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拉快跑视听语言分析讲课稿

合集下载

从画面、声音、色彩、蒙太奇、镜头角度运用等方面_分析《罗拉快跑》

从画面、声音、色彩、蒙太奇、镜头角度运用等方面_分析《罗拉快跑》

从画面、声音、色彩、蒙太奇、镜头角度运用等方面分析《罗拉快跑》《罗拉快跑》是一部很有趣的电影,整个电影看下来就像是玩了一场疯狂的游戏,充满了刺激和挑战。

它就像一扇大门,让我们打开了探索人生、探索时空、探索电影的新世界。

为了更好的展示这个理念,导演Tom Tykwer运用了很多的视听手段来力求完美地阐释,这些可以通过我们对电影的镜头分析清楚地看到。

一、电影的视听语言特色这部电影的视听语言很有特色。

首先它运用了很多的技术元素,比如动画的引入、电脑技术的合成,还有大量升格镜头的运用都让这部电影充满了时尚的气息。

影片的开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影片的开始镜头推向时钟,然后从时钟进入时空隧道。

1.如何进入时空隧道。

(1)钟表的道具。

首先,钟表是一个时间的标志。

其次,制作者把钟表做成一个尖牙利齿的小怪兽。

不仅表现岁月无情,表现时间对人生命的吞噬,更反映出制作者追求视觉刺激、追求热闹、“好玩”的“游戏心态”。

(2)镜头的前推和升起。

镜头逐渐推近钟表的挂摆,最后是钟表挂摆的大特写。

然后,镜头沿着钟表表挂的金属杆上升,先升至钟表的表盘,此时,钟表表针在非正常速度地快速旋转。

表针的快速旋转,表现本片时间的非客观性和影片的非纪实性。

镜头从钟表表盘再继续上升,最后升至表盘上方的小怪兽。

小怪首张嘴,露出尖牙利齿。

镜头从小怪兽的嘴推入。

影像全黑,进入时空隧道。

2.如何表现时空隧道内的景象。

(1)十字路口。

地点选择在十字路口,之所以选择这里我想是因为这有着很强的隐喻。

(2)众多人。

镜头内,黑压压的众多的人,表现人口的膨胀和人的无目的性。

(3)降格(快镜头)。

降格造成众多的人如木偶般地机械地涌动。

人们步履匆匆,如世间的匆匆过客。

人们面无表情,如无生命的“行尸走肉”。

总之,这里的时空隧道,表现出制作者眼中的世界的混乱,人类的无目的性,以及整个人生的可笑荒诞。

十字路口潮水般涌动的人群中,影片中的几个次要人物相继出现:女职员、推车妇人、偷车男孩、梅耶叔叔……思辨性的旁白:“‘我们是谁?我们何往?人是什么?……”镜头速度逐渐正常,镜头最后停止在银行警卫身上。

视听语言拉片子 罗拉快跑

视听语言拉片子 罗拉快跑

罗拉快跑德国柏林,黑社会喽罗曼尼打电话给自己的女友罗拉,曼尼告诉罗拉:自己丢了10万马克。

20分钟后,如果不归还10万马克,他将被黑社会老大处死。

为了得到10万马克和营救曼尼,罗拉在20分钟之内拼命地奔跑。

同时,曼尼在电话亭中不断地打电话到处借钱。

电影表现了罗拉奔跑、罗拉找钱营救曼尼的三个过程和三种结果。

第一次奔跑:罗拉没借到钱,赶到地点时曼尼已经抢超市,罗拉被警方击毙。

第二次奔跑:罗拉在银行抢到钱。

曼尼被急救车撞死。

第三次奔跑: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找回丢失的钱。

罗拉、曼尼成为富人。

本片采用了三段式的格局,叙事结构上采用重写式的板块结构。

影片大约有1581个镜头转换,71分钟的运动镜头,平均起来每个镜头长达2.7秒。

本片的假定性——命运的不可预知的结局让人不断关照自身。

蝴蝶效应的真意隐晦的表达,混同电子音乐和罗拉狂奔的脚步,让人有一种释怀和爽快。

罗拉营救男朋友的奔跑途中,遇到了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状况,都导致了不同的结局。

这部拍摄于1998年的电影,让人耳目一新之余也被很多标新立异的导演相继效仿,或者是激发了他们的灵感。

蝴蝶效应2中,我们也能看到我们对于过去、将来乃至发生的事的反思和重来一次的愿望。

罗拉快跑的精神激励了许多迷失和停留的人。

人们在纷繁快速的影像和剧烈激荡的音乐中,与《罗拉快跑》共振。

影片中强烈的女权主义也为影片的广受欢迎和好评推波助澜。

镜号画面内容技巧声音时长1 曼尼走向超市特写音乐声11 s2 罗拉奔跑小远景,跟镜头音乐声3s3 罗拉奔跑中全景,跟镜头音乐声3s4 罗拉奔跑中近景,跟镜头音乐声6s5 钟表上时间,还有1分钟十二点整特写音乐声2s6 曼尼透过玻璃窗看超市内的情景特写音乐声5s8 曼尼表情特写,推镜头音乐声10s9 曼尼转过身全景音乐声5s10 曼尼和奔跑中的罗拉各占一半屏幕,曼尼慢慢看向钟表,罗拉心中呐喊“等等我”中全景,近景音乐声,罗拉心中呐喊声27s11 钟表也出现在画面中特写音乐声,秒针走动声12s12 曼尼转身向超市走去,而罗拉正好拐入街口,罗拉大喊曼尼,曼尼没有听见近景音乐声,罗拉呼喊曼尼10s13 曼尼右手拿枪走入超市中全景音乐声5s14罗拉向超市奔跑全景音乐声2s15 曼尼在超市鸣枪特写音乐声渐停,枪声2s16 群众惊慌中景→近景所有声音停2s17 罗拉继续奔跑中全景所有声音停1s18 曼尼再次开枪特写曼尼说话声,枪声3s19罗拉继续奔跑中全景无1s20 曼尼让所有人趴到地上中近景曼尼说话声,枪声3s21 所有人因恐惧趴在地上中景曼尼威胁声2s22 所有人因恐惧趴在地上中近曼尼威胁声2s23 曼尼让大家安静并打开收银台近景曼尼说话声6s24 收银员打开收银台移镜头,中近景曼尼说话声2s25 曼尼威胁众人近景曼尼说话声10s26 罗拉到超市外,呼喊曼尼中景曼尼说话声5s27曼尼转过头近景无1s28 曼尼与罗拉对话中近景,推镜头,特写对话声21s29老保安出现全景对话声3s。

后现代电影《罗拉快跑》视听语言分析

后现代电影《罗拉快跑》视听语言分析

第2卷第20期H鎳谂祕文化纵横后现代电影《罗拉快跑》视听语言分析周蕊(中国传媒大学,北京100024)摘要:《罗拉快跑〉邊一部快节奏的后现代主义作品,“快速”“眩目”“冲击”“迷惑”是其风格化的视听语言带给观众 的直观感受。

导演汤姆•提克威运用大量运动镜头、快速的剪辑风格、重金属摇滚风的音乐等语言来展现这部后现代 作品的视听魅力。

风格化的视听语言有效表现了主题,展示了新的意象所指,动画人物和游戏化情节给影片增添十足 的哲理性和趣味性。

关键词:罗拉快跑;视听语言;后现代中图分类号:J9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079 (2019) 20-0149-02后现代主义作品的突出特点是无中心、无深度、平面 化、娱乐化、碎片化,后现代电影通过视听语言来表达后现代 主义的特征和精神,使得影片在形式美感上更倾向于“快”,并且充斥着大量的复制、拼贴等各种手法,《罗拉快跑》尤为 典型。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总结《罗拉快跑》的风格基调,那 就是一个“快”字。

正如其名字一样,影片集中体现了“快”美 学。

从内容上说,主人公罗拉在狭长的楼道,在钢筋水泥的楼 宇间,在银行前的马路上飞快地奔跑,为在二十分钟内凑齐 十万马克,观众跟着其飞速的步伐也在心里快速喘息:从形 式美上说,快速摇移镜头、快切镜头、大量跟镜头以及快节奏 敲打的鼓点和重金属乐感有机搭配在一起,推动情节快速发 展,营造出“快”的美学风格。

《罗拉快跑》通过其风格化的视 听语言使观众如身临其境般参与了一场生与死的赛跑,更为 直接地展现并告知观众一一对同样的事情,有不同的选择和 结果,因受到现实生活的限制,结局是多种多样的。

―、运动镜头的大量使用在运动造型上,本片的运动镜头重在表现,追求画面观 赏性。

罗拉在奔跑中,导演让摄影机不停地运动,夸张地违反 生活常态地运动。

多种镜头运动方式表现了罗拉狂奔的紧张 感和影像的新奇特质。

(一)景别频繁切换的运动铣头景别是摄影造型的重要手段,是构成节奏的重要元素,观众的观影方式、接受程度都是由景别以及不同景别之间 的构成效果决定的。

《罗拉快跑》影片分析

《罗拉快跑》影片分析

.经典影视作品专题研究结课论文叙事艺术的后现代式三重奏——浅谈《罗拉快跑》的后现代主义叙事元素学生:子萌学号:2015710056系别:光明新闻传播学院专业名称:新闻专业班级:新闻1502指导老师:叙事艺术的后现代式三重奏摘要德国导演汤姆·提克威编导及配乐的《罗拉快跑》是一部经典的后现代主义作品,这部电影几乎包含了所有后现代电影需要的元素。

而本文根据后现代主义电影理论浅析《罗拉快跑》的叙事风格。

本文通过以下几个部分:解构传统的板块结构;动画插入的叙事意义;上帝视角的碎片叙事来解读与浅析《罗拉快跑》的后现代叙事元素。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电影叙事;《罗拉快跑》1影片《罗拉快跑》有着鲜明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也一直被后现代主义电影流派奉为圭臬。

影片甫一开始,我们就能明显的感觉到它的新锐形格——节奏强烈的电子音乐,抽象鲜明的动画片头,MTV风格的画面……无处不体现着上世纪末的欧洲资本主义的骚动和反思。

《罗拉快跑》讲述了一个红发叛逆少女为了帮助自己的男友而在20分钟之筹集10万马克的故事。

作为德国电影中最卖座的实验电影,有人称《罗拉快跑》具有一种“充满力的叙事艺术”1这样的叙事艺术正是《罗拉快跑》之中最具有后现代风骨的电影元素。

本文结合后现代主义电影理论,从结构,动画,碎片叙事三个方面对《罗拉快跑》的叙事元素进行分析。

一、解构传统的板块结构:罗拉的三次人生游戏《罗拉快跑》与传统电影叙事结构不同的地方就是采取了非线性叙事的结构,一般电影的模式往往是预设一个理性的架构,按照逻辑或者时间的秩序来完整地叙述一个故事。

后现代语境中,线性时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人们在时间里任意的转换与拼贴,再多繁复的结构都能在这种转换之中融合。

由此可见,对于传统叙事的解构是后现代主义的最大贡献,昆汀的《低俗小说》、《落水狗》等作品都采用了非线性的叙事结构。

然而是《罗拉快跑》彻底解构了这种传统结构,“颠覆了由所谓的中心本源扩散开来的等级秩序,而让1 刘进《充满张力的叙事艺术——电影板块结构论》《电影文学》2008-01-052一切都显得零乱、模糊、不确定。

影评范文02 《罗拉快跑》艺考影评分析

影评范文02 《罗拉快跑》艺考影评分析

影评范文1视听冲击的全新感受——影片《罗拉快跑》影视语言分析《罗拉快跑》是一部德国电影,影片中罗拉先后采用了三种不同的解决方法,演绎了三种不同的结局,在视听上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感受。

片头一开始引用了艾略特的一段话:“我们不可能放弃进行探索/探索的终极将是开始时的出发点/让我们重新认识它吧”。

紧接着是一个“诡异”的钟摆左右摆动着。

然后镜头由俯视角度慢慢上移出现一个指针快速走动的钟表,镜头慢慢拉近到钟表上的一个鬼怪式的装饰物,紧接着它大口一张,镜头黑场。

随后出现了移动的人群,拍得很虚幻,随之节奏感很强的电子音乐进入,镜头不时定格在一个个茫然的脸上(后来在片中出现的人物)。

一段旁白之后,一个警察闪现出来,说道:“球是圆的,游戏只有90分钟。

其他一切均属理论。

”说完,拿起了一个足球,足球被他一脚重重的踢飞。

镜头拉远,人群迅速变换成字母,出现电影的名字:LOLERENNT。

这里球飞的音效和快速变幻的人群给我们带来了强烈的视听冲击力。

从影片的镜头语言来看,《罗拉快跑》带给我们一种快速的充满想象性的节奏。

影片的影像有三分之二是罗拉奔跑的镜头,因此给我们呈现出一种高速率的镜头运动方式。

几乎不存在任何一个拖沓的镜头(除去几段慢镜头的特写),从而使我们的眼球开始疲于奔命般地跟随着镜头的变迁和调动。

镜头不再专注于被它所纪录的每一个事物:那些街上奔走和间或与罗拉发生关联的人们仿佛是镜头纪录中逃脱的幸存者,只是与情节发生了一点若即若离的关系便匆匆地与故事告别,一切都是那么地迅速和不确定。

笔者在看片子时就会特别想知道在每一次故事重来后,那些与罗拉擦肩而过的人又将会又怎样的命运,他们的所作所为和他们今后的生活是不是有着因果联系,这反而是吸引笔者一直看下去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是导演巧妙地利用了观众的好奇心理。

影片在影像上的另外一个特点在于它的色调——主要场景、主要人物的色彩背景一律被一种明亮和“暖”的色调所覆盖。

罗拉那一头赤红色的耀眼的头发在乳黄色的天空和大地间不停地跃动,形成了一种强劲的视觉冲击,观众视觉上的兴奋程度容易随着这种明亮的视觉冲击而变得敏感起来。

德国电影《罗拉快跑》中的视听语言技巧浅析

德国电影《罗拉快跑》中的视听语言技巧浅析

声屏世界2021/9传媒新思维视听广角德国电影《罗拉快跑》中的视听语言技巧浅析阴程梅林李青青摘要:《罗拉快跑》是一部崭新的、富有探索性的、视听感极强的后现代主义电影。

文章分析了该片丰富多变的镜头语言、节奏感极强的剪辑手法、富有打击感的配乐,指出其带给观众视听体验的技巧和积极意义。

关键词:《罗拉快跑》视听语言剪辑《罗拉快跑》是一部犯罪爱情主题的电影。

在柏林街头,罗拉的男友曼尼打电话告诉罗拉他弄丢了老大的十万马克,如果20分钟后不能凑到这笔钱,老大不会饶过自己。

整个故事的主线便是罗拉如何在二十分钟之内从家狂奔到各处寻找方法为曼尼凑够十万马克,去银行求父亲帮忙、挟持父亲抢银行、赌场碰运气,三次奔跑,每次奔跑都遇到不同的人,遭遇不同的境遇,最终走向不同的结尾。

而这个过程导演探索性地让电影中的时间与现实的时间相对应,罗拉每一次二十分钟的奔跑在观众现实观影中也正好对应了二十分钟的时长。

视听语言被视为新生代的电影中举足轻重的一环。

影片的总体剪辑是快速而极富节奏感的,许多技法也被加以运用。

比如拍摄时镜头不同的运动方式和景别,不同蒙太奇手法的应用以及银幕分割和MTV 的剪辑方式,这些都是导演对观众进行的视觉和心理引导。

从剪辑来看,影片的节奏是非常快的,如开头罗拉在思考应该找谁要钱的片段,迅速闪回了她朋友和亲人的样子,逐渐筛选,节奏稍缓,最后选择了她的爸爸。

这一系列镜头的切换,表现了她思考的过程,也呈现出了紧张的气氛。

影片中的部分剪辑也颇有音乐剧的节奏感剪辑,当曼尼的钱包被小偷偷走后,他想象着小偷拿着他的钱在不同的地方享受挥霍的场景,亦是用许多镜头加上极快极有节奏感的剪辑完成。

导演成功地让观众无法完全看清每一个场景的细节,却能够让观众完全沉浸在曼尼的视角里,体验她的复杂情感。

导演很擅长操控观众的情绪,与剧情相同的时间结合快速切换的镜头和节奏感极强的剪辑及配乐使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代入感极强。

罗拉从陡坡的楼梯上摔倒,穿梭在高楼林立的大街之间,冲撞开人群,躲过汽车,都让观众的心也跟着一收一紧,仿佛与罗拉一起奔跑、一起喘息。

科创学院罗拉快跑影评与视听分析

科创学院罗拉快跑影评与视听分析

《罗拉快跑》视听语言分析《罗拉快跑》整部影片的画面风格都非常鲜艳、饱满,暗喻这部影片的风格,搞笑、活跃。

开场狮子与伙伴们回忆小时候的情景,音乐让人振奋,激动人心。

截图镜头描述小全景,仰拍。

声音一片黑暗中出现一个神秘的时钟,充满吸引力~转场,全景,跟移,仰拍。

罗拉在充满锯齿的通道里不断向前奔跑,紧张,神秘,切,全景,仰拍高高抛起的电话,使剧情急迫,紧张。

更是后续反复奔跑的切入点。

切,全景,侧面正拍汽车撞破玻璃,瞬间打破快节奏的剧情,让人得以短暂喘息、切,全景,仰拍,跟移体现卢拉急切的心情、定格,近景,正拍剪接在一起的相同时间,不同人物不同事件。

表达两个人相互期盼见面的急切心情。

跟移,全景,仰拍高抛起的钱袋,一切是结束,还是开始,切,全景,正俯拍看到男友被撞,俯拍的角度,看不到罗拉的表情,使得气氛沉重悲伤、转场,远景,正拍罗拉抢到钱被警察围中,失落,绝望,却是紧张剧情中的轻松c插曲~跟移,特写,平拍,镜头紧跟罗拉男友向超市前景,让观众同时产生希望他不要进去,希望罗拉快点来的迫切心情定,近景,正拍表现罗拉想向自己父亲求助跟移,特写,侧面平拍奔跑中的罗拉,在绝望中,走投无路中,紧闭双眼,请求上帝给予希望,睁眼后会看到什么,切,特写,俯拍球慢慢落到20号,观众的心与罗拉一起揪在一起了。

切,全景,正拍众人看着罗拉提着一袋钱走出赌场,幽默,诙谐~旋转,近景,仰拍两个人相遇,一个即将失去,,一个即将得到,,镜头旋转,表现的生动完美。

切,全景,俯拍罗拉下了车,空旷的街道,要找到人不见,失落,绝望。

切,近景,跟拍最后,罗拉追赶到了男友,一切就像没有发生,故事完美结局、。

罗拉快跑视听语言

罗拉快跑视听语言

罗拉快跑《罗拉快跑》是采用了三段式格局。

在罗拉营救男朋友的奔跑途中,遇到了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状况,都导致了不同的结局。

从表面上看,《罗拉快跑》的主题是一个异常“陈旧”的爱情主题:罗拉为了救自己的爱人,她不顾一切地奔跑。

但是,影片的核心和精神实质又是全新的。

《罗拉快跑》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影片的表层主题是写爱情。

罗拉为了营救自己的爱人,她不顾一切地奔跑。

也深层了影片的人类对世界的无奈。

《罗拉快跑》影片中有着快奏感与今天人们生活的快节奏合拍。

影片中有大量的电脑的应用,在局情中有了三次救人的经过:第一次奔跑:罗拉没借到钱,罗拉和曼尼抢超市,罗拉被警方击毙。

第二次奔跑:罗拉在银行枪到钱。

曼尼被急救车撞死。

第三次奔跑: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找回丢失的钱。

罗拉、曼尼成为富人。

板块式结构是电影剧作结构中的现代剧作结构,是与通常电影的“常规剧作结构”不同的“非常规剧作结构”。

全片时间:75分钟。

开头:1分—10分;第一次奔跑:10分—30分;第二次奔跑:33分—53分;第三次奔跑:55分—75分。

影片结构示意:开头曼尼丢钱。

第一次奔跑超市抢钱。

罗拉身亡。

死亡第二次奔跑银行抢钱。

曼尼身亡。

死亡。

第三次奔跑赌场赢钱。

成为富人。

第一次跑时在脱离冥界:镜头从罗拉眼睛的大特写拉出来;色彩由纯红色逐渐变化为正常的彩色。

时光又倒回时:动作连接:在镜头中同样的物体降落的动作连接,现在的街道上空红色钱袋的降落,与20分钟前的罗拉房间红色电话话筒的降落连接;和红色的钱袋连接红色的电话话筒。

而且红色的钱袋和红色的电话话筒频繁跳切;两个地点的镜头均为升格镜头。

第二次跑时进入冥界:镜头从曼尼脸的中景推至曼尼眼睛的大特写;色彩由正常彩色转变为单纯的红色。

在脱离冥界:镜头从曼尼眼睛的大特写拉出来;色彩由纯红色逐渐变化为正常的彩色。

时光又倒回时:动作连接:同样的物体降落的动作连接,现在的街道上空钱袋的降落,与40分钟前的罗拉房间电话话筒的降落连接;钱袋和电话话筒频繁跳切;两个地点的镜头均为升格镜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拉快跑视听语言分

《罗拉快跑》
精彩片段赏析
“我总是起始于影像、意念。

在我的脑海中先有影像,我开始想要延续它,绕着这个意像发展出一些故事,从中做出一部电影。

《罗拉快跑》的原始意像是一个奔跑的女人。

我想创造一部充满动感的电影的想法,这是每一位电影创作人的最大欲望。

——汤姆提克威为什么选择这部影片呢?最重要的是:《罗拉快跑》是一部崭新的电影,表面上看,《罗拉快跑》的主题是一个“陈旧”的爱情主题,也就是说《罗拉快跑》是表现一对恋人之间的“爱情的营救”。

但是,影片的核心和精神实质又是全新的。

崭新的艺术形式、罗拉与她的“游戏”,留给我很深的印象。

段落解读:
1.第一次奔跑(10分—40分):罗拉没借到钱,罗拉和曼尼抢超市,罗拉被警方击毙。

2.冥界(3分钟、红色):
3.第二次奔跑(33分钟—53分):罗拉在银行枪到钱。

曼尼被急救车撞死。

4.冥界(2分钟、红色)
5.第三次奔跑(53分钟—73分):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找回丢失的钱。

罗拉、曼尼成为富人。

《罗拉快跑》中,罗拉曾经三次“大叫”。

这三次大叫,声音剧烈刺耳之外,并且都产生了神奇的效果,环境中的玻璃器皿发生爆裂。

德国电影大师施隆多夫的影片《锡鼓》中的主人公奥斯卡的经典的“大叫”是一个弱小的孩子在向虚伪丑恶的成人社会和法西斯小丑抗争。

这里,罗拉的“大叫”是为了逆转似乎上天已经安排好了的自己的命运。

奥斯卡的“大叫”与罗拉的“大叫”,从表现形式到精神内涵一脉相承。

“大叫”是一种反抗,一种对现实世界彻底拒绝的反抗。

“大叫”更是一种无奈,它是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人们的一个神奇、浪漫、美丽的愿望和想象。

第三次大叫发生在第三段落。

镜头剪辑分析:
《罗拉快跑》中罗拉的第三次大叫,白天,赌场,事件:赌场好运赢钱。

时间:(01:07:35—01:08:40)
号景

摄法内容音乐音响长度
1近
景固定,慢速
变焦
赌场中转动的滚轴低沉的音

滚轴转动的声音,罗拉开始
大叫的声音
02秒
6
2全
景固定罗拉开始大叫及周围人
们的反应
低沉的音
乐声
滚轴的声音,罗拉叫声爆发
的声音
03秒
3
3特
写固定滚轴上白色滚球音乐声渐

滚轴声,罗拉的尖叫声02秒
3
4近
景固定赌场发牌员的反应无尖叫声01秒
6
5近
景固定赌场保安的反应无尖叫声01秒
9
6全
景固定,慢速
变焦
罗拉大叫及周围人们的
反应
无尖叫声01秒
8
7特
写固定同3无滚轴声,尖叫声01秒
5
8全
景固定其他赌桌上人的反应无尖叫声01秒
2
9全

固定同上无尖叫声01秒
1 0中

固定桌上的高脚杯被震碎无尖叫声0.8

1 1全

固定人们手中的高脚杯被震

无玻璃杯破碎声,尖叫声0.5

1 2全

固定同上无破碎声,尖叫声0.5

1 3近

固定大叫中的罗拉无尖叫声,破碎声01秒
5
1 4特

固定转动的滚轴及显眼的数

无滚球声,尖叫声落,破碎声

10秒
2
1 5近

固定大叫完毕的罗拉音乐声起滚球声渐弱,罗拉叹气声04秒
4
1 6全

固定,超常
规俯拍
人们向罗拉所在的赌桌
走来
低沉的音
乐声
滚轴声,脚步声,扶椅子的
声音
04秒
2镜头一:近景。

拍摄赌场中正在紧张运转的滚轴,镜头慢慢推进,配以低
沉的音乐,仿佛一个人紧张地看着这个即将转变他命运的滚轴,也将观众带入了紧张的气氛。

镜头二:全景。

罗拉开始大叫,紧张的气氛通过罗拉的大叫在释放着,周围的人都情不自禁的将耳朵捂起来。

这是片中罗拉的第三次大叫,每一次大叫都仿佛在释放之前的压抑,也在向人们解释着这个仿佛可以掌握很多人命运的不平凡的女孩。

(1~2:交代人物动作的逻辑关系。


镜头三:特写。

白色小球在滚轴上迅速地滚动,仿佛是被罗拉的喊叫声所驱使。

(2~3:保证时间上的连续性)
镜头四:近景。

赌场工作人员不堪这种刺耳的声音,呈现出痛苦的表情。

(2~3~4:2是4的铺垫,是动作的发出者与动作的承受者之间的关系。

3与4是为保证实践上的连续性。


镜头五:近景。

就连看似凶神恶煞的赌场保安都弯下腰堵住耳朵以免把耳膜震破。

(4~5:并列关系,同样以2为铺垫。


镜头六:全景。

镜头伸进降罗拉在画面中的比例逐渐放大,仿佛想把罗拉用尽全身力气大叫的气息传到观众的心里面。

(5~6:保证时间连续性。


镜头七:特写。

还是那个白色小球,就好像在这叫声中拥有了一种魔力般的朝着罗拉所希望的那个结果驶去。

(6~7:保证时间上的连续性。


镜头八:全景。

其他桌上人们都堵着耳朵,不可思议的朝这边看来。

镜头九:全景。

类同镜头八,没有什么特殊意义。

镜头十:小全景。

被震碎的高脚杯。

镜头十一:全景。

人们手中被震碎的高脚杯。

镜头十二:全景。

同上。

(镜头8~镜头12应属并列关系镜头,是镜头2中动作发出者的承受者。


镜头十三:近景。

罗拉用尽全身力气完全不顾周围人们的反应大叫着,她紧握的双拳可以证明这一点。

(12~13:保证时间上的连续性。


镜头十四:特写。

叫声终于告一段落,滚轴的速度也慢了下来,接下来的就只有看看最终的结果了。

(13~14:保证时间上的连续性。


镜头十五:大叫完毕的罗拉,在紧张的气氛过后终于舒了一口气,等待着这个经过她努力的结果。

低沉的音乐声又起,一切喧闹尘埃落定,静等“佳音”。

(14~15:时间与动作的连续。


镜头十六:全景。

人们从四周纷拥聚来,以超常规俯拍的角度或者是说以上帝的视角观察着人间的一切。

(15~16:交代空间关系。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