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倒吸装置汇总
防倒吸装置及原理

防止倒吸装置的设计原理 在某些实验中,由于吸收液的倒吸,会对实验产生不良的影响,如玻璃仪器的炸裂,反应试剂的污染等,因此,在有关实验中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吸收液的倒吸。
防止倒吸一般采用下列措施:一、切断装置:(悬空式)将有可能产生液体倒吸的密闭装置系统切断,以防止液体倒吸,如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甲烷时,通常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当实验结束时,必须先从水槽中将导管拿出来,然后熄灭酒精灯。
二、设置防护装置:①倒立漏斗式:这种装置可以增大气体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液对气体的吸收。
当易溶性气体被吸收液吸收时,导管内压强减少,吸收液上升到漏斗中,由于漏斗容积较大,导致烧杯中液面下降,使漏斗口脱离液面,漏斗中的吸收液受自身重力的作用又流回烧瓶内,从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
装置所示,对于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的气体,气体在有机溶剂不会倒吸。
②肚容式:当易溶于吸收液的气体由干燥管末端进入吸收液被吸收后,导气管内压强减少,使吸收液倒吸进入干燥管的吸收液本身质量大于干燥管内外压强差,吸收液受自身重量的作用又流回烧杯内,从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
这种装置与倒置漏斗很类似。
③蓄液式:当吸收液发生倒吸时,倒吸进来的吸收液被预先设置的蓄液装置贮存起来, 以防止吸收液进入受热仪器或反应容器。
这种装置又称安全瓶。
④平衡压强式:为防止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不能顺利流出,用橡皮管连接成连通装置; ⑤防堵塞安全装置式:为防止反应体系中压强减少,引起吸收液的倒吸,可以在密闭装置系统中连接一个能与外界相通的装置,起着自动调 节系统内外压强差的作用,防止溶液的倒吸。
⑥两端储液式:与 蓄液式相似⑦液封装置:为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可在发生装置中的漏斗末端套住一只小试管。
悬空式 倒立漏斗式、分液式 肚容式 蓄液安全瓶式 平衡压强式 防堵塞安全装置 两端储液式液封式。
中学化学常见过滤装置 ppt

Hale Waihona Puke -11.隔离式: 导气管末端不插入液体中,导气管与液体呈隔
离状态。
-
2
2.倒置漏斗式和肚容式: 由于漏斗容积较大,当水进入漏斗内时,烧杯中
液面显著下降而低于漏斗口,且漏斗中的吸收液受自 身重力的作用又流回烧瓶内,从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 。
-
3
3.接收式(安全瓶式): 使用较大容积的容器将可能倒吸来的液体接收,
防止进入前端装置(气体发生装置等)。
-
4
4.分液式: 对于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的气体,让气体先
通过有机溶剂起到延时缓冲作用再与吸收液接触而防 止倒吸。
-
5
对点PPT氨的实验室制备及防倒吸的装置图形解析13例

氨气是重要的非金属氢化物,有关它的实验室制备及其吸收时的 防倒吸装置在实验题中复现率很高 本微课呈现相关装置13个,加以分析,以便获得较为全面的认识
视频导学
一、实验室制备NH3的装置 △
Ca(OH)2+2NH4Cl = CaCl2+2NH3↑+2H2O 不宜用NH4NO3,受热爆炸分解产生NOx或N2
OVER
浓氨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视频导学
一、实验室制备NH3的装置
浓氨水
NH3+H2O
NH3·H2O
NH4++OH-
NaOH吸水、增大C(OH-) 、放热
CaO或NaOH
视频导学
一、实验室制备NH3的装置
视频导学
一、实验室制备NH3的装置 二、NH3的防倒吸装置
倒吸的水会造成左 侧连接的制备NH3 所使用的受热玻璃 仪器炸裂
不宜用NH4HCO3,受热分解产生CO2 NH3密度小于空气,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棉花团可防止NH3与空气对流度逸出有
利于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
视频导学
一、实验室制备NH3的装置
可制得干燥的NH3 不可用酸性干燥剂 浓硫酸、P2O5等
不可用无水CaCl2
视频导学
一、实验室制备NH3的装置 △
NH3·H2O = NH3↑+H2O
视频导学
一、实验室制备NH3的装置 二、NH3的防倒吸装置
未注明的吸收剂均为H2O
微课小结
1、氨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制法原理是相适应的 2、防倒吸装置的使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安全措施 3、能起到防倒吸作用的装置的特点
进气导管口不直接接触吸收剂 大容积容器(安全瓶)可防连续倒吸 有机溶剂阻隔进气导管口与吸收剂的接触
防倒吸原理

防倒吸装置图及原理
防倒吸装置是用于尾气处理的装置。
倒吸是由于尾气极易溶解在处理液
中,内气压瞬间减小,而外界气压作用在尾气处理液的表面,沿着导气
管进入到反应装置中。
倒扣漏斗及其变形装置如下图:
图1的装置叫做倒扣漏斗式,当尾气溶解在处理液中,漏斗内气压瞬间减小,大气压作用在处理液表面,此时处理液沿着漏斗向上爬升。
当爬升一定高度后,漏斗内的液体和烧杯的液面分离,漏斗内液体受重力作用,落回烧杯内。
这样就不会沿着导气管进入到反应装置中
图2装置叫做肚容式,用的是球型干燥管,可以在实验室找不到漏斗时,作为倒扣漏斗式的替代品。
毕竟漏斗比球型干燥管好清洗。
常见的两种安全瓶如下:
蓄液式安全瓶的特点在于:进气管一定要短进,出气管长短无所谓。
它的设计意图就是让倒吸的液体进入左侧这个贮液瓶,进气的短口在液面上方。
这样倒吸回来的液体就不会进入到装置中。
这个设计的缺点在于:如果倒吸回来的液体特别多,都装满了整个贮液瓶,那尾气处理液就会进入到实验装置中。
不过一般尾气也没有这么多;操作人员看到瓶子快装满了,也可以停止反应。
平衡压强式还是短管进气,它的特点在于:有一根和外界直接相通的导气管,插入到尾气处理液的液面以下。
这样的结构,当尾气瞬间溶解,瓶内气压也不会降低,会通过那个和外界联通的导气管进气。
用这个装置的时候,你会看到那根管的管口不停得吹出气泡,就是外界的空气进入瓶内,以平衡气压。
化学中防止倒吸的装置及其原理

化学中防止倒吸的装置及其原理在化学实验室里,有一些小装置虽然看起来不起眼,却能在关键时刻救你一命!今天就让我们聊聊一个神奇的东西——防止倒吸的装置。
说到这儿,大家可能会想,“倒吸”是什么鬼?简单来说,就是当液体或气体不小心回流到你不想要的地方,这可就糟了,不仅搞得一团糟,还可能引发一些危险的化学反应。
因此,设计一些聪明的小装置来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可真是势在必行。
1. 倒吸的危害1.1 什么是倒吸首先,咱们得搞清楚倒吸是个啥。
想象一下,你正高高兴兴地在实验室里做实验,突然一瓶液体因为压力不当,咕噜咕噜地回流回去,哎呀,那可真是麻烦!不仅液体可能搞得实验器具一片狼藉,还可能产生危险的化学反应,甚至会对你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这种情况可真让人心惊胆战。
1.2 倒吸的原因那倒吸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有时候是因为实验过程中的压力变化,比如加热、冷却,或者是试剂浓度的不均匀。
这时候如果没有一些小装置来“把关”,那可就相当于把危险直接递给你,真是“请你入瓮”的节奏。
2. 防止倒吸的装置2.1 水封装置说到防止倒吸的装置,水封可是个老江湖了。
它的原理简单粗暴:液体通过一根管子进入水封,水面上的压力会阻止气体或液体再往回流。
想象一下,像一扇紧紧关着的门,外面再怎么推也进不来,这就是水封的强大之处。
不过,水封也有它的“性格缺陷”,比如如果水蒸发了,那就得重头来过。
可别说我没提醒你哦!2.2 吸气阀除了水封,吸气阀也是个好帮手。
它的工作原理就像个“单向阀”,气体可以轻松通过,但如果要回流,嘿嘿,那可就难了!简直就是给你把路堵得死死的,来者不拒,回者不留。
这个小玩意儿在气体反应时特别受用,保证了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
不过嘛,使用的时候可要注意清洁,保持通畅,不然可别怪它“罢工”哦。
3. 总结与建议3.1 安全第一通过以上这些装置,我们能有效防止倒吸的发生,保证实验的安全与顺利。
但大家在使用这些设备的时候,也别忘了安全第一这条铁律。
防倒吸装置及原理

防倒吸装置及原理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防止倒吸装置的设计原理 在某些实验中,由于吸收液的倒吸,会对实验产生不良的影响,如玻璃仪器的炸裂,反应试剂的污染等,因此,在有关实验中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吸收液的倒吸。
防止倒吸一般采用下列措施:一、切断装置:(悬空式)将有可能产生液体倒吸的密闭装置系统切断,以防止液体倒吸,如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甲烷时,通常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当实验结束时,必须先从水槽中将导管拿出来,然后熄灭酒精灯。
二、设置防护装置:①倒立漏斗式:这种装置可以增大气体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液对气体的吸收。
当易溶性气体被吸收液吸收时,导管内压强减少,吸收液上升到漏斗中,由于漏斗容积较大,导致烧杯中液面下降,使漏斗口脱离液面,漏斗中的吸收液受自身重力的作用又流回烧瓶内,从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
装置所示,对于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的气体,气体在有机溶剂不会倒吸。
②肚容式:当易溶于吸收液的气体由干燥管末端进入吸收液被吸收后,导气管内压强减少,使吸收液倒吸进入干燥管的吸收液本身质量大于干燥管内外压强差,吸收液受自身重量的作用又流回烧杯内,从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
这种装置与倒置漏斗很类似。
③蓄液式:当吸收液发生倒吸时,倒吸进来的吸收液被预先设置的蓄液装置贮存起来,以防止吸收液进入受热仪器或反应容器。
这种装置又称安全瓶。
④平衡压强式:为防止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不能顺利流出,用橡皮管连接成连通装置;⑤防堵塞安全装置式:为防止反应体系中压强减少,引起吸收液的倒吸,可以在密闭装置系统中连接一个能与外界相通的装置,起着自动调节系统内外压强差的作用,防止溶液的倒吸。
⑥两端储液式:与蓄液式相似⑦液封装置:为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可在发生装置中的漏斗末端套住一只小试管。
悬空式 倒立漏斗式、分液式肚容式 蓄液安全瓶式 平衡压强式防堵塞安全装置 两端储液式 液封式。
高中化学实验安全装置及作用汇总,快来围观

高中化学实验安全装置及作用汇总,快来围观
实验安全装置
一.防倒吸装置
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溶于溶液后造成装置内的压强骤然降低,小于大气压,这样溶液就会回流到实验装置内,对实验造成影响。
通常是在尾气处理时会遇到这种现象,常见的防倒吸装置有以下几种:
前两种的原理是一样的,倒吸的溶液进入所留的空间内,不久由于重力原因又下降至原溶液中。
第三种是连接了一个安全瓶,倒吸的
溶液直接进入安全瓶中,不影响实验。
第四种,氨气不溶于四氯化碳,直接阻止了压强变化,防止倒吸。
二.防堵塞装置
第一种液封平衡式,其实是用来检查装置是否堵塞,若装置不通畅,或者堵塞,瓶内压强会增大,垂直导管中的液面会上升,可观察到瓶内液面比导管中液面低。
第二种恒压式,反应过程中会放热,产生气体使得瓶内压强增大,导致漏斗内的液体滴不下来,用橡胶管将漏斗与瓶连接起来,使得瓶内气压与漏斗内气压时刻保持一致。
第三种与第四种都是用棉花过滤了气体中的杂质,防止堵塞。
三.尾气处理装置
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可用b装置处理尾气
制取一氧化碳时,可用a,c装置处理尾气
制取氢气时,可用a,c装置处理尾气。
化学实验中防止倒吸的装置

化学实验中防止倒吸的装置例析a.产生防倒吸的原理:实验过程中的倒吸现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需要加热来制取气体(并且涉及到气体要通过某液体或者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实验中,若加热不均匀就产生倒吸现象,如制取氧气、氯气、乙烯等.另一类是制取一些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时的尾气处理中,如在实验室用制取氯化氢气体的实验中,用于尾气处理的水会被倒吸入集气瓶中,还有制取氨气等.产生倒吸的原理是因为试管内的压强小于外界的大气压强,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试管(以上图1为例).试管内的压强减小有两种可能的原因:其一是试管受热不均匀,使试管内的气体的温度忽高忽低地发生变化,导致气体压强也跟随着发生变化,在压强减少的时候发生了倒吸现象;其二如氨气、氯化氢类在水中的溶解度太大,以致于气体产生的速度小于气体溶解的速度,使得试管中气体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进而发生倒吸现象.b.防止倒吸现象的几种装置设计根据产生倒吸现象的原因和原理,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装置来避免液体倒流至上一级的反应器中.以氯化氢的尾气吸收装置来防止倒吸为例,根据装置的作用原理的不同,分为以下四种:重力回流式,隔离式,平衡压强式,贮液式(安全瓶式)。
(a)重力回流式如图2,用一个倒置的漏斗和烧杯组成装置,漏斗边缘正好接触水面.当氯化氢进入漏斗溶解于水后,造成漏斗内气体压强降低,烧杯内的水被压人到漏斗内,漏斗内的液面上升,烧杯内的液面下降,由于漏斗的容积比较大,漏斗内上升的水的较多,从而使烧杯中的水与漏斗内水面脱离接触,空气进入漏斗中,弥补压强的减小,而此时倒置的漏斗中的水就在重力的作用下,又回流到烧杯中,避免了液体倒吸至上一级的反应用.如果左边通人氯化氢气体,由于氯化氢易溶于水,左边压强减小使水面上升,右边液面下降,使U形管底部上管面与水面脱离接触,空气进入u形管左侧,弥补左侧的压强的减小,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流下来,重新起到液封作用.从本质上来讲与倒扣小漏斗的作用类型是相同的,与这种防止倒吸的装置类型相同还有双球洗气管(如图7、图8).但是,在图9的装置中,由于漏斗进入烧杯的水面过深,水吸入漏斗中,充满漏斗后仍然不能使漏斗I:1脱离烧杯的液面,则不能防止倒吸;同样,如果图10中的干燥管El插入液面过深的话,也不能防止倒吸.类似的如图11的U形管内的水如果超过u形管容积的二分之一,左侧的液面可能上升至导气管口,则不能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b)隔离式如图12和图13,导管口靠近液面,但没伸人液面内.由于导管口与液面距离相当近,从导管内出来的气体很容易与液面接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倒吸装置的设计
在某些实验中,由于吸收液的倒吸,会对实验产生不良的影响,如玻璃仪器的炸裂,反应试剂的污染等,因此,在有关实验中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吸收液的倒吸。
防止倒吸一般采用下列措施:
一、切断装置:将有可能产生液体倒吸的密闭装置系统切断,以防止液体倒吸,如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甲烷时,通常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当实验结束时,必须先从水槽中将导管拿出来,然后熄灭酒精灯。
二、设置防护装置:
①倒立漏斗式:这种装置可以增大气体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液对气体的吸收。
当易溶性气体被吸收液吸收时,导管内压强减少,吸收液上升到漏斗中,由于漏斗容积较大,导致烧杯中液面下降,使漏斗口脱离液面,漏斗中的吸收液受自身重力的作用又流回烧瓶内,从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
下一个装置所示,对于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的气体,气体在有机溶剂不会倒吸。
②悬空式:这种装置特点是导管没有插入吸收液中,而是悬于上方,利用易溶于吸收液的气体下冲动力使气体被吸收,起到防倒吸的作用。
③肚容式:当易溶于吸收液的气体由干燥管末端进入吸收液被吸收后,导气管内压强减少,使吸收液倒吸进入干燥管的吸收液本身质量大于干燥管内外压强差,吸收液受自身重量的作用又流回烧杯内,从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
这种装置与倒置漏斗式很类似。
④两端储液式:当易溶于吸收液的气体进入U型管被吸收液吸收后,导气管内压强减少,使吸收液上升进入U型管的球体,由于吸收液本身质量大于U型管内外压强差,吸收液受自身重量的作用又流回U型管底,从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
这种装置与倒置漏斗式和肚容式很类似
⑤蓄液式:当吸收液发生倒吸时,倒吸进来的吸收液被预先设置的蓄液装置贮存起来,以防止吸收液进入受热仪器或反应容器。
这种装置又称安全瓶。
防堵塞安全装置设计
①平衡压强式:为防止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不能顺利流出,用橡皮管连接成连通装置(见恒压式).
②液封平衡式:由于有一根导气管与外界相同,但是又伸入到液面下,起到液封的作用。
所以,若装置通畅,则液封,避免了气体从导气管的逸出,同时导气管内外的压强是相等的。
但是若装置不通畅,堵塞,则装置中的压强会增大,会压迫液体沿着这根导气管上升,所以能看到导气管中的液体比瓶中的液面高。
有时,如果反应速率过快,产生气体过快,也会导致装置中的压强略高,也会使得导气管中的液面上升的。
起着自动调节系统内外压强差的作用。
③棉花团置于导管口处:为防止粉末或糊状物堵塞导气管,可将棉花团置于导管口处。
④液封装置:为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可在发生装置中的漏斗末端套住一只小试管。
量气装置设计冷凝装置设计
储气装置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