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危险环境电气防爆技术讲述

合集下载

爆炸危险环境电气防爆与防静电标准解读

爆炸危险环境电气防爆与防静电标准解读

释放速率----单位时间从释放源中散发出可燃性气 体或蒸气的数量。
爆炸下限----空气中的可燃性气体或蒸气的浓度低 于该浓度,则气体环境就不能形成爆炸。
属于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场所举例
煤矿井下 石油、天然气开采场所 炼油厂、石化厂:生产、储运装置 油库:卸船区、储罐区、码头、泵房、发油作业
爆炸危险场所----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或预期可 能出现的数量足以达到要求对电气设备的结构、 安装和使用采用专门措施的区域。
0区----爆炸性气体环境连续出现或长期存在的场 所。
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 的场所。
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 如果出现也是偶尔发生并且是短时间存在的场所。 30m
3m 15m
30m
1区
2区
附加2区
易燃物质重于空气、设在户外地坪上的固定式贮罐
易燃物质轻于空气、通风良好的压缩机厂房
易燃物质轻于空气、通风不良的压缩机厂房
二、爆炸性粉尘环境
对用于生产、加工、处理、转运或储存 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爆炸性粉尘、可 燃性导电粉尘、可燃性非导电粉尘和可 燃纤维与空气形成的爆炸性粉尘混合物 环境时,应进行爆炸性粉尘环境的电力 设计。
备 第14 部分:危险场所分类》 (equivalent to IEC60079--10) 0区(Zone 0) ,1区(Zone 1),2区(Zone 2) 在场所划分的实践中,较多采用美国的场所划
分示例。
2、危险场所分类的基本原理
(1) 术语和定义
爆炸性气体环境----在大气条件下,气体、蒸气或 薄雾可燃性物质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被点燃后, 燃烧将在全范围内燃烧的环境。
区 LNG、CNG、LPG储运企业:卸船区、储罐区、泵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安装技术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安装技术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安装技术
目录
1
概念和定义
2
防爆电气安装工程规范
3
防爆电气设备选型
4 工程案例:联合安能液体石化码头工程
Page 2
爆炸危险环境概念
爆炸危险环境是指生产、使用、储存易燃易爆物质,并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且 有爆炸危险的场所。按照爆炸性物质的物态,分为爆炸性气体危险环境和爆炸性 粉尘危险环境。爆炸性气体环境是指在大气条件下,可燃性物质以气体或蒸气的 形式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被点燃后,能够保持燃烧自行传播的环境。爆炸性粉 尘环境是指在大气条件下,可燃性物质以粉尘、纤维或飞絮的形式与空气形成的 混合物,被点燃后,能够保持燃烧自行传播的环境。 本次培训从我公司参建的工程类型及特点等实际需要出发,重点解读爆炸性气体 危险环境电气安装技术。
光辐射式设备和传输系统的保护 隔爆型 增安型
本质安全型 浇封型 油浸型 正压型 充砂型
本质安全现场总线概念(FISCO) 光辐射式设备和传输系统的保护
Page 12
防爆形式 ia ma
——
op is d e ib mb o
px、py q
—— op pr
防爆电气设备的保护级别EPL和防爆结构的关系应符合下表:
分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应按引燃温度分组,引燃温度愈低的物质愈 容易引燃,危险性愈大。按照危险性大小,6个组别排序为: T6>T5 >T4>T3>T2>T1。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级别和组别,可查询
Page 14
②防爆电气设备的分级和分组。(判断安全性高低) 分级:防爆电气设备的分级对应于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分级。按照安全 性高低,3个级别排序为:ⅡC> ⅡB> ⅡA。 分组:防爆电气设备的分组亦对应于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分组。按照安 全性高低,6个级别排序为:T6>T5>T4>T3>T2>T1。 防爆电气设备的级别和组别不应低于该爆炸性气体环境内爆炸性气体混 合物的级别和组别。(也就是,设备的安全性要高于环境的危险性)

爆炸火灾危险环境电气防爆知识讲义

爆炸火灾危险环境电气防爆知识讲义

爆炸火灾危险环境电气防爆知识讲义唐开永*电气火灾与爆炸的原因电气火灾与爆炸的原因很多。

除设备缺陷、安装不当等设计和施工方面的原因外,电流产生的热量和火花或电弧是直接原因。

一、电气设备过热设计正确、施工正确以及运行正常的电气设备,其最高温度和其与周围环境温度之差(即最高温升)都不会超过某一允许范围。

如裸导线和塑料绝缘线的最高温度一般不超过70℃,橡胶绝缘线的最高温度一般不得超过65℃,变压器的上层油温不得超过85℃,电力电容器外壳温度不得超过65℃,电动机定子绕组的最高温度对应于所采用的A级、E级、和B级绝缘材料分别为95℃、105℃和110℃,定子铁芯分别是100℃、115℃和120℃等。

电气设备的正常发热是允许的。

但当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遭到破坏时,发热量增加,温度升高,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引起火灾。

引起电气设备过热的不正常运行大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短路2、过载3、接触不良4、铁芯发热5、散热不良此外电炉等直接利用电流的热量进行工作的电气设备,工作温度都比较高,如安置或使用不当,均可能引起火灾。

二、电火花和电弧电火花是电极间的击穿放电,电弧是大量的电火花汇集而成的。

一般电火花的温度都很高,特别是电弧,温度可高达6000℃。

在有爆炸性危险的场所,电火花和电弧更是引起火灾和爆炸的一个十分危险的因素。

电火花大体包括工作火花和事故火花两类。

电气设备本身,除多油断路器可能爆炸,电力变压器、电力电容器、充油套管等充油设备可能爆裂外,一般不会出现爆炸事故。

以下情况可能引起空间爆炸:1、周围空间有爆炸性混合物,在危险温度或电火花作用下引起空间爆炸。

2、充油设备的绝缘油在电弧作用下分解和汽化,喷出大量油雾和可燃气体,引起空间爆炸。

3、发电机氢冷装置漏气、酸性蓄电池排出氢气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引起空间爆炸。

*危险物质电气防火防爆,所谓的危险物质是指在大气条件下,能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气体、蒸气、薄雾、粉尘或纤维。

爆炸危险环境或场所电气防爆技术

爆炸危险环境或场所电气防爆技术

电气防爆技术的智能化发展
• 开发新型防爆电气设备
•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电气防爆系统的智能
• 提高防爆性能和故障安全性能
化监控和管理
• 提高防火性能
• 提高电气防爆系统的安全性能
爆炸危险环境电气防爆技术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建立完善的电气防爆技术标准体系
加强电气防爆技术的监督管理
• 制定国家防爆认证标准
• 严格执行防爆认证制度
• 制定行业防爆认证标准
• 加强对电气防爆系统的监督管理
爆炸危险环境电气防
爆技术在未来发展的
重要性
• 爆炸危险环境电气防爆技术在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 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
• 提高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
• 保护环境和资源
谢谢观看
Tencent Docs
•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如甲烷、乙炔、氢气等
爆炸危险环境的分类与等级
爆炸危险环境的等级划分
• Ⅰ类爆炸危险环境:存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存在
• Ⅱ类爆炸危险环境:存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短时间出现或偶然出现
• Ⅲ类爆炸危险环境:存在爆炸性粉尘、纤维,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存在
• Ⅳ类爆炸危险环境:存在爆炸性粉尘、纤维,短时间出现或偶然出现
• 申请防爆认证
• 提交认证资料
• 进行现场检查和检测
• 颁发防爆认证证书
电气防爆系统的认证标准
• 国家防爆认证标准
• 行业防爆认证标准
爆炸危险环境电气防爆系统的监控与维护
建立完善的电气防爆系统监控制度
对电气防爆系统进行定期维护
• 实时监控电气防爆系统的运行状态
• 维护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
• 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电气设备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电气设备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电气设备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为保障生产安全及电气设备的使用安全,防止电气设备因安装使用不当而引发火灾、爆炸事故,应根据电气设备的使用环境,分别采取以下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下面为大家分享电气设备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哈UN应大家阅读浏览。

1)危险环境的划分为正确选用电气设备、电气线路和各种防爆设施,必须正确划分所在环境危险区域的大小和级别。

(1)气体、蒸气爆炸危险环境。

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可将危险环境分为0区、1区和2区。

通风状况是划分爆炸危险区域的重要因素。

划分危险区域时,应综合考虑释放源和通风条件,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对于自然通风和一般机械通风的场所,连续级释放源一般可使周围形成0区,第一级释放源可使周围形成0区,第二级释放源可使周围形成1区(包括局部通风),如没有通风,应提高区域危险等级,第一级释放源可能导致形成1区,第二级释放源可能导致形成2区。

但是,良好的通风可使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缩小或可忽略不计,或可使其等级降低,甚至划分为非爆炸危险区域。

因此,释放源应尽量采用露天、开敞式布置,达到良好的自然通风,以减低危险性和节约投资。

相反,若通风不良或通风方向不当,可使爆炸危险区域范围扩大,或使危险等级提高。

即使在只有一个级别释放源的情况下,不同的通风方式也可能把释放源周围的范围变成不同等级的区域。

②局部通风在某些场合稀释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比自然通风和一般机械通风更有效,因而可使爆炸危险区的区域范围缩小(有时可小到忽略不计),或使等级降低,甚至划分为非爆炸危险区域。

③释放源处于无通风的环境时,可能提高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连续级或第一级释放源可能导致0区,第二级释放源可能导致1区。

④在障碍物、凹坑、死角等处,由于通风不良,局部地区的等级要提高,范围要扩大。

另一方面,堤或墙等障碍物有时可能限制爆炸性混合物的扩散而缩小爆炸危险范围(应同时考虑到气体或蒸气的密度)。

(2)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环境。

煤矿井下电气防爆技术

煤矿井下电气防爆技术

煤矿井下电气防爆技术随着煤矿行业的发展,尤其是煤矿井下作业的深入,电气设备的防爆技术显得愈发重要。

因为煤矿井下存在着高温、高湿、高灰尘、高瓦斯等复杂的工作环境,不加以防护的电气设备会引发严重的事故,甚至危及人身安全。

因此,煤矿井下电气防爆技术备受关注和重视。

煤矿井下电气防爆技术主要包括防爆电器的选型和安装、防爆电缆的使用和维护等方面。

首先,防爆电器的选型和安装非常重要。

防爆电器是指能在矿井中发生爆炸时不引发次生或原初爆炸的电器,通常采用防爆型式、防爆电器标志、防爆等级等措施来避免电气设备引发事故。

电器设备的选型主要考虑电气设备的防爆等级和防爆型式是否符合煤矿的安全要求。

在安装时,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进行布线、接地和保护措施。

其次,防爆电缆的使用和维护也是煤矿井下电气防爆技术的重要环节。

防爆电缆是在矿井中使用的一种特殊电缆,其特点是具有防爆性能,能够在爆炸环境中保持不引发爆炸。

煤矿井下的防爆电缆主要有钢丝屏蔽防爆电缆、钢带屏蔽防爆电缆等。

在使用防爆电缆时,要保证电缆的良好接地,以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

此外,定期对电缆进行检查和维护,防止电缆老化或破损。

煤矿井下电气防爆技术还包括对煤矿井下环境的监测和控制。

矿井中存在着高瓦斯和粉尘等危险因素,对这些危险因素的监测和控制是煤矿井下电气防爆技术的关键环节。

现代化的监测和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矿井中的危险气体浓度和温度等参数,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控,以保证井下的安全。

在煤矿井下电气防爆技术推广和应用中,还需要注重人员的培训和安全意识的提高。

煤矿井下的工作可能涉及到高风险的环境,因此必须确保每个人都具备必要的防护知识和技能。

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技术交流,增加煤矿工人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以降低由于操作不当导致的事故发生率。

总结来说,煤矿井下电气防爆技术是保障矿工安全的重要手段。

正确选型和安装防爆电器,合理使用和维护防爆电缆,采用现代化的监测和控制系统,以及加强人员培训和安全意识,能够有效预防煤矿井下的电气事故,提高矿工的工作安全性。

煤矿井下电气防爆技术范文

煤矿井下电气防爆技术范文

煤矿井下电气防爆技术范文煤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产业,然而,由于煤矿内部存在大量的可燃气体和煤尘,一旦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将会给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山的正常生产带来极大的威胁。

因此,在煤矿井下进行电气设备的防爆工作尤为重要。

本文将主要介绍煤矿井下电气防爆技术的相关内容。

煤矿井下电气防爆技术是指利用各种技术手段防止电气设备引发火灾或爆炸的措施。

其中,设备本身的防爆设计是关键的一环。

为了保证设备在煤矿环境中的安全使用,煤矿电气设备需要具备防爆性能。

这就要求电气设备在材质的选择、结构的设计、电气连接、电气元件等方面做出相应的防护措施,以防止火花、电弧或高温等因素引发煤气爆炸。

首先,在材质的选择上,电气设备需要采用防爆材料。

防爆材料通常具有不易燃烧、不导电、不易导热等特性,可以有效地减少设备表面的火花产生。

其次,在结构设计方面,电气设备需要符合防爆要求。

例如,控制柜等设备应设有防爆门、防爆连接盒等装置,以防止火花直接传播到矿井中的可燃气体。

此外,设备还需要考虑散热与防尘措施,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电气连接方面,采用合适的电缆线路布置和防护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电缆线路应选择具有阻燃性能、耐火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电缆,以降低线路自身着火的可能性。

此外,还需要在电缆线路的连接处设置专用的防护盒或连接器,以防止电弧或火花的产生。

在电气元件的选择上,需要选用符合防爆要求的元件。

例如,煤矿井下的电气开关等元件应采用防爆型的元件,以避免因元件损坏或故障而引发火灾或爆炸。

此外,还需要对元件的安装和维护进行严格的操作,确保其性能和防护效果。

除了设备本身的防爆措施外,还需要在煤矿井下进行防爆管理和监控。

例如,煤矿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对煤矿井下的电气设备使用进行监管和管理。

监控系统应安装相应的防爆仪表和报警设备,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隐患。

此外,还需要对煤矿井下的环境进行常规检测,确保煤矿内部的可燃气体和煤尘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煤矿井下电气设备防爆

煤矿井下电气设备防爆

煤矿井下电气设备防爆煤矿是一种存在极高危险性的工作环境,井下氧气含量低、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高,且随时可能发生火灾和爆炸等事故。

在这样的环境中,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煤矿井下电气设备防爆的重要性、防爆原理和防爆技术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煤矿井下电气设备防爆的重要性由于煤矿井下存在着严重的火灾和爆炸隐患,井下电气设备防爆非常关键。

如果电气设备发生火灾或爆炸,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还可能导致整个矿井的发生火灾或爆炸,危及所有在井下工作的人员的生命安全。

因此,煤矿井下电气设备防爆是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

二、防爆原理1. 爆炸的三要素爆炸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剧烈氧化反应,放出大量能量,产生火焰、烟雾和冲击波等现象。

爆炸一般需要三个要素:可燃物、氧气和点火源。

在煤矿井下,可燃物是煤与瓦斯等;氧气主要来自于空气;点火源可以是电气设备的火花、摩擦和过热等。

2. 防爆原理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主要包括隔爆和防火两个方面。

所谓隔爆,是指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离开,使其无法发生可燃反应;防火则是指采取措施消除电气设备可能发生的火花、火焰和局部高温,避免其成为点火源。

三、防爆技术1. 防爆壳体防爆壳体是防止电气设备发生爆炸溅射的关键部件。

防爆壳体通常由耐火、耐压、耐冲击的特殊材料制成,具有阻止火焰和爆炸产物蔓延的能力。

同时,防爆壳体还要求具备防水、防尘、耐腐蚀等性能。

2. 隔爆结构为了保证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的同时,能够有效隔离可燃物和氧气,防止其发生燃烧和爆炸,电气设备通常采用隔爆结构。

隔爆结构主要包括隔爆腔、隔爆板、隔爆胶等。

隔爆腔是将电气设备内部与外部环境彻底隔离的装置,可以通过专门的压力开关自动排除可燃气体。

隔爆板和隔爆胶则是将电气设备内部不同区域进行防护,避免火焰和爆炸气体扩散。

3. 防爆电器元件防爆电器元件主要包括隔爆开关、防爆电缆、防爆灯具等。

隔爆开关是防止电路中的火花、弧光引发爆炸的关键组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爆炸危险环境(或场所)电气防爆技术爆炸危险场所定义:在大气条件下,气体、蒸汽或雾状、粉尘或纤维状的可燃物质与空气构成的混合物,在该混合物中点燃后,燃烧或爆炸将传遍整个未燃混合物的场所。

防爆电气设备定义:按规定条件设计制造而不会引起周围爆炸性混合物(爆炸危险场所)爆炸的电气设备。

电气防爆技术目前我国尚存在一些误区一.防火、防爆概念混淆二.只要电气设备选用防爆就解决防爆问题1.Ex标志:不是防爆标志是英文Explosion的简写,是一个“警示标志”它包含①质量②安装③使用④维修保养⑤检修2.防爆电气设备有各种型式,共11种型式是根据不同的防爆原理决定,而适用于不同的爆炸危险场所区域。

3.防爆电气设备有不同的等级爆炸性气体环境,根据不同的易燃物质分19个等级爆炸性粉尘环境,根据不同的易燃物质分6个等级4.爆炸危险场所有不同的区域等级根据释放源和现场通风状况而决定爆炸性气体环境分三个区域爆炸性粉尘环境分二个区域三.常用的防爆电气设备型式(如隔爆型)是不密封的。

一般不能在户外使用四.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现场电气布线电缆或导线窜钢管保护。

钢管不是防爆钢管,仅仅起机械损伤保护五.爆炸危险场所电气一定要达到整体防爆概念防火、防爆概念混淆1.爆炸的种类很多,基本分三大类:物理性爆炸、化学性爆炸、核爆炸。

要防止爆炸的发生,都有相应的措施,称为防爆。

因此防爆一定要讲清楚对象是什么爆炸。

特别是化学反应引起爆炸的防爆措施和本讲义爆炸性环境爆炸的防爆措施的混淆,甚至将二种爆炸也混淆。

化学反应引起爆炸指发生在化学反应釜、反应塔等装置里,而爆炸性环境指装置和管道里易燃物质泄漏到大气中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是环境空间的爆炸。

采取防爆的方法截然不同,前者用严格控制工艺参数(温度、压力、流量)手段和装置增加安全阀、爆破膜等,后者用防爆电气设备。

2.防火(易燃物质)和防爆(爆炸性环境)的区别消防有双重意义,一是采取防止火灾发生的措施,另外万一发生火灾还应采取可灭火的措施,相应的提出下列主要防火要求:(1)按易燃物质的不同等级提出建筑物不同的耐火等级规定;(2)为了控制火灾的火势量,提出建筑物的面积规定;(3)为了控制火灾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提出对与相邻建筑物的间距规定;(4)为了便于人员发生火灾后逃生,提出建筑物必要逃生通道;(5)为了解决初始火灾的灭火,提出必须配备的灭火设施。

3.易燃物质分类:(1)GBJ16-(2001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成五大类,把易燃物质分在甲、乙、丙前三类中。

甲类:闪点<28℃的易燃液体、爆炸下限<10%的易燃气体;自燃和遇水燃烧的固体乙类:28 ℃≤闪点<60 ℃的易燃液体、爆炸下限≥10%的易燃气体、易燃固体;丙类:闪点≥60 ℃的可燃液体、可燃固体。

上述28℃是我国南方城市最热月平均气温,也就是甲类易燃液体在室温下,能引起闪燃现象,60 ℃时柴油的闪点,所以划分甲、乙、丙类是汽油(闪点-42 ℃)、煤油(闪点40 ℃)、柴油(闪点>60 ℃)的闪点为基准。

(2)GB50160-(1999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将易燃气体分为甲类和乙类(相同于GBJ16),将易燃液体分为甲A、甲B、乙A、乙B、丙A、丙B类。

甲A类:液化烃、甲B类:闪点<28℃易燃液体、乙A类:28 ℃≤闪点≤ 45 ℃易燃液体、乙B类:45 ℃<闪点<60 ℃易燃液体、丙A类:60℃≤闪点≤ 120℃可燃液体、丙B类:>120 ℃可燃液体。

上述45 ℃是世界城市月平均气温,120 ℃是重柴油的闪点(3)GB12268-90 “危险货物品表”为了易燃物质的运输和包装要求,与国际接轨分为低闪点液体闪点<-18 ℃需Ⅰ类包装中闪点液体-18 ℃≤闪点< 23 ℃需Ⅱ类包装高闪点液体23℃≤闪点≤61 ℃需Ⅲ类包装上述23℃是欧洲城市最热平均气温第一章中国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和标准●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主要内容:1.爆炸危险场所区域等级判断原则、判断方法及绘制2.爆炸危险场所防爆电气设备防爆型式选用方法3.爆炸危险场所电气线路的设计●防爆电气设备制造标准特种的结构和电路主要型式1.隔爆型电气设备GB3836.2—20002.增安型电气设备GB3836.3—20003.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GB3836.4—2000电气防爆技术4.爆炸危险场所电气线路和防爆电气设备的安装施工要求5.爆炸危险场所电气接地保护要求6.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装置竣工验收要求7.爆炸危险场所电气装置安全运行和维修8.爆炸危险场所电气装置检修要求9.爆炸危险场所管理和技术人员安全培训要求10.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安全监督和检查要求4.正压型电气设备GB3836.5—1987 5.充油型电气设备GB3836.6—1987 6.充砂型电气设备GB3836.7—1987 7.无火花型电气设备GB3836.8—1987 8.浇封型电气设备GB3836.9—1990 9.气密型电气设备GB3836.10—1991 10.粉尘型电气设备GB12746.1—2000规范和标准有1.中华人民共和国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1987)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3.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7—19964.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的检修GB3836.13—19975.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危险场所分类GB3836.14—20006.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危险场所电气安装GB3836.15—2000第二章爆炸性混合物一.易燃物质:定义:凡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物起氧化反应,并能产生燃烧(发热、发光)现象的物质。

分类:气体液体固体闪点<45℃闪点>45℃粉尘粒径1~200um纤维爆炸性混合物√√×√√举例氢、乙炔、乙烯甲苯、酒精、汽油乙二醇、柴油镁、铝、萘、聚乙烯、小麦粉、矿粉、煤粉棉纤维、人造短纤维第一节爆炸性混合物的基本特征二.燃烧定义: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氧化反应。

例如:C + O2→CO2↑(发白光)S + O2→SO2↑(发紫光)2 H2+ O2→2H2O↑(发兰光)而:4Fe+ 3O2→2Fe2O3 没有热量和光,不能称为燃烧三.爆炸定义:由于氧化反应或者其他放热反应而引起压力和温度的骤升现象物理性爆炸:由于物质的体积膨胀,引起压力和温度的骤升造成容器外壳破损,产生爆炸简单化学爆炸:因受外界振动引起某些物质自身分解产生压力,温度骤升现象.复杂化学性爆炸:因受外界压力触发,炸药会自身分解氧气,引起氧化反应,造成压力、温度骤升现象爆炸化学性爆炸化工生产的各类化学反应(如硝化、脂化、聚合、催化、氧化等等)引起爆炸因工艺条件(温度、压力、速率等)失控,引起压力、温度骤升现象。

(在反应釜、反应塔内)爆炸性混合物爆炸:因生产用的反应釜、泵、阀门管道等泄漏出的易燃物质,与环境中空气混和成爆炸性混合物,一旦被电气火花点燃,引起环境的压力和温燃烧三要素:点火源明火电气火花静电火花雷电火花机械火花危险高温易燃物质空气爆炸三要素:点火源明火电气火花静电火花雷电火花机械火花危险高温易燃物质空气四.与防爆电气有关的爆炸技术参数1.爆炸极限爆炸性混合物中的易燃物质与空气的比例,并不是什么比列都会点燃引起爆炸的,只有在某一个范围内,如氢气的爆炸极限是4%~75%。

其中4%是氢气的爆炸下限,75%是氢气的爆炸上限。

2.自燃温度爆炸性混合物除用火花可以点燃,也可以用加热温度来点燃,凡能引起爆炸性混合物爆炸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然温度。

如氢气的自然温度为560 ℃3.爆炸压力爆炸性混合物在爆炸极限内被点燃后引起爆炸,必然会产生冲击压力波,它的最大压力值称为爆炸压力:由于大气压力是一个大气压,所以无论易燃物质压力多高,要形成爆炸混合物,必须在一个大气压下。

因此,爆炸压力是在一个大气压下(初始压力为0)爆炸性混合物产生的最大压力。

不同的爆炸性混合物爆炸压力是不一样的,在0.8MPa左右。

但是由于爆炸性环境空间很大,如果爆炸性混合物不能全部爆炸完,则还会连续传遍整个未燃的爆炸性混合物,会引起压力增加现象。

也就是二次、三次甚至更多次爆炸,每次的爆炸压力,是爆炸性混合物被前一次爆炸压力预压后压力(初始压力)的倍数。

P%爆炸压力和浓度关系曲线爆炸压力和初始压力关系曲线P2P1P0P%4.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SG)在标准规定试验条件下,壳内所有浓度的被试验气体或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点燃后,通过25mm长的接合面均不能点燃壳外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外壳空腔两部分之间的最大间隙。

浓度%间隙mm外腔40.7爆炸40.6不爆炸100.6爆炸100.5不爆炸200.5爆炸200.4不爆炸320.4爆炸320.3不爆炸400.3不爆炸500.3不爆炸600.3不爆炸700.3不爆炸800.3不爆炸H2爆炸性混合物MESG举例MESG试验示意图5.最小点燃能量(MIE)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能点燃最易点燃被试验气体或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的最小能量。

PEmin%最小点火能量与浓度关系曲线MIE试验示意图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自然温度℃爆炸压力MPa最大安全试验间隙MESG(mm)最小点火能量MIE(mJ)甲烷5~155370.72 1.140.28丙烷 2.1~9.54660.900.920.26乙醚 1.7~481700.920.870.19乙烯 2.3~364250.800.650.06氢4~755600.740.290.019乙炔 1.5~82305 1.030.370.019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技术参数举例第二节爆炸性混合物的类别与级组划分一.爆炸性混合物的分类分三大类Ⅰ类:煤矿井下甲烷Ⅱ类:工厂用气体、蒸汽、薄雾Ⅲ类:粉尘、纤维二.爆炸性混合物的分级1.爆炸性气体、蒸汽的分级(1)按最大试验安全间隙分级(MESG)MESG=1.14 (mm) 煤矿井下甲烷,为Ⅰ类不分级,标志Ⅰ0.9≦MESG<1.14 (mm) 为Ⅱ类A级,标志为ⅡA0.5 < MESG< 0.9 (mm) 为Ⅱ类B级,标志为ⅡBMESG≦0.5 (mm) 为Ⅱ类C级,标志为ⅡC(2)按最小点燃电流比分级(MICR)最小点燃电流: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对电阻电路或电*电路用火花试验装置进行3000次火花试验。

能够发生点燃的最小电流。

最小点燃电流比(MICR):各种气体或蒸汽与空气的混合物的最小点燃电流对甲烷与空气的混合物的最小点燃电流之比。

MICR=1 煤矿井下甲烷,为Ⅰ类不分级,标志Ⅰ0.8<MICR<1 为Ⅱ类A级,标志为ⅡA0.45≦MICR≦0.8 为Ⅱ类B级,标志为ⅡBMICR< 0.45 为Ⅱ类C级,标志为ⅡC2.爆炸性粉尘(含纤维,炸药)的分级爆炸型粉尘分级是按粉尘的物理性质划分,把非导电性可燃粉尘(如玉米粉、糖粉等)与非导电性可燃纤维(如棉纤维、亚麻纤维)划为Ⅲ类A级,把导电性爆炸性粉尘(如镁粉、铝粉等)与火药、炸药性粉尘(如TNT、硝化棉纤维)划为Ⅲ类B级三.爆炸性混合物的分组按易燃物质的引燃温度(自燃温度),分为六组,具体范围为:组别引燃温度t℃T1t>450T2450≥t>300T3300≥t>200T4200≥t>135T5135≥t>100T6100≥t>85表2-3 爆炸性气体分类、分级、分组举例表类和级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SG毫米最小点燃电流比MICR引燃温度(℃)与组别T1T2T3T4T4T5T>450450≥T>300300≥T>200200≥T>135135≥T>100100≥T>85Ⅰ 1.14 1.0甲烷ⅡA0.9<MESG<1.140.8<MICR<1.0乙烷、丙烷、丙酮、苯乙烯、氯乙烯、氯苯、甲苯、苯、氨、甲醇、一氧化碳、乙酸乙酯、乙酸丁烷、乙醇、丙烯、丁醇、乙酸丁酯、乙酸戊酯、乙酸酐、氯乙烯戊烷、己烷、庚烷、葵烷、辛烷、汽油、硫化氢、环己烷乙醚、乙醛亚硝酸乙酯ⅡB0.5<MESG≤0.90.45<MICR≤0.8二甲醚、民用煤气、环丙烷环氧乙烷、环氧丙烷、丁二烯、乙烯异戊二烯、四氢呋喃二乙醚、四氯乙烯ⅡC MESG≤0.5MICR≤0.45水煤气、氢乙炔二硫化碳硝酸乙酯组别引燃温度℃类和级粉尘物质T11T12T13 T>270270≥T>200200≥T>140ⅢA非导电性可燃纤维木棉纤维、烟草纤维、纸纤维、亚麻、亚硫酸盐纤维素、人造毛短纤维木质纤维非导电性爆炸性粉尘小麦、玉米、砂糖、橡胶、染料、聚乙烯、苯酚树脂可可、米糖ⅢB 导电性爆炸性粉尘镁、铝、铝青铜、锌、钛、焦炭、炭黑铝(含油)、铁、煤火炸药粉尘黑火药TNT硝化棉、吸收药、黑索金、特屈儿、泰安表2-4 爆炸性粉尘的分类、分级、分组举例表第三章爆炸危险场所区域范围划分第一节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类和分级一.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类、分级1.分类按爆炸危险场所存在易燃物质与空气混合的状态,分为爆炸性气体危险场所和爆炸性粉尘危险场所两大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