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配筋图识图
看懂钢筋在图纸上的表示

框架柱KZ 框支柱KZZ 芯柱XZ 梁上柱LZ 剪力墙上柱QZφ10@100/250,表示箍筋为HPB300级钢筋,直径φ10,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50.φ10@100/250(φ12@100),表示柱中箍筋为HPB300级钢筋,直径φ10,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50.框架节点核芯区箍筋为HPB300级钢筋,直径φ12,间距为100.φ10@100,表示沿柱全高范围内箍筋均为HPB300级钢筋,直径φ10,间距为100.Lφ10@100/200,表示采用螺旋箍筋,HPB300级钢筋,直径φ10,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 约束边缘构件YBZ 构造边缘构件GBZ 非边缘暗柱AZ 扶壁柱FBZ对于分布钢筋网的排数规定:非抗震:当剪力墙厚度大于160时,应配置双排;当其厚度不大于160时,宜配置双排。
抗震:当剪力墙厚度不大于400时,应配置双排;当剪力墙厚度大于400,但不大于700时,宜配置三排;当剪力墙厚度大于700时,宜配置四排。
连梁LL 连梁(对角暗撑配筋)LL(JC)连梁(交叉斜筋配筋LL(JX)连梁(集中对角斜筋配筋)LL(DX)暗梁AL 边框梁BKLN10@150,表示墙梁两个侧面纵筋对称配置为:HRB400级钢筋,直径φ10,间距为150.JD2 400×300 +3.100 314,表示2号矩形洞口,洞宽400,洞高300,洞口中心距本结构层楼面3100洞口每边补强钢筋为314.JD3 400×300 +3.100 ,表示3号矩形洞口,洞宽400,洞高300,洞口中心距本结构层楼面3100,洞口每边补强钢筋按构造配置。
JD4 800×300 +3.100 318/314,表示4号矩形洞口,洞宽800,洞高300,洞口中心距本结构层楼面3100,洞宽方向补强钢筋为318,洞高方向补强钢筋为314.JD5 1800×2100+1.800 620 φ8@150,表示5号矩形洞口,洞宽1800,洞高2100,洞口中心距本结构层楼面1800,洞口上下设补强暗梁,每边暗梁纵筋为620,箍筋为φ8@150.YD5 1000 1.800 620 φ8@150 216,表示5号圆形洞口,直径1000,洞口中心距本结构层楼面1800,洞口上下设补强暗梁,每边暗梁纵筋为620,箍筋为φ8@150,环向加强钢筋216.=300 OS:H18@200,V20@200DWQ2(①~⑥),bIS:H16@200,V18@200tb φ6@400@400双向表示2号外墙,长度范围为①~⑥之间,墙后为300;外侧水平贯通筋为18@200,竖向贯通筋为20@200;内侧水平贯通筋为16@200,竖向贯通筋为18@200;双向拉筋为φ6,水平间距为400,竖向间距为400.楼面框架梁KL 屋面框架梁WKL 框支梁KZL 非框架梁L 悬挑梁XL 井字梁JZL(××A)为一端有悬挑,(××B)为两段有悬挑,悬挑不计入跨数。
如何看懂配筋图

如何看懂配筋图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板配筋图识读钢筋混凝土板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的结构详图包括配筋平面图和断面图。
通常板的配筋用平面图来表示即可,必要时也可加画断面图。
每种规格的钢筋只需画一根并标出其规格、间距。
断面图反映板的配筋形式、钢筋位置及板厚。
板的配筋有分离式和弯起式两种:如果板的上下钢筋分别单独配置,称为分离式,如果支座附近的上部钢筋是由下部钢筋弯起得到就称为弯起式,下图中的配筋即为分离式配筋。
一、表示方法:⑴φ10@100/200(2) 表示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
⑵φ10@100/200(4) 表示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
⑶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
⑷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150,。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每侧一根Φ22。
梁配筋识图-(很全)

图 2-2-2二、三层 梁的集中标注第一行
图 2-2-3二、三层 不等跨梁的集中标注第一行 图 2-2-4带悬挑梁的双跨梁的集中标注第一行
图2-2-5画的是一端具有悬挑梁 的框架立体图。为了想把框架 示意清楚,没有将柱子把梁包
起并升向上层
图 2-2-5单端悬挑梁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 2-2-6两端悬挑双跨梁集中标注第一行 图 2-2-7两端悬挑双跨梁轴测投影示意图
平法结构钢筋图解讲义 (梁部分)
框架的构件要素
构件分类: 框架梁:屋面框架梁
楼层框架梁 框架柱: 顶层角柱 顶层边柱 顶层中柱 中层角柱 中层边柱 中层中柱 底层角柱 底层边柱 底层中柱 基础梁和筏形基础 或承台、承台梁和桩基础
次梁的概念
构成框架的元素: 框架柱和框架梁。 次梁不同于框架 梁,因框架梁的 支点是框架柱, 而次梁的支点是 框架梁。从而, 它们的钢筋配置 也不一样。如图12中的次梁是支撑 在框架梁上的。
小提示:也有的设计图,把对梁 的集中标注,用习惯方法标注。 把第二行中的通长筋,写在了第 三行。规则中的三、四行,依次
改成了四、五行。
注释
图 2-1-2 梁的集中标注(习惯法)
第二节 梁集中标注逐项图解
一、梁的集中标注中第一行的习惯注法
小提示:设计院自已的习惯标注或该设计院 内部规定
图 2-2-1地下室层 梁的集中标注第一行
提示:梁的顶面结构标高是相 对于同层楼板顶面结构标高差 值(以m计,小数点保留3位), 写在括号中.没有标高差不注。
第三节 梁的宽度与钢筋摆放数量
图 2-6-1梁的纵向筋摆布
第三讲 梁的原位标注
第一节 原位标注梁的截面
原位标注补充了 集中标注的不
钢筋-配筋图识图

钢筋识图入门一、箍筋表示方法:⑴ φ10@100/200(2)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⑵ φ10@100/200(4)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⑶ φ8@200(2)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⑴ 3Φ22,3Φ20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⑴ 2Φ20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⑶ 6Φ25 4/2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⑷ 2Φ22+ 2Φ22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⑴ G2φ12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⑴ 4Φ25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⑵ 6Φ25 2/4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⑷ 2Φ25 + 3Φ22(-3)/ 5Φ25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
2Φ五、标注示例:KL7(3)300×700 Y500×250φ10@100/200(2) 2Φ25N4Φ18(-0.100)4Φ256Φ25 4/26Φ25 4/26Φ25 4/2 □———————————□———————□———————————4Φ252Φ25300×700N4φ10KL7(3) 300×700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断面宽300,高700。
钢筋 配筋图识图

钢筋识图入门一、箍筋表示方法:⑴ φ10@100/200(2)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⑵ φ10@100/200(4)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⑶ φ8@200(2)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⑴ 3Φ22,3Φ20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⑴ 2Φ20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⑴ G2φ12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⑴ 4Φ25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⑷ 2Φ25 + 3Φ22(-3)/ 5Φ25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
2Φ25伸入支座,3五、标注示例:KL7(3)300×700 Y500×250φ10@100/200(2) 2Φ25N4Φ18(-0.100)4Φ256Φ25 4/26Φ25 4/26Φ25 4/2□———————————□———————□———————————□4Φ252Φ254Φ25300×700N4φ10KL7(3) 300×700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断面宽300,高700。
平法识图2——独立基础钢筋识图与计算

1.建筑工程常见基础形式
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基础形式有:
➢独立基础、桩承台 ➢条形基础(梁板式、板式) ➢筏型基础(梁式、板式)
精品课件
独立基础
独立基础一般用于框架结构中,又称为独立柱 基,见图左,独立基础的钢筋效果见图右。
精品课件
条形基础
指基础长度 远远大于宽度 的一种基础形 式,布置在一 条轴线上且与 两条以上轴线 相交,见图上, 其钢筋效果见 图下。
2)采用本情况,x和y边的钢 筋需各下料两种长度的钢筋。 各向最外侧的两根钢筋,长度 如一般构造,不缩减。其余底 筋长度“可”取相应方向底板 长度的0.9倍,且缩减后的底 筋必须伸过阶形基础的第一台 阶。布置上须交错(如图示);
3)其余构造如一般情况。
例题:对称缩减10%的情况(P28)
图1-13(a),DJJ01平法施工图
②“/”后Φ10@200表示:沿底板顶部受力筋下,垂直布置 分布筋,HPB300级钢筋,直径为Φ10mm,每隔200mm 布置一根
精品课件
独立基础底板配筋识图练习
1号坡形普通独立基础 基础竖向尺寸由下而上为 200mm,200mm,基础底板厚 度400mm 基础底部配筋(B) X和Y向全部配有HRB335级钢 筋,公称直径为16mm,分布间 距200mm 基础顶部配筋(T) 配置平行于两柱轴心连线的受 力筋8根(对称分布于轴线两侧 按间距100mm布置), HRB335级钢筋,直径为14mm。 平行于两道基础梁,每隔 200mm布置分布筋,采用 精品课件HPB300级钢筋,直径为10mm。
4)钢筋的长度、根数和起步 等要求,都等于对称情况
精品课件
非对称独立基础
例题:非对称缩减10%的情况(P29)
钢筋识图(手把手教你)

2021/3/11
钢筋计量
38
(2)绑扎接头。它是在钢筋搭接部分的中心和两端 共三处用铁丝绑扎而成,绑扎接头操作方便,但 不结实,因此接头要长一些,要多消耗钢材,所 以除了没有焊接设备或操作条件不许可的情况, 一般不采用绑扎接头。
(3)绑扎接头使用条件有一定的限制,即搭接处接 头要可靠,必须有足够的搭接长度(Ld
表中的h为板厚减区去两端保护层或梁高减去两端保护层后 的高度
量度差
• 1、量度差的概念 钢筋弯曲时,弯曲部分外缘长度伸长,内侧缩短,而中心线长 度保持不变。在设计图上及实际施工中,钢筋的长度均指外包 长度,因而在弯曲部分存在按图上钢筋尺寸算出的下料长度将 大于实际的钢筋中心线长度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可将钢筋弯曲部分的外包长度与钢筋中心线 的弧长相减,所得的数值称为钢筋的量度差,亦称为钢筋的弯曲 调整值。
箍筋一般按一定间距设置,表达为Ф6@200。箍筋长度 计算应先算出单肢箍长度再乘以肢数,最后求得箍筋总长 度。其长度计算表达式为:
箍筋长度 = 单肢箍长度×肢数
1.单肢箍长度计算
单肢箍长度根据构件 断面及箍筋配置情况 的不同,有以下几种 情况:
(1)方形或矩形断面 配置的封闭双肢箍, 如右图所示。
1.3 常用钢筋
(一)常用混凝土构件的钢筋分类
(1)受力钢筋。又叫主筋,配置在构件的受弯、受拉、偏 心受压或受拉区以承受拉力。
(2)架立钢筋。又叫构造筋,一般不需要计算而按构造要 求配置,如2Φ12,用来固定箍筋以形成钢筋骨架,一般 在梁上部。
(3)带弯钩钢筋,指端部带弯钩的钢筋,弯钩通常分为半 圆弯钩,斜弯钩和直弯钩3种类型。
3、钢筋量度差计算可整理成如下表格:
钢筋量度差表(钢筋直径d)
快速读懂--柱配筋图精选文档

03G101-1图集中 边柱和角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
73
03G101-1P37图集规定
74
钢筋的做法
B型边、角柱顶 部纵筋构造
A型边、角柱 顶部纵筋构造
75
钢筋的做法
D、E型边、角柱 顶部纵筋构造
C型边、角柱顶 部纵筋构造
76
03G101-1P38图集规定
77
钢筋的做法
变截面纵筋弯锚构造
变截面纵筋连续通过构造78
18
19
20
21
22
23
2、平法
(1)柱子编号
24
框架柱 KZ
25
边柱
边柱
角柱
26
框支柱 KZZ
混凝土剪力 墙不落地
框支梁 KZL
框支柱
KZZ
27
梁上柱 LZ
28
梁上柱 LZ
墙上柱 QZ
墙上柱
QZ
29
芯柱 XZ
框架柱
30
(2)注写方法
• 截面注写法 • 列表法 • 详图表法
56
• 列表法: 优点:一般只需要画1个平面图 平面图上只画柱子轮廓,柱子不会在图纸碰 撞 缺点:钢筋用列表表达,钢筋不画出来,感性认 知差 适用范围:各种的结构
57
改造截面法1
• 将列表法和截面法的优点结合起来
• 平面图:按照截面法规则分标准层画,但是图中 所有柱子编号后只画轮廓图,不画放大的配筋截 面图
钢筋的做法
柱高度较小时,纵筋不 断开直接通过构造
79
钢筋的做法
柱的砌体拉接筋构造
80
03G101-1P40图集规定
81
钢筋的做法
底
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筋识图入门一、箍筋表示方法:⑴ φ10@100/200(2)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⑵ φ10@100/200(4)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⑶ φ8@200(2)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⑴ 3Φ22,3Φ20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⑴ 2Φ20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⑴ G2φ12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⑴ 4Φ25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⑷ 2Φ25 + 3Φ22(-3)/ 5Φ25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
2Φ25伸入支座,五、标注示例:KL7(3)300×700 Y500×250φ10@100/200(2) 2Φ25N4Φ18(-0.100)4Φ256Φ25 4/26Φ25 4/26Φ25 4/2 □———————————□———————□———————————□4Φ252Φ254Φ25300×700N4φ10KL7(3) 300×700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断面宽300,高700。
Y500×250表示梁下加腋,宽500,高250。
N4Φ18表示梁腰中抗扭钢筋。
φ10@100/200(2) 2Φ25 表示箍筋和架立筋。
-0.100 表示梁上皮标高。
N2B12指梁的两个侧面共配2根12的受扭纵向筋(腰筋),每侧各配一根.G2B12指梁的两个侧面共配置2根12的纵向构造筋(腰筋),每侧各配一根.N是受扭筋的意思,G是构造筋的意思!没有标注N 的就是构造钢筋G,G是15D,N是LaE钢筋算量基本方法钢筋算量基本方法第一章梁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
三、尾跨钢筋计算类似首跨钢筋计算四、悬臂跨钢筋计算1、主筋软件配合03G101-1,在软件中主要有六种形式的悬臂钢筋,如下图所示这里,我们以2#、5#及6#钢筋为例进行分析:2#钢筋—悬臂上通筋=(通跨)净跨长+梁高+次梁宽度+钢筋距次梁内侧50mm起弯5#钢筋—上部下排钢筋=Ln/4+支座宽+0.75L6#钢筋—下部钢筋=Ln--保护层+15d2、箍筋(1)、如果悬臂跨的截面为变截面,这时我们要同时输入其端部截面尺寸与根部梁高,如果没有发生变截面的情况,我们只需在“截面”输入其端部尺寸即可。
(2)、悬臂梁的箍筋根数计算时应不减去次梁的宽度;根据修定版03G101-1的66页第二节其他梁一、非框架梁在03G101-1中,对于非框架梁的配筋简单的解释,与框架梁钢筋处理的不同之处在于1、普通梁箍筋设置时不再区分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问题;2、下部纵筋锚入支座只需12d;3、上部纵筋锚入支座,不再考虑0.5Hc+5d的判断值。
未尽解释请参考03G101-1说明。
二、框支梁1、框支梁的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为Ln/3;2、下部纵筋端支座锚固值处理同框架梁;3、上部纵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锚固长度=支座宽度-保护层+梁高-保护层+Lae,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锚,再横向弯折15d;5、箍筋的加密范围为≥0.2Ln1≥1.5hb;7、侧面构造钢筋与抗扭钢筋处理与框架梁一致。
第二章剪力墙在钢筋工程量计算中剪力墙是最难计算的构件,具体体现在:1、剪力墙包括墙身、墙梁、墙柱、洞口,必须要整考虑它们的关系;2、剪力墙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种转角形式;3、剪力墙在立面上有各种洞口;4、墙身钢筋可能有单排、双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钢筋不同;5、墙柱有各种箍筋组合;6、连梁要区分顶层与中间层,依据洞口的位置不同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需要计算的工程量第一节剪力墙墙身一、剪力墙墙身水平钢筋1、墙端为暗柱时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弯折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 内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暗拄与墙身相平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2、墙端为端柱时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内侧钢筋长度=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注意:如果剪力墙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钢筋时,其中间水平钢筋在拐角处的锚固措施3、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端拄突出墙当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两边截断,分别向下弯折15二、剪力墙墙身竖向钢筋1、首层墙身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2、中间层墙身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3、顶层墙身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墙身竖向钢筋根数=墙净长/间距+1(墙身竖向钢筋从暗柱、端柱边50mm开始布置)中间层无变截面顶层内墙4、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竖向筋在洞口上下两边截断,分别横向弯折15d。
三、墙身拉筋1、长度=墙厚-保护层+弯钩(弯钩长度=11.9+2*D)2、根数=墙净面积/拉筋的布置面积注:墙净面积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连)梁,即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柱剖面积拉筋的面筋面积是指其横向间距×竖向间距。
例:(8000*3840)/(600*600)第二节剪力墙墙柱一、纵筋1、首层墙柱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2、中间层墙柱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3、顶层墙柱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注意:如果是端柱,顶层锚固要区分边、中、角柱,要区分外侧钢筋和内侧钢筋。
因为二、箍筋:依据设计图纸自由组合计算。
第三节剪力墙墙梁一、连梁1、受力主筋顶层连梁主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中间层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2、箍筋顶层连梁,纵筋长度范围内均布置箍筋即N=(LAE-100/150+1)*2+(洞口宽-50*2)中间层连梁,洞口范围内布置箍筋,洞口两边再各加一根即N=(洞口宽-50*2)/二、暗梁1、主筋长度=暗梁净长+锚固2、箍筋第三章柱KZ钢筋的构造连接第一章基础层一、柱主筋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Max{10D,200mm}二、基础内箍筋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
一般是第二章中间层一、柱纵筋1、 KZ中间层的纵向钢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高度二、柱箍筋1、KZ中间层的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03G101-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1)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上部取Max 2)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 第三节顶层顶层KZ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种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各一、角柱角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角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直锚(≧Lae):梁高-保护层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柱顶部第一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8d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锚(≧Lae):梁高-保护层二、边柱边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边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边柱顶层纵筋的锚固分为内侧钢筋锚固和外侧钢筋锚固: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1.5Lae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Lae):梁高-保护层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三、中柱中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中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中柱顶层纵筋的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注意:在GGJ V8.1中,处理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