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课教学论文:日常生活给劳技课带来的拓展与课外延伸
小学劳动课教学论文

小学劳动课教学论文劳动课是小学课程中重要的一门实践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本文将从劳动课的意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小学劳动课的教学有所助益。
一、劳动课的意义劳动课是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动手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参与劳动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劳动的价值,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劳动课是一个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场所,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如剪纸、编织、种植等。
2.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劳动课注重实践,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完成一定的劳动任务,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劳动课通常需要学生合作完成任务,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升他们的协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小学劳动课的教学内容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劳动课教学内容:1. 手工制作:可以包括剪纸、折纸、手工绘画、剪纸、折纸等,通过制作各种手工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2. 种植:学生可以通过在校园里种植花草、蔬菜等植物来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照顾植物,增加他们对自然的认识。
3. 做饭:通过教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烹饪方法,可以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4. 劳动实践: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学校周边环境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能增加他们对社会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法: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的示范来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观摩中学会。
2.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通过小组合作任务,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循序渐进法:教学要有步骤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简单到复杂,逐渐提高难度,让学生逐步掌握劳动技能。
劳技论文(优秀范文五篇)

劳技论文(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劳技论文浅谈劳技课中应注意的细节劳技课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它要求学生既能动口,又能动手,而且人人参与。
它不同于文化知识课,是以操作训练和制作实践为基本教学形式的。
它让学生了解劳动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创造能力和热爱劳动的情感,并培养良好的品德和意志,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劳技课的课堂教学以教会学生操作技能为主要特点,要以实践为主,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其年龄段在生理、心理方面发展的特点。
本人从教劳技课几年,感觉到在教学中要抓住以下几个细节:一、抓住激发学生学习劳技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在劳技课教学中,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热爱劳动的思想,充分发挥出潜能,激起劳动创造的欲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创设情境时,利用实物导入新课,它形象、美观,对学生有极强的吸引力;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能让学生的视觉焕然一新,能将枯燥无味的劳技课变得生动有趣;利用猜谜语导入新课,能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有趣的线体造型》一课时,我先出示用不同颜色的铜芯线制作的滑雪远动员造型、举重运动员造型、跳舞的小朋友造型导入新课,马上吸引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工艺椅》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呈现出易拉罐制作的各式各样的工艺椅来吸引学生的视线,激起学生学习劳技的兴趣。
在教学《简易机器人制作》一课时,利用谜语“名字叫人不是人,不吃不喝手脚勤,能开机器会下棋,听话干活负责任。
”引入新课,学生一听是要学习和机器人有关的内容,兴趣马上就调动起来了。
二、抓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劳技课中学生往往只是一味的听老师教如何制作一件作品,并没有动脑思考一件作品是如何制作的,这在劳技课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要想上好劳技课,就要抓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
过去的劳动技术课授课基本上是模式化的:引入、教师示范或录像示范、学生操作实践、学生作品展示、学生谈劳动感受、教师小结。
关于小学生劳动教育论文

关于小学生劳动教育论文1. 引言小学生劳动教育是指通过一定形式的劳动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小学生劳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2. 小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小学生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他们的自理能力和创造能力。
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可以锻炼意志,培养集体观念,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小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目前,小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着教育资源不足、教师素质不高、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
在实践中,学校普遍缺乏劳动教育的有效载体,学生参与劳动的机会较少,教育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和实践性。
4. 解决方案4.1 加强政策支持加大对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为其提供政策保障。
4.2 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对小学老师的劳动教育培训,提高其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培养其组织和实施劳动教育活动的能力。
4.3 丰富教育资源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劳动教育周、劳动教育社团等形式,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劳动教育资源。
5. 结论小学生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加强小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解决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将有助于更好地推动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发展。
特殊应用场合及相关条款1. 农村小学劳动教育针对农村生活环境,增加农业劳动教育内容•在教育资源丰富方案中增加农业劳动教育的资源,包括农作物种植、农产品加工等相关内容。
•提高教师农业知识水平,加强农业实践教育培训,使其能够有效组织和指导农业劳动教育活动。
相关问题及注意事项•问题: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师农业知识水平不高。
•解决方法:引入农业专业教师、田间实习等方式,提升教师农业知识水平;向政府申请农业劳动教育资源。
小学劳动课实践活动论文

摘要:劳动课作为我国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
本文通过对小学劳动课实践活动的探讨,分析了劳动课实践活动的意义、实施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我国小学劳动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劳动课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劳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在当前的小学劳动课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劳动课内容单一、实践环节不足、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本文通过对小学劳动课实践活动的探究,旨在为我国小学劳动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小学劳动课实践活动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课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认识到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 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通过劳动课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学习到各种劳动技能,如手工制作、种植、烹饪等,为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劳动课实践活动往往需要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劳动课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环保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力量。
三、小学劳动课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1. 丰富劳动课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设计丰富多样的劳动课内容,如手工制作、种植、烹饪、清洁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2. 加强实践环节在劳动课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劳动技能。
3. 完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团队协作等方面纳入评价范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加强家校合作学校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劳动教育,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小学劳动课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劳动课内容单一,缺乏实践性。
小学劳动实践教学论文(3篇)

第1篇摘要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劳动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从劳动实践教学的意义、现状、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小学劳动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教学;实施策略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小学劳动教育是学生形成正确劳动观念、掌握基本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重要阶段。
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在小学劳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劳动实践教学的意义、现状、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劳动实践教学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实践教学使学生亲身参与劳动,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学生通过劳动,认识到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2. 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劳动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为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通过实践,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劳动效率,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劳动实践教学需要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爱集体,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劳动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同时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生在劳动中体验成功与挫折,学会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小学劳动实践教学现状1. 教育观念滞后部分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劳动教育是“配角”,与学科教育相比,地位较低。
2. 教学内容单一劳动实践教学的内容过于简单,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3. 教学方法陈旧劳动实践教学仍以传统的讲授、演示为主,缺乏实践性和互动性,不利于学生主动参与。
4. 评价体系不完善劳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单一,过于注重结果,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过程体验。
小学劳动与技术论文

小学劳动与技术论文弛有度舍取得当【内容摘要】动与技术这门课程涉及到各种知识和操作技巧,和普通的文化课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它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更强。
教材在编排上也是凸显了这一特点,主要包括个人制作、生活小技巧、社会生活等方面。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遇到很多的现实问题,学生没有学习意识,学校设施不好,师资力量不够,家长不重视。
这种种原因就更需要教师的智慧,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花点心思,学会适当取舍,适合的内容可以进行延伸拓展,不适合的可以进行适当改编,甚至舍弃。
只有活用教材,因地制宜,才能让课堂焕发出新的光彩。
【关键词】取舍教材劳动与技术动技术这门课程是以学生亲身实践、亲手操作、手脑并用为基本特征,学生通过人对物的操作运作,通过人与人的互动,获得丰富的体验,实施操作性学习。
它的拓展性特别强,有些在课堂上根本无法完成,课堂的时间有限,空间有限,我们小学的劳动与技术课在一周一课时还末能保证的前提下,作为我们一线教师,更应该努力寻找这一课程有效开发和实施的新途径。
所以,我们教师更要做好以教材为本,找准课外延伸的衔接口,选取适当的孩子们喜欢的延伸材料,有效整合学校与家庭的劳动教育。
而那可行性不强的内容也要适当的舍弃,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从教材和教室的约束中走出来,才能拥有一方自由翱翔的实践天地,也方能体会到劳动带来的快乐、自信、收获。
、教材分析师是课堂的组织者,要把握好教材的特点,吃透教材,指导学生更好地突破重难点,并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对于劳动与技术这门操作性强的课程而言更如此。
1、教材编写的用意动与技术课是以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国家指定性学习领域。
在我国,劳动技术课虽然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并被列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教学中强调学生形成劳动观念、端正劳动态度、养成劳动习惯,强调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小学劳动教育论文

小学劳动教育小学劳动教育一直被视为培养学生劳动意识、锻炼动手能力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生活中,劳动教育作为课程的一部分,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延伸,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探讨小学劳动教育的意义、目的和实施方式,并分析其中的益处和挑战。
意义与目的小学劳动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通过参与各种劳动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培养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此外,劳动教育还可以促进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动手实践技能,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创新能力。
小学劳动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开展各种劳动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懂得劳动需要付出的汗水和辛劳,培养对劳动的尊重和感恩之心。
同时,劳动教育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动手实践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动手实践技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实施方式小学劳动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施,如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组织劳动小组、参与社会实践等。
其中,劳动实践活动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和辛苦,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组织劳动小组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分工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参与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和向往。
益处与挑战小学劳动教育的益处在于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技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可以不仅仅是在书本中学习知识,更可以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动脑思维,锻炼自己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培养责任感和合作意识,使自己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然而,小学劳动教育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学生学习压力大、学校资源短缺、教师素质不高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劳动教育,提高学校和教师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学校资源的配置,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促进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
一年级劳动实践教学论文(3篇)

第1篇摘要:劳动实践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更是培养其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集体协作精神的重要途径。
本文通过对一年级劳动实践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劳动实践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以期为提高一年级劳动实践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一年级;劳动实践;教学;策略一、引言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劳动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年级作为小学生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开展劳动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一年级劳动实践教学的现状、策略和方法,以提高劳动实践教学效果。
二、一年级劳动实践教学现状1. 劳动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足目前,部分学校对一年级劳动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将其视为可有可无的辅助课程。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将劳动实践教学时间压缩,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
2. 劳动实践教学资源匮乏部分学校缺乏必要的劳动实践教学资源,如实验室、实习基地等,使得劳动实践教学难以深入开展。
3. 教学方法单一在一年级劳动实践教学中,部分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等,缺乏与学生互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劳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脱节现象,导致学生在家庭和学校无法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一年级劳动实践教学策略1. 提高对劳动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学校应将劳动实践教学纳入课程体系,明确教学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确保劳动实践教学时间。
2. 完善劳动实践教学资源学校应加大投入,完善劳动实践教学资源,如建设实验室、实习基地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3. 丰富教学方法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游戏化教学、情境模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 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应与家庭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共同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使学生在家庭和学校都能得到良好的劳动教育。
四、一年级劳动实践教学方法1. 日常生活劳动实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家庭劳动,如打扫卫生、整理床铺等,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劳动课教学论文:日常生活给劳技课带来的拓展与课外延伸
小学劳动课教学论文:日常生活给劳技课带来的拓展与课外延伸
陆贤
(苏州市善耕实验小学校)
劳动课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都不能体现劳动课的最大特点。
如果单靠劳技课的时间去实践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实践的机会。
而实践的园地就要我们从身边的地方去寻找和利用,班级和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也就是学生实践的首选地方。
一、抓住各种重大节日的契机,让学生设计各类卡片
如,学校倡导书香满校园活动,我让学生设计和制作了书签、书卡等,并做成展板,供大家学习;"六一"儿童节,我让学生一起设计制作卡片,并在卡片上给最好的朋友写一句祝福的话来庆祝自己的节日;"植树节"我带领学生设计制作各类保护树木的标语,挂在校园的植物上,提醒大家爱护树木,热爱校园,从身边做起。
"三八妇女节"和"教师节",我教学生制作贺卡和各种纸花献给老师和妈妈等。
学生在此类的活动
中,有效地巩固和实践了纸编技术,并进行了有效的创新设计。
二、班级环境布置给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
抓住班级环境布置,以及每月一次出黑板报的机会,以劳技作品为框架、各科知识为内容进行设计创作。
这样的布置既美观,有立体效果、层次感强,又有知识内涵。
比如,设计以书签为主题的板块。
结合劳技课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制作各种形态不一的精美的书签,在书签上写上小诗、好词好句、格言、名人名言、科学小知识和数学智慧题等。
整个内部设计好后,再用彩带或皱纹纸做成小花或者其他图形镶嵌在外框上,形成一版书签特刊。
在制作和设计过程中,老师在旁边适当教学生剪、折、贴等手工技能。
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中队角、学习园地等栏目,把劳技课中纸工、编织、手工等等劳动技能融入设计中去。
这样既可以激励优秀的学生,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营造一种爱动手的氛围,创造一个交流、展示劳技活动成果的舞台。
三、学校劳技室开辟创新作品展示
学校成立劳技教室,给学生一个展示作品的平台。
把学生各类创新作品进行展示,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往往作品得到展示的
学生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快感,()使其在今后的学习中,勇于创新,乐于制作。
同时也给参观的学生一种学习的机会、创作的灵感。
四、争当"护绿小天使"
通过开展争当"环保护绿小天使"系列活动,让队员在争当小天使的过程中学习劳动种植方面的知识,知道植物对人类的作用及受到热爱劳动的教育。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调查学校植物的种类、名称,并认领一棵树,培养热爱校园的情感。
学生定期做到:
1.认识树木,测量树径、高度,收集资料,填写校园树木调查表。
2.分小组认养树木,每周定期浇水,并随时关心,使树木不遭受人为破坏。
3.观察树木生长情况,记好植物观察日记。
学生在争当"护绿小天使"的过程中,使所学的林木、花卉的种植知识有效地得到巩固和应用。
五、成立"花山"实践基地
以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为主题开展环保教育。
带领学生去"花山"实践基地,认识各类植物的生长,并做好树木的认养工作。
让学生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与种植、浇水、修剪、收获等活动,并带领学生设计和制作各类树屋,给小鸟居住。
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既能巩固种植的相关知识,又能获得热爱劳动、环境保护的教育。
总之,在小学劳动课教学中,教师要因地制宜、合理地利用学校进行课外拓展和延伸,既要增加学生劳动与技术教育实践的机会,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又要开阔学生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