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国际投资概论
国际经济法概论自考重点归纳

国际经济法概论自考重点归纳
一、国际贸易法
国际贸易法是指规范国际贸易行为的法律制度。
重点内容包括:
1.国际贸易规则:主要包括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TT)、关贸总协定(GATS)以及知识产权与贸易方面的协议。
了解这些规则的内容和原则对于理解国际贸易法的基本框架非常重要。
2.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原则:了解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原则的含义和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国际贸易法中的地位和作用。
3.贸易争端解决机制:重点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包括争端解决机构的组成和工作程序等。
二、国际投资法
国际投资法是指规范国际投资行为的法律制度。
重点内容包括:
1.国际投资协议:了解国际投资协议的类型和内容,以及投资者国家之间的双边和多边的投资协议的特点和作用。
2.投资争端解决机制:了解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各种方式,包括国际投资仲裁和投资争端解决国际中心等的作用和程序。
三、国际金融法
国际金融法是指规范国际金融交易和金融机构的法律制度。
重点内容包括:
1.国际金融组织和机构:了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清算银行(BIS)等国际金融组织和机构的成立背景、职能和作用。
2.跨国金融机构的监管:了解跨国金融机构的监管制度,包括国际金融监管机构和国内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和监管措施。
综上所述,国际经济法概论自考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和国际金融法。
在学习中,应重点掌握国际贸易规则、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原则、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国际投资协议、投资争端解决机制以及国际金融组织和跨国金融机构的监管等方面的知识,以加深对国际经济法的理解。
国际投资学培训课程

15
1956-1965美国私人对外投资净值(Million $)
直接投资 新投资 再投资 合计
证券投资
19461955 年均
652 613 1265 163
总计
1428
1956 1958
1938 974
2912 634
1181 945 2126 1444
3546 3570
1960
1694 1266 2960 850 3810
gained.
31
2.进出口水平
一般情况下,一国的对外投资能带动出口的增 加 为什么?—— Creates a demand for exports
特殊情况下,一国的对外投资能带动进口的增 加 举例说明?——原材料型投资项目
32
3.国际收支水平
投资国短期恶化与长期改善 东道国短期改善与长期恶化 解决的唯一途径:合理利用外资
Positive effect on Balance of Payments
Host country benefits from initial capital inflow when MNE establishes business. Host country records current account debit on repatriated earnings of MNE.
27
模型结论
国际投资对世界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不仅使世界 资本总收益增加,而且投资国、东道国均受益。
模型作为一个简化模型,存在一些缺陷: (1)假设方面: (2)实践方面:
28
(二)国际投资对投资国与东道国的影响
1.就业和收入水平
“有人欢喜有人忧”
国际投资学——理论与实训教程

• (三)对外直接投资对投资母国经济增长 的作用
1.进行资产经营 2.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3.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4.对技术进步的影响 5.对就业的影响 • (四)对外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1.使企业和投资项目筹集到所需的资金 2.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二、经济增长决定国际投资
• (一)经济增长决定了国际投资的产生和 发展
三、国际投资风险的分类
• (一)外汇风险 • (二)经营风险 • (三)国家风险 • 还有一些其他风险,如利率风险、自然风
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也对国际投资活 动形成冲击。
第五节 国际投资学研究的内容与方 法
• 一、国际投资学的研究内容 1、国际投资理论 2、国际投资主体 3、国际投资客体 4、国际投资管理
第三节 国际投资与经济增长
• 一、国际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 (一)对外直接投资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影响 1.促进了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 2.促进了科技技术的开发利用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 (二)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1.提供了资本来源 2.推动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3.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4.促进贸易和就业
第二节 国际直接投资的代表性理论
• 一、垄断优势理论 • (一)垄断优势理论概述 • (二)垄断优势理论的核心 1、新工艺技术优势 2、产品开发(含产品异质化)优势 3、规模经济优势 4、组织管理优势 • (三)垄断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二、内部化理论
• (一)内部理论的由来及其含义 • (二)动因分析 • 市场不完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寡占的情况下,买卖双方比较集中,很难进
• 为把握此概念,我们还需了解: • (一)国际投资的主体 1.跨国公司 2.国际金融机构 3.官方与半官方机构 4.个人投资者 • (二)国际投资的客体 1.货币性资产(Monetary Assets) 2.实物资产(Real Assets) 3.无形资产(Intangible Assets)
《世界经济概论》教学大纲

《世界经济概论》教学大纲课程概述: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掌握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基本原理和规则;3.理解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和安排:1.第一周:世界经济概述1.1世界经济定义和基本概念1.2世界经济的特点和主要参与者1.3世界经济的历史演变2.第二周:国际贸易理论2.1比较优势理论2.2绝对优势理论2.3资源禀赋理论3.第三周:国际贸易政策3.1关税和非关税壁垒3.2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自由主义3.3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和原则4.第四周: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4.1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4.2国际金融市场和外汇市场4.3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支付体系5.第五周: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5.1直接外国投资和国际投资理论5.2跨国公司的特点和运作方式5.3投资与发展的关系6.第六周:全球化与世界经济6.1全球化的内涵和影响6.2信息技术与全球化6.3全球化的挑战与机遇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各个章节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案例分析。
2.互动讨论:通过个案分析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参与,增强学习效果。
3.课堂展示:鼓励学生进行课堂报告和展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以实践理论。
教学评估:1.期中考试:对前期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检验。
2.个案报告: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问题,编写一个个案分析报告。
3.期末考试:对全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测试。
参考教材:。
《投资学(第6版)》教学大纲

人大社《投资学》(第6版)教学大纲制作人:郎荣燊裘国根制作时间:2021年3月一、课程介绍作为应用型院校财经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投资学”以培养学生投融资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为教学目的。
“投资学”课程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通过理解并掌握投融资决策应具备的基础理论、分析框架和决策方法,结合习题和案例辨析训练,培养学生在投融资领域进行分析、判断和决策的基本能力。
“投资学”主体教材内容包括导论、投资与经济发展、投资体制、投资结构、融资概论、项目融资、证券融资、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与投资决策、项目投资的风险管理、证券投资分析、证券市场、投资组合与证券定价原理、现代投资银行、国际投资共十五章。
鉴于“投资学”课程具有理论知识与决策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我们在每个章节增加了相关案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要点。
另外,作为相关课内知识的补充,我们在部分章节推荐了课外书籍。
这些案例和补充读物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中外投资理论融合及资本市场演进,从而提升读者对投融资理论及决策方法在当代市场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习题与案例教学或者实验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
二、章节内容及建议课时本课程建议学时为72课时,其中:理论教学44课时,实践教学28课时。
课时少的学校可以将上述课时减半或者打折。
三、教学目标1.基本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投资学基本理论、投资与经济增长、投资体制比较以及投资结构等要点。
(2)掌握融资的主要概念、融资方法和方式比较,特别是项目融资与证券融资。
(3)掌握投资的主要方法、分析工具、决策方法、相关市场及中介机构。
2.职业能力培养目标(1)学会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分析方法来解决投融资实践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2)独立操作、正确处理在实际工作当中经常涉及到的投融资决策问题。
3.思想素质教育目标(1)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01第一章01导论

(2)研究意义
• 理论意义
宏观——透过跨国公司,认识当代国际分工的特征与性质;全 球经济形成发展的机理 微观——跨国公司行为原理;跨国公司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 实践意义
对企业——融入到其他企业的全球网络中; 主动成为跨国公司,编织以自我为中心的全球网络; 对区域——战略性的招商引资; 为企业创造跨国经营平台(根据地) 对国家——制定正确的产业、贸易、FDI政策
FDI的三种形态
• 在国外建立当地子公司 • 以参与经营为目的收购外国企业或取得 股权 • 获取实物资产(分公司,办事处等)
关于外国分支机构 (OECD)
• 子公司(Subsidiary):独资公司、控股公司 (多数股权公司) • 系列公司(Associate):少数股权公司(10%以 上-50%以下) • 分公司、分社(Branch):非当地法人(母公司的 派出机构)
子公司数量 国外 总计 300 98 471 306 315 232 80 421 139 335 310 103 501 328 342 256 89 476 159 385 国际化指数 (%) 96.8 95.2 94.0 93.3 92.1 90.6 89.9 88.5 87.4 87.0
排名
用数字看跨国公司
(来自UNCTAD2008年度《世界投资报告》)
• 2007年,全球FDI流量达18330亿美元。 • 全球跨国公司母公司 7.9万家(1990年为3.7万家) 全球分支机构 79万家(1990年为17万家) • 跨国公司全球销售额31万亿美元(2007年),大约为全 球出口额的一倍(同年全球出口额为13.8万亿美元);
• [英]阿兰·鲁格曼:全球化的终结,生活·读书·新知三 联书店,2001年。 • [美]卡利斯·鲍德温等,价值链管理,中国人民大学/ 哈佛商业大学出版社。
自考《国际经济法概论》听课笔记第五章

第五章国际投资法 第⼀节国际投资法概说 国际投资法,是调整国际(跨国)投资活动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际经济法的⼀个重要分⽀。
它的主要组成部分,包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涉外投资法或对外投资法;涉及跨国投资问题的各类双边性国际条约、区域性国际条约和全球性国际公约;以及国际政府间机构制定的有关跨国投资活动的规范性⽂件,等等。
资本的本性,就是寻求利润。
以最少的资本牟取最多、的利润,国际资本跨国流动的规律从来就是从⾼成本、低利润的国家长地区向低成本、⾼利润的国家和地区转移。
发展中国家争取经济上独⽴⾃主、⾏使经济主权的主要措施之⼀,就是通过⽴法,逐步排除外国资本对本国国民经济命脉的操纵和控制,对境内外国资本的活动实⾏必要的管理和监督,加以适当的限制和约束。
外国资本的输⼊毕竟带来了国内经济建设急需的⼤量资⾦。
先进的⽣产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经验,扩⼤了本国的就业机会,从⽽有利于发展本国社会的⽣产⼒,有利于增强综合国⼒,有利于提⾼本国⼈民的⽣活⽔平,同时⼜在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通过⽴法,对适合本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外国资本的输⼊,加以必要的保护,予以适当的⿎励,实⾏正确的引导。
全球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外资法或涉外投资法的主体,就是在上述历史条件下逐步产⽣、发展和确⽴的。
发展中国家的外资法或涉外投资法乃是国际投资法整体结构中⾸要的组成部分。
与此相对应的,是发达国家的外资法或涉外投资法(其中主要是对外投资法)。
⼤多数发达国家⼀般适⽤“国民待遇”原则,以调整本国国民投资活动的法律规范,⼀般也适⽤于境内的外国投资。
为了增强本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实⼒地位,发达国家⼜往往通过各类⽴法措施和⾏政措施,⿎励本国资本向外输出,特别是向发展中国家输出。
发达国家相互之间以及发展中国家相互之间,也存在⼀些有关跨国投资活动的双边协定或条约。
某⼀区域的⼀些国家,为了避免竞争,协同步调,采取共同⽴场,往往以区域性多边协定或条约的形式,制定⽤以调整涉及本区域的资本跨国流动的⾏为规范或⾏动准则。
希尔《国际商务》(第九版)课后习题详解(1-20章)【圣才出品】

希尔《国际商务》(第九版)课后习题详解(1-20章)【圣才出品】第Ⅰ篇引言和概论第1章全球化1.描述在过去30年中世界经济所发生的转变。
这些转变对总部设在英国、北美、中国香港的国际企业各意味着什么?答:(1)在过去30年中,全球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
20世纪60年代,世界经济的格局可用四个事实来描述:第一是美国主宰了世界经济和世界贸易;第二是美国支配了当时的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第三是在国际商务舞台上,美国的大型多国企业占统治地位;第四是地球上大约一半的计划经济国家对西方国际企业的排斥。
在过去30年中,这四个事实都已发生了变化或正在迅速地发生变化:①美国虽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但在相对规模上较20世纪60年代下降了许多。
日本、泰国、马来西亚、中国台湾和韩国,它们的世界产出份额显著增加。
②各国在对外直接投资总存量中所占的份额的趋势是:发展中国家的份额在稳步增长,而发达国家在稳步下降。
③多国企业的性质也在变化。
多国企业的统计构成中出现了两个值得注意的趋势:一是非美国的多国公司增多了,尤其是日本;二是小型多国公司的增长。
④许多东欧国家和拉美国家进行民主政治改革和实行自由市场经济。
对国际企业而言,这种情形无疑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这些国家和西方的国际企业实质上已有所接触,现在则提供了极多的出口与投资机会。
(2)这些转变对总部设在英国、北美、中国香港的国际企业的影响①对英国和北美国际企业的影响:美国和英国曾经主导世界,很少遭受到发展中国家的威胁,但现在却受到一定的威胁。
如今,美国和英国的制造商必须与全世界的竞争者竞争订单,但发展中国家对其高新产品和技术的需要也能促进它们的出口份额。
此外,出于成本的考虑,英国和北美的公司可能会在成本相对低的地方设立分公司。
②对中国香港国际企业的影响: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由之前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
香港地理位置优越,接近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其他亚洲市场,这为出口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区别:
1)研究范围不同:西方投资学的研究对象是证券投资微 观理论,如证券组合理论、金融资产定价模型、市场 有效性理论。国际投资学的研究范围不仅包括证券投 资领域,还包括直接投资领域 2)核心问题不同:贯穿于国际投资学的核心问题在于 “跨国性”的研究,即为什么不在国内而要去国外投 资,而西方投资学的核心却没有体现这一点。
国际投资的基本理论问题 国际投资主体分析 国际投资客体分析 国际投资运行管理 国际投资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二)国际投资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国际投资学是国际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投资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与联系:
国际投资学与国际金融学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1)研究领域有相同内容 (2)在学科研究中要涉及对方因素 区别: (1)研究领域方面有各自独立的内容(货币、生产要素); (2)在相互交叉的共同领域,侧重点不同(行为主体:国 家或国际组织、企业)
(二)国际投资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涵
1.主体多元化
跨国公司(FDI的主体) 跨国金融机构(跨国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证券与金融 服务) 官方与半官方机构(各国政府部门、国际性组织:国际援 助性质) 个人投资者(国际证券投资为主)
2. 客体形式多元化
实物资产(Tangible Assets) 无形资产(Intangible Assets) 金融资产(Financial Assets)
国际投资概论
3
4
一、国际投资的基本概念
(一)国际投资的概念
国际投资(International Investment)是指各类投资 主体,包括跨国公司、跨国金融机构、官方与半官方机 构和居民个人等,将其拥有的货币资本或产业资本,经 跨国界流动与配置形成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或金融资产, 并通过跨国运营以实现价值增殖的经济行为。
19
20
(2)欧盟 FDI最重要的区位之一,英、法、卢森堡是中坚 力量;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该地区国际投资的重要推动力; 英国是近年来国际投资领域最为活跃的国家; 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热情有所提高。
(3)日本 2006-2007低谷后,对外直接投资所有增长, 但地位在逐步下降; 对外直接投资的地理分布由以亚洲为传统重点转 向以欧美为主,近年来对拉美投资增长较快; 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上,基础设施行业逐步 萎缩,电力和电力设备制造业显著增长,金融业 对外直接投资大幅下降。
——发展中国家吸收国际投资增长率高于发达国家的原因: 1)经济因素
(增长率、市场规模、投资利润率、 劳动力素质)
国际投资行业发展趋势
(一)国际投资行业格局的变迁
1.一次世界大战前
英法美德等发达国家对殖民地区的初级产业和基础设施投 资,对制造业投资很少。
2)政治因素
(改革、开放、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一产业:地位明显降低
矿业、采掘业和石油业占绝对主导地位。
第二产业:占据重要地位,地位正在下降
从资源、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 出现了低股权、非股权和跨国公司间的战略联盟 出现了带有区域性色彩的公司网络 国际投资趋势会继续加强
31
32
(二)当代国际直接投资的行业发展格局
21
22
2. 发展中国家
(1)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是发展中国家最重要的FDI东道国区位,但 区内分布极不均衡。 FDI来源发生深刻变化。区外跨国公司的投 资比重增大。 跨国购并的重要性显著提高。 亚洲成为吸收FDI的重要区位,中国起了关 键性作用。
23
24
4
2014/6/3
(2)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 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吸收FDI发展较快的地区。 就个别国家而言,吸收FDI年度度波动不定、起伏 跌宕。 最大投资者是欧盟。 (3)非洲 有长足发展,但总占比仍微不足道。 北非已成为非洲吸收FDI增长最快的地区。 欧盟是非洲最大的投资者。
一、案例介绍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流入巴西的FDI取得了巨大的 发展,巴西已成为拉美最大的东道国。 1992年1月到1997 年期间巴西约发生了600起并购,其中61%的购买者是外国 企业(主要来自北美)。服务业并购占并购总量的1/3,其 中金融与保险、电信及信息服务业是主要的受资对象。 私有化几乎占巴西FDI流量的27%。从1991年1月到 1998年4月,除去企业债务的转移,巴西获得430亿美元的 私有化收入,仅1997年就占一半多。大部分收入来自出售 电子业、网络蜂窝电话业、钢铁业和矿业的企业。参与私有 化的外国投资者大多数来自美国,其次是西班牙、智利、瑞 典和法国。
35 36
6
2014/6/3
国际投资学与国际贸易学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1)两者的研究领域有交叉方面(商品国际间流动)。 2)两者间相互影响:国贸是国投的基础和先导;国投对国贸 有反作用。
国际投资学与西方投资学的关系 1.联系:
国际间接投资理论是在西方国内证券投资理论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是证券组合理论向国际领域的延伸与发展。
两种国际投资方式的区别
国际直接投资:海外直接投资(FDI),指投资者 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拥有实际的管理、控制 权的投资方式。 国 际 间 接 投 资 : 又 称 海 外 证 券 投 资 ( Foreign Portfolio Equity Investment, FPEI ),指投资者通 过购买外国的公司股票、公司债券、政府债券、衍 生证券等金融资产,依靠股息、利息及买卖差价来 实现资本增值的投资方式。 二者的区分:有效控制原则(理论上区分标准:对 企业有无有效的控制权;实践中区分标准各国不同 )、持久利益原则。
2014/6/3
联系我:
国 际 投 资 学
叶方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1
办公室:凤凰楼524 电话:35120742 手机:13482573505 Email:square_yf@
本章主要内容:
一、国际投资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
二、国际投资的产生与发展 三、国际投资的区域与行业发展特征 四、国际投资学的基本范畴
国际投资的区域格局
(一) 国际投资区域格局的变迁 1.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 50%) 2.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作用增强:欧洲国家贷款、 拉美和亚洲的政治性贷款)
13
一战前主要投资国所占比重
14
3.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1)在投资来源国分布上的变化(大三角)
2)在东道国区域分布上的变化: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并向大三角区域集中。
12
2
2014/6/3
(二)国际投资不断发展的原因
科技进步:剩余资本、产业更新、便捷的技术手段 国际金融市场的大发展: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市场自由化、 金融创新、融资证券化、证券投资主体机构化 政策环境自由化:贸易和投资壁垒的不断降低 跨国公司的全球一体化经营战略
三、国际投资的区域与行业发展趋势
38
(三)国际投资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1.实证分析是什么?现状如何 2.规范分析是什么?应该实现的效果(意义:制定 合理标准)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总量分析与个量分析相结合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 理论总结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39
案例分析——流入巴西的FDI
2.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对制造业投入有所增加。
3)跨国公司的战略因素
(投资存量规模、复合化发展:一体 化生产网络)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3.二次世界大战后
重点转向第二产业——制造业。
4.80年代中期以来
新动向——第三产业(服务业)比重迅速提高。
29 30
5
2014/6/3
(二)当代国际直接投资的行业发展格局
18
3
2014/6/3
4、进入21世纪以来
更加多元化,发展中国家地位越来越重要。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投资方面的差距 正在逐步缩小,国际资本越来越倾向于到发展 中国家投资。
(二) 当代国际投资区域格局
1. 发达国家
(1)美国 最具吸引力的东道国区位; 主要的对外投资国之一; 内流FDI以股权资本投资为主; 制造业是吸收FDI最多的产业部门。
区别:
国际贸易学对商品流动的研究侧重于交换关系方面,从原则 上讲,国际贸易活动是在价值相等基础上实现利用价值的交 换,商品最终进入消费领域; 而国际投资学则侧重于对商品生产属性的研究,从根本上看 ,国际投资活动是把商品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生产领域并实现 价值增殖。因此,前者重在研究一国商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后者重在研究一国参与国际生产的能力。
5
6
1
2014/6/3
(三)国际投资的分类
3.本质是资本增殖 4.内容蕴含对资产的跨国营运过程
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商品流通与交换)、国际信贷(货币贷 放与回收)。 国际投资与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资本流动泛指资本的跨国输入 与输出,而国际投资是国际资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还具有经 营性、获利性的特征。 国际投资主要以国际资本流动作为外在表现形式,但并不总是 产生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资本流动也并不一定就是国际投资。
11
二、国际投资的产生与发展
(一)国际投资的发展阶段及主要特征
1. 初始形成阶段(1914年以前):以债务性证券投资为主(90%),生产性 直接投资很少(10%) 2. 低迷徘徊阶段(1914-1945):总量萎缩,仍以证券投资为主 3. 恢复增长阶段(1945-1979):直接投资显著增长,占据主导地位(60% 左右) 4. 迅猛发展阶段(1980-1999) :两种方式的投资竞相发展,但间接投资发 展速度远远超过直接投资,重新占据主导地位 5. 创新发展阶段(21世纪以来):欧美对外投资绝对规模仍然领先,但发 展中国家增长速度普遍高于发达国家,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成为投 资新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