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工艺安全管理实施导则

企业工艺安全管理实施导则
企业工艺安全管理实施导则

企业工艺安全管理实施导则

A.1 简介

企业名称:江苏华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由目前全球产能最大的辽宁华兴集团和新加坡私人合资建设的公司,具有世界级上下游一体化的特点,体现规模经济的效应。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工艺技术,生产主要产品: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每年可向市场提供国内紧缺的高质量、多规格、宽覆盖面的洗涤行业产品。

管理模式:建立安全管理体系,设立HSSE(健康、安全、保卫、环保)部门,负责具体的健康、安全、保卫、环保(以下简称HSSE)事务实施。

A.2 HSSE方针、目标和承诺

江苏华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HSSE方针由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签署批准后发布实施。同时企业领导、员工和承包商在HSSE承诺板上签字。

A.3 工艺安全信息

A.3.1 工艺安全信息的重要性

开展工艺危害分析前,公司应完成书面工艺安全信息建立。工艺安全信息的重要性包括:

a) 对工艺系统的准确描述,依据正确的工艺信息进行生产、操作和变更,有效避免工艺事故发生;

b) 是开展工艺危害分析的基础;

c) 确保生产和维修符合最初设计的意图;

d) 是进行工艺系统改造的重要依据;

e) 是记录和积累工厂设计、生产操作、维护保养经验和教训。

A.3.2 与工厂储存、使用和生产的化学品的危害相关的信息

建立MSDS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所有化学品都有相应的最新版本MSDS,并可以方便地获取所需要的MSDS。

A.3.3 获取工艺安全信息的途径

企业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所需的工艺安全信息,一般可在公司的内网上设立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更新,使用最新版本,在需要时及时获取。

例如:企业生产管理系统(PMIS)显示了信息菜单、数据报表、静态报告、应急操作、程序文件和规范标准清单等等。

A.4 工艺危害分析

A.4.1 任务描述

对任务的内容进行描述,介绍与任务相关的客观存在的风险。建立风险管理程序,明确工艺危害分析的过程、方法和人员,对生产的整个运行周期中遇到的或因运作而产生的危害、威胁、潜在危险事件和影响进行系统分析。见图A.1。

A.4.2 识别危害和潜在影响

所有类别的潜在风险得到识别、评估,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a) 人员安全―考虑由于危险事件的影响,造成人员的急性伤害;

b) 人员健康―考虑由于职业接触危害物,可能损害人员健康;

c) 环保―考虑对周围环境的短期、长期破坏;

d) 财产损失—考虑由于事故造成的设备损坏或停车造成的损失;

e) 声誉—考虑事故造成公司名誉的反面影响;

f) 与任务相关的任何其他危险。

A.4.3 评估风险

风险评估:立足于对员工、资产、环境、声誉所产生危害的概率和后果的严重性进行计算。风险的计算公式为:

R = PC

式中:

R——风险;

P——发生的概率;

C——结果的严重性。

后果分析:量化危险事件潜在损失,可根据经验来判断,也可用稍复杂方法建立实际模型进行实验。

A.4.4 控制和降低危害手段的选择:

a) 进行最小风险设计:在设计上消除危险;

b) 应用安全装置:通过固定的、自动的、或其它安全防护设计或装置,使风险减少到可接受水平;

c)提供报警装置:采用报警装置检测危险状况,向有关人员发出适当的报警信号;

d) 制定专用的程序和进行培训;

e) 剩余风险:对目前没有控制措施,记录每个剩余风险以及解决办法不完善的原因。

A.4.5 控制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及跟踪

A.4.5.1控制和预防措施应包括以下内容:

a) 所有的危害、影响和威胁已确定;

b) 危险事件的发生可能性和后果已被评估;

c) 阻止危害发生的控制手段到位;

d) 降低事故危害的准备工作到位。

A.4.5.2对整个控制的过程进行跟踪以减小风险,然后对执行的情况进行定期分析回顾,见图 A.1。

图 A.1风险分析回顾

A.4.6 选择恰当的分析

A.4.6.1根据改进措施的优先等级,评估控制方法的有效性,一般由定性到定量,由简单到复杂,见图A.2。

图 A.2风险分析顺序

A.4.6.2危害分析:用来进行初始危险分析,进行现场危险源辨识,见表A.1。

表A.1 危害分析表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

部门/车间/装置组长:参加人:

编号基本业

务,或工

艺流程

问题分析

根本原因

合理的最

坏后果

风险评估值预防/

控制措

施/执人物

风险评估方法

危险识别

操作危险外部危险自然危险人为错误危险

情景分析

后果分析可能性分

风险

降低?

风险

分析

操作

YES是

制定降低风险措施

NO否

其它考虑

其它危险

剩余风险管理

●定量风险评估---QRA

●重大事故风险---MAR

●故障树分析--- FTA

●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FMEA

●保护层分析---LOPA

●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

●故障假设分析方法和安全检查表分析

●危害分析

A.4.6.3 WIFT方法——故障假设和安全检查表分析

将故障假设分析方法(What-if)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方法(checklist)结合起来应用。见表A.2。

表A.2 操作的整体性和可靠性

频度(原因)

F 严重性(后果)

S

可能性(安全装置)

P

综合保障措施的

预期效果分数

PP

建议累加风险

AR

可管理性

M

1. 关键设备故障,例如气体探测器/安全阀/紧急停车阀门等。3 1. 装置破坏10 1 在跳闸前报警 3 3 确认适当的安全措

施,如报警,双套

表决设备,备用设

备,定期检查和检

定,缓冲能力,防

火,设备的爆炸等

级,设计标准适当

组合提供以减少大

的危害的风险到容

许的水平。

16 2

2. 装置损坏 2. 冗余设备 2

3. 装置紧急停

3. 备用设备 3

4. 释放到大气 4. 定期检查和检定 2

5. 缓冲储存使得其

它的装置部分继续

运行

3

S

P

R

行人

1

化学品、

油品存放√√√

易燃、易爆

品存放

火灾、爆

2 化学品、

油品管

理、转运

√√

化学品有毒

/易挥发

人员中毒

3 货物搬运√√

搬运车上货

物过高

砸伤4 货物搬运√√电器短路

火灾、爆

5 设备和仪

表检修、

维护

√√

未达到检修

质量标准

火灾、爆

炸、物体

打击

6 机加工√√误动作、个

人防护用品

使用不当

人体伤害

A.4.6.4 HAZOP ——危险及可操作性研究

HAZOP是一种进行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的重要风险评价工具,每5年回顾一次。HAZOP内容如下:

a) 确认所有导致问题的偏差的原因;

b) 在没考虑现存的任何安全措施的情况下确认偏差的结果;

c) 确认它们是否是安全、环境或操作问题;

d) 评估导致重大后果的安全措施,确定它们对后果的严重性是否充足,并提出建议;

e) 对判断为导致经常性及重大的后果,提出消除或减轻措施的建议。

详见表A.3。在小组完成所有引导词审查之后,逐项审查每一个节点。按照工艺流程,直到P&ID 全部审查完毕。

表A.3 HAZOP记录

PROJECT:项目:REC.版次DAT日期AUTHOR 作者TABLE SHEET OF

EFD SECTION: EFD部分HAZOP会议编号表格:

DESIGN INTENTION设计目的:HAZOP小组:

EFD:REV:版次

引导词/

S原因后果安全措施建议N偏离

引导词清单

无流量No Flow 仪表Instrumentation

腐蚀/侵蚀Corrosion/Erosion

倒流Reverse Flow 减压Relief 设备选址Equipment Siting

流量增大More Flow 污染Contamination

以往事故Previous Incidents

流量减小Less Flow 化学品特性Properties of Chemicals 人为因素Human Factors 压力增大More Pressure 破裂/泄漏Rupture/Leak 安全Safety

压力减小Less Pressure 火源Ignition 环境Environment

液位升高More Level 维护故障Service Failure

液位降低Less Level 异常运行Abnormal Operation

温度升高More Temperature 取样Sampling

温度降低Less Temperature 维护Maintenance

A.4.6.5 LOPA——保护层分析

保护层分析依据事件树逻辑原理层层保护,由一重或多重保护层阻止最终严重后果发生,见图 A.3。

图 A.3保护层分析

A.4.6.6 FMEA ——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是一种可靠性模式及影响分析方法,它能识别影响系统性能、产生重大后果的故障。FMEA 可应用于电气维护和新建电气系统。见表A.4。

表A.4电动机控制系统FMEA 分析记录

系 统:电动机控制系统

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

日 期 子系统

制 表

项目组长

组员:

序号

分析项目

功 能

故障模式

推断原因

对系

统影响

故障检测方法

故障等

级(严重度

S )

发生频率

R

备注

建议措施

1

主开关Q0

过载保

护、短路保护、开、关

不能关闭

主接点接触不好

(由于磨损、发热变形造成) 不能启动

1、测量接触电阻

2、外观检查

4

2.1

8.4

定期检测、有问题及时更换、有程序控

机械故障

2.5

10

合不到位

机械故障 电机缺相烧毁或者跳闸停机

1、测量接触电阻

2、外观检查

4

2.5

10

触点不好

2.1 8.4 不能

保护不动

电缆

1、测量

4

1.6

6.4

LOPA :保护层分析

连锁报警 工艺报警

工艺值

正常操作

安全仪表系统

基本工艺

控制系统

操作员干预

泄压阀 爆破膜

Dike

主动保护层 被动保护层

应急响应层 工厂和

应急响应

安全层 工艺控制层 工艺控制层

应急停车

工艺停车

可 能 性

打开 作 /电机发热烧毁

接触电阻 2、外观检查

制、预防性

试验

机械故障 2.5 10 触点粘连

1.8 7.2 绝缘击穿

潮湿/发热 1.8

7.2 ……

……

………

A.4.6.7 MAR ——重大事故风险预测

对重大事故后果预测,一旦风险识别出来将采取措施降低风险,控制风险在报告线以下,见图A.4。 重大事故风险预测内容:

a) 提供整个公司重大事故风险评估;

b) 对修订措施优先选用的区域和进一步评估; c) 提供连续降低的过程;

d) 确保公司对风险基于优先原则,制定风险矩阵来测量持续降低风险和重大事故风险回顾; e) 至少5年回顾一次。

频无事故无伤害率降低

无环境损坏

后果降低

集团

报告

线

图A.4重大风险事故预测

A.4.6.8 整个生命周期危害分析

工艺危害分析适用于工厂整个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使用相应工具,保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运用PDCA 原则全过程控制风险。见图A.5。

图A.5 生命周期模型

A.5 安全操作程序(SOP )

A .5.1 安全操作程序应明确有毒有害物料,确定安全风险、工艺危害、环境危害和员工的职业健康危害。

A .5.2 安全操作程序(SOP )的管理

A .5.2.1 SOP 审核主要内容 见表A.5。

A .5.2.2 SOP 文件统一格式,包括生产准备、停开车操作、正常操作、故障处理等内容;在变更完成后,有专人修订SOP ,专人修订PID ;变更后的操作说明和变更管理(MOC )复印件放置在操作岗位。 A .5.2.3 通过仿真系统对员工进行SOP 培训,培训方式是内操带外操,资深操作人员传授操作经验与操作技巧。

表A.5 SOP 内部审核计划

审核目的 评价SOP 符合性及有效性

审核范围 生产部相关车间

审核准则 工厂一体化管理体系相关要求 审核日期

小组审核报告日期

审核组名单 组长 组员

分组安排

审核工厂 审核内容

车间1 车间2 车间3

1、 SOP 的更新情况

2、 SOP 的放置情况

3、 SOP 的使用与遵守情况 建立

操作

设计 识别危险

立法

维护 确认

紧急响应

吸取的教训

操作程序

变更管理 工艺风险分析

工艺安全信息

紧急演练

检查进度表

保护装置

操作范围

HSE 回顾

安全程序 预开车安全审查

资产照管

事故调查

合规性审计

维护程序 报警管理

工作控制 管道完整性

工艺安全标准

重大事故风险审查

加工维护

工程技术规程

紧急计划

检查

培训和能力

文件

PSM 度量

车间4 车间5 4、SOP的内容完整性

5、SOP的培训情况

A.6 培训

A.6.1 工艺安全培训对象、方式和内容

A.6.1.1 工艺安全管理培训的主要对象:生产部员工及维护人员。

A.6.1.2 培训的实施形式为:

a) 课堂授课、作业控制理论培训课程等;

b) 仿真工艺安全模型培训;

c) VTA(网络培训助手)考试,用来评估培训人员的对工艺安全管理培训所达到的效果。

A.6.1.3 工艺安全培训内容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a) 工艺概述;

b) 操作程序;

c) 工艺特有的危害和健康危害;

d) 应急操作。

A.6.2 新员工HSSE入门培训

A.6.2.1 培训的后三天针对生产部员工,内容主要关于工艺及职业安全,以课堂授课的形式进行。见表A.6。

表A.6 新员工培训计划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HSSE总体介绍防火/灭火器/呼吸器使用高空防摔工作许可证工作许可证系统操作事故报告防火/灭火器/呼吸器使用梯子/脚手架安全能源隔离工作许可证系统操作

保安/应急

现场急救危险化学品安全动火作业

工作许可证系统操作

职业卫生与健康MSDS 氮气使用安全

环境常识

现场急救个人防护用品

受限空间进入工作许可证系统操作

电气安全气体检测

A.6.2.2 仿真模型(OTS)的课程培训计划见表A,7

表A,7(***装置)仿真培训计划

课程活动方法-模块状态状态

0.5 h ?小组讨论如何培训和评估。

?使用个人日志

?引进OTS系统硬件、熟悉OS工作站

OS工作站

培训师站

Delta V应用站

ESD触摸盘

彩色打印机的使用

现场站

工程站

电子白板的使用和打印功能?装载工艺模块和建立初始条件

至稳定状态

?介绍培训手册和讨论工艺和原

?介绍性能监测理念,解释功能?使用艾默森图纸和原理图举行

小组讨论

?浏览设备,找到每件硬件

?示范如何将模块装载到系统上

卸载模块并关闭系统

?在所有断开时冻结模块

?故障报告程序

审查和总结

2 h ?系统开车

?装载工艺模块、练习和卸载模块

?培训师站的示范

现场操作设施

培训师变量

开关

冻结-重启动选项

?讨论初始条件的含义和演示不同的初始条件

?与有机会接触控制台的所有受训人员进行键盘

复习和练习

示范按键的功能-全部练习?恢复模块

?演示

?演示

装载工艺模块、建立初始条件至稳定状态

?介绍IV时演示模范动作

?演示FOD和如何使用它们(模

拟)

2 h ?继续控制台操作

使用手动、自动和联机控制

使用联机回路

使用PV跟踪

开发趋势包

熟悉屏幕

?所有参加者轮流操作,练习每个活动,在日志

中记录意见?在稳定状态下使用模块实际演

?培训师签发日志

2 h ?继续在OS上联系浏览功能

?评比

浏览

系统

系统开车和停机

模块的装载和卸载?在稳定条件下运行模块初始条

A.6.2.3 仿真模型(OTS)工艺安全培训课程目录及界面,见表A.8。

表A.8 培训内容

涉及装置/设备

反应器固定床反应器单元流化床反应器单元间歇反应釜单元仿真动力设备压缩机单元离心泵单元CO2压缩机单元复杂控制液位控制系统单元

传热设备锅炉单元换热器单元管式加热炉单元塔设备精馏塔单元吸收解吸单元

新单元催化剂萃取单元真空系统罐区仿真

A.7 承包商管理

A.7.1 承包商管理流程见图A.6。

图A.6承包商管理流程

A.7.2 承包商资质预审

承包商入场必须经过承包商的HSE 资格、资质评审,承包商HSE 的问卷表见表A.9,HSE 部门建立承包商清单和档案。

表A.9 承包商HSE 的问卷表

序号 考核项目 内容

标准

标准分 实际分

I.

健康管理 1.对雇员是否能提供医疗及意

外伤害责任保险?

能(提供复件) 10~6 不全(提供复件) 5~1 不能

0 2.对雇员是否能提供个人保护设备,PPE 等?

能,具体介绍 10~6 不全,具体介绍 5~1

………

A.7.3 承包商培训

承包商入场之前必须通过公司举办的入场HSE 培训教育,培训内容见表A.10,主要包括: a) 装置内的主要工艺装置; b) 装置内的主要化学和物理危害; c) 装置内主要化学品的MSDS ; d) 应急反应和急救。

表 A.10 承包商培训内容 承包商培训 OSBL 低温罐区培训 OSBL 罐区情况介绍 OSBL 培训讲义 PP 装置介绍

PS 装置基础技术培训 PE 装置简介 丙烯腈装置培训

聚苯乙烯装置培训资料

丁二烯生产装置介绍

芳烃抽提装置

汽油加氢装置工艺介绍 乙烯分离装置培训讲义

办证 合格

不合格

业务洽谈

不合格

合同 作业

HSSE 培训 编写HSSE

作业计划书

装置培训

承包商

HSSE 监督考

合格

主管部门

HSSE 资质

1、停工

2、再教育

不合格

复工

合格,年度复训

不合格

烯烃转换生产工艺介绍生产总体介绍紧急反应职业危害因素

入门等级培训试卷模版

A.7.4 监护员培训管理

作业过程的监督执行监护员制度。承包商监护人员必须通过企业考核(笔试、面试),所有监护员持证上岗,并发放监护员手册。

A.8 试生产前安全审查

A.8.1 所有施工和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

A.8.2 以下内容符合安全审查要求:

a) 装置的安装和移交;管道系统;动设备;电气仪表、控制系统和DCS系统;

b)更新工艺安全资料,并转交给指定的管理人员;

c)完成装置的危险分析;

d)安全、操作、维护和紧急事件响应规程准备就绪;

e) 人员培训已经完成,并对培训进行了记录;

f) 安全设施。

A.8.3 环境保护设施应符合工艺安全要求。

A.8.4 职业卫生健康设施应符合工艺安全要求。

A.9 机械完整性

A.9.1 预防性维护

A.9.1.1 状态检测

企业对设备状态检测采用在线监测和离线检测,利用状态检测核心数据库功能,对离线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管理。

A.9.1.2 维修计划的制定

维修计划的制定见表A.11。

例如:按照设备润滑油日常管理定期分析,建立润滑油指标变化趋势图,了解设备的润滑状况和磨损情况。它是判断设备事故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预测性维修计划的一个重要参考和组成部分。

表A.11 蒸汽透平维修计划:

蒸汽透平

序号维护内容间隔时间人员需要时间备注

1005 润滑油分析 A 2

1015 清洗各视窗、一次表O 1

1020 检查清理润滑油冷却器M 16

1025 出入口管线及支撑P 2

1030 更换润滑油O 16 根据分析结果1035 清洗轴承箱M 4

1040 清理透平油箱O 8

1045 冲洗轴承冷却水夹套M 2

1050 清理润滑油过滤器M 4

1055 高位油槽检查清理O 4

1060 润滑油缓冲罐皮囊检查定压M 4

1065 轴承检查、更换

M 4 1070 清理检查汽封泄漏蒸汽冷凝器及喷射器

M 16

………

A.9.1.3 预防性维修工作流程

运行管理系统-预防性维修(SAP-PM )将根据维护计划自动生成维修维护订单;对于预测性维修计划,根据状态检测的结果,判断设备的故障,在系统中创建针对性的维护通知单。见图A.7。

下达计划性维护订单 系统自动产生

开始

安排检修队伍

内部检修队伍外部检修队伍

根据检修内容编写施工方案

维护人员实施

检修

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质量检验

验收

相应工厂组织

试车

试车成功

检修记录录入SAP系统

查找原因

结束

Y Y N

N

ES计划员

各个相应工厂

ES设备组

维护人员

相应的生产工厂确认

图A.7 维修工作流程

A.9.2 数据定义与统计分析

运行管理系统(SAP )中包括对失效模式进行定义与统计分析。 A.9.3 泄漏点监测

A.9.3.1 工艺安全重点关注危险化学品泄漏,对各装置所有机械设备、法兰、阀门、各类管配件(包括仪表的孔板、控制阀门等)以及其它设备的接合部位进行定期的监测。 A.9.3.2 每月形成一份泄漏监测情况报告,监控装置密封泄漏情况,主管部门应对报告签署处理意见。 A.10 作业许可

A.10.1 作业许可证程序

企业应编制安全工作规程或准则,控制动火、进入受限空间、能量隔离、开启工艺设备或管道等作业活动中的危害。可采用AQ/T 3012-2008《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导则》范例A.8.2作业控制流程图。

A.10.2 作业许可审核要素

作业许可审核要素见表A.12。

表A.12作业许可审核

书面程序 任务和计划 许可证告知和签核 定期审核流程 人员职责

风险评估

监督和管理

事故分享

培训和资质作业许可证作业点保持安全状态停止不安全作业每年应进行回顾审核,以发现与要素之间的差距,不断提高作业控制管理水平。

A.10.3 作业风险评估

A.10.3.1 作业风险评估和措施

作业控制过程中风险评估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确保各项作业安全实施的前提。

可以通过强制措施和选择性措施进行评估:强制措施是实施这项作业必须需要落实的措施,选择性措施是针对这项作业需要考虑影响的危害因素以便采取合适的措施,如果还要添加措施可以添加在附加信息/措施中。见图A.8。

图A.8风险评价措施

A.10.3.2 工作危害分析(JHA)

对于非常规任务,包括新任务或变更任务,实施工作危害分析,见表A.13。

a) 步骤1:将任务分解成有序步骤;

b) 步骤2:识别危害;

表A.13工作危害分析记录

日期: 作业活动: 评估人评估编号: 审查日期:

序号任务危害严重性S ×可能性L =风险R 现有安全措施补充控制措施

1 危害危害影响S L R

2

c) 步骤3:分析风险

在识别危害以后,有必要评估风险的等级,对危害进行排序能够为进一步行动确定优先顺序,见表A.14 风险矩阵

表A.14 风险矩阵

严重性

可能性

高中低

高(高)H H M

中H (中)M M

低M M (低)L

d) 步骤4:控制措施

原则:将风险降低到合理可接受的程度,超过可容忍上限的风险被视为不可接受。

应按下列顺序考虑增加的控制措施:

消除替换控制减轻

控制措施包括:

a)提供保护设备;

b)安全作业系统(如作业许可证系统);

c)进行培训,提高知识和意识;

d)提供信息(如MSDS、应急程序);

e)说明和标识;

f)监督;

g)使用个人防护用品(PPE)。

A.10.4 动火和受限空间作业

动火作业如风险评估和相关措施不到位可能会引发事故,但只要方法和措施得当,受限空间和动火作业就可以成为安全的作业。

示例:**装置的原油蒸馏塔已停用,正在进行大修,见图A.9。

●相关管网已根据正常程序予以冲洗、清空、蒸汽吹扫、水洗。然而,塔顶管线中的残留烃类尚未完全清除,

亦未加以隔离,也未经气体检测。残留烃类被塔顶管线上正在进行的动火作业点燃。两名操作工和一名脚手架工正在塔内作业时,从塔顶管线而来的烟雾开始进入受限空间。塔顶的脚手架工迅速退出该塔,但在下面

工作的两名维修工未能幸运逃生。

●进行受限空间作业时,管理人员在对管网上批准动火作业时,没有考虑到管线内的残余物和对受限空间作业

人员的危害。

图A.9 动火作业事故

A.10.5 相关培训

为了让员工和作业人员了解动火作业和受限空间作业的风险,需进行相关的培训,理解动火和受限空间的定义、存在的风险、相关人员职责、控制措施和作业控制流程的管理。并每两年进行一次复训和考核。

A.10.6 工艺隔离

工艺隔离一般采用的方法有三种:绝对隔离(加盲板或拆除短管),双切断阀隔离,单阀隔离。工艺隔离原则采用实际可行的最高标准的隔离,对于受限空间作业实施绝对工艺隔离。

A.11 变更管理

A.11.1 变更管理适用范围,见表A.15。

表A.15变更管理范围

变更类型内容

工艺化学品和产品变更任何生产过程中新使用的化学品或添加剂

处理流程中停止使用一种添加剂

改变压缩机或者泵机润滑油等级

改变化学品规格

增加或者取消某些化学品、库存改变、或者增加或者取消容器每一种产品的过程控制操作参数的变化

改变添加/注入点的位置

用不同类型的化学品替代

改变要求的蒸汽浓度

稀释工艺添加剂

每一种产品的规格和性能指标的变化

工艺/设备技术变更

新的或者改进的催化剂或者添加剂(工艺化学品变更)

更新处理流程控制硬件(控制/仪表变更)

对现有设施实施新的创新工作方式(安全工作限度变更)

以不同的方式运行处理流程而产生新的产品(操作程序变更)

更新有毒物质或者碳氢化合物的监测系统(安全系统变更)

安全阀

动火作业和管线火灾现场

架子工逃离

在此发现了两具尸体

进入塔内受限空间作业

在线分析方法变更(控制/仪表变更)设备用途的变更

设备/管路变更新增永久的或临时的设备或者管路

拆除工作设备

用不同的设备更换或者修改设备(改变换热器的设计与大小、泵叶轮的大小、设备的等)改变安全操作或者设计限制,但不得在安全操作限制的范围以外运行)

对流程和设备的变更可能要改变卸压排放的要求(增加流程产出、增加工作温度或压力、增加设备尺寸、改变管路或者设备的隔热性能等)

对结构件的修改,降低设计负载能力或者防火能力

在处理区域对建筑物通风系统的变更

改变密封圈、密封与垫层材料等

在设备周围安装旁通连接或特殊工作用的临时连接

临时修复工作用的管箍,必须跟踪所有管箍的位置,以便在可行的时候进行拆除

DCS/SIS与仪表变更控制系统的软件/硬件以及网络结构变更

联锁逻辑结构修改和控制策略/逻辑/算法修改,以及输入输出元素和信号变化修改联锁设定值、报警设定值、仪表量程

停用或者旁路控制回路、关键报警点、联锁回路

对任何SIS仪表信号进行强制;超过可容忍上限的风险被视为不可接受

对F&G设备进行抑制和隔离操作

新增或者取消任何现场仪表设备

修改仪表类型和规格

在线分析仪系统采样系统的变更

改变传感器的安装位置

修改仪表安装、供电方式

阀门故障状态安全位置变更(例如风开/关)

修改仪表回路组成或结构

操作流程(非常规操作)变更任何处理流程中控制、监控或者安全防护程序,包括开车程序、停车程序、正常操作程

序、临时程序以及紧急情况操作程序等。

安全操作参数限制(不得超过操作范围)变更.适用于对原材料、产品物流或操作条件(流量、温度、压力以及成分)等的既定安全限制进行变更改变生产率或者装置投料能力

改变原材料或者原料混合比

改变产品或者开发新产品

任何对工作条件的改变,包括压力、温度以及流率等改变现有安全操作上限或下限

设置新的安全操作极限

卸压/安全系统变更为现有卸压阀提供卸压途径的联锁阀门,改变卸压阀的类型、大小、容量、设定压力、或者入口/出口管路,任何对卸压系统设计或者卸压系统控制的改变

影响安全/停车系统作用的变更

影响安全系统能力或者设计依据的变更

新增或拆除安全系统或者停车系统

旁通或者停用卸压系统、安全系统、或者停车系统

更换/改变系统元件

卸压阀出口从闭合系统改为直接排到大气或者从直接排到大气改为排到闭合系统

对碳氢化合物、有毒材料或者火灾监测或者抑制系统的变更等

建筑物占用变更增加或者减少对建筑物的占用范围

修改占用建筑物的结构

在现有生产流程的一定范围内建设新占用建筑物在现有占有建筑物的一定范围内建设新生产流程

管理或法规变更对所公布的气态、液态或者固态排放物标准的改变

工厂布局改变

消防设施或消防通道的改变

政府或者公司规章的改变

A.11.2 变更管理(MOC)审核,见表A.16。

表A.16 HSE 审查清单和内容

MOC编号工厂或组名称

变更名称

参加检查人员:

序号检查主题情况描述已有安全措施行动项备注要考虑的HSE项在设计和评估期间完成

设计后试生产前完

试车后尽快完成要求的或完成的AZOP/HAZID

风险评估

火灾和应急响应计划

卸压排放

占用的建筑位置

消防通道和设备

健康影响

危险物

健康或环境监控

PPE要求

安全喷淋和洗眼器

呼吸器

医疗设施,如毒物解毒剂

安全影响

撤离方法

易燃材料

排放气体.

防火或电缆保护

装置防火堤

PSM(工艺设计安全管理)

工艺安全管理(PSM ) ---- 跨国公司风险管理模式借鉴 工艺安全管理(PSM )体系的目的是确保工艺设施如化工厂、炼油厂、天然气加工厂和海上钻井平台得到安全的设计和运行。工艺安全管理(PSM)体系专注于预防重大工艺事故,如火灾、爆炸和有毒化学品的泄漏等。 在20世纪80年代发生了一系列的严重事故,例如印度博帕尔的有毒气体泄漏事件,针对这些,第一部工艺安全管理(PSM)的法规得以出台。美国最重要的工艺安全管理(PSM)法规是职业安全及健康管理局(OSHA)于1992年颁布的29 CFR 1910.119 高度危险化学品的工艺安全管理。1996年美国环境保护局(EPA )又将工艺安全的监管围扩展到了环境和公众安全。此外有一些州制订了自己的工艺安全管理(PSM)法规,包括:新泽西州的毒害物灾难防治法(1986年);特拉华州剧毒物风险管理法(1989年);华达州的化学品事故预防管理(CAPP)。各种专业协会还建立了不同的工艺安全管理(P SM)标准和指导程序,如美国石油学会(API)的建议实践750。各种专业公司和社团组织过与工艺安全管理(PSM)相关的各种研讨会,如化工工艺安全中心、“成功工厂”和石油工程师协会等 我国现在这方面落后在他们后面,相信如果PSM在我国推行,是可以避免诸如开县井喷、石化爆炸和农药厂冲料此类的事故的;现阶段很多国公司工厂在推行EHS或者叫HSE体系,但是如果流程工业意识不到EHS体系和PSM的区别,简单认为有EHS体系即可,那也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工艺安全管理(PSM)的特征:

工艺安全管理(PSM)不是一个由管理层下达到其雇员和承包商工人的管理程序,这是一个涉及每个人的管理程序。关键词是:“参与”,绝对不是仅仅沟通。所有管理人员,雇员和承包商工人都为工艺安全管理(PSM)的成功实施负有责任。管理层必须组织和领导PSM体系初期的启动,但雇员必须在实施和改进上充分参与进来,因为他们是对工艺如何运行知道最多的人,必须由他们来执行建议和变动。如部职能部门和外部顾问这样的专家组可以针对特定领域提供帮助,但工艺安全管理(PSM)从本质上来说是生产管理部门自己的职责。 仔细考察其容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工艺安全管理(PSM)的概念。 PSM包含14个要素: 1.工艺安全信息Process Safety Information(PSI) 2.员工参与Employee Involvement 3.工艺危害分析Process Hazard Analysis(PHA) 4.操作规程Operating Procedures 5.培训Training 6.承包商管理Contractors 7.开车前安全评审Pre-startup Safety Review(PSSR) 8.设备完整性Mechanical Integrity(MI) 9.动火作业Hot Work 10.变更管理Management of Change(MoC) 11.事故调查Incident Investigation 12.应急响应Emergency Planning and Response(ERP) 13.符合性审计Compliance Audits

化工企业工艺安全管理实施导则

企业工艺安全管理实施导则 A.1 简介 企业名称:大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由目前全球产能最大的外商独资公司,具有世界级上下游一体化的特点,体现规模经济的效应。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工艺技术,生产主要产品: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每年可向市场提供国内紧缺的高质量、多规格、宽覆盖面的洗涤行业产品。 管理模式:建立安全管理体系,设立HSSE(健康、安全、保卫、环保)部门,负责具体的健康、 安全、保卫、环保(以下简称HSSE事务实施。 A.2 HSSE 方针、目标和承诺 江苏华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HSSE方针由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签署批准后发布实施。同时企业 领导、员工和承包商在HSSE承诺板上签字。 A.3 工艺安全信息 A.3.1 工艺安全信息的重要性 开展工艺危害分析前,公司应完成书面工艺安全信息建立。工艺安全信息的重要性包括: a)对工艺系统的准确描述,依据正确的工艺信息进行生产、操作和变更,有效避免工艺事故发生; b)是开展工艺危害分析的基础; c)确保生产和维修符合最初设计的意图; d)是进行工艺系统改造的重要依据; e)是记录和积累工厂设计、生产操作、维护保养经验和教训。 A.3.2 与工厂储存、使用和生产的化学品的危害相关的信息 建立MSDS言息管理系统,确保所有化学品都有相应的最新版本MSDS并可以方便地获取所需要的MSDS。 A.3.3 获取工艺安全信息的途径 企业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所需的工艺安全信息,一般可在公司的内网上设立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更新,使用最新版本,在需要时及时获取。 例如:企业生产管理系统(PMIS)显示了信息菜单、数据报表、静态报告、应急操作、程序文件和规范标准清单等等。 A.4 工艺危害分析 A.4.1 任务描述 对任务的内容进行描述,介绍与任务相关的客观存在的风险。建立风险管理程序,明确工艺危害分析的过程、方法和人员,对生产的整个运行周期中遇到的或因运作而产生的危害、威胁、潜在危险事件和影响进行系统分析。见图 A.1 。 A.4.2 识别危害和潜在影响 所有类别的潜在风险得到识别、评估,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 GBT 15587-1995

GB/T 15587-1995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企业建立能源管理系统,实施能源管理的一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企业能源管理。 2 引用标准 GB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 3484 企业能量平衡通则 GB 12723 产品单位产量能源消耗定额编制通则 3 能源管理系统 为实施能源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能源管理系统,包括完善组织结构,落实管理职责,配备计量器具,制定和执行有关文件,开展各项管理活动。该系统应能保证安全稳定供应生产所需能源,及时发现能耗异常情况,予以纠正,并不断挖掘节能潜力。 3.1 能源管理方针和目标 3.1.1 企业领导应根据本企业总的经营方针和目标,执行国家能源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确定能源管理方针。 3.1.2 应根据企业能源管理方针,制定能源管理目标。能源管理目标一般以产品单位产量能源消耗量确定,并可分别制定年度目标和长远目标。 3.1.3 企业能源管理方针和目标应以书面文件颁发,使企业所有有关人员明确,并贯彻执行。 3.2 能源管理的主要环节 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管理好以下环节: a. 能源输入; b. 能源转换; c. 能源分配和传输; d. 能源使用(消耗); e. 能源消耗状况分析; f. 节能技术进步。 3.3 能源管理职责和权限 3.3.1 为实现能源管理目标,企业领导应负责建立、保持和完善能源管理系统,确定能源主管部门,配备具有相应技能和资格的人员,承担能源管理和技术工作,明确规定其职权范围和领导关系。 3.3.2 企业能源主管部门应系统地分析本企业能源管理各主要环节及其各项活动过程,分层次把各项具体工作任务落实到有关部门、人员和岗位。 3.3.3 企业各有关部门和人员,按照能源主管部门的协调安排,完成各项具体能源管理工作。 3.3.4 在分配落实能源管理职责的同时,要授予履行该职责所必要的权限。 3.4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 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满足管理需要的能源计量器具,制定和实施有关文件,对计量器具的购置、安装、维护和定期检定实行管理,保证其准确可靠。 3.5 文件 3.5.1 为了规范和协调各项能源管理活动,应有系统地制定各种文件,严格贯彻执行。能源管理所需文件包括:管理文件、技术文件和记录。 3.5.2管理文件 3.5.2.1 管理文件是对能源管理活动的原则、职责权限、办事程序、协调联系方法、原始记录要求等所作的规定。如:管理制度、管理标准及各种规定等。

SL721-2015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

3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 3.1 目标制定 3.1.1 项目法人应建立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明确目标与指标的制定、分解、实施、考核等环节内容。 项目法人应根据本工程安全生产实际,组织制定项目安全生产总体目标和年度目标。 3.1.2 参见各单位应根据项目安全生产总体目标和年度目标,制定所承担项目的安全生产总体目标和年度目标。 3.1.3 安全生产目标应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 生产安全事故控制目标; 2 安全生产投入目标; 3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目标; 4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目标; 5 重大危险源监控目标; 6 应急管理目标; 7 文明施工管理目标; 8 人员、机械、设备、交通、消防、环境和职业健康等方面的安全管理控制指标等。 3.1.4 安全生产目标应尽可能量化,便于考核。目标制定应考虑下列因素: 1 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的规定及合同约定; 2 水利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里部门的要求; 3 实力行业的技术水平和项目特点; 4、采用的工艺和设施设备状况等。 3.15 安全生产目标应经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批,并以文件的形式 发布 3.2 目标实施

3.2.1 各参见单位应制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计划,其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目标值、保证措施、完成时间、责任人等。安全生产目标应逐级分解到各个管理层、职能部门及相关人员。保证措施应力求量化,便于实施与考核。 3.2.2 项目法人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计划,应报项目主管部门备案。 3.2.3 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计划,硬景监理单位审核,项目法人同意,并由项目法人与施工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3.2.4 勘察、设计等其他参与工程建设的单位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计划,应报项目法人同意,并与项目法人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3.2.5 各参见单位应加强内部目标管理,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实行分级管控。 3.2.6 个参见单位安全目标实行自主管理。工程建设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目标管理难以按计划实施的,应及时报告,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目标管理计划,并重新备案或报批。 3.3 目标考核 3.3.1 项目法人应制订有关参建单位的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办法;各参见单位应制订本单位各部的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办法。项目法人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办法由项目主管部门制订。 3.3.2 各参建单位每季度应对本单位安全生产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自查。施工单位的自查报告应报监理单位、项目法人备案,项目法人自查报告应报项目主管部门备案,监理、勘察、设计等参见单位的自查报告应报项目法人备案。 3.3.3 项目法人每半年应组织对有关参见单位的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各参见单位每季度应对内部各部门和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项目法人的安全生产目标完 成情况由项目主管部门考核。 3.3.4 各参建单位应根据考核结果,按照考核办法进行奖惩

AQ-T3034-2010化工企业工艺安全管理实施导则

化工企业工艺安全管理实施导则 Guidelines for process safety management of petrochemical corporations (送审稿)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目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管理要素 (1) 4.1 工艺安全信息 (1) 4.2 工艺危害分析 (2) 4.3 操作规程 (3) 4.4 培训 (3) 4.5 承包商管理 (3) 4.6 试生产前安全审查 (4) 4.7 机械完整性 (4) 4.8 作业许可 (5) 4.9 变更管理 (5) 4.10 应急管理 (5) 4.11 工艺事故/事件管理 (6) 4.12 符合性审核 (7) 附录 A(资料性附录)石油化工企业工艺安全管理实施导则应用范例 (8) I

前言 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分技术委员会(TC288/SC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中国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翟齐、张海峰、靳涛、杨筱萍、朱耀莉、季清。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I

完整版化工企业工艺安全管理实施导则

化工企业工艺安全管理实施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化工企业工艺安全管理的要素及要求, 范例。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工艺过程安全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 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 ,鼓励根据本 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 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指南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GB/T 24001-2004、GB/T 28001-2001、AQ/T 3012-2008 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 用于 本标准。 3.1 要素 eleme nt 工艺安全管理中的关键因素。 3.2 工艺 process 工艺是指任何涉及到危险化学品的活动过程,包括: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 处置或搬运,或者与这些活动有关的活动。 注:当任何相互连接的容器组和区域隔离的容器可能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时,应当作为一个单独的工 艺来考虑。 3.3 工艺安全事故 process accide nt 危险化学品(能量)的意外泄漏(释放),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事件。 3.4 石油化工企业 Petrochemical Corporati on 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的生产企业。 还给出了工艺安全管理的应用 环境管理体系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GB/T 24001-2004 GB/T 24004-2004 GB/T 28001-2001 GB/T 28002-2001 AQ/T 3012-2008

(能源化工行业)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能源化工行业)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1范围 本标准为以下对象提供实施指南: a)应用DB37/T1013-2009的工业企业。 b)其他相关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DB37/TIOU-2009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3术语和定义 DB37/T1013-2009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4.1总要求 用能单位应将能源管理体系作为企业管理的壹部分,根据其规模、性质和能力等状况确定能源管理体系边界,边界范围内的能源利用和管理活动应符合DB37/T1013-2009的要求。 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能源管理体系,应通过以下活动进行: a)体系策划 识别评价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及贯彻执行情况; 评价能源利用和管理现状; 确定能源基准、标杆; 识别评价能源因素; 制定能源方针、目标、指标; 确定能源管理职责,配备资源; 建立内、外部信息交流机制; 将策划的结果形成文件。 b)体系实施 对实体系范围内机员实施培训 执行体系文件,对能源利用过程进行控制,包括能源规划、设计、采购、贮存、加工转换、传输分配、使用、回收利用等过程; 全过程监视和测量; 对不符合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必要时实施应急预案。 c)体系检查和改进 实施内部审核; 实施管理评审; 识别节能潜力,确定改进措施,提供必要资源。 4.2文件要求 4.2.1总则 用能单位应通过建立适宜的文件,沟通意图、统壹行动,最终实现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应系统阐述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体系范围内全部能源利用和管理过程,为评价体系有效性和适宜性提供评价标准和客观证据。 a)体系策划和文件编写应紧密结合,其中: 能源方针、目标。能源方针、目标是用能单位所追求的方向和目的。能源方针应表明用能单

化工企业工艺安全管理实施导则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化工企业工艺安全管理实施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化工企业工艺安全管理的要素及要求,还给出了工艺安全管理的应用范例。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工艺过程安全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 24004-2004 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GB/T 28001-2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GB/T 28002-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指南 AQ/T 3012-2008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GB/T 24001-2004、GB/T 28001-2001、AQ/T 3012-2008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要素element 工艺安全管理中的关键因素。 3.2 工艺process 工艺是指任何涉及到危险化学品的活动过程,包括: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处置或搬运,或者与这些活动有关的活动。

注:当任何相互连接的容器组和区域隔离的容器可能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时,应当作为一个单独的工艺来考虑。 3.3 工艺安全事故process accident 危险化学品(能量)的意外泄漏(释放),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事件。 3.4 石油化工企业Petrochemical Corporation 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的生产企业。 4 管理要素 4.1 工艺安全信息 4.1.1 化学品危害信息 化学品危害信息至少应包括: a) 毒性; b) 允许暴露限值; c)物理参数,如沸点、蒸气压、密度、溶解度、闪点、爆炸极限; d)反应特性,如分解反应、聚合反应; e)腐蚀性数据,腐蚀性以及材质的不相容性; f) 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如受热是否分解、暴露于空气中或被撞击时是否稳定; 与其它物质混合时的不良后果,混合后是否发生反应; g)对于泄漏化学品的处置方法。 4.1.2 工艺技术信息 工艺技术信息至少应包括: a)工艺流程简图; b)工艺化学原理资料; c)设计的物料最大存储量; d)安全操作范围(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或组分等); e)偏离正常工况后果的评估,包括对员工的安全和健康的影响。 注:上述工艺技术信息通常包含在技术手册、操作规程、操作法、培训材料或其他类似文件中。 4.1.3 工艺设备信息 工艺设备信息至少应包括: a)材质; b)工艺控制流程图(P&ID); c)电气设备危险等级区域划分图; d)泄压系统设计和设计基础; e)通风系统的设计图; f)设计标准或规范; g)物料平衡表、能量平衡表; h)计量控制系统; i)安全系统(如:联锁、监测或抑制系统)。

企业能源体系管理准则

企业能源体系管理准则 本标准旨在引导工业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规范能源管理行为,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 任何类型与规模的工业企业均可使用本标准,其他类型的用能单位可参考使用。本标准对使用对象统一表述为" 用能单位气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是用能单位最高管理者的一项战略性选择。能源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有赖于用能单位中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全员参与。通过该标准的实施,用能单位能够:建立节能遵法贯标机制,主动获取并自觉落实节能法律法规、标准、政策等其他要求;建立全过程的能源管理控制机制,促进能量系统优化匹配,能源管理活动规范有效、不断改进;建立节能技术进步机制,主动收集、识别并合理采用先进、成熟的节能管理方法和节能先进技术,实现节能技术进步常态化;建立节能文化建设机制,使全体员工节能意识不断增强,节能制度不断积淀完善,节能行为不断规范。 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和PDCA 管理模式贯穿于本标准,把握贯彻好这些思路和方法,对用能单位建立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至关重要。所谓过程方法是指利用资源并通过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可直接形成下一过程的输入。为使能源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必须系统地识别能源利用中众多的相互影响、联系的过程,策划、实施管理控制活动。管理的系统方法是指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评价,把相互作用的一组管理过程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分析、策划并配置资源进行管理,形成协调联动的有效运行机制。PDCA管理模式是指将管理活动分为四个阶段,即策划(Plan)、实施〈Do )、检查(Check〉和改进〈Actio n),内容是:围绕能源方针,建立能源目标、 指标和所需的过程;对策划的结果予以实施;对实施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采 取措施,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其运行模式如图I所示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SL721-2015】全套表格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SL721- 2015】全套表格 施工安全管理常用表格 E、0、1 关于施工安全管理常用表格说明如下:1 填表单位可根据工程实际,采用其中的部分或全部 表格,对表格内容进行调整;如果表格种类不能满足工程实际需 要时,可按照表格的设计原则另行增加。 2 所列表格的表号是按本导则体例格式要求编列的,各有关 单位制定施工安全管理用表时,可根据需要另行编号。 3 各表格脚注中所列单位和份数为基本单位和最少份数,工 作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确定各类表格的报送单位和份数。 4 安全生产目标、安全生产责任制等所列表格为施工单位用表,其他参建单位可参照制订。E 、0、2 施工安全管理常用表格的目录见表E、0、2 E、0、2 施工安全管理常用表格目录序号 表格名称表格编号1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计划审核表 E、0、3—12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计划变更审查表 E、0、3—23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表 E、0、3—34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表(考核施工单位内部各部门和班组) E、0、3—45 项目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表 E、0、3—56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汇总表 E、0、3—67 安全生产责任制审核表 E、0、3—78 安全生产责任制审核表 E、0、3—89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评估表 E、0、3—

910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学习记录表 E、0、3—1011 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计划审核表 E、0、3—1112 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计划表 E、0、3—1213 安全生产费用投入台账 E、0、3—1314 专项施工方案报审表 E、0、3—1415 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单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审查表 E、0、3—1516 安全技术交底单E、0、3—1617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表 E、0、3—1718 职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记录表 E、0、3—1819 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记录表E、0、3—1920 现场设施安全管理台账 E、0、3—2021 现场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台账 E、0、3—2122 消防设施设施安全管理台账E、0、3—2223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台账 E、0、3—2324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卡 E、0、3—2425 劳动保护用品采购登记台账 E、0、3—2526 劳动保护用品发放台账 E、0、3—2627 起重机械维护保养记录表 E、0、3—2728 起重机械运行记录表 E、0、3—2829 施工机具及配件检查维护保养记录表 E、0、3—2930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检查记录表 E、0、3—303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明细表 E、0、3—3132 高空作业吊篮验收表 E、0、3—3233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验收表 E、0、3—3334 悬挑式脚手架验收表 E、0、3—3435 混凝土模板工程验收表 E、0、3—3536 基坑开挖、支护及降水工程验收表 E、0、3—3637 临边洞口防护验收表 E、0、3—3738 人工挖孔桩防护验收表 E、0、3—3839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验收表 E、0、3—3940 安全防护用具进场查验登记表 E、0、3—4041 机械(电气)设备进场查验登记表 E、0、3—4142

化工企业生产装置泄漏管理导则

《化工企业生产装置泄漏管理导则》 编制说明 一、必要性 化工企业危险化学品泄漏是引起火灾、爆炸、中毒事、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重要原因。现代化工企业生产规模大,生产、使用、存储的危险化学品量多,使用的生产设备类型和数量多,用于输送物料的管路较长,工艺过程复杂且具有高温、高压的特点,生产装置整体危险性高,有毒有害物料容易发生泄漏,引起生产事故。 加强化工企业泄漏管理是加强化工行业、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生产的重要举措。预防和控制泄漏,可减少作业人员接触有毒有害物质,保障作业人员健康;减少火灾爆炸事故,保证企业生产连续稳定;减少物料和能量损失,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完善的泄漏管理可将事故预防工作的关口前移,从源头上预防、减少事故,提升化工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在原本处于城市边缘的化工企业周围形成了大量人员密集区,部分转移至化工园区的企业也面临着装置集中度高的现状。随着公众对安全和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化工泄漏所造成的安全和环境问题日渐得到重视。所以完善化工企业泄漏管理制度,加强化工企业泄漏管理,建立合适的考核方法,减少泄漏,对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意义重大,同时也可以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供管理依据。 国际上,部分国家的机构和企业开展化工泄漏管理方法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多年,目前,已从上到下制定了完善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管理文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泄漏管理体系。上世纪90年代,我国化学工业部曾发布“化工系统无泄漏工厂管理办法”、“化学工业企业设备动力管理制度”等规定,要求化工企业加强对泄漏的管理和控制,但因规定自身的缺陷和职能部门的机构变更,化工企

业后续的泄漏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目前,我国化工企业整体泄漏控制的水平跟发达国家的化工企业相比差距较大。首先,相应的标准还比较欠缺,很多企业做防泄漏工作,但是在执行层面方法各异,泄漏治理效果评估缺乏标准依据;其次,管理措施没有系统化,企业的管理方法有一定局限性,不如发达国家对危险化学品泄漏管理措施层次分明、内容全面。第三,化工企业泄漏预防和管理未形成统一规范,对泄漏的控制不够系统。 为了解决我国化工企业在泄漏管理方面的经验、技术和措施不足的问题,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于2012年开展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安监总局-陶氏二期合作项目中引进和试点了国外大型化工企业的一些泄漏管理技术和经验。通过合作项目的实施,技术支撑单位和试点企业共同编写了2fabu,已由安监总局发布。指导意见主要从管理规定角度出发要求企业加强泄漏管理和控制,但是具体执行方面涉及到一些术语、定义和技术规范需要完善。因此从加强泄漏管理,形成系统化成套的法规和标准的角度出发,需要从指南、导则、执行层面的检测规范等多层次、多角度完成泄漏管理的系统文件的编制和发布,真正实现强化企业泄漏管理,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的目的。有关规定的发布、落实和执行需要配套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因此配套的化工企业泄漏管理导则需要配合指导意见的发布,从具体的技术层面和管理制度上详细的指导和规范企业泄漏管理。 二、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及制定单位 为了指导化工企业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开展泄漏预防和管理工作,2014年5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印发关于下达2014年安全生产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安监总政法〔2014〕39号),本标准予以立项,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共同编制。(二)标准编制过程 本标准编写小组人员于2014年1~2月,进行相关文献查阅,确定研究路线,制定编制原则,积极为制订标准做准备;2014年3-4月,起草标准的主要内容的提纲,并就标准主要内容向化工领域内的有关专家征求意见,收集各位专家的

工业企业节能解决方案

工业企业节能解决方案 1.概述 1.1.建设背景 据相关数据统计,工业用电的能源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工业企业是我国能源消费的大户,其中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纺织、造纸等九大重点耗能行业,其用电占整个工业用电的60%以上,但单位能耗平均却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出40%。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内大多数企业面临日益加剧的全球化市场竞争,多数企业都面临着利润下滑的处境,对此,只能从加强市场开拓以及强化成本控制两方面着手。而在工业企业的各项成本中,电费已成为紧随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之后的最大的成本,特别是在某些高耗能企业中,电费已成为最主要的成本。对大多数工业企业而言,电费也是未被企业控制的最后一项成本,许多企业由于管理、工艺、技术等各方面原因,用电利用效率普遍偏低,节能潜力巨大,因此通过管理和技术手段来降低电费支出、提高利润空间势在必行。 同时,在企业里能效使用与供电系统及各种设备的运行状态管理、维护、检修密不可分,而大部分企业只从保障设备能正常运行角度对电能进行管理,没有从使用效率、生产成本和设备使用寿命等角度,对电能进行精益管理,比如能源计量、监测管理制度不健全,能源管理不到位,职责不明确等。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电能利用及电能质量管理手段,企业面临不知道电能主要消耗在什么地方、电能质量有没有被污染以及污染程度有多大、找不出电能浪费的漏洞在哪里、不清楚需要改善的地方有哪些、怎么样改善等问题。针对目前工业企业这一现状,北京华电方胜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电方胜”)设计并研发出能效管理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通过平台的建设,首先帮助企业管理部门了解自身的用能构成,减少因管理不到位造成的浪费,增加对企业的能源管理能力;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对企业的各个用能系统进行分析,如车间、重点能耗设备等,挖掘节能潜力;平台提供专家意见,以实际数据为依据,结合多年节能行业的项目经验,指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做到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最终达到少投资,多回报,为企业省钱节能,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1.2.建设目标1)为企业提供管理节能和技术节能一站式服务; 2)掌握能耗状况:掌握能源消耗的数量与构成、分布与流向; 3)了解用能水平:了解能源利用损失情况、设备效率、能源利用率、综合能耗; 4)找出能耗问题:找出管理、设备运行中的能源浪费问题; 5)明确节能方向:改进能源管理制度,制定节能方案; 6)实施技术改造:实施有针对性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7)核算节能效果:核算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带来的节能量和经济效益; 8)加强安全管理:加强用能安全管理,及时发现企业用能安全问题。 1.3.设计原则1)标准化原则:严格贯彻国家有关的标准或行业标准,以实现系统的标

建设工程高大新编范本支撑体系统施工安全管理导则

文件编号:TP-AR-L8051 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建设工程高大新编范本支撑体系统施工安全管理 导则

建设工程高大新编范本支撑体系统 施工安全管理导则 使用注意:该管理制度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 总则 1.1 为预防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以下简 称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坍塌事故,保证施工安全,依 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相关安全生产法 律法规、标准规范,制定本导则。 1.2 本导则适用于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安全监督管理。 1.3 本导则所称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是指建设工程 施工现场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高度超过8m,或搭设 跨度超过1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或集中

线荷载大于20kN/m的模板支撑系统。 1.4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应严格遵循安全技术规范和专项方案规定,严密组织,责任落实,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 2 方案管理 2.1 方案编制 2.1.1 施工单位应依据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工程实际,编制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专项施工方案。 2.1.2 专项施工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编制说明及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及图纸(国标图集)、施工组织设计等。 (二)工程概况:高大模板工程特点、施工平面及立面布置、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具体明确支模

工艺安全管理制度

工艺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工艺安全管理,防范工艺安全事故,依据《化工企业工艺安全管理实施导则》(AQ3034-2010)及相关条例规定,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工艺是指任何涉及到危险化学品的活动过程,包括: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处置或搬运,或者与这些活动有关的活动。 第三条工艺安全事故是指危险化学品(能量)的意外泄漏(释放),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事件。 第一章工艺安全信息和工艺风险 第四条工艺安全信息需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化学品危害信息应包括: 1 毒性; 2 允许暴露限值; 3 物理参数,如沸点、蒸气压、密度、溶解度、闪点、爆炸极限; 4 反应特性,如分解反应、聚合反应; 5 腐蚀性数据,腐蚀性以及材质的不相容性; 6 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如受热是否分解、暴露于空气中或被撞击时是否稳定;与其它物质混合时的不良后果,混合后是否发生反应; 7 对于泄漏化学品的处置方法。 (二)工艺技术信息至少应包括: 1 工艺流程图;

2 工艺化学原理资料; 3 设计的物料最大存储量; 4 安全操作范围(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或组分等); 5 异常情况原因与处理,包括对员工的安全和健康的影响。 (三)工艺设备信息至少应包括: 1 材质; 2 工艺控制流程图(P&ID); 3 电气设备危险等级区域划分图; 4 压力容器的泄压系统设计和设计基础; 5 通风系统的设计图; 6 设计标准或规范; 7 物料平衡表、能量平衡表; 8 计量控制系统; 9 安全系统(如:联锁系统)。 第五条工艺安全信息应包含在技术手册、操作规程、培训材料或其他工艺文件中。工艺安全信息文件应纳入企业文件控制系统予以管理,定期更新,保持最新版本。 第六条工艺安全信息的获得途径: (一)从制造商或供应商处获得物料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二)从项目工艺技术包的提供商或工程项目总承包商处可以获得基础的工艺技术信息; (三)从设计单位获得详细的工艺系统信息,包括各专业的详细图纸、文件和计

工艺安全管理程序

炼化企业工艺安全管理程序 1 目的 为识别工艺危害防止事故,实现工艺过程的生产安全,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适用炼化企业工艺安全管理。 3 职责 3.1 制定工艺管理的政策及目标,制订工作指南,组织培训,跟进审核,定期向主管单位汇报审核结果。 3.2 鼓励员工使用和丰富工艺信息资料,鼓励岗位的员工积极参与工艺管理活动,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4 管理内容 4.1 工艺安全资料收集 4.1.1 对确定的有危害的工艺,要为其建立工艺安全资料文档;该文档应提供具体信息,以便指导在这些工艺岗位上工作的员工能够在操作、维护和技术方面正常操作。工艺安全技术资料一般包括三个部分 A)物料安全资料 B) 工艺设计基础及变更说明(包括操作规程) C)设备设计基础(包含消防系统,安全保护系统联锁PPE等) 4.1.2 各单位负责组织相关人员对工艺安全技术资料进行审

核。 4.2 工艺危害评估 每个新的或现有的生产工艺应进行工艺危害分析(PHA)和工艺危害评估(PHR),以确保潜在的灾难性危害得以识别和控制。新的工艺设备要求在设计和安装时进行工艺危害的分析、评估。对现有的生产工艺进行工艺危害的分析、评估。 4.3 工艺操作规程与安全工作许可 4.3.1 工艺操作规程应提供详细的工艺原理、正常操作、特殊操作程序、安全操作内容、步骤、参数和极限,清楚说明超出工艺参数极限操作的后果,并描述改正、避免偏差所应采取的步骤。 4.3.2 安全工作许可要求在进行非常规操作、维护之前,凡需要申请安全许可的,都需要办理相关的许可证。 4.4 设备、工艺技术变更的管理 变更已建档的工艺技术(如物料安全资料,设备设计基础,工艺设计基础)有可能使以前的危害评估失效。因此,所有的变更(包括微小的变更)必须经过与新工艺同样严格的工艺危害分析和评估。 4.5 生产岗位员工培训 4.5.1 所有员工无论直接或间接的工作在危害性工艺岗位上,都必须接受培训。 4.5.2 所属单位负责培训工艺设备工程师和主管,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有关操作的特定技术、危害和工艺安全管理。

工业厂房能源管理平台使用手册

工业厂房能源管理平台 用户操作手册 V1.0 2013年10月10日

目录 目录 (2) 一、简介 (3) 1.目的 (3) 2.平台介绍 (4) 3.平台特点 (5) 二、功能概述 (7) 三、操作说明 (10) 1.系统首页 (10) 2.能耗数据管理 (11) 3.能耗设备管理 (11) 4.能耗分析 (12) 5.能耗统计 (14) 6.配电监控 (15) 7.气流监控 (16) 8.指标管理 (17) 9.指标管理 (20) 10.报表管理 (22) 11.数据维护 (23)

四、系统配置 (24) 一、简介 1.目的 随着电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医药技术等的发展,对实验和生产过程中环境的控制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些高精密产业中,粉尘、气流、温度、湿度、电子场等都会给产品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电子厂房能否达到设计的洁净度的要求,所涉及的因素众多。其中受室内气流组织的影响较大,而往往能耗与气流的换气次数也密切相关。因此,合理的气流组织和设备布局能大大提高厂房的洁净度以及降低能源的消耗。 由于生活水平和生产技术的提高,人们已日益离不开洁净技术。从航空航天、电子工业,到医院、商店等都有洁净室的身影。洁净技术发展到今天,也凸显出其巨大的能耗问题。改变洁净室的送风方式和气流组织,会对洁净室的节能有重大的改善,某些设备形式的改变也会对节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洁净设备对洁净室的能耗有着密切的关系,改善洁净系统的设备能够大大减少洁净室的能耗,这对能源日益紧缺的当今社会意义无疑是重大的。 工业厂房能源管理平台是利用成熟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和相关计算机硬件技术研发的综合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整个厂区各类能耗的组合显示,把组合显示屏作为单一的逻辑屏,可通过鼠标和键盘进行直接操作。在虚拟屏模式下,用户可以在组合显示屏上开窗,自由地跨屏移动和缩放。

SL721-2015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

3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 3、1目标制定 3、1、1 项目法人应建立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明确目标与指标得制定、分解、实施、考核等环节内容。 项目法人应根据本工程安全生产实际,组织制定项目安全生产总体目标与年度目标。 3、1、2 参见各单位应根据项目安全生产总体目标与年度目标,制定所承担项目得安全生产总体目标与年度目标。 3、1、3 安全生产目标应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 生产安全事故控制目标; 2 安全生产投入目标; 3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目标; 4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目标; 5 重大危险源监控目标; 6 应急管理目标; 7 文明施工管理目标; 8 人员、机械、设备、交通、消防、环境与职业健康等方面得安全管理控制指标等。 3、1、4 安全生产目标应尽可能量化,便于考核。目标制定应考虑下列因素: 1 国家得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与标准得规定及合同约定; 2 水利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里部门得要求; 3 实力行业得技术水平与项目特点; 4、采用得工艺与设施设备状况等。 3、15 安全生产目标应经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批,并以文件得形式发布 3、2 目标实施

3、2、1 各参见单位应制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计划,其内容包括: 安全生产目标值、保证措施、完成时间、责任人等。安全生产目标应逐级分解到各个管理层、职能部门及相关人员。保证措施应力求量化,便于实施与考核。 3、2、2 项目法人得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计划,应报项目主管部门备案。 3、2、3 施工单位得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计划,硬景监理单位审核,项目法人同意,并由项目法人与施工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3、2、4 勘察、设计等其她参与工程建设得单位得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计划,应报项目法人同意,并与项目法人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3、2、5 各参见单位应加强内部目标管理,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实行分级管控。 3、2、6 个参见单位安全目标实行自主管理。工程建设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目标管理难以按计划实施得,应及时报告,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目标管理计划,并重新备案或报批。 3、3 目标考核 3、3、1 项目法人应制订有关参建单位得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办法;各参见单位应制订本单位各部得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办法。项目法人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办法由项目主管部门制订。 3、3、2 各参建单位每季度应对本单位安全生产目标得完成情况进行自查。施工单位得自查报告应报监理单位、项目法人备案,项目法人自查报告应报项目主管部门备案,监理、勘察、设计等参见单位得自查报告应报项目法人备案。 3、3、3 项目法人每半年应组织对有关参见单位得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各参见单位每季度应对内部各部门与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项目法人得安全生产目标

工艺安全管理规范实用版

YF-ED-J2374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工艺安全管理规范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工艺安全管理规范实用版 提示:该管理制度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1 范围与应用领域 1.1 目的 为规范工艺安全管理活动,辨识、评估和 控制与工艺相关的危害,避免工艺事故的发 生,特制定本规范。 1.2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中国石油所属企业,包括中 国石油控股的合资企业,以及为中国石油服务 的承包商。 1.3 应用领域 本规范应用于研发、设计、制造、施工、

操作、维修和采购等业务活动中涉及高危害工艺(HHP)和低危害操作(LHO)的工艺安全管理。 2 参考文件 工艺安全信息管理规范 工艺危害分析管理规范 操作规程管理规范 作业许可管理规范 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规范 工艺安全审核管理规范 HSE培训管理规范 承包商安全管理规范 人员变更管理规范 事故管理规范 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规范

新设备质量保证管理规范 设施完整性管理规范 启动前安全检查规范 设计阶段HSE管理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3.1 工艺安全管理(Process safety management,简称PSM) 有组织地应用系统的方法(如计划、程序、审核、评估)辨识、评估和控制工艺危害,以避免工艺事故的发生。 3.2 工艺安全管理委员会(Process safety management committee,简称PSMC) 负责制定工艺安全管理政策、方针,审议工艺安全管理计划,协调、指导、解决工艺安全管理有关问题的专业(分)委员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