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细微结构
人体消化系统结构图

人体消化系统结构
人体的消化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由多个器官和组织组成,它们协同
工作来帮助吸收和消化食物。
本文将介绍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口腔
人体消化系统的第一个部分是口腔,它包括牙齿、舌头和唾液腺。
牙齿用于咀
嚼食物,舌头帮助推动食物,并释放唾液来湿润食物以便咀嚼和下咽。
食管
食管是一个长管,连接口腔和胃。
当食物被咽下时,食管将其输送到胃部。
胃
胃是一个袋状的器官,其内壁分泌消化液,混合食物并将其分解成更小的部分。
胃中的酸度有助于杀死细菌并开始消化蛋白质。
小肠
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器官,分为三个部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它通过消化
酶和胰液来进一步分解食物,以便吸收养分。
小肠壁上有细小的绒毛,增加其吸收表面积。
大肠
大肠是消化系统的最后部分,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将未消化的物质转
变成粪便以便排泄。
肝脏
肝脏虽非直接参与消化,但在代谢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它产生胆汁,帮助摄
取脂肪并将其分解。
胰腺
胰腺分泌胰液,其中包含多种消化酶,帮助消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结语
人体消化系统包括多个必要器官,它们共同协作以确保身体从食物中吸收所需
养分。
每个器官都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功能,相互配合形成一个高效的消化系统。
以上是人体消化系统结构的概述,希望对你理解这一复杂系统有所帮助。
消化系统的正确功能对维持健康至关重要,因此保持均衡饮食和健康生活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管:口腔 咽 食道 胃 小肠 大肠
消化腺:唾液腺
胃腺
肝脏 胰腺 肠腺
在消化腺中,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一)消化管口腔 食道 咽源自胃 十二指肠 大肠 小肠 肛门
1、口腔:是消化道的开始部分,里面有牙齿、舌、唾液腺
2、咽、食道:食物进入体内的通道 3、胃:位于左上腹部,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呈囊状。 主要功能是暂时贮存食物,使食物和胃液充分混合 4、小肠:盘曲在腹腔中,长5—6m,开始的一段叫十二 指肠,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消化食物和吸 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5、大肠:长约1.5m,它的起始部分叫做盲肠,在腹腔的 右下部。盲肠上面连着一条细小的盲管,叫做阑尾。 6、肛门:是大肠的末端开口,食物残渣在大肠内形成粪 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二)消化腺
唾液腺
肝脏 胰腺
胃腺
肠腺
1、唾液腺:分泌唾液,进入口腔,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 2、胃腺:分泌胃液,进入胃,胃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3、肝脏:分泌胆汁,进入小肠 胆汁不含消化酶具有各种代谢 和排毒、解毒的作用 4、胰腺:分泌胰液,进入小肠 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 5、肠腺:分泌肠液,进入小肠 肠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
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解析

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解析消化系统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系统,它负责将食物分解为营养物质,并吸收、运输和利用这些营养物质供给全身。
本文将对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详细解析。
一、结构解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辅助器官组成。
1.消化道的结构消化道是食物通过的通道,它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1)口腔:食物的消化过程从口腔开始。
口腔内有牙齿和舌头等器官,它们起到咀嚼、咽喉和语言交流的作用。
(2)食管:食管是连接口腔和胃的管道,负责将咽下的食物送入胃中。
(3)胃:胃是消化道中的一个重要器官,主要负责储存和混合食物,同时分泌胃液,帮助食物的消化过程。
(4)小肠: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部分,它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小肠内壁有很多细小的绒毛,这些绒毛增大了其表面积,有助于食物的吸收和消化酶的分泌。
(5)大肠:大肠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同时对排泄固体废物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消化辅助器官的结构消化辅助器官包括胆囊、胰腺和肝脏。
(1)胆囊:胆囊位于肝脏下方,是储存胆汁的器官。
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它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起到重要的作用。
(2)胰腺:胰腺是一个重要的消化腺体,它分泌胰液,包含多种消化酶,帮助分解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3)肝脏: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脏器,功能十分复杂。
它不仅分泌胆汁,还具有代谢、解毒、储存和合成等多种功能。
二、功能解析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和利用其中的营养物质。
1.消化功能消化功能主要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1)机械性消化:机械性消化是指通过咀嚼、胃的搅拌和肠道的蠕动等物理过程,使食物变得更加细小,并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为后续的化学性消化提供条件。
(2)化学性消化:化学性消化是指消化液中的酶对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进行分解的过程。
这些酶包括唾液中的淀粉酶、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和肠道内分泌的消化酶等。
2.吸收功能吸收功能主要发生在小肠中。
小肠的表面积非常大,通过细长的绒毛提高了吸收效率。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知识点总结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知识点总结消化系统是人体内负责消化食物、吸收养分的重要器官系统。
它由消化道和消化辅助器官组成,整个系统相互协作,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等重要功能。
本文将对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详细总结。
一、消化系统的结构1. 食管食管是连接口腔和胃的管道,长度约25-30厘米。
它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从口腔传输至胃部。
2. 胃胃位于食道下部,是一个呈马蹄形的消化器官。
胃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混合食物,并将其转化为半流体状态,形成食物的胃液。
3. 小肠小肠是一个长约6-7米的螺旋状器官,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个部分。
它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养分。
4. 大肠大肠位于小肠后部,主要由盲肠、结肠和直肠组成。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形成固体废物,准备排出体外。
二、消化系统的功能1. 摄食和咀嚼消化系统的第一个功能是通过口腔进行摄食和咀嚼。
食物通过咀嚼和唾液的作用,被分解成较小的颗粒,方便后续的消化和吸收。
2. 分泌消化液消化系统的各个部分都会分泌不同的消化液。
口腔分泌唾液,胃分泌胃液,小肠分泌肠液等等。
这些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可以帮助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较小的分子。
3. 消化与吸收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养分。
食物在经过食道、胃、小肠等消化器官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脂肪酸和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然后通过小肠壁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供给身体其他组织和器官使用。
4. 排泄消化系统的最后一个功能是排泄。
消化系统通过大肠,将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和废物形成固体粪便,并通过直肠和肛门排出体外。
三、消化系统的调节1. 神经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受到自主神经系统的控制。
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对消化系统起到调节作用,促进或抑制消化液分泌和肠蠕动等功能。
2. 激素调节激素也参与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
例如,胃蠕动和胃酸分泌受胃动素的控制,胰岛素和葡萄糖素则参与血糖的调节。
3. 局部调节消化系统内部的细胞也能产生激素和介质物质,进行局部调节。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消化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系统,它负责将食物转化为能量和营养物质,以满足身体的生理需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包括消化道的各个部分、消化腺体和消化液的分泌,以及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
一、消化道的结构消化道是由各种器官组成的管道,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直肠。
消化道负责食物的摄入、传送、消化和吸收。
1. 口腔:食物的摄入通常从口腔开始。
口腔内含有牙齿和舌头,它们协同工作进行咀嚼和润湿食物,并与唾液混合。
2. 食管:食管是一个管状结构,连接口腔和胃。
它通过肌肉的蠕动将食物推送到胃中。
3. 胃:胃是消化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器官。
它有强大的肌肉层和多种消化酶的分泌,负责储存和混合食物,同时进行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
4. 小肠:小肠是整个消化道中最长的部分,也是主要的吸收器官。
它分为三段,分别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在小肠壁上有许多绒毛和肠腺,用于吸收营养物质。
5. 大肠和直肠:大肠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并将未消化的物质转化为粪便。
直肠则是粪便的储存器。
二、消化腺体和消化液的分泌消化腺体是消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分泌消化液,以帮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 唾液腺:唾液腺是口腔内主要的消化腺体,分为三对大的唾液腺(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和许多小的唾液腺。
唾液主要含有水分、酶类和黏液,能够起到润湿食物、开始淀粉和蛋白质的消化的作用。
2. 胃腺:胃腺分布在胃黏膜中,主要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
胃酸能够降低胃的pH值,杀灭细菌和激活胃蛋白酶。
胃蛋白酶则能够分解蛋白质为小肽和氨基酸。
3. 胰腺:胰腺是消化系统中最重要的腺体之一,它分泌胰液,包含多种消化酶和碳酸氢盐。
胰液中的消化酶能够分解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以供小肠吸收。
碳酸氢盐能够中和胃酸,使肠道内的pH值适宜。
4. 肠道腺体:肠道腺体分布在小肠壁上,主要分泌肠液和肠激素。
肠液包含多种消化酶,如蔗糖酶、脂肪酶和蛋白酶,能够进一步分解食物的营养物质。
消化系统——高清解剖图谱

消化系统——高清解剖图谱由消化管和消化腺构成。
消化管上消化道:口腔→十二指肠。
下消化道:空肠以下。
口腔:口角平对第1磨牙,前2/3为硬腭,后1/3为软腭。
前份水平,后份斜向下称鄂帆,后部游离为鄂垂。
舌:轮廓乳头(最大)、菌状乳头、叶状乳头、丝状乳头(最小、最多、无味蕾)。
舌肌:颏舌肌,两侧同时收缩,拉舌向前下方,即伸舌;单侧收缩可使舌尖伸向对侧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腭舌弓及舌根。
咽:分鼻咽、口咽、喉咽。
咽鼓管咽口于中耳鼓室相通,感染可引起中耳炎。
咽鼓管圆枕寻找咽鼓管咽口的标志。
咽隐窝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咽淋巴环:咽鼓管扁桃体、咽扁桃体(腺样体)、腭扁桃体、舌扁桃体共同构成。
梨状隐窝是异物常见滞留部位。
食管:长约25cm,上端起自第6颈椎体下缘,下端平11胸椎高度与贲门相接。
三处生理性狭窄:①起始部第6颈椎下缘水平,距中切牙15cm。
②在左主支气管的后方交叉处约第4、5胸椎水平,距中切牙25cm。
③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处相当于第10胸椎水平,距中切牙40cm。
胃:幽门窦为胃的最低部,胃溃疡、穿孔多发于此。
食管胃黏膜线是胃镜检查时鉴别病变位置的重要标志。
位置: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介于肝左叶与左肋弓之间的骨前壁,直接与腹前壁相贴。
十二指肠:腹膜外位器官,分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
起自第一腰椎右侧。
十二指肠球(上部)为溃疡和穿孔的好发部位。
十二指肠大乳头(降部)肝胰壶腹的开口处。
十二指肠悬肌(十二指肠悬韧带):此处是手术时确认空肠起始点的标志。
空肠:管径大、管壁厚、血管多、颜色红。
回肠:管径小、管壁薄、血管少、颜色浅。
肠伤寒多发于集合淋巴滤泡即回肠,可并发穿孔、出血。
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大肠特点: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
盲肠:腹膜内位器官,下为盲端,上续升结肠。
回盲瓣可阻止食物过快进入大肠。
阑尾: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
兰氏点:左右髂前上棘右中1/3交点处。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模式图
胸部标志线
前正中线 胸骨线 锁骨中线 腋前线 腋后线 腋中线 肩胛线 后正中线
腹部的分区
1.九分法 用两条横线和两 条纵线将腹部分为九个区。 上横线为经过左、右肋弓最 低点的连线;下横线为经过 左、右髂结节的连线;两条 纵线为经过腹股沟韧带中点 的垂线。以上四条线将腹部 分为九个区: 左、右季肋区 腹上区 左、由腹外侧区 脐区 左、右髂区 腹下区 2.四分法 临床上有时通过 脐作横线和垂线将腹部分为 四个区:左上腹 右上腹 左下腹 右下腹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 部分组成。 消化管包括: 口腔、咽、食管、胃、 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 肠和肛管) 消化腺包括: 大消化腺如大唾液腺、肝和胰; 小消化腺如胃腺、肠腺等。 临床上通常把口腔至十二指肠 的这一段 消化管,称上消化道;空肠以 下的消化 管,称下消化道。
(三)牙
3.牙周组织 包括牙周膜、牙槽 骨和牙龈,对牙起保护、 支持和固定作用。牙周 膜是连于牙根与牙槽骨 之间的致密结缔组织。 牙龈呈淡红色,被覆于 牙槽突的表面,并包被 牙颈。 牙龈
牙周膜 牙槽骨
(四)舌
1.舌的形态 舌后1/3为舌根,舌前2/3为舌体,舌体的前端称舌尖。舌的上面称舌背 2.舌黏膜 舌背和舌侧缘的黏膜有许多小突起,称舌乳头,具有触觉和味觉等功能。 舌下面的黏膜在正中线上有一舌系带,向下连于口腔底。舌系带根部两侧的黏膜隆起 称舌下阜,其外侧的斜行黏膜皱襞称舌下襞。 牙龈 3.舌肌 其中最重要的是一对颏舌肌。双侧颏舌肌同时收缩,舌尖伸向前方;单侧颏 舌肌收缩,舌尖伸向对侧。若一侧颏舌肌瘫痪,患者伸舌时舌尖偏向瘫痪侧。
舌根
舌系带
舌下阜 舌体 舌下襞
经典的消化系统各部分功能图解

舌 tongue 位于口腔底。是肌性器官, 表面覆有黏膜。具有协助咀嚼、吞咽食 物,感受味觉和辅助发音的功能。
1. 舌的形态(图 3-4) 舌分舌尖、舌体和舌根三部分。舌有上、下两面。上 面称舌背,其后部可见“∧”形的界沟将舌分为前 2/3 的舌体和后 1/3 的舌根。 舌体的前端称舌尖。
消化腺有两种: 大消化腺包括大唾液腺、肝和胰,小消化腺是消化管壁内 的许多小腺体,如唇腺、胃腺和肠腺等,其分泌的消化液排入消化管腔内,对 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
消化系统大部分器官位于胸腔和腹腔内,为了便于描述内脏器官的正常位置和 体表投影,常在胸腹部体表确定若干标志线和分区(图 3-2)。 (一) 胸部的标志线 1.前正中线 沿身体前面正中所作的垂直线。 2.胸骨线 沿胸骨外侧缘所作的垂直线。 3.锁骨中线 通过锁骨中点所作的垂直线,在男性大致与通过乳头所作的乳头 线相当。 4.胸骨旁线 在胸骨线与锁骨中线之间中点所作的垂直线。 5.腋前线 通过腋前襞所作的垂直线。 6.腋后线 通过腋后襞所作的垂直线。 7.腋中线 通过腋前、后线之间中点所作的垂直线。 8.肩胛线 通过肩胛骨下角所作的垂直线。 9.后正中线 沿身体后面正中所作的垂直线。 (二) 腹部的分区 在腹部前面, 用两条横线和两条纵线将腹部分成三部 9 区。上横线一般采用通 过两侧肋弓最低点的连线。下横线多采用通过两侧髂结节的连线。两条纵线为 通过两侧腹股沟韧带中点所作的垂直线。上述 4 条线相交将腹部分为 9 区:将 上腹部分为中间的腹上区和两侧的左、右季肋区;中腹部分为中间的脐区和两 侧的左、右腹外侧区(腰区);下腹部分为中间的耻区(腹下区)和两侧的左、右 腹股沟区(髂区)。在临床上, 有时通过脐作横线和垂直线, 将腹部分为右上腹、 左上腹、右下腹、左下腹 4 个区(图 3-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胃液 三种腺体的分泌物。成人1.5-2.5L/24h。
★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胃粘膜上皮中的柱状细胞分泌的大量碳酸 氢根粘液以及上皮细胞侧面的紧密连接。
③ 粘膜肌层 内环、外纵2层平滑肌。 (2)粘膜下层 疏松CT,内含大量血管、神经、淋巴管。 (3)肌层 内斜、中环、外纵平滑肌。
(4)外膜 浆膜。
牙冠、 牙颈、牙根
(2)牙的构造
①牙本质:主体,中央有牙髓腔。
②釉质:牙冠部,包在牙本质表面。 ③牙骨质:牙根部,包在牙本质外。 ④牙髓:疏松CT,位于牙髓腔。
⑤牙周膜:致密CT,位于牙根与牙槽骨之间。
⑥牙龈:由复层扁平上皮和固有层组成,包绕牙颈。
1.釉质 2.牙本质 3.牙骨质 4.牙髓 5.牙根管 6.牙根孔 7.牙周膜 8.牙槽骨 9.牙龈
2.导管 duct (1)闰管 intercalated duct 与腺泡相连,单层立方上皮或单层扁平上皮。
(2)分泌管 secretory duct
或纹状管 striated duct 由闰管延伸而成,单层高柱状上皮。 (3)排泄管 小叶间导管和总导管。
单柱上皮
假复层柱状上皮
复扁上皮
腮
腺
1.浆液性腺泡 2.闰管
肝细胞 hepatocyte
胞体大,呈多面 体形,有三种功能面:
血窦面、胆小管面、
肝细胞连接面;核圆, 位于细胞中央,着色 浅;胞质嗜酸性,含 丰富的细胞器和内含
肝细胞的超微结构模式图
1.肝血窦 3.胆小管 2.肝细胞 4.窦周隙
物。
线粒体:供能。
粗面内质网:合成多种血浆蛋白。 滑面内质网:胆汁合成、脂类代谢、糖代谢、 激素代谢及解毒等。 高尔基复合体:加工、修饰蛋白质,参与胆汁 的分泌等。
3.肝血窦 hepatic sinusoid 位于肝板之间的腔大而不规则的毛细血管。 其内有肝巨噬细胞(Kupffer cell)。
肝巨噬细胞 肝索 肝血 窦
肝索示意图
内皮细 胞
4.窦周隙 perisinusoidal space 或 狄氏间隙 Disse space 肝血窦内皮与肝板之间的狭小间隙。 内充满血浆,还有贮脂细胞和网状纤维。
三、消化腺 digestive gland
组成:
大消化腺(三大唾液腺、肝、胰)
小消化腺(食管腺、胃腺、肠腺、 十二指肠腺) 功能:分泌消化液,参与食物的消化。
〈一〉唾液腺 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均为复管泡状腺。 1.腺泡 acinus
(1)浆液性腺泡
(2)粘液性腺泡
(3)混合性腺泡
唾液腺结构模式图 1.分泌管 2.闰管 3.粘液性腺泡 4.浆液性腺泡 5.混合性腺泡 6.半月 7.肌上皮细胞
1.肝血窦 2.肝细胞 3.胆小管 4.窦周隙
肝细胞的超微结构模式图
5.胆小管 bile canaliculi 由相邻肝细胞胆小管面的质膜局部凹陷
与其两侧的紧密连接所构成。
1.肝血窦 2.肝细胞 3.胆小管 4.窦周隙
肝细胞的超微结构模式图
黄疸患者
<四> 胆囊 gall bladder 贮存和浓缩胆汁。 1.粘膜 (1)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 (2)固有层 结缔组织,含丰富的血管,无腺体。 2.肌层 平滑肌。 3.外膜 大部分为浆膜。
<三> 肝 liver 最大的消化腺,位于右季肋区及腹上区, 分左、右2叶。 “机体的化工厂”。 被膜 肝实质 肝间质 ★ 肝小叶 hepatic lobule 是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1.中央静脉
central vein
小静脉,纵贯 全长,构成肝小 叶的中轴,管壁 不完整。
肝 猪肝
HE 染色 ×40 1.肝小叶 2.门管区
空 肠
回 肠
大肠纵切面
阑尾低倍镜观
胰
1.外分泌部 2.内分泌部
胰(常染)
1.浆液性腺泡 2.浆液性细胞 3.酶原颗粒 4.泡心细胞 5.闰管
胰(特染)
1.浆液性腺泡 2.浆液性细胞 3.酶原颗粒 4.泡心细胞 5.胰岛
胰(常染)
1.胰岛 3.B细胞 2.A细胞 4.毛细血管
<五> 胆管
1. 肝内胆管 单层立方上皮,无平滑肌。
2. 肝外胆管
肝管、肝总管、胆总管。 (1)粘膜 单层柱状上皮。 (2)肌层
平滑肌。
(3)外膜 结缔组织。
【思考题】
1.什么叫小肠绒毛?
2.简述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3.试述肝小叶的结构。
【参考书目】
1.邹仲之 主编 2. 高英茂 主编 组织学与胚胎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六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2002.
纤维膜:结缔组织
浆 膜:结缔组织 + 间皮
〈二〉口腔 oral cavity
1.口腔粘膜的一般结构
(1)上皮:复层扁平上皮。
(2)固有层:结缔组织,内有小唾液腺、
毛细血管等。
(3)粘膜肌层:无。
2.舌 tongue 上皮:复层扁平上皮 粘膜 固有层:结缔组织 舌肌:骨骼肌
(1) 舌的形态
分尖、体、根三部分。
消化系统 digestive system
第八章 消化系统
一、概 况
组成:消化管、消化腺
★ 上消化道
★ 下消化道
功能: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
二、消化管
<一> 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除口腔与咽外,消化管(digestive tract) 管壁从内向外一般分四层。 1. 粘膜 mucosa
(1)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口腔、咽、
〈六〉小肠 small intestine 长5—7米,有环形皱襞、小肠绒毛、 微绒毛。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十二指肠:“C”形,分上部、降部、 水平部、升部 空 肠 :空肠管壁比回肠厚、 管径大、色泽红润 回 肠:
小肠
1.粘膜
★ 皱襞:粘膜 + 粘膜下层 ★ 小肠绒毛:上皮 + 固有层 ★ 微绒毛:胞质 + 胞膜 (1) 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
(2) 固有层 细密结缔组织,内含小肠腺。 (3) 粘膜肌层 内环、外纵平滑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小肠腺 small intestinal gland
吸收C
杯状C 内分泌C 干C 潘氏C
LM: 位于肠腺基底部,三五成群。
顶端有粗大的嗜酸性分泌颗粒。 EM: 蛋白质分泌细胞。 功能: 分泌溶菌酶,有杀菌作用。
2. 胃壁的结构
(1). 粘膜
纵行皱襞、胃小区、胃小凹(底部与
固有层中的胃腺相连通) ① 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
② 固有层
细密结缔组织,内含丰富腺体(胃底腺、
贲门腺、幽门腺)。
胃底腺
fundic glands
主细胞
壁细胞 颈粘液细胞
1.胃底腺 2.胃小凹 3.主细胞 4.壁细胞 5.干细胞 6.内分泌细胞 7.上皮
有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
(1) 粘膜 无绒毛,无环行皱襞。 ①单层柱状上皮: 大量杯状C。 ②固有层: 大肠腺,无潘氏C。 ③粘膜肌层:内环、外纵2层平滑肌。 (2) 粘膜下层 疏松CT。 (3) 肌层 纵行肌局部增厚形成3条结肠带。 (4) 外膜 纤维膜 + 浆膜。
2.阑尾
位于右髂窝区。
腔小而不规则,无绒毛,大肠腺短而少,
2.内分泌部 即胰岛,分泌激素,调节血糖的浓度。
※ A 细胞:20%,位于周边,分泌胰高血糖素,
升高血糖。
※ B 细胞 :70%,位于中央,分泌胰岛素, 降低血糖。 ※ D 细胞:5%,位于A、B细胞之间,分泌生长 抑素,调节A、B 细胞的分泌。
※ PP细胞:很少,位于周边,分泌胰多肽,抑制
胃肠运动、胰液分泌以及胆囊的收缩。
(2)舌粘膜
复层扁平上皮 + 固有层
① 舌乳头 lingual papilae
丝状乳头、菌状乳头、叶状乳头、轮廓乳头。 ② 味蕾 taste bud
卵圆形小体,主分布于菌状乳头和轮廓乳头,
成人 2000-3000个。
(3)舌肌
骨骼肌,包括舌纵肌、舌横肌、舌垂直肌。
3. 牙 teeth (1)牙的形态
①上皮: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②固有层:结缔组织,内有腺体。 ③粘膜肌层:纵形平滑肌。
2.粘膜下层
结缔组织,内有食管腺。 3.肌层 上1/3段:骨骼肌 中1/3段:骨骼肌 + 平滑肌
下1/3段:平滑肌
4.外膜 纤维膜
<五> 胃 stomach 位于左季肋区、腹上区。 成人容量约1500ml、新生儿约30ml。 可储存食物,初步消化蛋白,吸收少量的 水、无机盐和醇。 1.形态与分部 两壁(前、后壁) 两弯(大、小弯) 两口(贲门、幽门) 贲门部 四部 胃 底 胃 体 幽门部
2.肝板 hepatic plate 是构成肝小叶 的主要成分,围
中央静脉
绕中央静脉呈放
射状排列,并且 互相吻合,形成 迷路样结构。
肝小叶结构模式图
肝 板
在肝小叶的
横切面上,可见
肝细胞单行排列 呈索状,故又称 肝索。
肝小叶 人肝
HE染色 ×400 1.中央静脉 2.肝索 3.肝细胞 4.肝血窦 5.肝巨噬细胞 6.内皮细胞
内分泌细胞
干细胞
胃底腺结构模式图
※ 主细胞 chief cell LM:低柱状细胞; 胞质嗜碱性;核位于基部;
顶部有酶原颗粒。
EM: 核上方有高尔基复合体; 粗面内质网
位于基部胞质;胞质顶部有酶原颗粒。
功能:分泌胃蛋白酶原,又称胃酶细胞。
※ 壁细胞 parietal cell
LM:胞体大,锥体形或圆形;胞质嗜酸性;
舌的各种乳头
1.粘膜
2.粘膜下层 3.肌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