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立秋养生吃什么

2018年立秋养生吃什么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也可直接使用

立秋养生吃什么

立秋之后如何养生?立秋后,天气渐渐转凉,昼夜温差加大,“立秋"意味着秋天的开始,然而高温天气持续,让很多市民感到颇有"秋老虎"发威感觉,养生专家提醒,时至立秋,防暑和滋阴是养生保健的关键词。下面就一起来看看立秋后养生方法有哪些。

篇一:立秋后该如何养生祛暑滋阴养阴补虚

宜祛暑滋阴

立秋之后,昼夜温差加大,在饮食上应坚持祛暑清热,多食用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医学专家认为,秋季燥气上升,易伤津液,因此,在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另外,多吃豆类等食物,少吃油腻厚味之物。

考虑到天气还可能会依旧炎热,市民可通过多吃蔬菜、水果来降暑祛热,还可及时补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代谢产物,起到清火解毒的作用。蔬菜应选择新鲜汁多的,如:黄瓜、冬瓜、西红柿、芹菜等。水果应食用养阴生津之品,如:葡萄、西瓜、梨、香蕉。另外需要提醒的是,立秋之后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因此,脾胃虚寒者注意不宜食用过多。

着重养阴补虚

秋天正是养阴补虚的好时节,但是秋补可不能乱补,只有了解自己的体质才好对症进补。

如果呼吸浅短,声音低微,神倦懒言,动则汗出,食欲减少,舌质淡就属于气虚体质。用黄芪、党参、西洋参沏水喝,或者做粥喝是最简单的方式。

如果面色苍白,口唇淡白,夜热盗汗,肌肤枯涩,舌淡红无苔就属于血虚体质。可以用当归、红枣、何首乌、桑椹做粥,在炖鸡汤、炖肉时也可以加点。

如果颧面潮红,口燥咽干,盗汗,尿少而赤,大便秘结,舌红少苔就是阴虚的体质。可以用麦冬、五味子、山药、百合等,熬粥的时候可以放几味。

调理脾胃

实际上立秋后很长一段时间,气温还是较高的,空气湿度也较大。再经过苦

立秋怎么养生立秋节气养生

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520作文网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立秋怎么养生立秋节气养生 一、节气解说 立秋是秋季开始的节气。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节气)以后,秋后下一次雨凉快一次,因而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东汉崔《四民月令》“朝立秋,冷飕飕;夜立秋,热到头。”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仪式。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报奏。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古代分立秋为三候“初侯凉风至”,立秋后, 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小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线凉意。“二侯白需降”, 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立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淸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三侯寒蝉鸣”,这时候的蝉,食物充足,温度适宜,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过去了。一候为5天,立秋15天, 逐渐变凉。变凉是气候趋势,根拯立秋三候的描述,或许处在气候偏冷周期时,就有这种情况。 二、气候特征 天气逐渐凉爽 变凉是气候趋势,根据立秋三候的描述,或许处在气候偏冷周期时,就有这种情况。立秋肖气预示着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秋天就要来临。当立秋到来时,我国很多地方仍然处在炎热的夏季之中。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天气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气温的早晚温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当然,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真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 秋老虎 秋老虎是我国民间指立秋(8月8日左右)以后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秋老虎”的表现略有所不同,如华南的秋老虎要比长江流域的来得迟,一般推迟2-4个节令。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秋老虎”天气,虽然气温较高,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 三、养生原则 秋季养生的首要任务是把保养体内的阴气。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

最新最全的秋季养生小科普—各种知识汇总

最新最全的秋季养生小科普 各种知识汇总 老话说“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之说,这句俗语的意思是,立秋时间早的话,接下来天气就会比较凉爽;反之如果较晚,立秋之后天气就会比较热。同时也是提醒人们不可对立秋盲目乐观,有时候立秋过后,还有“秋老虎”。秋天的养生知识我们要多学习! 立秋并不是真正秋天的到来,炎夏的余热未消,处暑节气也将接踵而来,“秋老虎”也虎视眈眈,天气逐渐转向干热。所以立秋节气后虽早晚会比较凉、温差变大,白天尤其是午间依然闷热。此时人易倦怠、乏力,清热解暑要继续,但相对炎夏要有所变化。要多喝水、淡茶、菜汤等,以清热祛暑。 一、立秋要养肺 立秋后,阳气转衰,阴气日上,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根据顺应四时的养生原则,秋冬养阴。中医认为,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产生疾病,因为需要润燥、养阴、润肺。从五行生旺推算,此时肝脏、心脏及脾胃处于衰弱阶段,而立秋后肺功能开始处于旺盛时期,根据阴阳调和,机体平衡的原理,要加强对这些器官的调养,使肺气不要过偏,影响机体健康。

秋燥易伤肺,可适当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润食品,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同时可适当多食一些酸味果蔬,食酸以收之。 另外,在肺盛之时易影响到肝,而肝主情志,疏泄气血,肝气受制的秋天,人们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等表现,表现在生理方面则为容易引起气血失调等疾病的发生,比如:内分泌紊乱等问题,像月经失调、心慌心悸、失眠问题等。当出现此类现象时,可通过养阴、柔肝、疏解等方法调理。 二、立秋要祛暑降温 立秋后,尽管昼夜温差变大,但是白天有时仍然很热,有时暑气更加逼人,所以,防暑降温要继续,不能有丝毫怠慢。措施有三: 1、清热解暑类食品不能一下子从餐桌上撤除。一般来说,此类饮食能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因此喝些绿豆汤,或者吃些莲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处的。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既可满足人体所需营养,又可补充经排汗而丢失的钾。 2、寒凉饮食要减少。经过一个长夏后,人们的身体消耗都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弱,因此,在选择食物时,不宜过于寒凉,例如:西瓜、梨、黄瓜、葡萄等,其性味寒凉,多食可能伤及脾胃,所以要少吃。 3、饮食营养要加强。不能只为了追求清热解暑,而使饮食过于清淡。事实上,到了立秋可适当吃肉食,有许多食品如鸭肉、泥鳅、鱼、猪瘦肉、海产品等,既能清暑热,又可补益,可放心食用。

立秋的含义是什么-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立秋的含义是什么-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立秋-二十四节气 立秋——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8月7、8或9日。我国以立秋为秋季的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 “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立秋又称交秋,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气候学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22℃以下的始日作为秋季开始,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各地实际,但与黄河中下游立秋日期相差较大。立秋以后,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表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月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其实,按气候学划分季节的标准,下半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22℃以下为秋季的开始,除长年皆冬和春秋相连无夏区外,我国很少有在“立秋”就进入秋季的地区。 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首都北京9月初开始秋风送爽,秦淮一带秋天从9月中旬开始,10月初秋风吹至浙江丽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阳一线,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才到达雷州半岛,而当

2020立秋应该如何养生

2020立秋应该如何养生 立秋如何养生?9个注意事项让你身体更健康。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立秋如何养生,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立秋如何养生?9个注意事项让你身体更健康 马上就要进入立秋的节气了,一场秋雨一场寒,随着秋风秋雨飒飒而至,早秋的天气渐渐转凉,中医历来都有有秋季养生的传统,按照中医理论,自然界,从五行来分,秋季主燥,从阴阳来论,秋季为从温到凉,人体的阳气,也有个渐变的过程,随着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与人体的内环境变化,秋天这个季节的养生,主要是针对凉燥。 1.秋季衣着要寒温适宜: 立秋之后,昼夜之间的温差较大,传统上有“春捂秋冻”的说法,“秋冻”就是说秋季气温渐渐凉爽,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初秋时节,暑热尚未退尽,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着风,很容易伤风感冒。而随着气温的下降,适宜的冷空气刺激,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提高机体对低温的适应力。 但是,“秋冻”的方法适合青壮年体质较好的人群,而那些体弱者,或者老人儿童,还是应该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特别是要注意,秋季不宜赤膊露体,以防寒凉之气从肌肤侵袭人体,伤及阳气。 2.秋季锻炼要保护阳气:

早秋时节,秋高气爽,空气清新,是锻炼身体的大好时机,适当早起,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去散步,吐故纳新,使肺气不受燥邪的侵害。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秋分后我国大部地区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 农谚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就是说,这个季节一天内温差较大,夜间寒凉更加明显,睡眠时适时增加衣被,防止秋季寒夜伤及阳气。从中医来讲讲,秋主收藏,秋天又是人体的精气都处于收敛内养的阶段,所以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切勿大汗淋漓,以防出汗过多造成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循序渐进,当周身微汗既可,以使精气内敛,不使阳气外耗。 3.秋季进食以温润为宜: 秋季是丰收的季节,有很多种蔬菜水果上市,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瓜果,即可顺应四时之气,又可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味,如百合,山药,荸荠、栗子、核桃、花生、芝麻、蜂蜜、红枣、苹果、梨,柑橘等,另外,莲藕、冬瓜、萝卜、西葫芦、茄子及各种菇类,也很适合进食。既可润肺,又能调和脾胃。秋季天气凉爽,人的食欲也会逐渐增加,所谓“贴秋膘”,是指食物在秋季容易消化吸收,食量增加,体重增加,这里要提醒大家,如果有减肥愿望的朋友,就要注意适当节食了。 4、当心秋燥: 进入秋季后,天气渐凉,气候干燥,秋燥显得如此脆弱。中国医药,燥邪为六淫,为秋季的主气,其干燥性能,体液消耗的。常见口干,鼻,咽喉痛涩,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烦躁等一系列症状,称为中医药的“秋燥症”。防干燥的秋季,以清燥养阴,润肺生津为基本原则。 立秋后基本上是温燥,主要表现为发热,阴虚,火旺。它可适当多喝白开水,淡茶,

秋季养生小常识

秋季茶疗养生小常识 1.具体做法是选取生姜、苏叶各3克,将生姜切成细丝,苏叶洗干净,用开水冲泡10分钟代茶饮用。每天喝2次,上下午各温服1次。 2.萝卜茶:此茶能清肺热、化痰湿,加少许食盐既可调味,又可清肺消炎。主要选用白萝卜100克、茶叶5克,先将白萝卜洗净切片煮烂,稍微加点食盐调味,再将茶叶冲泡5分钟后倒入萝卜汁内服用,每天2次。 3.银耳茶:此茶有滋阴降火,润肺止咳的功效,特别适用于阴虚咳嗽。可选用银耳20克、茶叶5克、冰糖20克,先将银耳洗净加水与冰糖炖熟,再将茶叶泡5分钟后加入银耳汤里,搅拌均匀服用。 4.桂花茶。此茶适用于口臭、风火牙痛、胃热牙痛及龋齿牙痛等。可选用桂花3克、红茶1克或绿茶3克,用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0分钟后便可随时饮用。 5.苦瓜茶。此茶有利尿等功效,可把苦瓜去瓤装入绿茶,挂在通风处阴干,饮用时切碎苦瓜后取10克用沸水冲泡即可。 6.茄子茶,主要是治疗气管炎。可把秋茄子的茎根洗净晒干后切碎,加入绿茶,用开水冲泡。 秋季运动养生小常识 秋季运动养生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俗语说”秋乏春困”,进入秋季气候宜人,太阳照射时间变短,秋季深度睡眠充沛不仅能恢复身体的力量,还能提高有机体抵抗力,在秋季要遵循人体有生命的物质钟的运行纪律,养成深度睡眠习气,这时候再加之有序科学的运动养生,身体才会愈来愈好。 从中医意见讲,秋天又是人体的精气都处于收敛内养的阶段,所以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切勿大汗淋漓,以防出汗过多造成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运动量不大的项目,循序渐进的进行,当周身微热,尚未出汗时就能够停止,以使精气内敛,不使阳气外耗。 秋季自我保健养生小常识 1.及时增减衣服。立秋之后,昼夜之间的温差较大,不宜赤膊露体,也不宜穿得太多、太暖。 2.多喝开水、淡茶、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流质,以养阴润燥,弥补损失的阴润,但喝流质的饮食,尤其是饮料和水等液体饮料时,饮用方法颇多讲究、以少量频饮为最佳。

2018年立秋养生吃什么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也可直接使用 立秋养生吃什么 立秋之后如何养生?立秋后,天气渐渐转凉,昼夜温差加大,“立秋"意味着秋天的开始,然而高温天气持续,让很多市民感到颇有"秋老虎"发威感觉,养生专家提醒,时至立秋,防暑和滋阴是养生保健的关键词。下面就一起来看看立秋后养生方法有哪些。 篇一:立秋后该如何养生祛暑滋阴养阴补虚 宜祛暑滋阴 立秋之后,昼夜温差加大,在饮食上应坚持祛暑清热,多食用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医学专家认为,秋季燥气上升,易伤津液,因此,在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另外,多吃豆类等食物,少吃油腻厚味之物。 考虑到天气还可能会依旧炎热,市民可通过多吃蔬菜、水果来降暑祛热,还可及时补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代谢产物,起到清火解毒的作用。蔬菜应选择新鲜汁多的,如:黄瓜、冬瓜、西红柿、芹菜等。水果应食用养阴生津之品,如:葡萄、西瓜、梨、香蕉。另外需要提醒的是,立秋之后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因此,脾胃虚寒者注意不宜食用过多。 着重养阴补虚 秋天正是养阴补虚的好时节,但是秋补可不能乱补,只有了解自己的体质才好对症进补。 如果呼吸浅短,声音低微,神倦懒言,动则汗出,食欲减少,舌质淡就属于气虚体质。用黄芪、党参、西洋参沏水喝,或者做粥喝是最简单的方式。 如果面色苍白,口唇淡白,夜热盗汗,肌肤枯涩,舌淡红无苔就属于血虚体质。可以用当归、红枣、何首乌、桑椹做粥,在炖鸡汤、炖肉时也可以加点。 如果颧面潮红,口燥咽干,盗汗,尿少而赤,大便秘结,舌红少苔就是阴虚的体质。可以用麦冬、五味子、山药、百合等,熬粥的时候可以放几味。 调理脾胃 实际上立秋后很长一段时间,气温还是较高的,空气湿度也较大。再经过苦

有关二十四节气立秋的谚语

有关二十四节气立秋的谚语二十四节气立秋谚语 1、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 2、立了秋,哪里有雨哪里收。 3、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头。 4、立秋有雨丘丘收,立秋无雨人人忧。 5、立秋三场雨,夏布衣裳高搁起。 6、秋后的蚊子,飞不了几天。 7、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气多雨水。 8、站着不怕大水泡,遇风倒伏就坏了。 9、立秋不立秋,还有一个月的好热头。 10、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 11、晚田晚田,三日两遍。 12、立秋种荞麦,秋分麦入土。 13、立秋十八日,寸草结籽粒。 14、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 15、七月水连坡,来年蚂蚱多。 16、立了秋,扇莫丢,中午头上还用着。 17、雷打秋,冬半收。 18、立了秋,凉飕飕。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 19、七月立秋慢溜溜,六月立秋快加油。 20、立秋晴,一秋晴;立秋雨,一秋雨关。 21、七月不保墒,种麦打饥荒。 22、立秋早晚凉,中午汗湿裳。立秋早晚凉,中午汗还淌。

23、立了秋,把扇丢。 24、早秋丢,晚秋收,中秋热死牛。 25、不立秋,六月二十头。 26、立秋胡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 27、立了秋,苹果梨子陆续揪。 28、秋不凉,粒不黄。 29、立秋才去头,晚了两三候。 30、春旱播种难,秋旱减一半。 二十四节气中立秋的谚语 1、立秋摘花椒,立冬打软枣。 2、立了秋,把扇丢。 3、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 4、立了秋,苹果梨子陆续揪。 5、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 6、不立秋,六月二十头。 7、立秋早晚凉,中午汗还淌。 8、早秋丢,晚秋收,中秋热死牛。 9、立秋三天,寸草结籽。 10、立秋三天,遍地红。 11、秋不食辛辣,不食肺。 12、立秋早晚凉,中午汗湿裳。 13、遍地喷农药,火龙不见少,一场凉风没事了。 14、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头。 15、七月立秋慢溜溜,六月立秋快加油。 16、立秋温不降,庄稼长得强。

二十四节气之立秋膳食篇

二十四节气之立秋膳食篇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极易倦怠、乏力、纳呆等。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 >>二十四节气养生<< 进入秋季,燥气过盛,与风相合形成风燥之邪,燥邪为病的主要特点是:一是易伤肺,因肺喜清肃濡润,主呼吸与大气相通,外合皮毛,故外界燥邪极易伤肺和肺所主之地。二是燥盛则干,燥邪耗伤津液,人体会出现一派干涸之象,如鼻干、咽干、口干、舌干、皮肤干燥皱裂,大便干燥、艰涩等等。故应遵循 "秋季养阴"的法则,选择滋阴润燥、滋补润肺、清热降火的膳食。如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花生、鸭蛋、菠菜、萝卜、橄榄、梨、甘蔗、饴糖等。此时进补十分必要。 根据秋季的气候特点和易生疾病,向诸君推荐几种方便、经济的药膳。 (一)粥类 l、薏苡仁粥。取薏苡仁30~60克,粳米100克。将薏苡仁与粳米同放入锅中,水煮,熬成粥即可。此方健脾止泻、利水渗湿、祛湿除痹。适用于脾失健运、水湿内停之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泻泄、湿阻经络引起的四肢拘急、风湿痹痛,湿热壅滞之肺痈、肠痈等症。 2、核桃粥。取核桃肉1 5克,粳米100克。将粳米洗净,与核桃肉一同放入锅内,加白糖适量、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转用文火熬煮至熟即可。此方具有润肺止咳、补肾固精、润肠通便之功效。适用于肺燥咳喘、肾虚咳喘、腰膝酸软、阳萎遗精、小便频数、大便燥结等症。 3、麦门冬粥。取麦门冬1 5~30克,粳米100~200克。冰糖适量。先将麦门冬用水煎,去渣留汁,再将粳米放入汁中。煮成粥,加适量冰糖即可。此方能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适用于肺阴不足之干咳燥咳、劳嗽咯血、胃阴不足之口干、口渴,及心烦失眠、阴虚有热、身热夜甚等。 (二)羹类 1、鸭蛋银耳羹。取鸭蛋一个,银耳10克,冰糖适量。先将银耳泡软,用水熬煮至软熟,鸭蛋打至碗内调匀,然后倒入银耳羹内,加入适量冰糖,鸭蛋煮熟即成。此方滋阴润肺。适用于肺热咳嗽、久咳、咽炎、咽干痛、口渴、大便干结等。

关于立秋养生知识大全

关于立秋养生知识大全 秋的饮食――少辛增酸 益肺气滋肾阴,养肝血润肠燥是秋天饮食之要。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饮食,如银耳、甘蔗、燕窝、梨、芝麻、鳖肉、藕、菠菜、乌骨鸡、猪肺、豆浆、鸭蛋、蜂蜜、橄榄等。当然,这只是对正常人及血虚、阴虚体质的人而言。 要“少辛增酸”。少吃辛味,肺气太盛可损伤肝的功能,故在秋天要“增酸”(肝五味主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在秋天一定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可选择苹果、石榴、葡萄、芒果、阳桃、柚子、柠檬、山楂等。要吃些温食 初秋时节,仍然是湿热交蒸,以致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这时若能吃些温食,特别是食用粳米或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功能,前人对此颇多赞誉。 秋的运动――注意收敛 在秋天“养收”的时候,不宜做运动量较大的运动,尤其是老年人、小儿和体质虚弱者。 秋天宜练减肥功 尽管一年四季皆可减肥,但还是以秋天减肥效果最好。秋天,脂肪细胞开始逐渐积聚,以防止热量扩散,如果这时不加以抑制,人体就开始趋于肥胖,这时也正是我们减肥的最好时节。

秋天宜登高爬山 秋高气爽,山巅之间披红挂绿,景色十分宜人。与亲朋为伴,登山畅游,既有雅趣,又可健身。朝朝夕夕、月月年年的登楼梯,正是防止衰老的一种重要的运动方式。 秋天宜练健鼻功 健鼻功方法是用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在有热感时,用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30次左右,接着,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15至20次(迎香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厘米,当鼻唇沟中)。每天搓鼻3至4次,可大大加强鼻的耐寒能力,亦能治疗伤风、鼻塞不通。 “立秋早晚凉”,一日中温差较大,深秋才是典型的秋凉时节,若到了晚秋,则秋霜降临,气候已经转冷。因此,要注意对下列疾病的预防首先是做好防蚊、灭蚊,预防蚊叮所致传染病。 所谓“早立秋冷飕飕”、“秋前秋后一场雨”。立秋首先带来天气变化,天气将由热转凉,日夜湿差逐渐加大。此时,要注意适时添加衣被,尤其是夜间睡觉时腰腹要盖被子,以防受凉。此外,还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人体与自然界的变化相适应,才合乎秋季养生之道。立秋常见养生食材 银耳 银耳以其色白如银,形如人耳故名,又名白木耳、白耳子、雪耳等。银耳一般制成干品,以干燥、白色微黄、朵大体轻、有光泽、胶质厚者为佳品。”银耳能滋阴清热,润肺止咳,养胃生津,益气和血,补

二十四节气立秋谚语

二十四节气立秋谚语 导读: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8或9日立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二十四节气立秋谚语,欢迎大家参考学习哦! 二十四节气谚语——立秋节气谚语大全 1.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头。 2.六月底,七月头,十有八载节立秋。 3.早晨立秋凉飕飕,晚上立秋热死牛。 4.早秋丢,晚秋收,中秋热死牛。 5.立了秋,凉飕飕。 6.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 7.立了秋,把扇丢。 8.立了秋,扇莫丢,中午头上还用着。 9.立秋早晚凉,中午汗湿裳。 10.立秋早晚凉,中午汗还淌。 11.立了秋,枣核天,热在中午,凉在早晚。 12.立秋不立秋,还有一个月的好热头。 13.立秋反比大暑热,中午前后似烤火。 14.七月半,八月半,蚊子嘴,快起钻。 15.立秋三场雨,夏布衣裳高搁起。 16.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17.七月秋风雨,八月秋风凉。

18.立秋温不降,庄稼长得强。 19.立了秋,哪里有雨哪里收。 20.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 21.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 22.立秋有雨丘丘收,立秋无雨人人忧。23.秋旱如刀刮。 24.春旱播种难,秋旱减一半。 25.立秋雨滴,谷把头低。 26.立秋雨丰,黍子返青。 27.三伏有雨好种麦。 28.七月不保墒,种麦打饥荒。 29.马吃夜里草,麦收七月墒。 30.秋不凉,粒不黄。 31.昼夜温差大,有利籽粒发。 32.麦到芒种,稻(早稻)到立秋。33.立秋种荞麦,秋分麦入土。 34.立秋十日遍地红。 35.立秋十八日,寸草结籽粒。 36.立秋三日遍地红。 37.立秋三日见秫头。 38.立秋三日见秫秸。 39.七月七,掐着吃(早谷)。

二十四节气立秋习俗

二十四节气立秋习俗 导读:今年8月8日是立秋。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为立秋。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是秋季开始的节气。立秋(节气)以后,秋后下一次雨凉快一次,因而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 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天气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气温的早晚温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 立秋以后的持续高温天气,被大家称为“秋老虎”。但是在气象学上,为了统计观测数据的便利,给“秋老虎”下了定义——“立秋”后连续5天气温超过35℃。闰九月只是农历上的.安排,因此对于阳历的天气没有影响,平时阳历9月入秋,今年还在阳历9月入秋,市民不用担心遭遇两个“秋老虎”。 【节气习俗】 立秋节 立秋节,也称七月节,时间在公历每年8月7日或8日开始。民国以来,在广大农村中,在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预卜天气凉热之俗。还有以西瓜、四季豆尝新、奠祖的风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等风俗。 秋忙会 秋忙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

营贸易大会。有与庙会活动结合起来举办的,也有单一为了秋忙而举办的贸易大会。其目的是为了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等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时,就要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二十四节气立秋习俗 1.二十四节气立秋习俗之养生篇 2.作文:立秋的习俗 3.立秋的习俗概况 4.立秋的习俗作文 5.宁波立秋的习俗 6.立秋有哪些习俗 7.2015年立秋节气作文:立秋的习俗 8.立秋习俗说明文

中老年人养生保健小常识

中老年人养生保健小常识 1.常沐浴沐浴有多种,温泉浴、日光浴、清水浴、空气浴、沙子浴、泥土浴等。可根据条件与身体状况选择与应用。 2.常洗脚每晚临睡前用适度的热水洗脚,是保健的秘诀之一。洗脚后按摩涌泉穴30余次,有利于睡眠与保健,冬季更是大有裨益。 3.常养气要做到主动养精气,应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遇事不怒,思想宽广,饮食有节,起居正常,劳逸结合,锻炼至上,增强抵抗力。中医认为“气行则血行”,是健康之根本。 4.常养精肾虚者易患腰痛、膝软、头晕、耳鸣、失眠、心悸、牙动、精神不振、生殖功能早衰等病状。只有采用“养精、保肾、节欲”措施,才能治疗上述病症,达到健康长寿。 5.讲营养营养是生命的物质基础,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缺一不可。药食并养,以食为主;荤素兼备,以素为主。 6.讲卫生饮食要谨慎,蔬菜水果要洗净;饭前洗手,饭后漱口刷牙;锅碗筷勺等餐具要清洁、消毒;平时衣着及居住环境应干净卫生。 7.常欢笑笑时胸部、肺部扩张,呼吸增强;笑在肚里,产生胃液,帮助消化,增进食欲,促进代谢;笑在全身,兴奋整体,睡眠香甜,精神振奋,心胸开阔,工作起劲。笑是一门学问,常笑、微笑、大笑都能有效的治疗人们的神经衰弱、抑郁症等精神性疾病。但笑也一定要有度,尤其是患者有高血压、心脏病、心肌梗死等病者,不可以大笑,只能微笑。 8.常养神神指心力、心劲。神是身体之主、生死之本、善恶之源。八小时工作要专心至致,其余时间与双休日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寄情趣于一技之长,以乐促健康。 9.常梳头每日至少要梳头两次,每次60余梳,可明目、清脑、祛风、活血,增进肾功能,防脱发,促进头部血液循环。经常坚持必然受益。 10.常擦面每次洗脸后,用双手擦面部10余次,按摩与刺激面部的穴位。能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振奋精神。 11.常运目长时间用眼睛后,要先遥转眼球,再闭目静养,视力特别明亮。方法是:眼球从左而上,从右而下,往返调整10余次,使眼部的肌肉得到充分运动与调节。

立秋养生短信

2015立秋养生短信 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立秋又称交秋,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 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 [中"国几亿男人,[秋"水不盼他人,[节"日只等爱人,[快"来看看家人,[乐"透下里巴人。立秋养生短信。 立秋吐纳健身法:清晨洗漱后,闭目静坐,先叩齿36次,再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口里液满,漱练几遍分三次咽下,并意送至丹田,做腹式深呼吸。吸气时,舌舔上,用鼻吸气,用意送至丹田。将气慢慢从口中呼出,呼气时要默念哂字。反复30次。有保肺健身之功效。 运动调养:在秋季,是进行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每人可根据本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项目锻炼。 饮食调养3: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立秋养生短信。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起居调养1: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 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 立秋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 要想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就要顺应之,遵循之。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循渐进的过程,立秋的气候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 立秋是天高气爽,应[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此时暑热未尽,有凉风,天气变化无常,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立秋季节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 立秋是进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顺应四时养生要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

二十四节气之立夏养生篇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二十四节气之立夏养生篇 导语:5月6日是农历的立夏。此时,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 5月6日是农历的立夏。此时,“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后,是早稻大面积栽插的关键时期,而且这时期雨水 来临的迟早和雨量的多少,与日后收成关系密切。农谚说得好:“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立夏无雨,碓头无米。”民间还有畏忌夏季炎热而称体重的习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江西一带还有立夏饮茶的习俗,说是不饮立夏茶,会一夏苦难熬。早在古代的君王们也常在夏季初始的日子,到城外去迎夏,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 《礼记月令》篇,解释立夏曰:“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说明在这时节,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们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清晨当人们迎着初夏的霞光,漫步于乡村田野、海边沙滩时,你会从这温和的阳光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深情。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夏三月是指从立夏到立秋前,包括立夏、小满、忙种、夏至、小暑、大署六个节气。立夏、小满在农历四月前后,称之为孟夏(夏之初),天气渐热,植物繁盛,此季节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人在与节气相交之时故应顺之。所以,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

2019年公务员考试常识之“二十四节气之立秋”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二十四节气之立秋 立秋常识 节气释义 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立秋三候 一候凉风至:立秋之日“凉风至”,“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凉风是西风肃清之风,肃清是为收敛,秋为“揫”,“揫”就是敛聚。 二候白露降:后五日“白露降”,“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清凉风来,露珠晶莹变白,白是秋之标识。但露尚未凝滞,还能在阳光下滚动,非“相思黄叶落,白露点青苔”之露。东汉刘熙的《释名》释露为“虑”,草木感知一年一度将凋零而忧,由此“露红凝艳数千枝”,亦成一种壮美悲怆。 三候寒蝉鸣:再五日“寒蝉鸣”。“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这是曹植诗。古人硬要分辨寒蝉小而青紫,其实应是蝉们秋凉后发声困难,知生命将尽的变声凄切。碧树未摇落,寒蝉已悲鸣。此时“夜凉枕簟滑,秋燥衣巾轻”了。 天气气候 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我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俗话说“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前后一场风”,这是人们对立秋时节降雨降温等长期观察得出的结论。人们对秋雨无疑是欢迎的,“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在通常情况下,“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气多雨水”,不但下雨,有时还要打雷,这标志着“立秋响雷,百日见霜”。 “立秋”后每降一次雨,气温也随之下降一定幅度,“一场秋雨一场寒”之说即在于此。 但“立秋”后无雨的情况也是有的,其标志就是“秋前北风马上雨,秋后北风无滴水”,最直接的后果也很明显:“立秋无雨秋干热,立秋有雨秋落落”。

新编整理XX年节气日历【立秋节气养生可以吃哪些食物,立秋养生方法】

XX年节气日历【立秋节气养生可以吃哪些食物,立秋养生方 法】 XX年人,大多脾胃虚寒。因此,在选择食物时,不宜过于寒凉,如西瓜、梨、黄瓜等,要少吃。 着重养阴补虚秋天正是养阴补虚的好时节,但是秋补可不能乱补,只有了解自己的体质才好对症进补。 如果呼吸浅短,声音低微,神倦懒言,动则汗出,食欲减少,舌质淡就属于气虚体质。用黄芪、党参、西洋参沏水喝,或者做粥喝是最简单的方式。 如果面色苍白,口唇淡白,夜热盗汗,肌肤枯涩,舌淡红无苔就属于血虚体质。可以用当归、红枣、何首乌、桑椹做粥,在炖鸡汤、炖肉时也可以加点。 如果颧面潮红,口燥咽干,盗汗,尿少而赤,大便秘结,舌红少苔就是阴虚的体质。可以用麦冬、五味子、山药、百合等,熬粥的时候可以放几味。 调节心情谨防秋燥人们在夏季酷热大汗之后,常损耗过多,会出现体内营养及水分不足。而进入秋季之后,天气渐凉,气候干燥,因此极易出现秋燥。中医认为,燥乃六淫之邪,为秋季主气,其性干燥,易耗津液。常见口干舌燥、鼻涩咽痛、皮肤干枯、大便干结、烦躁不

安等一系列症状,医学上称之为“秋燥综合征”。 秋季防燥,要以养阴清燥、润肺生津为基本原则。立秋后基本上是以温燥为主,表现为湿热、阴虚,火旺。初秋免不了出现“秋老虎”的炎热天气,这种天气很容易令人心情烦躁,应积极防范“情绪中暑”。 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如果人体违逆了秋季收敛之气,就要伤害肺气。秋季伤害了肺气,到了冬季,就要发生病变,这是因为人在秋季养“收气”不足,到冬季奉养“藏气”力量不够的缘故。 食品、衣物需防霉变立秋之时降雨增加湿度大,天气闷热,食品、衣物很易发生霉变。一般来说,如果气温达到35℃以上,而相对湿度也会增加,这就很容易产生霉变。食用霉变的食物后会发生胃肠疾病,如腹泻、呕吐、肠炎和痢疾等。

春分养生小常识

春分养生小常识 【篇一:春季幼儿养生的小常识】 春季幼儿养生小常识之春季幼儿易发病种 春季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多端,幼儿肌肤薄,寒冷不能自调,且鼻腔短小,黏膜血管丰富,当局部粘膜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导致抵抗力降低时,就容易使病毒和细菌大量繁殖,从而导致幼儿呼吸道反复感染.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对付春季多发病、常见病的“上上策”。春季幼儿养生小常识之春季幼儿家居环境 不论是幼儿园还是家庭,都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这是春季幼儿养生小常识说在最前面的,家长和幼儿园一定要引起重视。如勤洗手,不乱摸鼻子和眼睛,不随地吐痰等.要教会幼儿正确的擦拭鼻涕的方法,平安健康网中医频道建议家长早晚用冷水为幼儿洗脸洗鼻,以增强幼儿鼻黏膜对冷空气的适应能力. 中医认为惊蛰一过,基本可以开始冷水洗脸.北方可以适当延迟到春分节气. 冷水洗脸一旦开始,便要坚持一年,这样即使气候变化频繁,也不致患上感冒. 这篇春季幼儿养生小常识着重强调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房间的湿度.幼儿园要定期对空气消毒,幼儿床单被褥勤洗勤晒.此外,在打扫卫生时,应尽量避免尘土飞扬.尤其要避免让幼儿被动吸二手烟. 春季幼儿养生小常识之春季幼儿活动方法 春季幼儿养生小常识最要强调的就是加强经常性锻炼.增强幼儿体质.孩子在幼儿园每天要保证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让幼儿得到足够的日光照射,充分呼吸新鲜空气,幼儿园应为幼儿安排多样化的体育锻炼项目,以提高幼儿自身的抵抗力.平安健康网中医频道建议幼儿家长充分利用双休日和平时饭后散步时间,进行幼儿乐于接受的亲子游戏活动,循序渐进地加大幼儿的运动量.春季气候变化无常,家长和教师应及时为幼儿增减衣服,避免幼儿受凉,同时还要保证幼儿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春季幼儿养生小常识之春季幼儿合理膳食 春季幼儿养生小常识还要注意合理营养.科学安排膳食.一方面,应为幼儿准备多样化的,色香味全的营养食谱,力求营养均衡,保证幼儿获得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满足幼儿的生长需要.另一方面,家长在家中也应为孩子提供合理的,营养的正餐.在幼儿的饮食上,幼儿园要同步,鼓励幼儿多喝水,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等,以增强幼儿的抵抗力.借这篇春季幼儿养生小常识,平安健康网中医频道要给各位家长一个提醒,

二十四节气之 好玩的立秋(教学设计)

二十四节气之好玩的立秋 教学目标: 1.通过“喊秋、话秋、知秋、画秋”等活动了解“立秋”的节气特点; 2.通过活动,增进学生对二十四节气的了解,从而对传统文化有更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多方面了解“立秋”节气。 教学难点:课前需大致了解二十四节气及其特点。 教学形式: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摸秋游戏的乒乓球、刮画纸、“立秋民俗”视频文件。 教学过程:课前背诵二十四节气歌,读二十四节气。 一、“喊秋”导入。 1.同学们,看看黑板,你猜我们今天要学二十四节气里面的什么内容?你们怎么知道?果然是“一叶知秋”啊!今天我们要学的正是——好玩的立秋。 2.那么,说到秋天,你就会想到什么?(落叶、大雁南飞、丰收、果实累累……) 3.是啊,进入秋季之后,世界一下缤纷多姿起来了。田野果园一派生机勃勃,山林草地绚烂多姿,小朋友们也迎来了振奋人心的运动会,欢呼雀跃的秋游,这么美好的秋,你们喜欢吗? 4.那我们一起把秋喊出来吧!来,跟老师一起“喊秋”(加动作):秋—天—来—啦—!(学生跟喊)出示配乐秋天图片。

二、“话秋” 如此绚烂多彩的秋景,就从这一天开始了。它就是——立秋。 1.那么立秋这个节气到底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来听它作个自我介绍吧!——(图片,录音) 小朋友们,你了解了立秋的什么? 屏幕出示:立秋一般是8月7日——8月9日开始;一般持续到8月22日——8月24日结束,共15天左右。 “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 立秋有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2.刚才立秋的自我介绍,让我们大致了解了立秋的气候特征。其实,立秋时的民谚,就是民间谚语也很有趣,是老百姓根据立秋时节的特点编的,通俗易懂,大家一起来看看。请组长打开信封,把资料发给同学们。(自己读民谚,勾选,讨论) 好,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知道了立秋的什么特点? 屏幕出示:早晚凉,白天热;下过雨,好收成;立秋昆虫活动多。 你看,谚语果然简单好懂吧,不仅如此,谚语还朗朗上口,便于传诵呢。好,请一个同学来和我对个拍手歌,谁愿意来? 立了秋,扇莫丢,中午前后烤焦头。 中伏萝卜末伏菜,立秋前后大白菜,立秋前后大/白/菜。 好玩不?大家一起试一试。 下面这两句,30秒准备,待会儿请小组展示。 立秋时节温度高,红蜘蛛呀少不了。

立秋怎么养生 立秋节气养生 3篇汇总 最新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以下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立秋怎么养生立秋节气养生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立秋怎么养生立秋节气养生·1 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因此,可根据秋季的特点来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并为越冬做准备。立秋后不同于长夏暑湿,入秋后燥令当时,天气干燥,靠近暑天属“温燥”、靠近冬天属“凉燥”。秋天燥邪为盛,温燥容易“动血”,最易伤人肺阴。此时可以通过相应的食疗来生津润肺、补益肺气。古代医书提到形寒饮冷则伤肺。是说如果没有适当保暖、避风寒,或者经常吃喝冰冷食物饮料,则容易损伤肺部机能而出现疾病。因此饮食养生除了少吃不吃寒食之外,可以进食乌骨鸡、猪肺、鱼、燕窝、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西兰花、海带、西红柿、胡萝卜、藕、核桃、薏苡仁、花生、牛奶等。 秋季饮食在味上要适当增酸,吃些梨、苹果、柚子、柠檬、葡萄等应季水果,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气之侵入。但要结合个人体质、肠胃功能酌量选用。针对养阴,银耳补肺润燥,胡桃补肾安神,莲藕止血、生津,芝麻养阴润燥,豆浆补虚润燥,鸭蛋滋阴清热等。秋季尤其要吃好梨,梨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热解毒,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炖煮或熬膏,对肺热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气管炎等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是当季仙果,若与荸荠、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 立秋虽然标志着秋季的开始,但立秋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通常还是较高,空气的湿度也还很大,人们会有闷热潮湿的感觉。再加上人们在夏季常常因为苦夏或过食冷饮,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此时如果大量进食补品,特别是过于滋腻的养阴之品,会进一步加重脾胃负担,使长期处于“虚弱”的胃肠不能一下子承受,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因此,初秋进补宜清补而不宜过于滋腻。此时不妨适当多喝点绿豆粥、荷叶粥、红小豆粥、红枣莲子粥、山药粥等粥食。对于一些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朋友而言,此时一定要与滋腻的养阴之品如鹿角胶、阿胶等“划清界限”,否则,非常容易加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脾胃虚弱者若适当多喝点具有健脾利湿作用的薏米粥、扁豆粥则对身体大有裨益。古时即有“朝朝盐水,晚晚蜜汤”的抗秋燥饮食良方。早上喝些盐水,晚上喝些蜂蜜水其实在一年四季都是不错的养生习惯,在立秋后尤其适合,是秋季美容养颜、润肠排便的简便良方。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等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时,就要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城里人在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而农人的啃秋则豪放得多。他们在瓜棚里,在树荫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红瓤西瓜啃,抱着绿瓤香瓜啃,抱着

发顾客秋季养生小常识短信大全

发顾客秋季养生小常识短信大全 秋风袅袅叶儿飘,情谊暖心云端绕,早睡早起别赖床,适当秋冻防感冒,蜂蜜核桃当零食,银耳百合清肺膏,好友聚聚常聊聊,把酒言欢心情好。愿秋日快乐,健康永伴! 立秋到了贴秋膘,健康养生早知道。都说莲藕是个宝,铁、锰、钾、镁少不了;百合止咳效果好,鸭肉清补作用高;南瓜还能防秋燥,煮粥、蒸食效果最好。 "取雄鲤鱼1尾(约500克),与干姜、枸杞各10克同煎,煮开,加料酒、盐、味精适量调味即成。干姜温中散寒,健胃活血,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此药膳可治疗由于肾阳虚衰引起的阳痿、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倦怠等。" 助眠食疗:酸枣仁加粳米熬粥,改善失眠心悸;少量莲子粉与粳米煮粥,有助改善失眠多梦;龙眼肉、百合入水饮用,镇定神经。关注睡眠,关注健康,愿你平安健康! 白领女性的“健康三杯论”:早起一杯温盐水清肠消毒,午后一杯酸梅汤排油解腻,睡前一杯热牛奶有助睡眠。健康养生短信送上,愿你注意养生,保持好身材。

厨房里的冻疮良药:新鲜生姜片涂擦常发冻疮的皮肤,可防冻疮再生;辣椒放入白酒中密封浸泡一周后涂患处,能消炎祛痒。 运动过量或疲劳过度时,你会觉得腰酸腿痛,浑身乏力,这是由于长时间运动或劳动在体内产生的乳酸堆积造成的结果。运动后多做按摩,伸展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可以防止乳酸堆积,缓解酸痛。而且喝一些醋或酸果汁也可以缓解酸痛。 早睡早起身体好,睡眠不足添午觉;每天午睡一小时,不可贪睡要记牢;蒙头大睡不可要,睡前加餐害不少;来杯热奶质量好,泡泡双脚不感冒;养精蓄锐开口笑,让你终生不显老! 【电脑族养肝常识】:①早睡觉,23点之前睡觉,使血液流回肝脏解毒。②多吃绿色食物,可以起到养肝护肝的作用。③保持良好的情绪,情绪烦躁也会影响到肝。④不要长时间对着电脑。在电脑前工作久了,按摩一下眼睛。“肝开窍于目”,眼睛过分疲劳也会影响到肝。祝朋友心明眼亮健康快乐。 "【养生小秘籍】1.饭前喝汤,苗条健康;-2.神经衰弱,吃点猪蹄;-3.吃梨可排致癌物质-;-4.水果当饭吃,易贫血;-5.每天半块豆腐,可防血管病;6.食物五颜六色才好;7.常吃姜有益健康;8.牛奶的营养最全面;-9.红酒可降低痴呆症风险;这年头,得什么都不能得病,所以,为了更好的生活,千万要保重自己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