高效的测量和监测。
例如通过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地质构造和地质资源分布等信息,为资源勘探和调查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
2.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方面,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可以利用其快速、高精度的数据采集能力,对城市用地、建筑物分布等情况进行全面测绘和监测,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提供支持。
3. 海岸线保护和水利工程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可以通过航拍方式获取海岸线变化、水利工程建设等情况,为海岸线保护和水利工程规划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摄影测量技术及其发展历史
[作者信息]
[摘要] 从19世纪中叶开始至今,摄影测量的发展可划分为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三个发展阶段。
摄影测量学是测绘学的分支学科,它指的是通过影像研究信息的获取、处理、提取和成果表达的一门信息科学。
[关键词]摄影测量作用特点发展历史
1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科技水平飞速提高,电子产品、网络、出行工具等等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测绘技术也不例外。
摄影测量学是测绘学的分支学科,它指的是通过影像研究信息的获取、处理、提取和成果表达的一门信息科学。
2 什么是摄影测量
2.1摄影测量的作用和特点
摄影测量的主要任务是对地观测,因此测绘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和专题图,建立地形图数据库,并贮备各种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更新时需要的基础数据。
另外摄影测量还广泛应用在非地形测绘领域,比如对爆破、高温、真空等危险现场进行监测。
摄影测量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像记录的物体目标客观、信息丰富、图像清晰,人们可以比较方便的获得所需要的几何或物理信息。
将影像信息作为制图的依据具有非常突出的优势。
(2)摄影测量不需要接触被测目标实物,因此测量作业不受工作现场条件的约束。
例如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监测具有危险性,不可能让人去现场进行实地观测,摄影测量手段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3)摄影测量可以绘制动态变化或移动的目标。
影像记录是对目标物体某时刻状态的真实反映,因此摄影测可以用来研究动态的目标。
并且,这种研究是整体、全面、同时的,而非局部、片面、有时差的。
例如研究液体、气体等移动的非固定目标时可以应用摄影测量技术。
(4)摄影测量可以绘制形态复杂的目标。
在地形绘制中,应用经纬仪测绘山区的地形将会显得非常的困难,采集地形地貌的特征点时,如果丢失或缺少关键的特征点将会影响所绘地形图的准确性。
(5)影像资料可以重复使用,永久保存。
一份影像资料客观详细的反映了该地的地表情况,成为记录当地信息的重要资料,通过对不同时期的影像资料对比,可以研究该地的地貌变化特征和发展规律。
在进行地貌测绘时,与全站仪的测绘方法相比,摄影测量有很大的优势。
①出图时间短,生产快;
②操作人员劳动强度低,以内业工作为主。
因为摄影工作将大部分测绘工作搬到了室内进行;
③节约测绘时所需要的经费;
④摄影测绘的地图精度高,客观逼真。
正因为摄影测量具有如此多的优势,所以这项技术的应用范围在逐渐扩展。
2.2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
摄影测量学的方法很多,其中航空摄影测量的理论是最常用的。
航空摄影测量是利用飞
机上摄取的地表相片为依据进行量测判断拍摄的地面上物体大小、形状、空间位置关系,从而建立被摄取的地区的地形图信息数据资料。
航空摄影是利用安装在飞机下部的摄影机,在一定的高度飞行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对要测绘的区域进行连续重叠摄影。
要求所拍摄的图片能够覆盖整个待测区,并且有一定的重叠度。
一般而言,航向重叠度应达到60%~70%,旁向重叠度应达到15%~30%。
3 摄影测量的发展历史
摄影测量学发展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最初叫图像量测学。
1837年,摄影技术发明后,才叫摄影测量学。
数学家勃兰特早在18世纪就论述了摄影测量学的基础一一透视几何理论。
1889年,法国报导了第一张摄影像片的产生后,摄影测量学开始了它的发展历程。
19世纪中叶,法国陆军上校劳塞达利用所谓“明箱”装置测制了万森城堡图,这位上校被公认为“摄影测量之父”。
从19世纪中叶开始至今,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摄影测量与计算机学科相互渗透交叉,摄影测量在经历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两个发展阶段后,现已进入数字摄影测量阶段,这对整个摄影测量的教学、科研、生产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就摄影测量本身而言,从测绘的角度上来看数字摄影测量还是利用影像来进行测绘的科学与技术;而从信息科学和计算机视觉科学的角度来看,它是利用影像来重建三维表面模型的科学与技术,也就是在“室内”重建地形的三维表面模型,然后在模型上进行测绘。
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它与原来的摄影测量没有区别。
因而,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中,整个的生产流程与作业方式,与传统的摄影测量差别似乎不大,但是它给传统的摄影测量带来了重大的变革。
事实上,数字摄影测量的许多概念,以及它在整个地理信息产业的影响,都远远超过模拟摄影测量到解析摄影测量的变革。
3.1模拟摄影测量
19世纪中叶,劳塞达利用摄影像片和所谓的“明箱”装置,测制万森城堡图.标志着摄影测量的诞生。
当时采用的是图解法逐点测绘。
直到本世纪初,才由维也纳军事地理研究所按奥雷尔的思想制成了“自动立体测图仪”,后来由德国卡尔蔡司厂进一步发展,成功地制造出实用的“立体自动测图仪”。
由于这些仪器均采用光学投影器或机械投影器或是光学——机械投影器“模拟”摄影过程,用它们交会被摄物体的空间位置,所以我们称之为“模拟摄影测量仪器”。
因此,这一发展时期也被称为“模拟摄影测量时代”。
在这时期,能够用来解决摄影测量主要问题的现有的全部的摄影测量测图仪,实际上都以同样的原理为基础,这个原理可以称为“模拟原理”。
仪器虽冠以“自动”二字,但它只是说能够避免繁琐的计算,即利用光学机械模拟的装置,实现了复杂的摄影测量解算。
但它并不是不需要人工来观测。
摄影测最技术的发展可以说基本上是围绕开发十分昂贵的立体测图仪来进行的。
到了六、七十年代,这种类型的仪器发展到了顶峰。
3.2解析摄影测量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自动控制技术,模拟转换技术的实用化,为摄影测量立体测图仪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条件。
Helava于1957年提出了摄影测量的一个新概念,就是用“数字投影代替物理投影”。
所谓“物理投影”就是指“光学的、机械的、或光学—机械的”模拟投影。
“数字投影”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实时地进行共线方程的计算,从而交会被摄物体的空间位置。
解析摄影测量是依据像点与相应的地面点间的数学关系,用电子计算机解算像点相应地面点的坐标并进行测图解算的技术。
在解析摄影测量中,利用少量的野外控制点,加密测图用的控制点或其它用途的更加密集的控制点的工作,叫做解析空中三角测量,也称为电算加密。
电算加密和解析测图仪的出现标志着摄影测量进入解析摄影测量的时代。
解析测图仪与模拟测图仪的主要区别有三点:一是前者使用数字投影方式,后者使用模拟的物理投影方式。
二是在仪器设计和结构上前者为由计算机控制的坐标量测系统,后者使用纯光学、机械型的模拟测图装置。
三是在操作方式上前者是计算机辅助的人工操作,后者是完全手工操作。
3.3数字摄影测量
用影像相关(或影像匹配)技术代替双眼观测,实现真正的自动化测图,采用数字方式实现摄影测量自动化,这样,摄影测量发展到了数字摄影测量阶段。
随着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人工神经元网络,专家系统和计算机视觉等学科的不断发展,以及计算机性能的快速提高,数字摄影测量被公认为摄影测量的第三个阶段。
数字摄影测量就是以数字影像为基础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分析和处理,确定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性质的技术。
数字摄影测量与模拟、解析摄影测量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处理的原始信息不仅可以是像片,更主要的是数字摄影(如CCD影像)或数字化影像,这最终是以计算机视觉代替人眼的主体观测,因而它所使用的仪器最终将只是通用计算机及其相应外部设备。
摄影测量三个发展阶段从时间上来看没有严格准确的划分:
在50年代早期,没有计算机,那时的摄影测量就是要避免计算,对于制图和影像输出都采用模拟技术来实施。
60年代早期出现第一批数字式计算机,但摄影测量还是没能跳出传统摄影测量的范围。
因此,以上时期属于模拟摄影时期。
到了70年代,正射影像和解析测图仪的出现,标志着解析摄影测量时代的到来。
当时的摄影测量仪器制造业没有参与软件的研制而且没有严格地考虑硬件,这种情况持续了10年。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数字制图和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同时遥感也逐渐发展,最终到了80年代左右,开始了数字摄影测量的发展。
4 结语
摄影测量学从产生开始,始终随着人类对自然空间的探索而发展。
数字摄影测量的出现可以说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标志着它已成为现代信息学的一个重要领域。
新的工具和技术的出现,不仅不是摄影测量的空间的缩小,相反,它们给摄影测量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应用领域和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张序,测量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2]河海大学《测量学》编写组,测量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3]张祖勋等,数字摄影测量[M],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4]张剑清等,摄影测量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5]张祖勋等,数字摄影测量的发展与展望[J],地理信息世界,200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