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系列单片机程序设计

合集下载

MCS-51单片机程序设计

MCS-51单片机程序设计

+1
,当X>0
Y= 0
,当X=0
开始
-1
,当X<0
X=0
N
程序流程框图如图4.1所示。 Y
Y←0
X>0 Y
Y←1
N Y←-1
结束
程序如下: ORG
MOV CJNE MOV AJMP MP1: JB MOV LJMP MP2: MOV HERE: SJMP
1000H A,R0 A,#00H,MP1 R1,#00H HERE ACC.7 MP2 R1,#01H HERE R1,#0FFH HERE
1000H DPTR,#2000H DPL DPH DPTR,#3000H R2,DPL R3,DPH
;源数据区首地址 ;源首址暂存堆栈
;目的数据区首地址 ;目的首址暂存寄存器
LOOP:
POP POP MOVX INC PUSH PUSH MOV MOV MOVX MOV MOV DJNZ SJMP
;源数据区首地址 ;目的数据区首地址 ;循环次数 ;取数据 ;数据传送 ;源地址加1 ;目的地址加1 ;循环控制 ;结束
例4.8 外部RAM之间的数据传送程序。
把外部RAM 2000H开始单元中的数据传送到外部RAM 3000H开始的单 元中,数据个数在内部RAM的35H单元中。
START:
ORG MOV PUSH PUSH MOV MOV MOV
K=?
K=0
K=1
转向 0 分支 转向 1 分支
K= n-1
K=n
转向 n-1 分支 转向 n 分支
例4.5 设内部RAM的30H单元有一个数,根据该数值的不同 转移到不同的程序段进行处理,设数值的范围为0~10的 无符号数。

51单片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51单片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51单片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1.题目:数码管显示1~72.题目分析本实验将要求51单片机采用汇编程序来实现以上程序,我们首先要对51单片机进行硬件电路设计,然后编写相应的汇编程序3.硬件电路4.程序设计;-------------------------------------------------------------------------------;选择P1口作为数码管位选;-------------------------------------------------------------------------------org 0hmov p1,h ;启动P1作为数码管位选again: m ov p2,Fh ;0000 0011 1111 显示数字1sjmp againmov p2,h ;0000 0110 显示数字2sjmp againmov p2,Bh ;0101 1011 显示数字3sjmp againmov p2,Fh ;0100 1111 显示数字4sjmp againmov p2,h ;0110 0110 显示数字5sjmp againmov p2,Dh ;0110 1101 显示数字6sjmp againmov p2,dh ;0111 1101 显示数字7sjmp againend5.程序流程本汇编程序的程序流程如下:1)将P1口设置为数码管的位选;2)通过P2口设置相应的数字,P2口的值将会根据数字的不同而不同,以便实现将不同的数字显示到数码管上;3)循环2步骤,不断刷新P2口的值,从而实现数字的不断变化,从而实现将1-7数字在数码管上循环显示。

51单片机脉冲产生程序设计

51单片机脉冲产生程序设计

51单片机脉冲产生程序设计脉冲产生是嵌入式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功能之一、在51单片机中,我们可以通过定时器/计数器和中断来实现脉冲的产生。

下面将详细介绍如何设计一个脉冲产生的程序。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定时器作为脉冲产生的源。

在51单片机中,有两个可用的定时器,分别是定时器0和定时器1、我们选择一个定时器后,就需要设置定时器的工作模式和计数方式。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选择使用定时器1,并设置为工作模式1和16位计数。

下面是相关的代码示例:```c#include <reg51.h>//定义定时器1的计数周期,用于控制脉冲的频率//主函数void main//声明并初始化定时器计数值unsigned int count = 0xFFFF - TIM1_CYCLE;//设置定时器1的工作模式和计数方式TMOD=0x20;//工作模式1TH1 = count / 256; // 设置高字节TL1 = count % 256; // 设置低字节//启动定时器1TR1=1;while (1)//脉冲输出的相关处理//这里可以添加相关操作}```在上述代码中,我们通过`TIM1_CYCLE`宏定义了定时器1的计数周期,用于控制脉冲的频率。

然后,我们设置了定时器1的工作模式为工作模式1,并计算出计数值,将其分别赋值给TH1和TL1寄存器。

最后,启动定时器1,并在主循环中进行相关的脉冲输出处理。

通过以上的代码段,我们实现了一个简单的脉冲产生程序。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例如根据输入信号进行触发控制、与其他模块进行通信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上述代码中,我们使用了51单片机的计数方式1,即工作模式1、根据实际需求,您可以根据相应的定时器和计数方式进行调整。

另外,定时器的计数周期也可以根据具体应用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的脉冲需求。

总结起来,设计一个脉冲产生的程序需要选择定时器和计数方式,设置定时器的工作模式和计数值,然后启动定时器,并在主循环中进行相关的处理。

单片机c51汇编语言51单片机汇编语言

单片机c51汇编语言51单片机汇编语言

单片机c51汇编语言51单片机汇编语言单片机C51汇编语言单片机(C51)是指一种集成电路上只包含一个集中式控制器的微处理器,具有完整的CPU指令集、RAM、ROM、I/O接口等功能。

汇编语言是一种低级语言,是用于编写单片机指令的一种语言。

汇编语言能够直接操作单片机的寄存器和输入/输出端口,因此在嵌入式系统的开发中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单片机C51的汇编语言编程。

一、了解单片机C51单片机C51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单片机系列,广泛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嵌入式系统的开发。

C51指的是Intel公司推出的一种基于MCS-51架构的单片机。

该系列单片机具有较高的性能和低功耗的特点,可用于各种控制和通信应用。

二、汇编语言的基本概念汇编语言是一种低级语言,与机器语言紧密相关。

它使用助记符来代替机器指令的二进制表示,使程序的编写更加易读。

在单片机C51汇编语言中,每一条汇编指令都对应着特定的机器指令,可以直接在单片机上执行。

三、汇编语言的基本指令在单片机C51汇编语言中,有一些基本的指令用于控制程序的执行和操作寄存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指令:1. MOV指令:用于将数据从一个寄存器或内存单元复制到另一个寄存器或内存单元。

2. ADD指令:用于将两个操作数相加,并将结果存储到目的寄存器中。

3. SUB指令:用于将第一个操作数减去第二个操作数,并将结果存储到目的寄存器中。

4. JMP指令:用于无条件跳转到指定的地址。

5. JZ指令:用于在条件为零时跳转到指定的地址。

6. DJNZ指令:用于将指定寄存器的值减一,并根据结果进行跳转。

四、编写单片机C51汇编程序的步骤编写单片机C51汇编程序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确定程序的功能和目标。

2. 分析程序的控制流程和数据流程。

3. 设计算法和数据结构。

4. 编写汇编指令,实现程序的功能。

5. 调试程序,并进行测试。

六、实例演示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单片机C51汇编程序的示例,用于实现两个数的相加,并将结果输出到LED灯上:org 0H ; 程序的起始地址为0mov a, 05H ; 将05H赋值给累加器mov b, 07H ; 将07H赋值给B寄存器add a, b ; 将A寄存器和B寄存器的值相加mov P1, a ; 将相加结果输出到P1口end ; 程序结束在这个例子中,首先将05H赋值给累加器A,然后将07H赋值给B寄存器,接着使用ADD指令将A和B的值相加,将结果存储到累加器A中,最后将累加器A的值输出到P1口。

第3章51系列单片机程序设计(C语言部分)

第3章51系列单片机程序设计(C语言部分)

idata
间接寻址片内数据存储区,可访问片内全部RAM地址空间(256字节)
pdata
分页寻址片外数据存储区(256字节)由MOV @Ri访问(i=0,1)
xdata
片外数据存储区(64 KB)由MOVX @DPTR访问
code
程序存储器64 KB空间,由MOVC @DPTR访问
第3章 51系列单片机程序设计(C部分)
/* Ary37定义为abry[3]的第7位 */
第3章 51系列单片机程序设计(C部分)
3.5 数 组
数组:数组是一组类型相同 有序数据的集合。用数组名 和下标来唯一确定数组中的 元素。
第3章 51系列单片机程序设计(C部分)
3.5.1 一维数组
一、一维数组的定义 形式:类型说明符 数组名 [常量表达式]
使用C51进行编程时,MCS-51片内的I/O口与片外扩展的I/O可以统一在一个头文 件中定义,也可以在程序中(一般在开始的位置)进行定义。
对于MCS-51片内I/O口按特殊功能寄存器方法定义。 例如:
sfr P0=0x80 ; /* 定义P0口,地址为80H */ sfr P1=0x90 ; /* 定义P1口,地址为90H */
第3章 51系列单片机程序设计(C部分)
3.4.3 C51数据的存储类型与MCS-51存储结构
表 3.4.2 C51存储类型与MCS-51存储空间的对应关系
存储类型 与存储空间的对应关系
data
直接寻址片内数据存储区,访问速度快(128字节)
bdata
可位寻址片内数据存储区,允许位与字节混合访问(16字节)
据 浮点型(float) 类
型 指针类型
详细见表3.4.1

51单片机8个跑马灯程序设计思路

51单片机8个跑马灯程序设计思路

51单片机8个跑马灯程序设计思路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内部包含了计算机的主要组件,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器等。

通过编程,可以实现各种不同的功能。

在这里,我将以设计一个8个跑马灯的程序为例,来讲解单片机程序的设计思路。

1.硬件准备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个适用于单片机的开发板,例如STC89C52,以及8个LED灯。

将LED灯连接到开发板的GPIO引脚上,并通过电阻进行限流。

使用跳线将GPIO引脚与LED灯的正极连接。

2.程序结构设计在单片机程序中,我们通常会使用循环结构。

因此,在设计跑马灯程序时,我们可以使用一个无限循环,来实现LED灯的闪烁效果。

具体的程序结构如下所示:```c#include <reg52.h>sbit led0 = P0 ^ 0; //第1个LED灯sbit led1 = P0 ^ 1; //第2个LED灯sbit led2 = P0 ^ 2; //第3个LED灯//...sbit led7 = P0 ^ 7; //第8个LED灯void mainwhile (1)//跑马灯代码}}```在这段代码中,我们首先引入头文件`reg52.h`,它包含了STC89C52的寄存器定义和常用函数的声明。

然后,我们定义了8个宏,用于表示8个LED灯所连接的引脚号。

接下来,在`main(`函数中,我们使用一个无限循环`while(1)`,来实现LED灯的闪烁效果。

3.跑马灯实现思路在无限循环中,我们需要通过对GPIO的控制来实现8个LED灯的闪烁。

具体的实现思路如下:- 首先,我们可以定义一个变量`index`,用于表示当前亮起的LED灯的索引值。

初始时,`index`的值为0,表示第一个LED灯亮起。

-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switch...case`语句来判断当前的`index`值,从而控制不同的LED灯亮起。

- 在每次循环中,我们可以通过对`index`的递增来实现灯的滚动效果。

第4章 MCS-51单片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第4章 MCS-51单片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开始
程序清单:
送转移地址序号
A,R3 ;取序号 A ;序号乘2 DPTR, #JTAB ;32个子程序 首地址送DPTR JMP @A+DPTR ;根据序号转移 JTAB: AJMP ROUT00 ;32个子程序首地址 AJMP ROUT01 … MP: MOV RL MOV AJMP ROUT31
第 四 章 MCS-51 单 片 机 汇 编 语 言 程 序 设 计
【例4-1】
双字节二进制数求补。
程序说明:对R3(高8位)、R2(低8位)中的二进制定 点数取反加1即可得到其补码。
开始
程序清单:
BINPL:MOV A,R2 CPL A ADD A,#01H MOV R2,A MOV A,R3 CPL A ADDC A,#00H MOV R3,A RET ;低位字节取反 ;加1 ;低位字节补码送R2 ;高位字节取反 ;加进位 ;高位字节补码送R3
散转生成正确偏移号
置换指令地址表首址
转入R3指示的程序
AJMP
……
AJMP
第 四 章 MCS-51 单 片 机 汇 编 语 言 程 序 设 计
3.循环程序
包括:循环初始化、循环处理、循环控制
开始 置初值 循环体 循环结束? Y 循环修改 N 循环体 循环结束? N Y 结束 循环修改 结束 开始 置初值
;调用查表子程序 ; 暂存R1中 ;调查表子程序 ;平方和存A中 ;等待
取第一个数→A 调查表子程序 结果存入R1 取下一个数→A 调查表子程序 两数平方相加 存结果
子程序清单:
SQR: INC A ;加RET占的一个字节 MOVC A,@A+PC ;查平方表 RET TAB: DB 0,1,4,9,16 DB 25,36,49,64,81 END

51单片机机械臂设计流程

51单片机机械臂设计流程

51单片机机械臂设计流程
设计一个基于51单片机的机械臂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 需求分析:明确机械臂需要完成的任务,例如抓取、移动、释放等。

根据任务需求,确定机械臂的关节数量、自由度以及工作范围等。

2. 机械设计:根据需求,设计机械臂的各个关节和结构。

这一步通常需要使用CAD软件(如SolidWorks、AutoCAD等)进行建模和仿真。

3. 控制系统设计:确定使用51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并为其编写控制程序。

根据机械臂的自由度和关节数量,选择合适的电机和驱动器,如步进电机、舵机等。

4. 硬件搭建:根据设计,采购并搭建控制系统所需的硬件,包括51单片机、电机驱动器、传感器等。

同时,也需要设计和制作机械臂的电路板。

5. 软件编程:使用C语言或汇编语言为51单片机编写控制程序,实现对机械臂的精确控制。

这一步需要编写各种算法,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等,以实现精确的运动控制。

6. 系统调试:在完成硬件搭建和软件编程后,需要进行系统调试,确保机械臂能够按照预期工作。

这一步可能需要反复修改硬件和软件,直到达到满意的效果。

7. 优化和完善:在初步实现机械臂的基本功能后,需要进行优化和完善,以提高机械臂的性能和工作效率。

以上是一个基于51单片机的机械臂设计的基本流程,具体的设计过程可能会因实际需求和条件的不同而有所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1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概述
4.1.2 汇编语言伪指令
5、双字节数据赋值伪指令DW 格式:[标号:] DW数据表(双字节) 说明:该伪指令与DB伪指令的不同之处在于DW定义(赋值)
的是双字节数据,而DB定义(赋值)的是单字节数据。高8 位数据安排在低地址单元,低8位数据安排在高地址单元。 6、预留空间定义伪指令DS 格式:[标号:] DS 操作数 说明:该伪指令的作用是通知汇编程序,从指定的地址单元开 始(通常由标号指定首地址),保留由操作数(常数或表达 式)规定的字节空间。
ACALL SUBPRO ;调用子程序
……
;子程序返回,继续执行主程序
;###################################
;子程序入口地址(子程序名称):SUBPRO
;功能:延时子程序(延时时间由R0初值设置)
;入口参数:R0内存放延时计数初值
;出口参数:无
;使用寄存器:R0、R1
;若X>100,故Y=X+1
MOV 40H, A
EXIT: RET
.
4. 2 基本程序结构
4.2.3 循环结构
在程序设计中,遇到一段程序需要多次重复执行的情况, 通常应该采用循环结构程序。 1、循环结构程序组成
循环结构程序由初始化、循环处理、循环控制和循环结束 4部分组成。 (1)初始化部分
初始化部分设置循环处理之前的初始状态,如循环次数、 变量初值、地址指针初值等。 (2)循环处理部分
ORG 0030H MAIN: SETB IT0 ;主程序实际入口,边沿触发设置
SETB EX0
;外部中断0允许
SETB EA
;总中断允许
HERE: AJMP HERE ;等. 待再次进入中断服务程序
4. 2 基本程序结构
4.2.5 中断程序结构
中断服务子程序:
ORG 1200H
EXTR:PUSH PSW ;保护现场
CPL A
;累加器A数据取反
MOV P1,A ;数据输出至P1端口
POP PSW ;恢复现场
RETI
;中断返回
.
4.3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践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一般步骤如下: ◇ 建立数学模型 —— 用适用的数学方法描述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 确定算法 —— 将数学模型转化为适合单片机处理(顺序执行
的形式,采用绘制程序流程图等方法表示程序设计的思路和 依据。 ◇ 编写源程序 —— 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合理划分功能模块, 分配存储器和I/O端口(依据硬件电路)等资源,确定各模块 内各程序段的结构,编写源程序文件。 ◇ 汇编及调试 —— 在集成开发环境的支持下,汇编语言源程序 经汇编生成目标程序文件,并通过调试以及对运行结果的分 析,修正源程序中的错误,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
.
4. 2 基本程序结构
4.2.1 顺序结构
例4-1,将内部 RAM 中 20H 单元和 30H 单元的无符号数 相加,存入R0(高位)和R1(低位)中。源程序如下:
MOV A,20H ;取出被加数
ADD A,30H ;两数相加
MOV R1,A ;低位存入R1
CLR A

ADDC A,#00H ;取进位标志
循环处理部分又称循环体,是重复执行的数据处理程序段, 它是循环程序的核心部分(功能主体)。
.
4. 2 基本程序结构
4.2.3 循环结构
(3)循环控制部分 控制部分控制循环继续与否。
(4)结束部分
结束部分对循环程序全部执行结束后的结果进行 分析、处理和保存。
循环结构程序一般分为“单重循环”和“多重循 环”两类,循环次数的控制有多种方式,当循环次 数已知时,可采用循环次数计数器控制循环;若循 环次数未知时,可按条件满足与否控制循环。
.
4. 2 基本程序结构
4.2.3 循环结构
2.循环程序设计
在一个循环程序的循环字符串以回车符(0DH)为结束标志,并存放在
内部RAM40H单元开始的连续存储单元之中,编写测试字符
串长度的汇编语言程序。
编程思路 —— 为测试字符串(0DH)的长度,应使用逐个
依据程序分叉的数目,可将分支结构程序细分为 单分支选择结构和多分支选择结构两类。
.
4. 2 基本程序结构
4.2.2 分支结构
1、单分支选择结构
当程序的判断仅有两个出口(分叉),即两者选一时,称为 单分支结构。通常用条件判断指令来选择并确定程序的出口。
例4-3.设内部RAM 40H和41H单元中存放2个8位无符号二进制 数,试编程找出其中的大数存人30H单元中。源程序如下: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第四章 MCS-51系列单片机程序设计
2010/5/18
.
4.1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概述
计算机是仿照人的思维方式顺序执行一条条指令来完成特定 任务的机器,计算机程序因此被定义为指令或语句的“有序 集合”,程序设计是指编写计算机程序的过程。
汇编语言是用指令助记符等表示的计算机指令,采用汇编语 言编写的程序被称为汇编语言程序。汇编语言程序具有代码 效率高(编译后的指令代码占用存储空间小)和执行时间短 等优势和特点。
.
4.1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概述
4.1.2 汇编语言伪指令
2、赋值伪指令EQU 格式:字符名称 EQU 操作数
说明:该指令用于字符名称赋值。在同一个源 程序中,任何一个字符名称只能赋值一次。且 一旦赋值之后,整个源程序中该字符的值就固 定不变了。例如: ADPORT EQU 1001H 即给字符名称ADPORT 赋值16进制数1001H。
4.2.3 循环结构 2.循环程序设计
◇ 程序如下: MOV R7,#0FFH ;设长度计数器初值 MOV R0,#3FH ;字符串指针 初值
LOOP:INC R7 INC R0 CJNE @R0,#ODH,LOOP RET
.
4. 2 基本程序结构
4.2.4 子程序结构
主程序
在编写程序过程中,如果遇到在
.
4.1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概述
4.1.2 汇编语言伪指令
3、数据地址赋值伪指令DATA 格式:字符名称 DATA 操作数 说明:DATA伪指令的功能与EQU伪指令相似,不同之
处在于DATA伪指令所定义的字符名称可先使用后定 义(赋值),也可先定义(赋值)后使用。在程序 中它常用来定义(赋值)数据地址。
由于单片机的存储器等资源有限,单片机应用程序中经常需 要面对硬件操作,且对程序执行的时间有较为严格的要求或 限制。因此,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是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的重 要基础之一。
.
4.1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概述
4.1.1 汇编语言的特点及语句格式
1、汇编语言的特点: 汇编语言的特点归纳如下:
◇ 助记符指令与机器指令一一对应; ◇ 程序代码效率高,占用存储空间小,运行速度快, 汇编语言程序往往是最优化的程序; ◇ 助记符指令(汇编指令)与计算机硬件联系紧密, 要求编程人员对计算机硬件较为熟悉; ◇ 汇编语言程序缺乏通用性,移植性较差。
.
4.1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概述
4.1.2 汇编语言伪指令
7、位地址赋值伪指令BIT 格式:字符名称 BIT 位地址 说明:该伪指令给字符名称赋予位地址(片内RAM和SFR中的
位地址),常用于位操作程序中。例如:
FLAG BIT 20H 即将位地址20H赋予字符名称FLAG。 8、定义汇编结束伪指令END 格式:[标号:]END 说明:汇编结束伪指令END的作用是通知汇编程序,汇编源程
.
4.1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概述
4.1.2 汇编语言伪指令
4、字节数据赋值伪指令DB 格式:[标号:] DB数据表(字节) 说明:该伪指令用于定义(赋值)若干字节数据表
(固定常数),并存放在指定地址单元开始的程序 存储器中。 例如:
ORG 0050H TABLE:DB 99H,88H
即表示在地址0050H(标号TABLE)开始定义(赋 值)两个字节数据(99H,88H)。
.
4. 2 基本程序结构
4.2.5 中断程序结构
例4-7,设89C51单片机外中断0(EX0)下降沿有效,每次进入 中断服务程序,要求将89C51单片机的P1.7~P1.0取反。
主程序如下:
ORG 0000H
STAR:AJMP MAIN ;主程序原始入口
ORG 0003H ;外部中断0中断向量
AJMP EXTR ;跳转到EX0中断服务子程序实际入 口地址
几个程序段中都需要执行某段相
子程序
同程序的情况(功能独立),为
调用
减少编程工作量和节省程序存储 断点
空间,就应该采用子程序结构,
将重复执行的相同程序段编写成
为一个子程序(功能子程序)。
返回
.
4. 2 基本程序结构
4.2.3 子程序结构
MAIN: ……
;进入主程序
MOV R0,#03H ;设置入口参数(延时1)
MOV R0,A ;高位存入R0
RET
.
4. 2 基本程序结构
4.2.2 分支结构
分支结构程序利用条件转移指令,使程序在执行 某一指令后(产生测试条件),根据所规定的条件 满足与否改变其后程序执行的顺序(产生分叉), 即根据判断条件的成立与否来确定程序的走向。分 支结构程序的特征是程序段中有控制转移类指令 (条件转移指令)。
;若X< 10,转LOOP2
CJNE A,#100,LOOP1;与100比较
LOOP1: JNC LOOP3
;若X>100,转LOOP3
MOV 40H,#00H ;因10≤X<100,故Y=0
SJMP EXIT LOOP2: DEC A
;因X<10,故Y=X一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